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话一出口,自己也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她怎么越来越像小孩子了?是不是和如莲这丫头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的缘故?

  金守志哈哈大笑:“会的,会的。”

  金氏和如峰他们也笑起来:玉儿神智恢复以后老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今天也会急了。不过她这样子还真是可爱。

  金守志顿了顿又说道:“不过,玉儿还得耐心的等上一段时间。要给你治病还得等到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行,而且在家里也没法治,得到山里面去。”

  如玉大为不解:“为什么?药不是都找齐了吗?为什么还要到山里去?”

  金氏接过话:“因为给你治病所需的其中两位味药在山里,现在大雪封山,并且其中一味要用它的花入药,所以还要再等几个月。”

  如玉失望的点点头:“哦!是这样呀!那岂不是还要等三、四个月喽!”

  在知道自己的病可以治好之后,如玉的心里也有些不平静了:把病治好后便不用再喝那又臭又苦的药汁了;把病治好后自己也能像如莲和如峰一样跟随父母习武了,虽然并不想笑傲江湖至少可以防身——尤其是小红遇劫后,如玉想要习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把病治好后自己就可以变得像如莲一样苗条可爱了——其实如玉还是在意自己的形象的,只是因为之前没法改变不得已笑对自己越来越“丰满”的身材。

  看到如玉满脸的失望,一家人忙安慰如玉:“三四个月不过是一眨眼的事,很快就过去了,现在要过年了你就安安心心、高高兴兴的过个年。过完年,等山里的雪化了就可以给你治病了。”

  如莲用手拐了如玉一下:“姐,很快就能治好你的病了,你怎么还不高兴了?”如莲顿一顿,看着如玉笑道:“姐,趁现在好好享受一下一个人占一张大床的幸福日子,说不定等到你瘦下来后还会想念现在的日子的——我怎么也要和姐姐挤几天才成。”

  如玉想想也是:现在知道自己的病能治好了那应该高兴,不过几个月时间,光明就在前面。功夫会有的,好身材会有的,和如莲一样漂亮的小脸蛋儿也会有的,自己的美好姻缘在前面等着自己——帅哥也会有的。

  嘻嘻!如玉为自己后面的想法感到好笑,刚才的失望早到了九霄云外。

  看到如玉露出了笑脸,家里的气氛更轻松了。金氏把药材装回盒子里收好,然后和杨氏商量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庆贺一下。

  如玉每天又多了一件事:憧憬,憧憬病好以后的美好生活。如玉也说不清楚,自己怎么一下子对今后的生活如此期待,没有了以前的那份淡然,是因为病好了吗?

  还有几天就是大年三十了,金氏带着如峰和如玉兄妹三人上街置办年货,如莲还是那副小孩子天性,在街上东看看西瞧瞧好像看不够。

  要买的东西不多——如剑捎信回来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不过却捎回来许多东西,吃的用的差不多都准备全了。金氏上街也不过就是为了让如莲他们几个出来走走、高兴高兴,她不过就是在刘家的杂货铺子里买了几样调料。

  金氏一行到杂货铺子的时候,老板娘胥氏和她的儿子刘富贵都在铺子里。

  胥氏心情不错,看见谁都是笑眯眯的——她的女儿嫁给了县里的师爷。虽然是个填房,师爷也已经三十几岁了,可是师爷原配跟前没有儿女,何况女儿嫁过去也算得上半个官太太,比起呆在落石镇那可是好了百倍。

  看到金氏母子(女)四人,胥氏笑着迎上去招呼,刘富贵居然也主动和如峰攀谈起来,不过他和如峰说话的时候不时的偷看几眼如莲,脸上除了微笑还带着可疑的红晕。

  如峰虽然对刘富贵突然的亲近感到意外,还是礼貌的应和着;如玉和如莲只顾着在一旁谈天论地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一直偷偷打量如莲的刘富贵,更没有发现刘富贵就是上次跟在如莲身后的那个少年。

  如莲和金氏他们离开杂货铺的时候,刘富贵居然送如峰到了街面上,他傻傻地笑着目送着如莲她们的身影消失在人流中。胥氏并没有发现儿子的异样,她以为刘富贵也和自己一样在因为他姐姐的喜事高兴——刘富贵的姐夫说了,让刘富贵认真读书,以后即便是刘富贵考不了功名,他也会帮刘富贵寻个好差事的。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挂灯笼,就是郑家这样的人家也自己动手糊了两个小红灯笼挂在了门口。

  年饭做好后,郑刚端着刀头祭拜完后燃起了鞭炮,如莲和如玉捂着耳朵站在一旁待鞭炮响过后才进屋一起吃年饭。

  看过电视里古代大户人家奢华热闹的年节景象,亲身体会到郑家的这份简单温馨让如玉更加明白,这份简单这份快乐的珍贵——那些繁华热闹背后多的是冷漠、苦闷、寂寞甚至是阴谋,至少如玉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是这样。

  如玉与家人一起沉浸在快乐中,她身上穿的是姨妈为她做的新衣服,这次不再是绿色而是和如莲一样做了件大红色的;鲜艳的红映衬得姐妹俩的皮肤更加的白皙娇嫩,如莲自是显得娇艳可爱,如玉也觉得这身新衣服穿在身上与平时给人的感觉大不一样——现在一身红衣服让如玉感觉自己就像门口挂着的红灯笼,而且她还是那种加加大号的红灯笼。

  大红灯笼的这种感觉并不比平时穿着深深浅浅的绿色时好多少,不过因为期待着早日治好身上的怪病,所以如玉丝毫不受影响和家人一起欢欢喜喜的过了个快乐年。

  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落石镇上像郑家这样欢喜过年的不少:李伯伯的腿伤好得差不多了,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棍下地了;兴隆酒楼的徐掌柜今年挣的银子可比前几年加一起还要多;刘富贵一家都还在为女儿的亲事高兴,刘富贵心里也是乐——他已经打听到如莲的不少情况,并准备过完年后央母亲找媒人到郑家提亲;就是一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阿翠也觉得这个年过得开心、轻松——阿翠十天前过十四岁生日,阿翠的姑妈专门到家里来为她换裙。唯一不高兴的可能就是阿翠娘了:阿翠换裙了,在出嫁前她都不便再下地,阿翠娘是个要面子的人,阿翠怎么也是她亲生的,怎么她也不可能让阿翠换裙后还下地干活,真那样的话阿翠娘自己也没脸出门了;而阿翠换裙后就要谈婚论嫁,阿翠的姑妈说了回去就托人为阿翠寻门好亲事,一旦阿翠出嫁后,家里家外的事又要全都落到她头上了——阿翠的姑妈对阿翠娘不但有情还有恩,虽然阿翠刚满十四岁,阿翠娘也不好找借口拖延女儿的婚事。

第四十七章 春暖花开时

 虽然如玉每天都在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可她并没有想象中的度日如年的感觉。

  如莲每天缠着金守志,让如玉也跟着见识了金守志手里的那些稀奇玩意儿,看到金守志和如莲一起嬉笑的样子让如玉有种看到了《神雕》里的老顽童的感觉;不过,如玉喜欢这种感觉,每次她都跟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中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就在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如玉姐妹俩和邻居小姐妹们的生活也悄然变化着。在这春暖花开时节他们都看到了新的希望,心里有着各自新的期盼。

  吃过晚饭后,如玉早早便洗漱睡下:山里的积雪刚化完时,金守志带着如峰进了深山里一趟,从山里回来后金守志推算着时间,就在三天前决定明天一早由他和郑刚夫妇俩带着如玉一起进山为如玉治病;因为心情激动,如玉三天来一直都没有睡好,也为了不耽搁明天出发的时间,所以她饭后便早早睡下。

  因为欠了三天的觉,所以如玉虽然比前几天更激动,但她还是早早就睡着了,只是她睡得早起得更早——几乎是半夜三更的时候,如玉便醒来再也睡不着了。

  如玉穿戴整齐到院里看了好几次,终于看到金氏夫妇的屋里亮起了灯,接着金守志也起来了。郑家三代四人整装出发,到山脚的时候如玉便被郑刚背在背上向林子深处一路疾驰,金氏和金守志带着两个包袱行在前面。

  如玉是极不愿意让郑刚背着走的,可是金守志他们说的也极明白:如玉不会轻功,此去路远而且林中没有落脚休息的地方,由他们三人背着如玉前进的话还能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治病的地方;如果让如玉自己走的话,只怕四五天也到不了;深山老林里野兽出没频繁,即便金氏几人都有武功,可他们都情愿身体累一点换着背如玉进山也不愿意和山里的那些野兽们在夜间来个“亲密接触”。

  金守志和郑刚夫妇带着如玉终于赶在天黑前到了目的地——深山里的两间小茅屋。

  茅屋旁是一条升着腾腾雾气的小溪,溪流的源头就在茅屋后面——那是一个温泉。茅屋被迷蒙的水雾轻柔的拥着,周围是参天古木和绿草繁花,晚归的鸟儿欢快的唱着,美妙清脆的歌声回荡在山林间。

  如玉一路都没有机会好好欣赏山间的春色,现在看到眼前宛如仙境般的美景时,她简直惊呆了。

  因为天色已晚,金守志并没有马上为如玉治疗。几人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小屋,吃过带来的馒头、大饼充饥后便洗洗睡了。

  第二天就可以治病了,如玉反而不像前几天那样兴奋得睡不着觉,一沾床她便沉沉睡去,睡得很香很甜。

  如玉一觉醒来时,金氏已经用带进山的米熬好了清粥。就着刚采摘回来炒好的鲜嫩的野菜,如玉吃了个心满意足。

  早饭后,如玉的治疗正式开始。

  金氏采回来几朵有着蓝色花瓣的奇异花朵,把花瓣摘下捣成泥状后递给金守志看:“爹,您看可以了吗?这次进来的时间可算得真准,这花儿才刚开我们就到了,那些小家伙们也长得挺好的。”

  金守志看了看碗里的花泥点点头说:“捣成这样就可以了。上次我和峰儿进来的时候它才刚起花骨朵儿,按照往年它开放的时间,现在进来正是时候。”

  金守志说完后将一把银针放进了碗里浸在捣出来的汁水中,然后吩咐金氏:“那里我已经和刚儿准备好了,你就照我跟你讲的方法去做就行了,我和刚儿会在外面好好守着。”

  金氏满脸的郑重:“女儿知道了,这就带玉儿过去。”

  如玉随金氏绕到了小茅屋后面,看到昨天还只有一个木栅栏围着的温泉现在已经被一人多高的草帘子严严实实的围了一大圈。

  水雾缭绕的泉水周围开着数十朵蓝色小花,正是金氏刚才摘的那种奇异花朵;周围的木栅栏是用来保护这些小花还有水中如玉不曾看见的一种奇特的小动物而建的;而周围的这些草帘子则是为了如玉治病才刚弄好的。

  金守志和郑刚守在草帘子外面,金氏领着如玉进到帘子里面。如玉十分不自在的依金氏吩咐脱得一丝不挂,在金氏用花汁涂抹全身后把头以下的整个身子浸入温泉中。

  一进入温泉,如玉便感觉到身边聚集了许多小东西——那是一种专门生活在温泉里的小鱼,这种小鱼最喜欢的食物便是泉水旁开得正艳的蓝色小花的花瓣。

  事前金氏已经告诉了如玉关于小鱼的事,所以如玉并不惊慌,忍住身上传来的痒痒的感觉不敢动,生怕吓跑了小鱼——金氏可是说了,那些小鱼才算得上是替如玉治病的真正大夫。

  如玉身边的小鱼越聚越多,金氏也在此时开始用花汁浸泡过的银针在如玉头上施针,直到如玉身边的小鱼慢慢散开,金氏才撤去银针扶如玉起来。

  回到茅屋,如玉服下金守志用血参和另外几味药配制成的药丸,然后听话的打坐运气促进药效发挥。

  就这样,如玉每天早晚都要赤身裸体的到温泉中接受小鱼们的亲吻,再服上一粒药丸后运功打坐。几天下来,如玉倒是和小鱼们亲近了不少,每天没事的时候也会到泉边把脚伸进水里逗逗小鱼们。

  连续治疗七天后,如玉他们终于和小鱼们说拜拜回家了。

  金守志和金氏对这次治疗的效果都比较满意: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如玉会发病了,只要把剩下的药丸服完应该就可以让如玉完全恢复正常。

  郑刚他们离家的这几天里,镇上的王媒婆来到了郑家,她是来提亲的。

  在刘富贵软硬皆施下,他的父母终于同意找媒婆上郑家来提亲——他们原本是想让女儿在县里给刘富贵寻门亲的。

  王媒婆来提亲的对象当然是如莲,不过因为郑刚夫妇都不在家,王媒婆自然是无功而返也没有说提亲的对象是如莲。

  看着王媒婆离去的身影,杨氏不禁感叹:时间可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中,玉儿和莲儿都要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王媒婆到郑家的时候,如莲正在小红家里,她还不知道有人上她们家提亲的事。李伯伯在休养了半年后终于完全康复了,旺东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也辞了在铺子里的差事回家担起长子的责任。

  如莲和小红有些时日没有好好说话了,凑到一起自然是说个不停。小红告诉如莲,她的大哥旺东年底要迎娶嫂嫂进门;同时小红还告诉了如莲一个让她惊讶的消息:阿翠姐定亲了,两个月后成亲。

  如莲听到阿翠姐定亲的消息,惊得张大了嘴:“什么?阿翠姐定亲了,什么时候的事?”

  对如莲的惊讶,小红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她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和如莲现在的反应差不多。她是从春桃口里得知的,而春桃是有事去阿翠姐家时听阿翠姐亲口说的。

  如莲心里有个小疙瘩——阿翠姐的事她是几个小姐妹中最后知道的。

  回家后如莲忍不住和杨氏说起了阿翠定亲的事,看到如莲一脸的郁郁寡欢,杨氏温柔一笑说道:“阿翠定亲是好事,莲儿怎么一脸的不高兴了?”

  如莲闷了半晌才瘪瘪嘴说:“阿翠姐只比我们大一岁还不到,平时吃了那么多苦还这么早就要嫁人,一定是向婶婶不喜欢阿翠姐才想要早早的把她嫁出去。”

  杨氏摇摇头:“你不是说了,亲事是阿翠的姑妈帮她找人说的?阿翠的姑妈最疼阿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她是为阿翠着想才这么做。”

  如莲不明白为什么让阿翠姐早早嫁人是为她好,于是杨氏解释给如莲听:“阿翠在家日日受气受累,阿翠的姑妈给她寻的人家一定不会太差,至少让阿翠嫁过去的日子比家里时强;对阿翠来说与其在家受折磨不如早日嫁人过新生活好,再说阿翠已经换裙了,正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现在嫁人也并不算多早。”

  杨氏知道如莲一时是不愿接受阿翠定亲嫁人的事实,不过自己这番话应该能让如莲想明白的。

  如莲一直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很快她就想明白不再耿耿于怀了——阿翠姐嫁人后可以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

  如玉和金守志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杨氏和如峰、如莲早已吃过晚饭。

  看到几人进屋,杨氏忙着做饭——她不知道金守志他们今天回来。

  得知如玉的病治疗得很顺利,痊愈在望,全家又好好的乐了一番。不仅仅是如玉,郑家所有人都看到了新的希望。

第四十八章 新生活

 在回家的当天晚上,如玉便从如莲口中得知了阿翠快要嫁人的事,不过经过杨氏开解过的如莲在对如玉说此事时已经换成了乐观的态度。

  如莲为阿翠要脱离苦海而高兴,如玉听完如莲的话后虽然脸上笑吟吟的看着如莲,她心里却是唏嘘不已:知道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十几岁便嫁人结婚,可阿翠才十四岁多点就嫁人,是不是也太早了点;阿翠嫁人是不用再受她娘的气,可谁能保证她嫁人后一定就会比现在过得好——女怕嫁错郎,只愿阿翠嫁的是个好人家。

  回家后的如玉在金守志亲自密切观察下按时服药运功,十余天后,如玉服完了金守志配制的全部药丸。

  金守志最后一次替如玉诊视后点点头告诉大家:“玉儿的病好了,以后都不会再发病。”

  如玉和如莲、如峰在一起激动的说笑着,谈论着以后如玉瘦下来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变得和孪生妹妹如莲一模一样?

  趁着兄妹三人说笑的时候,金守志和郑刚夫妇到正屋说话去了,杨氏还在如玉他们旁边笑眯眯的看着兄妹仨。

  金守志坐下后,金氏奉上一杯热茶,金守志示意郑刚夫妇坐下。

  郑刚夫妇坐下后一番感慨:“玉儿总算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我们原来可是做好了养玉儿一辈子的准备;幸好老天有眼让玉儿神智恢复正常,还机缘巧合的凑齐治病所需药材治好了玉儿的病。”

  金守志没有说话,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金氏想了想开口问道:“爹在想什么呢?”

  金守志看看郑刚夫妇,沉吟片刻后答道:“我在想是不是再配点什么药让玉儿再服用一段时间?”

  “玉儿不是痊愈了吗,为什么还要服药?”郑刚不解的问道。

  金氏有些疑惑:“爹,是不是玉儿的身体还有什么不妥?”

  金守志点点头:“玉儿体内的毒基本上清除干净了,只是由于中毒时间太长不少毒素已经被玉儿身体完全吸收,虽然一直在用药控制毒性,现在还是有不少毒素没法清除掉。”

  听到金守志的这番话,郑刚夫妇愣住了:爹刚才不是还说玉儿的病全好了吗,怎么现在又说玉儿体内还有余毒?

  看到女儿女婿紧张的神情,金守志连忙解释:“玉儿体内的余毒虽顽固但不会对玉儿的身体有什么大的影响,我刚才也说过了玉儿以后不会再发病和正常人一样;我不过是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清除掉玉儿体内的毒素——当然不去管它也无所谓。”

  金守志父女两人一起研究起来,郑刚不懂医帮不上忙便出去做其他事情,院子里的四个人都不知道他们三人的这番谈话——他们都不知道如玉原来不是生病而是中毒,而且现在如玉体内还有余毒。

  金守志潜心研究方子的日子里,如玉正惊喜的感受着病愈后自己身体的变化:现在她的食量虽然还大但只有以前的一半,脸蛋、腰身也在慢慢的瘦下来。

  金守志始终想不到满意的办法,最后只得配置了一些解毒药丸,这个药丸可以解百毒但不一定就能解得了如玉体内的余毒。即便如此,金守志和金氏还是决定让如玉服用这个解毒丸——反正如玉服用后对她有益无害,万一真解了她体内余毒也说不定。

  如玉当然是欣然接受:既然外公说是对自己“久病之躯”有好处,哪有不接受的道理。这可是好东西,别人还不一定求得到,而且这小药丸一个月只服一粒,比起以前喝的那个又苦又臭的药汁可是好多了去。

  就在如玉收到药丸的当天下午,李伯伯一家登门道谢来了:他们来谢谢郑家对他们父女的救命之恩。

  如峰现在是小红心里的大英雄。

  在小红赞扬感谢如峰的时候,如玉发现了小红看着如峰时满是崇拜的眼神中似乎还有着一丝爱慕之意,就在如玉想要再确认一下时,小红脸上升起可疑的红云低下了头。

  如玉看看如峰,发现他依然像以前一样只是把小红当做一个小孩子、小妹妹,对突然含羞带怯的小红根本不来电。

  李伯伯一家在晚饭前回去了,晚饭的时候,金守志答应了如峰过几日便带着他一起游历。

  三日后,金守志带着如峰离开了落石镇,如莲拉着外公不让他走,在金守志和如峰一再保证过年时回家后,如莲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开手。

  此时已是四月中旬,杂货铺刘家听说郑刚夫妇已经回来后,经不住刘富贵的一再要求,再次请王媒婆上门提亲。

  王媒婆这次到郑家的时候,除了郑刚到邻镇卖猎物去了其他人全都在家。

  听王媒婆说明来意后,郑家人都很吃惊,如莲的反应最强烈:她刷的站起身坚决的甩下一个“不”字就回自己屋里去了。

  如玉紧随其后回到了厢房,进屋看到如莲满脸气愤的坐在床上正骂着王媒婆。

  如玉摇摇头走了过去:她也没想到前不久她们还在为阿翠要早早嫁人而感叹,现在就有人上门向还没有换裙的如莲提亲。

  如玉知道这里的换裙就是女孩子的成人礼,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是十二岁就换裙,十四岁才换裙已经是晚的了。换裙后,女孩子就是成人了理所当然的该谈婚论嫁,当然有少数极度穷困人家的女儿一直到出嫁才穿上裙装。

  如玉坐到如莲身旁安慰她:“莲儿,不要生气,这也没什么可生气的。你不同意就不同意,回绝了她不就是了,谁让我们家莲儿这么漂亮可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如莲看着如玉:“什么淑女?什么君子?是什么意思?”

  难道这个时空这个年代的人不知道这句话?

  如玉一拍脑门儿:“我是随口乱说的,我的意思是你长得这么漂亮可爱,当然会有许多人喜欢你喽,有人上门提亲也不为怪。”

  如莲不依了:“姐!······”

  如玉赶紧摆手:“好、好、好,当我没说。既然你不愿意,就去把你的意思告诉娘,回绝了这门亲事不就行了。”说完,如玉拉着如莲起身,“走吧!”

  姐妹俩回到正屋时,王媒婆还在满脸堆笑的想要说动金氏应下这门亲事:金氏看到如莲的反应后,以如莲还小为由一口回绝了刘家的提亲。

  “大妹子,刘家可是门好亲,你可不要错过了。先不说刘家的两间铺子生意如何兴隆,只说刘家小子的人品相貌也是落石镇数一数二的;刘家是做生意的,人家小子可是一直认真的跟先生读书,而且刘家的大女儿嫁给了县里的师爷,刘家以后怎么也只有越过越好的,把您女儿嫁过去那是让她去享福啊。”王媒婆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家姑娘再过两个月不就满十四岁了,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如果大妹子是舍不得姑娘早早嫁人,也可以先把亲事定下,过两年再完婚——人家刘家说了,只要你们答应这门亲事,不管什么条件只要是他家能做到的都答应。”

  如莲听不下去,拉着脸毫不客气的对王媒婆发话了:“你回去告诉刘家,我不同意。”

  如莲不知道说什么,反正她就是不同意,她才不要嫁人呢,就这样和父母、哥哥姐姐在一起多好啊,为什么要嫁到一个陌生人家里去?

  王媒婆再次无功而返,刘富贵听到王媒婆带回来的话后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等如莲换裙后再去提亲,他会等着如莲的。

  打发走了王媒婆,如莲才又露出了笑脸粘在金氏身边撒娇:“娘,我不想嫁人,我只要和你们在一起过一辈子,以后再不要让那些个媒婆进门来。”

  金氏捏了捏如莲的小鼻子:“真以为自己还是小孩子呢吗?”

  杨氏也笑着说:“是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再过两个月你们姐妹俩也要换裙了,到时候谁也不会再把你们当小孩子,你们自己也该懂事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