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点头应了一声,看见那小男孩儿,笑容扩大几分,上前抱起来道:“宣哥儿还是走不稳当,得多看着些。”

“是。”那少妇也露出笑容,欣慰道:“虽然还走不稳,比先前却能多走两步了,今早没来给太太请安,一直闹着婢妾,这不,这会儿就跑了进来。”

这少妇是宁世泊的一个妾侍,姓兰。因为余氏和宁世泊夫妻五年,就只得宁纤碧这么一个女儿,因此宁家老太太做主,又给宁世泊纳了一房妾。

宁世泊夫妻情深,本不同意,奈何自己在家中地位并不高,三房又一直无所出,没奈何之下,只好答应了姜老太君,却提出条件,这人选务必要自己来选。

余氏当日嫁过来时,身边倒是带了两个丫头,一个叫做玉兰的对余氏忠心耿耿,后来嫁给一个管事的儿子。另一个玉芝却是伶俐聪慧,宁世泊生恐抬了她做姨娘后,生出那些贪婪心思,因此最后到底从家生子儿中选了一个姿容不错,看着身材好生养的收了房,果然,兰姨娘进了门没多久,就传出喜讯,之后就生了宣哥儿。

兰姨娘的为人宁纤碧是清楚的,十分温柔可靠,对余氏也足够尊重。自己从小和宣哥儿的感情也很好。

本来这一家是和和美美的,却不料宁世泊之后被人算计,不得不将那个肖姨娘收进门,从此后,这三房就被那狐狸精给搅得漫天风雨,让余氏在妯娌和婆母面前更是抬不起头来了。

余氏和宁世泊先去宁馨院给老太君请了安,余氏又服侍老太君用过晚膳,这才回来,宣哥儿又跟着余氏玩了一会儿,一家人才用了晚饭。

要说起来,就连宁纤碧都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个母亲真正是深受三从四德荼毒,这个贤惠心慈就别提了。

宣哥儿因为是三房唯一的根苗,所以出生后便被抱到余氏身边,认在她名下,被当做嫡子来养育。

只是余氏看兰姨娘每日里渴望期盼的模样神情,又觉着不忍,到最后,这宣哥儿等于是在她们两个手里长大的,对两人都是一样的尊敬亲切,这却是三房的一桩美谈了,从前宁纤碧只觉着这是古代女人的生存守则,只如今,她重活一回,自然不会再这样想,只觉着宁氏虽然可敬,又何尝不可怜?

吃过饭后,大家捧了茶坐在一起吃,通常这是三房最活跃的时候,兰姨娘和余氏都喜欢听丈夫讲那些古往今来天南海北的逸闻趣事,而宁世泊在这方面也是十分的没有架子,高谈阔论侃侃而谈,气氛十分融洽。

宁纤碧窝在余氏怀里,静静听着父亲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小小的外室内回荡着,心中有一股又一股的暖流激荡:多少年了,她竟然还能再过一次这样的生活。原先只恨造化弄人,然而现在,她是真心实意的感激上苍,感激它还能再给自己重活一次的机会。

话题渐渐就转移到即将归家的宁三老太爷的身上,余氏便道:“今儿老太太把我们叫去简单说了下,当着那么多人,我也不好问。却不知老爷知不知道这三叔的情况?究竟这里面是怎么一回事?我如今还是云山雾罩的呢。”

宁世泊笑道:“你们这还真问对了人,合家除了老太太,恐怕也只有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委。”

说完喝了一口茶水,笑道:“三叔从小儿就和咱们家失散了,唉!也是他运气不好,偏赶上离乱时候出生,当日举家随着大队伍撤往别处,祖母生下他后,咱们家人竟被乱兵追上,马车四散奔逃,祖母和三叔也被冲到了不知什么地方,祖母想着一旦遇上乱兵,母子两个都难逃一死。所以便忍痛将三叔托付给当地一个人家,只身追赶祖父去了。后来安定下来,祖父和祖母派人回去寻那户人家,不过是三个月功夫,那户人家就已经搬得不知所踪。这事儿一直到祖父祖母闭眼之前,仍是泪流不止,当是他们心头的一大遗憾了。”

兰姨娘便皱眉道:“那户人家怎地如此不守信用?既托付了他们,便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才是。”

宁世泊冷笑一声道:“原本祖父祖母也不知这当中有什么情由,那会儿虽是乱世,可后来去寻他们的时候,那村子分明并未经历过什么磨难战火。直到前些日子,大哥遇上了三叔父,见到了戴在他脖子上的那尊玉佛,两人相认之后,这才明白原委始末。”

新文还很瘦,看的人不多,所以有推荐票的筒子们请一定要留下几张票票啊嘤嘤嘤嘤

第五章:姐妹

余氏和兰姨娘都忙问端详,宁世泊最喜欢妻妾这样崇拜地看着自己,当下不由得拿捏了几句,只把宁纤碧也逗得笑出声来,这三十多岁的男人才觉着脸上有些挂不住,咳嗽一声道:“原来那户人家无后,三叔被交付给他们后,恰是刚刚出生,因此夫妻两个起了私心,竟然匆匆搬走,从此后只把三叔当做他们自己的儿子来养,唉!也是祖母没有经验,但凡要托付孩子,自然要查探下对方情况,不过那时候兵荒马乱的,祖母想来也是六神无主,哪里能够照看的这样周详?”

余氏与兰姨娘一起点头,又听宁世泊道:“不过那家夫妻两个倒也算是良善之辈,对待三叔十分的尽心尽力,直到那家老太太亡故前,才把这玉佩和身世与三叔说了,唉!她们平生就做了这么件有愧良心的事,却是一生不安。也不知三叔怎么想的,都明知道自己的身世了,竟也不过来找寻咱们,若不是这一次大哥和他遇上,恐怕他这一辈子都别想回来了。”

余三老太爷的想法,宁纤碧现在倒也能有几分明白,俗语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想那三老太爷如今都已经是将近五十的人了,他只要打听得父母全都逝去,哪里还肯回来?他与兄嫂没什么感情,何况如今兄长都已经去世多年,回来万一再让人误以为争夺家产怎么办?岂不是自取其辱?那三老太爷也是个清高之人,自然也知道一些大家族中的龌龊,如此一来,他还哪肯回来?

宁世泊之所以知道的这般清楚,乃是因为他这人没有架子,也不分尊卑,和兄弟们身旁的小厮管事都能说得上话,因此下人们也格外亲近他。

当日大老爷,也就是世袭了伯爵之位的宁世澜派了管事匆匆回家报信,那管事也就是与姜老太君细说了过程,之后就要赶回宁世澜身边,却不料在大门口又被宁世泊给拦住了,也就是这位三老爷,才能让管事的心甘情愿和盘托出,不然别人,那管事还真未必耐烦说,因此宁世泊刚刚方那般得意,只说府里除了姜老太君,便只有他知道事情始末。

一家人说着闲话,不知不觉便到了休息的时辰,宁世泊和余氏又关照了宁纤碧一会儿,见女儿确是恢复了素日健康的模样,这才放下心双双离去。

转眼间便是三天过去了,这日一大早,宁纤碧正在房中逗弄幼弟宁彻宣玩儿,忽然就听屋外脚步声响,接着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传来,门帘儿一掀,就走进三位漂亮的女孩儿。

当先的女孩儿头上插着一支水精珍珠莲花钗子,虽年纪幼小,却是面容娇美身段纤细,袅袅娜娜地走过来,一边笑道:“听说六妹妹大好了,这些日子我们被拘束着,也不得过来看你,不过是打发丫头们过来问两句,如今你大好了,这真是太好了。”

宁纤碧自然认得这三个女孩儿,如今开口说话的这个便是大房的嫡女,叫做宁纤眉,在府里排行第二,她身后那一对女孩子却是二房的嫡女宁纤月和庶女宁纤萝,分别在府中排行第五和第七。

宁府的女孩子个个貌美,只有六姑娘宁纤碧是个例外,这是日后京城中人对她们姐妹的评价,只不过人们所不知道的是:若说心机能力,其他几个女孩子也都是远远在宁纤碧之上。唔,或许也不该这么说,只因为前一世里宁纤碧初到贵地,对形势估计错误,这才处处委曲求全,如今重活一世,她已是涅槃重生,下定决心要潇洒走一回,这样的情况下,究竟是谁在心机能力方面更胜一筹,那就着实不好说了。

然而,当宁纤碧想起白采芝那张美艳柔弱的面孔,心中那点蓦然升起的斗志就不由得全都熄灭了。

斗什么?前一世里,她这几个姐妹为了能嫁入睿王府,当真是绞尽脑汁用尽手段,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到最后,却是最懦弱安分的自己渔翁得利。姐妹们恨她羡慕她,却不知她也只是为那白采芝做了嫁衣裳,如今细细回想,真正可怕的女子哪里是府里的几只孔雀?那位楚楚可怜的表妹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狐狸精啊。

想到此处,面上便堆了笑容,将宣哥儿交给他的乳母李氏,自己站起来笑道:“是,我在房里也觉着闷得慌,奇怪,怎么不见三姐姐四姐姐她们?”

大房的大姑娘宁纤云已经嫁人了,三姑娘四姑娘分别是大房的一个庶女和一个嫡女,如今不过是六七岁的年纪,往常姐妹们在一起,她们也是从不缺席的,如今却没过来。

宁纤眉笑道:“别提了,四妹妹病了,三妹妹本要过来,偏林姨娘又不舒服,不得不回去伺候。六妹妹想她们?不打紧,待过几日,你全好了,再去探她们也就是了。”

宁纤碧笑着答应下来,却听宁纤月道:“说起来,最近府中倒是有一件大事发生,六妹妹知不知道?”

宁纤碧心知她说的就是三老太爷要回来的事,表面只做不知,微笑道:“什么事?我这几日病着,也没听人说有什么大事啊。”

宁纤眉笑道:“还能有什么事?就是那个三老太爷要回来了。这事儿三婶娘也是知道的,难道没和你说吗?”

宁纤碧笑道:“想是我病着,恍惚记得母亲提过一句,倒是没在意。既这么说,是定下来日子了?不知是哪一日?到时候咱们府里的人少不得要去迎接吧?”

宁纤月笑道:“看祖母的意思,倒是很看重这位三爷爷呢,不过就算迎接,也轮不到咱们,到时候咱们只在老太太房里等着拜见就是了。对了,便是明天就要来呢,六妹妹这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好。”

宁纤碧心中一紧,忙微笑道:“虽然还有点尾巴,想来不碍事,爹爹说下午再让大夫过来看看。只是这样大的事情,我便是有些小毛病,又算得了什么?是一定要出席的。”

宁纤月笑道:“六妹妹真是个孝顺孩子,只是你这身子一直都不好,若大夫说不能见风,就还是不要去了,祖母面前,我替你说一声。”

第六章:低调

宁纤碧看着这几个女孩儿,这个时候因为大家伙儿还没有什么利益攸关,相处很是融洽,虽然其他几个都是喜欢争锋的,然而这个时候,也不过是比一比谁的首饰漂亮,衣服的料子好,谁在长辈们面前能说上话罢了。

看着三张巧笑倩兮的小脸儿,宁纤碧不由得一阵恍惚,这些只是四五岁的小女孩儿,就是宁纤眉要大一些,也不过只有九岁而已,可说话行事已经十分的稳重了。

宅门当中,七八岁的女孩子就可以各耍心机,从前自己为了躲避这些,只在自己屋中,虽是安静温柔,却也孤僻。如今重活一世,自己是继续安安稳稳过日子,还是要迎难而上呢?

想到此处,不由得自嘲笑起来,心想你糊涂了?不是已经决定了目标吗?到时候还和这些姐妹们扯什么?重活一世,有的东西要改变,有的东西,却还是保持原样的好。总之,这一世里便是要快活逍遥,再不被那些有的没的束缚住。

三个女孩儿见她怔怔出神,只当她是病中精神恍惚,因便起身道:“看你精神还有些差,便不扰你了,好生歇着,我们先回去,明日再来找你,咱们一起去老太太屋里。”

“好。”

宁纤碧甜甜一笑,站起身,亲自将姐妹们送出去,走到门口却被拦了回来,宁纤眉笑道:“病了一场,倒这样乖巧懂事了,放心,这会儿用不着,等你大好了,我们要你送到院门口呢。”说完微微一笑,转身去了。

这里宁纤碧回到屋中,望着窗外怔怔出神,忽见宣哥儿又摇摇晃晃跑进,张着两只小短手冲她扑过来,兰姨娘跟在他身后,无奈笑道:“许是六姑娘也是孩子,怎么这宣哥儿如今就缠着您?婢妾怎么和他说也没用,也是姑娘这两日和他玩的太疯了,您这身子可还没大好呢。”

宁纤碧抱着宣哥儿,在他脸上亲了一口,柔声道:“他既喜欢缠着我,我就陪他玩呗,有丫鬟嬷嬷们看着,姨娘还不放心?”

兰姨娘笑道:“既如此,婢妾去把那个肚兜做起来,姑娘若累了,就让嬷嬷把他抱过去,您身子刚好,可禁不得他缠着。”说完便退出屋子,回自己房间去了。

转眼间一天过去,第二天一大早,宁纤碧就起来了,海棠伺候她梳洗完毕,便取出一套新衣服,对她笑道:“姑娘看看,太太让您今儿穿这一套新衣裳。”

宁纤碧看着那粉红绣着含笑花的一套鲜亮衣衫,微笑着点了点头,就任由海棠给她梳头,见她要梳发髻,她忙道:“不必梳那些了,给我梳个两抓头就好。”

海棠吃了一惊,犹豫道:“这是怎么说的?虽然姑娘年纪小,可也用不着梳两抓髻,其他几位姑娘,现在头上就有珠钗了呢。”

宁纤碧笑道:“我不喜欢那般张扬,就梳抓头吧,在抓髻上插两朵珠花,不是也很好?”

既然姑娘这么吩咐,海棠也无奈了。廖嬷嬷在旁边听了笑道:“到底还是我们六姑娘沉稳,这么大点儿,梳抓头才可爱呢,何必非要学其他几位姑娘?小小年纪就插什么钗子簪子。”

海棠笑道:“您老这会儿又来说嘴了,怎么姑娘没说这话之前,您老就什么都不说?这会儿来讨巧”不等说完,便听廖嬷嬷笑骂道:“小蹄子,你如今才多大?就敢来编排我了,看等我闲下来,不剥你的皮?”

海棠假装害怕的一缩身子,嘻嘻笑道:“可别,我怕了您老成不成”一边说着,她已是梳好了两个抓髻。宁纤碧默默看着镜中自己,轻声自语道:“海棠的手仍是这样伶俐。”

“姑娘说什么?”海棠却是耳朵尖,因没听清这句话,还以为她是有什么吩咐,连忙问了一句,却听宁纤碧笑道:“我说让你快些收拾,咱们今日要和娘亲一起去给老太太请安呢。”

海棠干脆答应了一声,便拿起那套衣裳给宁纤碧换了,果然,不一会儿,余氏身旁的大丫头芭蕉就过来请她们过去。

于是宁纤碧站起身,出了门便看到余氏在不远处等着,她微微一笑,上前牵了余氏的手,轻声道:“爹爹呢?”

余氏笑道:“你爹爹和二伯去迎接三老太爷与大伯了,到家怎么着也得半上午。今儿咱们要在老太太屋里等三老太爷回来,芍药要懂事,不许哭闹哈。”

宁纤碧忍不住笑了,轻声道:“娘亲还把女儿当做不懂事的小孩子么?女儿四岁了呢。”

话音落,她轻轻抬起头,看着碧蓝晴空,不由自主的便握了一双小拳头,在心中轻声道:这一世的自在逍遥,便从这一刻开始吧。

宁家的老太太居住在宁馨院,余氏带着宁纤碧进了院子。只见正中是五间正房,这却是大节下待客的前厅。

母女两个顺着回廊来到后院,还未走近,便听一阵阵说笑声传来。守在门外的小丫头看见她们来了,便直起身笑道:“三太太和六姑娘来了,老太太刚刚还念着呢,只说惦记着六姑娘的身子。”一边说,小丫头打起帘子,母女两个便走了进去。

只见正中一架汉白玉屏风,上面是八幅工笔花鸟,画着桃李孔雀等艳丽图案。

转过去,就见诺大一个屋子里此时站满了人,宁家老太太姜老太君端端正正坐在罗汉床上,旁边站着一个小丫头给她捶着肩膀,另有几个丫头仆妇站在身后,宁家大房媳妇曲夫人和二房元氏站在两旁,正陪着说笑,下首一溜椅子上坐着几个女孩儿,看见余氏和宁纤碧来了,都忙起身笑着道好,待宁纤碧给老太君磕了头,她们便都围上来,拉住了宁纤碧的手笑道:“妹妹(姐姐)可大好了?到底病了一场,看着清减了些。”

余氏在老太太面前向来是没什么话的,比起大房曲夫人的高贵优雅,二房元氏的八面玲珑,她就显得有些不出奇,平时也就罢了,这种场合下,她站在妯娌旁,就更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嘤嘤嘤嘤,今天早上起来一看,看到大家的打赏和PK票啥的,心里这个暖和就别提了。就是这一次的文文章节啥的都分好了,我算了又算,一天一章还可以,余下那么三五章,大概还要等有推荐的时候加更,所以对不住大家了,OTZ。等入V后就好了,会保持一天两更节奏,然后不定时加更的。新书的成绩还凑合吧,今天在新书榜尾巴上缀着。现在收藏和推荐票都很少,诚挚拜托大家点击投推荐票和收藏。长评,嗯,似乎现在内容还少了点儿,我不强求了。对了,我决定退出PK,因为大家有时候投PK票等于打水漂了,我上不去那个榜的,原因,嗯,老读者应该会心知肚明总之,猛虎趴地式求支持了嗷呜嗷呜!!!!

第七章:姜老太君

宁纤碧冷眼看着,心中暗暗叹气。好在姜老太君虽然对三房说不上关心,却也没有苛待过,待她们也十分的和气。只不过比起大房二房,宁世泊这个庶子自然不被放在有权势的管事们眼中,他媳妇也就更不显。

此时姜老太君却是把目光投向余氏,对她道:“六丫头可大好了?”

余氏忙笑道:“是,昨儿下午请了大夫来看,说是好了,今儿便赶紧带着她来给老祖宗请安。”

话音落,只听元氏笑道:“六姑娘真是孝心可嘉,不过今儿这日子也断不可错过,莫要说老太太,便是媳妇们也盼着见见三老太爷呢,不知如今是什么模样。”

姜老太君叹气道:“他落魄江湖,还能是什么模样?唉!我想想心里都觉着痛惜,好好儿一个伯爵府的贵重公子,却流落在外面大半辈子,难为他怎么熬过来的。”

元氏和曲夫人忙安慰了几句,接着一个小丫鬟进来,问元氏道:“二太太,厨房早膳已经齐备,不知是否现在摆饭?”

元氏便回过头问姜老太君道:“三老太爷还不知什么时候儿能到,昨儿连旺来回说还在五十里外,今儿便是一大早赶路,怎么着也要半上午才能到,想来大爷是要安排在外面用早膳的,老太太和姑娘们不如也用了吧。”

姜老太君点头,于是丫鬟们鱼贯而入,宁纤碧与几个姐妹一起,陪着姜老太君用了早饭。曲夫人和元氏余氏都站在老太君身前服侍着,原本热闹的屋里此时却是鸦雀无声。

寂然饭毕,众人洗了手,丫鬟奉上茶来,曲夫人元氏余氏便告退出去,各回房里用饭,这里姜老太君便和她们姐妹几个说着话儿。

宁纤碧在旁边静静听着,思绪却飞到了即将到来的三老太爷身上,忽听姜老太君笑道:“六丫头还是这么不爱说话,这一回病了,似乎更不爱开口了。”

宁纤月笑道:“六妹妹这是沉稳,昨儿我们去探她,话可说的不少,应答的可得体呢。”说完却听姜老太君笑道:“才多大的孩子,就讲究沉稳?等到八九岁上再讲究也不迟。”

宁纤碧抬头看了一眼姜老太君,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从前自己只觉着这老太太偏心,丝毫不把三房的放在眼中。如今看来,或许那一世里,自己表面上安静温柔,然而心中却终究还是憋屈的吧,以至于一些关心,也根本就充耳不闻了。

如今重活一回,心态彻底放松下来,竟也能够感觉到来自周围的善意和关心,最起码,老太太就不似她原本以为的那般势利,对三房完全是不闻不问。

正想着,只听外面脚步声响,原来是曲夫人元氏等人回来了,她本想和老太太说两句话,这一打岔,也便错过,只好低下头去继续扮乖巧。

约莫又等了将近一个时辰,就连能言善道的元氏都没什么话说了,打发人去二门上看了几遍,也没有消息,众人正着急着,便听外面“咚咚咚”的脚步声响,接着一个小厮的声音在外面道:“回禀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三老太爷的车已经在门外停了,此时正往这边来。

元氏连忙道:“好了,你快去服侍爷们儿们。”一边就上前,和曲夫人一人一边扶了姜老太君,见老太太眼中泛起泪花,元氏便也用帕子擦了擦眼角,一边柔声劝慰道:“老太太,这是喜事儿,是大喜事儿呢,您老别伤心,当心身子。”

余氏和姑娘们以及丫鬟仆妇都随着姜老太君出了门,不一会儿,便见从回廊边转出一行人,当中一个老头儿,花白的头发,颌下三绺长须,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绸长衫,正在宁世澜宁世源三兄弟的簇拥下往这边来,看见姜老太君等人,老头儿加快了步子,还不等到近前,便跪了下去,颤声道:“可是…可是嫂子”

一句话,就让姜老太君泪如雨下,连忙对三个儿子道:“快…快搀扶你们叔父起来。”

说完细细打量着那老头儿,不由得哭道:“天下事再想不到有这样悲切的,从你呱呱坠地,竟是到如今方见到这一面,你哥哥生前,哪一天不念叨两回?可怜他竟没等到这一天”不等说完,便捶胸摇头的大哭起来。

那老头儿也哭了,泪雨滂沱道:“都是弟弟不孝,早知如此,该当早来相认才是。只那些年,弟弟落魄无依,实无颜来见哥哥,谁能想一念之差,竟是天人永隔”

宁馨院里刹那间一片哭声,好半晌,方听元氏道:“老太太,三老太爷,大家都别哭了,好容易能在今日相聚,这是喜事儿,是老天照应,老太太,快请三老太爷进屋吧。”

姜老太君这才想起来,连忙擦了眼泪道:“正是呢,看我,竟然只顾着哭,快,澜儿,快扶着你三叔进屋”说完便让在一边,三老太爷哪肯先于她进屋,最后到底还是姜老太君先进屋,三老太爷随后才跟进来。

接下来一番相认自不必提,彼此谈论起这些年的经历,又是一场伤感,好在元氏口齿伶俐,往往恰到好处的说笑两句,方冲淡了不少悲伤气氛。

转眼间到了晌午,就在福寿堂里开宴,三老太爷自有侄子们陪着在屏风另一边用宴,老太君和姑娘们则在里边。

等用完午饭,姜老太君和三老太爷又说了一会儿话,便道:“你也是上了岁数的人,这一番车马劳顿,想来也是累了。我听说你之前一直行医,如今既然回了这里,倒不用为衣食奔波,你若是喜欢,就继续看你的医书,钻研你的医术。若是不喜欢,平日里和族老们走一走,看看书谈谈天下下棋,这日子也不难过。我特意让人给你在东北角那边安排了个院子,你且去看看满不满意,若是有什么地方需要添减,还望不要外道才是,既然回了这里,自然便是我们的家人了,我心中已是将你当弟弟,只怕你不把我当嫂子。”

对手指,我知道这一次因为发文时间有些早,所以不能双更很对不起大家,但是入V后我会争取多更新一些的嘤嘤嘤嘤,求大家多给点推荐票点击啥的,还有收藏啊,都是冲击新书榜的重要武器来的,嗷呜

第八章:三老太爷

三老太爷连忙起身谢过了姜老太君,又谦虚了几句,这才随着宁世澜兄弟几个去了杏林苑,那便是姜老太君为他安排的住处了,前后院落都是极大的,房舍也有好几间,书房卧房厨房等等一应俱全,里面的陈设也是精致典雅,可见确是费了心的。

三老太爷心中感激,宁世澜见三叔满意,便和两个弟弟回来禀报了姜老太君,姜老太君便道:“也罢,坐了这大半日的,你们想来也乏了,都回去吧。日后还当多多亲近你们三叔。尤其几个小的,你们三叔膝下也没有个一儿半女,岂会不喜欢小孩子?让小哥几个多去陪陪他,也省得他晚景寂寞。

众人都答应了,接着便纷纷散了。

三老太爷的回归就像是一颗小石子,荡起的那两圈涟漪消散后,日子就重归平静。

但有一个人,却是表面平静,心里却一点儿都不平静。她便是宁纤碧。

转眼一个月过去,余氏看着每日里沉默寡言的女儿,心中越发担心了。这一日看着宣哥儿在地上咿咿呀呀学说话,又听兰姨娘在旁边着急道:“宣哥儿怎么这样笨?这个时候儿,连个爹爹娘亲都不会叫,六姑娘这时候已经能说出好几个词了呢。”

余氏把宣哥儿抱起来,对兰姨娘道:“你急什么?小孩子两岁多说话的也多着呢,宣哥儿如今才多大?你就这样着急。芍药说话倒是早,可有什么用?你看看如今,一天天也听不到她说一句话,往常她父亲回来的时候,倒也是叽叽喳喳的,怎么…怎么这病了一场之后,倒成了个闷嘴葫芦呢?”

说到这里,兰姨娘也疑惑了,小声道:“是啊太太,婢妾也瞅着有些不对劲儿,六姑娘从前虽然也温柔端庄,也不至于像现在,从前她和宣哥儿玩得还好,这几天竟是连宣哥儿也没办法逗她开口了,这…这长此下去,可得想想办法。”

余氏叹气道:“有办法还等到这会儿呢,你也知道我不会说话,你比起我也强不到哪里去。也别说我们了,老爷倒是个爱说笑的,你看见他这几日逗得芍药笑过么?唉!别说了,我这心里就像是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别提多沉了。”

她们在内室说话,伺候的丫头也都在内室,宁纤碧之前没让门口的小丫头们报信儿,此时在外室内,将母亲和兰姨娘的话全都听在耳朵里,心中算了算日子,自觉着这戏做的差不多了。于是轻轻走进去,小声道:“女儿见过母亲,姨娘。”

兰姨娘和余氏吓了一跳,兰姨娘也连忙福了福身道:“婢妾见过六姑娘。”说完直起身子,偷偷向余氏看过去,只见她也有些慌乱,似乎是怕女儿把刚才的话全都听去了一般。

宁纤碧微笑道:“母亲,女儿今日觉着有些闷,想随意出去走走。”

余氏心里正发虚,一听见这话,连忙笑着答应道:“好啊,正好我也没有事情,就和芍药一起去逛逛园子,芍药最喜欢园子里的花儿了,可惜这会儿不是芍药花开的季节,不然可漂亮呢。”

宁纤碧笑道:“女儿想自己走一走,母亲和姨娘照顾弟弟吧。”说完却听余氏道:“这怎么可以?你上次就大病了一场,难道这一次还想再病一场?我的老天,芍药你别要娘的命了,娘真是怕得很了。”

宁纤碧摇摇头,目光坚定,轻声道:“母亲放心,有海棠和廖嬷嬷跟着,必定没有事的。若是母亲实在还不放心,那我就不出去了。”

“哦,不…不用,你出去吧,有海棠和廖嬷嬷跟着,我倒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余氏听见女儿的话,心里不由得便是一跳,暗道不管了,出去散散心总比闷在屋子里强,难得芍药这一个月来头一次生出了这样的心情。

于是宁纤碧便用一个月将近禁足的生活,换来了她迈向新生活的第一步。

“姑娘,再往那边走是杏林苑,咱们往园子里去,是该走这边。”廖嬷嬷跟在宁纤碧身后,好声好气地劝说着。这一次姑娘病了醒过来后,性子变得越发古怪,她这会儿也不敢十分违逆小主子的意思。

“杏林苑?可是三爷爷住的地方?”宁纤碧歪着脑袋,假装不知的问了一句,心中却暗自好笑,心想本姑娘正是要往那里去,别的地方我还真懒得搭理呢。

“是啊,就是三老太爷住的地方。”廖嬷嬷说完,便见自家姑娘迈动一双小短腿向前走去,一边笑得一派纯真道:“好啊,今天我们便去三爷爷的院子里玩玩吧,父亲不是说三爷爷是行医的吗?不知道他院子里有没有种药材。”

“哎哟我的姑娘,三老太爷才来了一个月,哪里就能种药材?就算是种了,这会儿也长不出来啊。”

廖嬷嬷想上前拦着宁纤碧,却听海棠笑道:“嬷嬷,算了吧,既然姑娘想去看看,就过去看看呗。当日老太太还说,让这些孙男娣女们多往三老太爷这里来呢。只是想也知道,大房二房那样精明的人家,哪里会过来过问三老太爷的生活?咱们姑娘既然喜欢,就让她去看看。”

廖嬷嬷无法,只好瞪了海棠一眼,恨恨道:“你还敢火上浇油,看我回去不告诉太太。”

海棠嘻嘻笑道:“嬷嬷就算告诉太太我也不怕,太太最是慈善的人,才不会罚我呢。”

说着话的功夫,已经到了杏林苑里,只见那两扇院门开着,一个月前见过的那个老头儿正在院子里晒东西,听见人声,不由得直起腰来,有些疑惑的看向这边。

宁纤碧于是赶上前去,歪着头打量了一会儿,才甜甜笑道:“我知道,你是三爷爷,好多天前我见过你的。”

“哦,你这小女娃儿是谁家的?看着倒是面善。”三老太爷看见这么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儿,心里也十分欢喜,老人家年轻时也是有妻有子,只是妻子病亡后,儿子也因疏于管教,又过分放纵溺爱,导致不学无术,终日游荡,最后在市集上打架斗殴时被人误伤而亡。

嗷呜!冲新书榜,求点击推荐票收藏嘤嘤嘤嘤!!!!

第九章:新生活的第一步

三老太爷因为这件事,十分的痛心,从此后便孑然一身漂泊着,只是原本还不觉着怎么样,这两年却是觉着有些孤寂,看见孩子,就忍不住的喜欢,想要逗弄逗弄,只可惜,从来了之后,那些男孩儿起先还来过几遭,十几天后,便是一个也见不到了。

三老太爷在江湖漂泊了大半辈子,能不知道人情冷暖吗?若不是宁世澜发现了他,嫂子又定要让他回来认祖归宗,他还真不愿意在这大宅门里老死。如今正想着怎么先应付过这几个月,过后还要出去继续漂泊行医呢,却不料竟有一个女娃娃登门。

“回三老太爷的话,这是三房的六姑娘。”廖嬷嬷在旁边福了福身,却被宁纤碧白了一眼,听她小声道:“我自己会和三爷爷说的,不用嬷嬷帮我。”

廖嬷嬷哭笑不得,三老太爷宁德荣却哈哈笑了起来,这是他认祖归宗后改的名字。又见宁纤碧看着那些药材,好奇问道:“三爷爷,这些都是什么啊?爹爹说你在外面是行医的,那这些东西,就都是药材了?”

“嗬,好聪明的小女娃儿。”宁德荣眼睛一亮,捋着胡子呵呵笑道:“是啊,这些都是三爷爷在园子里和一些荒废的地方采的药材,如何?唔…喔”

“三爷爷叫我芍药就好。”

宁纤碧乖巧的道,就见宁德荣一拍大腿,哈哈笑道:“好聪明,芍药真是聪明伶俐。嗯,芍药这个名字好啊,既开的艳丽,还可入药,可以说全身都是宝。三爷爷看见了,你们这园子里也有不少芍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