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到这里,便站起身,想了想方诚挚道:“我是很尊重太太的,这些年,她嫁给我这个没出息的庶子,从来没有一句抱怨,给我生了芍药,也是聪明懂事,母女两个为了我,将三房打理的井井有条,让我一点儿都没有身为庶子的自卑和哀伤。兰儿虽是个家生子儿的奴才,因为生了宣哥儿才做的姨娘,但在我眼里,她却也是值得我爱护的家人,宣哥儿更不用提,他是我的长子,虽然看着似乎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但是生性淳厚,这一点,比他聪明但心机深沉要强得多,将来我无论会不会再有儿女,宣哥儿和芍药的地位不会有任何改变。”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目光如水般平静的看着肖姨娘,淡淡道:“我希望你能把对我的那些温柔小意,也都用在她们身上,哪怕用出一半也好。今天这样的事,不管是什么理由,我不希望出第二次。我虽然也是男人,喜欢美貌温柔的女人,却不会因为美色而昏了头。你心里若真是存了什么要不得的心思,我劝你最好放下,若觉着在我这里没了希望,我也可以好好儿送你回去。不是我无情,不尊重你,动辄拿送你回去这样的话来威胁你。芬儿,你若是肯安分,好好地在这三房里与太太兰儿和平共处,没有谁敢不尊重你,太太不是那嫉妒不容人的,你真受了委屈,她必会给你做主,就算她不做主,还有我,咱们好好儿的过日子。但你若是像今日这样,三天两头的闹,我可没有那个怜香惜玉的心一味纵容你,我怎么说也是个男人,如今也做了官,若是后院都管不好,岂不让人耻笑?我这番话你好好寻思寻思,想过日子,就收了那些要不得的心思,咱们依然好好过。若是不甘心。我立即叫人将你送回侯府,或是你不想回侯府,只要你说出去处,我就送你过去。”

肖姨娘木然看着宁世泊,只觉心中五内俱焚,这个男人今天等于是打破了她所有的妄想和希望。可是凭什么不许她有妄想和希望?论容貌,就算是这伯爵府里,她也可以说是最漂亮的,论身份,她爹娘也曾经是富贵之人。不过因为早亡,自己孤苦才进了威远侯府,即便如此。难道不比商家女和奴婢强?她凭什么要安安分分做一个妾室?

她木然看着宁世泊,忽然惨笑一声,摇头喃喃道:“老爷真是好狠的心,您的情深意重只是对太太和兰姨娘罢了,何曾给过我?”

宁世泊断然道:“你只要没有妄想。我对你和对太太与兰儿并无不同。怕就是你心里贪婪,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自然我怎么对你,你也是觉着不足了。”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自嘲笑了笑,喃喃道:“我便是这样的人。今日尊重太太,爱护兰儿和你,便会一直这样下去。和你已经是意外之事,日后我定然更加小心谨慎,再不会有新人进门。那些因为一时欢好就为了你倾尽所有甚至是宠妾灭妻的男人,你难道敢保将来人老珠黄之际,他不会将曾经给过你的全部给新人?我言尽于此。你仔细考虑考虑吧。”

宁世泊说完,便大踏步出门。剩下肖姨娘呆呆坐在这里。只品评着他最后几句话:是啊,男人喜新厌旧是本性。自己如今正是年轻貌美,然而总有年华逝去如余氏和兰姨娘的一天,在宁世泊身边,他今日能护着太太和兰姨娘,他日也会护着自己。可若是跟了别的男人呢?纵然有一时风光,之后新人进门,自己又会有何种凄凉的下场?

一边想着,只觉一颗心忽冷忽热,身子软的支撑不住,便一头倒在炕上。细细回想从自己进门后的一应过往,这刹那间,竟是柔肠百转,一忽儿觉着万念俱灰;一忽儿又觉着是自己贪心太过,若是不生妄想,安安分分,这也是锦衣玉食的日子,又何必非要去攀高望远?

只是一想到,自己从小想着的那份儿要强,如今全部成为泡影。从进门后抱着的那份宠妾灭妻的希望,恐怕也再不可能实现。青春蹉跎,美貌尽付,最终只能换来这妾侍的卑下身份和凄凉,她就觉着往后几十年对自己竟再也没有意义了,心中剧痛之下,只觉眼前一阵阵发黑,终是一头栽倒在炕上,昏迷了过去。

此后几天,肖姨娘不知是想开了,还是不愿意在这时候触怒宁世泊,总之她着实安静下来。

既然她屈服了,宁纤碧也就不在乎卖点好儿给她,到第三天上,去给她诊了脉,又开了两个补养的方子,让三房的小厨房每日里做了给她送过去。

除了肖姨娘之外,宁彻宣的变化也很大,他再不像从前那般每日里只记着吃的喝的,从来看见书本就要头疼的人,如今竟空前发奋起来,从学堂回来,也是读书不辍,每天晚上和宁世泊说话,也不是再告诉他什么什么点心好吃,什么什么肉食好吃之类的,而是拿一些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

宁彻宣本来聪明,只是因为从不肯在书本上用心,所以成绩平平,如今他这一发奋,天分便立刻显现了出来。就连学堂里的先生,也被他惊得目瞪口呆,这一天便专门找了宁世泊过去说话。

ps: 可能大家觉得笨酒太圣母了,肖姨娘这样的家伙为什么不写死呢?宁三爷为什么要这么心慈手软呢?不过笨酒还是想申明:笨酒觉得对于肖姨娘这样的女人,死从来不是什么好惩罚,只有让她在大宅门中绝望的消耗了一声,死气沉沉,没有了任何妄想,永远要仰人鼻息的生活,才是对她最残酷的打击。笨酒不喜欢写死人,不过看了大家的留言,考虑下下一本看看酷烈一把,啦啦啦…

第一百二十七章:关心

宁世泊从学堂中出来,想着先生对宁彻宣的夸奖,想着老头儿郑重告诉他,不可再让这样的好苗子耽于玩乐。不知为什么,他心中不但没有欣喜,反而有些沉重。

因一路走着,就来到了白芍院后院,见宁纤碧正和山茶芦花玉儿在百草阁后的篱笆上摘金银花,他便走了进去。

“爹爹怎么过来了?”宁纤碧将手中金银花倒在了山茶手中的篮子里,听宁世泊说有几句话要和自己说,便嘱咐了山茶几句,然后净了手,跟着父亲一起往前院缓缓而行。

宁世泊将先生说的关于宁彻宣的话讲了一遍,然后正色道:“芍药,宣哥儿只怕是受了那一日的刺激,虽然我也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将来光宗耀祖,可我却不希望他是因为这件事在心里留了阴影,所以才会这样拼命,你爹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只求子女平安快乐,若是宣哥儿一世也没了快活,就算他封侯拜相,爹爹也不会开心的。”

宁纤碧看着宁世泊,只觉心里满满都是感动,以子女平安快乐为心愿的父亲;如果儿子不快活,就算封侯拜相,心里也不会快活的父亲,这天下间大概也只有宁世泊一人了。

当下便诚恳道:“爹爹,女儿曾说过,您是这世上最好的爹爹,如今看来,女儿这话果然没错,能摊上爹爹这样的父亲,是女儿和宣哥儿的福气。”

宁世泊微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有这样一个懂事孝顺的女儿,又何尝不是他的福气?

宁纤碧又微笑道:“爹爹放心吧,弟弟的事都看在女儿眼里。如今他虽然是因为那日的刺激才开始发奋读书,但是成绩能够这样的突飞猛进,怕也是因为忽然开了窍,发现了书中自有乐趣。女儿不想在这时候打扰他。要让他完全体会到书中知识的好处和乐趣后,那时候开导一番,既可以让他丢下包袱,也可以让他继续用功读书,岂不是两全其美?”

宁世泊愣了一下,忽然忍不住笑道:“你啊你啊,小小年纪竟能思虑如此周详,真不知道是什么做成的心肝,我和你娘一辈子也没什么心机,怎么倒生出了你这样一个玲珑剔透的女儿?”

父女两个边走边说。慢慢就走到了前院,正要进堂屋,就见一个小厮从院门走进来。在台阶下便打了个千儿,大声道:“回禀老爷六姑娘,沈府的三公子过来了,说是要寻五少爷出去逛逛。”

宁世泊疑惑道:“三公子?他怎么会突然想起找宣哥儿出去?”

宁纤碧淡淡道:“想来是从三哥哥四哥哥那里听说了前些日子的事儿,所以才要找宣哥儿出去散心吧。”

宁世泊不动声色的看了女儿一眼。咳了一声笑道:“如此说来,三公子倒真是有心了,他性子孤傲,身份又高贵,可从没见他为谁这样细心过,如此盛情。倒不能不感激。”因对那小厮道:“你先去请三公子进来喝杯茶,就说五少爷正在换衣裳,请他稍候片刻。”

小厮答应了。“蹬蹬蹬”跑出去,宁纤碧抬头看了老爹一眼,心中猛翻白眼儿:这算什么?乱点鸳鸯谱?老爹刚刚不还说子女平安快乐最重要吗?怎么一转眼就想帮女儿往高枝上飞了?也不问问自己愿不愿意。

心里腹诽着,便要转身回房,却听宁世泊道:“我知道芍药谨慎。只是三公子一番好意,就是见个面打个招呼罢了。这也是礼数。”

说着话的功夫,沈千山已经从院门外走了进来,他听小厮说六姑娘和老爷恰好在院中,只怕宁纤碧又躲着自己,因此急着就赶过来了,若不是小厮在身后跟着,三公子真是恨不得能用上八步赶蝉的轻功飞进来。

只是见了宁纤碧,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因只是互相见了礼,他有心要看着宁纤碧说话,却也知道人家老爹在身边,这样做太过孟浪失礼,于是便咳了一声,微微笑道:“没想到宁大人也在家中,怎么?今天莫非是休沐?”

宁世泊笑道:“嗯,前两天帮人轮了值,今日该他还我,左右衙门这阵子也清闲。是了,我听说北疆那边鞑子已经退了兵,是真的吗?”

沈千山巴不得能多说几句话,哪怕用眼角余光多看心上人几眼也好啊。因便笑道:“是,确实退了兵。不过我已经和皇上说了,不能掉以轻心,这一次的仗,可以说是打的稀里糊涂,除了最开始几次战斗还算郑重外,剩下的大半年里,鞑子竟不知在做什么,他们熟悉地形,骑射又厉害,不主动进攻,守将也不敢随意出城战斗,竟然就胶着了,然后也没有一场像样的大战,就这样退了兵,这其中定然有诈。”

虽然沈千山是个孩子,但宁世泊十分了解他的军事才华,听见这话,不由得肃容道:“公子心中可有定论?”

沈千山认真道:“金月国也是国力强盛,不如我们的地方,唯有粮草。这一年多战事未起,恐怕他们就在休养生息积攒粮草,一方面派出骑兵骚扰边疆,牵制我边疆大军。如今只怕粮草预备的差不多了,忽然退兵,便是要让我军放松警惕,如我所料不错,长则半年,短则三月,金月必然再度大举进攻。因此我已经上书皇上,请求往边疆增兵,并严令边疆守军不许懈怠。”

宁世泊动容道:“公子所言有理,这么说来,是大战将起了?好在这两年没有什么太大的灾难,金月大举进攻,朝廷也有余力应付。”

宁纤碧在一旁听着,心中也不得不佩服沈千山在军事上的确是有独到的眼光和才能。正如他所说,应该就在这一年的冬天,金月大举进攻,而沈千山也终于第二次上了战场。

这一次,才真正令他在军方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扬名天下的大英雄和偶像,短短三个月的战场上,他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为他日后打下了坚实的声望和基础,在上一世里,他以弱冠之龄,却成为军方第一人,不得不说,无论古今,这都是一个不朽的奇迹。

“正是这样说。”沈千山点点头,却听宁世泊又道:“如果大战再起,公子可要随军出征?”话音落,见芭蕉出来,他便笑道:“挑太太房里的好茶,你亲自泡一壶来。”说完又对沈千山道:“只顾着说话,竟没请公子进屋里坐,真是失礼。”

芭蕉看见沈千山,也是欢喜,这是真真正正的贵人了,因连忙让他们进屋,自己亲自去泡茶。

宁纤碧便轻声道:“爹爹和三公子稍坐,我还有事,先告辞了。”说完转身而去。

沈千山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满是怅然,暗自怪宁世泊多事:我喜欢在这里站着不行吗?都是你多管闲事,有什么失礼的?进屋就看不到六姑娘了。在这里,哪怕不能正大光明的看,用眼角余光瞄一瞄也是好的啊。

宁世泊看着沈千山的目光,微微一笑,门口丫头已经挑起了帘子,他便摆手道:“公子请。”

不说沈千山惆怅的进了屋,只喝了两杯茶,待宁彻宣过来,他便告辞而去,带着宁彻宣出门了。

只说宁纤碧回到百草阁,细思沈千山今日来意,不由得也叹了口气,心中烦恼之极:这家伙说是要带宁彻宣出去逛逛,可也明显是为了自己才过来的,到底哪里出了差错,这一世怎么就没办法摆脱了呢?

转眼间就是中秋,这一日,恰是蒋经定亲的日子,两家互换了婚书和信物,蒋经与那位齐姑娘的婚事便算是定下来了。只是因为齐芷兰尚小,蒋经又是命中不能早婚,所以还要再等两年才能下聘礼送嫁妆,接着完婚。

中秋佳节,又赶上这样的喜事,蒋姨妈自是十分高兴的,因忙完了便来到余氏房中,见她正和兰姨娘在房里做女红,便笑道:“大节下,人人都忙碌,你们两个怎这样悠闲?”

余氏笑道:“我们的差事清闲,前两日忙了这一季的衣裳之后,也就没什么可忙的了。经哥儿呢?今日是定亲的日子,难道他还出去了?‘蒋姨妈笑道:”可不是,媒人前脚走,他后脚就出去了,如今有两三个铺子要照应着,三老太爷那里还有一个,可不是忙着呢。话音落,听见外面人说“六姑娘来了。”接着宁纤碧走进来,她便笑道:“芍药,你三爷爷那个铺子的生意很好呢,听说如今等着看病的人都能排出一条街去。”

宁纤碧笑道:“我问过三爷爷了,哪里有这么夸张?不过生意兴隆倒是真的。铺子里的药流水般卖出去,还多亏表哥帮着备的药材足,不然这会儿怕是要抓瞎了。”

余氏笑道:“别的也就罢了,我也听说,你那什么六味地黄丸和乌鸡白凤丸还有秘方?别家的药铺卖的听说都比不上你的。所以卖的格外好,怎么小小年纪,就在这方面用心,还懂藏私呢?”

ps: 求粉红月票和推荐票嗷呜嗷呜

第一百二十八章:大难临头(上)

宁纤碧笑道:“这是我做出来的,藏私又如何?其实不过是些小手段,这就是活招牌,别家的药铺学不来,我们的药才能卖得好啊,本来么,平白让他们学了这两种药去,已经是便宜他们了。”

余氏摇头道:“你爹爹常说仁厚仁厚,不会喜欢你这样。再说了,何苦来?说自己家药铺的药是秘方,比别家都好,让那生意兴隆的不行,最后换了什么?就换你如今没日没夜的忙着?我这都多长时间没抓着你人影了?还有你弟弟,如今也是忽然转了性子,说要读书,竟然就比先前用功多少倍,成日里关在书房。”

说到这里,她便看向兰姨娘道:“你素日里也该劝劝,别为读书再累坏了身子,我今早上看着,比先瘦了一大圈呢。”

兰姨娘笑道:“怎么不说?可宣哥儿也不听啊,前儿晚上我还和老爷说,哥儿最听姑娘的话,还须姑娘开解他才成。”

宁纤碧点头笑道:“再等等,到时我自然和他好好儿说。”

几个人正说着话,便听人说表少爷来了,接着蒋经进来,看见宁纤碧,不由笑道:“不知道妹妹在,倒是冒冒失失就进来了。”

宁纤碧笑道:“都是自家兄妹,说这话外道,表哥怎么过来了?可是因为今儿中秋,所以要预备晚上赏月的事?只不过你和姨妈现在这里住着,一应事务都是随着府里吧?又用得着你做什么?”

蒋经笑道:“不是,今儿得了几篓子大螃蟹,我想着中秋时候螃蟹最肥,府里人也多爱吃,所以就亲自送了回来。是了,回来之前我特意去百草阁看了下,原来三老太爷被召进了宫中。这会儿百草阁没有了坐堂大夫,许多病人都在那里等着。我料着既是进宫,恐怕今晚之前是回不来的,所以”

他说到这里,就见宁纤碧脸色剧变,不由得吓了一跳,剩下的话便说不下去,呐呐道:“六妹妹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当?”

“哦,没什么。”宁纤碧勉强稳住心神,挤出一丝笑容道:“我只是想着宫中事不比寻常。上一次三爷爷和我进宫,若不是我胆子大,太后那一次还不知道怎么样。若是真有个好歹,恐怕就要罪及三爷爷了。”

蒋经笑道:“原来妹妹是担心这个,放心,三老太爷医术高明,皇上又不是不讲理的人。也没听说太后有什么痼疾,不过是什么病,不放心太医,所以请三老太爷进宫看看罢了。”

宁纤碧却没听蒋经说什么,只是看向窗外,暗道造化弄人。真是造化弄人。今夜是中秋佳节,没想到这一世里,这天大的风波竟然是选在了这一天。唉!

当下也没心情说话了,随便敷衍了余氏几句,便告辞回房。

在榻上坐着,她拼命努力地回想上一世宁德荣究竟是怎么获得罪,然而上一世她对家里这些事都不上心。一味缩在自己的壳里。只知道宁德荣给太后治病失手,被下了大狱。消息传来后,宁家人惶恐不已,宁世澜宁世源当即就要与这位三叔撇清关系,是姜老太君不许他们做这种无情无义的事,并且出钱出人为宁德荣奔走,才终于换了他一条命回来。也因为如此,原本在京中还算活跃的伯爵府,才会慢慢沉寂下来。

想到这里,就不禁想起上一世伯爵府沉寂了两年后,大长公主却忽然派人过来提亲,那时所有人都羡慕嫉妒自己,几欲疯狂。就连宁纤碧也十分震惊,不明白为什么大长公主会选择自己家和沈家联姻。现在想来,定是当年大长公主觉得对宁德荣有愧,所以有意拉他们一把,或许开始她还犹豫着,毕竟孙子的前程重要。却不料沈千山也喜欢白采芝,在知道了祖母的意思后,自然是一拍即合。

长长吁出一口气:现在做什么都是于事无补,只能静静等待既定的命运了。想到此处,宁纤碧反而觉着心下稍安,眼看夕阳西下,就有小丫头来请她过去,和余氏蒋姨妈等人一起去宁馨院。

中秋家宴,恰是其乐融融,宁纤碧虽然坐立不安,却也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烦乱,用完饭,一家人围坐在姜老太君面前说话,只听她感叹着对曲夫人和元氏余氏道:“你们三叔这个时候儿却去了宫里,吩咐厨下一声,这是团圆饭,怎也要给他留几道菜,等晚上回来了吃。”

元氏忙答应下来,宁纤碧默默想着这算是老天照应?总算没有趁着吃饭的时候传来什么坏消息。刚想到这里,就听外面“咚咚咚”的脚步声响,似乎是某个人急着跑进来一般。

宁纤碧心中一沉,知道最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她脉脉闭上眼睛,但随即就睁开:既然坏消息已经来了,害怕惶恐都没有用,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面对。尽量将伤害减到最轻。

上一世里,宁德荣下了大狱,牵连了伯爵府,虽然姜老太君坚定维护了他,但是老头儿心中郁结怎能消除?到底在宁纤碧出嫁之前,便郁郁而终。

这一世,她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她说过要让三爷爷长命百岁,看着她把百草阁开遍天下。没错,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护住身边每一个人:三爷爷,廖嬷嬷,海棠,山茶,玉儿,芦花,爹娘,弟弟,所有的人,她都要尽自己所能,让他们过的更好。

想到此处,心下反而镇定了,宁纤碧端正了坐姿,就听姜老太君在榻上疑惑道:“是谁这样慌慌张张的?”

话音未落,就见宁世澜和宁世源一头闯了进来,宁世澜大声道:“母亲,大事…大事不好,三叔父进宫给太后诊病,不知怎么回事,竟将太后治的吐血昏迷,这会儿人已经被下了大狱。”

一句话,石破天惊,座中众人全部惊讶的站起身来,女人们脸上现出极为惊恐的表情:将太后给治死,这种罪足可以抄家灭族了,怎不由得人不慌张。

姜老太君只觉得两眼一黑,就背过气去。宁纤碧见她昏迷,立刻越众而出,在老天君的风池穴上下了针灸,过一会儿,见老太太悠悠醒来,她才担忧道:“祖母,您没事儿吧?”

姜老太君缓缓摇了摇头,不过是这一会儿功夫,老人家脸上的光彩全都没了,看上去就像是老了十岁。

宁世澜和宁世源这会儿虽然心如火焚,可也不敢再说话,生恐刺激了母亲。其他人被这个消息震住心神,只觉着天都塌了,极度的恐惧让她们也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满室静寂,落针可闻。

“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三叔的医术我是知道的,就算治不好人,也断不至于就把人给治死了,到底这是怎么回事?”

姜老太君终于缓过一口气,扶着宁纤碧的手问两个儿子,却听宁世澜道:“三弟已经出去打听了,具体怎么回事儿子们也不知道,这消息是刚刚和儿子交好的一位公公托人递出来的。母亲啊,这会儿来不及去查证什么了,三叔触怒天颜已是定局,且这可是抄家灭九族的大罪,为了家族安危荣辱着想,请…请母亲”

宁世澜说到这里,也说不下去,却听姜老太君冷冷道:”请我做什么?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和你三叔赶紧撇清关系吗?”

宁世源听着母亲这话不对,显然是恼了,也无奈道:“母亲,儿子知道您因为父亲和祖父母的关系,一直可怜三叔,只是这些年,咱们伯爵府也没亏待了三叔,此时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是落井下石,而是为了家族的安危荣辱,母亲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一家老小送命吗?”

曲夫人和余氏也忙上来劝说,姜老太君脸色铁青,一言不发的听着,众人见老太太脸色不对,声音就渐渐低了下去,终于,到最后没人再敢说话了。

姜老太君这才将目光在儿子媳妇们脸上扫视了一圈,沉声道:“当日你们三叔医治好了大长公主和太后,被皇上封了爵,全家都跟着沾光,那会儿你们雀跃欢喜,怎么不像现在说‘他和咱们本就没关系’的话?怎么不说‘几十年来都不是亲人,不过这几年的相处,哪里有什么情分’的话?你们怎么还盼着通过你们三叔,和睿亲王府扯上关系,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那时候你们怎么认得他是你们三叔了?现在他遭了难,正是惶恐无依的时候,你们这些好侄儿为了荣华富贵一己之私,就要忙着一脚将他踢开了吗?”

宁世澜宁世源呼彼此看了一眼,心中惭愧脸上泛红,宁世源哭道:“母亲,儿子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啊,就是三叔自己,他如果能捎信出来,也必定认同儿子们的做法,不愿意连累家族的,母亲”

“不必说了。”姜老太君恼怒道:“现在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呢,你们便在这里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打听消息为什么让你们弟弟去?若论长袖善舞和朝中人缘,你弟弟比得上你们?你们怎么不去?还不是怕殃及自身。如今情况还不明朗呢,何况你叔父毕竟也曾经救过太后,我就不信,皇上能因为一时之怒,便下令将咱们家全族都抄了杀了?你们今日能因为你们叔父获罪就要驱逐他出族,将来一旦我有了什么危难,为了不祸及家族,是不是你们也可以把我这老婆子给大义灭亲了?”

ps: 姜老太君还是个很明理的老太太的,虽然很倔强,但我觉得倔强的很可爱,吼吼吼。求粉红月票推荐票,嗷呜嗷呜!

第一百二十九章:大难临头(下)

这话却是重了,甚至可以说是诛心之论。宁世澜宁世源再不敢劝,只能在地上苦苦磕头,却见姜老太君一挥手,斩钉截铁道:“我意已决,你们三叔就是咱们家的人,他如果获罪,有什么后果咱们一起担着。没的当日你们跟着他和睿亲王府攀了关系,得了众多好处。如今他遭了难,就一脚踢开的道理。若是你们怕死,怕受连累,我允许你们自请出族,从此后你们便不是淮阴宁氏这一支,自己另立门户去吧。”

宁世澜宁世源大骇,连曲夫人元氏等都齐刷刷跪下,众人都在心中埋怨老太太食古不化,也不看看这会儿是重情重义的时候儿吗?情况不明?恰是情况不明的时候撇清关系才好,难道要等抄家灭族的圣旨下来?才算情况明朗?只那时候,你想撇清关系也晚了吧?

一时间屋里再没人说话,气氛沉默的好像紧绷的弦,似乎有个风吹草动就能断掉。

“六丫头。”

过了好一会儿,方听姜老太君忽然又叫了一声,于是厅里所有人的目光便都放在宁纤碧身上,元氏和曲夫人的目光中又升起一点希望,暗道若是六姑娘劝一劝老太太,或许事情还有转圜余地。

宁纤月和白采芝等人却不这样想,她们还是了解这个姐妹的,虽然平日里清清冷冷看着孤僻,然而这时候,恐怕她不会落井下石。虽这样想着,心中到底还是抱了希望,只盼着宁纤碧能站出来说几句话,若是能劝老太君回心转意就更好了。

宁纤碧从余氏身旁站出来,静静道:“老祖宗,我在这里。”

“你是怎么说的?”果然,姜老太君将她叫出来。问的就是这句话。

余氏担忧看着女儿,这个时候她这当母亲的心却乱了,还不如宁纤月姐妹看的清,唯恐女儿为了自身安危说出什么无情无义的话来,真那样,别说老太太和自己心里不痛快,就是她父亲,日后恐怕也不会再喜欢这样一个寡义薄情的女儿了,这便是典型的关心则乱。

幸好宁纤碧也没让她失望,只听她轻声道:“孙女儿赞同老祖宗的安排。另外。等父亲回来,事情渐渐明朗,女儿还想请旨进宫一趟。看看太后到底是什么病。”

姜老太君一愣,下面的人群中已经有了惊呼声,她感叹的看着宁纤碧,喃喃道:“好孩子,不枉你三爷爷尽心教导了你一场。只是进宫却不必了。毕竟事情没明朗,太后如果真有个好歹,皇上雷霆之怒下,怕是你没有过错,也要被牵连出过错来。”

宁纤碧只记得上一世里宁德荣摊上了这样天大的祸事,将整个伯爵府都连累了。然而到底情形如何,她却不知道。只这一世里她跟着三爷爷学医,深知对方的谨慎小心。就算不能给太后治好,也绝不会把人给治的昏迷不醒。这其中到底都有些什么弯弯绕?她实在不明白,因此就想进宫看个究竟,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丝转机。

听姜老太君说完,她正要说话。就听外面小丫头的声音道:“三老爷回来了。”

一时间,厅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向厅外看过去。只见宁世泊掀帘子进来,面孔上全是沉重之色,见家里人都在屋里,他便沉声道:“母亲,情况恐怕不太好,三叔是被打进了死牢里,儿子在外面托了许多人,并不知里面情形,只说太后吃了三叔的药,忽然就吐血昏迷,皇上龙颜震怒,有个御医只是为三叔说了句话,就也被打进死牢,因此谁都不敢再说话。”

厅中众人的面色都变得更加惨白,却听宁世泊道:“不过也不用慌张,皇上目前似乎并没有意思要连累咱们家”一语未完,就听元氏冷笑道:“那是因为皇上在气头上,还没想起来,若是想到了,你以为会放过咱们家?”

姜老太君冷冷瞪了她一眼,然后又看向宁世泊,过了许久,她才皱眉道:“你三叔行了一辈子医,老婆子不信他这回就能失手。既有御医敢求情,说明这里或许是有什么曲折,芍药刚刚说想进宫去看看,你看”

宁世泊看了女儿一眼,眼中露出欣慰笑容,然后正色道:“回母亲的话,儿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刚刚在宫门外,儿遇见了沈大学士,大学士说如今太医们正在全力救治太后,儿子听这话里意思,似乎是不让咱们家在这个时候平生波澜,所以儿想再等等。”

姜老太君沉默了一会儿,才叹口气,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行了,你们都散了吧,伯爵府还没抄家呢,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别慌慌张张的不像个样子。”

说是别慌张,然而出了这样的事,众人又怎么能不慌张?尤其是宁纤碧,她根本就是食不下咽睡不安枕。

怎么可能不焦虑?那是三爷爷,这一世给了她无限关心慈爱的三爷爷。她记得上一世里三爷爷虽然获罪,然而也只是削了爵位,在狱中关了几个月后,到底还是把人放了,只从那以后,府中人心里都对他存了意见,三爷爷自己也郁结于心,每日长吁短叹,但总归是活到了自己出嫁前。可这一世,她连三爷爷能不能活着从牢中出来都不知道,毕竟历史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表哥,您就没办法见到四皇子吗?如果是他的话,说不定会有什么准信儿透露出来。”

百草阁前,宁纤碧好容易见到了蒋经,也顾不上避嫌疑,便拉着他到僻静处坐下询问。

蒋经揉了揉额头,眼睛下也是淡淡的黑眼圈,这些日子宁德荣获罪,药铺的生意也受了影响,好在时间虽短,但那些药材都打出了口碑,不然的话,真是不堪设想。即便如此,他如今大半心力也是放在药铺上,再加上为宁德荣担心,以至于现在也是有些憔悴。

“昨天好不容易见了一面,所以今早就来找三妹妹。四皇子说,太后现在病情已经稳定了。皇上本是要下令处斩老太爷,幸亏是沈大人和三公子还有大长公主求了情,因此到现在具体的处置还没下来,我已经拜托了四皇子,若是能说上话,好歹帮着求求情。”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表哥你有没有打听?”宁纤碧现在也不相信是宁德荣给太后治错了病,只可惜她身在府外,什么都不知道,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蒋荆

蒋经摇头道:“具体情形却是不知,唉!我知道妹妹想什么,只是三老太爷凭借医术封爵,这或许在民间来看,只有为他骄傲的,然而太医院不同,那是在皇宫中为后妃们看病的啊,其中不知多少倾轧,似三老太爷这般,那些太医们心里不知怎么嫉恨呢,不落井下石就不错,还指望着他们帮说话?更何况之前有个大夫,只说了一句这其中或许有什么误会,就被皇上说他是‘不学无术,只知拍马逢迎,是不是也想换一个爵位当当?’之后也下了大狱,如此一来,还有谁敢帮三老太爷说话?”

宁纤碧恨恨道:“皇上也太不讲理了,忘了当日太后病危时,太医院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只有三爷爷挺身而出的事了吗?若不是三爷爷,太后那会儿性命就保不住,如今竟然连别人帮说句话也不许”

不等说完,便被蒋经用手势制止住,少年转头望了四周一眼,沉声道:“妹妹,这话不是乱说的,若让人听到,大小是个错处。何况这便是皇上了,你生在富贵之家,有什么不知道的?”

宁纤碧垂下了脑袋,喃喃道:“我觉着这其中一定是有隐情,只可惜我进不去皇宫”她猛然站起来,沉声问蒋经道:“表哥,如果我去找三公子,你觉得他能不能帮我进宫?”

蒋经愣了一下,然后轻轻摇头道:“叫我说,妹妹趁早别打这样主意了,你这会儿进宫,也无力回天。何必冒险?更何况,三公子也未必就会帮你”

“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宁纤碧叹了口气,打断蒋经的话。

平心而论,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她不会去找沈千山帮忙,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个人情欠下,再想还就难了。但现在她确实也没了主意,刚刚听了蒋经这番话,心思更乱,万一太医院那些人故意落井下石,那三爷爷的下场…

她简直不敢想下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到海棠从后门出来,匆匆往这边走,一见到宁纤碧,她便叫道:“姑娘姑娘,三公子来了,睿亲王府的三公子,这会儿正在宁馨院中,老爷太太都去了,让我来喊姑娘,若是您想去”

海棠话不等说完,宁纤碧便一个箭步蹿过去,沉声道:“给我更衣,我去宁馨院。”

和蒋经一起来到宁馨院,只听屋中隐隐约约是沈千山说话的声音。宁纤碧三两步上了台阶,丫头们那句“六姑娘和表少爷来了”未等说完,她便掀了帘子进去,直奔屏风后。

ps: 求粉红月票和推荐票,到月底了,不知道能不能来一下爆发,嗷呜嗷呜!

第一百三十章:拉锯

沈千山此时正坐在姜老太君的下首,沉声道:“所以家父让小子过来知会老太君一声,应该是有惊无险”

刚说到这里,便听见咚咚脚步声响,接着宁纤碧风一样来到自己面前,闺秀风度竟是半点都没有了,只一脸焦急的道:“三公子,可是三爷爷那边…有了准信儿?‘沈千山愣了一下,宁纤碧在他面前从来都是沉静如一块冰,鲜少有这样风风火火,一脸焦急的时候儿,看着对方鼻尖渗出的汗水,因为走得急而染上一丝红晕的双颊,他心中蓦然一暖,只觉得这样毫无闺秀气质的宁纤碧,比那些此时还能端坐在椅上的姑娘们真是可敬可爱太多了。

“嗯,不能说有准信儿,太医院院正和几个太医都说三老太爷方子上的药有错,皇上大怒,不过也有几个太医说那药方亦有可取之处。关键是现在太后尚未苏醒,服药时的感觉和反应谁也不知道。不过姑娘放心。家父与家祖母都在极力为三老太爷说话,太后病情已趋稳定,她老人家是最慈善的,只要她醒来,三老太爷当无性命之忧了。”

宁纤碧的心立刻就沉了下去,沈千山这番话证实了之前蒋经的猜测,太医院那些嫉贤妒能的小人果然开始落井下石了。至于另外几个仗义执言的,恐怕也是看在沈家的面子上。如此情况下,宁德荣的情况实在是令人忧心。

沈千山最近事情也不少,皇帝刚刚将他的三等将军升为二等将军,边疆战事已近尾声,看来这位天子又动了心思,想让外甥趁这机会去历练历练,若是能捞几桩功劳就更好了。因此将他派到了军机处,偏偏这时候出了太后的事。他暂时也就顾不上沈千山。

沈千山这会儿也不愿意往边疆去。宁德荣生死未卜,无论是他想尽力还是担忧宁纤碧,他都希望留在京城,待诸事妥当之后再说。虽如此,这些日子也是忙碌,因此传完了话,便起身告辞。

姜老太君点点头,正要说什么,就见宁纤碧轻声道:“我送三公子出去。”

一句话,只让宁纤月等怒火中烧。暗道偏你会瞅时机卖好儿,素日里不是最高傲的吗?这会儿怎么不要脸了?看看刚才,奔到三公子面前说话。竟是连廉耻都不顾了。

她们在心中腹诽,其中全是嫉妒愤恨,因为她们自己,是绝对做不出这种举动的:说来也奇怪,这六妹妹到底是怎么想的?说她喜欢沈公子。平日里却不理不睬。说她不喜欢,这会儿却又比谁都更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