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史听说了徐慧的打算,有些担忧地说:“充容,过去您和长孙大人可不对付,咱们能轻易相信他吗?毕竟魏王是他的亲外甥啊!”

徐慧闻言浅浅一笑,摇了摇头,“我相信的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共同的利益。事到如今,长孙无忌已经完全容不得魏王了。”

魏王对长孙无忌从来都只有利用之心,从来就没把他当成过亲人。对他来说,过早认识到魏王真面目的长孙无忌,迟早都要死在他的手下。当然,是在他的太子之位稳固之后。

近几年来,所有人都习惯了太宗对徐慧的信任。所以在太宗午睡时,徐充容和长孙大人说几句客套话,下一盘棋,根本就没人在意。左右在甘露殿里,徐慧身后又有王掌史等人,不至于出了什么岔子。

长孙无忌:“充容找到证据了?”

徐慧摇头道:“什么都没有。”

长孙无忌皱眉道:“那充容的身子可有大碍?”

“也没有。”徐慧道:“王掌史很早就请诸位太医替我诊脉,太医们所言一致,都说我的身子并无损伤,没有不能怀孕一说。”

长孙无忌费解地说:“难道魏王是骗我的?”

徐慧沉吟道:“应该不会…如果我的身体当真没有问题的话,早就该有孩子了。”

两个曾经势如水火的人聚在一起讨论这种私密的话题,当真有几分奇怪。可是他们交谈起来,却好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般,十分自然。

长孙无忌沉思道:“会不会是太医那边出了问题?他们被魏王收买了?”

徐慧不赞同地说:“可魏王有能力收买一个两个太医,不可能把整个太医院掌握在手中吧…”

长孙无忌一想也是。不过为了保险,他决定安排一个大夫为徐慧诊脉。徐慧答应过后,长孙无忌便下去准备了。

可是等长孙无忌向太宗提出他在民间寻得一个千金圣手,可以替徐慧调养身体之后,太宗几乎是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他用一种“你别当朕是傻逼”的眼神看向长孙无忌,威严道:“慧儿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

长孙无忌真是哭笑不得,太宗的意思太明显了,就是他怕找人加害徐慧嘛!

他解释道:“陛下误会了,臣只是想帮帮您和徐充容而已…”

“朕要是信你就有鬼了。”太宗一脸的不信任,“你和慧儿向来关系不好,怎么会这样好心?”

长孙无忌无奈道:“这样吧陛下,您回头问问徐充容如何?”

太宗一想也好,长孙无忌毕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就算两人是老哥俩了,他也不好太拂了他的面子。于是答应下来,等下午让徐慧来拒绝。谁知徐慧听说之后,却是点头答应了。

答应了!

太宗惊诧地望向她,好像徐慧吃错了药似的。

“慧儿,没关系吗?”

徐慧摇头浅笑,“陛下,您不要多虑了。不过是诊脉而已,又不是毒害,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太宗见她这样大度,把她抱在怀里,笑吟吟道:“我们慧儿最是胸襟宽广了。”

褚遂良:“咳咳。”

太宗:“咦?褚爱卿身子不适吗?那等着也让那神医帮他瞧瞧罢。”

褚遂良流着冷汗,推辞道:“多谢陛下厚爱,不过既然长孙大人说那位大夫是专治妇科的…臣还是不必了吧。”

长孙无忌办事效率很高,得到皇帝的首肯后,两日后就把人带进宫来。这名大夫是专门为长孙府的夫人姑娘们诊脉的,长孙无忌对他向来信任有加,不然也不会放心把自己的妻女交托给他。

可诊脉之后的结果,虽是安好无虞,却叫长孙无忌和徐慧都有几分郁闷。

既然她的身体并没有问题,那么久久不孕,究竟是因为什么呢?难道魏王只是在吓唬长孙无忌,拿没有影子的事情来诓骗他?

长长的沉默后,长孙无忌突然道:“是不是陛下不行了?”

徐慧无语,大家怎么都这么想?宫人们不了解陛下,这样想也就罢了,怎么连他的好兄弟都这么认为啊…

王掌史同她亲近,说起房中的事情来没那么大的障碍,可是长孙无忌就不一样了。与身体状况不同,房事可谓女子最最隐秘的私事。徐慧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她竟会与长孙无忌讨论起这种限制级的话题。

她只能含糊不清地说:“陛下很好。”

长孙无忌还是摇头道:“徐充容年纪轻不明白,男人到了我们这个岁数,看起来或许没什么问题,可出精的情况已经不能和年轻的时候比了…”

他话音刚落,徐慧已是满脸通红,忙道:“大人快别再说了…”

长孙无忌难道看她这副模样,不由感到好笑。他还以为徐慧一直是那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呢!他还奇怪陛下怎么会百般宠爱一个古板无趣的小姑娘,却不想她除了外人所见的端庄温雅,还有这般娇俏可爱的一面。

他轻咳一声,转移了话题,“其实要证明是不是陛下的问题,非常简单,只怕充容不乐意。”

“愿闻其详。”

“只要让陛下宠幸旁人,看看会不会有妃子怀孕…”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停了下来,看向徐慧。

徐慧又是无奈又是幸福地说:“陛下不许我劝他到别人那里去的。”

长孙无忌咧了咧嘴,被他的老兄弟酸得牙疼。他只好道:“好吧,就当陛下没问题。魏王肯定还是做了手脚的,应当就在清宁宫里。”

徐慧颔首道:“我这一边,我自会查,不劳大人分心。”

夜里,徐慧依偎在太宗怀里,两人各怀心思,一时都没有说话。原本的看书时间也被略了过去,他们都没心情读书,只怕糟蹋了好书,索性就都收了起来。

前两年刚“开荤”时,他缠她缠得紧,恨不得将她生吞下肚一般。最近太宗却是因为前朝接踵而来的烦心事,闹得一点情绪都没有了,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抱着她入睡,仅此而已。

徐慧之前一直都觉得他是因为没有心情,所以才不做的。可想起长孙无忌的话,就连她也突然有几分怀疑…陛下不会是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了吧?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徐慧就强行把它压了下去。不行不行,陛下被宫人怀疑,被挚友怀疑,就已经非常非常可怜了,怎么能还被她这个枕边人怀疑呢?…

太宗当然不知道,他正思考着人生大事的时候,他怀中的小妃子正在思考他“行不行”这个重大问题呢。

他沉思了半天,突然对徐慧道:“慧儿,你说朕是不是很失败啊。”

她愣了一下,身为解语花的徐慧,一时之间竟误解了太宗的意思,以为他指的是房事。

徐慧忙道:“没有没有,陛下还是很…很厉害的。”

“是吗?”他低低地说着,语气怅然。

徐慧狐疑地看他一眼。难道陛下现在是真的…不成?

不至于吧?

她冷静冷静,拉住他的手,安抚道:“陛下,不管以后如何,过去还是挺好的。起码徐慧…徐慧…”她的声音越来越小,“徐慧觉得还挺好的。”

太宗看着俏脸微红,如同娇艳苹果的徐慧,一头雾水地说:“慧儿,你在说什么呢?朕是在和你说齐王的事情啊。齐王你知道吧?就是齐州都督李佑,朕的第七子,阴德妃所出。说起这个孩子啊,可真是不省心喜好畋猎不说,还亲近小人…你说说朕的这些个儿子,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

太宗抱怨了一通之后,突然后知后觉地发现哪里不对,脸色不大好地问她:“慧儿,你刚才是在…说什么好不好的?”

徐慧头皮发麻,不敢说话了。

第九十四话

第九十四话

黑暗里,徐慧摸了摸自己的脸,企图让那温度赶紧降下来。她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平静地道:“没什么。嗯…齐王?”

太宗点了点头。好在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并没有执着于徐慧方才的不对劲,“佑儿私下招募勇士,不知意欲何为。长史权万纪多次进谏,佑儿却不听从,似乎还有意杀害权万纪。权万纪惊慌之下,这才上奏朝廷。”

徐慧:“陛下打算怎么办?”

“当然是给权万纪撑腰,让他约束佑儿了。”说到这里,太宗有几分疲倦地叹道:“这短短几个月间,承乾和佑儿相继惹出事端,真是让朕失望至极…”

徐慧心道,最让陛下失望的,恐怕还不是这二位呢。

她很想把自己的怀疑说出口,可又怕自己被长孙无忌欺骗。一旦冲动行事,就很有可能成为魏王或者长孙无忌利用的对象。

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并不好受。

太宗见她不说话,低头去看她的表情。见徐慧面带愁容,还以为她是在为自己所说的事情发愁,连忙将她搂紧了些,柔声哄道:“慧儿,是朕多言了,你不必为了这些事情发愁。你放心,无论朝堂上发生什么事情,朕都会把你保护得好好的。”

徐慧点点头,迟疑了一下,轻声问了句,“如果…有人对我不利,陛下会怎么做呢?”

太宗不假思索地道:“朕当然不会轻饶了他!”

“那若对方是陛下亲近之人呢?”

太宗一怔,敏感地捕捉到了什么,“慧儿,有人欺负你了?”

徐慧小声道:“陛下只说会怎么做吧…”

他摸摸她的脸,坚定地道:“无论是谁,只要敢伤害你,朕绝不原谅。”

听到他的承诺,徐慧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她闭上眼睛,在他温暖的怀抱里安然入睡。

可自这天之后,太宗却好多日都没能睡一个好觉。

太宗下令让权万纪代替他整治齐王之后,齐王竟然抗旨不尊,占据齐州违抗圣命,杀死权万纪和反对他的校尉韦文振。

不仅如此,齐王还私自任命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府库行赏,设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将百姓赶入城中,俨然已有自立为王,造反的念头了!

眼见着势头不好,贞观十七年三月,太宗命兵部尚书李世勣发兵讨伐齐王。

就在所有人以为一场骨肉相残的恶战即将上演之时,齐王竟被部下活捉了。这个时候,李世勣甚至还没有到达齐州。

就这样,齐王被带到京师,等待发落。

抗旨不尊、谋逆犯上,条条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几乎是毫无悬念的,齐王被废为庶人,赐死于内侍省。同时被诛杀的,还有他的同党四十余人。

要说一个皇子想要造反,手底下肯定不止四十余人。可太宗近日正在着手准备废太子一事,不想再将事情闹大,所以并没有继续追查下去。处置了主要党羽,这一茬就算揭了过去。

自打听说齐王造反的消息后,阴德妃便开始以泪洗面,惶惶不可终日。她的父亲因为效忠隋朝,被李氏皇族所杀,她家人又挖了李家的祖坟,可以说是和李家有世仇的。原本阴德妃在宫中便生活的小心翼翼,本以为抱紧了韦贵妃的大腿,就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却不想她儿子作死,闹出这么一出来。

齐王被押到长安后,阴德妃没有一日不在努力奔走,找人说情,企图让太宗看在父子情分上,留齐王一条性命。

老实说,太宗的确犹豫过。毕竟齐王还年轻。他们父子虽然相隔两地,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到底是血脉相连。太宗的年纪渐渐大了,不想像年轻时那样为了守住皇位,沾上亲人的血。

可是在与众臣们商议过后,太宗最后还是不得不狠下心来,处置了谋逆的齐王。

徐慧听说这个结果的时候,可以说并不意外。可她的心头,还是轻轻的一跳。

齐王生于皇家,可谓天之骄子,可还是落得这般结局。她突然有几分惶恐,觉得自己没有子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情绪在阴德妃哭着来求她时就有了。按理说阴德妃位列正一品四妃之一,不应该来求徐慧一个二品的充容才对。可这后宫上下谁不知道,徐充容是陛下心尖子上的人?儿子在生死边缘上徘徊,阴德妃也顾不上什么里子面子了,直接梨花带雨地跪在徐慧面前,哭得泣不成声。

徐慧虽然没有做过母亲,但身为女子,难免有几分心软。可她在阴德妃面前,还是没有松口答应下来。这件事情太大了,不是她能够做主的。

晚上,当太宗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清宁宫时,徐慧当真是怎么都问不出口了。太宗一直没有说话,直到临睡前才含糊地问她,“今天德妃来过了?”

徐慧知道瞒不过他,轻声道:“德妃娘娘哭得很伤心。”

太宗握住她的小手,叹息道:“别怪朕心狠,朕也是没有办法。”

徐慧知道,处置齐王的做法是对的。只是在感情上,难免有几分难以接受。

身为皇帝,狠得下心似乎是一种必要条件。想要成为旷古绝今的圣明天子,似乎都要踩着亲人的尸体才能做到。

有朝一日,若她或者她的孩子威胁到了他的江山社稷,想来他也会以江山为重吧。

不过,那样也好。她喜欢的,不就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吗?她只要放正姿态,若有子嗣,悉心教导,避免出现齐王母子的悲剧便是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太宗原本想到徐慧年纪小,见到的事情少,可能会有几分害怕,还特意准备了好多说辞来劝慰她。

却不想徐慧竟道:“我怎么会怪您呢?陛下心里,一定比谁都不好受。”

这句话说得,太宗的鼻子一下子就开始发酸了。他眨了眨眼睛,把涌出的泪意逼了回去,咬牙道:“慧儿…朕真的…”

他说不下去,可徐慧奇异地发现,他的情绪,她竟都能体会。

向来都是他搂着她,可这一次,徐慧坐起身,将他抱在怀里,轻声细语,温柔抚慰。

齐王被处死后,阴德妃也受到连累,被贬为阴嫔。

多年来不曾变更过的四妃之位一下子空出了一个,妃嫔们或同情或笑话阴德妃之余,处于九嫔之位的妃子,都不免有几分蠢蠢欲动。

可是一想到还有一个徐慧徐充容,她们就不敢肖想德妃之位了。

要知道充容虽然列于九嫔之末,可陛下对徐充容的宠爱,那是有目共睹的。就算要从九嫔上提出一个妃位来,也轮不到她们。

只是德妃之位位于贤妃之上,若是把资历尚浅又无子嗣的徐慧晋为德妃,只怕会引起燕贤妃的不满。

果然,阴德妃被贬之后,太宗并没有抬徐慧的位分,只是上德妃之位暂且空置。

前朝尚未安定,太宗实在是顾不上后宫的事情。好在尽管没有皇后,韦贵妃和杨淑妃却都是打理后宫的一把好手。德妃被贬后,后宫里也不曾出过什么乱子。

可朝堂上却出了大事。由于齐王的突然谋反,太子刺杀魏王、逼宫上位的计划被全盘打乱了。原本他精心培养的刺客纥干承基,于贞观十七年四月因齐王佑造反受连累下狱。

这纥干承基也是个没骨气的,在天牢里头胡乱说话,竟把与齐王造反不相干的太子也咬了下来,竟然上告太子预谋造反。

太宗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并不惊讶。从魏征病危时起,他多多少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再加上近日朝廷的异动,太子有不臣之心,根本瞒不过太宗的眼睛。

只不过…他也有自欺欺人的时候,太子那边不动,他就不想主动出击罢了。

人的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说句实话,太宗就是偏心。比起太子,他或许更喜欢魏王。可同很少见面的齐王相比,太子就是太宗的心头肉了。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太宗并不想伤害太子。

但事情既然已经被捅破了窗户纸,摆到台面上来,太宗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他当即下令,命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人彻察此事。

结果毫无疑问,查验属实。太子还来不及让侯君集调兵遣将,一干党羽就悉数被太宗控制住。

大将军侯君集及其婿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还有太宗的弟弟汉王都承认,他们曾多次劝太子造反。这个结果不知是实情,还是太宗想得到的。总之太子看起来造反的心并不是那么强烈,而是被人“教唆”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太宗下诏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关在右领军府,却并没有立即杀他。

而汉王李元昌自尽,大将军侯君集等人,自然就难逃一死了。

汉王和太宗的感情并不算好,甚至太宗还有些厌恶这个整日里不学无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弟弟。可是眼见着同辈的兄弟再次死在自己手下,太宗突然觉得有几分对不起自己死去的老爹。

至于侯君集,他的死,其实也让太宗十分不好受。年初的时候,他才让人将侯君集的画像立在凌烟阁,两个月还不到,侯君集便暗中调兵遣将想要反他,这不是打脸啪啪啪是什么?太宗一方面是对侯君集失望,另一方面又是十分难过。侯君集好歹也是当初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在军营里时也曾好得穿过一条裤子,为什么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呢?

太宗很是郁闷。

可眼看着太子倒台,党羽被杀,有一人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便是太宗最宠爱的儿子,长孙皇后的次子,魏王李泰。

纥干承基告发太子之后,魏王兑现了他的承诺,帮纥干承基谋得了一个好前程。他因告密有功,被任为佑川府折冲都尉,不仅如此,还赐爵平棘县公。

经历过如此背叛的太子,这一回是彻底的消沉下去了。

但太子被废,这一场风波却还没有结束。东宫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储君之位不可长缺。

在废掉嫡长子李承乾之后,太宗会选择谁做继任的太子呢?

第九十五话

第九十五话

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太宗一人难以决断。他召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等人,共同商议此事。

早就探过太宗口风的长孙无忌第一个站了出来,坚定地道:“臣提议立晋王为太子。”

“雉奴?”太宗有些意外,他从未听过长孙无忌和李治有过什么交往,怎么毫无预兆的,他就支持起了晋王?

长孙无忌这是为了先发制人。在这个时候,房玄龄等人其实都还没有主意,不知道该立谁好。他先把晋王抛了出来,再加以说服,想来他们就很容易动摇,然后附议了。

他颔首道:“晋王为人和善,友爱兄弟,又是文德皇后嫡出,由他继承大统,定会成为一代仁君。”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有几分道理。旁人在意的是嫡出、仁君这些关键词,太宗想的却是那一句“友爱兄弟”。

刚刚杀了自己兄弟的太宗觉得,如果让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的了。如果雉奴继位,能够让他的这些儿子和平共处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