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让她哭,她以为这是电视剧演小白花啊.”刘梅宝哼了声,“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在这河中府,她还真博不得同情。”电视剧小白花?周良玉听不懂,但看宋三娘子安静的坐着也不说话,便点点头,听妹妹的不去管了。大少奶奶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摆摊叫卖起吃食,跪了半日,身子都麻了,奇怪的是竟然没人义愤填膺的说句话,说话的人当然也不少,不过说的都是与她预料完全不同的话。

“..你们当初干嘛不肯接人家小姑娘回去啊?”这是好奇询问的。“就是,小小年纪没了爹娘,你们可真狠心啊..”这是不满斥责的。“这时候知道哭了,晚了吧…”这是幸灾乐祸的。还有几个老妇摆出一副看透世事的模样说一些什么人心换人心,泼出去的水伤透的心都是难以弥补的….还有人建议她们跪完了再去庙里捐些香油钱,好让和尚在佛前颂些功德。这种偏远小城的人心太可恶了!跪了半日始终不见刘梅宝这边有什么动静。“大姑娘,那是你爹娘啊,你不能让你爹娘不得魂归故里不得入土为安啊…”有仆妇伤心欲绝撕心裂肺的哭喊道。这一下可炸了窝。“你个黑心没肺的。”刘梅宝从巷子里冲出来,身后跟着两个仆妇,兜头一盆水泼过来,将那妇人浇个透。“我不让我爹娘入土为安!三年了!我就是想,也得有人让我回去啊!”她咬牙厉声喊道,“我们落难了,没人管了,我爹平反了你们就来了,你说着话都不觉得脸红!”仆妇掩面伏在地上哭,半点话不敢多说,她可清楚的记得,那小舅老爷被人砸的一头一身的模样。“我说,你们也别在这里作戏了,这河中府的百姓,都不是那糊涂人,谁心里也明镜一般。”刘梅宝拍拍手,居高临下的看着那跪在地上的大少奶奶,“趁早,走吧。看着那姑娘扬长而去,再听四周嘲讽的笑声,仆妇们哭得更痛了。大少奶奶摇摇晃晃,人歪到在地上,仆妇们哭着抬了回去。第二日,大少奶奶再次起身要来跪。“奶奶..”仆妇们跪着哭拦,“别糟践自己了,咱们回去吧,奶奶能做的已经都做了…”“这次已经丢了脸,要是人还带不回去,那这脸岂不是白丢了…”大少奶奶抬起头,苍白的脸上带着几分狠厉缓缓说道。

第一百四十六章委屈

仆妇明白了,那委屈的眼泪流的更欢了。“奶奶…受委屈了…”她们哭道,“只是到底要多少日子,奶奶的身子可怎么受得住…”大少奶奶的身子还能受得住多久不知道,反正第二日这河中府的知府就受不住了。刘乔生平反,声势浩大,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现在这刘乔生的家人却如此的闹,好事眼瞅着就变成坏事了,就是要变成坏事,也别在他的地界变,只要离了这里,你们爱上那闹就上那儿闹去。知府夫人再一次来到宋三娘子这里。“如今只是扯不清的口角官司…”她一脸无奈的说道,“人说打听了,没得到消息,再加上路远,世道不太平,家里这个病那个老的,便也没再往这边来,哪里知道姑娘还在…”刘梅宝一声嗤笑。“要不要把当年往京城捎过信的人都找来,和她当面对质一下?”她说道,面上带着几分鄙夷,“这么简单的事,道个歉而已,认个错,承认自己真小人,就那么难?非要唧唧歪歪的往别处扯…”“大姑娘,”知府夫人示意她坐下,神态肃正几分道,“且不说对质能有个什么结果,既然人家当时不愿意接你,肯定不会让重要的人来见那捎信的人,三娘,可是如此?”她看向宋三娘子。“是,大多数回来都说见了门房,把信递进去了,人却是并没有见到。”她低声道。“你瞧,”知府夫人又看向刘梅宝,摇摇头,“这就是人家铺好后路了,你如是去对质,那些下人还不好打发,说是卖了辞了不在了,你哪里对质去?”刘梅宝瞪着眼不说话了,可不是,瞧这些人来着之后不要脸的做派,真有可能留了后手…见她不说话了,知府夫人面上稍微轻松些许。

对质结果好的,不过是一句恶奴欺主玩忽漏报,不好的还是要说你舅妈…”知府夫人缓缓说道,点到为止。“太太,这大悲大喜的我都经过了,还怕人说我什么。”宋三娘子含笑说道,一面起身给知府夫人施礼。“我知道你不怕,我知道你对姑娘好,大姑娘呢也对你好。”知府夫人笑道,起身走过来,拉着她的手拍了拍,“只是,能有好的,何必非要坏的?”说着又看向刘梅宝。“还有,你果真不回去,你爹娘怎么办?”知府夫人轻轻叹口气,“你难道想让你爹娘孤魂在外不得归故里吗?不想让你爹娘入土为安吗?”话说到这份上,应该足够了吧?知府夫人看着刘梅宝,保持沉稳的面容上浮现一丝期盼。刘梅宝沉默一刻,缓缓摇了摇头。“我想,我爹娘并不介意,俗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我爹为解县百姓而死,想必他亦是愿意魂安此处。”她淡淡说道。哪句俗话说过这个?知府夫人愣了下。带着几分丧气又几分烦躁走出了宋三娘子家,知府夫人刚回到家要躺下缓口气,就有人报卢岩求见。要是别人知府夫人就不见了,这个卢岩却不敢慢待,尤其是听知府大人说了屯堡对峙危急时刻突生变故的事之后。卢岩说话很直接,也没有客套,拿出庚帖递过来。“我听梅宝说被撕了,所以重写一张来,就有劳太太了。”卢岩说道。知府夫人看着被递过来的庚帖,只觉得更加头大。她并没有说庚帖的事,忍不住给卢岩说今日发生的这些事。“那怎么说也是自己家人…虽说是刘家人有错在先,但闹成这样,姑娘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又说不让爹娘回去安葬,这可怎么成…”絮絮叨叨半埋怨半无奈的说了一通,卢岩只是听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神情。“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谁好谁不好,不怕。”他只是淡淡说道。知府夫人就噎了下,可不是,这个人要说起来,可是比那刘梅宝更凶猛的人,跟他说这个,不是对牛弹琴…“我是为姑娘着想,不想她将来被人说闲话,这世上本就是曲直难定,刘家不义,姑娘不孝,说起来合情合理,但到底是不好听,今日人都明白,说你对,来日时候长了,便又有人说你不对,家务事家务事,本就清官难断…”知府夫人有些恹恹说道,对于自己想要这卢岩劝说刘梅宝的念头不报希望了,“归根结底,谁让她姓刘呢,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个败了,那个也落不到好…”她摇头说道,一面拿起卢岩递来的庚帖,笑了笑。“…就说着庚帖,原先宋三娘是刘姑娘的长辈,这件事由她做主便是了,如今刘姑娘的家人来了,跟人家比起来,宋三娘却是外姓人…”知府夫人说道,“这婚姻大事,要是隔着人家祖家不说一声就定了,此时此地看来是没什么,那将来呢,日子久了呢,或到了别的地方呢,人说起来,并不是都知道内情的,不告谓之奔,奔则为妾,自甘下贱…”她随口说着,带着几分无奈几分倦意。

卢岩一直没什么反应,但当听到这句话时,他的神色一凝,目光郑重起来,但人坐着不动没有说话。知府夫人并没有注意到他的神情,絮叨这一通,觉得心里的憋闷散了许多,再看眼前这个年轻人直直的坐着,神情无风无雨,颇有些呆呆的模样,便自嘲的笑了笑。且不说这个出身草莽无父无母无人教导的年轻人,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谁会在意自己说的这些话,坐了这半日早不耐烦了吧。“你去吧,我记下了,既然我做了这个媒,就自然要管到底。”知府夫人含笑说道。卢岩嗯了声,点点头施礼道谢便告退了。又过了一日,大少奶奶又去跪着了,刘梅宝坐得住,知府夫人却坐不住。“人家现在别的不说,就是要请刘大人的灵柩回去,这死后入祖坟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要不然成就再大,也是个孤魂野鬼,死而不得安…”她语重心长地说道,“让自己的亲长死而安宁,那是世人所不能容忍的最大的不孝….”刘梅宝撇撇嘴,别人看我孝还是不孝,跟我有什么关系,我难道还怕他们看我。她问心无愧就是了。“你如果果真这样做了,你年纪轻,他们便会说你受了蛊惑,那刘家的话便又让世人信了三分且不说吐沫星子能淹死人,就是官府,只怕也要过问了,到那时,你再说以前如何,都抵不过如今你们的错惹眼。”知府夫人肃容,耐心又坚持的缓缓说道。她说完,刘梅宝低头看手指,宋三娘安静的坐着,屋内的气氛安宁而平静。“太太吃茶。”刘梅宝见她告一段落,忙让道。知府夫人一阵气闷。“我不吃你家的茶,如今还是做你家媒人呢!”她带几分气恼说道。媒人不能吃主人家的茶,这是自来的规矩。“哎,对了,正要说呢…”刘梅宝眼睛亮,想起什么忙开口。宋三娘子在这时打断她,接过了话头。“还得有劳太太再让人来换庚帖。”她起身恭敬说道。知府夫人叹了口气。“说这亲事呢,以前也就罢了,偏如今知道刘家还有人,人也来了,不和人说一声,就定了这亲事,只怕是…”她摇头说道。“怕什么,我的命他们都不管,还想管我的亲事?”刘梅宝笑道。“不得对太太无礼。”宋三娘子喝道。知府夫人说起来是个老实人,心眼也不错,也并非欺穷拿捏摆谱的人,刘梅宝对她印象不错,闻言忙道歉。知府夫人摇摇头,笑着示意无碍。“姑娘还别不服气,你的亲事还真是刘家管的,他们不管,姑娘觉得理所应当,但外人可不这么看,尤其是将来,卢大人必然是前程无量,将来人前人后的,说起来妻子是不告而娶…”她摇头说道。“什么叫不告而娶,我舅妈就不是亲长了?”刘梅宝瞪眼说道。“姑娘还别不信,这话我知道,但更多的人还是不知道,难不成姑娘将来要见一个就跟人解释一回?”知府夫人笑道,“更何况这次在屯堡,卢大人如此作为,知道的说他是为护下属不惧高官,不知道便要说是为了姑娘红颜一怒,百姓间说起来是个妙-事,那在当官的人眼里可就有些不稳重了,对卢大人的印象就自然…”她话点到为止,笑着摇摇头。刘梅宝觉得她说的不对,但偏又说不上哪里不对,一时没说话。宋三娘子神色凝重起来。

送走知府夫人,二人对坐都有些心事重重。“你是…”沉默一刻,刘梅宝和宋三娘子都抬头开口说道。话一出口,又都笑了。“舅妈,你说,真的要回去一趟吗?”刘梅宝起身坐到宋三娘子身旁,问道,“我如果不回去,将来真的会对他不好吧?”她说着话皱起眉头,这次在屯堡,他当众对抗上司之命,这在职场上来说,是很大的麻烦。他没有靠山,如今的一切都是拿命换来的,是多么的不容易,更何况如今他也不是他一个人,手下那么多人,都靠着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宋三娘子握住了她的手,轻轻拍了拍。“算什么大事,如今不是他们做主,而是你自己做主,你想回去就回去,不想回去就不回去。”她整容说道,“那刘家,你想去就可以去,不想去抬脚就能走,不值得费心。”这意思也是要她回去了?刘梅宝看着宋三娘子,慢慢露出笑脸,重重的点点头。

第一百四十七章应下

知府夫人接到宋三娘子说刘梅宝要扶灵柩回京时,一时有些不敢相信。宋三娘子亲自带着刘梅宝来内宅见她了,至此知府夫人才彻底信了。

前脚送走宋三娘子,顾不得歇息,知府夫人立刻亲自去见刘大少奶奶。

大少奶奶还在床上躺着,知府夫人进来时,一屋子仆妇正在哭,吓得知府夫人以为有什么不好呢。

“太太…”一个仆妇跪下哭道,“救救我们家少奶奶,她还要去街上跪着,这身子可抗不住啊…”

“这是自家的事,不要跟太太说!”大少奶奶从床上坐起来,喝斥那仆妇。“怎么起来了,快多躺躺。”知府夫人忙说道,一面走过去。

“没事了,让太太担心了。”大少奶奶浅浅笑道,站起身来。

知府夫人便拉着她坐下,一面端详她。

她今日多放下些头发,将额头上伤布挡住,穿着一件玫红配香黄的对襟衫,头上只攒了一朵藏青绒花,看上去典雅不俗。

知府夫人心里不由啧啧两声,这京城出来的人就是跟他们这地方上的不同,也不是说论身家富贵,要说这山西有钱的人家多了去了,那些妇人也是吃穿好的不得了,但怎么看,也没人家这般气度。

虽然已经有些年纪,但女人总是爱美的,知府夫人不由多看了大少奶奶的衣裳几眼,这种配色倒是没见过,是今年京城的新花样么?还真好看的…

“我那妹妹可还好?妹妹也不愿意见我…”大少奶奶低声的说道,说到妹妹不愿意见我时眼圈还微微红了,“我年纪轻,原想身子骨壮些,才主动要来接妹妹,没想到也是因为年纪轻,惹了妹妹误会生气…”

她说着低头拿着帕子轻轻拭泪道:“我也不会说话,太太你年长些,还望替我劝劝妹妹…”

大少奶奶话里的意思,知府夫人却是听明白了,看着她不由多了几分怜惜。

无可否认,当初刘家肯定是避祸不愿意接刘梅宝回去,但那是家中长辈们决定,与她这个年轻媳妇有什么关系呢,这一次,平白当了替罪羊出气筒。

“俗话说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知府夫人便立刻说道:“大姑娘我也瞧着呢,不是个不明事理的人,就是说话冲了些,这个也可以理解,她年纪小小遭了如此大变,性情难免乖张一些,等回了家,一切都安定了,自然就慢慢好了…你也别担心,她也是担心你的,常问我你怎么样了…”

才怪…大少奶奶心里说道,面上却是浮现笑意。

“多谢太太…”她起身就要跪下施礼,“我在这里也没什么认识的人,就只有靠太太您慈悲了…”

“好,好,快起来。”知府夫人忙伸手拦住她,笑道,“我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大少奶奶一愣,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看她,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问却不敢问。

看她这样子,知府夫人心里不由隐隐一丝得意,看吧,这都是自己功劳。“大姑娘同意回去了。”她含笑说道。

话音一落,大少奶奶就站起来,呆呆的瞧着她,竟似傻了一般。

“太太说什么?”仆妇们嗡的一下问道。

“大姑娘说,要扶灵回京。”知府夫人笑道。

大少奶奶伸手掩嘴惊呼一声,立刻就给知府夫人要下跪。

人家身份可不低,知府夫人哪能真让她跪下,伸手就扶住了,大少奶奶就抱着她的胳膊,放声大哭。

只哭得知府夫人都差点掉泪,再千恩万谢一番,知府夫人这才告辞。

她前脚出了门,这边大少奶奶半点眼泪也没了,吐了口气,斜靠在床上,用手扇着风。“可是累死了,我还真快要撑不下去了。”她说道。一旁的仆妇立刻捧过来茶,喜眉笑眼。

外边说小舅老爷来了,大少奶奶便忙站起来。“怎么样?”李大人进来就问道。

大少奶奶抿嘴一笑。“还是小舅你厉害,知道这些地方官怕事。”她笑道,一面亲自给李大人斟茶,“我这还没怎么呢,他们就坐不住,急忙忙的要快压下麻烦…”

李大人闻言笑了笑,接过茶吃了口。“所以说,用不着咱们逼她,有人替咱们想办法…”他缓缓说道,面色到底是沉沉。

刚说了没两句话,人来报,知府夫人又回来了。李大人便起身回避了。

“我忘了说了。”知府夫人迟疑一刻,有些不好意思一般说道。“太太有话尽管说。”大少奶奶恭敬的说道,一面给她捧茶,“太太尝尝我这从家里带来的茶…”

知府夫人却是一笑。“这个茶我却是吃不得。”她说道。

大少奶奶面露疑惑,看着她有些不解。

“是这样…”知府夫人踌躇一下,说道,“我是要给你家姑娘做媒的…”媒人不能吃主家的茶。

大少奶奶面露惊讶。“给我家姑娘?”她又含笑问道。

“是这样,先时候跟宋三娘说好了都已经定下了,如今你们来了,这婚姻大事,自然也要和你们提一下。”知府夫人带着几分不自在说道。按道理这句话应该说由你们做主,但刘梅宝不同意,再三劝说后,才允许她说这一句。听起来实在是怪异的很。

“哦,既然是太太屈尊为媒,那必然是极好的。”大少奶奶笑道。

知府夫人的手心微微出汗,再三踌躇后,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当然不敢说的太详细,只说就是河中府人,如今是河东驿的五品武官,老实,能干…

大少奶奶一直含笑听着,知府夫人看着她的笑,却越来越觉得说的艰难。看着眼前年轻妇人娴雅的气度,精美的仪态,那一举一动都表明良好教养的压力,让知府夫人自己都觉得从自己说出来的人实在是跟人家家门不相配…

村里人,从祖上到现在都是白丁,无父无母,如今算是有个官身,却是个文官不入眼的武官,更糟糕的还有这出身…

终于说完最后一句话,她的额头出了一层细汗,不知怎的,她心里都觉得惭愧。“好,谢谢太太记挂着我家姑娘。”大少奶奶含笑施礼道谢。

“受人之托,受人之托。”知府夫人笑道,忙示意她坐下,到最后,她还是没敢说出卢岩的名字。

“我记下了。”大少奶奶含笑说道,“待我回去,一定告诉老太太一声…”这就够了,反正已经和她们说了,知府夫人便点点头,说了声这是应该的。

话谈到这里便为止了,知府夫人便起身告辞,大少奶奶虚留几句,便起身相送。“我忘问了,男方叫什么?”走到门口时,大少奶奶想起什么又问道,“到时候我也好跟家里说。”知道对方的名字,也好托人打听打听,媒人说辞是一方面,侧面通过别人了解也是必须的,儿女婚事上,不管京城还是地方,都是如此做法,无以为怪。

终于还是避免不了问这个问题,知府夫人只觉得嗓子有些干涩。“叫…叫卢岩。”她只得答道。

大少奶奶神情一滞。“叫什么?”她下意识的问道。

“叫卢岩。”知府夫人说道,说罢抬脚就走,一面示意大少奶奶别动:“你刚好,别送了。”不待她说话,一溜烟的就走了。

一口气到了家,知府夫人心里还是有点扑腾,似乎能听到大少奶奶在屋子里摔桌子砸板凳的声音。

夜间,知府夫人和知府大人说了这件事,知府大人自然也是摇摇头,似乎已经亲眼看到李大人那愤怒的模样。京兵跟屯堡兵对峙的事虽然被压下来,不准扩散,但知府夫人自然是知道的,闻言也叹了口气。

“还真是不好办…”她伸手按着额头,感触簇起的眉头,“巧不巧的,偏偏是他们结了梁子。”

“话也不能这么说,”知府大人笑了笑道,“要不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他们也结不了梁子…”那倒是,如果不是这卢岩跟刘梅宝的关系,那柳娘子怎么会搬来救兵,那自然便也没了后续这一些事,知府夫人摇头苦笑。

“所以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她说道,有些上愁,“这可如何是好…哎吆…往日常听人说做媒人如何风光,谢媒礼多丰盛,怎么轮到我这里,就成了烫手的烙饼…”知府大人就忍不住笑。“那就快快扔出去,反正咱们不过是个媒人,成与不成,让他们自己烫手去吧。”他笑道。

提心吊胆了一夜,那刘梅宝可说了,这件事要是不跟刘家说清楚,她可是不会回去的,那刘家要是因为这个卢岩再下不去,说一两句不好的话,这岂不是又扛上了。没想到刚吃过早饭,刘家大少奶奶就派人来请知府夫人商量回程的日子了,半点没说这亲事的事。

知府夫人真是喜出望外,觉得自己昨晚上的佛经没有白念。

“还有件事。”看着那仆妇转身要走,知府夫人又忙忙说道,“姑娘说了,起灵的时候,要大少奶奶和她一起当着全河中府人的面,说刘梅宝只是扶灵柩回京,此生此命是河中府界所赐,愿代父亲迁居河中府解县,让大少奶奶有个准备。”仆妇身子一软,扶着墙走出去了。

“我答应,我什么都答应,她就是叫我叫她声娘,我都肯!”大少奶奶咬牙切齿,将手里的绢帕用剪刀铰成一条一条,然后还不够翻来覆去的铰直到成为一堆碎布。她这才吩咐仆妇将东西好好的收起来,自己靠在椅背上重重的吐了口气。

第一百四十八章行前

回京的事就这样定了,一方急着赶快离开这里,一方急着将事情了结,双方都没有见面,而是只通过知府夫人捎话。

知府夫人曾建议刘梅宝去探望下大少奶奶,毕竟是一家人,面子上多少也要过得去。

刘梅宝拒绝了,里子都坏掉了,何必还在意面子。

这是别人的家事,知府夫人点到为止,只要能让刘家父母体面的回京安葬,她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如果果真这双方闹起来,她丈夫这个做知府的少不得焦头烂额。

定了日子,刘梅宝又催着宋三娘接着换庚帖,宋三娘便让人找了柳娘子来,解释了回京的事,又说要在走之前定下亲,柳娘子听了便拿着刘梅宝的庚帖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所以宋三娘现在很忙,忙着收拾东西,忙着准备定亲,因为时间紧,总觉得怎么准备都不完美。

刘梅宝倒不在意这个,反正在她心里跟卢岩已是再无变数,这正规手续只要步骤不缺,东西多少谁在乎。

“那些人现在在这里讨不到好,一心急着回去呢,所以不管我说什么条件,只要肯走,她们一百个答应。”刘梅宝跟周良玉说话。

周良玉对于娘和妹妹的决定一直有些不开心。

宋三娘子在一旁收拾衣裳,又看为了小定列的各色物品的单子,忙得眉头皱紧。

“那她们必然是哄你的。”周良玉说道,眉头更皱了,“回去之后肯定不让你回来了。”

“我一个大活人,又不是死的,真要想走,还能走不了?自然有办法。”刘梅宝笑道。

宋三娘子此时又拿过两件衣服往包袱里放。

“够了,带那么多做什么。”刘梅宝说道。

“女孩子家的,自然要多几件…”宋三娘子说道一面审视手里的两件衣服,皱眉看了一时,还是放下了,又唤周良玉,“去把人请来,再给你妹妹做两身新衣裳…”

周良玉应声就要去,被刘梅宝拦住。

“舅妈,这些还穿不完呢。”她说道。

宋三娘子想了想,便也作罢。

“狗儿,你带着钱,到京城了再给你妹妹做新衣裳,”她又说道,“挑着那些时新的样子…”

周良玉笑着应了。

“舅妈,不如你也一起去吧。”刘梅宝笑道。

宋三娘子没有说话,帮她理了理头发,又端详一刻,眼前的姑娘个头已经跟自己一般高了,这一年家里条件好,吃的也好,气色也好,脸色红润,双眸明亮,一笑很是喜庆,如今看跟以前那个瘦弱无神的完全像是两个人。

“我好看吧?”刘梅宝冲她嘻嘻一笑,摆了个美照姿势,故意说道。

失神的宋三娘子便被逗笑了,伸手按了按她的鼻尖。

“说话轻佻,在家可以,出去可不行。”她嘱咐道。

这里是家,而那边已经被她认为是外边了,刘梅宝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终于有个人,不会抛下自己,自己有家,家里有人一心关切自己,她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再不是孤独的一个人看着别人其乐融融。

“舅妈,你和我一起去吧。”她忍不住眼圈发红,伸手抱着宋三娘的胳膊摇了摇。

宋三娘被她摇的心里软。

“舅妈,那些人会说话心思又鬼的很,我自己去了,真是会害怕呢。”刘梅宝笑说道。

“你也很会说话,心眼也不少,还脸皮厚,谁怕谁还不一定呢…”宋三娘子笑道,沉思一刻,点了点头,“好,我也去,也正好去京城开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