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伤心人。

不是伤了心,谁会没事从悬崖上跳下来?

董耀荣道:“刚才那位安娘子,是住在附近城中一家粥铺老板的妻子,二人结缡数年,一直没有生养,盼啊盼的,好不容易有了身孕。孰料安胎以来,因为不能伺候相公,她相公便去寻花问柳,迷上了一个烟花女子不说,还沾上了不干不净的病,回家传染给了娘子,大夫说此胎可能不保,安娘子终日以泪洗面,那相公却想着正好以此理由诬陷妻子不忠,然后休妻,再替那烟花女子赎身。安娘子被休、被辱,有口难辩,颜面丧尽,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跑到附近的山头跳崖,好在被救下之后辗转到了草民这里。”

“原来如此……”李永邦失魂落魄的往外走,脚步虚浮。

董耀荣一直送到门口:“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草民和草民的师父要救的就是这些心伤心人。草民师承千机谷,离开庙堂之后便隐居于此,待陛下回京后,草民不能再服侍左右,不过陛下大可放心,草民进京时,得到孙兆临大人的颇多照顾,孙大人医术精湛,不亚于草民的师父,算是草民的半个师父,陛下绝对可以信任他。”说到这里,董耀荣俯身重重一拜,“所以,请陛下回去以后,多多保重。”

李永邦托住他的手臂道:“你于朕有救命之恩,以后不必拜也不必跪。”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望向谷中的一个方向,道:“而且朕还有一事拜托你——”

他吩咐董耀荣往后多照顾安放在千机谷中穿着皇后服饰的‘无名’的女尸,插香、供奉,一应不可少,只是排位上没有名字。

董耀荣无声的叹息。

皇帝的銮仪起驾,在钦天监算准的吉时顺利的走了,渐行渐远。

董耀荣这才长出一口气,自言自语一般道:“娘娘,你自由了。”

第139章生查子

阳光落在千机谷,映出山水一明一暗,如同一副泼墨的丹青。

上官露在千机谷一住就是四年,期间,董耀荣不止一次的问过她:“娘娘,您的伤势已无大碍了,身体也比从前好了许多,为何不回家去呢?”

上官露望着空旷的山谷,默默地垂下眼睑,她不能回都护府,李永邦派人盯着那里一直没有松懈过,她轻声道:“董先生,离开了皇宫,我便什么都不是,与您一样,是一个布衣草民,不必再以贵人相称。”

“至于回家…..”她的目光望向不知名的远方,“我也想回家,可我无家可归。”

董耀荣也不是太懂,他医得了人,医不了心,就像皇帝,每年都会来善和行宫,每年都会造访千机谷,每年都去那具无名女尸的坟前站一会儿,但就是拒不承认那是皇后。他在和自己挣扎,想不开,放不下,旁的人说再多都是无用。

于所有人而言,这是普普通通的四年,于皇帝而言,却像过了四十年。

他经常睡不着,鬓边无故的多了几丝灰白,身着龙袍但面色路土,形容落拓,好几次太医几乎以为皇帝是不是以沉疴入骨。

他对政事毫无野望,一切皆有文臣武将,他们争执他们的,谁附议,谁反对,吵完了自有决断。印玺一盖便是了。

后宫也如一盘散沙,仿佛回到了诸侯列国纷争的年代,合纵连横,各大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臣们遂提议请皇帝重新立后,皇帝愤而拒绝,大臣们再请立后,皇帝冷笑道:“皇后是朕的皇后,是朕的家事,何时轮到旁人来指手画脚?”苏昀出列:“陛下,您的家事就是国事。”皇帝大发雷霆:“皇后尚在人间,你们就迫不及待的要朕派人将她取而代之?”苏昀知道这是逆了龙鳞,忙道:“臣不敢。只是皇后娘娘下落不明,一日不在宫中,六宫事务便无人掌管。中宫之位不可悬空啊。”

君臣闹得不欢而散,后妃们只得自行选出一个代表统率六宫。

谦妃和仪妃为了自保,一力推举华妃。

尤其是谦妃,她是当初第一个封妃的,又身处翊坤宫,翊坤宫意义非凡,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翊坤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是辅佐皇后的。然而经过这些年的观察,谦妃自认笼络人心的本领不如华妃,暗害别人的本领更不如华妃。至于丽妃,本来就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刮,她往哪边倒。唯有良妃对此不置可否,保持缄默。

谦妃觉得好笑,对仪妃道:“你说这个良妃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皇后在的时候,她不顾皇后的提携之恩,跑去与华妃为伍,结果惹得陛下不待见,现在这节骨眼上,她倒卖弄起高风亮节来了。”

仪妃抿了口茶:“真是个死心眼!皇后都不在了,她这是做给谁看。”

消息传到了重华宫,瑞秋煽风点火道:“娘娘,而今放眼阖宫,谁还敢对咱们说一个‘不’字?只有那个良妃,不识抬举!咱们要不要给她一点颜色瞧瞧?”

华妃觑了她一眼:“教训她?就算她再不得陛下宠爱,好歹也是一个妃位,她与本宫平起平坐,本宫拿什么教训她。”

瑞秋哼了一声道:“谅她也不敢反对。待娘娘到时候当了贵妃,再收拾她也不迟。”

华妃扫了一眼绿珠,绿珠从头到尾淡淡的,仿佛没有听见。

内侍局等着皇帝示下,皇帝记得皇后在时交待过,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后宫就交由华妃当家罢。现在想想,皇后过去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临别之言。他几乎没有思量便同意了册立华妃为贵妃。

一个没有家族支撑的女人,就算让她当上贵妃又怎样?!

于是宏文十一年的春天,四月四,华妃再下一城,成为华贵妃。

虽无皇后知名,却有皇后权柄。

只是这半步之遥,她用了整整十载春秋。

这一次,华妃学乖了,没有大张旗鼓的庆贺,而是静悄悄的去向太后请安,再到未央宫向皇帝谢恩。

皇帝在勤政殿看公文,不哼不哈的应付了几句。

华妃道:“臣妾蒙受陛下的厚爱,才能有今天。臣妾担负了几位姐妹的期望,因此臣妾有个不情之请,还望陛下成全。”

皇帝淡淡的‘哦’了一声。

华妃上前一步,讨好的笑:“臣妾想着,延禧宫里的才人程氏和蒋氏,其实并没有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过,归根结底,是受了段氏的牵连,而且她们为了皇后娘娘的安全,出首了段氏巫蛊咒害皇后,如今回想,也算是将功补过了。是以臣妾想请陛下看在臣妾的面子上,放她们出来吧。”

皇帝默了一默。

华妃又道:“还有臣妾是想,早前选进宫的韩选侍、王采芳、周依人和向娘子,是否能一并给她们提一提位份?太皇太后她老人家驾鹤已多年,不再需要周依人和向娘子伺候了,她们无处可去,总呆在慈宁宫也不是个事。还有王采芳,丽妃的玉可都十岁了,哪里还用得上王采芳照顾?岂不大材小用!臣妾以为,这几位媵御也是时候回来伺候陛下了。”

皇帝的眉间闪过一丝戾气,华妃的心不由一颤,好在皇帝并没有发作,只是道:“贵妃才走马上任,便劳心劳力,朕心甚慰。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延禧宫里的程氏和蒋氏可以放出来,具体生活由你安置,不必知会朕知道。但是其他人就算了。”皇帝眄了她一眼,笑的意味深长:“知道贵妃你是一片好意,不过今天是贵妃的大好日子,何必叫其他人分去了荣宠。那些选侍也好,依人也好,能找着自己位置的,就在钟粹宫好好住着,找不着的,便当作宫女使唤吧。倒是段氏——你说起她来,朕不得不想,皇后至今下落不明,不知是否被她巫蛊之术咒害的,但是皇后宅心仁厚,朕答应过她,不杀段氏。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难恕,从明日起,你便派人一日两次去延禧宫申斥她,另外减衣缩食,她能撑多久,就看她自己的造化吧。”

华妃恩泽六宫的想法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半被皇帝扼杀在萌芽里了,只得悻悻的退出了勤政殿。

回到重华宫,瑞秋赶紧迎上来,道:“恭喜贵妃娘娘,贺喜贵妃娘娘。”

绿珠忙去打水给华妃净手,瑞秋便见缝插针道:“奴婢有一事启禀——兰林殿的良妃身体抱恙,不能来向娘娘您贺喜了,便差了人送礼过来,一并向您请罪。”

华妃的嘴角一勾:“说请罪太严重了。良妃的身子向来孱弱,本宫不会放在心上。何况本宫现在一个人打理那么大一摊子事,希望她不要一直这么病下去,赶紧好起来。否则,明翔那孩子跟着她,命运也太波折了些。”

“奴婢也这么想。”瑞秋心领神会,抽了空,叮嘱住在兰林殿的韩选侍:“韩小主,咱们贵妃娘娘有旨,希望您往后多多‘照顾’良妃,您能不能晋升,是不是要在选侍的位置上呆一辈子,就看您能否照顾好良妃娘娘了。”

韩选侍噤若寒蝉,裴令婉与她无仇无怨,但是这时候谁都不敢得罪华妃,她也不知道良妃怎么就得罪华妃了,华妃摆明了要借她的手整治良妃,她能如何?

瑞秋看她面露犹豫,趾高气昂道:“听说韩选侍的父亲是侍郎?那您的出身可比良妃高的多了去了!世人皆知,良妃是罪臣之后,陛下虽然给裴家平反了,但她的身份终归不如你,韩选侍,你一条龙泡在鱼池子是个什么感受,你甘愿吗?”

韩选侍抿了抿唇,把心一横,应承道:“请瑞秋姑娘代为转告贵妃娘娘,嫔妾无才无德,但一定为贵妃娘娘马首是瞻,尽心尽力的照顾好良妃。”

“很好。韩小主是个聪明人。如此,贵妃娘娘便放心了。”瑞秋轻轻哂笑,转身走了。

之后,良妃一病就是大半年,天天窝在榻上咳嗽。

华妃请了太医来诊治,都说是气阴两虚,内调外补即可。但是一帖帖的药下去,始终是不见成效。宫里的人怕她是得了痨症会传染,一个个的远着她,明翔先是被挪去了偏殿,之后干脆迁出了兰林殿。

半夏含着泪咕哝道:“要是皇后娘娘在就好了,她一定不会让人这样糟践您。”

裴令婉捂着胸口道:“她受的苦比我多,没得要她再为我操心。”

“奴婢是怕……”半夏嗫嚅道,“您看明亭那孩子,自从跟了裕嫔,你而今问他亲娘是谁,他都不知道了。”

良妃看了她一眼,小心翼翼道:“宫里的人最是势利,小小的孩子尚且如此,大人就更不必说了。不过我的孩子我知道。”

“我对他有信心,让他去吧。华妃费了那么大周折把孩子要过去,为的是什么,你我心里都清楚。他去了,反倒能保住他,比跟着我强。”

“娘娘。”半夏委屈极了,“为什么一样都是陛下生的孩子,陛下眼里就是没有明翔。”

明翔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见到父皇,磕头请安,拿点儿压岁钱,比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还要没乐趣。

良妃倒在榻上,心酸道:“因为他心里没有我。”

半夏不忍再说,只默默掉泪。

明翔是皇子,若是打小由华妃抚养倒是不打紧,可他八岁的年纪,半大不小的,已经晓事了,冷不丁的住进重华宫与庶母一起,委实有些不成体统。

华妃便请太医院向皇帝禀明良妃的病情,皇帝二话不说便答应了明翔此后由华妃代为看顾,并要良妃好好养病,没事就别出来走动。这话等同于变相的软禁了,宫里的人都同情她,当然,也有人羡慕她,因为自那以后,明翔便搬去庆祥宫和明宣同吃同住,良妃竟也不伤心。大家多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裕嫔对谦妃道:“娘娘,咱们两个的处境是差不多的,要说孩子的根基,老四不见得比老二和老三好到哪里去,可禁不住贵妃娘娘手段高明,知道陛下最喜爱大殿下,把老四和大殿下搁一块儿,老四沾了大哥哥的光,往后什么好事都能有他一份儿。”

“谁说不是呢。”谦妃叹道,“本宫费了那么大的心力,陛下对明恩也不见得有多疼爱,关键还是在于他娘,老二的娘是湘嫔,你宫里老三的身份就更尴尬了,亲娘还在延禧宫里没断气呢,你说陛下见着他能高兴的起来吗?唉,从今往后咱们一个个的可就是斗命长了,良妃要是有能耐活的久,老四迟早给她长脸,她要是运气不好,就只有便宜贵妃了。”

瑞秋在明翔这件事上自诩有功,好几次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刻薄绿珠,绿珠都忍下来了,唯有一次,是绿珠刚给华妃上完夜,筋疲力尽的,一边揉着后颈,一边从主殿里走出来。

瑞秋故意使坏,绊了绿珠一个大跟头,害的绿珠直跌在从伙房里出来的丫头跟前,丫头手上端着的两碗米粥,哗啦啦都洒在了绿珠头顶上,米粥刚出锅,还是滚烫的,不用说也知道绿珠伤的不轻。丫头怕极了,一个劲的道歉,瑞秋却在一旁得意的笑。

这回绿珠没再忍气吞声,拍了拍身上的灰站起来,又把鞭子一甩,一个大耳刮子朝瑞秋的脸上招呼过去,怒声道:“太后的狗腿子,你嚣张什么!”

“娘娘跟前我不跟你计较,我要服侍主子,你要抢阳斗胜,你出什么阴招我都忍了,但你凭什么觉得你一个太后的狗腿子在重华宫会比别人高出一头?谁给你的狗胆!!!”

瑞秋被骂的满脸通红,正要骂回去,发现不知何时华妃竟到了身后,只得哭哭唧唧的找华妃申诉,但是华妃并没有理会,而是对绿珠道:“赶紧找人看看伤势,姑娘家的脸面,别烫出个疤来,那就不好看了。”

言毕,瞪了瑞秋一眼,又笑道:“绿珠说的也不错,你近来确实长本事了,敢情是太后教你的?”

“没有没有!”瑞秋拼命摆手,吓得面无人色,从此不敢再于绿珠争辩了。

第140章浣溪沙

作者有话要说:  前面一张多补了将近2000字,所以有一点结尾部分往后挪了,给大家阅读造成不便,非常抱歉!(づ ̄3 ̄)づ

这里皇后说她属水的,就是属加个三点水,等于漏,在骂太后是从她指缝里苟延残喘的漏网之鱼哈哈哈哈

那一年,皇帝没有上行宫去。次年的春天,才毫无征兆的驾临千机谷。

遣散了随扈的大队人马,身边仅跟了几个侍从,他走到了那座坟前,寂静的山谷,有花有树有瀑布,他俯身撑着坟头,难过道:“是你吗?里面的人,是不是你?”

再抬起头,看到飞鸟在山间自由翱翔,他自言自语:“我知道,你不喜欢被关在宫里,我便想着,里面躺着的人若当真的是你,那你一定喜欢这里,这里离你的家更近一些。”顿了一顿,又道:“若不是你的话,虽然朕不知道你是谁,但此处是个好地方,也不算委屈你。”

他神神叨叨的说完,蹲下来清理坟前的杂草,亲自用手一丛一丛的拔,侍卫们忍不住道:“陛下,此等粗活就由卑职等为陛下代劳吧。”

“不用了。”皇帝挥了挥手,埋头专心的清理墓碑。

突然发现墓碑脚下有一簇花,要不是他前来踩着了,此刻应当还是崭新的,他捏了一朵花瓣在指尖,瞬间瞳孔放大,高声道:“鹿儿花!是鹿儿花!她来过,她来过这儿!”

“我就知道你还活着!我就知道!”

“除了你没有别人!”

李永邦口中念念有词,发了疯的四处奔跑。

上官露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他找到痕迹。

皇帝每年秋猎都是惯常的那么几天,她会事先避开,但今次皇帝来的突然,就算凝香不能报信,赵琣琨也该飞鸽传书过来,怎么会一点音讯也无?除非……赵琣琨被控制住了?

上官露捏着一篮子鹿儿花,一时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来人呐——”皇帝喝道,“立刻将此处山头封锁起来。”

“上官露——”他捏着花,“朕一定会找着你的,就是掘地三尺,也要将你给找出来!”

这样的天气,晴空万里,视目所及之处没有障碍,上官露差点被追上,情急之下,只得屈身钻进一个山洞里,附近大大小小的山洞五六个,相信他排查也要一段时间。但转念一想,她也是昏了头了,这些年安逸的生活让她丧失了警醒,她但凡还有一点儿警惕,就不该往山洞里躲,那里无处可藏,无处可逃,等同于自投罗网,好像钻进了猎人设好的包围圈,被抓到是迟早的事。

上官露听见侍卫们的声音:“陛下,附近都搜过了。没有人。只有这几个山洞,也不知道山洞里是什么情况,是否有猛禽,卑职以为陛下不宜贸然犯险,放火烟熏最管用,任它里面是人还是动物,都会自己跑出来的。”

随后上官露便听见说话的人被捆了起来,不断抽打耳光的声音。

李永邦恶狠狠道:“放火?真是出的好主意,朕养的都是一群饭桶。”

“若里面的真是皇后,她不愿意见朕的话,你们就是放火烧山,她也不会出来,你们是打算烧死她为止?”

上官露懊恼,真的不想让李永邦找到的话就算前面是悬崖峭壁她也该冲过去,她下意识往山洞里跑,说明她还是贪生怕死。

“露儿……”山洞外想起李永邦温柔的声音,带着一点诱哄的口吻,“露儿,我知道是你,我看见你了,出来吧,跟我回去。”

“我很想你,你知道吗?”

“我就知道你没有死,因为你一次都没有到过我梦里。”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承认,你怨我,恨我,都是应该的。”

李永邦喋喋不休的说着,从细诉衷肠到好言相劝,侍卫们眼睁睁的看着皇帝对着山洞发花痴,像魇住了一样,觉得十分无稽。就这样僵持了三个时辰,天色慢慢暗了下来,上官露知道,他不会死心的,天黑了也没用,与其这样,不如痛痛快快的出去。果然,他的话里开始参杂一些若有似无的威胁。

“露儿,你在这里,就说明当年董耀荣的确收留了你,你也不想牵连他吧?他只是一个大夫,他还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难道你想看着他为你赔上一条命?”

朦胧的山色里,山风裹挟着淅淅沥沥的雨丝吹过来,打湿了皇帝的肩头。侍卫们为皇帝罩上披风,他站在岩下,守着洞口,上官露冷的瑟瑟发抖,咬一咬牙,终于出去。

她穿了一身碧色渐变水蓝的纱裙,篮子里嫩黄色的鹿儿花,出现的那一刻,李永邦晦暗的生命里就像照进了一束光。

他小心翼翼的上前,每走一步都极其缓慢,似乎经过反复的斟酌,他伸出手想碰碰她的脸,又怕惊着了她,停在半空中不知该收还是该放,只能定定的望着她,突而又像是想起什么,摸了摸自己的鬓边,感慨道:“五年了,露儿。五年!我已经老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他看到山风吹起她的裙角,没有华服锦缎,没有珠环翠绕,她依然那么美。

美的坦然。

上官露冷着脸,戒备道:“你认错人了,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位贵人,我不过是一届山野村妇。”

李永邦自嘲的一笑:“放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不过,也要到此处隐居,甘愿当一个山野民妇,露儿,你当真如此厌恶我吗?”

“你既然出来了,便不要试图否认。你我都心知肚明,露儿,你恨我,我认了。但你以死相逼,甚至让我以为你死了,你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吗?”

上官露侧头轻声道:“算我求你,放过我吧。”

“这些年,你不也过的挺好的嘛,你有了贵妃,朝局又稳固,孩子们都大了,我活着还是死了,跟不跟你回去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他一口道,“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或者,你不为了我,你就当可怜可怜孩子,想想明宣,他是你亲手带大的,你忍心丢下他不顾吗?”

“够了!”上官露高声道,“关我什么事!他又不是我儿子。”她近乎咬牙切齿道,“我替你把孩子带这么大,我能做的都做了,你还要我怎么样?放我一条生路不行吗?”

“那谁又来给我生路?”他一把握住她的手,“明宣这孩子,只有你看着最好,你不在,他前些日子险些就中毒了,你就一点不担心吗?”

上官露的眉头一动,心突突的猛跳,几乎要蹿出嗓子眼,但她装作若无其事道:“他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我不能护他一辈子。明枪还是暗箭,他得学着自己挡。还是说……”上官露冷眼看他,“你要我回去替他当筛子?反正你惯会拿我当盾器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直说就是。”

“露儿,你不要故意说话刺我的心。我对不起你,你要杀要剐,我绝不还手。但每个人都有她自己的位置。皇后的宝座从来都是你的,即便你不在皇宫,也无人可以染指。你该知道这里不是你的久留之地,跟我走吧。”他抖了抖她身上的灰,“衣服很好看,可粗布麻衫,配不上你。”

“我的皇后,要天下间最尊贵的东西才能匹配。”

他终于上前紧紧抱住她,上官露干涩的眼睛里噙着泪,为什么,五年了,一切又回到原点。

命运好像一张大网朝她兜头而下,她好不容易从缝隙里逃了出来,紧接着又是一张更密的网,难道她的宿命就是一直要在网中挣扎?她觉得快要窒息了!

李永邦温柔的抚摸着她的发顶道:“露儿,人各有执着。你是我的执着,只要我一天还记着你,天上地下,你都不能离开我。”

上官露痛苦的闭上眼,不让泪掉下来。

皇后起驾回宫,本事一件大喜事,但是人还没到京城,谣言已经铺天盖地。

有说这次回来的根本不是皇后本人,皇后已经死了,现在这个是皇后的替身,皇帝他忆妻成狂,逮着一个长得差不多的就往宫里带,其实身份来历不明。也有人说,皇后是真的不假,可流落民间四五年,恐怕早就失贞,这样的人不能为后。

老百姓最喜欢听皇室秘闻,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越传越离谱,就这样,卤簿进了皇城耽搁了半个时辰还没进宫门,据说是太后不允。

有大臣直谏,话还没说几句,就被皇帝命人直接拖出午门斩首了,杀一儆百。之后便无人敢阻拦,皇后的大驾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永乐宫。

凝香一早在宫门前跪着了,一壁等着的还有太后及后宫诸人,巴巴的伸着脑袋等着看皇后是否如假包换。

上官露坐在轿子里,手在木围子上轻轻敲了敲,风吹起帘子,露出她半张娴静的脸,顿时叫人屏息。

仪妃第一个激动的语无伦次,拉着谦妃的手道:“是真的吗?谦妃姐姐你倒是掐我一把。”

谦妃吞了吞口水,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皇后要是从没离开过也罢了,偏偏死而复生,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她轻叹一声道:“怕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