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歪着头不确定的说:“我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我觉得咱们早上给阿翠姐那两个饼应该可以算是帮了阿翠姐一点点吧,阿翠姐不是刚好早上没吃早饭吗又要摘那么一大片菜地的菜,有那两个饼子垫底儿总比一直饿着肚子好。”

  如莲听了如玉的话不住的点头:“是、是、是,阿翠姐一个人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摘得完那些菜。”如玉没有再说话,如莲想一想接着说:“可是就那两个饼子也抵不了多长时间,等到阿翠姐把菜叶摘完肯定早就又饿了。”

  如玉耸耸肩说:“那也比什么都不吃好得多。”

  如莲不甘的说:“是这样,可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如玉故意高兴的说:“能帮一点总是好的,咱们平时和阿翠姐一起玩的时候多逗阿翠姐开心开心,再和小红她们也商量商量看看其它方面能不能再帮到阿翠姐。不过,我们拿东西给阿翠姐的事可千万不能让阿翠姐爹娘知道,以阿翠姐爹娘的性子只怕知道后阿翠姐又要遭罪了。”

  如莲脑子里灵光一闪:“对呀,哪怕我们帮阿翠姐干活也好只要不让阿翠姐的爹娘知道不就没事了。”

  想到这里如莲高兴的搂着如玉说:“姐,我怎么早没有想到呢。”

  如玉一副悠闲的样子躺回床上翘着个二郎腿说:“那是因为你以前没有问你姐姐我呀。”

  如莲笑嘻嘻的说:“是,早问你就好了。”说完在心里补了一句:早问你也没有用,那时候你还傻着呢。不过如莲不会说出这种让姐姐难过的话。

  如玉也知道如莲是个善良的小姑娘不会提她本身是个傻子,看到如莲喜滋滋的样子,如玉叮嘱道:“如莲,不管怎么帮阿翠姐都一定记住不能让阿翠姐爹娘知道。”

  如莲点点头说:“这个我自然知道。”

  如玉摇摇头叹了一声:“所以说还是亲娘好呀,知道疼惜自己的骨血!”

  “阿翠姐就是阿翠娘亲生的。”

  如莲一句话让如玉瞪大了眼睛:“亲生的?亲生的怎么还这样对阿翠姐?”

  如莲摇摇头,她也不知道,更不明白阿翠姐和阿福同是一个娘生的,怎么待遇会相差那么多?

  如玉没有再追问,想想古代女子的地位,如玉认为自己知道了阿翠娘如此待阿翠的原因:阿翠既然不是受后母虐待的小白菜,那阿翠娘一定是因为阿翠是个女孩儿才她如此对阿翠的——重男轻女可不是只有古代才有,但是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一定要重得多。

  自己一定没有猜错,一定是这样的。如玉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十一章 大哥来信

  如莲正要好好想想还能怎么帮阿翠姐,一下子看到了如玉正高高翘着二郎腿。如莲平时只是比较贪玩,但言行举止没一样不合女孩儿家的规矩,现在看到如玉这副模样不禁皱着眉说:“姐,把腿放下来,太难看了。”

  如玉不以为意的嬉笑着说:“放心,娘不会看见的,门儿关着呢。”

  如莲看着如玉,笑道:“那我把门打开,看你还不规规矩矩的。”

  如玉赶紧放下双脚一脸严肃的说:“谁不是规规矩矩的了?”

  看如玉认真的样子,如莲忍不住笑了起来。如玉看到如莲露出笑脸,故作不解的问:“你笑什么?什么这么好笑?”说完还左右看看。

  如玉懵懂的样子让如莲更是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如莲双手捂着肚子弯腰笑着:“哎哟,我的姐姐···哈哈哈···姐姐···,我···”

  如玉眼里含着笑意,心里松了一口气:这个妹妹善良单纯,整天都是嘻嘻哈哈的样子从来没有看见她像今天这样不开心过,也许是血脉相连吧,如玉就是不想看到如莲愁眉苦脸的样子。

  如莲稍缓了口气说:“姐,你太可爱了!”说完又笑起来。

  如玉坐了起来睁大眼睛说:“我可爱吗?”

  如莲闷笑着说:“可爱,我怎么今天才发现你这么可爱呢?”

  如玉叹口气满脸委屈的说:“有这么个如花似玉的妹妹,而我这个孪生姐姐却只得“可爱”两字,真是伤心呀。”

  说完如玉一声接一声的长长地叹气起来:“唉!···唉!····真是伤心,唉···让人难过呀。”

  如莲看如玉像难过得要哭的样子,赶紧止住了笑:“姐姐,我说错了,你一直都很可爱,不只是可爱,我是落石镇第一大美女,姐姐是落石镇第二大美女。”

  如玉知道如莲是在安慰她,怕她太难过才说什么“如玉是落石镇第二大美女”,不过如莲这两句安慰的话也说得太不靠谱了,如玉可一向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虽然和如莲是孪生姐妹,不过自己这副尊容和如莲相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如果自己都排上落石镇第二大美女,那还不把落石镇的其她女(孩)子都给气晕了。

  不过只要如莲笑了就行,看到如莲刚才的烦闷已经烟消云散,如玉也笑了:“就是,就是,妹妹说得太对了。妹妹是第一大美女,这第二大美女舍我其谁。”

  说完,姐妹俩一起大笑起来。杨氏和金氏在院子里听到姐妹俩开心的笑声更觉欣慰——如玉这一好了家里的笑声也多了许多。

  午饭时如莲比往日要吃的快许多,吃完饭放下碗就出去了。金氏他们都不明白如莲在忙什么,直唠叨如莲越大越不懂事连碗筷都不收拾就往外跑。如玉看看敞开着的院门心里直叹气:这个如莲也太心急了吧!

  饭后金氏带着如峰出门去给郭奶奶送药。秋日的太阳耀眼刺目,如玉和杨氏都呆在各自屋里。

  如玉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却睡不着,杨氏在隔壁做针线活。虽然杨氏的绣活很精美,如玉却不想整天就看她绣花,更没有想过她能学到那一手本事,如玉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只要会点缝缝补补的,而且只要缝补得勉强过得去就行了。

  如莲不一会又小跑着回到了家里。她放下碗就去了菜地,看到阿翠姐才摘了一半多一点儿的菜叶而阿翠姐爹娘他们都已经开始吃午饭了——如莲路过阿翠家时正听到阿翠娘叫阿福吃饭的声音。如莲回家来是准备拿两个馒头给阿翠,她已经和小红说好了,一会儿小红放风以免得被阿翠姐爹娘看见。

  如莲到灶上拿着馒头回屋找了一块布包好,和如玉说了要送馒头给阿翠的事,如玉听了微笑着说:“灶上还有半碗肉干,再拿几个果子润润喉。”

  如莲嘻嘻笑着:“还是姐姐想得周到。”

  如莲把肉干、馒头和果子装好后问如玉:“姐姐,你和我们一起去吗?”

  如玉笑着摇摇头:“你看看这秋老虎,我可是怕得很。”

  如莲扬了扬手里的布包说:“姐,那我走了。”

  如玉叮嘱道:“去吧,去吧,记住别让他们(阿翠爹娘)看见了。”

  如莲应了一声出门与等在院外的小红向菜地方向匆匆而去。

  杨氏的门没有关,她在屋里看到如莲急匆匆的进来又出去也没有听清姐妹俩说了些什么,以为如莲只是又出去玩儿了。

  如莲再次回家的时候,金氏和如峰早就从郭奶奶家回来了,金氏说郭奶奶的病好得差不多了,把这副药吃完就可以不用药了。如峰不失时机的取笑着满脸通红的如莲,可如莲居然理都不理如峰,径直回到自己屋里关上了门,让如峰觉得很是没趣。

  如莲和小红成功的把馒头、肉干给了阿翠姐,让阿翠姐中午不至于又挨饿而且还没有被阿翠姐爹娘看见,两人都很有成就感。等阿翠姐把东西吃完,如莲和小红便回来了,她们还是不敢帮阿翠姐干活——即便是有人放风。

  如莲压低了声音和如玉说着刚才的事,满脸的激动。如玉静静的听着,微笑着看着如莲:如莲的小脸红红的,不知道是因为太过激动还是太阳晒得,乌溜溜的大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

  院外传来陌生男人的叫门声,金氏应声去开门,如莲是个好奇宝宝,也到院中一看究竟——他们家可是难得会有陌生人上门来。

  门外的人和金氏说了几句话把一封信交给金氏后就离开了。金氏笑嘻嘻的关上院门,扬着手里的信说:“如剑来信了。”

  听到大哥如剑来信了,如峰、如莲可是惊喜异常,都围了过去。如莲更是一下子冲到金氏身边:“大哥来信了!”

  秋日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金氏拿着信到正屋坐下,杨氏也是满心欢喜——如剑可是好长时间没来信了,昨天中秋节也没回来,不知道信里会说些什么?

  如玉从穿来到现在只是知道她还有个大哥叫如剑三年前就独自出门做点小生意,今天家里收到如剑的来信,如玉也很想知道说了些什么,她现在可是家里的一份子,怎么也要关心一下自己的大哥嘛。

  金氏看着围着她的四个人,笑吟吟的说:“都坐下吧,这信是如剑托从落石镇过的商队捎来的,本来前天就该收到的,因为商队的车子在途中出了点毛病才耽搁了。”

  金氏拉着杨氏坐到她的身边说:“姐姐,还是你给念念。”

  杨氏坐下推辞说:“妹妹,还是你念吧,你盼剑儿的信不也盼了许久了。”

  如莲见金氏二人推来推去,便嘻嘻笑道:“娘,姨妈,你们不念不如让我来念,我也等大哥的信等了好久了。”

  如峰睨了一眼如莲:“你会念么?整日只知道玩耍,字都不认识几个,还念信呢?”

  如莲瞪着如峰:“谁说我只知道玩耍了,你倒说说看有哪个字我不认识?”

  如峰认真的问如莲:“那你知道‘羞’字怎么写么?”

  “不就是个‘羞’字嘛,···”如莲得意的说着,看到如玉抿嘴的样子,一下子恼了握着拳头就要打如峰:“二哥,你欺负人。”

  金氏轻喝一声:“多大了,还胡闹?”

  正躲避如莲“追击”的如峰听到金氏的话后,停了下来,如莲则在如峰背上捶了几下才罢休,当然如莲并不是真的要把如峰怎么样,只是轻轻打几下表示她胜利了而已。

  如莲瞪了一眼如峰:看你以后还惹我。如峰一副我怕了你了的样子,龇牙咧嘴的回到金氏旁边。

  杨氏看着气嘟嘟的如莲,问金氏:“要不,就让莲儿念给大家听吧?莲儿平日玩的时间多,可该学的东西都学得不错。”

  金氏点点头把信递给如莲:“莲儿,那你就念给我们听听。”

  如莲接过信拆开了念起来。如玉没想到如莲居然也识字——姨妈杨氏不是说只有大户人家才请得起先生吗,就算是大户人家也不一定会请先生教女孩儿读书认字的。

  没有多想,如玉坐在如莲旁边认真的听着。

  如剑信中说他已收到父母来信,知道如玉神智恢复正常、家里一切都好他很高兴,他现在也很好,因为月初刚盘下了一家酒楼很多事需要他亲自打理,所以中秋节不能回家,也没有给家里带什么东西回来,并告诉弟弟妹妹们这次他没有给弟弟妹妹们带礼物,下次再补上,等酒楼生意理顺了一定尽早回来,然后就是一些让家人注意身体之类的话。

  如莲念信的时候,如玉探头看了看信上的字:有点像如玉前世见过的繁体字,连猜带蒙的如玉也能认识一大半。不知道如莲是跟谁学的识字,但如玉已经打定主意不当文盲:不会写字没什么可一定要识字,好歹咱以前也是个“知识分子”,不能到了古代了反当个“睁眼瞎”。

第二十二章 扫盲计划

  听如莲念完了信,金氏和杨氏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如峰羡慕的说:“娘,大哥现在开酒楼了,那大哥不就是大老板了,大哥可真厉害!”如峰从没有离开过落石镇,在他眼里能开一个酒楼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杨氏笑着说:“是呀,剑儿可真出息呀!妹妹你以后可享福了。”

  金氏满脸笑容,如剑一个人出外闯荡,现在二十来岁就凭自己的能力经营起了酒楼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不知道如剑这几年吃了多少苦才有今天,想到这里金氏心里涌上一阵心酸。

  金氏微笑着说:“剑儿能有今天也是不容易,我们做长辈的已是欣慰至极。峰儿,你可要好好向你大哥学习,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求你们能大富大贵,只要你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挣个衣食无忧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你大哥只是开了个小小的酒楼,还算不上你说的什么大老板——你是一直呆在落石镇,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大着呢,不过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是福。”

  杨氏也跟着感叹道:“是呀,平平淡淡的才是福呀!”

  如莲听不太懂母亲和姨妈的话,不过听到金氏在教育如峰,便一脸认真的看着如峰说:“二哥,听到没有,娘叫你好好向大哥学习,你什么时候也能开个酒楼?”

  如峰不屑的看了眼如莲:“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说完又对着金氏恭敬的说:“娘,孩儿谨记您的教诲,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只是孩儿与大哥的志向不同,虽然孩儿日后不能开酒楼,但孩儿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好大夫的。”

  金氏和杨氏听得直点头,如玉也对如峰刮目相看,没想到平日里小孩子似的和如莲斗嘴的如峰还有这样崇高的理想——救死扶伤。想想自己还从没有想过将来做什么,就算是想学武功也只是想到能有一技傍身而已,至少可以自卫,她可没那份豪情真的去笑傲江湖、快意恩仇。

  不过古代的女子貌似也不需要有什么理想、志向,只需要好好的在家相夫教子就行了。月老不也说了送自己回古代来就是要找到她命中注定的男人过一辈子的。虽然自己长得一无是处连女孩子最起码要学的女红也不会,但肯定是嫁得出去的——不然月老岂不是白费劲。想到这里如玉自嘲的一笑:女子无才便是德。

  金氏和杨氏直夸如峰有志向,不输如剑。如玉也钦佩的看着如峰:“二哥,我相信你一定行,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医的。”

  如莲刚才被如峰白了一句,心里有些不服气,本想发发牢骚的,可看到母亲和姨妈都在夸如峰,就连平时在家人面前少言寡语的姐姐如玉也肯定了如峰,她便不好说其他了,于是如莲看着如峰闷闷地说了一句:“可不要说大话,我们可都看着呢。”

  如峰郑重的点了点头说:“嗯,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金氏收起信,大家散了各自回屋。

  如峰一头又扎进了医书堆里——外公一直是他崇拜的对象,而成为一个好大夫可是他从小就有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可没有少下功夫,这些医书他已经看了好几遍了。虽然如此,不过因为只有偶尔有人来找母亲看病他才有实践机会,所以如峰的水平现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看到大哥通过努力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如峰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心里也有了新的打算。

  如玉姐妹俩回到屋里闲话了几句,如莲早把刚才的不痛快丢到了脑后,如玉因为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而且她从来都是有着那种“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心态的人,所以她只是觉得如剑如峰兄弟俩都是有上进心的人,她自己没理想没追求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金氏和杨氏二人在一起做着针线说话,现在做晚饭还早了些,郑刚每次都差不多要到日落时才能到家。两人都说郑刚看到如剑的信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傍晚时分,郑刚回到了家。如莲嘴快,郑刚才进屋她就倒豆子似的把如剑来信说如剑开酒楼及如峰说要当大夫的事跟郑刚讲了,最后还不忘在郑刚面前告上一状——如峰取笑她不识字还欺负她。

  郑刚呵呵笑着安抚了一番如莲,洗过手后才开始看信。看完信后郑刚只欣慰的笑着说了句“好”,没有多说其他的。

  晚饭饭桌上和饭后的这一段时间是郑家最热闹的时间,在他们这样的山野庄户人家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之类的规矩,郑刚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要到外镇卖猎物,就只有晚饭时候才能一家人坐在一起,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如莲也不出去玩,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让如玉也完全融入到这份温情之中,感受着这份温馨。

  如玉姐妹俩洗漱后盘腿坐在各自的床上说话,她们都还没有什么睡意。

  如玉满是羡慕的说:“妹妹,你可真行,识得那么多字。”

  听到姐姐的话,如莲很是得意:“这算什么,我还会写字呢,姨妈还夸我的字写得好呢!”

  如玉吃惊的问:“真的?你是跟谁学的?”

  如玉以前听如峰和如莲斗嘴时提过如莲写字的事,当时如莲可是得到姨妈杨氏的“现场支持”的。如玉故作羡慕、吃惊的样子也只是为了让如莲好好的满足一下,她真正要问的是后一个问题。

  如莲认真的看着如玉:“当然是真的,姐姐要是不信明天我就写给你看,我可是从五岁开始就跟姨妈学的。”

  如玉笑着说:“信,我当然相信了。可是娘也识字你怎么不跟娘学要跟姨妈学?”

  如莲拉过被子搭在了腿上,晚上更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如玉也把被子抱在胸前听如莲继续说:“娘说她是个粗人虽识得几个字但不多,不及姨妈有学问。姨妈不仅识字还懂得作诗填词,以前姨妈也教过我,但我觉得太没趣了便没有学。”

  如玉原来以为是因为金氏比较忙才会让杨氏教如莲——她除了上山采药还不时的给别人看看病,没想到自家姨妈还是个才女。

  如玉把被子放到一边:“我找姨妈去,让她也教教我。”说完她就下床趿着鞋到隔壁找杨氏去了,如莲怔怔的看着如玉下床出屋,不知道姐姐怎么这么心急,明天再跟姨妈说不也一样,都已经晚上了姨妈怎么也要明天才会开始教她。

  如玉并不是急性子的人,她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喜欢悠闲的生活,有时候甚至会给人懒散的感觉,但她从来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马上付诸行动绝不会拖拖沓沓的。现在她知道家里有这么一位现成的好老师就想先去把学识字的事定下来,最好是从明天就开始学习以尽早的让自己脱盲。

  杨氏屋里的灯光还亮着,如玉敲了敲门。

  杨氏打开门看到如玉时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会是如玉,这丫头平日里安静得很,不多话也不和如峰、如莲打闹,晚上来“串门”可是第一次。

  如玉笑着叫了声“姨妈”。杨氏赶紧把如玉拉进屋里把门关上,生怕如玉在外面站着受凉了:如玉虽然长得白白胖胖的,可十多年来一直是靠药养着,现在虽然还不算太冷可那一阵接一阵的秋风也够人受的。

  在杨氏看来如玉的身子是很弱的,却不知道在金氏父女的调养下如玉的身体比一般人还要好几分。

  如玉向杨氏说明了来意,杨氏谦虚了几句答应了第二天开始教如玉识字。学字的事情搞定,如玉又和杨氏聊了几句。杨氏怜爱的看着如玉,心里一阵感叹:没想到这孩子疯疯傻傻的过了十几年一下子就开了窍,不但神志正常了还聪慧懂事,居然想学东西了。

  杨氏轻轻理了理如玉并不乱的头发,轻声说:“想学东西好啊!咱们的玉儿长大了,懂事了。”

  看着温柔笑着的杨氏,如玉忍不住问道:“姨妈,听如莲说您还会作诗写词,您怎么会这么多学问?”

  杨氏看着好奇的如玉,露出一丝羞赧:“那哪算得上什么学问,只不过在娘家的时候学过几日,比别人多认得几个字罢了。”

  如玉是真的好奇,金氏和杨氏不是亲生姐妹,如玉从二人的姓氏上就知道,但如玉从没有问过她们是什么样的姐妹。仅仅从杨氏没有亲人后十多年一直住在郑家这一点来看最起码也应该是比较近的亲戚。不然在古代,杨氏一个女人长期住在别人家可是会招人议论的。

  “姨妈是跟先生学的吗?”如玉看着杨氏,如果是跟先生学的,那姨妈娘家应该很有钱吧?可是姨妈又怎么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呢?

  如玉听杨氏讲过在这个时代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能力请得起先生在家教授,专门为女孩儿请先生的更是少。如玉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人家才能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但肯定是有钱人家这点应该错不了的。

  杨氏摇摇头说:“家里请来先生教两个哥哥,我也是跟哥哥们学的。”

  杨氏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们在一起的时光,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

  如玉看着失神的姨妈,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看她脸上的笑容应该是很快乐的记忆吧。

  如玉轻咳一声:“姨妈,你可真厉害,后来您肯定比您的两个哥哥学得好,对吧?”

  杨氏的眼光又飘远:“我怎么比得过哥哥们······”

  杨氏停了下来,脸上又挂上了幸福的笑容。就在如玉准备夸杨氏几句时,如玉却看到杨氏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眼里竟是深深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