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无欢也不客套,待闲杂人等撤离内堂后便开门见山道:“实不相瞒,鄙人今夜前来,是有要事与王中尉您相商。”

“哦,”王守澄在座上应了一声,接着装模作样地笑道,“难为花少监您看得起老身,只是我也老了,这两年越发懒得过问俗事,只怕辜负花少监您的一片诚意啊。”

花无欢耐心听完他这一番虚词,才语带双关地开口道:“王中尉实在谦虚了,今日换作其他俗事倒也罢了,若论及我大唐的社稷安危,又有谁能比大人您更上心的呢?”

王守澄听了这话,故作昏花的老眼微微一睁,哑着嗓子咳了几声才道:“哦?花少监此话怎讲?”

“鄙人也不爱说暗话,”花无欢观察着王守澄的脸色,低声道,“近来圣上对王中尉与神策军有诸多不满,中尉您不会不知道吧。”

“咳咳,老身与麾下神策车,早已立誓为圣上鞠躬尽瘁、虽九死而不悔。若圣上听信奸佞谗言,对老身心存猜忌,那么老身也唯有一死以谢大下,还报君恩罢了。”王守澄听了花无欢的话后不为所动,径自慢条斯理地说罢,又垂着眼咳了两声。

“王中尉您当真这样想?”花无欢唇间挑起一抹冷笑,既然已经打开了天窗,索性便将亮话说到底,“如今的圣上,是中尉您当年参与拥立的,即使到了今天,他的废立也只在您的一念之间。然而圣上毫无感恩图报之心,甚至羽翼稍丰之时,就有心与您敌对,既然如此,中尉您何不另选贤能,辅佐他承继大统呢?”

王守澄听到这里,故意谨慎地问道:“花少监突然这样说,难道是有什么心仪的人选吗?”

“的确,”花无欢这时蹙起眉,决定冒险先一步自陈,以换来与王守澄合作的希望,“穆宗帝四皇子漳王殿下,年已十四,在朝中颇有声望,正是合适的人选。”

“哦,那个孩子,”王守澄闻言点了点头,半闭着眼睛沉吟了一会儿,才道,“漳王那孩子的确是不错,只不过…老身当年拥立圣上为帝,只是因为圣上贤德英明,绝非出于私心。所以花少监您这番好言相劝,老身心领了。”

谈话至此,虽然花无欢面色未变,内心深处却已失望。他一次次出言试探,无非是心存一丝侥幸,希望王守澄对自己并不至于赶尽杀绝;然而再多的示弱都换不来半句关于密函的暗示,花无欢无奈地垂下双眼,只能对着王守澄一拜,低声告辞:“深夜叨扰大人,是鄙人放肆了。”

“无妨无妨,花少监你也不必担心,今夜这些话老身只当没有昕过,”王守澄微笑着摆摆手,咳了几声才道,“花少监请回吧,恕老身不送。”

当花无欢起身离开王守澄的宫室时,仍不甘心地回眸瞥了一眼,心头突然冒出那只狐妖对自己说过的话——莫非借助她的妖力除去这伙人,才是最好的办法?

当花无欢面见王守澄的时候,黄轻凤正好潜回了紫兰殿,正打算钻进帐中睡觉。

不料原本悄无一人的大殿里竞忽然刮起一团怪风,气流呜咽着绕梁而来,将珠帘锦帐打得翻飞。

轻凤冷不防被吓了跳,以为又是那老不正经的永道士来骚扰自己,于是想电不想地叫骂出声:“你怎么又三更半夜的跑来吓人!如今我这宫里爱闹鬼已经远近闻名,你好不好低调一点…”

说着说着却始终听不见永道士恶劣的坏笑声,轻凤觉得不对劲,于是睁开眼定睛一看,却意外地发现翠凰出现在自己面前:“咦,竟是你?你来我这儿做什么?”

“这话,该由我来问你吧?”翠凰冷笑道,“你今夜从花萼楼里偷拿了什么?”

翠凰的兴师问罪令黄轻凤缩了缩脖子,暗暗有些心虚,可是她转念一想,自己的立场分明要比翠凰正义多了,干吗心虚?!于是她头一昂,虚张声势地撇嘴笑道:“哎呀呀,你我好歹沾亲带故,串串门子有什么打紧?刚才我可没偷拿什么,倒是偷看到了一场好戏!”

她话中的揶揄之意令翠凰勃然大怒,索性掐指念诀,不再顾念任何情分。黄轻凤的修为远远不及翠凰,一瞬间连挣扎都来不及便被吊在了半空中,吃痛地尖叫了一声。

翠凰柳眉倒竖,盯着轻凤喝道:“你这不入流的妖精!当初窃魅丹、惑人主也就罢了,如今还要勾结宦官与我为敌,看我如何饶你!”

“切,你少冠冕堂皇了,”轻凤在半空中扭动着四肢,不甘心受制于翠凰,兀自艰难地喘息道,“你说我与宦官勾结,你自己不也一样?你凭什么说我?难道就因为你喜欢那个宦官,所作所为就比我高尚了?”

她这一番强词夺理正戳着翠凰的痛处,翠凰气得脸色发白,催动法力五指一收,眼看就要下狠手。轻凤本能地惨叫一声,直觉此刻就要死到临头,不由得紧闭起眼睛等死,却不料下一刻竞浑身一松,法力刹那问已被解除。

她惊魂未定地睁开眼睛,眼珠纳闷地转了转,就看见一张熟悉的俊脸正在自己眼前兄悠,笑得万分猖狂。

“啊,臭道士你你你…”她张口结舌,没想到永道士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救下自己,头一次庆幸他总是不请自来,“你怎么现在才来!”

“嘿嘿,小昭仪,今天若不是有我,你只怕就要去阎王殿上喝茶了,你是不是该谢谢我呀?”永道士惬意地浮在云气里笑着,接着响指一弹,喝道,“小狐狸,还不受死。”

黄轻凤闻言一怔,还没回过神来,就看见翠凰已颓然跌在地上,口中哇的声吐出一汪黑血。她而色苍白地撑起身子,心知此番遭受到永道士的暗算,只怕全身而退的机会十分渺茫。

永道士高高在上地俯视着翠凰,目光中满是轻蔑:“哎,我说你这只青毛狐狸,别仗着修炼了几年,就出来丢人现眼好不好?”

翠凰听了他颠三倒四的话,懒得生气,只冷眼寻找着逃跑的机会。永道士焉能猜不到她这点心思,于是左手一翻,用法力将她禁锢住。

翠凰的四肢立刻被牢牢按在地上,狼狈的样子与当年的风光有着云泥之差,连轻凤看了都有些不忍,于是慌忙出言拦阻永道士:“喂喂喂,你下手轻点,好歹要怜香惜玉嘛。”

她生怕永道士真把翠凰给折腾死了,自己以后回骊山可没法对姥姥们交代。

“哎,小昭仪,你同情她,她刚刚可没对你心软哪。”永道士笑得像个大魔头,同时响指一弹,法力又是狠狠一扼,有意将翠凰打回原形。

翠凰不甘心地在地上挣扎,十指指甲插进大殿的砖隙里,划出斑驳的血迹。

“喂喂喂,你可不要下死手啊!我以后还要回骊山呢,你别断我后路!”轻凤急忙冲着永道士嚷嚷。

“放心,你回不了骊山,大可以来我的终南山嘛,”永道士满不在乎地笑道,手里的法力不减反增,“到时候就算骊山的狐妖不肯罢休,大不了我就将终南山搬来,一鼓作气把骊山镇平,如何?”

他这一番豪言壮语丝毫感染不了轻凤,只能让她听了一个头两个大。

这时伏在地上的翠凰口中发出一串难耐的呻吟,轻凤吃惊地张大嘴巴,片刻后眼睁睁看着翠凰被打回原形,变成了一只青狐。接着永道士抛出一张金丝罗网,将翠凰的原形罩住,这才优哉游哉地对轻凤说:“好了,待我收服她几天,免得她多手多脚,碍了你的事。”

轻凤盯着翠凰的原形,结结巴巴道:“话虽如此,可是,可是这样不太好吧…”

“她欺负你,也只有靠我来打压打压她,等她老实了,才不会与你为敌呀,”永道士响指一弹,将那笼着青狐的金丝罗网收起,笑嘻嘻道,“我可不希望,咱们宝贵的赌约被破坏呀。”

轻凤听了永道士的调侃,竟头次没有张牙舞爪地反驳,反倒是安静地瞅了他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问:“你说,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永道士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自然红口白牙笑得很开心:“我早就说过,凡人短视、自私、多疑、轻信,你到底有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唉,不过呢,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实在不行,还可以跟我回终南山嘛!”

他说这话时,腔调里仍旧带着一贯的吊儿郎当,然而眼眸深处,却有柔软的光芒一闪而逝。

第十七章 诬枉

数日之后,神策军都虞侯豆卢着告发尚书右丞宋申锡包藏祸心、图谋不轨,勾结内廷宦官花无欢,妄图篡夺天子之位,拥立漳王称帝。豆卢着随同奏疏出具了花无欢里通外臣的书信,并以封锁消息为由,奏请避开大理寺与御史台,直接由内狱审理查办,即刻派遣神策军搜查尚书府。

这道猝不及防的奏疏令李涵措手不及,他有心回护宋申锡,本想拖延些时日调查出真相,然而此时神策军中尉王守澄竟也出头,再度奏请搜查尚书府,他位高权重,这一近似逼宫的手段迫使李涵不得不就范,王守澄立刻派出麾下的神策飞龙军抄检了尚书府,结果理所当然地,他搜出了漳王的亲笔信。

王守澄本想趁机先斩后奏,立刻调拨两百名神策军骑兵抄灭宋申锡满门,可惜他麾下的一名飞龙使认为此举不妥——没有天子诏书就血洗尚书府,只会引发京城不必要的恐慌,届时难免会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不如先请圣上召集各省宰相入宫商议,定夺了宋申锡的罪名后再行事。王守澄深知如今有多股力量在暗处觊觎,他素来是趁乱发家的班头,当然深谙此道,因此才听取了麾下的劝谏,悻悻罢手。

而此时大明宫中,李涵担心王守澄察觉自己与宋申锡的关系匪浅,不敢轻举妄动。王守澄在搜查完宋府之后,带着搜获的漳王亲笔信来见李涵,向他奏请即刻召集各省宰相入宫,以定夺宋申锡的罪名。李涵面对王守澄呈上的物证,迫于形势所逼,只好应允他的奏请。

这一天恰好是旬休日,李涵火速派遣中使出宫,召命各省宰相前往中书东门集合。一直在仪门外等待消息的宋申锡,看见了中使出宫召请宰相的人马,慌忙向他们打听宫中情况。

“圣上今日可是要召见各省宰相?”宋申锡此刻急着想找到一个面圣的机会,满怀希望地向中使道,“下官如今是戴罪之身,不知宫中圣意如何,想舰颜请大人明示。”

那中使也知道天子素来对宋申锡青眼有加,所以这一次不无遗憾地回答他:“宋大人,今日圣上赐下的诏书中,并没有您的名字。”

宋申锡一听此言,便知道自己的罪名已被坐实,他也清楚天子此刻被阉党控制,不可能为自己伸张正义,可心中仍不免悲怆失望、百感交集——他与圣上君臣一心、同谋大举,本指望能在暗中打击阉党清除宿弊,不想今日却遭好贼陷害,不但前功尽弃,连面圣自陈的机会都没有!如今他一人含冤获罪也就罢了,只是今后朝中奸佞横行,到底何时才能将阉祸铲除,还大唐王朝一片海晏河清昵?宋申锡想到此处不禁怆然泪下,他长叹几声,举起手中的象牙笏板,遥遥望着延英殿的方向叩拜了三次,孤身黯然离退。

而此时此刻,轻凤正隐着身子,站在高高的仪门上往下望。她心情复杂地俯瞰着宋申锡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对不起啦,我知道你是个忠臣,我也是迫不得已…”

虽然牺牲掉他会让李涵痛心,但至少还能除去花无欢与漳王,轻凤暗暗在心里为自己开脱,毕竟事已至此,她已经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各省宰相已陆续在中书东门前集合,中使不敢耽搁,迅速引他们前往延英殿面圣。轻凤也隐着身子跟在宰相队伍之后,想听昕他们会怎样议论宋申锡的事。

各省宰相在抵达延英殿拜见过李涵之后,李涵便将王守澄所奏之事告知群臣,并出示了从宋府搜出的信函。大臣们闻讯惊骇不已,各自在殿中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李涵面无表情地坐在御榻上,看着群臣神色各异却没人敢为宋申锡仗义直言,内心暗暗焦灼。于是他只能无奈地开口道:“我已命神策军王中尉逮捕都虞侯告发的官员,包括漳王的内侍晏敬则,宫闱局少监花无欢,以及宋申锡的亲事王师文等人,由神策狱负责审理此案。又因此事非同小可,我欲拟旨将宋申锡罢为右庶子,将他收入神策狱问审,众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早已知道宋申锡是遭王守澄构陷,只是如今自己身处的皇城,里里外外都包围着王守澄的神策军,又有谁敢不要项上人头,为宋申锡喊一句冤?

众位大臣明哲保身的态度令李涵失望透顶。所谓文修武各,才是国家兴盛之道,殿上诸臣都是大唐一时之秀,竞不约而同地在阉党淫威下慑服,怎叫他不心灰意冷?

罢了,他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不也一样懦弱。就如同此刻,他碍于王守澄的势力,眼看宋申锡获罪却不能出手解救,这般上行下效,叉能怨得了谁?李涵的目光渐渐灰暗下去,最终他只能面对一干无为的宰相们,沉声道:“既然众卿没有异议,此事就按我说的办吧。”

他看着臣下们陆续退出延英殿,苍白阴沉的脸色似乎是因宋申锡谋逆所致,看得一旁轻凤好不心疼。这时守在李涵身边的王内侍见他面色不好,便躬身在他耳边悄声道:“望陛下以龙体为重,切勿太过忧心,不如回内苑散散心如何?”

李涵只听见王内侍在自己耳边说话,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了点了点头。轻凤慌忙也跟在李涵身后起身,随着他一路走入后宫。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大明宫中春意初露,浅草如烟。李涵沿着太液池一路默默行走,根本无心欣赏景色,而追随在他身后的宫人,更是连大气也不敢出。轻凤心里正暗自犹豫,要不要装作踏青,现身与李涵碰个面时,却蓦然发现李涵散步的路线十分不对劲。

轻凤皱起眉仔细一琢磨,立刻傻眼——哎呀呀!他他他,竟是往紫兰殿去的!

她顿时心跳如擂鼓,慌忙一阵风似的超越过御驾,赶回自己的宫殿。进殿后她风风火火地现出身形,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仪容,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就听见王内侍在殿外唱礼道:“圣上驾到——”

“臣妾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轻凤远远地便朝李涵跪下,低眉顺眼地向他行礼,竟有些心虚地不敢抬头。

“爱妃平身吧。”缓缓走进紫兰殿的李涵无精打采,只随意环视了一眼四周,便在榻上坐下。

王内侍立刻识趣地领着宫人们退下,一时紫兰殿中只剩下李涵和轻凤两个人,微妙的气氛在静谧中悄悄涌动。轻凤有些紧张,僵着脸呵呵干笑了两声,打破沉默:“陛下…您怎么忽然来了?”

这个问题问得既心虚又无聊,李涵没有回答,而是径自对轻凤道:“来,到我这里来。”

若换作以往,轻凤听了这句话一定乐得脸红心跳,可惜此刻她心里有鬼,只能战战兢兢上前跪在李涵的膝'F,乖顺地仰起脸来轻声道:“陛下…”

“你是对的。”李涵低头凝视着轻凤的双眼,突兀地开口。他的目光是那样深邃哀戚,一瞬间险些让轻凤以为自己己被看穿,而他也理解了她的苦衷,原宥了她陷害宋尚书的罪。

可惜那不过是轻凤的幻觉罢了。只见李涵又伸手抚了抚她微乱的鬓发,低声往下道:“你是对的,阉党之害,不得不除、不得不除…”

“陛下,”轻凤闻言长跪在地上,伸手握住李涵的手掌,将脸颊偎在他掌心蹭了蹭,“陛下您放宽心,一切都会好的。”

李涵笑了笑,看着跪在自己面前一脸焦急的美人,内心竟意外地得到了安慰。虽然身在后宫的她并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可她竟总能在第一刻理解自己;而自己同样也能读懂她的心意,并因此尝到非同寻常的喜悦,所以每当烦闷无可排解时,他总会想要见见她。这样的感觉,就叫心有灵犀吧?

她并非后宫最出众的美人,而自己也并非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也许初见时只因她灵动的眼珠而悸动,然后他留了心,在之后的时光里享受她蓬勃的生命力与爱,他在不知不觉中沉醉,悄悄种下天长地久…这样的女子对他而言,是深宫中别样的意义。

哪怕就是为了眼前这个女子,他也该鼓起勇气,再努力_一次。今日的挫败,不过是之前的努力白费了而已,怎可以就此消沉,愧对李唐的先祖英灵?当年他的先祖开辟李唐江山,是如何雄姿英发的气概,他的血液里同样该继承这份坚韧,在逆境中支撑他百折不回。

这样一想便豁然开朗,李涵牵起轻凤的手,将她轻轻拥入自己怀中,然后吻了吻她的鬓发,悄声道:“我的确遇到一个难题,但这事不该惹你发愁,别再皱眉了。”

轻凤闻言松开眉头,羞得脸发烧,晕乎乎嗫嚅道:“陛下的烦心事,就是臣妾的烦心事。难道臣妾不该…不该为您分忧解劳吗?”

李涵听了轻凤一派天真的活,不觉失笑:“我尚且办不到的事,你如何能办得到?

你呀,只要在这紫兰殿里无忧无虑地生活,就足够了。”

不,或者并不足够——也许她还应该给他添个孩子,生着嫩嫩的小脸和黑溜溜的眼珠,像某种小动物一样活泼和机灵。李涵这样想着,脑中有片刻失神。

“哎,可是陛下悠难道忘了,臣妾曾帮您寻到过玉玺昵,”轻凤在李涵怀中微微挣动了一下,好认真与他对视,“为陛下分忧解劳,是臣妾最想做的事。”

“是吗?”李涵微微笑了笑,虽然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双眼中的神采却已恢复了不少,“那么,现在就劳爱妃你…替我分忧解劳吧…”

哎,不对啦…轻凤瞪大双眼,在李涵的气息中挣扎着想,她分明有壮志未酬,替人分忧解劳哪是这、这样的?李涵他误会自己啦!可是…可是管他昵?她真是很辛苦才盼来这一刻,能与他重归于好呢!

事发几日之内,被收入神策狱的漳王内侍晏敬则等人,因熬不过严刑逼供的折磨,招认了宋申锡曾经派他的亲事王师文联络漳王,暗中图谋他日之变。

如此来,宋申锡罪名坐实,等待他的将是诛灭九族之祸。李涵终究不忍心令宋申锡遭此惨祸,于是再次召集朝中大臣,在延英殿中商议此事。这一次他暗中传口谕给朝中几位与柬申锡有旧交的大臣,暗示此事尚有斡旋的余地。于是包括左常侍、给事中、谏议大夫和补阙在内的多位大臣当堂上疏,奏请将宋申锡一案发还大理寺重审。

如此一来困局便有了转机,李涵在御座上眉头一松,打算相机行事,回护宋申锡。

这时大理寺卿王正雅也从群臣中出列,向李涵奏请道:“陛下,宋申锡勾结漳王,图谋不轨,实乃罪不容赦。然则漳王乃穆宗之子、陛下幼弟,宋申锡又位极人臣、亲党众多,此案牵连甚广,完全交付内廷神策狱审理,似有不妥;还请陛下恩准,将此案交由大理寺审理核实,以正视听。”

这话正中李涵下怀,他不动声色地听完王正雅的奏请,却蹙眉道:“只是那晏敬则已在神策狱中招认罪状,铁证如山,宋申锡已是死罪难免,众卿又能奈何?”

这时左常侍崔玄亮从群臣中出列,向李涵叩首恳请道:“陛下,自古狱讼之事,当熟思审处。杀一匹夫,犹不可不慎重,何况宋公乃当朝宰相,岂能任由神策军中一人告发,又听凭该军中私狱收审定罪?此案事关重大,还当由大理寺与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望陛下三思!”

李涵闻言心中暗喜,装作仔细思考了左常侍的奏请之后,才道:“爱卿所言有理,待我拟旨命神策狱暂缓问审便是,另外此案的确不可不慎重,明日我会再与各省宰相一同决议。”

这番话当然被端坐在堂中,隐着身子的轻凤听见。于是当天夜里.她便潜入神策军北衙,将这番话一字不落地复述给王守澄听,末了又对他道:“实话不瞒大人,前日我侍奉圣上时,就知道他为宋申锡的事生了好大的气,这两天大臣们也在拼命上疏给圣上,要求将这案子发还给大理寺重审呢。我看咱们还是见好就收,就此罢手吧,也免得这案子真的被发还重审,牵连出我们来反倒不好了。”

王守澄昕了这话,颇有些不情愿地反驳轻凤:“昭仪娘娘您现在才动恻隐之心,怕是为时已晚吧。如今那些人在我的神策狱中,都已服罪画押供认不讳,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老身又能有什么办法?难道还要老身承认自己是严刑逼供,推翻原供不成?”

“话也不是这样说,”轻凤望着王守澄,甜丝丝地笑道,“不如这样吧,大人您去做个好人,奏请圣上不要处决漳王和宋申锡,只判他们个谪贬流放。您这样顺水做个人情,将姿态摆放出来,将来别人纵使疑心,也怀疑不到你我的头上。”

王守澄听了轻凤的话,半天没言语,最后才气哼哼地应道:“罢了罢了,老身一向是以大局为重,圣上若是有心要饶他一命,老身岂会阻拦?”

轻凤闻言窃喜,心想如果宋申锡不死只是流放的话,李涵将来还有提拔重用他的机会,也算是自己将功补过了。

翌日,各省宰相果然再次云集延英殿,这一次大家的态度比之前积极了许多。大概也是因为已经揣度到圣意,大家为宋申锡求起情来,一个赛一个的言辞恳切,连轻凤都被感动得热血沸腾起来。这时又听兵部尚书牛僧孺道:“做人臣子,官最高不过宰相,而宋申锡身为宰相,假使真的如都虞侯豆卢着所奏,他拥立漳王别有所图的话,他又能得到什么呢?宋申锡还不至于这般糊涂。”

李涵听了牛僧孺所奏,深以为然地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

就在这时,王守澄的奏疏也被送进了延英殿,奏请天子怀柔天下,豁免宋申锡死罪,只进行贬黜。李涵很意外王守澄竟会让步,于是他顺应众人之意,免除了漳王与宋申锡的死罪,将漳王李凑贬为巢县公、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而晏敬则、花无欢及原先侍奉漳王的一批宫人,皆被处以流刑或放还原籍。

诏书《贬宋申锡开州司马制》敕日:“正议大夫新授太子右庶子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宋申锡,顷由艺文,擢处近密,谓能洁己,可以佐时。遂越常资,超外大任,自参枢务,骤易寒暄。嘉谋蔑闻,丑迹斯露,致兹狱诉,实骇朝听。俾穷根本,亦对词称,以左验之间,有所漏网,正刑之际,姑示宽恩。呜呼!朕自君临,推诚宰辅,常务仁恕,以保和平。岂意鱼水之期,翻贻吴越之虑,抚事兴叹,中宵耿然。是用重难,亲临鞫问,谋及耆德,遍於名卿。庶其尽忠,颇为审克,屈兹彝宪,俾佐遐藩。凡百具寮,宜知朕意。”

而兴庆宫花萼楼中,服侍漳王长大的杜秋娘也已被削籍为民,遣返故乡,不日即将动身。

她近来并未被翠凰附身,精神却仍是恍恍惚惚,理不清眼下的情景——也难怪她如坠雾里,近一年来她总是活在半梦半醒之间,这两天乍然清醒过来,却要面对周遭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是她的漳王被人告发与宋申锡勾结谋反,然后花无欢被收入神策狱大牢,她和许多服侍漳王的宫人也一起被神策军收审——虽说她从前一直与外界秘密谋立漳王,但眼下的情况她却一无所知,这叫她又如何能认罪呢?

所幸没过多久,她就被宦官从神策狱中放了出来,并没有受到多少迫害。然而这时她的漳王已被贬为巢县公,她自己也将被遣回故乡金陵…过去多少年苦心经营的一切,竞在她还没回过神时,就已土崩瓦解于眼前。

她始终想不通,在自己昏昏沉沉的日子里,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无欢,你是不是瞒着我,擅自去结交了宋申锡?”杜秋娘蹙着眉问花无欢,当这个素来对她忠心不二的内侍又来到她身边时,她终于忍不住问。

这些日子受尽严刑折磨的花无欢,此刻根本无法回答杜秋娘,他甚至觉得,杜秋娘信口提出的这个问题,比神策狱中的逼供更令他牙关发紧——原来自己,是这样轻易就可以被怀疑的人。

他冰冷的眼眸深处,难免涌出一股失望。在刚刚被放出神策狱遍体鳞伤的现在,在即将被遣出京城前路茫茫的现在,在时刻担心她的安危所以一获自由就急忙赶来的现在,他怎么可能不觉得失望?

等不到花无欢回答的杜秋娘,这时却忽然自言自语地改口道:“唉,不对,这定然还是那老匹夫王守澄的阴谋——宋申锡那里搜出的是漳王的信,漳王他素来乖巧,什么事都不会瞒着我…”

“秋妃,您这几日,过得可好?”花无欢听到这里忽然哑声问,其实内心却近乎焦渴地想知道,她这些日子有没有被附身。

从他去找王守澄密谈的那一晚开始,那只狐妖就凭空消失了,尽管他从没表示过在意她的去留,却也无法漠视她的不告而别。尤其是与秋妃话不投机的此刻,他竟越发在意那只狐妖的去向,想知道在自己被捕下狱的日子里,她有没有悄悄回来过。

原来他终究还是自私的,当度在意的人令自己灰心失望,就情不自禁地挂念起在意自己的人。又或者正是因为有了她,才令他终于感觉到,漫漫洪荒中独自坚持的疲惫。

“哦,我过得很好,”这时杜秋娘望着沉默的花无欢,浅笑着回答道,“其实说来也怪,这些日子我被关押在神策狱里,神智倒是比从前清明了许多,你说会不会足花萼楼里有什么与我犯冲,才让我这样精力不济?”

“犯冲之说纯属妄谈,秋妃您多心了。”花无欢看着兀自在那里猜测的杜秋娘,却没有开口告诉她真相。因为心头似乎有隐隐的不安,他直觉一旦对秋妃吐露出实情,那只狐妖就再也不能回来了。

这一天是庚申日,夜里永道士守庚申,在厢房中冥思打坐,却一不小心打起了瞌睡。所谓守庚申,不过是道士修行的一门功课,意在防范能记人过失的三尸虫,在庚申日这夜乘人入睡时,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人的坏话。故而这夜修道的人都会熬通宵不睡,也就是守庚申。

虽说永道士一向作恶多端罄竹难书,不过像他这样天赋异禀的奇才,又何须如此拘泥于教条呢?所以当他在打坐中感觉到睡意时,便即刻从善如流地放任自己昏睡过去,直到四更天时才心满意足地醒来。

只是当他睁开眼时,就发现一直系在床榻下的金丝罗网已被咬破了一个洞,而原本被束缚在网中的青狐,这会儿已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嗯,看来自己昏睡过去,难保不是那小狐狸对自己下了瞌睡虫,永道士为自己的偷懒找了个理直气壮的好理由。

“啧啧啧,竟这样挣脱我的金丝罗网,这小狐狸真是不要命呢,”永道士忍不住嗤笑了一声,戏谑的日光中竞闪现出一点钦佩的神色来,“我这金丝罗网可不是闹着玩的,她这样强自挣脱,不死也要去掉半条命了,真是自作自受。”

骊山怎么尽出些这样的怪胎呢?永道士十分费解,汕笑着躺回榻上,枕肱而眠。

拂晓之际,被李涵下旨流放或还乡的宫人已在神策军的监视下,列队走出了长安城。这群被皇权放逐的人无不神情沮丧、暗暗饮泣——他们或是被阉割的男人,或是错过了嫁龄的女子,离开了栖身多年的皇宫,又能去哪里继续自己已然畸形的人生?

出了宫,未来只有一条死路可走,怎能不让人摧心剖肝。花无欢默默陪在杜秋娘身边,与另几名内侍一同扛着行李,虽然已不复当日行走宫中时叱咤风云的风光,可通身逼人的冷冽光彩,却没有减损半分。

负责随行监督的神策军侍卫们当然知道花无欢是有来头的人,哪怕他如今虎落平阳,也不敢大意怠慢,所以由着他们落在队伍后面慢慢地走,并不出言呵斥。

这一天的天色阴霾,几乎看不见朝阳,不时有牛毛细雨落在人肩头,却又沾不湿衣裳。这样的好雨时节,太容易勾起惆怅的春思,令离人在柳下垂泪,将神魂迷失在古道外的萋萋芳草之中。

花无欢冷冷目视着前方,游丝般的春雨将他苍白的脸打得湿润,左眼下蓝色的泪痣令他看卜去,竟显出一丝至刚易折的脆弱。这时他忽然在冰凉的春风中嗅山一点熟悉的气味,然后在他面前,凄迷的郊野春色中出现了一道青色的人影,那人影风鬟雾鬓、脸色惨白,虚弱得几乎在随着清风虚晃,却难掩一身殊伦的艳色。

花无欢只见过翠凰的真身一次,但是他一眼就知道,足她回来了。他随着流放的队伍向前走,一步一步接近她,随行的其他人似乎都无法看见这道身影,皆是垂头丧气地越过了翠凰,只有花无欢走到近前真真切切地看见她,以及她嘴角凝着的血痕。

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望着她低声道:“你来了,怎么受的伤?”

翠凰默默看着花无欢,并不开口——这是他第一次将她放入眼中,真正地与她说话。仅仅是因为这般,连日来遭受的折磨和委屈便尽数涌上心头,堵得她喉头哽咽,只想痛哭一场。

然而她不能这样放任情绪,因为她无法知道花无欢是否在意自己——不计后果地挣脱罗网,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元气,此刻她已经虚弱得只够现身于花无欢面前,连返回杜秋娘的身体都做不到。

这样的自己,只怕他会更加厌恶吧;然而即便是这样,在算出他有牢狱之灾时,她仍是拼尽全力钻破了罗网,只想赶来会他一场。可惜自己终究是迟了一步,待到与他再会时,京城中的游戏已经结束了。

花无欢将翠凰的沉默看在眼中,终于意识到自己即将与她诀别——离开了皇城帝都,所有斑斓绮丽的幻彩,从此都会悉数消失了吧?也许将来当他走到人生末路,在回忆宫中岁月时,自己还会记得她。一人一妖就这样在芳草古道中相对而视,直到最后仍不能心意相通。

这时花无欢的驻足却引起了杜秋娘的注意。虽然她看不见翠凰,却对花无欢失神的模样感到不安,于是她折回了几步,望着花无欢轻声催促道:“无欢,你怎么停下了?”

花无欢怔忡回神,察觉到自己在杜秋娘面前失态,慌忙迎向她俯首道:“卑职只是一时失神,倒叫秋妃您担心了。”

说罢他低头小心翼翼地扶住杜秋娘的手腕,亦步亦趋地陪在她身侧,继续向前走。翠凰看着花无欢与杜秋娘相携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心中茫茫一片虚空,再没有一丝波澜。

他到底还是选择了她…自己早该醒悟的。

她低下头,转身背对那一幕伤心画卷,独自踽踽离去。她无力腾云驾雾,也没有隐去身形,仅是像个凡人一般缓缓行走,任雨丝穿过她的身子,在她脚下的浅革上打出一层青色的雨气。

当花无欢回过头时,他仍旧能望见翠凰独行的背影。于是他又转过头,在理不清自己心绪时,低声问身旁的杜秋娘:“秋妃,您打算往哪里去呢?”

“往我的故乡金陵,虽然我十五岁就离开了那里,但是那里的花树美景,我都还记得,”秋妃神思恍惚地笑答,仿佛在回忆着故土风光,却又转而问道,“可是无欢,你又打算往哪里去呢?说起来我们被放还原籍,可你的家乡又在哪里呢?”

是的,他又打算往哪里去昵?花无欢茫然地目视前方,记忆里忽然闪现出一座隐藏在深山荒草中的青石别墅,然后在那野草飞莺之中,还有一道淡淡的青影…“秋妃不用担心卑职了。”他轻声笑道,垂下双眼,冰冷的眼眸中第一次涌出温暖的柔色。

翠凰在细雨中抬起双手,却掬不住眼前轻盈的雨丝。

“无论尽多少力,原来仍是这般,什么都留不住,留不住。”她喃喃自语,失神了片刻才又继续前行。这时耳中却忽然听见摩擦着湿漉漉草叶的脚步声,离自己越来越近,她心念间遽然一颤,忍不住战栗着回过头去,便看见了跟在自己身后的人…******这一场轩然大波终于渐渐平息,轻凤在紫兰殿中松了好大一口气。一切皆如她所愿,漳王李凑被贬,花无欢和杜秋娘被逐出京城,而翠凰竟也没再出现找她的麻烦,真是个令她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事她对永道士的玩忽职守很有意见,可谁叫这个人法术和人品一向都很离谱,自己也只能忍气吞声罢了。

总而言之,轻凤对自己这一步棋颇为满意,她见好就收,眼下正琢磨着如何与王守澄绝交。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她这几步动作,又如何能在耳目众多的后宫中瞒天过海、不落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