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看着嫂嫂齐氏这样,过来片刻,才出声道:“起来吧,你身为当家太太,也该管教着晟哥儿些,他也该长进些了。”

这些年,京城里人人都知道,俞府嫡出的大少爷是个纨绔子弟,书读的不好,整日里除了吃喝玩乐就没有一件正经事。

听说是因为早些年这位少爷身子不好,时有病痛,这些年好了些,府里上上下下可不什么事情都由着他。

日子长了,便叫他养成了一副任意妄为的性子,仗着宫里头有皇后在,不知有多嚣张跋扈,失了分寸。

听着皇后的话,宋氏心中松了一口气,知道她到底还是在意这个侄儿的,忙应道:“臣妇谨遵娘娘教诲,回去后定好生管教他。娘娘不知道,昨晚老爷也生气的很,叫人杖责了晟哥儿,大夫说得养好几个月才能好。”

俞氏心中知道宋氏这话是专门给她说的,为的就是叫她保全了这个侄子。

俞氏看了她一眼,才将视线落到站在那里的齐臻身上。

“这就是表姑娘吧,长这么大了,过来叫本宫瞧瞧。”

齐臻福了福身子,才缓步走上前去。

俞氏示意了阮嬷嬷一眼,道:“你带夫人到偏殿等着,本宫要和表姑娘私下里说些话。”

齐氏知道皇后对这表姑娘看重,倒也不以为意,福了福身子,就和阮嬷嬷去了偏殿。

俞氏看了齐臻一眼,若有深意道:“这些年,你倒是不曾叫本宫失望。”

俞府上上下下哪个都不曾想到,齐臻是她安排在俞府的一颗棋子,其目的,就是将晟哥儿教成这样纨绔的性子。

这些年,也多亏了她,还有那些药,才叫晟哥儿性子大变。

听到皇后的话,齐臻福了福身子,只说道:“娘娘吩咐,奴婢自当尽心而为,不敢有半分差池。”

说着,齐臻就将昨晚发生的事情禀告了皇后。

“如娘娘所料,奴婢遇上了肃王和徐府四姑娘,大少爷因着在意奴婢,冲撞了肃王。只是奴婢没料到,大少爷竟然说出那些大逆不道的话来。奴婢只怕,这话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叫皇上生了娘娘的气。”

皇后透过窗户看着殿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半天才说道:“无妨。比起这个,皇上更满意俞家嫡出的子嗣这般不中用。”

这便是为何,她命齐臻进了俞府,将那药偷偷的下在晟哥儿的茶水中。

俞家身为外戚,若是嫡出的子嗣太出色了,定会影起皇上的猜忌之心。

当年,皇上株杀宁贵妃一族,除了有那九转龙佩的缘故,还有一点便是府里嫡出的几位公子太过出色,叫皇上生了忌惮。

所以,她才狠下心来舍了晟哥儿,左右,府里韦姨娘所出的四公子,还是极好的。若有心栽培,日后也未必不能成大器。

俞氏眼中闪过一抹算计,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才对着站在那里的齐臻道:“等肃王大婚后,本宫会将你赏给肃王,到时候,你就将那九转龙配给本宫找回来。”

齐臻目光微微一动,应了声是,她知道皇后当年救她的目的,就是那九转龙配。

九转龙配,向来只有宁氏一族的女子才能打开。

皇后当年费心救她,又重新给了她齐家姑娘的身份,就是因着她身上流着的是宁氏一族的血。

第 93 章 认错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一,这一日,徐昭才刚起来,老太太身边的崔菡就过来了,说是老太太说了,叫她过去一趟。

徐昭微微皱了皱眉,才点头应下了。

待那崔菡出去,连翘就担心道:“老太太怎么突然要叫姑娘过去?”

这些年自打老太太瘫痪后,就不大愿意见人,尤其是自家姑娘,向来不得老太太喜欢。

徐昭摇了摇头:“别担心,兴许就说几句话。”她如今是韩子煜为过门的王妃,老太太应该没那个胆子害她。

只是徐昭实在不明白,老太太叫她过去,到底是为何,总不会是真想她这个孙女儿了吧。

徐昭用了一碗粥,才带着瑞珠去了荣欣堂。

进去的时候,老太太正坐在软榻上,捻着佛珠,慢慢翻着一本经书看,崔菡站在身旁给她垂着肩膀。

“孙女儿给祖母请安。”徐昭缓步上前,福了福身子,恭敬地道,

见着徐昭进来,老太太抬起头来,朝她身上看了两眼,才说道:“过来坐吧。”

徐昭谢过,这才上前在绣墩上坐了下来。

“过些日子就是你的生辰了,可想要了怎么办?”老太太看了她一眼,开口道。

徐昭有些诧异她提起这事儿,想了想才回道:“孙女儿想着请府里的几位姑娘到锦竹院聚一聚,小小热闹一下。”

徐昭的话才刚说完,老太太就摇了摇头:“你如今是肃王未过门的王妃,这生日也该热闹些,免得叫人知道了笑话了去。”

“依我的意思,就下了帖子请京城各家的贵女到府上热闹热闹。若缺银子,就和祖母说,也叫祖母好好疼你一回。”

徐昭心里暗暗腹诽,老太太这哪是疼她,分明是想叫外头的人都知道,她仗着日后是肃王妃的身份,就拿起架子觉着高人一等了。

这般行事,绝对会叫人留下话柄,徒增笑话的。

“孙女儿谢祖母关心,只是父亲再三告诫过孙女儿,叫孙女儿切不可因着太后赐婚的缘故就清高傲气,失了分寸。祖母若是真疼孙女儿,就依了孙女儿的意思吧,别叫外头的人觉着孙女儿还未过门,就端起了王妃的架子。”

“父亲知道了,也会责罚我的。”

老太太的目光在徐昭的脸上划过,不由得笑了起来:“瞧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倒是没有你一个十几岁的姑娘通透,这事情就依你吧。”

徐昭听到这话,也跟着笑道:“祖母哪里是看不透,祖母是想着要疼孙女儿呢。”

听着徐昭的话,老太太的脸色有些僵硬,正待说话,就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声,有婆子从外头走了进来。

老太太看着那婆子,脸上立即就有了笑意:“人可接回来了?”

那婆子堆着笑道:“回来了,老太太可这会儿要见。”

老太太点了点头:“快叫她进来。”说完,又转头看着坐在下头的徐昭道:“是你五妹妹,我叫人将她从寺庙里接了回来。”

“你母亲事情多,你嫂嫂又有了身孕,怕是记不起这事儿来。如今我将她接回来,在你出嫁前也能叫她陪陪你。”

徐昭愣了愣,老太太还真是会找借口。

母亲再忙,怎么忘了要接徐茵回来,原本母亲是想着等她快及笄时再接徐茵回来。

怎料,老太太心里惦记着,早早就将人给接回来了。

不等徐昭开口,就见着徐茵从外头走了进来。

她身着一袭粉色的夹袄,下身着一条浅碧色的裙子,薄施粉黛,气色格外的好,看上去倒不像是在寺庙中待过的样子。

徐昭心中明白,定是在回来的路上早就收拾过了。这样说来,老太太倒是真挺疼她的。

徐茵见着她,微微愣了愣,复又露出一抹笑容来,才上前几步,跪在了地上。

“孙女儿给祖母请安,孙女儿不孝,未能在祖母跟前侍奉,还叫祖母替孙女儿担心。”

听着徐茵的话,老太太忙叫人将她扶了起来:“好孩子,你有这个心就好,我都一把岁数了,有丫鬟婆子在,哪里用得着你伺候。”

徐茵笑了笑,才站起身来,对着徐昭微微福了福身子:“半年不见,姐姐可还好?”

徐昭点了点头,不等她说话,老太太就笑着道:“你们姐妹好些日子没见,怕是有很多话要说,回去慢慢说吧,顺便去给你母亲请安。”

徐茵应了一声,开口道:“孙女儿也想着一会儿给母亲请安去呢。”

“嗯,去吧。”

听到这话,二人才一前一后从荣欣堂退了出来,刚出了院子,就见着等在那里的瑞珠。

瑞珠见着徐茵,微微皱了皱眉。

方才她见着那婆子带着五姑娘进来,就急忙去给太太报信了,太太倒是什么都没说,只是脸色不大好看。

也是,老太太问都不问自家太太就将五姑娘接回府里,太太心里自然是不舒坦的。

只是碍着老太太是长辈,不好说什么罢了。

徐茵见着瑞珠,笑着道:“姐姐这丫头倒是机灵,见妹妹回府,怕母亲担心,一路就朝母亲院里去了。”

徐茵一边说,一边挽上了徐昭的胳膊:“好姐姐,原先都是妹妹错了,姐姐如今都要嫁人了,你我姐妹总也不好这样僵着,一辈子心里都有个疙瘩。”

徐昭下意识想要推开她的胳膊,却又听她接着说道:“这半年在寺庙里抄写佛经,妹妹也想了很多。之前不过是妹妹的执念,自己是庶出的却非要和姐姐一争高低。却不曾明白,这人各有各的命数,很多东西,争是争不来的。要紧的,还是将自己的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徐昭不曾想她会说出这些话来,倒比之前任何一次说的都要中听。

只是,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

她这五妹妹,心思极深,又最能放得下身段,只要她想,便是什么话什么事都能做出来,更别提说些好听的话了。

“妹妹能想明白,是最好不过的。”徐昭微微一笑,开口道。

两人一路回了锦竹院,一起到正房给周氏请了安,说了会儿话,周氏才叫徐茵回自己院子里歇着。

“这茵丫头倒真是改了性子。”想起方才徐茵的言语,周氏难免有些感慨。

“五姑娘那性子一阵儿一阵儿的,之前也不是没有讨好过太太,太太可别被她给糊弄了。”听着周氏的话,薛妈妈忙开口道。

她心里头,是不相信五姑娘能改好的。五姑娘作了这么些年,怎么能一下子就改了性子,知道分寸了。

周氏听了点了点头:“我知道,只是倒也想她当真能改好,也省的她成日里闹腾,叫人操心。”

徐昭拿起盘子里的点心吃了一口,才开口道:“反正祖母是怪疼她的,兴许是祖母说了什么,才叫她改了性子。”

听着徐昭的话,周氏微微挑了挑眉,对着薛妈妈道:“你叫人去打听一下,这些日子老太太都见了什么人。”

薛妈妈应了一声,福了福身子,才刚转身,又听周氏道:“五姑娘那里叫人给盯紧了,别叫她做出什么事情来。二奶奶那里,也注意着些。”

周氏这是担心,老太太将徐茵接回来,是想借着徐茵的手害了孟氏腹中的孩子。

薛妈妈脸色凝重了几分,应了声是,这才转身走了出去。

周氏看了坐在桌前的闺女一眼,开口道:“老太太最擅长的便是利用府里的姑娘,这回这么着急把你五妹妹接回来,怕真是有什么算计。”

徐昭听了,点了点头,徐茵回了府里,还着实让人有些心累。

这边,孟氏才看着书,就听外头的婆子道:“二奶奶,五姑娘来了。”

孟氏很是诧异,这徐茵不是在寺庙里,太太怎么这么快就叫人将她接回来了。

“叫她进来吧。”

徐茵进来,缓步上前,施礼道:“茵儿见过嫂嫂,听闻嫂嫂有孕,只是在寺庙中不能给嫂嫂道喜,还请嫂嫂不要怪罪。”

孟氏听了,微微笑了笑:“快起来,你是去给老太太念经祈福,我又岂会怪你?”

对于这庶出的小姑子,孟氏着实是有些看不上眼的,凭她之前使的那些手段,就叫她知道,这五姑娘是个眼皮子浅的。

不然,也不会将自己折腾到寺庙里去。

姑娘家金贵,哪里能受得了寺庙里的清苦,惯常人家一般不会舍得将女儿送到寺庙里常住。

而这五姑娘 ,却是一住住了大半年。

这边,韩子煜看着手中的信,眼中微微有些寒意。这俞氏,倒真是聪明了一回,养了一个好棋子。

齐臻?

“王爷。”沈长生看着自家王爷,开口道。

“下去吧,叫人盯紧了。”

“是。”

第 94 章 商量

转眼就到了徐昭的生辰。

徐昭命人在锦竹院里设宴,请了徐佩、徐茵和徐淑过来。

嫂嫂孟氏身子重,只派人送来了礼物,并没有过来。

“这是我亲手叠的千纸鹤,每一个上头都写了个福字,祝妹妹日后能顺遂安康,平安喜乐。”徐佩拿出一个檀木盒子,柔声道。

徐昭伸手接过,将那盒子打开,眼睛一下子就愣住了。

檀木盒子里头放了很多的千纸鹤,拿各种颜色的纸叠成的,小小的,格外的好看。

她过了这么多个生日,还是头一回收到这般用心的礼物。

“多谢姐姐。”

徐淑笑嘻嘻道:“怪不得府里的人说,如今三姐姐和四姐姐最要好了。”

徐淑说者无意,可听到这话的徐茵脸色微微变了变,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徐佩拉了拉徐淑的袖子,徐淑这才反应过来,明白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不由得咬了咬嘴唇,面上带了几分不安。

徐茵却是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荷包来,递给了徐昭。

“妹妹绣工比不得姐姐,却也是妹妹的一番心意,还望姐姐不要嫌弃。”

徐昭笑了笑,才伸手接过那荷包。

荷包做的很精致,上头绣着荷塘戏水的图案,色彩鲜艳,格外的好看。

“妹妹有心了。”

徐茵愣了一下,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却是一句话都没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