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只留下崔若盈和老太太两个人。

老太太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对着站在那里的崔若盈道:“说吧,你到底想做什么?”

崔若盈笑了笑,上前一步,福了福身子:“姑母可别怪我,这可都是姑母您逼的。”

“姑母难道忘了,之前姑母可是算计着要毁了四姑娘的清白,楼家公子,也是姑母吩咐了严妈妈找来的。”

“若不是四姑娘运气好,如今怕是早就一头撞死,死了也没个好名声。”

崔若盈的话音刚落,老太太就瞪大了眼睛,好半天才说道:“你信口胡言,哪个会相信你说的。”

崔若盈拿帕子掩了掩嘴角,道:“别人不信,二太太和二老爷信就好了,反正平日里,旁人也知道老太太是如何待四姑娘的。”

她这话一出,老太太看着她的目光里就带了几分杀意。

崔若盈没被老太太吓着,只笑了笑,道:“姑母也别想着要杀人灭口,若盈也不是个傻的,当时那件事儿若盈已经写的清清楚楚,若盈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自有人将那信交给二老爷和大理寺去,姑母别一时生气,就做出让自己都后悔的事情来。”

崔若盈的话让老太太脸色变了又变,半天才指着她道:“我,我当初真是瞎了眼,竟是教出个白眼儿狼来!”

“谢姑母夸奖,姑母的手段若盈只学了几分,往后还要姑母好好指教呢。”

崔若盈脸上一点儿愧疚的神色都没,看着老太太,只觉着这些年自己就是一个笑话。

她将老太太当成了亲人,老太太却只觉着她是个下贱胚子,到头来她还是一个孤女,不过是从寄人篱下的表姑娘成了大表哥的妾室。

真真是可笑的很,不知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要受尽这样的欺辱。

兴许,她活这一回,就是来祸害她徐家的呢?

“老太太若没别的吩咐,若盈就先退下了,往后,若盈还得仰仗老太太恩典呢。”

崔若盈福了福身子,就从屋子里退出来了。

......

这边,徐昭回了锦竹院,被周氏拉着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见着她没受伤,这才放下心来,问起了方才的事情。

徐昭听了,才将老太太那里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我就往大哥哥那里跑,求大哥哥跟我到老太太面前解释。老太太既怪我,我也总该落实了这罪名才是。”

第 55 章 鹦鹉

听徐昭这样说,周氏愣了愣,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对着薛妈妈道:“你还担心她,如今听听这话,哪里能被人欺负了去。”

薛妈妈抿嘴一笑,给二人上了茶:“经此一事,往后老太太定不会再叫姑娘过去了。”

人便是这样,欺软怕硬,姑娘若是伏低做小,小心翼翼,未必能讨得老太太的喜欢,姑娘厉害些,老太太便是恨极了她,也不会轻易的做出什么事情来。

哪怕是为了维持她在大少爷心里的形象,老太太往后也不敢太过分了。

正说着,就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声,有婆子回禀:“太太,二少爷过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着徐谨从门口进来,脸色难看不说,连脚步都有些急促。

见着自家哥哥这样,徐昭哪里不知道他是因为担心她,便站起身来,刚想说话,就被徐谨拉着从头到脚检查了一番。

徐昭呆呆地站着,好半天才说道:“哥哥不要担心,昭儿一点儿伤都没有呢。”

徐谨听了,面色才缓和了些,转身对着周氏请安道:“儿子给母亲请安。”

周氏知道自家儿子最心疼昭儿这个妹妹,便将方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有些后怕道:“幸好你妹妹机灵,跑了出来,不然便被那奴才给打了。”

徐谨的面色一沉,突然开口道:“母亲再忍耐些,往后总要分家的。”

周氏被他说的脸色蓦地一变,朝薛妈妈使了个眼色,薛妈妈便去外头守着了。

“老太太还在,说这些还太早了,别叫人听见了说你不孝顺,连累了你的功名。”

其实,她哪里没这个想法,可老太太那样的,之前瞧不上二房,如今老爷进了都察院,便是哪个都想沾二房的光,哪里能那么轻易就分家。

更别说,老太太是个能折腾的,一个不小心,就叫二房背上了不孝的名声。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才好。

听着周氏的话,徐谨微微皱了皱眉,道:“儿子读书常得外祖父指点,等明年春闱考中进士,老太太若不收敛些,儿子自会和父亲提及此事。”

“左右大伯父也在朝堂上,大伯母执掌府里中馈,便是孝顺也该是大房养着老太太。”

自家儿子的性子她是知道的,听着他这话,周氏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劝他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读书太累伤了身子可就不好了。

“哥哥读书厉害,若会试和殿试都能拿到第一,便是一场佳话了。”徐昭突然道。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周氏一听,伸出手来笑着点了点她的头:“才说叫你哥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就说出这种话来。”

徐昭看着自家哥哥笑道:“我是觉着哥哥最厉害,旁人都比不过的。”

在徐昭眼中,自然是自家哥哥最厉害了,读书好、相貌好、气质好、连性子都是最好的。

她的话音才刚落,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声音还挺大。

徐昭的脸突然就红了。

周氏抿嘴一笑,扬声叫薛妈妈进来,叫她派人去传饭。

“小厨房里煨着火腿鲫鱼汤,姑娘要是饿了,奴婢先去端过来。”

听着薛妈妈的话,徐昭便抬起头来,眸子亮亮的,只差说快点快点了。

薛妈妈一笑,便下去了,很快就端了火腿鲫鱼汤上来。

鱼汤是放在一个青花瓷盅子里炖的,里头除了鲫鱼外,还放着萝卜切成的丝儿、豆腐片、香菇。

看着奶白奶白的汤汁,迎面而来的香气,徐昭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哥哥要不要和昭儿一起吃。”徐昭好歹忍住了,问了自家哥哥一句。

不等徐谨开口,周氏就说道:“你自己吃,那里头有芫荽,你哥哥吃不了这个。”

好吧,徐昭一直都不理解自家哥哥怎么会一点儿芫荽都不吃,甚至连闻一闻都不能。

徐昭只好道:“往后叫小厨房炖鱼汤的时候不要放芫荽,我给哥哥送去。”

周氏无奈笑了笑:“快吃吧,哪里还少了他的份儿,这是专门给你留着的,想着你在老太太那里吃不好,娘亲就派人给你送过去。”

徐昭听了,眼中便闪过一抹诧异,娘亲打算送鱼汤给她,那岂不是......

周氏脸上微微有些不好意思,看了徐昭一眼,才说道:“许你这个当孙女儿的去孝顺她,就不许我这当母亲的心疼自己闺女了。老太太心里不舒坦,也不会因为一盅鱼汤发脾气,叫你倒了的。”

听周氏说完,徐昭已经是笑弯了眉眼。

娘亲真是厉害,不会和这个朝代所有宅院里的女人一样,处处顾着规矩,在长辈面前一声都不敢吭,生怕背上不孝的名声。

徐昭喝了半盅鱼汤,几个丫鬟才鱼贯而入,将热菜摆在了桌上。

七翠羹、清炒芦蒿、清炖金钩翅、清炖蟹粉狮子头、鲜蘑菜心、香酥鹌鹑、清汤龙须菜、清蒸肉末蛋、人参乌鸡汤、三鲜鸭子还有一盆桑菊甜汤。

正吃着,瑞珠从外头进来,凑到周氏耳边小声回禀了一句:“太太,方才老太太生了大气,将盈姨娘从荣欣堂里赶了出来,大太太也在屋里。听说,老太太还和盈姨娘起了争执,差点儿就叫人掌了盈姨娘的嘴。”

周氏听了,看着瑞珠道:“差点儿?怎么没动手?”

她进府多年,老太太是什么性子她是知道的,哪里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更别说,处置崔若盈这样一个姨娘了。

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老太太还不是想怎么拿捏就怎样。

“好像是盈姨娘说了什么,老太太就叫大太太退了出来,屋子里,只老太太和姨娘说话,出来的时候,盈姨娘并没有被责罚,脸上还带着笑意。”

周氏点了点头,就叫她退了下去。

徐昭凑到周氏跟前,问道:“娘,祖母那里出什么事儿了?”

“别瞎打听。”见着自家闺女一副好奇的样子,周氏才开口道:“是盈姨娘和老太太起了争执,差点儿挨了打。”

徐昭一听,含笑道:“祖母疼她,哪里会舍得叫人打她,不像女儿,虽是老太太的孙女儿,老太太一点儿也不心疼我。”

周氏面色微微变了变,想着老太太连一个姨娘都放过了,却随意的叫人打骂她的闺女。

这样想着,她心里头对老太太,愈发的怨恨了几分。

瞧着自家娘亲的脸色,徐昭和徐谨互相对视一眼,然后才低下头吃起饭来。

等到用完了午膳,徐昭陪着周氏说了会儿话,便回了自己屋里。

娘亲身子重,愈发的爱犯困了,每日午后,都要睡上一个时辰。

刚一回去,连翘见着她就落下泪来:“幸好姑娘没事,亏姑娘还是老太太的孙女儿,老太太怎么能叫那奴才作践姑娘。”

徐昭笑着拉着连翘的胳膊,道:“好了,不是没事吗,你家姑娘可不是好欺负的。”

说着,徐昭就将方才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一遍。

说到她跑到大少爷那里,连翘和半夏听了只说好,夸她聪明。

“今早奴婢们去荣欣堂送姑娘的东西,见着耳房那个样子,就知老太太是存心的,心里只担心着,怕姑娘受了委屈。回来也不敢和太太说,怕太太知道了动了胎气,更是不好。”

“姑娘这么一闹,往后看府里哪个还敢欺负姑娘,老太太便是为着大少爷,也会收敛几分,不会再为难姑娘的。”

徐昭听了,点了点头,最好是这样,可老太太那样的性子,因着大哥哥的事情,心里定然恨极了她,总会使出些手段的。

便是这会儿不动手,以后也会寻她的麻烦的。

徐昭可没有忘记,老太太当日可是要叫人坏了她的清白,若不是韩子煜救了她,她哪里还能像现在这样活的好好的。

想起韩子煜,徐昭心里便咯噔一下,好些日子都没接到他的信了。

最近一次,是一个月前,说彭氏作乱,他带兵平叛,彭氏长子身亡,次子成为了永顺土司。

还在信中说,他得了一只颇为聪慧的鹦鹉,要派人给她送到京城来。

一个月过去了,徐昭也没见着那鹦鹉的影子,心里便有些担心,生怕他出了什么事情。

“姑娘。”见着自家姑娘愣神,连翘叫了声,徐昭才回过神来。

“姑娘可是累了,奴婢扶您去歇一歇吧。”连翘眼中有些担心,开口道。

徐昭也觉着有些累了,才点了点头,扶着她的手进了内室。

才过了一日,徐昭就听到消息,说是大少爷去了承恩侯府,亲自接大奶奶回府了。

徐昭听到这消息,愕然抬头,大哥哥这样做,无异于是打了老太太一个耳光。

之前因着承恩侯夫人叫府里的奴才将嫁妆搬到徐府门前,坏了老太太的名声,老太太便放了话叫大奶奶一辈子住在侯府,往后哪个敢提起大奶奶,叫她知道了,全都撵出府去。

不曾想,头一个违了她意思的,就是她最疼爱的长孙。

徐昭都可以想见,老太太听到这事儿后的表情了,徐昭在心里头不厚道地笑了。

荣欣堂

徐观和大奶奶房氏跪在老太太面前。

老太太铁青着脸,好半天才指着徐观道:“你,你这是想逼死我这个当祖母的!”

徐观听了,磕了个头,道:“孙儿不敢,孙儿只想将明哥儿养在自己跟前,等他大些,就能亲自教导他。这些年,祖母的教诲,孙儿不敢忘。”

王氏站在那里,见着自己儿子这样,心里头满意的笑了笑。

这些年,因着老太太的疼爱,观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味地孝顺,被老太太拿捏在手中。

如今叫他见着老太太不慈的一面,心里头哪里能没有芥蒂。

更别说,之前明哥儿还出了那样的事情,差点儿就死了,老太太训斥房氏,偏袒护着一个身份卑贱的奴才。

老太太看了跪在那里的徐观一眼,冷冷道:“好!好!真是我的好孙儿!”

说着,就对着房里的婆子道:“将明哥儿送到大奶奶的住处去,我老了,有人不放心了。”

那婆子不敢说多,只应了一声,就退了出去。

老太太对着徐观道:“我乏了,你们都下去吧。”

“是,孙儿告退。”

“孙媳告退。”

大少爷和房氏离开,屋子里只留下大太太和老太太两个人。

“如今,你可满意了?”老太太突然出声道。

“母亲!”王氏带着几分不解抬起头来,对上老太太眼睛里的锐气,才又慢慢低下头来。

“母亲恕罪,媳妇总不能看着观哥儿和房氏就这样和离了,当日媳妇不想结这门亲事,可如今有了明哥儿,心里只盼着他们好。”

“母亲再怎么,也要想想观哥儿的前程。若是和离了,承恩侯府闹起来,观哥儿这辈子可就毁了。”

这几年,承恩侯可是深得皇上看重。

老太太看着她,沉声道:“那你可好好盼着。”

王氏心里咯噔一下,并不敢多说什么,低着头站在那里。

等王氏出来,老太太才吩咐跟前儿的人,叫严妈妈过来伺候。

严妈妈是她得力的人,也是跟着她陪嫁过来的,因着明哥儿的事情,承恩侯夫人又闹出那些事儿来,她才不得已叫她去浆洗衣裳,做那些粗使的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