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朝风一愣。那刘管事便是当初诬赖则哥儿毁了贡品花卉的管事,不知为何,在太夫人要处理此事的前夕,居然投井死了。虽府里人都说是刘管事做贼心虚,诬赖了则少爷,又发了不得好死的誓言,因此才遭了报应,范朝风却不是那等迷信阴私报应的人,自是知道这世上的公义,都是人求来的,不是老天爷给的。那刘管事的死,透着种种蹊跷。只范朝风在江南的时候想过很多种可能,就是没有想过可能跟安解语有关。

范朝云便又道:“刘管事死了之后,娘让我彻查,他的妻子王氏曾斩钉截铁地说,是四夫人派人来威吓了刘管事,才让刘管事一时想不开,怕给家人带来更大的祸患,这才投了井。”

范朝风就问道:“派了谁,你问出了吗?”

范朝云道:“是则哥儿的管事大丫鬟,秋荣。”

“怎么之前没有听人说起过?”范朝风皱眉。

范朝云便道:“这事对四嫂不利,我就给压下来了。连大嫂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范朝风的眉头便皱得更紧了。他是深知,秋荣其实是太夫人的心腹丫鬟,虽是给了则哥儿,却不算是安解语的人。范朝云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装糊涂,不想牵扯到太夫人那里?--明显这事儿,那个看似精明实则糊涂的安氏给人背了黑锅还一无所知。

两人闲谈间,便到了外院的刑房,这里却是最里的一间,都是涉及府里最机密的事件,才在此处置。

范朝云便在外间等着,只范朝风去了最里面关着听雨的刑房。

那屋子并不如何阴森,只是四面都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可以出入。屋里更是冰冷刺骨,虽是寒冬腊月,并无取暖的火盆地龙等物。

听雨幸亏穿着皮袄,还能忍得住。这会儿药性过了,又多了些力气,正坐在墙脚抱着腿取暖。

她本以为自己出不去了,却不曾想居然看见四爷推门走了进来,便惊喜地叫了声:“四爷!”

范朝风也不理会。

这间刑房里并无坐卧之处,范朝风便也只站着,问道:“你有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吧。”

听雨便更是欣喜,觉得四爷将自己关到这里,其实是为了避开夫人,只要自己合盘托出对夫人的疑虑,说不定事情就有了转机,且四爷喜欢的是以前的夫人。这世上,没有谁,比自己更知晓,以前的夫人,是什么样子,便横了胆子道:“四爷,此事事关重大,奴婢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还望四爷原谅奴婢僭越一次。”说完,便跪下磕了个头。

范朝风没时间听她罗嗦,只耐了性子道:“最好你所说有真凭实据,不然......”便只冷哼了两声。

听雨就被噎了一下,只硬着头皮道:“奴婢是想告诉四爷知晓,夫人自从中毒醒来之后,不仅忘了以往的一切,而且连性情举止喜好都完全变了,根本不象是真正的夫人!”

范朝风便眯了眼睛道:“你是说,现在的夫人,是假的?”

听雨被范朝风的眼神吓到了,就瑟缩了一下,道:“也不能说是假的。奴婢服侍过夫人沐浴,夫人身上的胎记都和以前一模一样,应该不是假的。”

范朝风就怒道:“敢是你糊涂了!--一会儿真,一会儿假,你是不是活腻了!消遣你大爷来着!”

听雨被吓得赶紧跪下磕头道:“四爷息怒!奴婢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范朝风就压抑了心中的怒气和不安,放缓了声音道:“你慢慢说。今儿你要不说出个青红皂白,就别想活着走出这个刑房!”

听雨低下头,思忖了好久,方一字一句道:“奴婢不敢欺瞒四爷。自打夫人醒来,奴婢就有这个感觉,奴婢觉着,夫人,夫人怕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上身了。--四爷还是应该找有本事的人来收一收才好。”

范朝风的瞳孔一下子收缩了起来,只一刹那间,便又恢复了正常,就道:“这就是你说的有关夫人的事?--没有真凭实据,只有你想,你认为,你觉得!--你以为你是谁,凭你一个奴婢,也想污攀夫人?--我看你的确是活得不耐烦了!”

听雨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只大惊失色,膝行过来,抱住了范朝风的腿,哀求道:“四爷,奴婢所言,句句属实,四爷要不信,可以去问秦妈妈,秦妈妈是夫人的奶娘,必不会说谎!”

范朝风便问道:“你还跟谁说过这些话?”

“这些话一直在奴婢心里,并不曾跟人说过。只今日被夫人逼得走投无路,才不得不说。”听雨又哭道:“四爷,夫人中毒前那晚,本是将奴婢给了四爷的。奴婢是跟四爷夫人一条心的!就算夫人有什么不妥,奴婢都会帮着隐瞒。四爷要是不想让夫人出来见人,奴婢也会帮着看着夫人,不会让夫人的肉身出事的!”

范朝风看听雨跟癫狂了一样,说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言辞,便狠下心来,一脚踢过去,正中听雨的胸口心窝处,又加了内力。听雨不过是一介弱女子,立刻就被踹飞到对面的墙上,又滚落下来,在墙脚边上趴着一动不动。

范朝风便走过去,探了探她的鼻息,发现还是微微有气,就又伸手过去,在她的喉间一扭,只听咯察一声,听雨便被扭断了脖子。

出到刑房的外间,范朝云正一个人坐在那里自斟自饮,见到范朝风出来,便抬眉问道:“可是都解决了?”

范朝风点点头,便走到屋的另一边的水盆架边,用胰子搓了手,洗了洗。

范朝云就出去叫了个婆子进来,让她去里面收拾了。刑房里自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并不用主子多吩咐。

两兄弟出了刑房,都觉得心情有些不好,便结伴出了府,去了京城里最大的酒楼尚善楼去喝酒去了。

范四爷就派了小厮回去给四房和五房的人传话,说晚上不回来吃饭了,让她们自吃。

五房的林氏倒没有多想,且她最近身体不好,老是犯困,便提早收拾了自去睡了。

安解语却是直等到快四更天的时候,范朝风还未回来,便等不及,也去睡了。只未注意到,窗外有一个人,看了她许久许久。

第一卷 庙堂 第四十七章 黄雀 上

异日,安解语发现范朝风已经回来了,缩手缩脚地睡在她旁边,一身的酒气。一时心软,就拉了被子给他盖上,又叹息道:“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只管说出来,闷在心里,喝再多的酒都无用。”

范朝风也醒了,只拉住安解语的手盖在脸上,小声道:“让娘子担心了,是我的不是。以后再不会了。”

安解语便笑了,要相信男人的誓言,真是母猪都上树了,却也并不揭穿他,只道:“你再歇会子吧。等则哥儿练完拳回来,我们一起吃早饭。然后去娘那里请安。”

范朝风捏了捏她的手表示听见了,便又睡了过去。

安解语出到外面,阿蓝过来服侍她去净房梳洗。

秦妈妈就跟过来,担心地问起听雨。

安解语便安慰她道:“等四爷气消了,自然就把她接回来了。妈妈不用太担心。”

秦妈妈欲言又止,却也不再多说,就出去了。

此时已近年关。大房里原哥儿和然哥儿的武师傅也都回乡过年了。原哥儿本暗自欢喜。这几个月来的习武已经让他很吃不消了。只强撑着,生怕让小他一天的二弟追上来。嫡母却是跟他说过,要做世子,还得在各方面都超过然哥儿一头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然哥儿却听了生母辛氏的嘱咐,就算师傅不在府里,也日日早起练功,并未间断。每日又单去原哥儿那里,邀原哥儿一起练功。原哥儿开始还觉得不去也行,就只呆在屋里念书写字。可嫡母却是更看重然哥儿一样,每次然哥儿练完,嫡母都要让人将然哥儿带到正院,单独叮嘱慰问一番。

原哥儿便着了慌。再有然哥儿过来找他一起练功,便二话不说,跟他一起去了练武场操练。

谁知原哥儿的身子骨实在比然哥儿差的太多。一日两人围着练武场跑圈的时候,原哥儿再也撑不住,一头栽在地上,就晕死过去了。

然哥儿吓了一跳,赶紧让原哥儿的小厮去内院叫人,又让人去外院将钟大夫叫来。

大夫人却是在处理过年的年礼,甚是繁忙,那小厮很少到正院,现下也不敢造次,在门口等了半日,也没人进去帮他回话。

小程氏今儿却从一大早就心神不宁。在屋里做了会儿活计,实在待不下去,就带了捧香,去大夫人那里坐坐,顺便想求大夫人同意,去原哥儿的院子里看看原哥儿。

谁知就在大夫人的正院门口看见原哥儿的小厮在那里探头探脑,不由心里一突,三步并作两步上了前问道:“小武子,你在这里做什么?原哥儿呢?”

小武子看见是小程氏,如见了救星一样,就哭道:“小程姨娘快去看看原哥儿吧,他可是不好了。”

小程氏就觉得天旋地转,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急问道:“原哥儿到底怎么啦?你说清楚些!”

小武子就定定神了,说了始末。

小程氏顾不得先给大夫人回话,转身就往练武场跑过去。这边捧香只好先进去正院里找了尘香,匆匆说了几句,也往练武场追去。

尘香听说事情紧急,也不敢自专,就回了大夫人。

大夫人听了,先慢条斯理地喝了杯茶,才叫了尘香过去打听事情怎样了。

练武场上,原哥儿已经被练武场里留下的几位执事的师傅抬到一边的厢房里。脸色发青,呼吸困难。

过了半日,去请钟大夫的小厮先回来了,言说钟大夫回家过年去了,外院的人不敢自专,却是要请示了大夫人,才能派人去钟大夫家接人。

又过了一会儿,却见小程姨娘带着原哥儿的小厮小武子风风火火地赶过来。厢房里的师傅们赶忙躲避不绝。

小程氏却无暇顾及这些,只扑到原哥儿身上哭喊了一阵子,又伸手试了试他的鼻息,却还有微弱的气息,就又惊又喜,只让人快请钟大夫过来。

然哥儿就道:“钟大夫家去了。得告诉母亲允了,才能让人去接回钟大夫。”

小程氏便要发作,却见大夫人派了尘香过来看究竟,便一头冲过去,拉住尘香的手哭道:“还请尘香姐姐快去禀了大夫人,好赶紧去接了钟大夫。我儿还能不能活命,就全在姐姐身上了。”

尘香赶忙道:“小程姨娘言重了,大夫人也对原哥儿寄以厚望的,还是赶紧去请大夫要紧。”便赶紧回去报了大夫人。

大夫人却是未料到原哥儿的身子这么不经用,也不敢再拖延,便让张妈妈拿了她的牌子,去外院叫了车,专程去接钟大夫回来瞧病。

原哥儿这一病甚是危急,就躺在了床上再起不来,连说话换衣都能撑得大汗一场。

钟大夫日夜住在原哥儿院子的厢房里,各种珍稀药材补品如流水一样送过来,总算保住了原哥儿的性命。钟大夫只暗暗担心,原哥儿的身子在娘胎里就损了,后天要好好保养,兴许还能长大成人,只比正常人稍弱些。可现在原哥儿贪功冒进,死撑着和然哥儿一起练功习武,却是把以前好不容易打下的底子给坏了去。又用各种虎狼之药补着,却是补得了一时,补不了一世,等这些药性过了,原哥儿的日子也到头了。就日夜忧虑,终于还是告知了太夫人。

太夫人听说原哥儿的情形,这才着了忙,赶忙让四爷范朝风用了八百里加急给镇南侯范朝晖送了信去,言道他的长子病笃,让他拿个主意。

范朝晖接了信,知是在山南不能再拖延了。便上书皇帝,言道山南匪患已除,现下自己的长子病重,要求回京探病。

皇帝接到范朝晖的加急信,仔细思量。那五城兵马指挥使一职,已经从慕容家那里拿了过来,授予了他看好的一个寒门出身的将领蔡同运。只要再夺了范朝晖的兵权,慕容和范家两大世家,就是拔了牙的老虎,暂且可以放心。便大笔一挥,谕旨准了奏。

范朝晖便在山南将素日抓到的山贼流寇皆杀了了事,又将几个将领暂时放在山南,以防后患。

京城里的范府也接到了范朝晖要带着大军回京的消息,一时也都筹备起来,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范朝晖接了谕旨,便带了大军日夜兼程。又事先通知了先前留在京城西山大营里的另一半军士,要一起会合了才好行事。

一行人浩浩荡荡,终是在小年夜前赶到了京城外的五里坡。

这边范朝晖就派了人先到京里,向兵部和皇帝禀报大军回防,让各路人马做好接应。

第二日清早,兵部尚书雷浩和皇帝的心腹内监黄公公,带着有关人等,便来到五里坡外宣旨。

范朝晖就带着众将士跪迎圣旨。

只听内监黄公公便捧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南侯范朝晖公忠体国,战功显赫,又于山南剿匪平寇,安一方民事,功绩斐然,特加封一等镇国公,世袭罔替。钦此!”

范朝晖便三跪九拜,领旨谢恩。

另一边的兵部雷尚书笑道:“范兄这是步步高升,可喜可贺啊!”

范朝晖便也笑道:“还得雷兄多多包涵。我范家军十二万军士,要没有了兵部的大力支持,可是不能立此大功的。”

雷尚书手捻长须,微微点了点头道:“好说,好说。”又脸色一肃,道:“范兄,我这里还有皇帝的口谕,镇国公范朝晖接旨!”

范朝晖看了他一眼,便又跪下。

只听雷浩便脸向北念道:“口谕:着镇国公范朝晖将虎符交回兵部,范家军着于三品安北将军周士全带领,速去营州大营,为国效力。钦此!”

范朝晖虽已意料到皇帝对他有所防范,却未料到来得如此之急,竟然一下子就要夺了他所有的兵权。

便慢慢从地上起来,也未说谢恩之语,就直接翻身上了马。

地上站着的内监、兵部尚书、和要来接管范家军的周士全便面面相觑,不知范朝晖要做什么。

雷尚书便先咳嗽一声道:“还请范兄将虎符交还。”

“收虎符?”范朝晖高倨马背,端立肃然道:“你真以为,凭这两块破牌子,就能管得了我十数万精兵?”

=========================================================

作者的话:周末加一更,晚上八点继续。

第一卷 庙堂 第四十八章 黄雀 下

雷尚书被气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却也不敢硬碰,只道:“这是朝廷律法。你我同朝为官,也当知晓。还是不要为难在下,痛快交了虎符了事。”

范朝晖便冷冷一笑,就将虎符掷到地上,道:“我倒要看看,你拿着这两块破牌子,怎么收拢我的人。”便自扬鞭纵马而去。绛红色大氅飞起,如游龙一样向前奔去。身后的亲兵数百人,也不理会这兵部尚书和皇帝派来的内监,径直追了范朝晖而去。

马蹄过处,扬起片片尘埃,将过来宣旨和接符的内监及兵部众人熏得灰头土脸。

雷尚书便在心里冷笑:这范朝晖如此骄奢,那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就打定了主意要在皇上面前好好参他一本。便弯下腰去拾起那两块虎符,却发现,范朝晖一掷之力,已经将虎符震得裂开,心里更是暴怒。

这边内监就督促雷尚书赶快将虎符移交给新的将军了事。

雷尚书便不情愿的将那虎符递给了皇帝新委派的安北将军周士全。

周将军也是将门世家,只是几代钟鸣鼎食下来,早已没有了先人为将的气魄和胆识。这官职,也是他们家使了银子,走了太子岳家中山侯曹家才得来的。

现下一朝令在手,周士全就觉得自己不同凡响起来,便耀武扬威地上了马,大声喝道:“众将士听令!现下尔等皆归我周士全管辖。吾命你等在此集结之后,转去营州大营,为我朝守好北大门!”

面前的兵士却是一阵沉默。无人应和。

周士全便又大声说了一遍。

还是没人动弹。

那内监看不下去了,便尖着嗓子喊道:“听见周将军的话了没?还不赶紧照做!--你们可是要造反吗?”

范朝晖所带的这支军队,跟了他有将近十载,从北抗夷狄,到四处平叛,又到今年山南剿匪,都是由范朝晖一手挑选、训练,又身先士卒,一路打出来的权威和信赖。又加上范朝晖在谋士的应对下,对自己带的兵士训练得更是不同一般,以至对范家军来说,都是只知有范帅,不知有皇帝。更别说这几个在他们看来的软蛋,一个是不男不女的内监,一个一脸虚张声势的公子哥儿,还有个面相看上去阴险狡诈的兵部尚书,通通都不放在眼里。范将军既不发一言而走,他们就只有在此地留下,直到将军回来为止。

范朝晖手下第一得力的赵副将便慢条斯理道:“范将军并无一言对我等交待。我等不敢擅专,军法森严,请恕吾等无法从命!”

雷尚书便道:“镇国公已经交回虎符,不再是领兵的将军,尔等不用再听镇国公之令。”

赵副将右手握在腰侧的大刀上,只看着兵部尚书道:“我等是范将军的家将,只听范将军之令!”

黄公公便冷冷道:“你们这样做,不是为难我等,而是为难你们的范将军。--你们可是打定了主意,要置范将军以不忠不义之地?”

范家军的主要将领们互看一眼,便道:“公公言重,然我等军伍之人,有军中法纪限制,违军令者,立斩不赦。还望公公体恤我等,不要为难在下。”

黄公公这辈子,除了皇帝,还没有体恤过谁,自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便挥了挥手,让从宫里带出来的几个御前侍卫过来,只要拖了不晓事的副将下去,其余的兵士就自然听话了。

谁知那几个御前侍卫还未到跟前,范家军的后排便传来如狼嚎般地犬吠声。

大家俱是一愣,便见一条獒犬如黑色闪电一样,冲到正负手而立,一脸倨傲的黄公公跟前。

众人反应不济,黄公公只来得及惨叫一声,便被那獒犬紧紧咬住了喉管,在地上拖曳起来。

那獒犬似有小马驹般大小,一立之下,高过七尺大汉。又身手矫健,是在战场上杀过强敌,染过人血的,自是不同一般的犬类,全然不惧周围几个胆大的御前侍卫抽出来的长刀。

而黄公公被这獒犬咬在咽部要害处,只滚动了几下,就再也发不出声音,只在地上不断抽搐,那鲜血似泉涌一样从喉咙破口处射出来。

纵有人战战兢兢地提了刀要吓唬那獒犬,却反被那獒犬大张的犬口,尖利的犬牙给吓了回去。

有几个没经过事的御前侍卫已经脸色发白,不敢动弹。再有些胆小的,不仅低着头呕吐,还有人失禁的味道传来。

范家军的众将领兵士们都是死人堆拼杀出来的,就越发对这些软蛋起了轻视之心。

范朝晖奉旨去山南剿匪之前,却是将那一班獒犬都留在了京城。对付几个山贼,还用不着这些跟夷狄人打过硬仗的獒犬去送死。此次回京,他本想是集合所有的营队,重新布置一番。结果皇帝的谕旨打乱了他的计划,索性就先撩了挑子。他素知手下的本事,闹得大了,自然还是要让他收场。他就是要这些人看看,别以为是个人就能带兵。想让他范朝晖看人的脸色,那些人可是要先掂掂自己有几斤几两!

范家军的将领们亦早知自己的将军绝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是以将獒犬营里最厉害的一只先放出来,打杀了内监,先声夺人。那獒犬曾在漠北屡立战功,乃是皇上御口亲封的三品爵威烈将军。因有官职在身,那獒犬在范家军里,却是除了范朝晖,就它官最大。现下它老人家要出来主持公道,自是无人说范家军是故意纵狗行凶。只能怪黄公公运气不好,正好撞到三品爵威烈将军的犬口上。

周士全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又见了血就晕过去了,倒还未来得及失禁。

那雷尚书气得发抖,眼睁睁就看着范家军所豢养的獒犬就咬杀了皇帝心腹内监,却让他如何回去交待。只又不敢再跟这些兵**硬碰硬。

气愤之下,雷尚书便自上了马,回宫里报信去了。

那些御前侍卫就赶紧跟着,也都骑上马去了。

地上便只留下一个晕过去的周将军,和被咬死的黄公公。

赵副将便叫了兵士过来,将黄公公的尸身一把火烧了了事。

那周士全被浓烟熏得醒了过来,睁眼却看见一堆大火里正烧着一个死人,便又晕了过去。却是以后再醒过来,已经神智不清,自此就浑浑噩噩起来。

范朝晖却不管部下都做了些什么事,已带着一帮亲兵骑着马快要到了范府。

而此刻京城禁宫里的御书房内,皇帝正对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兵部尚书大发雷霆:“不过是让你去收回虎符,你是怎么办事的?!--还能让范家军的獒犬咬死了内侍!”

雷尚书分外委屈:明明是那黄公公激怒了那群兵**,要不是他自己跑得快,说不定现在也成了那犬口亡魂了。--却也不敢辩解,只伏地磕头。

皇帝气得将御书房里条桌上的奏折、湖笔、端砚和青铜小香炉一股脑儿地掀到了地上,又怒气冲冲地质问兵部尚书:“说!那范朝晖都做了些什么!”

雷尚书汗都冒出来了,却也不敢再构陷范朝晖。范朝晖不顾而去,范家军纵犬行凶,都让雷尚书意识到,这个范朝晖,绝对不简单。况且,他交符走人在先,獒犬咬人在后,所以故意纵犬行凶的罪名,其实很难安到他身上去。交了兵符,从律条来说,那些兵士,就不归他管辖了,自也不用为那些兵士的行为承担责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雷尚书是个相当识时务的人。范朝晖对那十二万兵士绝对的掌控力,让雷尚书不寒而栗,甚至都不敢深想下去。

现在听见皇帝暴怒,也是在雷尚书预料之中,权衡过利弊之后,便回道:“启禀皇上,镇国公痛快交了兵符之后,就自先回府去了,并无僭越之处。--想是那些兵士刚从山南剿匪归来,黄公公又是内侍,双方沟通不良,以至酿成血案。”

皇帝被自己的兵部尚书气得话都快说不出来了,眼看手边的东西都扔完了,就抓起一旁茶几上的热茶顺手掷了过去。

雷尚书本能地一躲,倒是躲过了茶杯,只茶水淋了他一头,便赶紧磕头请罪不绝。

皇帝只摊坐到了龙椅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平日里皇帝暴怒的时候,只有黄公公能有法子劝慰皇帝。现下却是无人敢上前捋龙须。四周围的内监宫女俱低头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皇后在**得知此信,也赶紧来到御书房,想劝劝皇帝。

一进门,就见到满地狼藉,屋里的人黑鸦鸦地跪了一地。

没想到皇帝见了皇后,更是怒火攻心:“当初是你建议要范朝晖领兵,你看看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皇后听了,只按捺住怒气,道:“臣妾有话要与皇上说。”

第一卷 庙堂 第四十九章 回府

常公公看着帝后又要吵起来,便起身又端了一杯茶过来,放到皇帝的案头。

皇帝端起茶杯,吹了两口,才觉得平顺了一些。便收敛了情绪,对地上跪着的众人道:“你们都下去。雷卿先去值事房等着。”

雷尚书便起身出了御书房。常公公也带着内侍宫女退下了,只留下帝后二人在御书房。

皇后这才气消了些,先就向皇帝福了福,道:“皇上莫要气坏了身子。要收回范朝晖的兵权,还得从长计议。”

皇帝就咬牙切齿道:“朕还没有收拾他,他到先给朕一点颜色看看!你说,朕要是就这样轻饶了他,以后让朕如何坐这个位置?让那些臣下如何看朕?朕还有何威望可言?--难道以后还要让朕看他范朝晖的脸色不成?”

皇后也知范朝晖是骄纵了些,只是现在却不是打击范家的时候。慕容家刚交了五城兵马指挥使一职,如果范家此时也没了兵权,那她和太子,便是别人砧板上的肉,任人践踏而已。就深吸一口气,劝道:“皇上圣心仁厚,德高日月。那范朝晖萤烛之光,岂能和日月争辉?--皇上过虑了。臣妾认为,现下最紧要的,是要立即收拢城外十多万兵士。如今五里坡那里群龙无首,若有有心人存心挑事,岂不是因小失大?还望皇上早做决断。”

皇帝初听到消息的时候,怒从心头起,一时恨不得拿了范朝晖五马分尸,又要将范家满门抄斩,才能一泄他帝王尊严被挑战的心头之恨,就有些口不择言。现在皇后一席话,才让他想起京城外,还有范家军十二万大军。今日若不能让他们顺利回西山大营修整,却是谁也不能打包票明日会有何事。此时若能直接拿了范朝晖下狱,固是爽快,可他城外的兵士,却不是好相与的。如今,皇帝不过是要他交了兵权而已,他的兵士就敢忤逆抗上。若是真拿了范朝晖......皇帝也不敢再想下去。只深恨养虎遗患,现在尾大不掉,却是头疼得很。

想到此,皇帝便叹了口气道:“朕刚才话重了些,皇后也莫要往心里去。”

皇后就红了眼圈,用帕子轻轻拭了拭眼角的泪花,道:“有皇上这句话,臣妾就心安了。”又安慰皇帝道:“那范朝晖是有些骄横跋扈,不过他本性纯良,且对皇室忠心耿耿,自然比那些日常行事滴水不漏、心机深沉的人要好些。更何况,他的过错,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皇上什么时候真的要办了他,现成的名头就在那里。--他是将刀递到皇上手里呢。皇上也不要太着急了。最近有些封疆大吏倒是有些蠢蠢欲动,不知皇上有何对策?”

皇帝见皇后转了话题,知她是不愿再谈范朝晖的事儿。--怎么说,也是皇后嫡亲的外甥,就是皇后的娘家人。但是皇帝并不想跟皇后继续谈论朝堂之事。以前,他要依赖皇后家族的助力夺位巩权。现下皇位已稳,宫里宫外都换上了他的心腹人等,自不必要再看皇后的脸色行事。便淡淡道:“这事儿,朕和各位阁老正在议。天寒地冻的,皇后还是先回宫去吧。”

皇后也不过是要转移一下话题,并未奢望皇帝便能对她推心置腹,便含笑起身道:“那臣妾就先告退了。皇帝也要注意保养。等镇国公入宫回事,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皇帝应了,便让常公公送皇后回宫,又召了雷尚书过来道:“你去范府传旨,让镇国公范朝晖去将他的兵士收拢好。虎符暂时先还给他。办完事情,就让他进宫见朕。”

雷尚书领旨而去。皇帝就又召了三位阁老议事。

而范府里,先一大早便有皇帝的内监过来宣旨,升了范朝晖做镇国公,又给镇南侯府换了牌匾和丹书铁券。

大房的众人自是喜气盈腮,接待前来恭贺的各房亲戚。

这时外院的一个小厮便飞跑过来元晖院,对大夫人禀道:“国公爷回来了!”

大夫人便带了一干人等迎出正屋,就见一个高大魁伟的男子,穿着一席绛红色大氅,急步往正屋这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