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瑾大窘:“大哥!”

崔瀚和崔滟等人都忍不住笑,舅太太摆摆手:“好了,你们也不能出门,就不要送了,我们这就走了,怀瑾,你日后记得给我们写信,我给你说的地址,你可要记好了、”

杨怀瑾忙点头,依依不舍的看马车出了巷子,直奔城门方向。姑太太伸手揽了她肩膀:“行了,别伤心,等再过一年,你也就能上京了。到时候,你想见你舅母,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姑母之前说要陪我住到热孝守完,我想了想,却不好耽误姑母的事情。”回了院子,看姑太太拿了绣活儿做,杨怀瑾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我虽然年纪小,却也是度过女戒的,知道女人嫁了人之后,就得以夫家为重了,我知道姑母疼我,不想我孤零零的呆在平州城。”

姑太太笑着看了她一眼:“你这小孩子,还知道什么是女戒啊。”

“我当然知道的,族学里有教的。”杨怀瑾也笑,抱着姑太太的胳膊晃了晃:“现下姑母可不用担心我了,大哥是个心肠软和的,对我也不错,族里的人也都和善,我也有交好的小姐妹,姑母并不用在这里陪着我。”

“那可不行,”姑太太摇摇头:“你大哥虽然对你好,但他一个大男人家,也没成家立业,后院的事情更是不清楚,怎么能照顾好你?还有族里,对你再好,那也不是住在一家的,你哪天生病了,心情不好了,族里会关心吗?你那些小姐妹,倒是能来陪你玩耍,但你到底是在热孝期,自己不能出门,她们家又得忌讳着,也不能时时刻刻的照看你,我怎么能放心?”

“姑母,我又不是一个人,我身边丫鬟婆子多着呢,不能出门我就自己在家做做针线啊,我的针线活儿不好,正好趁这段时间练练。”杨怀瑾是极力劝说姑太太回京,姑太太却是打定了主意要等热孝守完,任由杨怀瑾说破了天,硬是没有半点儿动摇。

杨怀瑾劝说了几次,见姑太太不打理自己,也就歇了这个心思。正好家里有姑太太照看着,她就开始每日里抄经,一卷卷佛经抄出来,直接让人送到法华寺去供着。供满七七四十九天,再拿回来烧给杨元正夫妻。

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反正是过了夏天,直接到了深秋。杨怀瑾一大早起床,看着口中哈出来的白气,微微叹了口气,时间都过了这么久啊。

用了早膳,她再次提起已经有两个月没提起的话头了:“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一到冬天就不好赶路了,再者,姑母是赵家的主母,这过年总得姑母操持,我若是耽误了姑母,指不定我进京的时候,姑父会看我不顺眼呢,姑母就体谅体谅我,尽早回京吧?”

姑太太笑着没回话,等杨怀瑾说的口干舌燥了,才递给她一杯水:“我已经打算好了,三天后启程,我先回京,等明年的这时候,再派人来接你。”

杨怀瑾瞪大眼睛,一时之间,心里酸酸涩涩的,早知道姑母是要回去的,她以前也常劝着姑母回去,可人真要走了,她又有些舍不得。

赵文雅捏着杏仁酥在一边震惊:“娘,咱们要回京了啊?那我舍不得表妹可怎么办?要不然,娘你带着大哥和弟弟回去,我陪着表妹在平州城?”

平州城可比京城有意思多了,回家规矩多,每天一早得去请安,二婶娘三婶娘都不是省油的灯,还有两个庶妹,三个姨娘,没得让人心烦。

平州城多好啊,早上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每天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当然,肉不能吃,虽然舅舅过世她不用守孝三年,却也的守个小功的。

表妹也好相处,温温和和,懂的又多,还能和自己一起读书写字,比堂妹她们都亲了。

赵怀璧也跟着喊:“娘,我也留下来陪表姐和姐姐吧?”

姑太太伸手戳他们额头:“快算了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想做什么,这眼瞧着要过年了,你们祖母定是很想念你们的,你们怎么也得回去请安才是。”

身为赵家主母,能出来小半年,已经是婆母宽和了,她要是再不知好歹的将两个孩子留在平州城,怕是婆母再良善,心里也会有疙瘩的。再者,他们都是闹腾的年纪,这会儿自己在这儿震着还好,等自己一走,说不定他们就要闹翻天了。

赵文雅和赵怀璧没能得逞,两个人都有些闷闷不乐,杨怀瑾忙拉了两个人出去挑选要带回京的礼物。至于特产什么的,照样是高平负责,杨俊达核对,同样是置办了几车子。

趁着天气还没那么冷,姑太太也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平州城。送走了姑太太,杨怀瑾还要打点杨家族人,她出了热孝,虽然还是不能宴乐,却是能在族里走动了,眼瞧着要过年,她自己是知道自己能主持这个家务的,可族里的其他人不知道啊。

大太太,二太太,一直到十五太太,一天上门好几个,杨怀瑾不得不一一应付过去。

好不容易过完年,又有打包行李,将身边的人安置妥当,要带到京城的,要留下来的,要发还卖身契的。杨俊达原先还担心杨怀瑾年纪小,压不住家里的下人,毕竟这家里的都是家生子,几辈子都是在杨家伺候的,也不好全部给些银子打发了,还有的得安置到别人府上。

所以杨俊达特意抽出几天时间陪着杨怀瑾,杨怀瑾在正厅处理家事,他就在隔壁花厅看书,打算一旦有人不听话,他就立马出面。结果陪了三天,发现杨怀瑾比他想的聪明的多了,事事都处置的很妥帖。

杨俊达这才放了心,索性就将家里的事情都交给杨怀瑾了。而杨怀瑾,原本出了热孝,就是能去族里的女学念书了,但她做郡主那会儿,不说是学富五车,却也是能念书写字的,再加上事情多,索性就和族长夫人打了招呼,不再去女学了。

兄妹两个的相处还算是可以,虽然比不上亲兄妹,却也是有商有量。

过了六月,崔家先派了人过来,接着是赵家,最后是杨家二房,都是来接杨怀瑾和杨俊达进京的。族里商量了一番,大房二房三房各自出了两个男丁,一路护送杨怀瑾和杨俊达进京。

杨怀瑾是不打算再回来了,所以能带的她都打算带上,连衣服铺盖都没少了,整整收拾了十几辆车子的行礼。杨俊达以后不管是中不中举,有赵家和崔家在,也少不了个出身,所以,估计以后也是抬不回来了,也就没拦着杨怀瑾收拾东西。

七月刚过,兄妹两个就带着行李,在几家的护送之下,踏上了进京的路。

第 15 章

几家都派了人在城门口守着,一见了杨俊达和杨怀瑾就忙上前行礼。崔家和赵家来的是舅太太和姑太太身边的妈妈,之前是跟着她们去过平州城的,杨怀瑾都认识。

那两位妈妈的意思几乎一样——接杨俊达和杨怀瑾过去。杨怀瑾忙笑道:“姑母和舅母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知道姑母和舅母疼爱我,只是,三祖母那边也等了很久,我想先过去给她老人家请安,等我安置好了,就去给姑母和舅母请安。”

不管是论辈分,还是论亲疏,杨俊达和杨怀瑾都必须是先到杨家去的。崔家和赵家也知道,他们派人过来,更大的作用是摆出来态度——崔家赵家很是看重杨怀瑾。也就是说,他们是来给杨怀瑾做面子,增加杨怀瑾的份量的。

所以,推辞了一番,崔赵两家的人就告辞了。杨家众人跟着杨家派来的小小厮,直奔杨家府邸。杨乐文和杨定文虽然有钱,但官职不算太高,所以这府邸,就比不上平州城的杨家了。两家也不是挨着住的,一个住在巷子中间,一个隔壁巷子。杨怀瑾以后是要养在三老太太身边的,所以他们去的,是杨乐文的府邸。

前前后后,加起来三进的院子。老太太带着杨乐文的几个孙女,住在最后一进,杨乐文共有两个儿子,排行第五的杨炳正和排行第十的杨来正。因着院子只有三进,所以第二进的院子,是分成了两个小院子,左边住着五太太,右边住着十太太。男人们都是住第一进的院子,左边五房的,右边十房的,中间是客厅。

进了门,杨怀瑾就觉得有些拥挤,不管是她还是小怀瑾,可从没住过这样的小院子,几乎每个屋子都住着的有人。还都是主子,院子不大,下人们大部分都得住在府外了。

她瞧了瞧杨俊达,杨俊达倒是不太挑剔住处,只要有一间房他就觉得可以。只是,他也知道,怀瑾自打出生就没受过罪,真要住这么挤,她怕是也不习惯。只是,刚进门就说要住处去,这更不合适。没办法,只好揉了揉杨怀瑾的脑袋,示意她先住下来再说。

三老太太满头白发,有些瘦,看着是个很不好相处的人。只在杨怀瑾跪下磕头的时候亲自扶了人起身,大约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和蔼,但没成功,扯了扯嘴角,伸手摩挲了两下杨怀瑾的脑袋:“来了就好,只管放心住下,以后就跟着我老婆子,有我一口吃的,就断不会少了你的。至于你大哥,你也别担心,你堂兄他们都在前院住着,你大哥也住在前院,他们兄弟住在一处还能经常说说话交流一下学业。”

“是,我都听三祖母的。”杨怀瑾忙点头,老太太虽然严肃,却不是个有恶意的。

“你刚来京城,这京城的事情怕是多有不知。这个嬷嬷,是咱们家教养姑娘们规矩的,我先让她单独指点你几天,等过段时间,你再和你的几个姐妹们一起学规矩,你看好不好?”老太太安抚了她几句,就伸手指了旁边站着的一个嬷嬷,这嬷嬷大约是老太太亲自找的,表情和老太太颇有几分相似,都是挺严厉的。

听见老太太的介绍,那嬷嬷就赶忙上前行了个礼:“老身姓苗,十二姑娘以后叫我一声苗嬷嬷就行。”

“以后就有劳嬷嬷指点了。”杨怀瑾忙起身还礼,实际上老太太刚才的意思就是让这嬷嬷先给她讲解一下京城的上层圈子。富贵人家,平日里最是喜欢聚会。

什么赏花宴,品茶宴,诗会酒会,那真是数不胜数。这种聚会,多是女眷之间举行,小姑娘们一多,就难免有些攀比。苗嬷嬷先要教导的,大概就是指点杨怀瑾认清楚自己的身份,知道哪些和自家交好,哪些是自己不能得罪的,哪些是需要讨好的,就是不讨好也不能冷落的。

以杨怀瑾现在的身份,这种教导还真是必不可少的。以前她是长公主唯一的女儿,又深受皇帝舅舅的疼爱,就是宫里的公主都不敢太得罪了她,那基本上是在京城闺阁贵女中横着走都可以了。

可现在,她不过是地方上的豪绅的女儿,还是个死了爹娘的孤女,家里的伯父官职也不高,在京城,三四品的官员那是一抓一大把的,你名头上不带个什么候什么国公什么王,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而有时候,就是小姑娘之间吵几句嘴,也是会带来极大的后果的,所以,杨怀瑾必须得跟着这个嬷嬷学两天。

“你身边带了几个丫鬟?”三老太太让杨怀瑾坐在自己身边,拉了她的手,严肃着一张脸问道:“我之前让你五伯娘给你收拾了东厢房,总共三间屋子,我想着,一间给你当书房,一间给你当卧房,另外一间给你当库房,你觉得如何?”

“多谢五伯娘为我费心。”杨怀瑾忙起身给五太太行礼,五太太是个很温和的,伸手扶了杨怀瑾:“可不用说谢谢,咱们都是一家人,自家人哪用得着客气?只是,我也知道,平州城和京城相比,是好太多了,我就怕委屈了你。”

杨怀瑾忙摇头:“没委屈,地方大小无所谓,只要能遮身就行。家人们住在一起,每天能一起用膳,能一起说话,我就很高兴了,五伯娘疼我,日后只待我和姐妹们一样就行。”

五伯娘笑道:“你只管放心,以后啊,我就当你是我亲女儿。”

旁边一个是四五的小姑娘笑道:“可见这世人都是有了新人忘记旧人的,原先我娘多疼我啊,整天都是说我的心肝儿我的宝贝儿我的贴身小棉袄,可现在,见了十二妹妹,我就成了那穿破了小棉袄,看都不爱看一眼了。”

这话逗的大家都忍不住笑,那小姑娘伸手拉了杨怀瑾:“十二妹妹,我是你四姐姐,这个是你十七妹妹。我以前啊,就最想要个年龄相仿的妹妹了,只是姐妹们都在老家那边,我这抓心挠肝,恨不得回去逮两个回来养着,前段时间听说你要过来,我高兴的连着几天没睡着呢。”

十伯娘在一边笑道:“看这丫鬟,这姐姐妹妹们还能逮一只回来,你以为你这姐姐妹妹们都是什么?小兔子吗?”她怀里的十七姑娘才两岁,完全听不懂姐姐和娘亲说的什么,只听到她最感兴趣的两个字了,连忙拍手笑道:“兔子,我要兔子!”

杨怀瑾忍不住笑,伸手捏了捏十七姑娘的手,十七姑娘也不认生,大大的眼睛盯着杨怀瑾瞧,瞧了一会儿,缩进了十伯娘的怀里,十伯娘打趣道:“哎呀,这小丫头竟然还害羞了啊,可见我们怀瑾是长的好看了。”

众人笑闹了一番,三老太太就摆手说道:“好了,知道你们喜欢怀瑾,这会儿时候也不早了,怀瑾这段时间一直在赶路,怕是累坏了,先让她休息一番,晚上老五和老十下衙,咱们再好好吃顿饭,以后怀瑾就是咱们家的孩子了,是咱们杨家正正经经的主子了。”

五伯娘忙笑道:“娘您放心吧,怀瑾来之前,我就已经打理妥当了,定不会委屈了怀瑾的。”

三老太太叫了个丫鬟过来:“怀瑾,这是我身边的大丫鬟珍珠,让她带你过去先安置,有什么缺的少的,你只管和她说,让她去找你五伯娘。”

“是,三祖母,我知道了。”杨怀瑾忙起身行礼,又给五太太和十太太行了礼,这才起身往东厢房。这第三进的院子,是正中间一个正房,两边各两个厢房的,后面还有个库房,是老太太的私库。

两个西厢房分别住着四姑娘和十七姑娘,东厢房分给了杨怀瑾一个,另外一个还空着。

珍珠带了杨怀瑾过去,秋霜先是去看了库房,回头就有些为难:“姑娘,咱们的东西怕是放不下,光是姑娘自己惯用的东西,一个库房都装不下,另外还有各种家当家具什么的,怕是这三间屋子都装不完。”

杨怀瑾也有些为难,主仆两个正发愁,就见有个婆子进来给杨怀瑾行礼:“十二姑娘,五少爷请您到前面说话。”

杨怀瑾忙领了秋霜过去,杨俊达正站在院子门口,一见她就笑道:“东西可曾安置妥当了?”

“没呢,五哥,三祖母给我布置的是东厢房三间屋子,怕是放不下我的那些东西。可是我瞧着,又没有别的空闲的院子。”珍珠说了,那剩下的东厢房,是平日里五姑娘学规矩学针线上课的地方,怕是以后她也得在那里上课了,所以还真没有别的地方了。

“我就是为这个来的。”杨俊达笑着说道:“之前咱们没想到…”轻咳了一声,杨俊达说道:“后来进了门,我就想到这个事情了,和七堂弟说了一声,我打算这两天就去买个宅子,将咱们的行礼先放到宅子里去,所以,你那些行礼,先收拾出来你惯用的,剩下的都暂时封存起来。”

五伯父和十伯父还是族里倾尽全力支持的人,缺钱什么的,那完全是不可能的。可谁也没想到,在京城,竟然是有钱也买不到大房子!

第 16 章

没办法,杨怀瑾只好让人先收拾出来一部分她要用的东西,剩下的准备都还放在马车上。咳没想到,五伯父的宅邸实在是太小了点儿,十几辆马车根本放不下去,只能是在前院收拾了几间屋子,将箱子全都堆放着了。

可是这东西安置好了,还有人呢,总不能让这人跟箱子一样,全部摞在一起顶着房梁柱吧?从平州城过来,杨家大部分的下人是已经被打发了,可剩下的那一部分人也不少。高平一家子是伺候过杨元正的,不能不带。还有陈嬷嬷她们是崔氏的陪嫁,也不能不带,另外杨怀瑾自己身边的大丫鬟后来放出来两个,还剩下春叶和秋霜,她们的家人不能不带,这都四五房了,有老有小有男有女。

杨怀瑾身在内院,身边得两个大丫鬟,四个小丫鬟,一个奶嬷嬷。杨俊达身边得跟着小厮,书童,二管家,这又是得好几房人。五伯父自己府上的下人还都是得住在外面呢,他们兄妹两个带来的,自然也是得住在外面。

等五伯父和十伯父回来,杨俊达就说起买房子的事情:“再者,我也是要顶门立户的,在伯父家里住几天,那是承蒙伯父们照顾,我都已经加冠了,却不好一直住在伯父家。”

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这事情你不用操心,早在你们打算进京的时候,我就已经打点好了,只是忘记和你五伯娘说了,却是耽误你们收拾了。隔壁巷子,前年有一家李翰林,犯了事儿被贬官了,他们家宅子也是三进的,当时我就给买下来了,准备着等你们兄妹过来了,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你妹妹那里,你可得好好说说,万不能说是我们早就买好了,万一小姑娘家心思细,以为我们一早就打算将你们拦在门外,那可就坏事儿了。”

他之前没和后院的妇人们说,也是因为这个。

“回头你只说房子是你买的,让你妹妹宽心。”五伯父笑着说道,杨俊达忙起身行礼:“多谢五伯父为侄子侄女张罗了。”

“一家人,何必说谢?”五伯父杨炳正摆摆手,十伯父也在一边说了两句,大致就一个意思,和三老太太他们一样,让杨俊达和杨怀瑾只管放心的住着,只将东西搬到那边的宅子里就行了。

杨俊达本来是打算将买宅子的钱还给杨炳正的,他今天也是出去打探过京城的房价的,别看是这么小小的一个三进院子,连平州城的杨家的三分之一都比不上,价钱却是三倍有余。

只是杨炳正死活不要,没办法,杨俊达就只好先收起来了,等下次有机会了再还,或者就是买了别的东西还回来。

就是亲兄弟都还得明算账呢,现在他们还是隔房的,好几万两银子,总不好让杨炳正当了冤大头。

接风宴还是简单,因着杨俊达和杨怀瑾还在孝期,所以只是置办了素宴,然后家里的人互相认识了一番。别看都是一家人,杨惜文和杨乐文的儿孙们都是在京城出生的,男孩子每年祭祖还回去一次,女孩子却是从未见面的。

第二天,舅太太和姑太太就同时上门拜访了,也不知道两家是不是商量好了,崔家送了一箱子的衣服布料,赵家送了一箱子的茶叶书籍摆件之类的东西。

胭脂水粉和首饰是没有的,衣服也都是素净的,摆件也大部分都是白瓷或者青花瓷之类的。

见了怀瑾,众人就在正堂说话,舅太太看了一眼姑太太,姑太太轻咳了一声,笑道:“其实我们今儿过来,还有一件事情要说,不过,三伯娘,五嫂,十嫂,我说了你们可不准生气。”

三老太太瞪她一眼:“你要是说那种让我生气的话,我就是不生气也不行!你且说说,说的好了,我就不生气,说的不好,惹我生气了,你以后可就别过来了。”

“看三伯娘说的,我要是惹您生气了,您不应该更常让我过来吗?我不过来,怎么给您赔罪是不是?”姑太太忙笑道,她自打嫁到京城,就和杨乐文杨惜文两家挺亲近的,这会儿说话也就多了几分随意。

“其实当初,我是想将怀瑾养在我身边的。”姑太太看了一眼杨怀瑾,笑着说道,舅太太也点了点头:“到底是我那小姑子唯一的女儿,若非是信得过杨家,我也是要将怀瑾带在身边的。”

“只族长不许,说是想将怀瑾养在您身边,将来怀瑾出门也有个说法。”姑太太笑着说道,顺便奉承了老太太几句:“这京城,谁不知道老太太最是规矩一个人?姑娘养在您身边,日后谁都不能小瞧。”

三老太太轻轻哼了一声,很大方的接受了这句赞赏,伸手摸了摸杨怀瑾的头发,有了几分亲近之意。反正,是比刚见面的时候亲近了几分。

有女性长辈教导,就是丧母,对怀瑾的名声也没多少妨碍了。

“只是,我们到底是怀瑾的亲人,您又上了年纪,我们也不好眼睁睁的瞧着你们受罪,却半点儿不作为。”姑太太总算是将话绕到了正题上:“所以我们就想着,每家出一千两银子,就当是给怀瑾买零食了。”

姑太太说完,很是忐忑的看三老太太的神色,果然三老太太的脸色有些不太好了:“我岂是贪图你们这几千两银子?”

“三伯娘您先别生气啊,我知道您不缺这点儿银子,这银子够做什么啊,在京城,这东西都死贵死贵的,平州城拿两千两砸水里还能听个响儿,在京城掉水里那可是半点儿声儿都没的。”

姑太太忙解释道:“这只是我身为怀瑾的姑母,还有亲家舅太太这个当舅母的一点儿心意,怀瑾来了京城,您给她吃喝,给她请人教导规矩,亲自带在身边教养,和四侄女十七侄女一视同仁,您就是和怀瑾的亲祖母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三老太太的脸色总算是缓和了一些,姑太太凑近了一些,给她揉揉胸口:“三伯娘将所有事情都做了,倒显得我和亲家舅太太太没用了点儿,连自己的亲侄女,亲外甥女到了京城,都半点儿不搭理,传出去,得多少人说我们绝情啊,三伯娘您就忍心我背上个苛待侄女儿的罪名?”

“你若是疼爱怀瑾,日后就多往这里走两趟。”三老太太却不松口,只绷着脸说道:“银子却是不能拿的,你和亲家都对怀瑾好,我知道你们的心意,你们呢,平日里送些衣服首饰什么的,也就可以了。或者是接了怀瑾过去住两天,这我都同意,就是不能拿银子。”

五伯娘也在一边帮着说话:“娘说的有道理,小姑子,这银子我们不能要,回头你五哥知道了,定是会责骂我们的。你可行行好,千万别惹恼了你五哥。”

舅太太笑着开口:“亲家,其实吧,我们是还有个想法,怀瑾这已经是守孝一年了,也能出门走动了,我想着,日后得多带她在外走动一番,可我和她姑母带她出去,要是再给她银两,怕是会让人误会,所以我们就想着,先将银子给亲家,日后怀瑾出门什么的,都得你们打点。”

“我知道你们不缺这个银子,可你们自己带她出去还好,这银子花多少,你们自己心里有数。若是我和她姑母带她出去,却还要你们给银子,我们心里也难安。”舅太太看了一眼怀瑾:“我们不能如老太太般时时刻刻将怀瑾带在身边教养,已是十分愧疚了,现下老太太连我们这点儿心意都不接受,我们怕是日后都没脸登门了。”

三老太太和五伯娘十伯娘是坚决推辞,舅太太和姑太太是非要给,两拨人彼此谁也说服不了谁,杨怀瑾忍不住轻咳了一声:“三祖母,五伯娘,十伯娘,姑母,舅母,不如听我一句?”

众人都看她,杨怀瑾不好意思的捏了捏手指,起身行了礼,才又坐回来对老太太说道:“三祖母,其实这银子,不应该是舅母和姑母给,而是应该我五哥给。我年纪小,三祖母不和我计较,只是我五哥,都已经加冠了,若是还在三祖母府上白吃白喝,日后他出门怕是也要抬不起头。他毕竟是要顶立门户的,这些事情虽然小,却也得注意着。”

说到杨俊达,众人的思量就多了些。养一个女孩子不费事儿,就是家里多一副碗筷的事情,再者,杨怀瑾的嫁妆都已经是定好了,日后他们顶多是给些添妆。

可男孩子不一样啊,只要加冠了,不管是成亲没成亲,都是男子汉大丈夫了。上面有父亲撑着还好,没有父亲撑着,他就得为全家当那顶头天了。若是连他都要在杨家白吃白喝,以后能有多大出息?况且,杨家虽然是不分家,却是分产的。既然已经分出去了,一家之主怎么能带着妹妹在别人家混吃呢?

杨怀瑾伸手捏了个荷包递给五太太:“五哥昨天和我商量了,我和五哥以后怕是有不少地方要麻烦三祖母,尤其是五哥,还要念书,日常花销定然不少,所以我和五哥每年会给三祖母五千两银子。”

第 17 章

因着有杨俊达在,三老太太和五太太她们没办法,只好接了杨怀瑾的银票,只是也没全要,只要了两千两。用三老太太的话说,那就是不过一碗饭的事儿,杨俊达都已经加冠了,又不是那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纪,两千两银子都能买个粮铺了,足够杨俊达吃喝了。

至于姑太太和舅太太拿过来的银票,杨家是绝对不会要的,他们可不能落个让别人出钱养活杨家子嗣的名声。可是两家非得要给这点儿心意,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各自退了一步,两家分别拿出三百两银子给了杨怀瑾,就当是杨怀瑾的私房钱,日后杨怀瑾打赏下人,买个胭脂水粉什么的,手里也好有几个零花钱。

兄妹两个从平州城带来的东西太多了,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才安置妥当。安置好,杨怀瑾就开始想办法打听公主府的事情了,只是,杨家和公主府也不熟悉,再加上自打郡主过世,公主就闭门不出,杨怀瑾又不能露了痕迹,再加上她自己也不能出门,打听来的消息也不是很多。

杨怀瑾颇有些心焦,只能暗地里劝解自己,一年自己都能忍了,就这几天功夫,难不成就忍不下去了吗?再有着急的时候,就索性拿了经书来抄。

原本她的字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小怀瑾年幼力气小,写的字有些软。再者,她们两个所习字体不同,她还是比较喜欢自己原先写的那种,这会儿也算是从头开始练了。也正因为如此,倒也没让杨家的人起疑。

这一拖,就拖到了九月底。

四姑娘带了针线过来,一边做一边和她说话:“这段时间,天气要凉了,娘前两日说是要给咱们做衣服,一会儿就叫针线上的娘子来给咱们量体裁衣呢,你可打算好了做什么样的衣服?”

“我不想做。”杨怀瑾忙摇摇头,四姑娘有些惊讶:“为什么不做?”顿了顿,大约以为杨怀瑾是因为自己还在孝期,所以不想做新衣服,就劝道:“也有素净的布料,你以后也不是不出门了,总不好穿孝服去别人家里吧?再说了,你这个年纪,正是长身子的时候,三两天就要长高一些,那不成你打算穿旧衣裙?”

杨怀瑾照旧摇头:“不是,只是之前,我在家守孝的时候,姑母特意让针线房给我做了这两年要穿的衣服,有好几箱子呢,我之前还正和秋霜说,让她带了婆子到那边宅子里将冬衣搬过来。那么多的衣服还没上身就扔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些。”

“咱们这样的人家,每年的衣服都是穿不完的,你赏给丫鬟婆子就行。”四姑娘忙说道:“平州城那边流行的衣裙,和京城的定然是不一样的,有些衣服,放个一年半载的,就过时了。虽然姑母给你做的,定然是京城流行的衣服,可姑母是去年让人做的,这去年京城流行的是八幅裙,今年流行十二幅的呢。”

杨怀瑾也知道,京城这地方,风向变化的最是快了,今儿大家都喜欢吃酸的,明儿说不定就全部喜欢吃辣的了。上面贵人多了,喜好不一,今儿刮了东风,明儿就要刮西风。想当年,她和几个小姐妹,可也是京城里流行风的领头人,她们姐妹今儿全都带了珍珠首饰,那一准儿全京城的闺秀都要喜欢珍珠首饰了。

只是,她也实在是懒得做新衣服。四姑娘见她还是有些犹豫,就笑着说道:“祖母想着你来了京城之后也一直没出门,正好,过几天是药师菩萨的圣诞,就让十婶娘带咱们去法华寺上香,法华寺可是京城最大的寺庙了,等闲人都不能接近呢。”

听到法华寺,杨怀瑾心头就动了动,眨眨眼睛问四姑娘:“法华寺?很有名吗?”

以前她和娘亲最常去的寺庙就是法华寺了,不过,娘亲不太喜欢领她去拜佛,说是求佛不如求己,拜佛也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她小小年纪,可不能将希望都放在佛像上。

“嗯,那是皇家寺庙呢。”四姑娘忙点头:“所以咱们那天,得穿了新衣服过去,指不定还要多见些人,认识一些新朋友呢,所以,咱们赶紧让针线娘子先给咱们赶做几身新衣服才是。”

既然杨家二房担了教养杨怀瑾的名头,那就不会吝啬这一两个银钱。杨怀瑾穿的好,长的白白胖胖,才越发的显出二房的用心。杨怀瑾虽然没了爹娘,可不是孤苦无依的,赵家和崔家就在旁边看着呢。

杨怀瑾点点头:“好,我也想去法华寺看看,我之前听丫鬟们说,京城很是繁华,和平洲陈更不一样,说不定寺庙也不一样。正好是药师佛节,我去拜了药师佛,也求佛祖保佑三祖母和五伯父十伯父,五伯娘十伯娘,还有姑母舅母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万事如意。”

见她有这个心意,四姑娘的声音更柔和了几分:“那天去拜药师佛的人肯定可多,咱们家比不上京城的富贵人家,就好像说公主吧,都是提前一两天过去,能住在寺庙里的,咱们就只能一大早赶过去,也就在寺庙用一次素斋,下午就得回来了。所以,咱们那天出门的时候,可得早早起床。”

“公主?”杨怀瑾抿抿唇,小声八卦:“京城有多少个公主啊?”

“两个,当年先帝有八个公主,三个和亲了,还有四个是嫁到了外地。剩下那个,是先帝当年的宠妃刘贵妃生的,因为刘贵妃受宠,所以刘贵妃生的六公主就嫁到了京城。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长公主也在京城。”四姑娘也忍不住小声八卦,她原先在家里,也就一个十一妹妹,才两岁,话都说不全,自是不能一块儿聊天的。

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个十二妹妹,年纪不大,人却稳重老实,不用担心她乱说话,又能显摆显摆自己知道的多,更是能过过当姐姐的瘾,所以对杨怀瑾也就是知无不言了:“先帝当年宠爱刘贵妃,就不太疼爱太后娘娘生的儿女,太子险些让贵妃生的三皇子给害了。太后无法,只好将长公主嫁给了威国公世子,那威国公是世代驻守真定府的。”

这段往事,杨怀瑾比谁都清楚。当年皇帝舅舅差点儿就丢了太子位,就暗地里和威国公杨立联手了。只是,威国公世子杨铭早和自己的表妹心意相通,长公主下嫁之后,在程家过的并不如意。天高皇帝远的,杨铭就纳了他表妹当二房。

今上当了皇上之后,一来因为杨家为他登基做出了大贡献,不能惩治杨家,要不然就会寒了那些有从龙之功人家的心。二来杨家也并未犯错,长公主性子烈,知道杨铭有心爱之人之后,就不愿再和杨铭同房,十年无所出,杨铭自是能纳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