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老太太一人,就能将府里上上下下弄的不安生。

这世上,哪里有将重孙养在自己屋里的,又不是当婆婆的拿捏儿媳。

又说笑了一会儿,老太太就有些乏了,众人方才退了出去。

刚走出荣欣堂,徐茵就走到徐昭跟前,开口质问道。

“四姐姐就是作践我,也不该当着老太太和姐妹们的面。”

徐昭听了,心底一阵无语。

她作践她?明明是她自个儿上杆子叫人作践。

二房的小姐,纵是庶出的,也不该做那些丫鬟做的事情。

到了这会儿,她还拎不清。

几位姑娘都在,听着徐茵的话,微微变了变脸色。

大姑娘徐徽上前劝道:“自家姐妹,哪有什么作践不作践的,是你多心了。”

“大姐姐是太太肚子里出来的,哪里能知道我的难处。”徐茵看了徐徽眼,一句话就将徐徽噎住了。

徐徽无奈摇了摇头,和二姑娘徐瑶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二姑娘徐瑶的脸色也不大好,但凡庶出的,都不愿意提到这事。

瞧着大姑娘和二姑娘离开,徐茵才觉着自己说错了话,一下子就呆在了那里。

到底是二房姐妹们的事情,三姑娘和六姑娘对视了一眼,也离开了。

徐昭皱了皱眉头,对着徐茵道:“回去将《女则》抄上一百遍,改日拿给我看。”

徐茵还想说什么,丫鬟云衣就扯了扯她的袖子。

这事是自家小姐错了,便是闹到太太跟前,也是没理的,只会让太太对自家小姐不喜。便是传到旁人耳朵里,也觉着是自家小姐不敬长姐,是个庶出的,上不得台面。

徐茵横了身旁的丫鬟云衣一眼,到底不敢闹开了,跺了跺脚就转身离开了。

“姑娘何必管教她,她好不好,与姑娘有什么相干。”说话的,是徐昭跟前的大丫鬟半夏。

半夏还小,比不得连翘沉稳。

徐昭摇了摇头:“她好不好与我不相干,可她是二房的人,总不能叫满府的人都见着,二房的姑娘给老太太当丫鬟使唤。”

那样的话,二房的脸面何在?爹爹就是知道了,也会生气的。

徐昭实在不明白,徐茵虽是个庶出的,怎么就不能好好的立起来,偏要去讨好老太太去。纵是讨好,也该有分寸才是。

再说了,讨好老太太,哪里比得上讨好自家娘亲。

都说县官不如现管,讨好了老太太,不过是得老太太一句夸奖,最多得些赏赐。而讨好了娘亲,娘亲替她寻门好亲事,不是更好吗?

回了锦竹院,徐昭就回了自己屋里,不曾想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娘亲耳朵里。

“姑娘,太太生了大气,半路就派人将五姑娘叫到正房了。”

“姑娘可要过去瞧瞧。”

徐昭摇了摇头,这个时候,还是不要过去比较好。

正房

周氏铁青着脸看着跪在那里的徐茵。

瑞珠虽和她说过,这些年她这庶女可劲儿的讨好老太太,她也没放在心上。

如今,却是知道,她竟是贴了二房的脸面去讨好老太太的。

“蠢货!老太太屋里有大丫鬟小丫鬟,哪里用得着你上杆子做那些丫鬟的活计。”

徐茵跪在那里,身子发抖,眼里噙着泪水,可愣是没敢辩解一句。

周氏见着她这样,眼中闪过一抹厌恶。这个庶女,打小就有自己的主意,可偏偏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她替她找了好的绣娘,原本也是想好好的教她,等她嫁人婆家也会高看她一眼。

哪曾想她不好好的学,偏偏要到老太太跟前讨好卖乖,竟然连丫鬟的活计都做了去。

只一想,周氏心里就涌起一阵厌恶来,这个庶女,真是丢尽了二房的脸面。

屋子里气氛阴沉的很,几个丫鬟小心翼翼做着手里的事情,心里却是对这五姑娘看低了几分。

自家太太不是个小气的,对待庶女虽不如自己亲生的,可吃穿用度一切都是按着份例。按说,五姑娘也该是满足了。可偏偏,五姑娘心气儿高,处处想和嫡出的姑娘比,这样,可不就处处落了下乘。

所以说,人还是知足点儿比较好,别到时候失了老太太的欢心,又失了太太的喜欢,两头都不讨好,哭都没地方哭去。

“太太,梅姨娘过来了。”

周氏看了跪在那里的徐茵一眼,开口道:“叫她进来。”

梅姨娘许是才听到风声,匆匆忙忙赶过来,头发都有些乱了。

一见着跪在那里的徐茵和脸色铁青的周氏,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太太恕罪,茵姐儿还小,不懂事,您就饶了她吧。”

第 7 章 提议

“太太,茵姐儿还小,不懂事,您就饶了她这回吧。”

梅姨娘听到风声,身子一软,差点儿就晕倒过去,一路急匆匆过来,刚进屋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周氏沉声道:“这些年你没跟着老爷外任,我只当你好好的教着茵姐儿,不曾想,却是让她愈发的上不得台面了。”

听着周氏的话,梅姨娘脸色顿时便惨白了,身子晃了晃,带着哭腔道:“求太太听妾身辩解一句,太太随老爷外任,二房里只留了妾身和五姑娘,府里大太太掌管中馈,老太太又是那样的性子,累的五姑娘受了不少委屈。”

“后来,不知怎么,老太太突然待五姑娘好了,妾身只有欢喜的,哪里还能想到别的。”

“如今累得老爷太太失了脸面,太太若是怪罪,只怪罪妾身一人便好了,求太太看在五姑娘还小,不懂事的份儿上,饶了五姑娘这回。”

梅姨娘一番话说下来,周氏的脸色微微缓和了些。

梅姨娘的性子周氏是知道的,说的好听些就是温和恭顺,说的不好听就是胆小怕事,也难为她能一下子说出这些话来。

周氏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你起来吧。”

梅姨娘抬头看了周氏一眼,见她面色缓和下来,这才站起身来。

周氏又对着跪在那里的徐茵道:“你四姐姐既罚你抄《女则》百遍,我也不多罚你了。你只记着一点,你虽是庶出,却也是当主子的,别做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活,丢了你父亲的脸。”

徐茵自觉不是个懦弱的人,可偏偏又不敢在嫡母面前放肆。

听了这话,恭顺地应了声是。

“下去吧。”

梅姨娘这才带着徐茵离开了。

见着二人离开,周氏揉了揉眉心,府里一个两个没个省心的,倒不如常州自在。

“太太若是累了,就躺上一会儿。”薛妈妈见着周氏这样,开口劝道。

周氏摇了摇头,重新拿起桌上的账册看了起来。

这些,都是她陪嫁过来的铺子,地段都很好,每年下来,都是一笔很大的进项。

二房这些年除了老爷的俸禄,很大一部分便是靠着这些进项了。

临近中午,徐昭进来的时候,见着娘亲正在看账本,那认真的样子,真的让人移不开眼睛。

周氏抬起头来,见着自家闺女,朝她招了招手:“今个儿做什么了?”

“看了会儿书,跟着方妈妈绣了会儿花,就想着来母亲这里看看。”

周氏笑了笑,对着她道:“你若是嫌闷,就去找你大姐姐玩,免得日后想在一块儿也不能。”

徐昭愣了一下,有些想不明白。

周氏看着自家闺女的模样,笑着解释道:“你大姐姐定亲了,等明年就会嫁过去了。”

徐昭扬着脸,眸子里满满都是惊讶。

周氏只当她是提到定亲的事情,不知如何反应。

“你如今十岁,等日后,娘亲也好好的给昭姐儿挑一门好亲事。”

徐昭嘴角抽了抽,心里只说道,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要想了。

这里的男人,三妻四妾最为平常,就是爹爹那样的,家里都有个梅姨娘。

她可不指望这好亲事能好到哪里去。

见着徐昭不说话,周氏只当她是害羞了,摸了摸她的头,道:“你刚生下来的时候那么小,转眼就十岁了,再一转眼怕是不在娘亲跟前了。”

当母亲的,大抵上都有这样的感慨。

“女儿才不嫁,女儿要一辈子都陪着娘亲。”周氏的话音刚落,徐昭立刻拉着她的手撒娇道,声音说不出的软糯,让人疼到了骨子里。

周氏被她逗笑了:“如今这样说,指不定哪日就想着离开娘亲了。”

听周氏这样说,徐昭咬着嘴唇不说话。

说起来,上辈子都没结过婚,这辈子也就不指望了。

嫁了,还不如不嫁,哪里有一个人过的快活。

只可惜,这世界对女人太过苛责了,若是成了老姑娘,流言蜚语就能将人压死,更别说别的什么了。

徐昭很明白,自己终归有一日是要面对这件事的。

想着这些,徐昭就不开心了,可这种郁闷又不能对别人说,只能她慢慢消化了。

徐昭在周氏这里吃过午膳,就去了云裳院,大姑娘徐徽的住处。

娘亲说的没错,府里姐妹们自是要走动的,免得让人觉着孤僻了。

徐昭一进了云裳院,守在门口的小丫鬟便笑着福了福身子,朝里头道:“四姑娘来了。”有婆子给她打起了帘子。

徐徽是府里的大小姐,又深得老太太疼爱,屋子里的一应摆设都是极好的。

房间里放着一张黄花梨软榻,上头铺着厚厚的绣花镶边褥子。软榻上放着一张小方桌,上头摆着一套梅花凌寒粉彩茶具。

四扇楠木樱草色刻丝琉璃屏风,墙上挂着一幅牡丹图,旁边立着一个大的楠木衣柜。

红木嵌螺繥大理石扶手椅、累丝镶红石熏炉、绿地套紫花玻璃瓶、

掐丝珐琅的西瓜形漱盆、螺钿铜镜,处处都透着精致。

徐徽正倚在软榻上做着绣活,见着徐昭进来,就放下了手中的针线,笑着道:“只听着还以为是听错了,不曾想四妹妹真来了。”

徐昭有些不好意思道:“回来这几日,一直不得空,大姐姐不要怪罪。”

徐徽平日里性子最好,听她这样说便开口道:“你和婶母才刚回府,里里外外要忙的事情多,我怎么会怪你。”

“二叔在常州可好,还有二哥哥?”

“父亲一切都好,二哥到了常州,除了读书,还经常外出游学,偏生回来的时候在我这当妹妹的跟前说各处的风俗景致,让人羡慕。”

徐徽忍不住笑了笑:“你是他的亲妹子,他自然要和你炫耀。等哪日他娶个嫂嫂,便不和你说了。”

徐昭看了她一眼,打趣道:“果然是定了亲的,说话都不一样了,一开口就是娶呀娶的。”

徐徽被她的话闹的双颊羞红,伸出手来要打她,徐昭笑着躲开:“好姐姐,饶了我这回吧。”

徐徽性子好,这些年帮着大太太掌管中馈,颇有几分见地,偏偏对底下的几个妹妹疼爱有加,很有些长姐风范,府里上上下下提到她没有不说好的。

一下子闹开了,两人便愈发的亲近起来。

“祖母这些日子一直病着,我让管家打过招呼了,十五那日准备去普化寺上香,再添一些油钱,保佑祖母能尽快好起来,妹妹可要随我一块儿去?”

徐昭听了,微微愣了愣,随即笑道:“当然是要去,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只盼祖母身子康健,活上百岁。”

徐徽见着她这般懂事,心里高兴,只说道:“祖母上了岁数,有时候性子......执拗些,我们当晚辈的,只需尽着孝道就好了。”

“你这样懂事,祖母知道了也只有疼你的。”

徐昭颔首道:“大姐姐的话,妹妹记着了。”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徐昭才笑着告辞,徐徽又嘱咐了几句,叫大丫鬟紫香将她送了出去。

等回到锦竹院,徐昭便将要去普化寺的事情说给了娘亲周氏。

“大姐姐开口,又是为着祖母,女儿也不好推脱,便应了下来。”

既然是为着老太太,周氏自然是准的。

周氏笑道:“到时候多叫几个婆子跟着,普化寺香客多,想来也出不来什么事情。”

徐昭点了点头,乖巧笑道:“女儿也替爹爹、娘亲和哥哥祈福,盼着爹爹和娘亲身子康健,事事如意,哥哥能够金榜题名。”

这话,周氏自然是爱听的,尤其是从自己闺女的嘴里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