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瑾有些头疼,正巧十四太太出来,忙叫了八姑娘:“你十二妹妹瞧着脸色有些白,你带她到内室去歇一会儿,可别吵了她睡觉。”

八姑娘忙应了一声,很热心的要拉杨怀瑾去内室,杨怀瑾赶忙摇头:“多谢十四伯娘关心,我不碍事儿,只是今儿早上吃的有些少,这会儿有些饿了。”

八姑娘忙跑去一边端了点心过来:“是玫瑰馅儿的,你尝尝,好吃的话多吃点儿,不好吃的话再换。”十四太太笑着摸了摸八姑娘的头,关心了杨怀瑾两句,又交代八姑娘照顾好妹妹,这才转身回去。

过继这种事情,牵连甚广。血脉是这世上最割不断的东西了,尤其是亲兄弟姐妹,同一个父母,同样的教养,就总是有相似之处的。这些姑娘们虽然是叽叽喳喳的让人头疼,但人多,她们表现的就越是真实,她也想趁这个机会,多观察一下。

“八姐姐,你刚才不是说,要去看孔雀的吗?咱们去吧?”杨怀瑾扫视了一圈,圈定了几个小姑娘,抬头看八姑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咱们叫上九姐姐和十三妹妹她们一起去看,好不好?”

八姑娘还很有些侠义心肠,见杨怀瑾柔柔弱弱的,连忙应了:“好,你等着,我去叫九姐姐和十三妹妹。”八九十十一这四位姑娘年纪差不多大,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这四个年级差不多大,前年四个都是十二三的年纪,说懂事儿也懂事儿,说不懂事儿也不懂事儿的年纪。后面那四个,是聪明懂事儿,但年纪太小守不住秘密的年纪。

杨怀瑾看着聚在一起的几个小姑娘,眨眨眼,转头看二姑娘:“二姐姐,你们去不去看孔雀?”

二姑娘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一瞬间杨怀瑾差点儿以为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了。下一瞬间,二姑娘摆了摆手:“不去,你们自己去吧,八妹妹有些鲁莽,你可拉住了她,别让她鲁莽行事。”

杨怀瑾忙点了头,起身去了拉了八姑娘一起往珍禽园走。一路上,杨怀瑾苦思冥想,该如何将这群最容易套话的小姑娘们分开,然后她逐个击破。

“十二妹妹,你家是不是要过继孩子啊?那你能不能让大伯父别过继我十二哥啊?”可没等她想出办法,就听十三姑娘软软嫩嫩的问道:“十二哥要是被过继了,以后就不能给我买好东西了,你过继十六弟好不好?”

第 8 章

得亏她杨怀瑾不是真正的小怀瑾,要不然,这一句话就能让小怀瑾伤心欲绝了。十来岁的小姑娘,正是敏感多思的年纪,原本死了爹娘就够伤心了,还要过继个嗣子将自家的东西分出去一半,别提多恼火了。这会儿你还不愿意让自家兄长过继,你以为杨家除了你兄长就没人了吗?你以为我就只能选你兄长吗?

杨怀瑾在心里想了一下小怀瑾会有的表现,抿抿唇,做出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低着头不说话。八姑娘年纪大些,虽然人有些天真,却是个懂事儿的,赶忙拽了一下十三姑娘:“十三妹,别乱说话!这种事情,十二妹可没办法拿主意。”

十三姑娘嘟嘟嘴,有些委屈,十六姑娘憨憨傻傻的笑:“为什么十三姐不愿意让十二哥过继去,我娘就很高兴十六弟过继的,说是十六弟过继出去了,就会有更多的钱给我买糖吃了。”

九姑娘赶忙捂十六姑娘的嘴巴,十六姑娘挣扎两下,不愿意了,使劲掐九姑娘的手:“我又没有说错!九姐姐不能捂的嘴!我上次偷偷听我娘说了,要是十六弟被过继给了十二姐姐当弟弟,那十二姐姐以后肯定会对我特别好的!十二姐姐,你要帮我,九姐姐欺负我!”

十姑娘忙笑道:“快别乱说了,十六妹,十四婶娘当时没说不让你给别人乱说这些的吗?”

十六姑娘嘟嘟嘴:“我娘才没说呢,她以为我睡着了。”

杨怀瑾苦笑了一下:“八姐姐,九姐姐,十姐姐,你们也别责怪几个妹妹了,我刚才只是想到…”拿帕子揉揉眼睛,杨怀瑾有些不好意思:“想到了我爹,所以有些难过。过继是个好事儿,我正拿不定主意呢,几位姐姐别我年长,正好能帮我说说,看哪个更适合一些。”

八姑娘立马说道:“我觉得五堂兄和八堂兄都不错,你现在年纪小,支撑不起门庭,家里若是没个年长的家长,你大概就会被送到哪个太夫人身边养着了,要寄人篱下,所以我觉得,选五堂兄和八堂兄很好。”

“那也不一定,我觉得选十二弟和十三弟很合适,两个人年纪小些,却又断奶懂事了,十二妹多带他们几天,他们肯定和十二妹亲,像是十六弟,年纪就太小了点儿,还没断奶呢,十二妹你自己都是小孩子,怎么可能会养孩子对不对?”九姑娘也叽叽喳喳的说道,几个姑娘正是喜欢显摆自己比别人懂的多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只看着一个人出风头?

就是有些老成稳重的十一姑娘也忍不住给出了主意:“我倒是觉得,年纪大小不是问题,得看品性,得给十二妹妹选个人品好些的,不能忘恩负义的,要不然,十二妹妹家就相当于是养了个白眼狼,将来吃亏的还是十二妹妹。不是说,三岁看老吗?除了十六弟,其余的几个,咱们都要看一下为人如何的。”

十三姑娘连忙说道:“我哥哥很好!他最是关心人了…”没等她说完,十四姑娘就挤到杨怀瑾跟前:“别听十三姐的,八堂兄上次还偷偷的去赌坊,被三伯父发现了打了一顿呢,我爹说,去赌坊的不是好人!”

小姑娘们顿时吵起来了,八姑娘几个年纪稍微大些的就忙着拉这个扯那个,还得时不时的替这个说几句,替那个说几句。小孩子最是藏不住话,又因为年纪小,偶尔听两句话,大人也不放在心上。

杨怀瑾在一边暗暗的添柴烧火,五堂兄和八姑娘是一房的,八堂兄和九姑娘是亲兄妹,剩下的十二弟十三弟和十六弟是三房的,十六弟和十六姑娘是姐弟,但十六弟是庶出的。

关系比较复杂,前一刻说坏话,下一刻说的就可能是好话。这世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有优点就有缺点。

再加上小怀瑾当初的记忆,不到一个时辰,杨怀瑾就差不多整理出五个待选嗣子的人品性子了。有赖于杨家的族学和组训教导,五个人从品性上来说,都是很不错的。

五堂兄年长,优点是为人稳重和善,缺点是耳根子貌似有点儿软。这样的人,怕是成亲之后就要受枕头风的影响了。杨怀瑾年纪小,又是没出阁的姑娘家,以后五堂兄的婚事怕是插不上手。

八堂兄年纪不大不小,守孝三年正好成年,优点是为人机敏,缺点是太机敏了。人有时候圆滑点儿不是坏事儿,但圆滑过头了,就会让人缺乏信任感了。

十二弟八岁,优点是聪明,缺点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是依赖父母,若是随随便便过继了,怕是将来会怨恨上父母和杨怀瑾,十三弟情况同样如此,不到关键时候,杨怀瑾是不太愿意选择这两个不当不正的年纪的人当嗣子的。

十六弟的优点是年纪还小不懂事儿,杨怀瑾可以随意教养,缺点也是年纪太小,若是杨怀瑾过继了十六,怕是以后姐弟俩都不得随便离开杨家了。还有一个缺点,十六是庶子,不过在杨怀瑾看来,这个在关键时候也是能变成优点的。

她这边想的入神,十五姑娘和十六姑娘差点儿没打起来,八姑娘是安抚的焦头烂额,一会儿搂了十五姑娘安慰:“你十六妹年纪小,你别和她一般计较。”

一会儿又安慰十六姑娘:“你十五姐姐不是故意的,她心直口快,说话不过脑子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别和你十五姐姐计较好不好?”

在族长呆到了未时末,崔博然就让婆子过来带了杨怀瑾回去。若是平日,男人们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行酒令,没有一两个时辰,不到日落时候是绝不会散摊儿的。可这会儿,正值杨元正丧期,谁也没敢太过火儿,吃了一顿豆腐饭,让崔博然见了几个嗣子人选,然后就让那五堂兄和八堂兄选送了崔博然舅甥几个回去,剩下的三个,则是先行一步被小厮奶娘送到了杨家等着。

杨怀瑾躲在马车里观察走在车外的几个堂兄弟,崔博然也不说话,这人和人之间,有时候眼缘也很重要,别他们什么都考虑好了,最后选出来的人和怀瑾互不喜欢,那还不如挑个一事无成,但让杨怀瑾喜欢的呢。

大约是察觉到她的眼神,五堂兄杨俊达转头往马车这边看了一眼,微微笑了下,放慢了速度,站在车窗边问道:“十二妹,是不是想买什么东西?”

这几条巷子都是杨家的,平常不少下人从这里过,买些针头线脑,或者是点心蔬菜什么的,所以路边也有不少的小摊子。

杨怀瑾没说话,杨俊达也不以为意,笑着问道:“刚用过午膳,点心是不好多吃的,那边有卖野菜汤的,这个也就吃个新鲜,我给你买一碗?”

话音刚落,八堂兄杨永达就凑了过来:“这都快夏天了,野菜也有些老了,还不如喝一碗酸梅汤呢,这会儿的酸梅正新鲜呢。刚用了午膳,酸梅汤也能消消食儿。”

杨俊达侧头看杨怀瑾:“十二妹,你想吃哪个?”

杨怀瑾摇摇头,还是没说话,杨俊达不紧不慢的说道:“那就先不买了?也快到家了,十二妹回去了想吃什么,吩咐厨房一声,你年纪小,还在长身体,要少食多餐才行。”

杨永达笑嘻嘻的点头:“五哥说的是,不过,这家里做的东西,和外面卖的,都不是一个味儿。十二妹以后若是想吃外面的东西,只管和我说,我去帮你买。说起来,咱们这边巷子尽头,有个老人家做的面汤是特别好喝的,再外面,凯德街上有一家点心铺子,他们家的那个鲜花酥饼,据说是特别有名,很多姑娘家喜欢吃,我下次去那边帮你买一盒好不好?”

“谢谢八哥。”杨怀瑾笑着点头,杨永达笑嘻嘻的摆手:“谢什么啊,你叫我一声八哥,咱们又是一家人,哪里用得着说这个?你以后有什么事情,只管派人去找我就行了。”

说话间就到了家门口,杨怀瑾下了马车,一眼就瞧见陈妈妈正低着头在门口转悠,大门的另一边,还停着几辆马车。小丫鬟喊了一声,陈妈妈抬头瞧见杨怀瑾,忙跑过来行礼:“姑娘,姑太太已经到了,刚刚进门,老奴原想着派人去叫您的,姑太太却没让,老奴只好在这里等着。”

杨怀瑾抬头看崔博然,崔博然微微挑眉:“姑太太过来了?正好,先进去见个礼吧。”

杨俊达和杨永达既是凑巧遇上了,也正好跟着进去请个安。十二杨尚达和十三杨思达以及十六杨宇也正好赶到,一群人就一起进了门。

姑太太比杨元正小两岁,今年正好三十,人到中年,却面色粉润,很是娇嫩,身边跟着两子一女。一见了杨怀瑾 ,姑太太先将人抱进怀里哭了一场,随即才让他们表兄妹互相认识。

第 9 章

一群人哭过之后,杨怀瑾忙让丫鬟进来,打了水给姑太太洗脸,然后才出去见了崔博然父子。姑太太进了门就给崔博然行礼:“多谢亲家这两日对怀瑾的照顾了,我原想着是早些过来的,只正好出发的时候,文璧发了高热,这才耽误了几天功夫。”

说着又给杨怀瑾解释:“文璧是你小表弟,今年才三岁,我是打算带他过来的,也好给你爹爹上柱香行个礼,只是他年纪小,发热也没好利索,我这才没带他过来。”

同在京城为官,两家又是姻亲,崔博然和赵家也是有些交情的,忙笑着说道:“小孩子身子弱,正是应当注意。怀瑾是我亲外甥女,我那妹妹命薄,没能守着怀瑾,我这个当兄长的,怎么也得护着妹妹这唯一的血脉才是,所以才快马加鞭的赶过来了。”

姑太太有些不太好意思:“我相公…”

这话可不好继续说下去了,你说都是男人,崔家的父子两个就能快马加鞭的赶过来,而赵家的姑父却没影子,说出来实在是有点儿伤感情。

杨怀瑾倒是想的清楚,姑太太并不是不看重自己,你看坐着马车都只比崔博然父子晚一天,而舅母也是坐马车,这会儿还没到,所以这话真不能继续往下追究,忙笑着说道:“姑母,您和表哥表姐他们匆匆忙忙的赶过来,想来是还没用午膳的,不如我先让人给你们准备一些午膳?”

话音刚落,就听见赵怀璧的肚子咕噜噜的叫了一声,小孩子要面子,脸色通红,忙分辨了两句:“只喝了几杯茶,吃了两块儿点心,不太爱吃甜的点心…”

崔博然忙说道:“是我疏忽了,亲家想来也是赶路着急,错过了饭点儿,不如这样吧,姑太太先领着孩子们去洗刷一下,回头等你们用了饭菜,咱们再商量正事儿?”

姑太太也有些不太好意思,忙应了下来,跟着小丫鬟们去另外一个院子里洗漱。

“你这个姑母,和你爹爹是一母同胞的,旧时感情很好。”崔博然拉了杨怀瑾,细细的嘱咐:“她从小在杨家长大,这杨家的事情,她比我清楚,等会儿咱们问问她的意思,看哪家的人选更好一些,争取今儿就定下来,我明儿就是走了,也能走的安心。”

“姑父不过来吗?”杨怀瑾顿了顿问道,崔博然摇摇头:“他是没办法过来,他是皇上身上的金吾卫,若是没有皇差,平日里是不怎么能出京的。”

文官和武将,尤其是皇上身边的侍卫不一样。文官告假一段时间,相关的工作会有同僚帮着完成,或者就是积攒着等回去了在做。而皇上身边的金吾卫,那是守卫皇上的安全的,等闲是不能远离的。况且,皇上马上就要泰山封禅,金吾卫还要负责一路的安全,做出行安全防范工作,这段时间确实是忙的不可开交。

再者,这里面还真有个亲疏问题。赵姑父三年五载,不过是见杨怀瑾一面儿,崔博然却是亲舅舅,身份不一样,做出来的选择也会不一样了。

崔博然生怕杨怀瑾伤心,还特意解释了一番,怀瑾现在没了双亲,就得靠亲朋帮衬着,赵家太太是她亲姑姑,比杨家的族人要亲近多了,甚至比他这个当舅舅的还有说话的权力,若是闹翻了,对怀瑾实在是没好处。小孩子心里,还是不要有什么疙瘩才好。

他是不知道,杨怀瑾自己是不太在意这个的。只点点头,就和崔博然说起几位嗣子了:“五堂兄若是过继了,明年的秋闱怕是没办法参加了,我怕耽误了五堂兄的前程。”

“他年纪又不大,不过若是过继了他,我倒是有办法带你们回京城。”崔博然是通过科举进的官场,他若是能指点杨俊达一番,还怕杨俊达以后中不了举人吗?

“我实在后悔,以前没有经常到大伯父三伯父他们那边去玩耍。”杨怀瑾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叹口气,崔瀚在一边端着茶杯笑了笑:“要我说,表妹实在是想多了,选个嗣子而已,有什么难的?若是以后那嗣子对你不好,你大可不必理会他,只当是姑父留给你的财产,你交给朝廷了。”

杨怀瑾又叹一口气:“可是我交给朝廷,朝廷也会赏赐我个女户啊。”

“可是你有了女户,日后你可是连个家族都没有了。”崔瀚微微挑眉:“没有家族,你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就是我们护着你,也护不住你的那些财产,表妹怕是不知道,只要是户主,每年就得交税,人头税,土地税,杂七杂八的,你一个小孩子家家,能自己去找县令说话吗?”

“就算是你族里愿意护着你,你不照样得用这笔银子来答谢家族的庇佑吗?所以,不管有没有嗣子,反正你是得破财消灾。”崔瀚笑了笑,将茶杯放下,继续开导杨怀瑾:“而嗣子得了这笔财产,日后只要他还想科举还想出人头地,面上就肯定不会对你太差了,你们杨家,也不是那种小门小户的,我昨儿翻看了一下你们杨家的族规,若是杨家连点儿底线都没有,杨家也不至于成了平州城的大户人家了。”

越是流传的久的家族,族里的族规就越是齐全,私底下的污秽可能不少,但明面上是绝不会出半点儿差错的。

“你啊。”崔博然叹口气,虚点了崔瀚一下:“到底是年轻了些,太想当然了。咱们现在得想办法,让怀瑾跟了咱们回京才行,怀瑾有那么一大笔家产傍身,杨家会轻易放她离开吗?将来怀瑾的亲事,怕也是捏在杨家的手里的。这个嗣子好不好,可是决定怀瑾的往后几年能不能过安生的。”

正说着话,姑太太就领着赵文璧过来了,赵怀璧年纪也不大,被赵文雅领着在后面休息。

“我一路上,就是想着这个过继的事情了。”姑太太一进门,也不多寒暄,直接开门见山:“我听了族里的意思,大房的人丁不太多,只给了一个,二房的人虽然不少,却有出息,不太愿意到三房,三房的人最多,又和我大哥血缘近,人选是最多的。”

崔博然点点头:“姑太太说的不错,大房二房各一个,剩下的三个都是三房的。”

“怀瑾,你现在有没有想好,选哪一房的?”姑太太侧头看杨怀瑾,杨怀瑾摇摇头:“哪一房的都不太好选,若是选了大房,日后我留在杨家,不用怕被族人轻视了。若是选了二房的,说不定前程会更好,可也说不定会更坏,三房的更妥帖一些,可是,我听爹爹说,祖父和伯祖父们感情不是太好。”

姑太太叹口气:“不是说不太好,而是很不好。”

杨怀瑾从没听过这方面的事情,顿时睁大了眼睛。崔博然更是不知道杨家的事情,崔瀚眼里也有几分兴味,几个人都盯着姑太太,等着姑太太讲故事。

“你曾祖当年先娶了淮阳城李家的姑娘,生了你大伯祖父,二伯祖父和三伯祖父三个儿子。李氏过世之后,你曾祖就续娶了平州城曾地主的女儿,原想着这小门小户出来的,定是不敢慢待了你大伯祖父他们的。可等你曾祖母生下了你祖父,你大伯祖父他们却坐不住了。”

姑太太又叹气,杨怀瑾却是有些了然的,只听姑太太的称呼就能分得出远近。

“老来得子,你曾祖父光是满月宴都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周岁更是大办了一场。不管你曾祖父去哪儿,都丢不下你祖父。你大伯祖父他们就觉得,老人家偏爱小儿子,将来定是会将家产留给小儿子的,于是就看你曾祖母母子两个不顺眼。有一次,趁着你曾祖父出门谈生意,你大伯祖父他们就想了个办法…”

姑太太皱了皱眉,脸上闪过一丝怒气:“诬告你曾祖母和家丁通奸,幸亏你曾祖母为人胆小,一旦你曾祖父出门,就留几个婆子睡在外间作伴,这才没让你大伯祖父他们得逞。你曾祖回来之后,伤了心,索性趁着自己还在,就分了家,自此你大伯祖父他们就和你祖父不太来往了,就是前后住着,除了逢年过节,基本上也不怎么碰面了。”

崔博然看了崔瀚一眼,崔瀚脸色微红。他们崔家是没有这些内宅污垢的,所以他就觉得,世家大族,都是要脸面的,明面上绝不会出什么差错。却是没想到,就是出了差错,族里为了脸面也会遮掩下去的。

“姑母的意思是,三房的人不能选?”杨怀瑾也不知道杨家竟然还有这种隐私,很是吃了一惊,今儿她在族长那边的时候,还觉得杨家挺不错,小辈儿们都能玩到一起呢,感情很好。

“我是觉得,选三房的人不太好。”姑太太笑了一下,看崔博然:“不知道亲家舅老爷是个什么意思,若是觉得三房的还行,选了也无碍,反正三房的孩子年纪都不大,到时候接到京城,在咱们两家照看下,想来也不会长歪了。”

第 10 章

虽然姑太太也说,只看杨怀瑾的眼缘,喜欢哪个就选哪个,但是听了姑太太说的那段往事,杨怀瑾心里就有底了,三房的十有八~九是不能选了。

时间太过于匆忙,明天崔博然就得回京了,所以这嗣子人选,今儿就得定出来个大概。索性,趁着姑太太回来这个机会,杨怀瑾让人到各家去送信,让各家派了没成亲的男丁过来见姑太太。上到十八岁,下到刚出生,反正辈分是不能错的,所以来见姑太太的都是晚辈。

姑太太和舅老爷各坐一边,但凡进来请安的,姑太太问后院,舅老爷问学业,杨怀瑾坐在旁边负责看长相,顺眼的就先记下,不顺眼的立马就排除掉。

十岁的小怀瑾怕是看不出什么,但十八岁的经过公主精心教导的杨怀瑾却还是能看出来点儿什么的。比如说,大房的那个,看着是挺恭谨随和的,但内里的衣服却是淡紫色的。杨元正过世还没一个月,杨府连白布都还没撤下来呢。

“越看眼越花。”崔博然叹气,姑太太更累,她赶了几天路,这会儿已经是连说话都不想张口了。杨怀瑾犹豫了一下问道:“不如过继了二房的孩子?”

“我以后是打算到京城去的。”杨怀瑾看崔博然和姑太太的眼光都放在她身上了,赶忙解释道:“若是过继了二房的子嗣,族里才更容易答应我去京城。”

“可是二房的子嗣…”崔博然有些犹豫,姑太太倒是点头了:“这个主意倒是好,目前咱们最重要的考虑是要能让怀瑾跟着咱们回京,到了京城,咱们两家合力还怕压不下一个二房吗?而且,二房的老太太还在世,若是怀瑾在她跟前长大,那将来说亲的时候名声也好听一些。”

二房好歹是官宦,崔博然衡量了一下,还是有些犹豫:“二房的那个杨永达,心思太活了些…”

“谁说咱们一定要选杨永达?”姑太太忍不住笑,崔博然有些不解,姑太太轻咳了一声解释道:“是不是怀瑾和你说,族里只给了五个人选让咱们挑?”

崔博然点头:“怀瑾当时说,族长在各房挑了几个比较合适的…”

“族长那也是有私心的,”姑太太摇头:“你对杨家不太了解,所以也不太清楚那几个人选的身份,杨俊达是长房的,杨明正是族长,杨启正是族长的嫡亲弟弟,杨启正读书太死板,经商太酸腐,做什么都不行,族长这是在给亲弟弟找出路。二房的那个杨永达,是杨石正的儿子,二房是长子杨乐文和次子杨惜文在京城为官,杨永达是杨惜文的孙子。杨惜文的弟弟杨定文管着二房的庶务,杨乐文官职高,杨惜文官职低,杨永达和族长的嫡长子杨霖达交好。”

所以杨永达若是出息了,杨霖达也能多个助力。若是选了杨乐文的孙子,则是怕将来会压下杨霖达。杨定文的孙子则是用处不大,所以不作考虑。

至于三房,同样考虑,和杨霖达交好,能帮助杨霖达,又不会压过杨霖达的,就是族长给出的最佳选择了。

“姑太太的意思是,咱们可以不按照族长说的来?”崔博然挑眉,姑太太笑着点头:“过继这种事情,一是要怀瑾自己同意,二是要嗣子的祖父母同意,杨乐文和杨惜文在京城,况且族里子嗣众多,他们怕是不会同意将孙子过继出去的,毕竟杨家三房比他们和怀瑾的关系更近。”

这官场上,若是想更进一步,那名声就是比性命还重要的。杨怀瑾又不是没有别的嗣子选择,非要选了杨乐文和杨惜文的孙子,将来就怕别人说他们两家贪图杨元正留下的家产。

“那就只有杨定文的孙子可以选了?”崔博然微微皱眉:“可是我瞧着,杨定文这一支,颇有些平庸。”

“崔大人,”姑太太摇摇头:“相比起来,我更了解一些杨家的内情,我说的这些,并不能作为定论,该过继个什么样的孩子,这是很慎重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您是怀瑾的亲舅舅,咱们两家是姻亲,您若是有什么想法,也尽可以说出来,咱们商量了再做决定。”

崔瀚轻咳了一声,转头看崔博然:“爹爹,不如这样吧,你和我说一下你的想法,明儿你走了,我留下来帮衬表妹。咱们若真是看中了二房的人,京城那边还得有人打点,爹爹还须早早回去才是。”

杨怀瑾默默的让人准备了晚膳,这会儿一边吩咐人摆膳,一边笑着说道:“舅舅不用太担心了,就像是表哥说的,嗣子若是对我好,那我就是赚了的,嗣子若是对我不好,不还有舅舅和姑母的吗?难不成我还会被人欺负了?”

其实若只有她自己,她就随便定了个人。这嗣子以后和她亲不亲,她完全不在意,反正她最亲的人在京城。可有小怀瑾临走前的遗嘱在那儿,她不得不为这嗣子费尽心力,怎么也得选个差不多的。

“我都被绕迷糊了,怀瑾说的不错,这会儿咱们最先要做的事情,是要让杨家答应怀瑾进京。”崔博然忙点头,侧首看姑太太:“依姑太太之见,杨家可会答应这件事情?”

“我估摸着,可能会答应。”姑太太沉吟了一下说道:“杨家和普通的世家大族几乎没什么两样,暗地里不管有什么龌龊污垢,大方向上,还是盼着宗族繁荣昌盛的。若是怀瑾过继了二房的子嗣,一来怀瑾有丰厚的嫁妆,二来背后有二房撑腰,再加上你我两家也在京城,那怀瑾在平州城嫁人,和在京城嫁人,可是不一样的。”

在京城,至少了能嫁个五六品的小官儿,而在平州城,除非是嫁了知府,否则不管嫁给谁都比较亏本。

“这样吧,明儿一早,我去和杨家的族长说这个事情。”崔博然沉吟了一下:“若是杨族长能答应,这嗣子的事情,你们就不用太着急了,回头我留了文羽帮衬这亲家太太定下嗣子。若是杨族长不答应,我回了京城,先去找杨乐文和杨惜文说说这件事情。”

族长就算是族长,有时候也得在权势面前低头。

姑太太点头:“这样很好。”

见他们终于决定下来了,杨怀瑾忙笑道:“舅舅,姑母,这时候不早了,还是快些用晚膳吧,姑母一路奔波,为了我的事情,连一顿饭都没好好吃,若是再饿着了,那可就是我的罪过了。”

姑太太伸手搂了搂杨怀瑾:“怀瑾可真是贴心,日后进了京,你就和姑母住在一起,你表妹和你做伴儿,说起来,你表妹就比你小一个月,你们两个差不多大,肯定能相处的挺好。”

崔博然摸了摸胡子,并未说话,崔瀚笑着起身:“怀瑾的住处,到了京城再说,咱们现在是先想办法说服了族长,让他允许怀瑾进京。时候不早了,为了怀瑾的事情,累了姑太太一下午,这会儿还是先用膳吧。”

用了晚膳就是分配住处,昨儿晚上崔博然父子是在杨家前院住着的,今儿就不太合适了。哪怕是分前后院,姑太太和舅老爷也不适合住在一家的,所以,崔博然就带着崔瀚去了族长那边。正好,原本是计划明天要说的事情,今儿晚上就能先试探一番了。

杨怀瑾回了房间,秋霜忙上来给她换衣服:“姑娘,这会儿要休息吗?”

“不,我看会儿书,你们一会儿自去睡吧。”杨怀瑾摇摇头,让冬冰拿了毛巾给她擦脸,然后换了内衣,拿了书躺在床上。秋霜生怕光线太暗,让人点了三盏灯放在床头的格子上,自己拿了针线坐在床边的脚踏上做。

杨怀瑾催了她两次,她也没动地方,杨怀瑾索性就不管她了。年纪大小真是个问题,当年的杨怀瑾十岁的时候,这样在床头放几盏灯,丫鬟们也是要时时刻刻的守着的。真有个万一,她们也能立马就救了主子。

也不知道这会儿京城里是个什么情景了,娘亲好歹是长公主,自己是娘亲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册封了郡主的,无声无息的死了,娘亲定是不会罢休的吧?

要不然,自己先写封信回去?万一娘亲太伤心了,亏损了身子,那她就是回京了,也怕来不及了。只是这信,要怎么才能送到公主府呢?

公主府守备森严,随随便便一封不知道谁写来的信,万不可能送到娘亲面前的。若是女眷送的帖子上面的,都是娘亲身边的嬷嬷先看一遍的。若是府外送的信,则是府里的管家先看一遍的。

她借尸还魂才能活着,这种事情若是透漏出去,怕是立马就要被人烧死了,所以,除了娘亲,她不能相信任何人。这信,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写,能送到娘亲手里就好,就怕送不到娘亲手里。

翻了一页书,杨怀瑾忽然想起来了,舅舅和姑母都是从京城回来的,那京城的事情,他们想必是很清楚的吧?赵文雅那小姑娘,也算是官宦人家的女孩子,京城里死了个郡主,她应该也是知道一些的吧?

第 11 章

油锅煎饼一样翻了一晚上,不到卯时,杨怀瑾就起了身。秋霜和冬冰过来服侍着穿了衣服,百日热孝没过,还得穿着粗麻布孝服,昨儿去族长家里的时候就穿的这样,大中午的,又闷又热,这粗布衣服还磨的慌,一天下来身上都是红印子。

杨怀瑾何曾受过这样的苦?晚上又想亲娘,想着不哭,还是哭了半夜。这会儿起床,眼睛就肿起来了,秋霜忙拿了冰块给她敷,她却有些不耐烦:“行了,不碍事儿的,我到佛堂去,你们就别跟着了,等会儿陈妈妈过来了,就让陈妈妈去请示一下姑母,准备一些姑母和舅舅喜欢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