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徐昭开口,他又接着说道:“就说王妃想早些嫁给本王,将成亲的日子定的再近些。”

“昭儿可是这个意思?”

被韩子煜这么一打趣,徐昭突然就没那么紧张了,想着韩子煜方才的话,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不等徐昭开口,就听外头响起一阵脚步声,有婆子从外头进来。

见着韩子煜和徐昭,那婆子福了福身子恭敬地道:“老奴给王爷请安。”

“可有什么事情?”

那婆子迟疑了一下,看了徐昭一眼,才说道:“回王爷的话,是我家老爷有事,想叫姑娘过去一趟。”

那婆子说完,就立马低下了头,不敢再看韩子煜。

徐昭听着,忍不住笑了笑,偷偷看了韩子煜一眼。

只见韩子煜颇有几分无奈,然后才开口道:“本王知道了。”

他这岳父大人,真是......亏了他送他一本王羲之的孤本。

罢了,等他两月之后将昭儿娶到府中,他这岳父大人也该靠边儿站了。

第 102 章 三叔

距离徐昭和韩子煜的婚期越来越近了,这些日子,府里上上下下都忙着,就连素来和二房不大熟络的三太太都过来帮忙。

“这些日子,劳烦弟妹了。”周氏满脸笑意道。

三太太摇了摇头:“我是四姑娘的婶子,嫂嫂说这些可就见外了。再说了,能和皇家结亲,少不得也沾些光,我也正好见见世面。”

听着三太太的话,周氏微微皱了皱眉。

徐昭进来的时候,就见着自家娘亲坐在桌前,和三太太说着话。

三太太不知说到了什么,忍不住笑出声来。

徐昭缓步上前,微微福了福身子:“昭儿给婶子请安,给母亲请安。”

见着徐昭进来,三太太笑着道:“昭丫头来了?正巧说着你呢,可就过来了。”

徐昭抬起头来,视线朝自家娘亲那里看了看,才笑着问道:“三姐姐怎么没过来,难道是病又厉害了?”

半个月前,三姑娘着了风寒,一病不起,三太太请了大夫进来,吃了好些药,如今也该好了。

听着徐昭的话,三太太嘴角的笑意僵了僵,微微有些尴尬道:“如今这府里,也就你记着你三姐姐了。”

“你三姐姐并不是不想见你,只是病的重,怕过了病气给你,到时候耽误了你的婚事可就不好了。”

“好孩子,你可别见怪,等病好了,我叫她过来给你赔罪。”

三太太自顾自说着,丝毫没觉着自己这话有什么不对。

徐佩是她的姐姐,又在病中,便是不见她,哪里称得上什么赔罪。

这话要是传出去,外头的人该怎么议论,还不说她在府中作威作福,坏了名声。

“三婶这话我可就听不懂了,三姐姐病着才不好见我,我只知三姐姐待我好,哪里就谈得上什么怪罪。便是赔罪,也该是我去给三姐姐赔罪,这些日子事情多,也没顾得上陪三姐姐去。”

三太太愣了愣,片刻才笑了起来:“瞧四姑娘这嘴,伶牙俐齿,全都学了嫂嫂去。”

“我那里还有些事情,先回去了,等改日再过来。”

三太太说着,就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来。她脸色有些不好,径直朝徐昭跟前走了出去。

周氏也站起身来,瞪了自家闺女一眼,亲自将三太太送了出去。

等回到屋里,才对着徐昭道:“方才你说那些话做什么,没见你三婶脸色都变了,你这及笄了,倒是愈发没规矩了。”

周氏甚少这样责备她,徐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只闷闷低着头,看着大理石的地面。

薛妈妈见着她这样,忙插嘴道:“太太也别生气,姑娘和三姑娘素来要好,见着三姑娘被人作践,才忍不住说出那些话来。”

听着薛妈妈的话,周氏的脸色才缓和了些,看了站在那里的徐昭一眼,开口道:“她是三房的当家太太,不管你心里怎么想,身为晚辈你人前然后都该敬着她些,别叫她抓住个不敬长辈的把柄,到外头说道去。”

“可知道错了?”周氏问道。

徐昭迟疑了一下,才点了点头,心中犹自有几分不甘。

周氏见着她脸上的神色,哪里不知道她心中的想法,微微叹了口气,叫她坐到自己身边来。

“你三婶责罚了你三姐姐,可对外头却是说你三姐姐受了风寒,病了不能见人。这府里上上下下都知道,可有哪个会说你三婶不慈,专门寻借口责罚你三姐姐?”

“你大伯母执掌府中中馈,这事情她会不知道?”

“无论你三姐姐如何,也轮不到你去说你三婶的过错。娘跟你说的那些道理,你可都忘了?只顾一时痛快了,别忘了日后就有人在你背后嚼舌根。正所谓人言可畏,你便是嫁到肃王府去,也不能不顾忌着。”

徐昭抬起头来,慢慢道:“娘亲说的对,女儿知道错了,女儿只是一时气不过,心里又担心三姐姐。”

这些日子,她不是没去过三房,只是每一回都被挡在了门外,看守的婆子说是三姐姐病了,不好过了病气去。

可瞧瞧院子里那些个婆子,还有懒散的丫鬟,三姐姐根本是被这些个奴才给作践了。

不等周氏开口,就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声,有丫鬟进来回禀:“太太,三老爷从南边儿回来了。”

徐昭一听,眼中就闪过一抹欣喜。

周氏见着她这样,只说道:“快去吧,你三叔好不容易回来,你身为晚辈,也该过去请个安了。”

徐昭听了,福了福身子就退了下去。

周氏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又忍不住笑了。

“太太心里头没怪姑娘,怎么方才还......”见着自家太太这样,薛妈妈忍不住问道。

明明,太太见着姑娘着急,也担心三姑娘那里真的出了什么事,才写了信叫人送到南边儿去,说是府中有事,叫三老爷早些回来。

怎么偏偏不告诉姑娘,叫姑娘安心。

周氏听了,拿起手中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昭儿性子瞧着虽软和,可骨子里却最是个执拗的,这样的性子,若是嫁到寻常人家还好,可她是嫁到皇家。就算王爷肯宠着她,旁人也不见得会纵着她。”

“我借着三姑娘的事情提点她,也是想她往后能走的顺一些。”

听着周氏的话,薛妈妈点了点头:“难为了太太,想来姑娘能明白太太的苦心。”

“只是,奴婢还有一处不明白,太太既然想叫姑娘软和些,怎么这会儿就叫姑娘去给三老爷请安了。若是叫三太太知道,定会以为是姑娘在三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记恨上了姑娘。”

周氏抬起头来看了薛妈妈一眼,眼中闪过一抹不屑。

“我便是要警告她,她即便是府里的三太太,也不过是个继室。前些年三弟还敬着她,如今三弟常年在外,一年到头也不回来,她这三太太,无子又无宠的。倒还妄想着叫她那侄女给瑾哥儿做妾,也不看她那侄女配不配得上我的瑾哥儿。”

薛妈妈听着,才知道太太是因着这事儿生气了。

也是,如今姑娘要嫁到肃王府,过些日子就是正儿八经的王妃了。

三太太若只是想沾沾喜气,过来帮帮忙还好,太太心里头自然记着她的好。

可三太太千不该万不该在这时候还耍心思,想着叫自家侄女给二少爷当妾。

别说是那身份不够,就算她那侄女配得上二少爷,也不想想二奶奶如今身子重,眼看着就要临盆了,若这事情传出去,叫二奶奶听见了,出了个好歹,祸害了肚子里的孩子,可不是天大的罪过。

“太太全当她没说过这话,因着这事儿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周氏笑了笑:“这是自然,你派人去看看,三房有没有什么动静?”

薛妈妈听了,应了一声,福了福身子就退下了。

只过了一会儿,就掀起帘子从外头走了进来。

“太太,那边闹开了,没等姑娘见着三老爷,三姑娘贴身的丫鬟原本是在柴房关着,看守的婆子一个没注意,人就跑了出来,好巧不巧就被三老爷撞见了。”

周氏一听,眼中不禁闪过一抹诧异。

不等她开口,又听薛妈妈道:“奴婢去打听了,说是三老爷回府的时候,被老太太跟前儿的崔函姑娘看见了,一路就跑到了荣欣堂报信去了。”

“老太太?”周氏皱了皱眉,不知道老太太这又是打着什么主意。

这边,徐昭还在去三房的路上,就见着三叔铁青着脸大步朝这边走来,身后跟着一个丫鬟,头发凌乱,脸上沾着灰,狼狈极了。

虽然这样,徐昭还是一眼就瞧了出来,是三姐姐贴身伺候的丫鬟冬青,被三太太关在了柴房多日了。

见着徐昭,三老爷的脸色缓和了些。

“侄女给三叔请安。”

三老爷看了她一眼,开口道:“你过来做什么?”

徐昭被他看的心里有些紧张,原本想好的告状的话此时也不知该如何说,迟疑了一下,才开口道:“听说三姐姐病了,侄女过来看看三姐姐。”

三老爷深深看了她一眼,沉声道:“回去吧,此事我会处理。”

听三叔这么说,徐昭也不好再说什么,福了福身子,就退下了。

才刚走出长廊,就见着老太太跟前的崔函朝她走过来,福了福身子道:“姑娘,老太太叫姑娘过去一趟呢,可巧姑娘在这里。”

第 103 章

听着崔函的话,徐昭愣了一下,心中微微的有些不舒服。

老实说,她实在不想应付那个从来都不按常理出牌的老太太。

“姑娘快些过去吧,别叫老太太等急了。”见着徐昭站在那里,崔函上千一步,出声提醒道。

徐昭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随后才迈开步子,朝荣欣堂那边走去。

跟在她身后的崔函却是莫名的感到有些紧张,方才她提起老太太,四姑娘那一瞬间露出来的目光,着实叫她心中发寒。

崔函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想到老太太平日里收拾人的手段,又立马咽了下去。

她如今能在府里算得上半个主子,全凭老太太恩典,所以是万不能有背叛之心的。

两人一前一后,一路去了荣欣堂。

才走到门口,就听到里头传来一阵说笑声,听那声音,竟是大姑娘徐徽。

徐昭挑了挑眉,朝崔函问道:“大姑娘什么时候回府的?”

听着徐昭的话,崔函忙回道:“回姑娘的话,半个时辰前才回来,大姑娘又有了身子,姑爷亲自将大姑娘送回来的。”

徐昭听了,点了点头,就掀起帘子朝里头走了进去。

刚一进去,就见着徐徽坐在下头,正陪着老太太说话,脸上的笑意怎么掩都掩不住。

听到脚步声,老太太抬起头来,见着是徐昭,笑了笑,目光朝坐在那里的徐徽看了看。

“孙女儿给祖母请安。”徐昭福了福身子,请安道。

老太太笑了笑,道:“起来吧,叫你过来也没什么事儿,就是你大姐姐回府了,你们姊妹也许久没见了,正巧在一起说说话。”

不等徐昭开口,徐徽就放下手中的茶盏,莞尔一笑道:“四妹妹快些坐吧,别叫人见了,说是祖母只疼我,不疼四妹妹了。”

“你这丫头,你和四丫头都是我的孙女儿,我哪里有不疼的。”

有丫鬟给徐昭搬来了绣墩,徐昭谢过,这才坐了下来。

才刚坐下来,就听老太太问道:“外头吵闹的很,可是出什么事儿了?”

她的话音刚落,站在身后的崔函就回禀道:“是三老爷回府了,可巧见着三姑娘跟前的丫鬟,说是三姑娘受了委屈,三老爷在气头上,带着那丫鬟到三太太院里去了。”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不着痕迹看了坐在那里的徐昭一眼:“三丫头也是个可怜的,原先被你婶子千般宠着护着,如今竟是要受这些委屈。”

老太太说到此处,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对着徐徽道:“你去小厨房看看,炖着的乌鸡汤好了没,别过了时辰。”

“是。”徐徽应了一声,就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徐昭哪里看不出老太太这是故意将徐徽给支使出去了,微微笑了笑,拿起手中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也不说话。

见她这样沉得住气,老太太面上顿时有些不快,犹豫了一下,才又开口道:“这几年,你和你三姐姐最要好,如今落到这个境地,想来你心里也不好受。”

“我听下头的丫鬟说,你几次到三房去见你三姐姐,都被人拦在了门外。”

徐昭听着,抬起眼来看了老太太一眼,一言不发。

老太太见着她这样,突然就重重叹了一口气:“如今这样子,你三姐姐只有订门好亲事,嫁到别家去,日子才会好过。”

“只是她和你三婶素来闹得僵,这亲事......”老太太看了徐昭一眼,才又开口道:“虽说你三姐姐的亲事是你三婶做主,可说到底,我这个当祖母的还是说的上话的。”

听到此处,徐昭突然就笑了笑,开口道:“祖母的话,孙女儿有些不明白呢。只是三姐姐若能有个好亲事,真是极好的。”

听徐昭这样说,老太太脸上便堆起笑意来:“可不是这话,你真心替三丫头着想,三丫头知道了,心里头也是受用的。”

徐昭笑了笑,恍然大悟道:“孙女儿明白了,祖母的意思是想替三姐姐做主,给她寻一门好亲事。我这就去告诉三姐姐去,叫三姐姐过来谢祖母恩典。”

徐昭说着,就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来想要朝外头走去。

“站住!”老太太不曾想她竟会这样误解她的意思,连开口的余地都没给她,一时间就有些恼怒起来。

“祖母怎么了,孙女儿可是说错什么了?”徐昭带着几分无辜道。

老太太深深看了她一眼,才将话给挑明白了。

“我也不说别的,如今你大姐姐又有孕了,可在宋家还是个妾室,你若肯叫王爷在宋家替你大姐姐说说话,我就做主给三丫头定门好亲事,往后你也不用担心她过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