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嗷呜嗷呜!三公子开窍了,两人的关系终于进了一大步,撒花,热烈恳求月票和推荐票砸下来啊,笨酒受得住嗷呜!!!

第八十一章:金光大道

窗内的宁纤碧丝毫没发觉自己的所有举动已经落进有心人眼中,她将那粒小小的药丸装进旁边的盒子里,很快就又伸手捏起一小块药泥,放在掌心团起来。

目光沉沉看着宁纤碧笑得无比欢畅,双手灵活如风,一粒粒药丸从她手中成形,然后被小心翼翼放在盒子里。沈千山就这样痴痴站在大杏树后,任落花将他的肩头渐渐掩埋。

“海棠,起风了,五爷穿的还是少,别回头伤了风,你去把窗户关上。”耳中听到那清脆动听的声音,接着那两扇窗户便被宁纤碧身旁的丫鬟关上,那一张清秀动人的面孔,也转眼间就被隔绝在窗内。

沈千山深深吸了口气,空气中全都是杏花的芬芳,让他通体舒泰。

再留恋地看了一眼那窗户,想着窗内佳人此时面上一定还是带着欢喜的笑意,沈千山忽然微笑起来,转身大踏步往院外走去,挺拔身影转眼间就隐藏在花丛树木后。

宁纤碧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这一刻又和上一世的某一步有了重合,她看着盒子里的小药丸,这是这个时代里头一次出现的六味地黄丸,她不记得自己本来历史上六味地黄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应该算是很早吧,以至于到后来,药方并不稀奇,所以药铺都是在制作工艺上下苦功,像她们同益堂传到她手里的方子,做出来的六味地黄丸化水后,可以连一点药渣儿都不留,堪称六味地黄丸中的经典了。

但是这个时代,却是没有六味地黄丸的,相对自己本来的历史,这大庆朝的成药很少,大部分人仍是习惯买了药材后。回去熬煮药汤,只有一些公侯勋贵或者富商大贾的豪富家族,才会每年按时节由药铺制出一些成药预备着,例如《红楼梦》中出现的什么“人参养荣丸”之类的,这个时代都有,伯爵府每年都会制作一些出来用。

缓缓吐出一口气,宁纤碧仿佛看到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已经铺在自己面前,只是道路前面,却是一条又深又黑的壕沟,不费些力气。怕是也难以逾越。

宁世泊去吏部上任了,宁家又恢复了一贯的平静,宁纤碧的六味地黄丸也没有给姜老太君。而是让宁德荣拿去了。以宁纤碧的理解来看,宁德荣是要将这药送去某个机构进行具体检验,在此之前,他就让自己将六味地黄丸的药效,服用方法。禁忌等写了出来,然后和药一起带走。

这一点宁纤碧还真是没想到,古代这样的机构应该就类似于现代的药品协会之类的。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是很正常的,又不是跑江湖卖大力丸,难道做出一种药。你说有用就有用吗?不经过检验,谁敢吃啊?这可是药,又不是新菜式。不好吃顶多吐出来就是。一个不慎,是会出人命的。

令宁纤碧意外的是,宁德荣竟好像和那个机构还蛮熟悉的样子。后来她才知道,宁德荣手里也有几种自己配出来的方子,这些方子配成成药后。当然也是需要被检验的,他和这药协会能不熟悉吗?虽然来了京城。不是和从前那些人打交道,但是京城总部里的药协会中人也都知道宁德荣的大名,更何况他以医术为自己赚了一个爵位,这可是圈子里的大热门,所有同行都自觉与有荣焉,如今他上门鉴定药物,药协会的家伙们能不认真热情的对待吗?

宁德荣这会儿也正为难着呢。

六味地黄丸是宁纤碧做出来的,这制药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旦做出了好药,那是足可青史留名的啊。凭老头儿的直觉和对药物的了解,他心里已经有数,这六味地黄丸的效果必定不错的,所以通过鉴定绝对没问题。

这是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药物鉴定书上究竟写谁的名字好呢?宁纤碧可是伯爵府的千金小姐,就算她不顾忌名声,家里长辈们也决不允许她传出这样的名声。像她这样的名门小姐,那是连名字都不许流传出去的啊。

可如果不写宁纤碧的名字,难道要写自己的?这也不行啊,他一个堂堂的长辈,竟然剽窃自己的孙女儿的制药成果,他这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宁德荣左右为难,这几天胡子头发都刷刷刷往下掉。看的碧松等小丫头都忍不住担忧起来。

眼看着十几天都过去了,恐怕再有半个月,药协会那边的结果就会出来。宁德荣正发愁呢,就听碧松在外面笑道:“老太爷,六姑娘过来了。”

话音落,宁纤碧就走进来,先站在门口笑吟吟看了会儿,才开口道:“听碧松说三爷爷这几日食不下咽睡不安枕,连头发都掉了好些,这是怎么回事儿?三爷爷向来是有胸襟的,还能有什么事儿让你这样的发愁?”

宁德荣看着面前这个最得意的孙女儿,几年时光,当初那个抱着他大腿的小女娃儿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外面人多说宁家六姑娘姿色普通,其实哪里普通,宁纤碧还是很漂亮端庄的,只不过是因为她那些姐妹的姿色太好,才衬托得她就有些普通了。

老爷子在心里替宁纤碧打抱不平,但旋即就回过神来,叹气道:“芍药啊,爷爷没愁别的,这药协会的结果就要出来,到时候给你开了证书,是一定要署名的,你说,这…这可用什么名字好呢?你父母祖母怕是不会让你的闺名流传出去吧?”

宁纤碧眼睛刷一下就亮起来了,走到宁老太爷面前笑道:“三爷爷可是得了什么信儿?那六味地黄丸已经通过检验了吗?”

宁德荣苦笑道:“你还能乐出来?也是,若你是个男孩儿,这样大的光辉,如何不乐?偏偏你只是个女孩儿。”

老头儿说到这里,免不了又是唉声叹气一番,只听得宁纤碧也有些惆怅了:这个时代对女人的压迫的确是太厉害,不然她上辈子也不至于把金手指藏得那么严实。

“三爷爷,先别想这个,不是还没通过鉴定吗?”

宁纤碧安慰宁德荣,她觉得很有趣,许多专业的词汇,例如鉴定,证书,协会这些,她本以为是现代的,没想到这个时代里已经有了。转念一想,这也正常,就是本来的历史上,明朝时候不也是有了厂子吗?还有那些什么同城会同乡会的,想来协会应该也是由这些名称延伸而来。

“虽然还没通过,不过你三爷爷我和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难道连这点儿眼力都没有?你放心,你这六味地黄丸,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的。”宁德荣说完,脸上骄傲的笑容褪去,揪着胡子道:“只是这名字怎么办啊?”

“三爷爷,你看我可是计较那些虚名的人?就用三爷爷的名字呗,这有什么值得苦恼的?”宁纤碧让宁德荣滑稽的苦恼模样逗笑了,在她心中,固然也是想留名青史,然而自己这个身份,却注定不可能了,既如此,倒不如便宜了,哦不对,是成全了宁德荣。

宁德荣把头摇得拨浪鼓也似,坚决不肯沾孙女儿的这个便宜。宁纤碧便忍不住正色道:“三爷爷,芍药能有今天,多亏三爷爷悉心教导,没有三爷爷,芍药别说配出六味地黄丸了,恐怕连茯苓,牡丹皮,泽泻这些药材都不认识呢。恰恰我的名字又不适合流出去,就用三爷爷的名字不是最好吗?”

宁德荣还是摇头,嘴里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我怎能如此无耻?不行不行。”

宁纤碧实在懒得和他说了,站起身道:“如果三爷爷就是过不去自己这关,那就随便找个什么人冒名吧,我的名字是一定不能用的。”一边说,心里就暗暗偷笑:就不信老头儿舍得把这样的机会便宜给不相干的人。

宁德荣果然舍不得,正纠结时,就听外面脚步声响,接着门帘一挑,竟是玉儿走进来,小丫头满脸喜色,对宁纤碧道:“姑娘,表少爷回来了,太太让您回去呢。”

“表哥回来了?”

宁纤碧欢喜的站起身,蒋经陪着四皇子周鑫下江南已经一个多月了,她生怕这性子温柔的表哥会被那个爱财如命又脾气暴戾的四皇子欺负,所以这些天一直忧心,此时听说他平安归来,自然喜之不尽。

“三爷爷,车到山前必有路,等六味地黄丸通过鉴定,您再愁也不迟。孙女儿先告辞了,回头给你带好吃的点心。”

宁纤碧顾不上老头儿还在苦恼,转眼间就出了门,只剩下宁德荣自己一个人在屋里喃喃自语:“我不想吃什么点心,我只想要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行不行啊?”

回到白芍院,蒋经正在堂屋下首坐着,陪余氏和蒋姨妈说话,看见宁纤碧回来,他便起身笑道:“六妹妹。”

宁纤碧也见了礼,接着上下打量了蒋经几眼,才到余氏身边坐下,笑着道:“表哥下江南一个月,倒也没有十分明显的风吹日晒痕迹,如何?周公子没有欺负你吧?”

ps: 小沈同学知道自己爱芍药了,芍药的事业也要起步了,猛烈求粉红月票和推荐票,嘤嘤嘤嘤差距和后面的同学根本就不大啊,人家努努力可能就会追上来,使劲儿求月票嗷嗷嗷

第八十二章:为难

蒋经笑道:“周公子人很好,很照顾我,说起来惭愧,他正经比我小呢,却没想到竟是十分细心。说是一个月,然而也没用我怎么出力,不过是带他四处转了转,又会了几次经济罢了,我倒是受益良多。”

蒋姨妈看了眼宁纤碧,面上犹豫了一下,便对蒋经道:“行了,你在这里也坐了一会儿,先回房去歇着吧,你姨夫如今差事忙,怕是要晚上才回来呢,晚上再见也不迟。”

蒋经正要答应,就听余氏笑道:“行了行了,姐姐惯是这样小心谨慎的,有什么?他们两个是表兄妹,又是从小儿一块长大,虽说如今稍大了点儿,也不过是两个孩子,这就需要避嫌疑了?何况不是还有咱们这些长辈坐在这里吗?让经哥儿陪我说会儿话,这一个多月没见,我心里真是念着他。”

话音落,就听兰姨娘也笑道:“太太说的是,婢妾只怕有个人,比太太还想哥儿呢。”

余氏回头笑道:“还有这样儿人?我不信,除了姐姐,我便是经哥儿最亲的姨妈,还有谁能比我更想他?芍药虽是妹妹,难道你不知道?除了那些药材,她还会把什么放在心上?”

兰姨娘笑道:“婢妾说的自然不是姑娘,只是宣哥儿这些日子每天都要念几次,看他那样子,着实是想念经少爷的紧,比太太还想呢。”

兰姨娘不等说完,屋里众人已经笑倒了,回想起宁彻宣胖嘟嘟的小脸蛋儿,还有看到吃的就挪不动腿儿的憨样子,众人愈发笑得厉害。蒋经也笑道:“是,我在江南也惦记着表弟,这回回来。特意多买了些点心。”

说曹操曹操就到。只听外面一阵咚咚脚步声响,外面小丫头只来得及喊出一声“五少爷”来了两个字不等出口,宁彻宣已经闯了进来,看见蒋经,便扑过去欢欣叫道:“果真是表哥回来了,我还以为是小顺儿蒙我呢。”

蒋经笑着抱起他,兰姨娘奇怪道:“宣哥儿,你怎么这个时辰就回来了?学堂那里放学了吗?”

宁彻宣嘻嘻笑道:“没呢,只是下了一堂课,我马上还要回去的。听说表哥回来。实在高兴的紧,所以忍不住就跑回来看一眼,看一眼就走。”

宁纤碧笑道:“少来了。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你是特意跑回来看看表哥都带了什么吃食吧?到时候把数儿记下来,要独占那个大份儿的,是也不是?”

宁彻宣被姐姐揭破了心思,便在蒋经身上扭成了一根儿麻花,心虚的叫道:“才…才没有…姐姐。姐姐别把我对经哥哥一片…一片赤子之心当做…当做”

不等说完,就听蒋姨妈笑道:“好了好了,我的好宣哥儿,快回学堂吧,这白芍院离着那里有大半里地呢,当心回去晚了先生骂你。这些吃食,自然每样都要留给你一份儿的,就放心吧。”

宁彻宣得了准信儿。这才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余氏看着他欢快跑了出去,忍不住摇头叹气道:“唉!真不知这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除了对吃的上心,其他万事不问,成绩也只是平平。”

兰姨娘面色一僵。接着惭愧道:“都是婢妾教导无方”不等说完,便听余氏道:“行了。关你什么事?认真说起来,我还是他嫡母呢,也有责任。不过也不关咱们的事,咱们两个到底是女人,俗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你看咱们老爷,就由着宣哥儿的性子,他这当爹的都不着急,咱们急着往自己身上揽什么罪名?”

兰姨娘笑道:“太太说的是,老爷实在太纵着哥儿了,婢妾说过几回,老爷也不听。”

宁纤碧在旁边听着,只觉得好笑,这是三房里经常发生的事情,几句话的功夫,这一妻一妾就把责任都推到宁世泊头上去了,也不知老爹在吏部,是不是喷嚏连连。

不过宁纤碧也十分疑惑,她的记忆中,宁彻宣在上一世里是非常聪明的。这一世也是,但凡他喜欢的东西,没有不明白的。偏偏就在读书上不用心,这剧情有点颠覆,让她一时间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正想着,就见蒋姨妈起身笑道:“这会儿老太太房里应该没有人,经哥儿回来,是该去给老人家请安的,不如就趁这个时候吧,不然等到傍晚,姑娘们都过去了,反而不便宜呢。”

余氏也笑道:“正是这样说,我倒疏忽了这一点,既如此,让经哥儿把礼物挑出来,咱们这就过去。”

姐妹两个说完,便带着蒋经去挑礼物,宁纤碧因为晚上还要去请安,就没有随着一起。

等到屋里没人,她又觉着有些闷,看看太阳已经往西边去了,便走出来,在二门内随意散步。

忽听一阵笑声传来,抬头一看,只见宁彻宝和宁彻宣两兄弟嬉笑着从二门进来,看见她,两人收了笑声,宁彻宣规规矩矩上来见礼,叫了一声姐姐。

宁纤碧和宁彻宝也彼此厮见过,宁彻宝便道:“六妹妹怎么在这里?听说蒋家表哥回来了,宣弟弟一直惦记着那些点心呢。”

宁纤碧笑道:“表哥和姨妈还有我们太太去给老太太请安了。四哥和宣哥儿笑什么呢?隔着老远都听见你们笑得开心。”

她本是随口一问,却见宁彻宝脸上猛然就泛起一阵激动的光彩,大声道:“妹妹怕是不知道吧?齐先生要过来,他要到我们族学来授课了。”

“齐先生?”宁纤碧喃喃重复了一遍,实在是想不通这个齐先生来授课有什么值得激动的?但是很快的,她便想起了一个人,当下身子也不由得僵住了,喃喃道:“齐先生?能让四哥这样激动的,莫非是当世大儒齐恒之先生?”说完后却又很快摇了摇头,喃喃道:“不可能吧?连我都知道他曾为帝师,除了皇亲国戚,谁还有资格请他坐馆?”

宁彻宝笑道:“可不就是齐老先生呢?也难怪六妹妹疑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学堂里所有人,就没有一个出声儿的,三哥连喘气都忘了,实在是太震惊,我到现在还以为是在做梦呢。”

宁纤碧这一回也震惊了,齐恒之当年以而立之龄,便成为帝师,着实是让天下士子震惊。十二年后当今皇帝登基,他官拜一部尚书,前年因父亲病逝丁忧归家,丁忧期满之后他不再出仕,谈笑于山水之间,往来多是名士才子。谁知老人家如今竟然又重拾旧业,最重要的,是他竟然选择了伯爵府坐馆。

“以齐老先生的大才,只要他放出口风,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会竞相邀请他到家中待如上宾吧?甚至,就连皇上召他入上书房,也不是不可能的,怎么…怎么会来咱们家?”

宁纤碧皱着眉头,总觉得这事情太过不可思议,俗语说,反常即为妖,虽说这是件天大好事,但她却有一种忧心忡忡的感觉。

“是啊,所以一开始,就连先生们都不相信的。不过已经有了准信儿,说是接齐先生进京的船已经在路上了。是了,听说当年齐老先生在山间被毒蛇咬伤,恰好就是遇见了三爷爷,被他救了一命。或许就是因为感恩图报,所以老先生才会来咱们府里坐馆吧。”

宁彻宝说完,看了眼天色,便笑道:“六妹妹,我先回去了,你带着宣哥儿多走走,这一下午吃了好几块零食,看着他又不胖,我真担心他被撑到。”

宁纤碧点头笑着答应了,拉着宁彻宣的手往回走,一路上这小吃货不停问蒋经这回回来都带了哪些吃食?有没有雇两个厨子回来?听说南边的东坡肉很好吃什么的,只把宁纤碧听得直想撞头,心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错?这一世的弟弟是发生基因变异了吗?还是饿死鬼投胎的?

蒋经回来后,着实忙了好几天,一直到十几天后,才总算得了空儿,打算在家好好儿歇歇。因中午的时候,余氏那里做了野鸡崽子汤,让蒋姨妈和他过去喝汤,于是母子两个便换了衣裳,往白芍院来。

恰好在门口遇见宁纤碧,蒋经上前见礼,微笑道:“六妹妹这是从杏林苑回来的?前些日子送的点心,三老太爷可喜欢吃?”

宁纤碧笑道:“从族学回来的,如今我也不常往杏林苑去。不过三爷爷很喜欢那些点心,他这些日子吃饭不太好,倒幸亏那些点心补着,不然恐怕要瘦一圈。”

蒋经奇怪道:“吃饭不太好?可是遇上了什么事?上次去送东西,看着老人家精神还好啊。”说完却见宁纤碧左右望了望,见蒋姨妈在前面和一个嬷嬷说着话,并没有注意这边,她就放慢了脚步,于是蒋经会意,也放慢脚步随在她身边,疑惑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宁纤碧苦笑道:“我做出了一味药,三爷爷拿去药协会鉴定了,这两天鉴定结果就会出来。想来是可以通过的。三爷爷如今正为这个事儿烦恼,他不肯署他自己的名字,说是不能无耻到偷孙女儿的成果。可我的名字也不能流传出去。就为这事儿,苦恼了多少天,我怎么劝也没有用。其实有什么?我又不是那好虚名的人,无奈三爷爷不肯,我也没办法。表哥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可能不能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ps: 求月票求推荐票嗷呜嗷呜

第八十三章:百草阁主(第三更,求月票)

蒋经皱了皱眉头,轻声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三老太爷苦恼,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说完就听宁纤碧叹气道:“实在不成,就署表哥的名字吧,我是实在没办法了。”

蒋经吓了一大跳,连连摇手道:“这种玩笑开不得,我还制药呢?连草药都不认识几棵,一旦将来药协会的人要叫我过去考较,我丢人也就罢了,岂不是也连累妹妹背个不学无术的名声?只怕百姓更不会认妹妹做的药。这事儿万万不行,宁可署三老太爷的名字。”

宁纤碧用手扶住额头,有气无力道:“让表哥说,这件事就没有办法了?”

蒋经认真想了一会儿,这时候蒋姨妈和几个婆子丫鬟已经进了屋,他便与宁纤碧站在台阶下,沉吟了一会儿方笑道:“是了,妹妹的闺名虽不能流出去,雅号却是无妨的,妹妹不如起一个雅号,有三老太爷替您担保,有那味药的效果在,药协会应该也不至于就要追根究底,如此一来,世人多知妹妹雅号,却不知这雅号的主人就是妹妹,岂不是两全其美?”

宁纤碧眼睛一亮,拍着脑袋笑道:“正是正是,我竟将这件事给忘了。雅号,雅号,唔,就叫百草阁主如何?这样一来,也没人能想到这位百草阁主是个女孩儿,何其便宜?”

蒋经笑道:“百草阁主?唔,很不错啊,神农尝百草,这个号正经适合妹妹。”

宁纤碧终于解决了这个大问题,登时就觉得全身轻松,便一矮身,坐在了院中石凳上,笑道:“多谢表哥,你算是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惜三爷爷的爵府不知何时能动工。只要那爵府盖起来了,三爷爷便可以坐馆”

“开府坐馆?”这是怎么回事?蒋经有些好奇,失笑道:“三老太爷总不会想着要在家里看病吧?”

“不是家里,而是把爵府改成一个大医馆,左右三爷爷也可以在府里住。”宁纤碧解释着,却见蒋经摇头道:“胡闹胡闹,这想来是六妹妹给老太爷出的主意?十分不妥当,那是皇家给有爵位的人的封赏,怎可以建成医馆?若是被有心人得知,一个‘藐视君恩’的罪名下来。三老太爷的下半辈子就毁了。”

宁纤碧笑道:“表哥真看着是和四皇子下了趟江南,如今眼界这样开阔。放心吧,这事儿三爷爷问过沈大人。就是那位睿亲王府,内阁学士的沈大人,已经得了皇上的首肯,如今只等工部那里开工,便可以心想事成了。”

蒋经听说是内阁学士沈茂帮着周旋的这件事。也就没有再说,过了好半晌,他才叹气道:“终究还是有些不妥,不是我说不吉利的话,这为医之道,不管怎么谨慎。总难保不会出什么纰漏,一旦出事,三老太爷用爵府开医馆。就很不妥了。”

话音刚落,宁纤碧已经是变了脸色。

蒋经见她面色蓦然惨白,以为是吓到了她,连忙笑道:“不过是我为人太过谨慎小心罢了,六妹妹也莫要多想。想三老太爷行医几十年,从没出过纰漏。如今怎么可能坐馆后就出纰漏呢?是为兄多虑,六妹妹不要放在心上。”

然而宁纤碧怎么可能不放在心上?春风和煦,她却觉得身上全都被冷汗湿透:自己真是糊涂啊,看来重生这一世的顺遂,让自己都有些得意忘形了。爵府做医馆,这提议大胆也就罢了,只是她怎能忘记日后那场滔天大祸?爵府也好,医馆也罢,那都是皇家的产业,虽然历史有诸多改变,但宁德荣不获罪还好,一旦获罪,这医馆或者爵府都要被抄没不说,万一再有人落井下石,那三爷爷的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想到此处,宁纤碧只觉心中全是后怕,她站起身,郑重向蒋经行了一个礼,正色道:“表哥说的是,之前是我太想当然了,只以为有了沈学士帮忙周旋,便没有什么问题,如今看来,却是我想的太天真,芍药多谢表哥提点。”

她这样一说,倒让蒋经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道:“不算什么,是我太小心了。”

却见宁纤碧坐下去,苦恼道:“只是这样一来,既然不能用爵府做医馆,那要怎么办呢?难道要向老太君和爹娘求助?”

蒋经沉吟道:“这医馆是要用宁老先生的名义吗?六妹妹是不是也要参与进去?如果你不参与进去还好,若是你也要参一脚,这事情就万万不能让老太君和姨父姨太太知道。”

宁纤碧愣愣看着他,旋即便醒悟过来,敲着自己的脑袋叹气道:“是了,我真是傻了。我一个伯爵府的女孩儿,竟然要插手外事,还是经商行医,老太太和爹娘怎么可能允许?只是…只是”

后面这句话却没说出来。宁纤碧不甘心,太不甘心了:重活一世,自己都把金手指打开了,可到最后,受这个身份所限,竟然还不能未雨绸缪,为自己攒下丰厚家底吗?那自己脑海里那么多方子怎么办?难道只能做几样药,然后等着嫁人?不,她一点儿都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啊,这和前一世里的自己又有什么区别?

蒋经看着宁纤碧有些焦虑的模样,便忍不住微笑道:“妹妹不用急,俗语说,一口吃不下个胖子,即便有了三老太爷的医术和妹妹做的药,开医馆药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且慢慢来,等你的药通过鉴定,再慢慢筹谋也不迟,到时候若是需要我帮忙,请尽管开口,不要外道才是。别的不敢说,只是这做生意,我如今倒也有些心得,必然鼎力相助。”

宁纤碧的心慢慢平静下来,知道蒋经说的是金玉良言,于是郑重道了谢。

屋里,余氏和蒋姨妈来到门边,只见蒋经和宁纤碧一站一坐,正在那里说话,这幅画面竟是安静唯美的紧。余氏便忍不住笑道:“瞧瞧这兄妹两个,平日里也不见他们说过多少话,可凑在一起,却是着实透着一股热乎劲儿。”

蒋姨妈笑道:“可不是?芍药是个最安静内敛的孩子,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她脸上这许多神态,不知找经儿商量什么正经事,瞧瞧,可是够正式的。”

余氏笑道:“他们能有什么正经事?不过也罢了,表兄妹本该亲热些,就是咱们看着,心里也高兴啊。”说完又看了看蒋经,忍不住笑道:“真不明白,姐夫当日怎么就看上了姐姐,只看经哥儿的容貌,也该知道姐夫当年的风采,只不知道多少女孩儿为他争破了头吧?却再也没想到最后竟便宜了姐姐。如今姐夫虽去了,留下经哥儿这条血脉,却也是个祸害闺阁女儿的凶手。”一边说着一边摇头笑。

这话自然是夸赞了,蒋姨妈看着妹妹,心中忽然一动,也微笑道:“经哥儿也就罢了,我却是最喜欢芍药,寻常女孩儿到了她这个年纪,也没有这份安静温柔,行事大方妥帖呢,将来也不知道是谁家好福气,能娶了她进门。”

余氏面上笑容更盛,嘴里却谦虚道:“什么安静温柔行事大方妥帖?姐姐还不知道吧?如今京城里人都说,我们芍药比不上她那几个姐妹。”

蒋姨妈摇头笑道:“这看人哪里只能看表面?不是我当着妹妹的面儿夸自己的外甥女儿,实在是府里这么多姑娘,除了早年嫁进太子府的二姑娘,因为年龄大所以稳重外,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芍药。那位表姑娘倒是性子容貌都好,只是不知怎么着,我看着也难以亲近,看她的样子,也是有些清冷孤高的。”

余氏掩口笑道:“说人家清冷孤高,这府里若论性子孤拐,还有谁能比得上你的外甥女儿?我一直就担心,这孩子的性子太拧了,也不像寻常女孩儿的贤淑模样,以她的身份,恐怕将来也是要往那些高门大户里去的,我只担心她受气。若是能有个知根知底又真心对她好的,便是寒门,我和老爷也认了,孩子平安幸福才是最要紧的。”

蒋姨妈听见这一番暗示,早已是心中欢喜。便笑道:“想来父母都是这样儿的。我们经哥儿,我也是想着他性子温柔,必要找个知道根底又刚强大方性子良善的媳妇才好,这一点倒是咱们想到一起了。”

余氏探听出了姐姐的口风,也是心满意足,越看院子里那对兄妹,就越觉着这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因喃喃道:“姐姐急什么?从前不是有算命先生说过,经哥儿不能早婚?不然恐怕于前程有埃”

蒋姨妈点头道:“的确是有这么一说。妹妹却也不用着急,芍药还小呢,今年才十三岁,如今京城权贵门里多以女孩儿为重,十七八岁出阁的也大有人在,你又何必急?”

说完两人彼此对看一眼,心照不宣的笑着异口同声道:“没错,不急呢。”

ps: 嘿嘿嘿,蒋姨妈和余姨妈心里的念头注定不能实现的啊,虽然我也的确很喜欢蒋家表哥,嘤嘤嘤嘤

第八十四章:同心

兰姨娘在两人身后,将这番话全听了去,也知道这两个小儿女的事情几乎就定下来了。实话说,她也瞧着温柔俊美的蒋经和外柔内刚的宁纤碧十分相配,只是想到睿亲王府,那位同样是文武双全容貌出色的三公子,心中难免有一点怅然,只是她心里也明白,三公子那边,不过是个妄想。如今将宁纤碧配给蒋经,却也是一段良缘了。

正想着,就有丫鬟过来请示说是否该摆饭了?兰姨娘笑着点了点头,就出门来到宁纤碧与蒋经身边,含笑道:“表少爷和姑娘说什么这样投机?都要摆饭了,快请进屋吧。就是有话,难道不能当着太太和姨太太的面儿说?恰好也让婢妾增增知识。”

宁纤碧站起身,蒋经也连忙笑着谦逊了几句,兄妹两个方往屋里来。

不一会儿,宁世泊也回来,他这些日子衙门里差事清闲,因此中午倒也能回来用膳,且用完膳还能眯一小会儿,再去当差便是精神百倍。”

蒋经又给姨父见了礼,宁世泊和他说了几句闲话,这一会儿功夫,宁彻宣也回来了,看见蒋经,小家伙无比热络,很显然,这都是之前带回来的那些苏式点心的功劳。

一家人其乐融融,宁纤碧想起学堂里齐恒之要来的事,便问了宁世泊一句,却听他笑道:“能请到这位大儒,当真是令人意外。幸亏是三叔当日对他有救命之恩。我和老先生的堂弟也有点往来,不然断断请不到。嘿嘿,这一下,京城里不知道要有多少权贵人家羡慕咱们了。”

宁纤碧皱眉道:“爹爹,俗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咱们家这样的出风头。恐怕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儿吧?”

说完却见宁世泊摆摆手,笑道:“无妨,这又不是涉及到官场上的利益倾轧,不过是请一位老先生罢了。何况你大伯心里早有成算,那边的族学已经扩建了,就是想着要有别家的孩子想要入学,便请过来呢,如此一来,那些人家只有感念咱们的,哪里还会着恼?”

宁纤碧微微皱眉。心中似乎有不安的念头闪过,她却一时间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倒是旁边的余氏开口道:“大伯这举动有些欠考虑,如此一来。学堂那里岂不是龙蛇混杂?权贵家多纨绔,好不容易咱们家几个哥儿还算争气,可别再让那些纨绔带坏了。”

宁世泊笑道:“你操的什么闲心?大哥行事一向谨慎细密,难道连这个道理也不知?何况有齐老先生在,哪里敢收那些纨绔。就是大哥要收,那些勋贵们也不敢送过来,谁不知老先生脾气不好,万一让他发起火来,再把那些纨绔子打出个好歹,可不活活心疼死那些宠溺骄纵孩子的父母?”

余氏和蒋姨妈兰姨娘都忍不住笑了。点头道:“这说的也没错,就是因为娇惯,才养出了些纨绔。又哪里舍得送来吃苦。”

用完午膳,宁纤碧歇了一会儿,便往族学去。

最后一节琴棋书画课程的时候,宁纤碧正调节着自己的琴,便看到宁德荣的身影。在学堂外面晃来晃去,她心中一动。一双手轻微起了颤抖:能让老头儿急匆匆赶到这里来,除了自己的六味地黄丸通过鉴定之外,还能有什么事情呢?

虽然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但宁纤碧仍然忍不住红了眼圈,她实在是太过激动,以至于那架琴就发出了“叮咚”几声不成调的拍子。

几个女孩儿都诧异看过来,谭澈也从书中抬头,及至看到窗外的宁德荣,方微笑道:“想来是三老太爷寻六姑娘有事,行了,你过去吧。”

宁纤碧勉强镇定了心神,微微施礼后出门,然后死命压抑着激动,开口道:“三爷爷怎么过来了?”

“芍药。”宁德荣高兴的走过来,伸出一只握着拳头的手,兴奋道:“通过了,真的通过了,不但这样,几位长老对你这味药赞不绝口,说效果很好啊。”

几位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