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忙应了一声,冬冰则是跟着杨怀瑾出门。

在去佛堂之前,杨怀瑾先拐到正堂,里面挂着白布影像图,上了三炷香,磕了头,她这才往佛堂去。其实她对念经这事儿不太熟练,娘亲早些年说过,小孩子家家,不能经常念经,尤其是女孩子,念的多了,一颗心就念死了。所以她对这些佛经,还真是不太熟悉。

不过祈福的也就那么几卷,她随手拿了一卷,一边念,一边捡佛豆。

冬冰守在门外,听着里面低低的声音,;略有些含糊。忍不住在心里叹口气,老爷这一走,只剩下了姑娘,以后也不知道日子要怎么过了,姑娘的意思是要上京。

可是,这杨家的人,总不能全部带去京城。她虽然是姑娘身边的大丫鬟,但她老子娘可不是伺候姑娘的,她也舍不得自己的老子娘,不知道这剩下的,姑娘会怎么处置。是还了卖身契打发回家,还是留在族里,分到别人家里。

自己要不要求求姑娘,将自己的老子娘也带走呢?只是,陈妈妈一家,再加上高平一家,秋霜姐又是姑娘最近得用的,这人已经不少了,姑娘也不知道是怎么打算的。

想了一会儿,她换了个姿势,自己今年也有十八了,若是跟着姑娘,那就得守孝三年,等姑娘出孝,再想起她们的婚事,那就得二十多了,这年纪也确实大了些。

不如求求姑娘,就说自己在家里配人了?

正想的入神,就听有人问到:“你们姑娘在里面?”

冬冰一抬头就瞧见姑太太正站在不远处,忙上前行礼:“回姑太太的话,我们姑娘正在念经,还有半个时辰才能出来,姑太太可是有话要吩咐?”

姑太太摇摇头,扶着丫鬟的手到佛堂门口去看了看,小小的姑娘缩成一团,念一句,捡一颗佛豆,浑身缟素,小脸更是瘦削惨白,姑太太心里就忍不住一片酸涩,自己兄嫂命薄,留下这么个独苗苗,没个亲生兄弟,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自己虽然是亲姑母,一心想护着她,但这姑母能和父母相比吗?就是她待怀瑾犹如亲生,怀瑾到底是已经十岁了,寄人篱下,心里会舒服吗?

“你在这里守着,你们姑娘一出来,就让她先喝碗粥。”姑太太忍着心疼,回头吩咐冬冰,冬冰忙应了。姑太太自己带了丫鬟往厨房,怀瑾年纪小,这家里没个主子,也不知道厨房乱成什么样子了,她过去看看,亲手给怀瑾做碗粥。

崔博然回来的时候,杨怀瑾已经和姑太太用过了早膳了。

“崔大人回来了?快,让厨房将早膳摆上来。”姑太太笑道,崔博然忙摆手:“不用了,我在杨族长那里已经用过了。”崔瀚跟在他身后,给他倒了茶,在他下首坐下。

“我说了带怀瑾进京的事情,族长原先是不答应的,说是杨家的姑娘,没有养在崔家或者赵家的道理,他们杨家又不是养不起。”崔博然并不因为这个恼怒,因为杨族长说的是实情,越是世家大族,越是看重这些规矩,哪怕家里死绝了,只要宗族还在,姑娘就得在宗族里养着。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姑娘的外家是大官儿,宗族里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两边抗衡,得先有抗衡的实力才行,要不然,一压一边倒,宗族再大的规矩也是扯淡。

更何况,杨怀瑾这个,还没出五服,宗族既然是有实力,自是不会将姑娘放到外面去养活的。

但是,族长也不会是半分面子不给,杨家宗族立身靠什么?靠二房的官老爷,这官场上,独来独往是走不长久的,崔家舅爷和赵家姑爷也都不是那没身份的,结个善缘就等于多条路是不是?

“我就说,杨家现在的女眷,辈分最高的,就是二房的那位老夫人了,若是养在她膝下,将来怀瑾出嫁也多几分底气。”崔博然笑眯眯的,只凭着这会儿他脸上的喜色,杨怀瑾就能猜出来,族长必定是应了这件事情。

“最后,族长答应,让怀瑾在守一年孝后,明年的这个时候,让京城的人来接怀瑾。”崔博然笑着说道,杨怀瑾有些惊讶:“一年?”

她原先想着,最好的结果是出了热孝就进京,最坏的结果是除了孝才能进京。倒是没想到,竟然还能往中间靠,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崔博然点头:“是啊,一年,不过你们这个族长,倒是个好说话的,说是怀瑾进京,也不需只认定二房的子嗣选,还是和以前一样,二房同为杨家人,教养怀瑾是应当的。”

姑太太笑了一声,想了想说道:“那这样吧,我在这边呆一段时间,等怀瑾热孝过了我再走。”说着又吩咐去打包干粮:“亲家舅老爷就放心的回去吧,这儿的事情,自有我给怀瑾做主,亲家舅夫人不是也快到了吗?到时候我们商量着来,一定会在亲家舅夫人走之前,将这嗣子的事情办好。”

崔博然也没办法久留,又嘱咐了杨怀瑾几句,将崔瀚留下来照顾杨怀瑾,这才启程。

随后没两天,舅太太就跟着到了平州城,崔瀚亲自去接的。舅太太过来,和之前姑母她们是一样的流程,先搂着杨怀瑾哭,再然后是去上香,之后再去各家各户拜访,再次将那几个人选给看了一遍。

舅太太倒是不急着回京,能在平州城多呆小半个月,所以她也不着急。和姑太太两个人分批的请大太太二太太她们说话,杨怀瑾是不好出门的,不过崔瀚和赵良璧等人倒是可以出去走走,所以他们几个,就负责请了杨家的晚辈做功课。

孝期嘛,除了一起做功课,就不能做别的了,听戏喝酒骑马踏青,一律不准许,只能是呆在书房里看书,偶尔背着人打打牌,说笑两句。

杨怀瑾则是和赵文雅崔滟呆在一起,赵文雅十岁,崔滟十五岁,年纪都不大。杨怀瑾在问了半天京城的稀奇之后,终于将问题绕到自己想要问的事情上了:“京城里的贵人很多吗?我早些年听我娘说,京城里好多公主郡主的,都是很厉害的,不能惹,要不然就要被打板子。”

“公主就那样,她们一般都在宫里,很少出来。出来了也多是去自己的外家玩耍,或者是找身份差不多的人一起玩耍,我是没机会见公主的。”赵文雅大大咧咧的说道:“至于郡主,就得看他们的爹能不能干了,同样是郡主,待遇就不一样,比如说,礼亲王家的郡主,和长公主府的郡主,那就不一样,礼亲王是皇上的伯父,但不受重用,长公主是皇上的亲姐姐,公主府的小郡主想进宫就能进宫。两个人有一次,同时看中了一套首饰,礼亲王家的郡主就不敢和长公主家的郡主争。”

杨怀瑾眼神立马就亮了:“长公主府的小郡主很厉害?那我进京了,是不是就得躲着她走了?”

“那是,不过,你也不用躲着她走,郡主今年过世了。”崔滟一边做针线,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当时事情闹的可大了,我出京前还没个定论,郡主是在长安侯王家过世的,长公主听到消息之后,直接昏过去了,第二天一醒过来,就说郡主是被害死的,叫了公主府的侍卫将长安侯家给围住,长安侯家的人全都不许出门。”

杨怀瑾心里又酸又痛,忙做出吃惊的表情:“长安侯?那不是个侯爷吗?长公主一个女人家,敢将侯府给围了?”

“侯府算什么啊,到长公主面前根本不够看。那侯府的老太太当时一看长公主将侯府给围了,立马就穿戴了凤冠霞帔,说是要进宫,长公主也没拦着,就让她进宫了。但不到半个时辰,宫里就派了人,一队金吾卫哦,皇上说,让他们保护长公主,不能让长公主受伤。同时派了刑部和大理寺…”

崔滟仰着脸想了一会儿:“反正就是很多很多官员去,说是一定要查出郡主是怎么过世的,所有的人,都得听长公主的吩咐。”

杨怀瑾忙问道:“那查出来了吗?那个郡主,真是被人害死的?长安侯家是怎么说的?”

长安侯也不是一般人家,皇帝舅舅能撑住一时,可撑不了一个月。没有证据就围了臣子的家,任由一个女人折腾,哪怕这女人是公主,大臣们定是不会同意的。

第 12 章

“什么也没查出来。”崔滟很是可惜的叹了一口气:“事情实在是太不凑巧了,萱阳郡主死的那天晚上,京城下了一场大雨,郡主落水的那个湖边,什么痕迹都没有了,再加上长安侯也不是一般人家,所以,只围了三天,宁馨长公主就不得不将侍卫都撤回来了。之后,长公主就生了重病,皇上疼爱长公主,派了御医驻守在长公主府,我出京之前,才刚刚听说长公主能下床了。”

杨怀瑾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控制住自己脸上的表情,略有些担忧的说道:“也不知道长公主病的怎么样了,长公主可真是可怜,只有一个女儿,好不容易女儿长大要嫁人了,却出了这种事情…”

赵文雅接过话说道:“说起来,安国公世子可真痴情,郡主过世,长公主病的不能下床,安国公世子就日日过去请安,还说了,要为郡主守孝一年,一年之后,迎娶郡主的牌位进门。日后的安国公夫人,不管是谁,都只能是续弦了。”

杨怀瑾心里酸酸涩涩,又有一种酥麻的疼痛,就好像很多蚂蚁在心上啃咬,一边是关心担忧娘亲的身体,一边又对安国公世子李明睿的用心感动。

她和李明睿是青梅竹马,安国公夫人和娘亲是手帕交,时常带着李明睿到公主府做客。她从小就能和李明睿玩到一起,长大之后,顺理成章的定下了亲事,若是她没出意外,今年年底,她就要嫁给李明睿了。

“你们不是说,皇上很疼爱长公主的吗?那长公主生病了,皇上有没有去探望长公主啊?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皇上长什么样子?”杨怀瑾想了一下李明睿,就瞬间将注意力重新放到长公主身上了。

崔滟摇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皇上的事情,哪儿是那么好打听的?就是皇上去看望了长公主,那也是要偷偷的去的,不可能被打听出来的,表妹,我听大哥说了,你以后是要跟着我们进京的,这样的话以后可不能说了,打听皇上的行踪,有个专门的罪名,叫窥伺帝踪,一个搞不好,就是要杀头的!”

一边说,崔滟还比划了一下,杨怀瑾做出被吓到的样子,崔滟又赶忙安慰她:“别怕,只要你别打听这些事情就行了,不光是皇上的行踪不能打听,就是宫里的动静,都是不能打听的。”

杨怀瑾诚惶诚恐的点头:“那公主府的动静呢?公主府不是在皇宫外面的吗?”

“这个倒是还可以的,不过不能向外人打听,你要是想知道什么,只管问我,或者问赵家表妹也行,可不能随随便便找个人问。”崔滟笑着说道,杨怀瑾忙应了:“我知道了,我都听表姐的,只是之前表姐不是说,我和萱阳郡主的名字一样吗?所以我就对萱阳郡主很好奇,这才多问了两句的…”

赵文雅忙说道:“不要怕,咱们姐妹这会儿说话,只要不传出去就行了,况且这里距离京城很远,你也不用太害怕了。皇上就是没去看长公主,长公主也是肯定没有失宠的,之前崔家表姐不是说,出京之前,长公主都能下床了吗?那天长公主还去宫里了呢,这个我是听我爹说的。”

崔博然是文官,现在是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宫里的事情,他是不敢随意打听的,而且,基本上也打听不出来什么。

而赵家姑父就不一样了,同样是正三品,他是金吾卫,工作地点就在皇宫,时不时的还能在宫里值班房睡几晚上,这宫里的事情,就算是不能打探出具体的事情,哪天谁进宫了,进宫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出来的时候是什么表情,那是逃不过金吾卫的视线的。

杨怀瑾翻来覆去的问,赵文雅和崔滟能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两个小姑娘,放在平州城,那身份是高贵的很,可是在京城,就有些不太够看了,所以,她们能见长公主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再加上因为自己的死,娘亲闭门谢客,怕是公主府的消息刻意打听都打听不到,更不要说不怎么上心了。

问完之后,杨怀瑾总算是对京城的事情有了些许了解。不管害的人是谁,她这次回去,定然是要查个一清二楚的。至于娘亲,自己这会儿没办法和她联系,一切,都只能等回京。

回过神,崔滟已经说起别的事情了:“表妹,你到京城之后,是要住在杨大人家吗?不如这样啊,一个月三十天,你在杨家住十天,然后在我家住十天,再去赵家住十天,好不好?”

杨怀瑾摇摇头:“怕是不行,得看三老夫人答不答应,我倒是想自己买个宅子住,日后我及笄了,就能搬出来了,到时候你们想玩耍,就可以去找我,没有长辈,咱们能玩的更开心些。”

不管孩子多大,成没成家,出去玩耍的时候,都是想要避着长辈们的。赵文雅一听这个,也有些小兴奋:“这个主意好,到时候咱们喝酒赏花,定是不会有人阻拦的。”

崔滟撇撇嘴:“算了吧,表妹只要是住进了杨家,怕是嫁人之前,都不可能自己买宅子出来住了。”

赵文雅顿时丧气,杨怀瑾正打算安慰她两句,就听外面传来秋霜的声音:“给姑太太请安,给舅太太请安,三位姑娘正在里面做针线呢。奴婢进去通报一声。”

因着姑太太和舅太太是长辈,秋霜也不敢让这两位等,行了礼就匆匆忙忙的进门回禀。杨怀瑾姐妹三个忙站起身,看见两位长辈在门口出现,一起行礼问安。

“在做针线呢?”舅太太笑着拿了杨怀瑾的针线,看了一下笑道:“你这绣活儿,和你娘当年做的,可真是一模一样,你们娘儿俩,都是绣一半喜欢回两针。”

杨怀瑾看了一下,脸色微红,实际上,她当郡主那会儿,针线活儿也就能缝个衣服,绣花什么的,完全不行。刚才她是心急打听公主府的事情,手下绣了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看来,倒是小怀瑾这个身体的本能还在了。

难怪这段时间,她吃着这平州城的饭菜,也觉得还能入口了。

“怀瑾,这过继的事情,我和你舅母,还有你大表哥他们商量了一下,已经确定了三个人选。”姑太太落座之后端着茶杯抿了一口:“长房的一个,二房的两个,长房那个是五岁,是你二伯父的庶子,人长的很是可爱,也很是机灵。二房的,一个六岁,是你四伯父的庶子,他姨娘已经过世了,虽然不太机灵,但很是老实。剩下那个,今年三岁,是你八伯父的嫡幼子,品性暂时看不出来,不过,倒是聪明的很。”

杨怀瑾在心里掂量了一下,前两个选的都是庶子,最后一个是嫡子。

“长房的嫡子没有更好的吗?”想了一会儿,杨怀瑾问道,她现在是孤女,以后仰仗宗族的地方很多,和二房的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再者二房若想更进一步,少不了舅舅和姑父的帮助,所以倒也不用太巴结二房。

若是选了长房的人,那以后就是进京了,长房也不会将她抛到一边的。

“有,除了族里一开始说的那个杨俊达,他还有个堂弟,今年十二了,只是,这样的小孩子,怕是怀瑾你压不住。”舅太太笑着摸了摸她脑袋,这嗣子,要么是选年纪特别小的,将来怀瑾亲自养大他,要么是选年纪大些的,已经懂事明辨是非的。这种十一二,只比怀瑾大一两岁,或者只比怀瑾小一两岁的,最是难办。

一来这种孩子正是那种天老大我老二的年纪,除了父母先生,很少有人能压住他们。对于几乎和他们同龄的怀瑾,更是不太可能放在心上。

二来这些孩子正是树立对人生的各种观点的时候,万一被人挑拨了,长歪了,将来别说是怀瑾的靠山了,怕是要拖累怀瑾的。

杨怀瑾靠在椅子上想了一会儿,原先她还想过,养个年纪小些的,自己带在身边好培养感情。可是听了京城里的消息,她这会儿,半点儿养孩子的耐心都没有了。她还要回去孝敬自己的娘呢,带一个孩子在身边像什么话?

“姑母,舅母,我有个主意。”抿抿唇,杨怀瑾看着她们两个,很认真的说道:“我想选五堂兄,等回了京城,让五堂兄跟着舅舅念书,然后姑母和舅母帮五堂兄挑个妻子,不管是崔家的还是赵家的,都行。”

不等姑太太和舅太太开口,杨怀瑾就继续说道:“我想了很久,若是选了二房的人,那将来,我和二房若是有了分歧,这嗣子是应该向着二房还是应该向着我?”

“不如选了大房的,五堂兄年长,就是二房这会儿想拉拢怕是也拉拢不了了,再加上长房虽然是族长,却被二房压了很多年,若是长房有能出仕的机会,长房还会跟在二房后面当应声虫吗?”

杨怀瑾捏着帕子,慢吞吞的说道,心里越发的酸涩,这平衡之术,也是娘亲当年教导她的,只是公主府简单的很,只她们娘儿俩,下人早被管的服服帖帖,她就是想实践一下都找不到机会。

“最要紧的是,五堂兄成亲了,我就能跟着五堂兄住在外面了,不用在二房寄人篱下了。”杨怀瑾笑了笑说道,姑太太和舅太太对视了一眼,姑太太放下茶杯:“你想好了?”

“是,我想好了,五堂兄虽然有些耳根子软,但我又不是要跟着五堂兄过一辈子。”杨怀瑾点头:“只要这会儿,他能对我好就行了,越是耳根子软,就越能对我好。”

第 13 章

越说,杨怀瑾就越觉得,杨俊达实在是个好人选。舅舅和表哥到底是男人,思考问题也只从男人这方面考虑,越是有出息,人品越好,他们就越是赏识。

可杨怀瑾就是个女孩子,哪怕将来杨俊达封侯拜相,他们两个每日里相处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三个时辰。杨俊达没成亲前,杨怀瑾大约是要被养在二房的三老太太跟前了,杨俊达成亲了,杨怀瑾就要被养在杨俊达的娘子身边了。不管是出嫁前还是出嫁后,和杨怀瑾打交道最多的,是杨俊达的娘子。

杨俊达能封侯拜相,杨怀瑾跟着也能沾光,在婆家的地位会更稳固。可杨俊达就是没封侯拜相,一辈子都只是个七品芝麻官,有舅舅在,有姑母在,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公主娘亲在,她会没个靠山吗?

姑太太和舅太太虽然之前都是得了自家男人的嘱咐,要为杨怀瑾挑选个人品不错的,学识还好的,但这两个都是女人,杨怀瑾说的有道理,她们的立场就不太坚定了。

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火速让人去叫了崔瀚进来。崔瀚虽然年纪轻,经事儿少,但到底是男人,看事情也能看大观,看人也有三分准,问一下他的意思总是能多个人商量的。

“其实表妹早该这么想了。”等听完自家娘亲的话,崔瀚笑着说道:“我早就说过,这个嗣子的年纪大小,并无太大的妨碍的,杨家也算是名门世族,表妹也不是说连个外家都没有了,还有姑太太在,杨家就是看在赵家的脸面上,也不会对表妹太差的…”

没等他说完,舅太太就打断了他的话:“你先说说,那个杨俊达的学业怎么样,我听说,他原本是打算明年下场的?”

崔瀚嘴角抽了抽,看舅太太,舅太太瞪他一眼:“废话不要多说,你既然也觉得这个人能选,现下就看他学业和人品如何了。”

“娘,这个人品,您和赵家姑母不是已经都知道了吗?”崔瀚有些无奈:“杨兄天天过来请安的,为人也是温温和和,很有君子之风,至于学业,我敢说,要是明年他要参加秋闱,考个秀才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是,案首什么的是别想了,也就能占个中等的名次,不好不坏。”

“这个杨俊达,是嫡子,出身也不错,他娘亲二太太是平州城黄员外的嫡长女,规矩教养都是可以的。”姑太太想了一下也说道:“另外杨俊达的兄弟姐妹也不少,二太太又是个秉性耿直的,若是过继了俊达,倒是不用担心二太太他们一家会纠缠不休。”

“那咱们就都同意了,这个杨俊达?”舅太太不太知道杨家的情况,崔瀚这几天倒是打听了不少东西,姑太太虽然离家十几年,但每年杨家也是派人往京城送过节礼的,她也经常派人问兄长好。十年前杨家的各种事情,以及十年内杨家的大事小事儿,也是知道个差不离的。

几个人说了一通,越发觉得这个杨俊达是个很好的选择了。

“那既然是决定了,咱们今儿就去和族长说说这个事情,你府上事情多,过两天就该回去了,等嗣子过继好了,你也就不用太担心了,我留下来照顾怀瑾一段时间。”姑太太笑眯眯的说道,反正她是儿女双全,年纪也不小了,家里婆婆还在,赵奎也不是个胡来的,索性就留在平州城照顾侄女儿一段时间。

舅太太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却也没推辞,就像是姑太太说的,她事情比较忙。上面没公婆,虽然有时候是没麻烦了,但也有时候是很不方便的,就像是这时候,男人要出门,家里没个主子就不行,所以她也不能在平州城多停留。

让崔瀚去请了族长,姑太太和舅太太则是亲自去了杨俊达家,请了杨启正夫妻过来。开门见山的说了过继的事情:“怀瑾到底年纪小,俊达这年纪,正好能照顾怀瑾…”

族长摸着胡子笑道:“既然你们决定了,我这边是没意见的,俊达的父母也是通情达理的,早就知道这过继的事情,能将俊达过继给元正,他们也是很乐意的,我来之前,翻看了黄历,时间比较急,衙门来催了好几次,正好明天是好日子,这过继,不如就定在明天?”

双方都没有异议,于是族长就回去准备过继的事情了。其实也不用多准备什么,因为之前已经准备了一大半,只半天时间,祭告祖宗,给杨元正上香,跪拜行礼,然后改写族谱,这事情就算是完了。剩下的半天功夫,正好能让杨俊达搬过来。

因着之前不确定嗣子要选谁,所以这嗣子的孝服就没做。现下杨俊达搬过来,针线房就得熬夜将这孝服先做出来一套了,怎么也得让杨俊达第二天能穿上。

杨俊达带过来的东西只有两箱子衣服,剩下的十几个箱子,不是笔墨纸砚就是书本画卷,还有些玉石摆件和奇石古玩,大大小小的摆满了半个院子。

崔瀚这些天倒是和杨家的人相处不错,这会儿就蹲在院子里帮杨俊达看人收拾屋子:“你们族长是答应,一年孝期之后,就让怀瑾上京,到时候,你跟着去不?”

杨俊达一边示意人将摆件儿放在博古架上,一边慢吞吞的说道:“自然是要去的,怀瑾以后就是我亲妹妹了,她年岁小,自己上京我怎么能放心?再者,明年的秋闱我不参加了,下一次秋闱还得再有三年,我陪着怀瑾进京之后,还打算找个学院呆一段时间,京城的学院和我们杨家的族学肯定是不一样的。”

崔瀚点头:“这倒是真的,不过你要是去学院,还不如跟着我爹念书,我爹当年可是差点儿就考中了探花了。”

杨俊达嘴唇动了动,到底是没说出太打击崔瀚的话,这差点儿,实际上还不就是没考上吗?

“我说,到时候,你们家的三老太太,定然是想让你们住到杨家去的,你是个什么意思?”崔瀚站的有些累了,索性蹲在门口,杨俊达正要回答,就听门口小厮说道:“少爷,崔表少爷,姑太太和舅太太有请。族长这会儿也在,应当是有要事商量。”

两人对视了一眼,拍了拍身上的衣服,跟着小厮去了正院。

去了才发现,不光是族长,还有几位族老都在。两个人上前行礼,分别落座。

族长笑了一下说道:“叫你们过来,是说说元正留下的家产的事情,趁着舅太太和姑太太在,我们将账面分割清楚了,也省得日后你们兄妹生了龌龊,心里不高兴,影响感情。早些分了,也好早些让姑太太和舅太太放心。”

再加上还有衙门那边要登记打点,这个事情也确实是拖不得。

“今儿我们是先说说这分法,怀瑾,你们家的账本,你知道在谁手上吧?”族长侧头问道,杨怀瑾忙起身行礼:“族长伯父,怀瑾知道,我已经让人将账本都送到我的书房里了,铺子庄子还有房子,总共有五箱子账本,另外还有银子摆件什么的,共有四箱子账本,地契房契卖身契,共有一箱子,总共十个箱子。”

族长点点头:“按照咱们大庆朝的律法规定,过继俊达这事情,是你同意的,所以俊达是立继者,能得元正留下的家产的三分之二,你只得三分之一,你可知道?”

杨怀瑾点头,若非是这三分之一,怕是族里也不会非得等她同意了才决定嗣子是谁。

“既然你明白,那我明天就请了官府的人过来?”族长有些意外,原本他还以为,小姑娘不清楚这些事情,知道要分叉欲三分之二的财产,心里定然不高兴,到时候别闹出什么事情来才好,所以他才特意带了族老们过来,再请了姑太太和舅太太,到时候也好安慰劝说怀瑾,却没想到,怀瑾倒是挺干脆。

杨怀瑾点头应了:“好,不过我有个想法。”

族长点点头,这才对嘛,三分之二的家产,那可不是随随便便两块银子。

“给大哥的三分之二,多些铺子和庄子什么的,留给我的,多些古玩摆件和银钱房子。族长伯父也知道,明年我是要进京的,所以我想多要些京城那边的东西。”之前她让高平偷偷的变卖了一些财产,这些是没有记录在账本上的。高平是杨元正的心腹,自是能将这些事情做的神不知鬼不觉的。

族长原还以为杨怀瑾会提出多难的意见来,结果就这么几句,他脸上的表情也松了几分:“那是自然的,而且,你这嫁妆,按照咱们族里的规矩,是公中出一千两银子,剩下的你爹爹给你置办。明天在分家产之前,我们和先将你的嫁妆给分出来,剩下的再分。”

就是看在崔家和赵家的面子上,杨家都不会将事情做绝了。况且杨怀瑾不是官宦之女,这嫁妆,顶多了也就置办个一两万,既然杨怀瑾识趣,在这事情上爽爽快快的就答应了,他们也就愿意给杨怀瑾个好儿。

说着,族长转头看杨俊达,杨俊达忙点头:“这是应该的,妹妹的嫁妆先分出来,到妹妹出嫁的时候,我再为妹妹添三万两的嫁妆。”

这话说出来,不光是族长惊住了,就连姑太太和舅太太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三万两啊,像他们这样的官宦人家,一年的花销,也就一两千两银子!不过,再一想到杨元正的家产,众人就又释然了。但到底杨俊达这个态度还是很让人惊喜的,族长都忍不住摸着胡子赞道:“你有这个心,很好,也不亏族里教导你这么些年,日后怀瑾就是你亲妹妹了,你可要照顾好了她才对得起你爹的在天之灵。”

杨启正脸皮抽了抽,儿子的亲爹不是自己了,这个事实真让人有些小忧伤。

第 14 章

有姑太太和舅太太在,还有崔瀚帮着看账本,这分家产的事情,进行的很是顺利。不过因着账本多,硬是花费了三天时间,才彻彻底底的粉妥当。族里到底还是厚道的,杨家这个宅子里原先的东西,包括库房,全都留给了杨怀瑾。

杨怀瑾自己有些不好意思,杨俊达现在已经是她的嗣兄了,不管是小怀瑾娘亲的嫁妆,还是杨元正留下的东西,杨俊达都是有份儿的,就是不全给,也要给一半儿做个念想才是,谁家的孩子没父母留下的东西?也不光是为了钱财,就是为了一番心意也得分一部分。

兄妹两个你推我让,倒是让族长和族老门都赞扬了一番,就是衙门派来的书吏,也都赞不绝口。文书立好,杨家这事情,就算是彻底解决完了,剩下的日子,就是守孝了。

舅太太在平州城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这会儿也该收拾行李启程了。杨怀瑾让高平买了不少土特产,足足装了五大车子,舅太太得知消息,出门一看,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你这弄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来打劫的呢。”

“舅母在这里照顾了我这么长时间,我没什么好东西感谢舅母…”杨怀瑾没说话就被舅太太打断了:“我照顾你可不是为了什么好东西!”

“我知道,舅母别生气嘛,我也没送舅母什么好东西啊,这些不过是些特产,放在平州城,也不过些许银子就能买回来的,高平买了这么些,才花了几百两银子呢。”杨怀瑾忙笑道:“舅母多带些回去,不管是自家用还是送人,都是可以的。我还要一年才能进京,还得舅母先在京城帮我打点一番呢。”

又有姑太太在一边帮衬着说话,舅太太这才露出了笑容,临走又有些舍不得,抱着杨怀瑾哭了一场,这才在崔瀚的催促下上了马车,崔瀚骑在马上冲杨俊达抱拳:“我这表妹,以后就交给你照顾了,下次我见了表妹,若是发现她受了委屈,定是不会饶过你的!”

杨俊达忙还礼:“崔兄就放心吧,怀瑾是我亲妹子,我就是亏待了自己,也不会让怀瑾受委屈的,下次进京,我定是会让你瞧见一个白白胖胖的表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