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那道赐婚的懿旨,她相信徐昭一定不敢这样对她。

马车一路行驶,很快就到了一个胡同里,在宋家门口停了下来。

门口的婆子见着马车,就知道是少奶奶回来了,忙不迭拿了凳子,扶着徐徽走了下来。

徐徽才刚回了屋里,就听到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丫鬟的请安声传了进来:“给太太请安。”

徐徽听着,知道是张氏来了,微微皱了皱眉。

摊上这么个婆婆,她这些年不知遭了多少罪,好在宋承君如今,还肯向着她些。

只是,每每面对张氏的时候,徐徽还是觉着有些不大自在。

张氏一进来,就叫屋里伺候的丫鬟婆子全都退了出去,然后才问徐徽道:“事情可办成了?”

见着徐徽的脸色,张氏就知道事情没成,当下就沉下了脸来。

“你应承的好好的,如今回徐府住了几日,却是连个小丫头都说服不了,你说,你还能做成什么事儿。”

张氏这话,一点儿情面都没给徐徽留。

她的话音刚落,徐徽的脸色就变了。

“母亲说的对,是媳妇没本事,连自家妹妹都说服不了。”徐徽看了张氏一眼,才又说道:“这事情,还是母亲想法子看如何解决吧,别哪一日被有心人知道了,宋家一家子怕是都得牵连进去。”

“你!”张氏气的脸色铁青,可听着她后头的话,心中到底是不安的,勉强压住了自己的怒意,温声道:“我这不是急糊涂了,这府里上上下下,还得靠你做主。这回不成,我看你再去求,你们虽是不是亲姊妹,可我瞧着,那四姑娘也不是个狠得下心肠的。”

正说着,就听到一阵脚步声,却是宋承君从外头进来。

张氏愣了愣,脸色有些不大自在。

如今,承儿还不知道茹氏的事情已经被徐徽知道了。她这当娘的,也是好说歹说才将徐徽劝住了。

要不,闹到老爷那里,依着老爷那性子,指不定就将她孙女和孙儿给害死了。

她倒不在乎一个茹氏,只是两个孩子到底是宋家的血脉,她不能不护着。

便是一辈子进不了族谱,也比送了性命要好。

“儿子给母亲请安。”宋承君进来,就察觉到屋子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对着张氏请安道。

“外头天冷,你也不多穿些,紫书是怎么伺候的?”见着自家儿子穿的单薄,张氏心里就对紫书有些不大满意。

“是儿子自己嫌热,才不穿的。”

“你呀,怪会叫母亲担心。”

张氏嘱咐了他几句,就出去了。

屋子里,只留下徐徽和宋承君两个人。

“母亲可有为难你?”宋承君看着张氏离开,才上前道。

听着他的话,徐徽摇了摇头,心中却是暗暗下了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叫徐昭应了她。

她不能叫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就这样毁了。

只要肃王殿下动手,茹氏和那两个孩子的命就保不住,到时候,宋承君也怪不到她头上,不会觉着她心狠手辣,失了善心。

可是,到底能有什么法子,叫徐昭应了她,答应去求肃王殿下?

徐徽心里有着事儿,就有些心不在焉起来。

宋承君见她这样,还以为她是累了,就叫她好生歇着,自己则是去了书房。

徐徽坐在软榻上,敛目沉思,过了许久,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

对啊,她怎么忘了,从始至终,她手里就握着四妹妹的把柄。

这京城里的人只知道四妹妹是因着太后赐婚,才成了日后的肃王妃的。

可又有谁知道,徐昭和那肃王殿下,一早就相识了。而且,还见过不止一次。

依着那肃王殿下的性子,说不定早就做出什么事情来。即便没有逼着四妹妹做了那男女之事,可她相信,徐昭和肃王一定是交往甚密的。

这事情若是传开来,定会毁了徐昭的名声,旁人只会觉着,她是个不检点的,小小年纪,就勾引上了肃王殿下,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才叫太后赐婚。

原来,老天还是善待她的。一早,就给了她这样的把柄。

有这样的把柄在,徐昭若是个聪明的,就知道该怎么做。

第 88 章 逆鳞

“大姑娘知道姑娘爱喝茶,正巧从南边儿得了些好的,叫老奴给姑娘送来。”

那婆子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看了坐在软榻上的徐昭一眼,才继续道:“大姑娘还说,之前听了姑娘一番话,才幡然醒悟,所以写了这信叫老奴给姑娘送来。”

听着那婆子的话,徐昭愣了一下,心中觉着有几分古怪。

她以为,她和徐徽之间已经没什么情分可言了。

她怎么送了这茶叶,还专门写了信来。

徐昭并不觉着,徐徽还会拉下脸来求她和好。

徐昭接过信去,打了开来,细细看了起来。

那婆子见着她打开信封,抬起头来偷偷看了看她的脸色,心中却是有几分不安。

她虽不知这信中写了什么,可明显不是什么好的。

她从府里出来的时候,大姑娘脸上的笑容有些怪怪的,瞧着叫人瘆的慌。

见着徐昭看完信抬起头来,那婆子忙低下了头,小声道:“大姑娘还说了,明日请姑娘到府上坐坐,有好些话要和姑娘说呢。”

徐昭看了那婆子一眼,目光里微微带着些冷意,半晌才淡淡笑开,开口道:“我知道了,你且叫大姐姐等着吧。”

听到徐昭的话,那婆子愣了愣,觉着后背有些凉飕飕的,当她抬起头来,见着徐昭脸上的笑意,才觉着是自己想多了。

“姑娘若没什么吩咐,老奴就先回去了。”

见着徐昭点头,那婆子才福了福身子,转身退了下去。

见她走出去,徐昭将手中的信拿起来,重新看了一遍。

“姑娘。”察觉到自家姑娘脸色不好,连翘带着几分担心道。

也不知那信中写了什么,姑娘看了信,面色就不对了。

正当连翘担心的时候,徐昭却是笑了笑,将那信装在信封里。

“你亲自将这信送到肃王府上,记着,要亲手交到王爷手中。”

连翘愣了愣,才伸出手去将那信接过来,心里却是不解的很。

明明是大姑娘给自家姑娘的信,姑娘怎么会叫她将信送到肃王府,还嘱咐她亲手交给王爷。

难不成,这信中的内容和王爷还有什么关系?

连翘心中猜测着,却是不敢耽搁,应了声是,就福了福身子拿着信出了屋子。

徐昭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才又拿起桌上的茶盏喝了起来。

是她低估了徐徽,她既然不惜舍下自尊跪在她的面前求她,又怎么会想不到拿这个来威胁她呢?

毕竟,当年她和韩子煜认识的种种,她或多或少都是知道的。

若是传出去,对她的名声总是不好的。

只是,徐徽千算万算却是算错了一点,就是她根本就不会去见她。

她还没有糊涂到送上门去叫她威胁,当然,也没那个兴致。

她既然是韩子煜未过门的王妃,那他这个准新郎也有义务帮她解决这些糟心的事情吧。

再说,当年的那些事情,“罪魁祸首”可是他这位王爷呢?

徐昭不是个心狠的,可徐徽如此相逼,那就怪不得她了。

肃王府

韩子煜正在书房看着折子,沈长生进来回禀道:“王爷,徐府丫鬟求见,说是王妃有信要带给王爷。”

韩子煜抬起头来,看了沈长生一眼,说道:“什么信,你带进来。”

“王妃交代,要亲手交到王爷手中。”沈长生说着,面上带了几分笑意。他以为,王妃信中定然有什么亲密之语,所以才叫贴身的丫鬟送来,并且亲手交到王爷手中。

韩子煜瞪了他一眼,沈长生就收敛了笑意,将候在外头的连翘给领了进来。

连翘进来的时候,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一想到肃王殿下的那些个传言,她心里就愈发的紧张。

“奴婢给王爷请安。”

“我家姑娘吩咐奴婢将这封信交给王爷。”

连翘说着,就从袖中拿出了一封信,双手举起。

沈长生上前一步,拿过那封信交到韩子煜手中。

韩子煜拿到手中,见着信封已经被打开过的样子,微微有些诧异。

待他拿出信,看完信中所写,眼中已经布满了阴云。

沈长生见着自家王爷这样,面色微微变了变,心里实在琢磨不上来,王妃到底是写了什么,叫王爷这般生气?

按理说,不该呀,王爷对那徐府四姑娘,可是好的很,哪里会......

“这信,是怎么回事?”正当沈长生琢磨着,坐在案桌后的韩子煜突然开口道。

连翘一听,忙回禀道:“回王爷的话,这信是大姑娘叫贴身的嬷嬷送回府上给我家姑娘的,说是叫姑娘明日到宋府一聚,姑娘也应下了,却是吩咐奴婢将这信送到王府,亲手交给王爷。”

韩子煜听了,点了点头,又问道:“这几日,府里可有什么事情?”

连翘虽然紧张,却也明白王爷问的是自家姑娘,想了想,才回道:“别的也没有什么,只是大姑娘回府,不知要求姑娘什么事,还当着众人的面跪在了姑娘面前,然后大姑娘病了几日,前日才回了宋府。”

韩子煜将那信放在案桌上,对着连翘道:“回去告诉你家姑娘,此事本王会处理,叫她安心。”

“是。”连翘应了一声,就站起身来转身退下了。

等到了殿外,她才发现后背的衣裳已经被打湿了,手心里也全都是冷汗。

沈长生见着自家王爷脸色阴沉的样子,就知道王爷是真的生气了。

韩子煜将信递到沈长生面前,沈长生愣了愣,不知该接还是不接。

“无妨。”

听着韩子煜的话,沈长生才将那信接过来,待看完手中的信,这才明白王爷为何会这般生气了。

龙有逆鳞,触之即死,而那徐府四姑娘就是自家王爷的逆鳞。

那宋家少夫人,胆敢拿这事儿来威胁王妃,不知是胆子太大,还是根本就不知死活呢。

沈长生已经预想见,那宋家少夫人的下场了。

“王爷。”

“请宋大人到本王府上来,本王要和他好好聊聊。”

韩子煜看了站在那里的沈长生一眼,才又吩咐道:“其余的事情,你看着去办。”

沈长生听了,点了点头,不等他离开,又听自家王爷道:“这等长舌之人,往后就别叫她开口说话了。”

从殿内退了出来,沈长生就派人去宋家传话了。

然后,才叫了孙诚和赵青过来,商量着事情该怎么办。

三个人都是韩子煜跟前的侍卫,可论整人的心思,还是沈长生最厉害。

宋府

徐徽跟前的大丫鬟紫香指挥者小丫头摆好了饭菜,然后对着徐徽道:“饭好了,奶奶过来用吧,看了一下午账本也累了。”

徐徽放下手里的账本,由丫鬟扶着到了桌前。

“少爷可还在书房?”徐徽随口问道。

她的话音刚落,紫香的脸色就变了变,屋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也全都低下了头,不敢说话。

好半天,紫香才支支吾吾道:“少爷,少爷下午就去了姨娘院里。”

见着徐徽脸色不好,紫香不敢再说下去。

其实,徐徽不知道她回去徐府一段时间,紫书已经渐渐得了宠,宋承君每日都要过去陪她用饭。

相信用不了多久,姨娘就有身孕了。

这些事情府里个个都知道,只是下头的丫鬟婆子不敢告诉她罢了。

听着紫香的话,徐徽就冷下脸来,将手中的筷子重重搁在桌上。

“奶奶也别生气,少爷不过是陪着姨娘用饭,等会儿还是要来奶奶这里的。”

徐徽听了,脸色才缓和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