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看了在一旁忙碌的连翘一眼,眼中掠过一抹深思。

第二天一大早,徐昭才刚起来梳洗更衣,就有丫鬟进来回禀,说是老太太跟前儿的菡姑娘来了。

半夏口中的菡姑娘其实就是老太太屋里的大丫鬟素梅。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素梅却是尽心尽力伺候老太太。去年老太太被一口痰给噎住了,还是她不顾肮脏将老太太嘴里的痰给吸了出来,救了老太太一条命。

打那之后,老太太就对她格外的好,收她做了干女儿,并改了名字叫做崔菡,还给她配了个院子,挑了四个丫鬟伺候她。

老太太说了,往后她也是府里的姑娘,若是哪个对她不敬,就撵出府去。

于是乎府里上上下下见了素梅都称一声菡姑娘,以示尊敬。

崔菡得了这体面,更是一门心思服侍老太太,俨然成了老太太跟前最得力的人。

徐昭听了,微微有些惊讶。

这个时候,老太太叫她过去做什么?

这些年,老太太一直病着,吃着药,总算是能开口说话了,可人也是瘫着,整日躺在床上。

“叫她进来吧。”徐昭开口道。

很快,半夏就领着崔菡走了进来。

徐昭坐在软榻上,见着她想要福身请安,开口阻止了。

“姑娘不必多礼,可是老太太有什么吩咐。”

崔菡笑了笑,开口道:“也没什么大事,老太太叫姑娘过去一趟,说是有事和姑娘商量。”

一听她这话,徐昭心里就觉着有些不对。这些年,老太太也从没待见过她,总觉着自己的病是被她这个孙女儿给害的,更是不叫她去荣欣堂请安。

哪怕是听到太后赐婚,也没听老太太说过一句话。

所以,突然说有事商量,徐昭就觉着老太太是在酝酿新的阴谋。

虽然这样想着,可既然老太太派人来请,她这个当孙女儿的是不好不去的。

徐昭站起身来,出了院子,一路随着崔菡去了荣欣堂。

一踏进院子,丫鬟婆子的视线全都落在了她的身上,看着她的目光带着几分羡慕和敬畏。

府里哪个都没想到,四姑娘能有这般的福气,明明被太后赐婚,指给了二皇子,没过多长时间,皇上却封了二皇子为肃王。

前前后后不到一个月,四姑娘的身份却是变了,一嫁过去,就是正经的王妃。倘若皇上立了肃王为太子,四姑娘就是太子妃,往后还可能成了皇后娘娘。

这样一想,心里头哪里能没有敬畏和羡慕。

“姑娘来了,老太太等着呢,姑娘快些进去吧。”门口的婆子堆着笑福了福身子,恭敬地道。

徐昭点了点头,就朝里头走了进去。

刚一进去,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檀香味儿,这些年,老太太屋里时时刻刻都点着檀香,已经不是什么奇怪事了。

徐昭见着老太太坐在软榻上,旁边有丫鬟伺候着捶腿。

“孙女儿给祖母请安。”

徐昭福了福身子,请安道。

几年不见,老太太老的更厉害了,脸上的皮肤皱皱的,额头上更是起了好多褶子。却是脸色红润,想来也是每日吃那些补品的缘故。

府里人人都知道,老太太爱惜自个儿的身子,竟是每日都要吃燕窝,时不时还要吃那血燕,说是最补身子。因着这事儿,还和大太太起了争执,说大太太不孝。

大太太掌管中馈,又不想摊上不孝的名声,背地里不知贴补了多少私房钱。

“起来吧,坐。”老太太看了她一眼,开口道。

徐昭有些诧异,她还以为她会难为她。

没曾想,竟是这么快就叫她起来了,还叫她坐下。

事出反常必有妖,徐昭挑了挑眉,坐了下来,等着老太太说话。

崔菡从外头进来,手上端着一碗上好的燕窝,拿给老太太用。

老太太一边拿小银勺子搅着燕窝,一边开口道:“你往后是要嫁到王府去的,跟前儿两个大丫鬟怎么能够用,我给你挑了两个丫鬟,模样性子都是极好的,你带回去叫她们伺候着。”

说着,就指了指屋里的两个丫鬟:“还不快给姑娘请安。”

“奴婢吉祥,奴婢如意见过姑娘。”

徐昭瞧着两人姣好的相貌,又是特意打扮过的,哪里能不知道老太太的想法。

老太太这是,专门给她挑的陪嫁丫鬟。

第 66 章 威胁

徐昭听了老太太的话,差点儿就气笑了。

老太太病了这么多年,却还是想着怎么给她添堵,实在是不死不休啊。

见着徐昭没有反应,老太太不由得皱了皱眉,吩咐道:“好了,不必多说了,这两个丫鬟都是极好的,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便是到别家当个正室都能行。”

徐昭听了老太太的话,扑哧一声笑了。

“祖母既然这般看重她二人,不如就给个恩典,给了她二人卖身契,叫她们出去嫁人吧。”

徐昭说着,视线落在吉祥和如意的身上,她的目光淡淡的,却是叫二人不由心头一凛,低下了头。

“你!长者赐不敢辞,周氏是怎么教你规矩的!”老太太恨得牙根儿痒痒,看到徐昭一副没将她放在眼里的表情,心里更是愈发的冒火。

徐昭听了,抬起头来笑了笑,对着老太太道:“祖母这话可就言重了,这府里哪个不知道,孙女儿呀最是懂规矩,不然太后怎么会将孙女儿指给肃王殿下,祖母这样说,知道的是说祖母体贴孙女儿,待孙女儿好,不知道的还以为祖母觉着太后娘娘识人不清,下错了懿旨呢。”

老太太听着徐昭这不敬的话,险些就背过气去。

不等老太太开口,徐昭就放下手中的茶盏,装作无意道:“说起来,那楼家大公子死的也真是凄惨,不知道夜深人静时,祖母会不会睡不着,怕被人索命呢?”

徐昭的话音刚落,老太太就猛地看了过来,眼中带着满满的震惊,虽然很快就掩饰下去,却依旧被徐昭看出了她脸上的慌乱。

“什么楼家大公子,姑娘家的嘴里说这些做什么。”老太太开口训斥着,看着徐昭的目光却是有些心虚的模样。

徐昭突然就笑了:“孙女儿说的是什么意思,祖母心里明白,孙女儿孝顺,有些事情不好和父亲说,知道祖母心疼孙女儿,就只和祖母说上几句了,祖母可不要生气。”

“祖母如今病着,跟前也少不了几个伺候的,就叫这二人继续伺候祖母吧,也算成全了孙女儿的一片孝心。”

正说着,就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声,有婆子回禀:“老太太,大太太来了。”

徐昭听着,就从坐上站起身来。

王氏一进屋,见着徐昭也在,有些诧异,这些年老太太不待见四丫头,连面上的功夫都不做了,四丫头来请安一次也不见。今个儿太阳是打哪儿出来了,老太太怎么突然就转了性子?

难不成,因着四丫头是未来的肃王妃,老太太才动了心思,想要和这个儿孙女儿亲近了。

王氏在府里多年,又是和老太太接触最多的,老太太什么性子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说句不孝的话,活了这么些年,她还没瞧见哪个比老太太更自私的呢。

不说别的,就那燕窝,花了多少银子,老太太以为她的银子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王氏想着,福了福身子给老太太请安:“媳妇给母亲请安,母亲今日可好些了?”

听着王氏的话,老太太笑了笑,对着王氏道:“菡丫头伺候着,可不是好多了。”

王氏一听,瞥了一眼站在老太太跟前儿的崔菡,崔菡立刻就福了福身子,恭敬地道:“给大太太请安。”

王氏看了她一眼,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是不屑的很,一个卑贱的丫鬟,得了老太太的看重,还真以为自己飞上枝头做凤凰了。哪日摔下来,才知道其中的厉害。

王氏收回了视线,看了面前的徐昭,不等她行礼就笑着拉着她的手:“好些日子没见了,你母亲可还忙着?”

这些日子,前来道喜的宾客多,都是想着来巴结徐昭这个未来的肃王妃的。徐昭一个姑娘家,也不好见,只能叫自家娘亲应付着。

徐昭微微一笑,恭敬地道:“还好,母亲说等忙过这几日,请伯母过去坐坐,说是好久没和伯母聊天了。”

王氏一听,嘴角的笑意就愈发深了起来:“嗯,你母亲相邀,伯母自是要去的。”

正说着,有丫鬟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熬好的药,散发出一大股子药味儿。

不等崔菡过来,徐昭就从那丫鬟手中接过药碗,笑着道:“我来喂祖母吃药吧。”

徐昭的话音刚落,老太太就想开口,徐昭哪里肯给她拒绝的机会,只说道:“二姐姐出嫁前还嘱咐我要好好照顾祖母,只这些年祖母病得厉害,孙女儿每次过来请安,祖母都睡着,如今得了这机会,自然要尽一尽孝道了,别叫外头的听了,说孙女儿不孝顺。”

徐昭说着,就缓步上前,站在老太太跟前儿,拿勺子舀了药,吹了几下递到老太太嘴边。

王氏见着她的动作,只说她孝顺,说老太太得了个好孙女儿。

徐昭闻言,见着老太太不情不愿将药喝下,一脸谦虚道:“孝顺长辈是本分,我也想要时常孝顺祖母呢,只祖母收了个菡姑娘,平日里疼着宠着,我可不敢和菡姑娘争宠。”

徐昭笑意吟吟,一旁的崔菡却是脸色都白了。

不等她开口,徐昭就看了她一眼,道:“还是你来伺候吧,瞧我笨手笨脚,都洒在被子上了,只怕还要回去学上几日。”

王氏坐在那里,看的清清的,是老太太别扭着,不叫四丫头伺候,才将那药洒了出来。

听着徐昭这话,更觉着她懂事孝顺,是个难得的。尤其还是未来的肃王妃,这样忍得了委屈,实在是叫人心疼。

听着徐昭的话,崔菡忙走过来,伸手接过徐昭手里的药碗,伺候着老太太用完了药。

见着老太太乏了,二人才起身告辞,退了出来。

刚一出去,王氏就忍不住问道:“老太太可是为难你了,怎么瞧着气氛不对?”

徐昭摇了摇头,有些无奈道:“也没什么,只是老太太挑了两个丫鬟,说是要赏了我,日后,日后......当陪嫁丫鬟。”

说到最后,徐昭明显是有些难以启齿,脸上带着带着几分尴尬。

“这样的事情,怎么好我做主,便是祖母要赏,也该和娘亲说。我要是收了,传出去还不知被人怎么议论呢?知道的说我孝顺,不敢推辞,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一个姑娘家,整日里就想着......”

徐昭说着,咬了咬嘴唇,神色有些不安。

“好孩子,真是难为你了。”王氏知道她小姑娘家脸皮薄,也觉着老太太做的不对,这陪嫁丫鬟向来都是当娘的给挑选,如今老太太自个儿病着,竟想插手孙女儿房里的事情,叫外头的人听了只会留下笑柄。

“你只当没有这事儿,以后老太太派人去叫你,你就推说自己病了,想来老太太也不会拿你怎么样。”王氏叮嘱道。

徐昭点了点头,感激道:“伯母的话,昭儿都记着了。”

“过几日,你大姐姐要回府住几日,你们姊妹感情好,倒是可以常常聊天了。”

徐昭一听,就高兴道:“大姐姐要回来?不知道会不会带着贤哥儿。”

王氏一听,满眼都是笑意,开春儿的时候徽姐儿平平安安生下了嫡长子,地位总算是稳固了。

一提起贤哥儿,她心里头就替徽姐儿高兴。

“孩子还小,不好路上折腾,也是因着你祖母病了,她回来住几日。”

王氏这样说着,其实是她写信叫徐徽回府的。不为别的,就为好好和四丫头处处关系。这姊妹间的情分,处久了就深厚了。

她原先也没想到四丫头竟然有这样的福气,能被太后赐婚,当个王妃娘娘。

如今看来,徽姐儿在府里的时候,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和四丫头处好了关系。

这往后啊,四丫头当了肃王妃,有她帮衬着,徽姐儿的地位才会更稳固。

更别说,四丫头若是更进一步,对徽姐儿来说,得是多大的助益。

王氏盘算了好久,也想着叫房氏到四丫头那里坐坐,不过事情得慢慢来,等徽姐儿回去了再说,别叫人瞧出来,觉着大房的人好像是巴结二房似得。

只过了一日,徐昭就听到消息,说老太太将屋里伺候的两个丫鬟发卖了出去。说是二人随意议论主子,犯了规矩。

徐昭听了,哪里不晓得是因为她说那楼家大公子的时候,二人还在屋里跪着,听了个一清二楚。

老太太那样自私的人,自然会想法子将她们赶出府去。

说起来,老太太虽然闹腾的厉害,可骨子里也是个胆小怕事的,怕和二房的人彻底撕破了脸面。

徐昭轻轻一笑,经此一事,往后老太太怕是不敢招惹她了。

第 67 章 半夏

徐昭将这事情说给了自家娘亲听,周氏听了,微微叹了一口气:“老太太跟前有人伺候,往后你也别过去了。”

徐昭点了点头,只说道:“经过这事儿,祖母想来也不想见我了。”

听着徐昭的话,周氏微微一笑,就和她商量起了陪嫁丫鬟的事情。

“按例是要四个,你屋里两个,就连翘和半夏,我跟前也有伺候的,叫瑞珠和锦绣和你过去吧。”

周氏说着,见着徐昭不做声,就开口道:“这两个丫鬟老实,生不出什么事儿来,只叫她们伺候你。”

徐昭闻言,点了点头,才说道:“还是先问问连翘和半夏,若是想要嫁人,女儿也不好耽误了她们。”

“是这个理儿。”周氏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若不够就从人牙子手里买两个,身世清白,没那些个牵扯,你用着也放心。”

闲聊了一会儿,徐昭就从正屋退出来,回了自己屋里,将这事儿问了连翘和半夏。

二人一听,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

半夏支支吾吾道:“奴婢,奴婢家里爹爹说,叫奴婢往后回家里帮衬着。”

半夏说着,砰砰磕了个头,脸上带着几分不安。

徐昭听了这话,哪里不明白她的意思,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了连翘。

连翘恭敬地道:“奴婢愿意跟着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