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守志岔开话问起了寨子里的情况,不再就杀手一事说下去。

  如玉和如莲正听得兴起,外公却岔开了话题,两人心里都有些失望,决定等休息的时候让外公好好讲讲关于杀手的事——外公肯定知道不少,这可比他以前讲的那些古怪搞笑的事精彩多了。

  中午金守志和大胡子他们都在途中以随身干粮充饥,太阳偏西时到了大胡子他们的寨子,金守志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

  因为金守志他们第二日还要继续赶路,所以晚饭后大胡子早早便安排住处让他们休息了——金守志也是因为心疼两个外孙女儿,怕她们长时间赶路太累才答应到大胡子的寨子。

  第二天大胡子留过金守志他们早饭后亲自送他们到了官道才告别回去。

  如玉姐妹俩终于有机会“盘问”关于杀手的事了。如莲首先开了口:“外公,外公,快给我们讲讲杀手的故事,您从没有讲过呢。”

  金守志呵呵笑着:“讲什么杀手?丫头,外公又不是杀手,哪里知道什么杀手的故事,你不是为难外公吗?”

  如莲才不相信外公的话:“我的外公当然不是杀手,但我们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外公可是无所不知的,姐姐你说是不是?”

  真是个小机灵鬼!如玉笑着看看如莲,然后应和到:“就是,没有什么是外公不知道的。好外公,您就给我们讲讲吧!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闷死了!”

  如玉也学着撒起娇来——她可是真的很好奇。

  金守志摇头笑看着两个外孙女儿:“你们当外公是神仙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如莲很欠打的笑道:“嘻嘻,外公不是神仙,可也和无所不知的神仙差不多。”

  金守志深知如莲的性格,知道今天不给她讲点什么她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他投降了:“说吧,你们想听什么样的故事?不过对于杀手的事外公知道的也不多,怕满足不了你这丫头的好奇心。”

  看到金守志答应讲故事了,姐妹俩都很高兴。如莲首先问出了她的疑问:“外公,杀手们都长什么样子?是不是和昨天那位伯伯说的蝙蝠那样吓人?是不是所有的杀手杀了人都要留个蝙蝠在那里?”

第五十一章 影

 听到如莲的问题,金守志哈哈大笑:“莲儿你这小脑袋瓜子里想的什么?杀手也是人,怎么会长得和蝙蝠一样?也不是所有杀手事后都要留下个蝙蝠,杀手们的标记各不相同,而且只有少部分会事后留下自己的标记。”

  如玉也被如莲的问题逗乐了:听她的问话对杀手一点也不害怕,如莲平时一直是个聪明伶俐的人,怎么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如玉曾看过几部武侠剧,通过电视她知道杀手们都有不同的标记,而且很多杀手都长得美丽英俊,不出手时谁也不会想到她(他)是杀手。

  金守志看着如莲一副不太明白的样子,继续解释道:“在世人心里,杀手都是坏人,让人一想到他们就觉得害怕。他们虽然干的是害人性命的事,也有长得凶神恶煞的,可大部分还是长得很“正常”,他们脸上不会贴着‘杀手’二字,就是站在你面前你也不知道她(他)就是杀手。”

  金守志所说倒和如玉理解的差不多,如莲也若有所悟:“哦!明白了一点点。”

  如玉想起大胡子描述的蝙蝠的样子,忍不住问道:“谁会请杀手来为民除害?那个蝙蝠听起来挺诡异,是什么样的杀手会用它作为自己的标记呢?这么邪恶的标记,想想都吓人。”

  金守志正容道:“听起来那个人(县令)死有余辜,不管是谁请的杀手就算是为他个人恩怨杀了县令,其实都是为百姓做了件好事。不过那个蝙蝠我倒是听说过。”

  如玉和如莲眼睛一亮:“外公真的知道,杀手是谁?”

  金守志顿了顿才慢条斯理的讲起来:“那个暗夜蝙蝠是一个叫“影”的神秘杀手组织特有的标记。”

  “影?”姐妹俩都睁大了眼睛。

  金守志点点头:“对,影,它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杀手组织,据说已经成立了近百年时间。没有人知道‘影’的首领是谁,就是‘影’里面的杀手们也没有几个人能看到他们首领的真面目,也没有人知道‘影’的总部在哪里。”

  “那别人怎么找到他们请他们杀人的?”如玉问出了心里的疑问。

  “一般的生意‘影’不会接,联系他们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以特有的方式发出信号,而且‘影’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影’会看是什么样的生意以及酬金选择接或是不接,只要是‘影’接了的生意从来没有失手过。”金守志的神情让姐妹俩明白,他还知道更多。

  “他们不怕官府追查缉拿吗?尤其这次杀的还是朝廷官员。”如玉不明白。

  金守志看看如玉——玉儿可比莲儿会问多了。

  金守志把自己知道的继续告诉两姐妹:“比这大得多的官员他们也动过,不过那些官员都是为官不正之人,而且那些官员为非作歹的证据几乎都会在他们死后不久被公之于众;据我的一些朋友说‘影’不只是替人杀人,他们自己有时候也会对他们认为该死的人下手,那些人多数都是作恶多端、人人皆除之而后快的人——就像昨日毙命的县太爷一样。‘影’也因此被看得与一般的杀手组织不同,也有人说他们是与朝廷达成了某种共识。”

  如莲问金守志:“那个县令也是他们自己动手杀的还是有人出钱请他们?”

  金守志看向如莲,“这我就不得而知了。”

  如玉继续问道:“外公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总部,那些杀手平时都没有在总部吗?那他们平时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有什么分坛或者啥堂之类的?”

  金守志好像讲起了兴趣:“至于他们有没有什么分堂我也不知道,不过他们的能力确实让人称奇。他们人不多但又好像遍布得有耳目,不但消息相当灵通,行动也非常迅疾。

  据说‘影’的杀手们平时都有正当职业,执行任务的时候全都戴着面具。他们人数并不多,每个人都根据名字有特制的面具,即使是杀手之间也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模样,面具就是他们的标志。不但如此,就是杀手的家人们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不能知道,一旦杀手是‘影‘组织成员的身份曝光,后果便是所有知情人包括杀手本人都要从世上消失,所以就算亲兄弟俩都是‘影’的杀手,他们也不知道对方此身份,就算知道也只能装不知道。”

  如玉感叹道:“真可怜,这杀手还真的太不好当了,实在是太残酷了。”

  金守志接下来的话让如玉改变了对‘影’残酷规矩的看法。

  金守志道:“其实‘影’的规矩已经算得人道了,他们要的只是绝对忠诚,保密可以算是忠诚的一种表现更是为了‘影’的安全才如此;杀手们都和组织签得有契约,只要做到契约上所写便可脱离‘影’,只是脱离组织后他们也要做到绝对保密和忠诚,一辈子也不能让人知道他是‘影’的杀手,更不能同人说起‘影’里面的事——其实一般杀手也知道不了多少‘影’核心的秘密。只要他们做到这点,他们的生活便能过得很好,如果有人泄露了出去,‘影’自会有渠道知道而让那人承受灭顶之灾。”

  如玉点点头:“这样看来是不算多残酷。”

  如莲却不认同:“这还不残酷?动不动就是灭门之灾呢。”

  如玉说道:“凡事都有规则,既然他选择了当杀手就该遵守作为杀手的规则,只要他遵守规则便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这样残酷吗?总比当一辈子杀手过不了正常人的生活,时刻担心性命不保强多了。”

  金守志赞赏的看着如玉:“玉儿说的对,‘影’的杀手们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杀手了。当杀手的不是亡命之徒便多半是走投无路才选择这条路,许多人想要加入‘影’还加入不了——‘影’的杀手数量恒定,走一个才补充新人进去,补进的新人也是几经考验合格并训练有素之后才可以。离开的人要把面具留下,新入的人还是戴那副面具叫面具对应的名字。”

  如玉和如莲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想到一个杀手组织还搞得那么复杂。

  如莲突然问金守志:“既然他们都要求保密不得泄露,外公又怎么得知这些的?”

  如玉也怀疑的看着金守志:自己的外公不会也曾是‘影’的杀手吧?至少是和他们关系密切才会知道这些。

  金守志干咳两声:“我是听朋友说的,朋友也是听别人说的,都是听说的。外公我的朋友多你们也不是不知道。”

  金守志如此模样,让如莲眼里也有了些许疑惑。金守志看到姐妹俩盯着自己的样子,他有些后悔和两人讲了这么多,早知道该随便敷衍几句的,自己可能是老了——话越来越多,越来越唠叨了。

  金守志假意瞪着两姐妹:“你们这是什么眼神?有什么疑问还是不相信外公的话?反正我也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信不信都无所谓,不过你们不能拿这样的眼神看我,我会生气的。”

  如玉嘿嘿笑起来:“外公,您知道找他们的特定时间是什么时候,特定信号又是什么吗?”

  金守志斩钉截铁的说:“不知道。”

  金守志的态度让如玉更加怀疑他以前就是‘影’的杀手之一,不然为什么刚才说得滔滔不绝,现在一下子又连个时间和信号都不知道了——这个应该不算是机密只是知道的人比较少罢了,比这机密的事情外公都说的出来,这个他不可能不知道了。

  看着和如莲谈论起其他话题的外公,如玉想着自己的猜测:太可疑了、非常、十分、极度的可疑。可是又不能问,就算真的是那样,外公也不会承认的——泄密可是会有灭门之灾。

  直到如玉姐妹俩都不再纠缠杀手的问题了,金守志才到前面的马车上去,让郑刚来陪两姐妹。

  郑刚一过来,姐妹俩就神秘的问郑刚她们的外公以前是干什么,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举动——比如突然神秘消失又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之类的。

  姐妹俩的目的就是想确认一下外公以前是不是如她们想的那样,不过郑刚的回答让姐妹俩大失所望:从郑刚所说来看,金守志的言行举动都非常正常,郑刚也知道刚才金守志所说的关于‘影’的事,更让姐妹俩没想到的是刚才金守志所说的那些在江湖里不少人都知道——那些居然都还不算机密。

  郑刚不像金守志那样爱和姐妹俩说笑,如莲也觉得郑刚说话不幽默不好玩,于是姐妹俩自顾自的说起话,来把郑刚晾到一边。

  “姐,你说杀手到底长什么样子?”

  “不知道。”

  “那些杀手平时都干些什么?”

  “外公不是说了,他们都有正当职业的,肯定干什么的都有——当官的不怎么可能,经商的、种地的说不定为人奴仆的都有可能是杀手,反正他们任中一个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会知道,也不想知道——不然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既然他们都有正经事情干,为什么还要去当杀手?”

  “这个你问错人了——该问那些个杀手才对。”

  “姐姐说话也不好玩。”

  “我一直都这么说话的,什么时候好玩过,你觉得该怎么说才好玩?”

  ······姐妹俩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坐在车沿的郑刚只是微笑着静静听两人东拉西扯。

第五十二章 二十而立

 出了锦州后没几天如玉他们便到冒城了。

  离城还有十几里地远,如玉他们便感受到了冒城的繁荣昌盛:通往城里的大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比落石镇年节时的人还多,有步行的,有乘车的也有坐轿子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年轻男女,他们来往的路线是冒城和离城十来里地远的一坐小山之间。

  如玉好奇的打量着那些来往的年轻男女,坐在轿中的那些如玉看不到,不过从那些步行女子的打扮来看应该都是待字闺中的少女,无论男女看样子都是精心打扮了一番的。

  如剑早得了郑刚的书信,得知家人今天到冒城,于是估摸着时间早早的等在了城门口。

  如剑看到了郑刚他们,老远的便迎了上去,在前面领着郑刚他们进了城。

  如玉姐妹俩探头四处张望:街道宽阔平坦,两边是打着各种招牌的房屋楼宇;街上人来人往比进城前看到的热闹了好几倍,不过行人中年轻夫妇和少年男女还是占了不少的比例。

  看到街上谈笑风生的男男女女们,如玉不禁感到更加疑惑——这个时代不是依然讲究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吗?自己一个猎户家的女儿在换裙后都不能随意出门,怎么这里的女子不但可以出门还可以出城去?姨妈不是说女子换裙后便不能轻易出门,是姨妈说错了还是自己理解错误?或者是冒城的人比较开化,这里的女子不需要像其他地方那样要求“足不出户”?

  “哇,好热闹!”如莲感叹不已,“出门来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热闹好玩的地方,看看这些房子,随便哪个都比兴隆酒楼的气派——以前我一直认为像兴隆酒楼那样的房子就是最好的;听外公讲的那些巍峨华丽的建筑也一直认为是外公编造出来的,现在看来外公说的都是真的。”

  城中主街的一个路口处,如玉和如莲他们看到了如剑经营的酒楼——百味轩。百味轩是街上最常见的那种三层楼房,不过看里面小二忙活的样子就知道酒楼生意很红火。

  金氏和杨氏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如剑几年辛苦的成绩,两人只是一个劲的说着“好,好!”

  如莲更是毫不掩饰她对大哥的崇拜和敬佩:“大哥,你真厉害!居然开了这么大一家酒楼。”

  如峰看着如莲说道:“咱们的大哥当然厉害了!莲儿,看着吧,以后二哥也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如剑拍拍如峰的肩说:“如峰以后肯定比大哥有出息。走吧先回家休息,过几日带你们来尝尝这里的招牌菜。”

  如玉看着热闹的街道问如剑:“大哥,冒城一直都这么热闹吗?京城岂不是更热闹。”

  如剑看了一眼街上来往的年轻男女回答道:“冒称平时也很热闹,不过今天是百花娘娘生辰所以比平时更热闹几分。你们今天刚到,不然也带你们到百花娘娘庙去走走。”

  马车转进一条清静的小街道,没行多远便到了如剑置办的院子,院子大门上挂着的匾额上书着大大的“郑府”两字,十几个丫环仆人齐齐的在门口迎接院子的主人们。这些下人都是不久前如剑刚买回来的,一个个做事都麻利干脆,不但忠心也及知道规矩分寸。

  如剑给家里的每个人包括姨妈都安排了随身伺候的下人。如玉和如莲也各有一个小丫环贴身伺候,如玉的随身丫环名叫杏儿,随在如莲身旁的叫喜鹊。两个丫环都只有十二岁,不但人机灵做事也很细心,性格却不同:喜鹊人如其名是个爱说爱笑、活泼的小丫头,而杏儿却要娴静一些。

  郑刚他们的行李不多,下人们七手八脚的不一会儿便收拾妥当送到了各主子的房里。如玉和如莲住在后院的绣楼上,楼上两间房间刚好姐妹俩一人一间。

  郑府的下人们刚见到新主子门时都很紧张,在看到饭桌上谈笑风生的一家子时一干丫环、仆从才稍放松些,郑刚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气氛感染了一干下人,让他们不再局促不安。

  晚上如玉姐妹俩挤在一张床上说话到深夜才睡着,本来要在床边伺候的两个丫环也被姐妹俩打发到楼下房间休息去了——她们不习惯被人伺候,让两个比她们还小的小丫环伺候她们更衣睡觉更是让姐妹两人觉得不自在。

  三日后,如剑带着全家人来到他的“百味轩”。酒楼里客来客往忙得小二一刻不得停歇,看到酒楼的生意如此红火,如玉更加佩服如剑——短短几年时间里独自一人白手起家打拼出这份产业实在是太不容易。

  酒楼的账房是个斯文白俊的年轻人,年龄和如剑相仿。看到如剑一行进来,账房满脸笑意的迎上来和郑刚他们一一打过招呼。如玉他们在三楼的一个雅间坐下后,酒楼的掌勺师傅亲自把做好的菜送上来并为大家介绍了各个菜肴名字的由来和菜的做法。

  经如剑介绍才知道:掌勺师傅是夫妇俩原来开着一家小饭馆,因为如剑有恩于他们,在知道如剑要开酒楼缺掌勺师傅时,夫妻俩关了原本生意不错的小店来了如剑的酒楼;凭着祖传的厨艺加上如剑经营得当,酒楼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楼下的账房是个读书人,叫李明德,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到酒楼来做事,不过李明德一直没有放弃习文考功名,每天打烊后他都要捧着书本啃到半夜。

  饭桌上郑刚夫妇又提起了如剑的婚事,如剑告诉父母他已经有了意中人,他与那女子的父亲相识,与那女子也是两情相悦,原就打算等双亲来冒城后便告知父母找人为他上门提亲;听到大哥的成亲怎么也是两三个月后的事,如峰还是照原来的计划第二天随外公再次出门游历两个月才回来。

  离开酒楼时,因为听了如剑的话如莲多看了李明德几眼,她很佩服李明德的那份志气。

  第二天,如峰和金守志离开了冒城,如莲也终于回到了她自己的房间睡觉,郑刚夫妇也忙起来——他们要找媒人到如剑中意的女方家去提亲。

  如剑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离如剑成亲还有四个多月,不过郑家已经开始准备成亲要用的物品和相关事宜了。郑家现在不是大户不过也算得是体面人家,而郑刚夫妇原来是豪放的江湖中人,之后又一直在山里过着简朴的生活,现在要为如剑操持婚事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怕安排不当而有什么遗漏和失礼之处,所以夫妻俩早早便操心起来。

  在知道郑刚夫妇为如剑成亲的事情而理不清头绪时,杨氏主动的把事情揽了过来。在自己屋里关了半天后,杨氏拿着几张写满字的纸找到了金氏,那张纸上写有如剑成亲时要准备的所有物品和各项事宜的安排。

  到如玉和如莲十五岁生日时,姐妹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小姐生活,听到下人们一口一个小姐的叫着她们也不觉得别扭了;足不出户的两姐妹也和她们的贴身丫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彼此间如朋友一般真心相待,虽然日常生活都是两个丫环在照顾,不过晚上睡觉时她们依然不要两个丫环留在房间里伺候,每晚都打发杏儿和喜鹊到楼下的屋子里休息。

  在两人生日那天,如剑各送给姐妹俩两套“采锦堂”定制的漂亮衣裙。问过杏儿和喜鹊后如玉她们才知道“采锦堂”的东家是冒城的首富,他家的织锦闻名全国,还做着宫里的生意;“采锦堂”的衣服布料不论是做工还是绣活那都是没的说的,有些银两身份的人都穿“采锦堂”的衣服以显起身份。

  此时,姐妹俩想起了月馨瑶。

  如莲问喜鹊和杏儿:“冒城有几家人开得有‘采锦堂’?”

  喜鹊抿嘴笑道:“二小姐问的奇怪,全国各城的‘采锦堂’都是一个东家开的,是在城北的月家独家经营。”

  后来如玉和如莲从如剑口里得到证实,月馨瑶家便是经营着‘采锦堂’的冒城首富,月馨瑶的父亲月华是月家的大少爷——采锦堂现在的当家人;因为月馨瑶的事如剑也和月华以及三少爷月景有了来往交情,月家也帮了如剑不少忙照顾了酒楼不少的生意。

  七月二十是如剑成亲的大好日子,如峰和金守志在早几日便回来了。当天一大早,一抬花轿在鼓乐吹吹打打中把郑家的长媳迎娶进门,如玉在大哥的婚礼上看到了他在冒城结交的朋友们。

  郑家在冒城没有亲戚,婚礼当天前来祝贺的都是如剑在冒城结交的朋友们,前来祝贺的人中有商人、小贩、文人、官家子弟,月华也备了贺礼亲自前来。贺客中,如玉姐妹俩仅认识与她们有过一面之交的月华和李明德二人。

  如剑成亲,最高兴的当然是郑刚夫妇、金守志和杨氏:如剑终于在二十岁这年把媳妇娶进门了,这才叫成家立业。

第五十三章 登高

 自从搬来冒城送别如峰和金守志后,直到如剑结婚如玉姐妹俩都没有出过一次门。对于以前每日上山的姐妹俩和郑刚夫妇来说都觉得很不习惯。

  郑刚夫妇要想出门倒很方便,如玉和如莲则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跟杨氏学这学那,姐妹俩都不明白她们的姨妈怎么要她们学这么多东西,以前在落石镇时她也没有说过要学这些呀,而且郑刚夫妇好像还挺支持姐妹俩学习——杨氏认为如玉姐妹俩现在不是从前的猎户的女儿,而是郑家小姐,所以许多以前不必学的东西现在都得让两姐妹学好以免得嫁人后犯错受欺负,不让两姐妹随意出门也在杨氏的要求范围之内。

  如剑的妻子王丽娟是个温柔贤惠的女子,过门后孝敬公婆、疼爱妹妹,一家上下无不夸她,郑刚夫妇和杨氏更是要姐妹俩以大嫂为楷模好好向丽娟学习。

  如玉和如莲也喜欢这个刚过门的嫂嫂,不过她们更想的是如何想到一个让父母无可辩驳的理由出门走走透透气。

  在姐妹俩的努力下,两人如愿在她们十五岁生日前出门逛了一趟冒城;之后两人连撒娇带耍赖的又去了好几次如剑的酒楼,酒楼里厨上的、跑堂的都认识了白白胖胖还很能吃的郑家大小姐和活泼美丽的郑家二小姐,如莲与账房先生李明德尤其谈得来,每次遇到好像都有很多话说;一有机会就往酒楼跑的姐妹俩还认识了官家子弟安瑞麟。

  安瑞麟是如剑在冒城结识的朋友之一,自从在如剑婚礼上看到如莲后便为之倾心不已。从那以后安瑞麟到酒楼也比以前频繁很多,开始是为了打听如莲的情况,自从在酒楼遇到过一次如莲后他更是差不多每日都要到如剑的酒楼坐坐,只为了有机会能再遇到如莲。

  如玉发现了安瑞麟对如莲的关注,可如莲几次遇到安瑞麟也只是礼节性的跟安瑞麟打个招呼,如莲似乎更喜欢和李明德谈天说地。

  转眼到了九月重阳,如剑放下酒楼里的事带着全家到城北的落英山赏菊,如玉姐妹俩欢欣雀跃,杨氏也第一次随着郑家人出门游玩。

  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落英山上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山上各色菊花开得正欢散发出淡雅清新的芬芳,此山正是因满山的菊花而得名。

  郑刚夫妇、如剑小夫妻俩还有杨氏、如玉姐妹一路欣赏着菊花缓缓向山上行去,至半山腰时意外遇到了李明德、安瑞麟等人。

  为了准备明年的大考,李明德月初便已经辞了百味轩的事。看到一心要回家备考的李明德居然与安瑞麟等人一起游玩,如剑也有些嘀咕,没想到李明德还有这样的好兴致。

  安瑞麟与几个好友相约一起登高,他明年也要参加大考,准备过了重阳更加发奋,不想却遇到了李明德。李明德知道安瑞麟几个官家子弟明年也都要去大考,于是便主动上前攀谈,在一起就景吟诗作对、各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