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立刻住了声,把房里的丫头全打发出去,这才问儿子:“你从哪里听到了什么?”

沈渊摇了摇头:“没有,我就那么一猜。”

二太太又要开骂,沈渊凑近一步道:“太太你想,姑母给老爷就给了十万两,你还怀疑老爷藏私,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听说姑母生前极为疼爱这个女儿,她能不给女儿留点嫁妆?搞不好留下的比交给府里的还多。”

其实沈渊说的这些话,二太太不是没想过,照常理,沈鹃不可能把俞家的全部遗产都给自己的娘家,毕竟还有一个女儿。可就算有,那钱也是人家的,难道还能逼着她吐出来不成?也只能私下里吞口水罢了。

沈渊见母亲开始犹豫,继续游说:“儿子的妻妾几天之内相继而亡,外面已经有谣言说儿子克妻了。这人命关天的事,都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稍微好点的人家,谁还肯把女儿嫁过来?你当儿子不想找个出身好的吗?”

二太太听了这番话,心里不免活动起来。如果小孤女嫁给儿子的话,最起码,老爷昧下的那笔钱就不会再有人提起了,再加上她手里的大笔遗产,等她被儿子克死了,这钱可不就成儿子的了?

虽然心里已经同意,表面上还是淡淡地说:“这事非同小可,我还要跟老爷商量。另外你别忘了,大房那边原本是要把她送进宫里去的,到现在还没死心呢。”

沈渊道:“皇帝不是病了么,选秀都停了,还送什么。”

二太太又火了起来:“都不知道你每天在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家里的事全不关心。他们早转移目标了,现在大少奶奶可是盯得紧,想把她弄去巴结太子。”

沈渊一脸愤然:“真会想,什么好处都让他们得了,我偏不让他们如意!”

若没有扯出巨额遗产的事,二太太会告诉儿子,献美于太子,如果真能得宠的话,是造福整个沈府的事。可一想到她手里的钱,那就另当别论了,能不能得宠还两说呢,还是把钱抓在手里最牢靠。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八十章 回程安排

二太太母子关起门来鬼鬼崇崇地商量着她的终身大事时,俞宛秋正和薛凝碧在针线铺子里挑绣线。

她借着薛凝碧的名头出府,两个人又必须一起行动,在车上就索性告诉她了实话:“我在典当行里寄放了几只箱子,都是从南边带来的一些家当,等会顺路去处理一下。”

薛凝碧便笑:“原来你早就准备好了要走的。”

俞宛秋掀起车帘看着上京冬日的街景,屋顶上的残雪,光秃秃的树枝,衣袍臃肿的行人,挂起厚门帘的店铺,还有满街叫卖糖炒栗子和芝麻焦切的声音,不知此时南方又是什么景致?

眼里渐渐涌起了憧憬,声音里却有着压抑不住的感慨:“在这里住了五年多,由小孩长成大人,本来就该走了,难道还能在别人家里赖上一辈子?”她跟沈家,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其实连亲戚都谈不上,却一住五载,难怪相看两厌。

越是想着南方,就越是怀念南方的生活。前世的何小慧也是南方人,后来羁绊于无谓的暗恋,留在北京工作,成天望房价而兴叹。要是人生可以重新选择一次,她一定大学毕业就回家乡去,好好孝顺父母,再找个故乡的儿郎,成个家,生个孩子,父母也不至于为了她的婚事急白了头发。

到了针线铺后,俞宛秋陪着薛凝碧挑了一会儿,就带着知墨和茗香去了万盛庄典当行。事情果然有些棘手,万盛庄在苏城没有分号,最近的,就只有南府那家了。

她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让他们先运到南府,等她到苏城后,赶紧把箱子领出来。以赵世子那种霸道的个性,一定不会甘心有人从他手里逃脱,很快就会查到万盛庄这条线索。万盛庄的掌柜再信誓旦旦地表示会为客人保守秘密,在恶霸如赵世子面前,恐怕也只能乖乖地交底。

箱子里的事谈妥,又赶着去银楼换了几张小额银票和几百两碎银子。

这天晚上,俞宛秋把山水园的几个人全部叫到客厅,命她们围着八仙桌坐下。先拿出四张五百两的银票,每个丫头面前放一张,对她们说:“你们服侍了我这么多年,现在要离开沈府了,从北方到南方,千里迢迢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到达,万一路上遇到什么事失散了,身上留点钱也好。五百两银子,可以拿二百两去买栋房子,再拿二百两去盘间铺子,剩下一百两省着用,还可以过上好几年。”

几个丫头不肯收,哭着说“死都要在一起”,俞宛秋把银票塞进她们的衣袖,强打起笑脸道:“要是不死,自然会在一起,分散了也可以找到的,我说一个地名,大家可以去那儿会合。”她说的,是沈鹃给的一间铺面的地址。

轮到兰姨时,俞宛秋拿出了两张五百两的银票,对几个丫头解释说:“你们都还小,将来可以嫁人,到时候自有人养活,不像兰姨…”看着兰姨那人到中年的发福身材,笑着说了一句:“当然也可以嫁人”,见兰姨瞪她,忙改口道:“兰姨如果想嫁,十几年前就嫁了,何必拖现在?我给她的钱多一点,是因为她要靠这些钱养老,我想大家都不会有什么意见,对不对?”

几个人哭得泣不成声,兰姨抱住她说:“姑娘,你今儿这是怎么啦?就算要走,我们也是一起,先雇车到码头,再搭船沿着运河南下,这太平盛世的,能有什么事?”

俞宛秋也说不清自己心里的恐慌到底因何而来,每次只要提到离开沈府,她就莫名地惧怕,总觉得这一走,很可能不是离开沈府,而是彻底地离开这世界,或者,她会再次穿回现代去?

深吸了一口气,她扯开兰姨的手臂,掏出手帕为她拭泪,语调尽量平和地说:“皇帝病重,却使计支走太子,暗里支持寿王,一旦皇帝驾崩,这两个人非打起来不可。到时候京城不太平,沿途的道路上未必没有人趁火打劫,凡事未雨绸缪总是好的。你们需要一些钱傍身,不然万一冲散了,人生地不熟的,身上又没钱,叫天天不灵。”

“可是,带这么钱在身上也危险啊。”有人提出质疑。

“接下来的事就要交给纹绣了”,纹绣忙站起来,俞宛秋吩咐道:“你给每个人贴身穿的衣服都缝上内袋,要隐秘,扎实,还要防水。”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直雨雪不断,那银票可不是防水的。

本来已经跟薛凝碧约好了,十一月初动身,赶在严寒来临之前回南方过春节。谁知十月中旬就开始下大雪,到现在都十一月中了,这一个月来,竟没有几天真正放晴的日子。

今天早上起来,看天色还好,忙跑去叫薛凝碧,她早就说上京的针线铺里,有时能找到很罕见的绣线,想买一些回南方去。俞宛秋寄存的箱子正愁找不到机会托运,于是一起出了门。

在几时动身的问题上,兰姨跟姑娘一直有分歧,她是典型的老太太搬家,什么都舍不得扔下。总想从容一点,最好再托运几只箱子,把她们在山水园里用过的东西都带走——包括俞宛秋床上的铺盖。本来还劝着姑娘,索性在沈府过完春节,等开春了再走。现在听姑娘说要打仗,立刻慌了,反过来催着说:“那我们赶紧收拾一下,就这两天启程吧。”

“还要看天气呀”,俞宛秋转头看着窗外黑沉沉的天空,早上明明有太阳的,下午又阴了,看样子,明天又要下雪。

除此而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是:如何甩开赵世子留下的暗卫?

赵佑熙不是不好,个性霸道点,对她却没什么坏心,比沈府一干所谓的“亲戚”真挚多了。要是选择朋友的话,她一定首选他,可…发展成那种关系,她真的不敢。

身份悬殊是一个问题,对婚恋的态度又是一个问题。他是冲动派,总想生米煮成熟饭,其他的以后再说。她则是理智派,喜欢凡事三思而后行。

她并不怀疑他此刻的真挚,可外界环境在变,人也会跟着改变。一个十六的少年,还远未定性,要是两个人在一起过一段日子后,他又遇到了比她更美的女子呢?他父亲婚前就交往过无数的女人,也跟其中许多发生了实质性的关系,那些女人可都是有背景有来历的,最后还不是拿他没辙。

在这种事情上,终归是女人吃亏的,失了身,不敢声张,不敢告状,最多也就是找上门去哭闹一场,扬言要自杀而已,顶什么用。

何况她这种孤女身份,要对她始乱终弃易于反掌,她真的不敢尝试赵世子提出的冒险方案。她赌不起,只能赢不能输的赌局,她不敢玩,她从不是赌徒。

她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只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同人卷 第八十一章 脱身之计

第八十一章 脱身之计

屋里的哭声并不大。因为怕惊动沈府的人,大家都只敢捂嘴轻泣,但没过一会儿,门外就传来戚长生着急的询问:“姑娘,出什么事了?”

俞宛秋走出门,随口扯了个由头支吾过去,又问起了赵佑熙的情况。这下戚长生有话说了,眉飞色舞地告诉她,前几天太子遇刺,杀手不仅人数多而且武功高强,竟攻破了几百个御林军组成的守护圈,冲进了太子诵经的佛堂。眼看太子的近身侍卫一个个殒命,太子吓得躲在佛龛里发抖,关键时刻,还是世子冲进去杀了对方的头领,救了太子一命。

俞宛秋微笑着问:“你是不是觉得,世子对太子有救命之恩,太子日后登基为帝,就不会再为难安南王府了?”

戚长生低头不语,显然是默认了。

俞宛秋叹道:“你看京都现在的局势,寿王如此张扬。风头压倒太子,御用文人们还跟着起哄,若非皇上默许,他们敢吗?帝位更迭的敏感时期,不为太子即位造势,反而竭力吹捧一个亲王,你就不觉得奇怪?”

戚长生回道:“世子说了,太子早有准备。”

俞宛秋没好气地说:“他倒是对太子信得足。”

不过仔细分析起来,赵佑熙的判断也不算错。寿王在京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太子那边却毫无声息,赵佑熙传回的信中,也说他十分镇定,每日持戒诵经一丝不苟,有时甚至通宵静坐,仿若入定。单从这份临危不乱的气度,也可看出此人决不简单,恐怕不是作秀明星的寿王可比的。就不知道皇帝到底在发什么神经,立了太子,又猜忌他,临死之前还来这手,看两个儿子斗得你死我活很好玩么。

但太子越是深藏不露,就越是可怕,以赵佑熙的年龄、阅历还有性格,都不是他的对手,还是早走早安生。

想到这里,俞宛秋忍不住对戚长生交代:“你替我写封信过去,要他提高警惕。尤其是那种行刺的场合,能躲则躲。如果刺客是寿王派的,世子救了太子,就成了寿王的眼中钉,非除之而后快。即便不是,世子在太子面前展露非凡武功,甚至成了他的救命恩人,只会更惹得他忌惮,同样欲除之而后快。”

她自己何尝不是老太君的“救命恩人”,感激也就当时那一刻而已,以后她每多在老太君面前晃一次,老太君对她的嫌憎就多一分,因为那等于在提醒老太君,这个人是她必须感激的。

戚长生低低地应了一声:“是。”

其实俞宛秋也知道,赵佑熙之所以会出手,可能并非想救太子,而是习武之人的通病,不愿看到自己人——哪怕只是临时组合——命丧敌手,因为那显得自己没本事。

想到此生再也见不到赵佑熙,心里还是很惋惜的,现在看他的侍卫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不禁有些气恼,语气也就冷硬起来:“你别左耳进右耳出,不管我说得对不对,总是为你家世子好!安南王府与皇室终究是死对头,你别忘了,就在不久前,皇帝还派人行刺过世子。现在他一个儿子要杀另一个儿子,你家世子充什么能?他们全死光了才好呢。你看着吧,太子一旦登基,首当其中就是灭掉安南王府。”

戚长生忙跪下道:“属下不敢!姑娘如此替世子着想,属下心里唯有感激。”

俞宛秋点了点头说:“那你马上照我说的写封信给世子,告诉他,下次太子遇刺,他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千万别插手。因为,下次的刺客,很可能表面上是行刺太子,实际上是行刺你家世子。”

“是”。

“好了,你走吧。下月初一,我要去东岳庙还愿,你带着人送我过去。”

这是她目前能想到的唯一方法,用自己引开赵佑熙安插的暗卫,让兰姨她们跟着薛凝碧一起走,然后她再想办法脱身,去跟她们会合。

她离开沈府,暗卫自会跟着走,不会继续守在这里,兰姨她们才有走掉的机会。自己一个人目标小,东岳庙人流量大。到处曲径通幽,很容易脱身。

戚长生不疑有它,答应一声就走了。

把几个丫头打发回房后,俞宛秋走进自己的卧室,兰姨果然跟了来,满眼担忧地问:“姑娘,京城是不是真的要打仗了?”

“谁知道呢,我巴不得不打”,不然又是一场生灵涂炭,但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寿王和太子必有一争,不过,“太子还有一个月才会回京,我们再半个月就可以走了。”十一月没走成,沈府又开给了薛凝碧一个月工钱,她必须把这个月做满才能走。

说话的时候,俞宛秋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荷包塞进兰姨手里,笑着解释道:“刚才人多,我只给了你一千两,这里面有两千两银票和二十两碎银子,你拿着。”

会当面分发“遣散费”,是为了避免丫头们互相猜忌,谁拿多了谁拿少了。这样很伤感情。而千里长途,最需要的是团结一心。

兰姨像荷包会咬人一样,甩手丢去老远,嘴里急急地说:“这怎么使得,姑娘已经给我很多了。”

“拿着吧,我刚也说了,她们几个以后都要嫁人的,未来都有依靠,只有你…总之,我希望你不管在哪里,这辈子都能衣食无忧。”

兰姨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哭着说:“我要是连你都守不住,那就是天生的孤寡命,要再多钱有什么用?姑娘不用说了,我死活都跟着你。”

说到这个,正触动了俞宛秋的心事,便把刚才跟戚长生交代的事说了一遍,兰姨忙道:“办法好是好,但要是姑娘一个人都不带,反叫他们起疑,哪有一个姑娘家单独让几个大男人服侍的?姑娘最少必须带上我才行。”

静默半晌后,俞宛秋终于点了点头:“好吧,到时候你就跟着我,她们四人让薛凝碧带着走。”

兰姨也很赞同:“薛师傅在外面闯荡多年,她能一个人从南方来,自然就有办法回去。”

俞宛秋告诉她:“我要拐她走,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她跟我们不同,我们都是在深宅大院里关着过日子的,她走南闯北,惯于跟外人打交道。开铺做生意,需要这样的人。”

“那是,她是成过亲的人,自然放得开。姑娘可不能抛头露面,将来还要嫁人呢。到时候,我到铺子里帮忙去,我一把年纪了,还怕什么。”

俞宛秋知道兰姨的意思,无非是对薛凝碧不放心,怕她在银钱收入上做手脚,想去当“监督员”。这都是以后的事,她也就没表示什么。

同人卷 第八十二章 怀璧其罪

第八十二章 怀璧其罪

新婚三朝,魏无涯陪程绮玉回门。在程夫人的热情款留下。他们在沈府盘桓了一天,吃过晚饭才走。

坐在回寿王府的车上,程绮玉倚靠在魏无涯的肩头,幸福得差点落泪。这几天的新婚生活,就像一场瑰丽的梦,美好得不像是真的。

魏无涯伸手摸了摸她的脸说:“从明天起,我就要去文机阁上值了,不能再像这样陪你,还要请你多体谅。”

程绮玉忙反握住他的手:“相公不贪安逸,勤于公务,我高兴都来不及了。”

魏无涯还是有些歉意:“毕竟是新婚期间,我怕娘子觉得受了冷落。”

“不会的”,程绮玉连连摇头:“相公这样操劳,也是为了这个家。”

魏无涯感叹道:“你能明白就好。想我魏无涯,出身烟花地,长大了又入乐籍,本以为这辈子只能靠操琴谋生了,没想到能得你的青睐,得到王爷的赏识关爱,实在是三生有幸。”

“我才是三生有幸”,程绮玉搂住丈夫的腰。把脸深深埋入他的怀中,闭上眼睛说:“自从接到赐婚圣旨,我就像做梦一样,有时候早上醒来,会怀疑自己真的只是做了一场梦,得赶紧把圣旨拿出来看一遍才安心。”

“傻瓜”,魏无涯揽紧她。

夫妇俩依偎而行,车厢里弥漫着一股甜蜜的气氛,程绮玉偶尔抬起头,看着车窗外暗沉的冬日天空,心里却像暖如阳春。

新婚第四天,魏无涯换上六品官服,去了王府前院的银安殿,文机阁就设在那里。

文机阁由上至下设有三种官衔,分别为:参事,主薄,书吏。参事是正五品,主薄是从五品,书吏是正六品。文机阁的日常事务,是为寿王起草文书、处理文件,职衔虽不高,却是真正的心腹之臣,权力极大,如参军一职,俗称“内相”。如果寿王能得天下的话,文机阁的人完全可以平步青云,像唐朝的张说。就是从唐玄宗的王府参事一直做到了宰相,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数十年。

魏无涯心里很明白,凭他一个乐师出身的六品小吏,沈府会待为座上宾,连身为民部上卿的沈侯爷都亲自出来接待,也就是看在他能进入文机阁——进入寿王府的权力核心的份上。如今寿王声名如日中天,太子却被皇帝发配到几百里外一座破庙里念经,瞎子都看得出皇帝心里向着谁了。

站在文机阁前的一颗老槐树下,魏无涯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这是他第一次穿着官服进入政事楼。不像以前,总是抱着琴,低着头,走到哪儿都先向上位者叩头问安,然后弹琴供人取乐,眼看着满桌美酒佳肴,哪怕饥肠辘辘,也只能空咽口水。

扯了扯无比平整的官袍,顺了顺官帽两边的燕翅,他迈着标准的官步向前走去。

这三天在寿王府,他每日都观察王府里的各级官员,听他们互相怎么称呼。怎么行礼,甚至连他们走路的样子,都在心里一一揣摩。他相信,不出一个月,他就会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官员,不熟悉的人见了,绝对想不到他以前是弹琴的。

迈入文机阁之前,他再次扯了扯官袍,正了正官帽,抬头看一眼门楣上的牌匾,踌躇满志地想:他会不会也像唐朝的张说一样,从这里走向宰辅台阁吗?

里面的人看见他出现,立刻哄笑起来:“哟,这不是新郎官吗?怎么才新婚三天,就把新娘子丢在家里,自己跑这儿来了?”

他答道:“昨儿就回门了,今天是第四天,该做正事了。”

几个同僚越发哈哈大笑,挤眉弄眼地问:“新郎官的正事是什么?”

“不就是陪着新娘子,行那周公之礼吗?”

“人伦之大,无过于周公之礼,新郎官,快回去吧,别让新娘子等急了。”

一面说一面把他往外推,然后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程绮玉见他很快就回了家,惊讶地问:“不是去上值呢?”

魏无涯无奈地解释:“他们让我在家里陪着你,说新婚才四天就丢下新娘子太不象话。”

程绮玉见丈夫的同僚如此擅体人意,自然乐得接受,她何尝想跟他分开呢。

厮守到第十天。魏无涯实在坐不住了。自从婚礼之后,他就没见过寿王,他们红彤彤的新房,除了最初两天有人来看热闹之外,再也没人拜访过。

程绮玉见丈夫闷闷不乐,便主动提议:“这都已经十天了,明天你再去,他们应该不会赶你了。听说文机阁是府里最忙碌的地方,一旦朝中发生什么大事,他们忙得连饭都要送进去吃,通宵开议事会。”

魏无涯点了点头:“嗯,我明天就去。”

这次仍跟上次一样,他又被一群哈哈大笑的家伙赶了出来,被勒令回家陪伴新婚妻子。

第二十一天,情况依然如故。

夫妻俩便想,寿王如此仁厚,大概府里的规矩就是新婚假一定要休满一个月,才准去公事房上值。

一个月后,魏无涯倒是没被赶出来,但也没有任何信函文书交到他手里。他就像个傻子一样坐在那里看别人忙进忙出,自己完全插不上手,一整天,他坐成了一件摆饰。那些原来跟他打哈哈的人。都像没看见他一样,只顾忙自己的,或低声商议什么,偶尔还会警惕地朝他所在的方向看上一眼。

这晚回家,他连饭都不想吃,一想起白天的情景就觉得憋屈。到这时他才明白,即使他穿上了官袍,在那些人眼里,他依然只是个弹琴的乐工,他们打心底里瞧不起他,根本就不屑与他共事。

程绮玉想逗他开心。在旁边问这问那,他越发烦躁,一甩袖子出了门,在王府的庭院里来回踱步。遇到的人也跟文机阁一样,视他为无物,连最下等的奴才都板着一张脸从他身边走过,没人卑躬屈膝地喊一声“大人”,让他过过官瘾。

来回走了七八趟后,他握紧双拳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明天就找王爷去。王爷以前那么爱听他弹琴,后来又当场拔擢他,就算只是为了利用他沽名钓誉,他也要让王爷知道:他并非只会弹琴,他也是有才干的,只要有伯乐赏识,他就是千里马。

寿王倒是没拿架子,当晚就召见了他。听他说出缘故后,寿王笑道:“让你歇着还不好吗?本王就是嫌事情太多了,恨不得天天留在家里赏花弄琴陪美人。”一面说,一面在身边的美人身上摸了一把。

美人咯咯笑了起来,一双媚眼却瞟着魏无涯说:“听说你以前是宫里的乐正?”

“是”,美人的眼光太勾人,魏无涯头都不敢抬,生怕触了王爷的忌讳。

“那弹一曲来听听吧,王爷你说好不好?”

“好,当然好”,王爷嘴里说话的时候,手也在美人的衣服里忙个不停,撩拨得美人呻吟起来,见魏无涯还站在那里发呆,皱了皱眉说:“魏卿,还不快去抱你的琴。”

魏无涯心里翻江倒海,无法形容的沮丧,原来到了此时,他仍不过是王爷和美人取乐时的助兴工具!

失魂落魄地出门,差点跟一个人迎头撞上。那人不耐烦地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的?”

魏无涯定睛一看,却是他的顶头上司秦参事,忙躬身告罪,秦参事打量了他一会才恍然道:“原来是你,没事,没事。”

秦参事的公事房在最里间,他没资格进去,所以秦参事只在婚礼上见过他,一旦他脱下新郎服,就不认识了。

秦参事转身走了进去,里面立刻传出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哥,你来了。”

魏无涯冷笑起来:跩什么,你的官位也不过是靠你妹妹睡出来的,比我还不如呢,我起码还没卖了妹妹。

弹完琴回到屋里,把今天的遭遇愤愤不平地跟程绮玉说了一通,程绮玉问他:“那女人很美吗?比我们家的俞美人如何?”

魏无涯马上说:“那怎么能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谁天上谁地下?”

魏无涯见妻子长眉微挑,似有试探之意,不禁叹了一口气,都什么时候了,还吃这种无名飞醋。

程绮玉非要他回答,他只好说实话:“王爷这个新宠不过稍有几分姿色而已,你家的那位才是真正的绝色。”

说到这里,夫妇俩迅速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心里都明白了对方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