241 燕京

相隔不远的成都府中,此时此刻看似平静,却早已是狂风卷着巨浪。

二老太爷蹭的坐起来,看着来回话的人,吃惊的道:“过了保定了,你确定?”

“千真万确。”来回话的人道:“十五万大军集结在燕京城下,已经两日。”

二老太爷没有想到,他们的速度居然这么快,没多少天前还听说他们滞留在山东一带,被疫情拖住了,没有想到这才多少天,大军就压过山东到了燕京。

“二老太爷,这是好事啊。将来,成都府就再不要担惊受怕了,咱们大人就是开国功勋,少爷不但会封侯拜相,还娶的是公主啊。”回话的人道:“这对于成都府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那是他们的好事。”二老太爷道:“于我们而言,只会被萧山压着,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什么族长,什么节度使的爵位,永远都只能在那萧山这一个支脉手里传下去,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再过两代人,他们还不知道会被挤到哪个旮旯犄角里待着。

“还有,我担心他们做了开国功勋,这成都节度使的位置就要削了。”二老太爷道:“到时候我们更加凄凉。”

回话的人一怔,结结巴巴的道:“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二老太爷焦躁的来回走着,如同困兽一般,“无能为力,就期望萧山不要太傻。”

说着,又喃喃的道:“居然真让他们打下来了,还真的打下来了。”

“这些人,简直是不怕死,不知所谓!”

二老太爷烦闷不已。他以为他们必定会输,他当初劝了萧山很久,甚至威胁也用上了,要将几个府里的彻底分出来,可是后来萧山还是走了,他心想一旦输了,萧山不会傻到让自己五万兵马陪葬。

所以,最后就算后宋输了,他们会有损失,可也不至于损失惨重,这样也挺好的。

至于成都府,他相信还是安全的,他不担心。

可现在呢,出乎他的意料,居然成了,二老太爷喃喃的道:“这天下,还真的要易主了啊”

八月初七,晴。

初秋的燕京,城外麦田一片金黄,生机盎然,有着丰收的喜悦和期待,而城内,树叶凋落,街道上行人走过,踩踏着枯干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很大,听在耳中,比远处的哭声还要苦涩寥落。

皇城中,粗使嬷嬷和小內侍在不停的扫着地,前面扫过,身后便再有叶子掉在地上,便又回身去捡,再也来来回回,半个时辰也不过扫了十几步。

御书房中,赵之昂头发花白,老态龙钟的坐在龙椅上,眼底的光灰灰暗暗透着阴郁,他盯着郑文举,问道:“在城外扎营了,多少人?”

“成都府五万兵马,俘虏近六万,加上苏世元以及沈湛的兵,足近十五万之众。”郑文举道:“不过,看样子应该山东和山西各留一些,城外至多五六万。”

“当年钦州也是如此。”赵之昂会想钦州之战和此刻相似,他们围困了钦州,六万人对城中两万,困了三日后,忽然接到消息,苏正行会带兵夜袭,这让他既惊又喜。

惊的是,苏正行居然有胆子出城夜袭,若没有这个消息,他怕是要被打的措手不及,喜的是,他有准备,所以有万分把握,生擒了苏正行。

胜负就在这一仗,他感觉到了,所以亲自点兵设伏,等待苏正行的到来。

那一仗很激烈,苏正行和苏季都被他围困住,六万人对八千,碾压的不费吹灰之力。

结果世人都知道,苏氏三父子,两个死一个被擒获。

苏正行死在万军之中,死后身首异处几乎找不到完整的身体,他让人拖了苏氏父子的肉去喂狗,那痛快的感觉,他此生难忘。

“才几年。”赵之昂算了算,“六年,是不是?”

郑文举点头应是,“圣上一统天下,六年零四个月。”

“朕以为,朕的江山会千秋万代。”赵之昂靠着,眼眸微阖,“没想到啊,没想到啊”

郑文举想说什么,嘴巴动了动,到底没有说出来。

“不会,不可能!”赵子昂忽然睁开眼,眼底迸发出阴冷的寒光,“朕的江山势必会千秋万代。”

说着微顿,他喊道:“老杜,去将赵峻喊来。”

杜公公在门外应是。

“安南怎么还没有消息。”赵之昂念念有词,“为什么还没有消息,不可能啊”

他左等右等,对方的消息就跟石沉了大海,这感觉,简直是身不如死。

郑文举被惊了一下,可又稳了心神,纵然心里也火烧火燎的急躁,可不敢开口,只能静静立着。

“父皇。”赵峻从外面进来,咚的一声跪在御书房内,“父皇”

他满脸沮丧,垂着头。

郑文举吓了一跳,脸色也是一变。

“说。”赵之昂蹭的一下站起来,拍着龙案道:“哭爹喊娘的,说!”

赵峻抬头看着赵之昂,回道:“儿臣派去十人,只回来一人,他回来就晕死过去,我请了太医将他救醒。一醒来他就说,安南反悔了,所点的兵又悉数遣散,他们不出兵了。”

“不可能。”赵之昂道:“朕许他两府,连广西都答应给他了,他小小安南有什么不同意的。”

赵峻回道:“我的人打听到,他们不同意的原因是是因为芝兰出现在安南了。”

“芝兰?”赵之昂费了一下功夫,才想起来他还有这个女儿,“这个小畜生怎么会出现在安南?”

赵峻回道将赵奕玉被苏季抓到的事说了一遍,又道:“苏世元在安南出兵前,将她送了过去。安南国王只知道了奕玉没有死,所以就彻底怒了,说我们欺诈在先,所以所以决定不出兵了。”

“混账东西。”赵之昂气的眼前发黑,倒在龙椅上,“真是混账东西!”

赵峻也无话可说,喃喃的道:“如今奕玉人在安南宫中,怕是怕是受惊了凌辱。”又道:“他们是肯定不会出兵了。”

出兵不出兵,定然不可能因为女人就能改变的,赵之昂问道:“苏世元是不是也许了他们重利了,这些个卑鄙小人。”

全天下的人,都是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

要不是他赵之昂,他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这些人,都该死,都该死!

“都去死!”赵之昂抬手,将龙案的东西扫在地上,指着赵峻,指着郑文举,“滚,都给朕滚出去!”

赵峻不敢再留,他还要和城中禁军商讨守城的事,便起身匆匆告辞,郑文举手中也有要事,便行了礼退了出去。

“这个小畜生。”赵之昂气的发抖,苏正行的女儿能混到他跟前来,替父报仇,他的女儿,就知道吃喝玩乐任性捅娄子。

城外三里开始,黑压压都是军帐,这是从未有过的,两边的麦田被后宋军帮忙收割后,空闲的田地全部扎上营帐,数万人忙而不乱,虽时有大笑打闹声,却只在军营中,丝毫不曾去打扰官道两边的百姓。

此景大家不陌生,所以他们来了以后,城外百姓几乎没有人搬走,就连后宋军帮忙收割麦田时,都是笑呵呵的烧饭送茶的感谢。

“八月。”军帐前的一块空地上,八月正带着二狗子,三狗子,四狗子还有刚刚被唤成五狗子的鸭子在遛弯,吃着地上洒落的麦穗和稻穗,鸡鸭咯咯,嘎嘎的叫着,二狗子护犊子似的护着他们,一副敌视的看着三狗子。

“不要乱哦。”八月念叨着,警告他们,“不然,我明天就将你们都吃肉了。”

说着,自己坐在了田埂上,托着下巴看着自己的宝贝笑盈盈的发呆。

“八月。”苏婉如拿了件衣服给他披上,“起风了,你别一直在外面。”

八月抬头看着苏婉如,“娘啊,仲元叔叔为什么不来呢?”

“他不喜欢这些事。”苏婉如摸了摸八月的头,道:“他要写书呢,等他写出来了,我读给你听。”

八月笑了起来,点着头道:“好啊。我要赶紧学认字,到时候就可以看书了。”

“八月。”远处萧山喊着,道:“祖父有事问你,你能来一下吗。”

“哦,来了。”八月将小鞭子递给苏婉如,“娘,你帮我看着他们,千万要看好了,我去和祖父说话,一会儿就回来。”

说着,身姿灵活的跑走了。

“八月要过生辰了。”萧山将八月抱起来,“还有八天,你想要什么生辰礼物啊。”

八月眼睛一亮,想了想,笑着道:“我我吃烤鸭,烤鸡,牛肉”他摆着手指一一细数了一遍,念了一堆,道:“好了,就这些了。”

“要求还真多啊。”萧山将他一抛,接住,“八月小小愿望,祖父一定满足。”

八月笑了起来,抱着萧山亲了一下他的脸颊,道:“谢谢祖父,您最好了。”

“哎呦,我的大孙子真会是说话。”萧山将八月骑在脖子上,“走,祖父陪你遛狗去。”

八月嘻嘻笑着抱着萧山的脖子,苏婉如老远看着,无奈的道:“父亲,他这么重,别压着您脖子了。”

“他才几斤,我又不是老态龙钟,扛着动。”萧山哈哈大笑,看着眼前满地跑的家畜,“都养这么多东西了啊,我们八月也真够忙的啊。”

八月点着头,“祖父,我可忙可忙了。”

苏婉如失笑摇头,“父亲,你们说话,我去找我二哥。”

“去吧,八月交给我了。”萧山说着,带着八月跑了起来,八月骑在他脖子上哈哈笑着。

苏婉如进军帐,苏季正埋头在写东西,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她,放了笔道:“怎么了?”

“二哥。”苏婉如在对面坐下来,低声问道:“音音真不过来,你不派人去接她?”

苏季失笑,回道:“她说她不想跟着来,等我们进了燕京,她再过来。”

“是不是失手了?”苏婉如扬眉看着苏季,“这可不是你的作风啊。”

苏季敲了她的头,道:“小小年纪,脑子都想什么呢,乱七八糟的。”

“我都成亲了,怎么还是小孩子。”苏婉如咳嗽了一声,正色道:“总之,你努力吧,我觉得我还是需要一个嫂子,生一堆侄子!”

苏季白了她一眼,问道:“你城里的朋友们,打算怎么办?”

“我早就安排好了。”苏婉如洋洋得意的道:“您就等着吧,看我怎么不动声色的将人弄出来。”

苏季点了点头,“我等着,我一直等着呢,我们婉婉不知道多厉害。”

“那是。”苏婉如失笑,起身出去,“我走了,你早点休息。”

苏季颔首,又接着做事。

他们扎营在这里,却不急于攻城,一来是不想将赵之昂逼急了,给他缓冲的时间,二来,是要围困他们,燕京的米粮能有多少,只要他们再困一个月,城里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不过,这样一来城里的百姓就苦了,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再等几日,他们就会攻城。

她走在田间,慢慢停下来抬头看着天,天空一碧如洗,白云悠悠飘动着怡然自得,她一笑,又深叹了口气,道:“父皇您看到了,就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就能达成心愿,为您和所有人报仇。”

“您再等等,我一定将您送回平江府,让您和母后团聚。”苏婉如说着,泪流满面,若能选择,她甚至于希望苏正行和赵之昂能平分天下,各自平安。

可是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这样的局面,没有人愿意。

大结局就这几天了,看我发挥了,写几章算几章。说实话还真是不适应啊,还是喜欢写完一次性发上来。

----2017/11/5 21:50:01|44652935----

242 出城

王屠户每隔三天,都会卖完肉后拉着牛车出城,东西南的城门他都走,过街走巷收猪,有的卖猪的百姓,想要猪下水,王屠户就在人家家里杀了猪,带猪肉回来。

有的时候,对方不要猪下水,他就带着整头的猪回来杀,年底生意好的时候,他能一次赶十几头猪进城,挤挤攘攘热闹不已。

所以几个城门的人他都认识。

但,自从后宋起兵以后,燕京城不管谁进出都要盘问查看,所以,他再进出就算是认识的,也是要翻一翻看一看,哪怕是头猪,守城的禁军门将,都要仔细打量打量。

但现在更加严厉,三个方向的城门,他们都不能再出去,所以,没有猪肉卖的王屠户,就肉摊前练拳脚,也不是多灵活,但是拳拳带风,拳拳扎实。

他按往日一样,练了一个时辰后,擦了汗就在街上晃悠,这是从十天前就开始做的事,走着走着,就到了应景绣坊前面,院子的正门关着的,牌匾依旧簇新精神的很,他站了一会儿,就见正门开了,刘妈妈将招牌挂了出来,朝王屠户扫了一眼又进了门。

王屠户又接着溜达,穿街走巷,路上不断有兵马司的人巡逻,碰见他也不稀奇,笑着道:“你这闲的发慌,在替我们巡逻呢?”

“军爷要是愿意,小的下午再走一趟。”王屠户笑着道。

兵马司的人无所谓,就笑着道:“你接着打发时间,一天走十趟也不能减少我们走十趟的数量,各自忙活吧。”

“军爷请。”王屠户说着,又过了两条巷子,在门口逗留了一会儿,院子门就开了,肖通站在门口,哈哈一笑,道:“巧啊,王大哥您今天竟然走到我门前来了。”

“闲着,”王屠户唾弃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我这成天闲的发慌。”

肖通哈哈一笑,道:“甭说您,我这都歇了一年了,要不是走了点关系,现在还歇着呢。”他说着看了看时间,打了哈欠,“我去睡会儿,刚从城楼上下来。”

王屠户带头,“你睡吧。”话落,边走边低喃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打,打起来好歹有点事情做,现在这样等着耗着,真要命哦。”

话落,人拐弯了往西城门走去,半道路过城隍庙,庙里香火鼎盛,祭拜的香客比以前要多很多。

他绕过城隍庙到了西城门,守门的笑着道:“王屠户,你要是没有肉买,就割自己的肉得了,省的见天的闲着。”

“军爷,我的肉哪够吃。”王屠户笑着道:“军爷,明天一早城外有十几头猪送进来,我不出去,外面的人也不进来,就让猪过门就行了。”

“军爷,行个方便,不管是卖猪的还是买猪的,一律不过线,要是过了你们就乱箭杀了。”王屠户笑着道。

守门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不能做主,“明早再说,要是我们头儿同意,我们没有意见。”

“成,我明儿一早再过来。”王屠户说着,就笑呵呵的走了,“这有事做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人在念叨声中走远了。

肖通关了门,打了个哈欠倒床就睡着了,他媳妇带着儿子在院子里玩,小孩要吃月饼,她就和了面准备今天蒸月饼。

月饼蒸好已经是中午了,肖通起床,他媳妇就提了个食盒给他,“…这里有十块,你送去吧。”

“成。”肖通一手抓着月饼边走边吃着,是肉馅的味道很不错,路上遇到人打着招呼穿街走巷,在一间后门停了下来,敲了门,开门的是个婆子,见着他笑着道:“是肖小哥,快进来。”

肖通进去,随着婆子往前面走,这院子一栋栋的房子特别多,再往前院去更是有几幢两层的小楼,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子头包着颜色轻快明亮的花布,小声说话大声笑的进了小楼。

“在里面呢。”婆子笑着道:“您常来不是外人,奴婢就去做事了,您自便。”

肖通进去,将食盒摆在桌子上,笑着道:“掌事,秋娘中午刚蒸的月饼,您尝尝。”

“肖通啊,我这里不用这些,你留着给孩子吃啊。”霍掌事笑着抬头看他,肖通就将食盒递给她,“您尝尝,秋娘的手艺不错。”

霍掌事捏了一块放在嘴里吃了吃,笑了起来,“还真是不错,秋娘的手艺确实好。”又想起什么来,“你来的正好,我给孩子做了一套小棉袄,用多出来的布和棉花做的,没费事也没费钱,你带回去。”

绣娘做的衣服,和普通人做的就是不一样,就算是个普通的补丁,颜色和形状也特别的好看。

“那多谢掌事了。”肖通道谢,取了霍掌事早就准备好的包袱提在手里,“那我走了。”肖通说着,带着孩子的衣服,笑盈盈的一路打着招呼,半道上遇到了一个年纪五六十岁的婆子,两人都不认识对方,擦肩而过。

肖通出了门,婆子进了霍掌事的房间,笑着道:“这月饼香的很,刚刚蒸出来的吧。”

“刘婆婆,您来了。”霍掌事笑着道:“刚肖小哥送来,婆婆您吃一个。”

刘婆婆摆手,朝外面看了一眼,低声道:“公主说,让你们六个人收拾好东西,今晚子时我来接你们。”

“去哪里?”霍掌事道:“现在可不好出城,四个门都有人把守,查的也很严。”

刘婆婆低声道:“我也不知道,公主只吩咐我将你们送去城隍庙,然后我就回米行睡觉,其他的事我不要管也和我没有关系。”

“这样啊,”霍掌事道:“我腿脚不好,这样,让周娴带着春娘她们跟着你走。”其他人没事,朝廷派人来监视,主要就是盯着原来宝应几个人。

刘婆婆道:“掌事放心,有人来背你。”

“使不得。”霍掌事凝眉,刘婆婆道:“您别推托,公主安排的事我们照着做就好了,其他的,样样她都能想得到。”

霍掌事想了想,叹气的点头,“那好,我和大家说一声,晚上我在门口等您。”

刘婆婆点头,“那我走了。”说着就走了。

霍掌事就喊了周娴来,将事情和她说了一遍,周娴道:“行,那我去和几个绣长说一声,不能告诉大家,可几个管事总要做到心里有数才行。”

“嗯。”霍掌事点了头,喊了刘妈妈来背着她回房里,她翻了床的隔板,底下是空的,放了一个匣子,她将匣子拿出来,里面放着地契和银票,她翻了碎银子和银票贴身放着,手一动就碰到了一个东西。

是一块碧绿的翡翠,成色不怎么好,雕刻了一个观世音菩萨的样子,栩栩如生…翡翠上还系着一个红色的绳子,她怔了一下拿起来托在手里,心头忽然就空了一块。

那个人,一去无影踪…两年都没有消息。

是生是死?

这两年她常懊恼,当时他在的时候,对他不该那么疏离,至少…至少客气点。他并没有做错什么,甚至于,对她一直很礼遇。

若说他有不对的地方,就是对她表露的一丝好感,可这又怎么样呢,她不该这么冷淡生硬的拒绝。

“说不好…”霍掌事将东西放回去,又将匣子塞在床底的夹层里,放好隔板铺上被子。

而此刻,隔着几条街的宅子里,戈夫人和戈大人相对而坐,桌子中间放了两封信,一封她离开时给他送来的信,还有一封是刚刚收到的,信中说了两件事,一件是今晚请他做答应帮忙的事,还有一件则是请他带着家人,一起出城。

“老爷。”戈夫人看看天色,“要不,让孩子们出去吧?”

戈大人看着戈夫人,夫妻两个眼里都有挣扎,他当官年头虽不多,可自问这几年兢兢业业,没有任何私心,更没有做过对不起大周的事。

就算是知道苏婉如的身份后,他也不曾动过背叛大周投奔后宋的打算。

为人臣子,忠于君,这是底线。

“听你的吧。”戈大人叹了口气,道:“我们在城里,坚守到最后一刻,就算…”

戈夫人打断他的话,“没有就算,我和老爷都不会死的。”话落一顿,又道:“那我将几个孩子喊来。”

戈大人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戈大人的两个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以及穿着居士道袍,戴着灰布帽子的戈玉洁进来。

戈夫人将情况告诉他们,“…你们出城,你爹和我在城里,一切照旧。”

“不行。”戈大爷道:“我们不在,不可能瞒天过海,若是有人发现了我们不在城里了,你们在城里怎么办?”

戈夫人神色微怔,没有说话。

“一个都不能走。”戈玉洁也接了话,道:“我们一家人,就是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两个儿媳各自抱着孩子,低低的哭做了一团。

大人没事,小孩子呢…那么小…

“将四个孩子送出去。”戈大人看着孙子孙女,心里也发酸,“就这么决定了。”

戈夫人点了点头,“不一定有事,圣上不会杀我们,苏姑姑他们若是…看在往日大家的情分也不会害我们,所以,我们见肯定是安全的。”

“嗯。”戈大人抿着唇线,点了点头,像是敷衍的附和又像是肯定:“都不会有事。”

这个决定就这么定了,忽然,戈大奶奶道:“让小姑跟着孩子们出去吧,她年纪小又和朱正言有婚约,更何况有她在,也能照顾四个孩子。”

“大嫂。”戈玉洁道:“我走不了,我和爹都被人盯着呢。”

戈大奶奶欲言又止,无声的握住了戈玉洁的手,叹道:“我们家玉洁,一定会幸福的。他日花开明丽,一世娇艳。”

“大嫂。”戈玉洁垂头轻声道:“我们都会好好的。”

大家就都没有再说话,而不远处的崔府中,亦是如此情况,崔夫人和崔大人将一个孙子和崔玉蝶的东西收拾好,崔夫人道:“苏姑姑让你做什么事?你现在要不要就过去,免得来不及。”

崔大人看了看看时间,颔首道:“那我出门了,你们自己小心。”

崔大人出了门。

天暗了下来,城中宵禁和昨天一样,平静的一天过去,城外的兵没有攻城,城内的禁军挑衅,但是紧张的气氛却丝毫没有少。

城隍庙白天香火袅袅,就算是半下午也不断有人来,此刻天黑,庙门依旧开着,收留着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夜宿,也没有床,就随便他们在墙角或是桌底,反正天亮后离开庙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