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娘和姨妈都给自己夹了菜,如莲这才得意的端起了碗。

  晓云此时已是饿极了,听到莲儿的雷人之语也没什么反应——她说的是她姐姐而不是她古晓云。晓云现在只想不顾形象的猛吃一通。

  晓云强忍着,给桌上的几人每人夹了菜后才开吃。在几人诧异的目光中,晓云大口大口的吃着,她已经尽量照顾自己的形象了。

  “吃吧。”

  如莲娘招呼失神的三人。如莲给晓云也夹了一块肉后才开动。

  桌上的菜有一大半是被晓云吃了,而且又添了两碗饭,当晓云放碗时,其他几人早已吃好了。

  两个大人还在收拾碗筷时,一个与如莲年龄相仿的小姑娘来约如莲出去玩,得到大人应允后两个小姑娘手牵着手出去了——自从姐姐这次发病晕倒,几天来如莲都没有出去玩过,现在姐姐病好了,她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刚吃饱饭的晓云只觉得睡意一阵阵的袭来,暗骂了自己一声“猪”便回屋里睡下了。

  随后跟来的“娘”静静地看着晓云自己脱了外衣睡下,喜极而泣。

  晓云很快便睡着了。看到女儿熟睡的容颜,妇人擦了擦眼角的泪带着微笑轻轻出屋带上了门。

  再次醒来已是午后了。晓云自己摸索着穿好了衣服,挪动笨重的身躯下了床。

  院子里姨妈正在翻晒着簸箕里的东西。

  淡淡的草药味飘进鼻尖,原来晒的是草药啊。

  姨妈端起一个簸箕进了厨房旁的屋子,再出屋时惊讶的看见晓云自己从茅厕里出来。

  “玉儿,你起来了?”姨妈惊喜万分,跑到晓云身边紧紧拉着晓云的手。

  “嗯。”晓云低低的应了一声。

  “他们呢?”晓云从起来就没看见其他几人。

  “来、来,玉儿进屋说。”姨妈满脸惊喜的拉着晓云进了房间。

  晓云顺从的进了屋,坐在圆凳上,姨妈坐在晓云对面。

  “我···我叫玉儿?”晓云盯着姨妈小声的问,现在她可有一大堆的问题要人解答。

  “对、对、对。你是叫玉儿。”

  姨妈激动地使劲捏着晓云的手,说话声音也微微发颤。

  晓云有一句没一句的问着有关“自己”和这个家的情况,而姨妈虽然诧异于晓云的突然转变,却也是知无不言——玉儿原来什么也不知道,问问很正常。姨妈不但回答了晓云的疑问,还主动和如玉说了许多其他的相关的东西。

  原来晓云这一世叫郑如玉,今年六月就满十三岁了,如玉和如莲是孪生姐妹。不过如玉自小便得了一种怪病,十三年来连家里人都不认识,还时不时突然晕倒。如玉小时候胖乎乎的很可爱,后来越长越胖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了;父亲郑刚,四十岁,母亲金兰,三十五岁,家中靠父亲打猎为生,母亲懂医术,常常帮邻里看病;姨妈娘家姓杨,杨氏的亲人早已去世只她一人,十年前来到郑家,杨氏每天在家里陪陪如玉、做做家务和绣活;如玉的大哥郑如剑,今年十九岁,两年前外出去冒城经商;二哥郑如峰,十五岁,跟着母亲金兰学习医术。如玉还有一个外公,叫金守志,精通医术,在外游历,一年也难得回来几天。除此外郑家没有其他亲戚。

  郑家居住的地方叫落石镇,属于乾运国的丹州地界。晓云是历史文盲,不知道乾运国是不是存在于晓云知道的那个世界,至少晓云没听说过,而姨妈也没听说过什么“唐宋元明清”,估计是另一个时空吧。这里的文化风俗也与那个世界不尽相同。整个乾运国有十五个州,每个州的州城都以州名命名。丹州南边是与邻国交界的边城路州,落石镇位于丹州北边新云县,因位于两座大山中间地势险要而得名。穿镇而过的是直通丹州南北最近的一条路,从落石镇往南顺河谷直至边城的上百里路途中再无人烟。因为落石镇的特殊位置,所以这个不大的山野小镇算不上热闹却也不寂寞。而现在正是繁花似锦的四月并不是晓云穿来前的秋季。

  与姨妈聊了半天,晓云心里大致有了点数。也明白了为什么早上起来只看到姨妈杨氏一个人在家——郑家人基本上每天都要上山打猎、采药,而父亲郑刚每天还要把猎物拿到邻镇去卖。其他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晓云也没有多问——那些问题对她来说并不重要,而且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了解。

  既然暂时回不去,就安安心心的过下去吧,这家人都不错,自己也一向喜欢悠闲的生活,也许这里还真的比较适合我。自己和孪生妹妹长得差这么多八成也是因为“自己”有病的缘故,等以后病好了自己也是个和如莲一样的美女,想想还是“大有前途”的——比一辈子都是这副模样可是好了很多很多。

  晓云暗暗告诉自己: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就是郑如玉了。

第七章 郑家有喜

  郑如峰和母亲金氏回来时,如玉正在大快朵颐——她的肚子真的饿得太快了。

  “妹子,回来了。郭大娘怎么样?”杨氏满脸笑意,递过一张擦脸的帕子给金氏。

  如玉停下动作,对刚进屋的两人微微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姨妈,郭奶奶没事了。”如峰抢着回答,满脸兴奋继续说:“今天是我给郭奶奶扎的针,娘说我的手法不错了。”

  “是,峰儿大有进步呢。”金氏笑眯眯的说。

  “玉儿,有没有什么不舒服?”金氏放下帕子,走到如玉身边坐下。

  “玉儿,快叫娘呀!”杨氏轻轻推了推如玉。

  “呃···娘····”

  如玉别扭极了,声音极低,但旁边三人仍是听得清清楚楚。

  “玉儿!”金氏一把紧紧抱住如玉。

  “妹妹,你真的好了。”如峰满脸的不可置信。

  “呃···二哥。”

  如玉硬着头皮叫了声如峰。金氏抱得更紧了,如玉几乎要喘不过气来,而如峰则微张着嘴立在了原地。

  如玉被勒得难受扭了扭身子。

  感觉到怀里人儿的不自在,金氏终于放开了如玉。

  “还没吃饱吧,来,玉儿接着吃。”金氏擦了擦脸上的泪珠,递过刚才如玉还没吃完的饭菜给如玉。

  确实还没有吃饱,如玉接过碗继续吃起来。金氏坐在一旁双手合十念叨起来。

  “总算老天有眼,阿弥陀佛,感谢老天爷。”

  “娘,快告诉我您是怎么治好妹妹的病的。”如峰似突然醒悟,拉着金氏问道。

  “这次真的是老天爷保佑,娘要是有办法,玉儿早就好了。”金氏感慨道。

  “是吗?”如峰很是失望,可又不得不相信母亲的话。妹妹病了十几年了,母亲和外公一直束手无策,这次妹妹昏迷了三天三夜,本以为回天乏力,却不想妹妹不但醒了过来,连神智也恢复了正常,这对郑家来说确是天大的惊喜。

  “娘,姨妈,我回屋了。”如峰耷拉着脑袋准备回屋里狠狠看看医书。

  如玉自顾自的吃着东西,似充耳未闻。金氏和杨氏都没再说什么,只那么静静地看如玉吃饭,脸上挂着温和慈祥的微笑。

  如玉吃完后金氏陪着她回了屋。如玉躺在床上,闭上眼却没什么睡意。

  金氏见如玉闭眼睡着,出屋带上了门。

  金氏离开后,如玉睁眼看着灰暗的房顶想着心事。

  灶膛旁,杨氏和金氏正在准备晚饭,两人今天特别有精神。杨氏给金氏讲了中午玉儿和她聊天的事,两人满脸的喜悦。金氏不住的念佛,直说老天开眼了。

  “妹子,你看玉儿怎么样?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事了吧?”杨氏看如玉神智如常,却不知道到底她的病好没好。

  “玉儿的病还是老样子,如果老头子能找到要用的东西还是能治好的。只是找了这么些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凑得齐。”金氏微蹙眉头。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玉儿这次能醒过来就一定能痊愈,妹子就放宽心吧。”

  “姐姐说的是,玉儿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原来我们也只是想到尽力找齐药物治能让她没有性命之忧我们就已经满足了,没想到老天爷眷顾让玉儿一下子就变得神智清明了。”

  “郑兄弟今天能回来吧?”

  “嗯,他说今天下午赶晚饭前回来。”

  两人说着话,手上却忙个不停。

  ******

  “娘,爹回来了。”

  如莲清脆的声音响起,粉红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郑刚一身土黄色衣服,手里提着几包东西随后也进了屋。

  “兄弟,回来了。”

  “当家的,回来了。”

  金氏和杨氏笑盈盈的招呼着郑刚。金氏起身迎上去接过郑刚手里的东西,杨氏则忙着给郑刚打水洗脸洗手。

  “有劳大姐了。”

  郑刚接过杨氏手里的水盆,如莲也乖巧的递过擦手的帕子给郑刚。

  “爹,您回来了。”如峰从自己的屋里出来。

  “二哥又在屋里偷懒吧?”如莲斜睨着从屋里出来的如峰,一副‘叫你好看’的样子。

  “你才偷懒呢,我可是在屋里看书,不像你整天往外跑也不看书刺绣,哪像个女孩子。”如峰毫不示弱的回着。

  “娘,你看,二哥又欺负我。”如莲一时理亏,只好摇着母亲金氏的手臂撒起娇来。

  “你呀,不是你二哥说你,都这么大的人了,也该好好学学女儿家的本事了。”金氏笑着看着斗嘴的两个儿女,手指点了下如莲的脑门儿。

  “我有学呀,是不是呀?姨妈!”如莲撅着小嘴,继续撒娇的看着杨氏。

  “是。莲儿和峰儿都是好孩子。”正手拿锅铲忙着的姨妈笑呵呵的说。

  “从进门就看你们一个个笑嘻嘻的,咱们家有什么喜事不成?”郑刚一边擦手一边问道。

  如莲放好郑刚递过的帕子,如峰也赶紧把郑刚洗过的水端去倒了。

  “咱们家还真有喜事呢,而且是天大的喜事。”杨氏和金氏笑眯眯的对视一眼后接过了话。

  “真的吗,姨妈?什么喜事?我怎么不知道?”

  如莲满脸茫然的看着姨妈杨氏,她吃过饭就出去玩儿自然不知道中午家里的事,而她对如玉之前生活细节上的不同之处以及给他们夹菜这些事都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她虽然平时就嘴快,今天第一个见到从外面回来的郑刚也没有向郑刚说起如玉的事——那些都是很平常、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可说的。

  “你整天在外面瞎跑,能知道什么呀?”如峰看着自己的妹妹,鼻子里轻轻的哼了一声。

  “你知道?”如莲不服。

  “我就知道。”如峰虽不知道姨妈说的喜事到底是什么事却不愿在妹妹面前示弱。

  “好了,你两个就别闹了。”

  金氏阻止兄妹二人继续斗下去。

  “大姐说的喜事就是——玉儿好了,正常了。”金氏看到父子(女)三人好奇的样子,故意顿了顿。

  “什么?”郑刚似乎没听清楚似的,大声的问道。

  “我是说:玉儿好了,不、傻、了。”

  金兰说完好笑的看着呆愣着的三人。

  “娘,你是说,姐姐不傻了?”如莲也不敢相信,她觉着姐姐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呀,难道一个中午不见就全好了?中午的时候她还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呢。

  “你说的是真的?”郑刚惊喜万分,想确认一下自己没有听错。

  “是真的。”金兰肯定的点点头,眼里是满满的笑意。杨氏又把中午的情况和郑刚说了一遍。

  “玉儿呢?她现在哪里?”郑刚激动不已,巴不得如玉现在就站在自己面前让自己好好的看看。

  “玉儿在屋里睡着呢。”

  “哦,那小点声,别吵着她。”郑刚压低了声音,想着现在的如玉不像以前了,以前的如玉睡着时雷打都不会醒的。

  “娘,你可真厉害!你告诉我是用什么方子治好玉儿的病的?”如峰现在最想知道自己的母亲到底是怎么让妹妹恢复正常的,还不用外公帮忙。

  “玉儿的病症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只是神智明白了。”金氏眼神略暗了暗。

  “是呀,我看玉儿还很聪明呢。”姨妈轻轻拍了拍金氏的肩膀,又告诉大家今天和如玉谈话的事。

  “是吗?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郑刚高兴得不停搓着双手。

  “兄弟,屋里坐着,饭菜马上就好。峰儿、莲儿帮忙挪桌子置碗筷。”姨妈铲着锅里的菜说着。

  “要不要我去叫姐姐起来吃饭?”如莲激动的问着。

  “让她多睡会儿,玉儿每次晕倒后醒来都要好好的睡几天才恢复得过来。”金氏说完,笑着捏了捏如莲略显失望的小脸蛋。

  “那咱们再等等,等玉儿醒了一起吃。”从知道自己家傻了十几年的女儿终于正常了,郑刚就一直笑个不停。

  “好,我再做两个菜,今天咱们好好庆贺庆贺。”金氏说着又忙去了,杨氏在一边帮忙。

  “莲儿,一会儿记得把爹今天带回来的糕点都摆上。峰儿,去镇上打点酒回来咱爷俩喝两盅。”郑刚吩咐完一双儿女后进了里屋。

  如峰应了后拿着酒壶出去,如莲也哼着小调蹦跳着拿碟子装糕点去了——姐姐不傻了,以后在家里也可以有人说话了。

  厢房里一直未睡着的如玉早已经听到了这一家子的说笑声,费了半天劲后穿好衣服坐了起来。饭菜的香味飘进鼻间,腹中又感觉到了饥饿。

  犹豫了一会儿,如玉推门来到院中。

  “玉儿!”

  刚从正屋里出来的郑刚看到如玉从屋里出来,惊喜的大声叫着,三两步便来到如玉身边。

  正在炒菜的金氏看见如玉出来,也放下锅铲过来拉如玉坐下。

  “玉儿,饿了吗?”郑刚关切的问。

  如玉轻轻的“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看了眼眼前的二人后乖乖的低着头坐在凳子上。

  看这一家子高兴的样子,他们十几年来过得可真不容易。

  如玉心里低叹着。

  “姐姐,给你,爹从县城里带回来的玫瑰糕,可好吃了。”刚摆好碟子的如莲拿着一块糕点递给如玉。

  如玉摇了摇头没有接。

  “姐,你吃吧。”如莲几乎要把玫瑰糕喂到如玉嘴里了。

  “我还不饿,一会儿再吃。”如玉不得不开口。

  如玉偷偷的咽了咽口水,看着红色的玫瑰糕真的很想咬它一口。但自己现在已经不同与往日了,最起码要学会自制。如玉暗暗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