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冷冷地问道,不管陆柏松是顾念着与丽娘往日的情份,还是盯着那一大笔未动的嫁妆,这都让她心里很不舒服,即使提醒过自己心中不要介意,可到底对这个男人她还是有情的。

陆柏松倒没听出顾氏话中的冷意,只是一边分心留意着丽娘的动作,一边注意观察着刘氏的脸色。

“我看就让丽娘关在自己苑里禁足三个月。”

陆柏松低声说道,却不想身后的紫苏听到这话眸中闪过一丝冷意,这样的惩罚明显是太轻了。

“大嫂那边怕是不会同意。”

顾氏看了一眼陆柏松脖子上的抓痕,虽然伤得不重,可仍旧鲜艳刺眼,如今他正拿着紫苏的丝帕捂在那里,倒显得不伦不类的。

“你去试试再说。”

陆柏松催促了一声,顾氏无奈只得点了点头,又走过去和刘氏说。

刘氏果真是不同意,大声道:“如此贱妇,二弟还怜香惜玉,这样处置不怕伤了你媳妇的心?!”

顾氏惊讶地抬起了头,这刘氏真是好说道,怎么说都要把她给扯进去,再说,她伤心不伤心关刘氏什么事,自己丈夫都不在意了,旁人说几句话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陆柏松早已经涨红了脸,本来想发作,但又强忍了下来,他们二房的事情本来就轮不到长房来插手,若不是如今刘氏执掌着中馈,他根本就不想搭理她。

就在两方气氛尴尬之时,顾氏默了默,道:“按照大辰国律法,妾犯夫是要打二十个大板子,念在丽娘初犯,就罚十个板子和一年的月例,之后再禁足三个月…清芳也有管教不严之果,再自罚半年的月例。”

说到这里,顾氏顿了顿,又转向刘氏,“如此处罚,大嫂可满意了?”

刘氏一怔,似是没想到顾氏这么快便做出决断,刚刚不还巴巴地指着她的意见么?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自己,刘氏这才正了正神,点头道:“弟妹这是为人厚道,若是犯在我那一房,这样的贱人直接拖出去打死也不为过。”

刘氏这是婉转地同意了顾氏的处罚,丽娘那也得了教训,算是彻底打杀了她的气焰,今后即使仍然留在府中这对她也是个警醒,怕是再也不敢翻出风浪了。

顾氏倒是识趣自罚了半年的月例,那就是九十两银子,再加上丽娘一年的月例六十两,一共便是一百五十两,刘氏翻转着心里的小算盘,这样下来倒是节省了不少,给他们母女俩做件新衣服也是绰绰有余了。

丽娘一听自己要挨板子,顿时慌了神,想要哭喊着再求情,却被几个婆子死死架住,刘氏再一挥手,便押出去挨板子了。

屋外,随着板子声声落下,很快便传来一道道嘶心裂肺的惨嚎,打板子的是刘氏带来的那几个粗使婆子,丝毫不会留手。

刘氏面上难掩笑意,仿佛那惨烈的嘶嚎是这人间最动听的旋律一般。

顾氏只皱了皱眉,转头轻叹一声。

紫苏面上却泛起一抹得意的笑来,与刘氏对视一眼,几不可见地轻点了下颌。

听到丽娘的惨叫声,陆柏松终有不忍,埋怨地看了顾氏一眼,但有刘氏在那里看着,事情已成定局,一切也再无转圜,他也只有认了。

虽然只是十个板子,但丽娘本就身娇肉贵,在家里父母疼着宠着,连根头发都没少过,如今被生生地打了十个板子,臀部早已经血肉模糊,打到一半整个人便痛得昏厥了过去。

几个孩子也是在第二天才听到消息,纷纷赶到丽苑来探望,丽娘仍然在昏迷着,高烧还没有退去,锦茜坐在一旁早已经哭成了泪人。

“好了,别哭坏了身子,你姨娘也心疼!”

顾氏轻轻拍了拍锦茜的肩头,这个孩子毕竟才八岁的年纪,如今她姨娘又出了这等事,在府中更是难以立足了。

早就知道高门宅院里的日子难过,若不是为了一双儿女,她也不会这样坚持下去。

“母亲…”

锦茜借势扑倒在顾氏怀中,顾氏也没有推开,只是轻柔地抚着她的后背,小声地劝慰着。

“四妹,你姨娘会好起来的,别难过。”

锦堂也走过来开导几句,锦茜抬起一双蒙蒙泪眼望向锦堂,又扯了扯他的衣角,可怜兮兮地唤道:“二哥…”

锦堂轻轻地抚了抚她的鬓发安慰道:“没事的,还有我们在你身边。”

不知怎的,看着锦茜的可怜样,他似乎在恍忽中又见到了曾经那个扎着小辫子的锦韵,在那处农家小院的角落里懦懦地依偎着自己,那份无助又凄楚的感觉顿时让他生出许多怜惜来,只是如今的锦韵早已经自立自强,半点找不到曾经依怜他的那个影子,这一点让锦堂很是挫败。

突然间,他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小女孩也是他的妹妹,即使是同父异母,也是流着一样的血啊。

想到自己回到陆府后对锦茜少有的关怀,锦堂不禁开始自责起来。

锦韵站在一旁,却没有跟着上前劝慰一番。

那是她的母亲与哥哥,此刻,他们的怀中却拥着另一个孩子,这让她感觉很不是滋味,就像他们原本对自己的那份爱又被另一个人给分剥了去,那种感觉怪怪的,即使这个人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

难道自己容不得人吗?还是前世凄苦的日子过得太多,对亲情有种执拗的占有欲。

锦韵这样想着,不禁失笑地摇了摇头,却没瞥见原本窝在顾氏怀中的锦茜偷偷抬起了眼角,看着锦韵面上的困顿与苦闷,眸中划过一丝得意的笑容。

丽娘之后清醒了过来,原本大家以为她会继续哭闹不休,一展她跋扈张扬的本性,谁知她却是出其地安静,不哭不闹,只是安心养病,足不出户,认真履行着那禁足三个月的惩罚,让人好一阵诧异。

锦韵听了竹心带回来的八卦后,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看来丽娘是懂得隐忍了,这个女人开始有点深度了,比起紫苏的后发制人,最后也不知道谁弱谁强。

不过丽娘犯了这等事,锦茜自然是不能在放在她身边养着,顾氏是正妻,本来自当承担这教养义务,却不想刘氏和紫苏一起跳出来反对,说是顾氏身子本就不好,又在朝阳县农村里受了那么多年的罪,如今回到陆府定要好生将养着,再加上顾氏跟前本就有一双儿女,怕她照顾不过来。

顾氏想了想,便也答应了,为了别人的女儿累着自己,她还没那么伟大,既然别人如此体谅,她就坡下驴又有何不可。

如此,紫苏便大义地领了这差事,还得到了上下地一致夸赞和好评,说她识大体又贤惠,不亏是老夫人跟前的人,又在刘氏的默许下,连带着管理起了丽娘存放嫁妆的库房,明面上说是在为锦茜的将来作好筹谋,但实际上怎样却只有她与刘氏才知道。

锦韵就奇怪了,她起初还不明白为什么在丽娘这件事上大家都上赶着,如今才知道是为了那份丰厚的嫁妆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来这句至理名言在什么地方都说得通。

日子就这样过着,不久锦韵又收到了方芷君的来信,最近她正在沉闷之中,这封来信无疑是意外的惊喜,连带着抑郁的心情也好了几分。

要说她这沉闷的原因却是因为锦茜,自从丽娘被禁足之后,锦茜虽然偶去探望,但更多的时候却爱往顾氏屋里跑,晨昏定省都少不了,真正是个十足的孝女,就连顾氏与锦堂也都经常夸赞,说她灵巧可爱,讨人欢心。

锦韵沉闷了,但她却不愿意承认这是吃醋,只因着锦茜跑得勤,或是每次踏进朗月苑里,得知锦茜已经先她一步到了,便失了心情,转身便回,这样几次三番下来反而她去顾氏屋里的时间减少了。

锦韵只是见不得锦茜在顾氏与锦堂面前那故作乖巧的模样,曲意逢迎,那样小心翼翼,那样谨慎为之,连她都看出锦茜是别有用心,为何顾氏与锦堂却被蒙了眼睛,一味地对锦茜好呢?

罢了,不去想了,越想越气恼,越想越难过。

锦韵甩了甩头,等恢复了心情后才缓缓拆开方芷君的来信,原本以为是邀请自己到威远侯府作客,却不想竟然是请她一同去安郡王府的赏梅宴,而且时间就定在五天之后。

前几日听到顾氏与锦茜偶然谈起这事,锦茜还因为能够陪同武丽娟出席而洋洋自得,刘氏也委婉地来找过顾氏,希望锦茜能够带着锦怡一同参加,即使武丽娟与锦怡有着素怨,在这个时候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刘氏的愿望终究没有达成,别说锦茜不敢向武丽娟求情,就是多说上一句,怕是自己这个名额也被剥夺了。

锦韵当然知道安郡王府的赏梅宴在京中享有盛名,多少公子小姐们眼巴巴地望着,虽然她不羡慕,但亦不排斥,既然到了京城多长长见识自然是好的。

更何况,自从到了京城后,她还没有一次出过陆府,天知道她都在这鸟笼里呆了多久了,连神经都变得亦发麻目,她需要呼入新鲜自由的空气。

思及些,锦韵心中一喜,便忙不迭地回信给方芷君,欣然允诺当日定会陪同她一块出席赏梅宴。

也不知道锦韵受到邀请的消息是怎么被传出了竹苑,第二天一大早,刘氏便带着锦怡赶了过来。

两母女坐在花厅里饮茶,锦韵收拾穿戴好了便过来坐陪。

其间刘氏倒是对锦韵关怀倍致,倒是顾左右而言他,一直不说重点,急得锦怡在一旁挤眉弄眼,暗暗催促了她几次。

锦韵实在看不下去,在心底叹了一声,道:“大伯母这次来侄女这到底所为何事,不妨明说。”

刘氏掩唇轻笑了一声,“瞧这丫头,还是个性急的。”

锦韵很无语,难道刘氏没看到自己的女儿已经万般不耐了么?

她平日里便跟锦怡没什么交情,这位二小姐眼界高着呢,当然心思也毒辣,根本不屑与她结交,今儿个能够屈尊降贵地踏足她这方小苑,已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知道这两母女来者不善,锦韵也不想花时间应付他们,早早打发了她也清静。

“威远侯府是不是给你下了帖子,请你一同去参加安郡王府的赏梅宴?”

见刘氏仍然不说重点,锦怡终于坐不住了,急巴巴地问道,刘氏不悦地瞪了她一眼,缓声道:“你二姐也是个心急的,你别怪她…不过,若是你真得了方小姐的邀请,也将你二姐一同带去长长见识,姐妹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锦韵微微眯了眼,这才是刘氏母女到她这竹苑来的真实目的吧。

“这个…我也做不得主。”

锦韵思忖半晌,才缓缓回道,她也是被邀之人,哪里能代方芷君决定呢,虽然以方芷君的性格来说不一定会拒绝,可她为什么要帮锦怡呢?

锦怡一听便有些泄气地跌回了坐椅,刘氏却是精的,听着锦韵话里似有松动,这才低声道:“若是三丫头能帮上这个忙,大伯母一定会好好谢谢你!”

锦韵淡淡一笑,心思一转,道:“听说大哥已经得了李唯老师的引见,得进翰林院大学士林修之的学馆,就是不知道我二哥有没有这个幸运?”

锦韵也是在无意中听锦堂听起过这事,得进翰林院大学士林修之的学馆,相当于是一脚已经踏过了举人的门槛,也不知道大伯父花了多大的代价才求得这个名额。

若是用钱疏通,锦韵当然不怕,只是她没有门道,有钱有塞不进去。

无论什么朝代官场都一样的黑暗,锦韵知道自己哥哥是有真才识学的,他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若是能尽自己一己之力为他铺路搭桥,她又怎么会不愿意呢?

听了这话,锦怡“蹭”地一下便站了起来,狠狠地瞪向锦韵,“你胃口太大了点吧?想进翰林院大学士的学馆,你以为是个人都能进去么?也不照照…”

锦韵冷冷地瞥了锦怡一眼,那目光犹如刀片一般寸寸剜进锦怡的心坎,锦怡心中一突,吓得将后面未出口的话给生生咽进了肚里。

锦韵这才冷笑一声,将目光缓缓转向了刘氏。

刘氏却是面色一变,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锦韵,沉着脸将她从上到下好好审视了一番,似是这么久以来,她才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侄女。

为了求得进入翰林院大学士林修之的学馆,陆柏涛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关系,还在李唯那里说尽好话,更是将珍藏多年的名家字帖相送,这才求得这个机会。

虽然锦良不是刘氏的亲生儿子,但若他有了出息,他们大房自是与有荣焉。

只是要为了隔房的侄儿也如此费心尽力,他们犯得着吗?

若是锦堂真正有了好前途,二房壮大了,又会不会威胁到他们长房的地位呢?

不过才一会的功夫,刘氏已经心念电转,将所有事情的发展方向都想了个通透。

再看向锦韵时,不觉沉了脸,道:“三丫头不怕这话说得太大,闪了舌头吗?”

“大伯母为了庶子都可如此尽心,更何况是自己嫡亲的女儿?对比之下,亲疏立现!”

锦韵不以为意地说道,伸出左手,垂目看向自己的指甲盖,小小的指甲盖圆润饱满,还泛着淡淡的粉色,倒是剔透玲珑。

“更何况…过了年二姐就满十四岁,一般人家的女子到这个年纪早该议亲了…而明年锦韵是否还有这个机会参加安郡王府的赏梅宴,就不得而知了。”

锦韵抬起了头,唇边笑容婉转,眸子晶晶亮亮,端得是灵巧可爱,惹人怜惜。

可看刘氏看在眼里,却恨不得咬碎一口银牙,她当时怎么会以为这小女娃好说话,这明明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小狐狸,精着呢!

虽然心中的计较被锦韵看了个通透,但刘氏到底不想被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给拿捏住了,这才缓和了神色,轻声道:“三丫头,这件事确实不好办,不若换成另一件吧,大伯母一定答应!这些年我也存了不少首饰头面的,你若喜欢,就去大伯母那里挑几件合心意的,如何?”

“娘…”

锦怡扯了扯刘氏的袖子,满脸地不赞同,那些首饰头面可都是刘氏为她准备的嫁妆,她一件都不想给这贪心的小狐狸。

“锦韵本就喜欢清淡素雅,大伯母的首饰头面还是为二姐留着的好,锦韵消受不起。”

锦韵淡淡地起身,即是送客之意,“既然大伯母为难,也就不用勉强了。”

“你!”

刘氏咬紧了后牙槽,手中丝帕已经被她绞成了团,这丫头怎么是个油盐不进的主。

“娘,怎么办?”

看锦韵的态度坚决,锦怡也慌了,刚才锦韵说的那些话,个个击中她的心窝,她年纪已经不小了,再不开始瞄着好人家着手议亲,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她可不愿意在家呆成老姑娘,她一定要选个有才有貌的俏郎君,若是幸福,或许还能遇到郭品峰。

而安郡王府的赏梅宴便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绝不能错过!

锦韵瞥了一眼刘氏与锦怡,微微福身,道:“侄女有些累了,就不陪大伯母与二姐姐。”

言罢,便转身要走,当真是准备把这花厅留给刘氏母女,任凭他们爱坐多久坐多久。

“等等!”

刘氏也被锦怡在一旁闹得心头慌乱,见着锦韵果真转身便走,不似做假,她那假装的淡定与沉稳也彻底崩塌,猛然起身,咬牙道:“我答应了!”

锦韵脚步一顿,唇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容。

第【71】章 沐亲王府的八卦新闻【VIP】

十二月十八,这一天是安郡王府一年一度的赏梅宴。

梅开正艳,暗香袭人,听说即使走在安郡王府外的那条十字大街上,远远地便能闻到飘来的花香,那哪里只是个梅花园呢,分明就是一片盛开的花海。

早早的,安郡王府门外便停满了马车,人虽多,却一点也不嘈杂,都挨着队被人依次引入了府中。

前头是落缨八宝车,后面是朱轮华盖车,锦怡和锦韵陪着方芷君坐在中间的那辆蓝布青绸大车中便显得格外起眼。

当然,这起眼并不是因为这辆车有多华贵,反而是因为它是众多华丽中的一抹朴实,所以格外惹眼。

威远侯爷方威本就出身民间,不是世代勋贵之家,没得那么多讲究,加上他生性节俭不喜奢侈,一直是京城中人人称道的清贵之家。

锦怡嘟嚷着嘴满脸地不悦,她今天着一身水红色百蝶穿花通袖袄,裙袄绣工精湛,百蝶纷飞栩栩如生,头上斜插着一支水晶璎络的团花步摇,脑袋一晃动起来便是叮叮作响,特别引人注目。

如此俏丽可人的妆扮,却坐在如此粗简的马车里,锦怡自是心中不郁,若是换作陆府的马车也定比这辆来得好,心中暗暗腹诽这威远侯府也太不注重脸面了。

锦韵抱歉地看向方芷君,这次是她唐突了,但为了哥哥的前程,或许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仍然还会这样做。

方芷君笑着摇了摇头,拉过锦韵的小手拍了拍,意思是让她不用放在心上。

这次给威远侯府的请帖里除了方芷君之外,她的表弟方言也应邀而来,多出的锦韵姐妹也只能算是陪客而已。

方言已经年届十八,长得人高马大,虎面熊腰,往人堆里一站,端得是威风凛凛,不落他父亲威远侯的威名。

因为威远侯的爵位是终身制,不能世袭,所以在三年前方言便考取了武状元,如今在军中任宣节校尉一职,虽然是正八品的小官,但人无贵贱,从低做起,倒更显得这个年青人的质朴与实干。

大辰王朝的老祖宗虽然也是马上得天下,但传承了几个朝代之后,逐渐便形成了重文轻武之势,即使是五品的武官在七品文官面前也不敢妄自托大。

所以,对于一个小小的八品校尉,锦怡连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她的眼光可高着呢。

方芷君之前便对这个表弟多方夸赞,但真正见到方言本人后,锦韵的心思却是一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另一张俏颜…一个擅用长枪,一个擅使银鞭,她怎么觉得这两个人若是凑在一块,一定对味呢!

被丫鬟扶着踩着脚踏下了马车,锦韵才刚刚站定,便听到不远处一阵喧哗,转头看去,只见两匹白色骏马正拉着一辆华丽的朱红盖顶的马车挤过车群,向着安郡王府门口驶来。

看着那辆马车,锦韵直觉有些熟悉,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细细回想之后,她恍然大悟,这不是他们刚入京城那天遇到的那辆嚣张跋扈的马车么,再看马车前顶边檐上垂挂着的乌檀木吊牌正中写的一个“郑”字,她再次肯定,这正是他们当日所见,那郑太尉家千金的马车。

只是比起那日的情景,少了车夫粗重的吆喝,也没有东倒西歪的人群,即使贵为太尉千金,在安郡王府门前也懂得收敛几分。

若是在这里传出不好的名头,想来这位郑小姐将来在京城的贵族圈里便难觅佳婿了。

看着硬是挤过众人,强行抢到前排的郑府马车,很多人面上都露出一丝不悦,但却没有人站出来说上一句话。

锦怡更是一直用艳羡的目光追随郑府的马车而去,心中感慨不已,若是她也贵为太尉千金,想必今日也是这个派头。

郑小姐下了马车,四周便响起一阵惊叹赞美之声,她的头颅高高地昂起,自是有说不出的得意与骄傲。

锦韵只远远地看着,只见这郑小姐穿着一身艳丽的桃红色对襟小袄,襟边竖立,镶着一圈雪白的狐毛,衬着那张精致的小脸,雪白细嫩,眉目盈盈,眼波流转间更是妩媚动人,腰上系着一条湘妃色的皮袄裙,头上插着一支应时应景的葡萄紫水晶滴珠点翠梅花簪,梅花周围圈着米粒大小的珍珠。

这种珍珠叫小米珠,光泽莹润,质地精良,一颗便极为稀有,更别说那一圈同样大小,色泽光华也无差的小米珠,只是这根点翠梅花簪的价值相信也足以令人咂舌,不愧为郑太尉家的千金。

“得意什么,还不是要嫁个庶子!”

正在锦韵怔神之间,却听得身后传来一声不屑的冷哼,紧接着,便是一声轻斥,只是那斥责来得轻浅,亦全无责骂之意,倒是像那人在心里也是认同这说词的。

方芷君扯了扯锦韵的衣袖,她却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身后一华服小姐正在丫鬟的搀扶下款款而来,这位小姐长相妍丽,只是略施薄粉便透出一股优雅与高贵的气质,头上插了一只累丝牡丹双飞含珠吐蕊大团簪,簪上的黑色珍珠有拇指大小,圆润饱满,色泽光亮,阳光照射下晕出七彩的光华,明晃晃地耀人眼球,她穿着一身海棠红对襟盘扣小袄,腰上系着一条百褶粟色狐皮裙,外罩紫色貂皮大氅,这一身穿戴起来,端得是富贵逼人,华光万丈。

锦韵只是微微一怔,便又随着方芷君的步伐向前行去,只听得她在自己耳边低声道:“前面那位是郑太尉家的三小姐郑芳宜,后面那位是尚书令的五小姐文舒华。”

来到京城之后,方芷君便随着威远侯夫人参加各种聚会,所以对那些贵家小姐们,倒是比锦韵要熟悉几分。

尚书令家的五小姐?那不是和陆府也带点亲戚关系,陆府的大小姐锦雯可是嫁给了尚书令大人的小儿子文清远。

可是,这文舒华的丫鬟为什么会说郑芳宜会嫁给一个庶子?

锦韵有些糊涂了,堂堂太尉千金,怎么着也轮不到嫁一个庶子的命运,难不成这庶子是天家的?那身份倒是尊贵了。

那倒是有可能,反正怎么样也与自己无关,锦韵不以为意地笑笑,便跟着方芷君坐上了暖轿,直奔安郡王府的梅园而去。

安郡王府的暖轿那是出奇得大,有八个粗使婆子抬着,一顶暖轿可容纳二至四人。

坐在暖轿里,锦怡也不由感叹,王府的排场就是和常人不一样。

“怎么没见锦茜那丫头,该不会是临阵怯场了吧?”

锦怡揭开了轿帘的一角,看了看外面人流穿杂的情景,不由讥笑两声,若是锦茜与武丽娟不来那是更好,省得她看了气闷。

“许是已经进去了,二姐不用着急,待会一定见得到。”

锦韵自是了解锦怡心中所想,不由淡淡一笑。

昨天锦茜还捧了她那套衣服过来在自己面前炫耀,那可是前不久她姨娘花了大价钱给她量身订做的,安郡王府的赏梅宴她又怎么会错过。

只是那时丽娘还没挨板子,亦未被禁足。

但无论怎么样,也丝毫不会影响锦茜要来参加这赏梅宴的兴致和决心。

锦怡冷冷地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方芷君却不以为意地拉了锦韵的手,笑道:“知道你回了陆府后便没出过门,今儿个虽然是来的安郡王府,但回去的路上我们也可去坊市上转转,给你解解闷。”

大辰国的男女之防倒不是那么严重,未出阁的女子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要系上一张面纱,还是能够四处走动的,只要不是太过,大家也是能够体谅的。

“那敢情好。”

锦韵面上一喜,忙不迭地点头答应,又看了看锦怡,只见她神色一闪,翘起了唇,“要去就去呗,又不会少块肉。”

锦韵不由捂唇一笑,她哪里看不出锦怡的心动,这段日子以来她们姐妹几人要不是关门跟着嬷嬷学规矩,要么就是恶补四艺,算来算去都是个小姑娘,哪里有不爱热闹不爱玩的。

等暖轿到了后,锦韵下轿一看,不由捂唇惊呼。

天啦,这哪里是个花园,分明就是一片花海,一眼望去都看不到头,恐怕足足有上百亩的地,怪不得说安郡王府的赏梅宴是京城中的一绝,就看这地块,那便是无人能及的。

有风吹来,送来阵阵清香,锦韵不由深深地吸了口气,顿觉神清气爽,连眉目都舒展了几分。

安郡王府的丫鬟统一着一身青绿色的夹缬小袄,下面是墨绿色的马面棉裙,裙角还绣着梅花,真是应景之极,而且也让人容易区分。

整个花海的中央有一片大大的空地,那里建了两座圆形的亭台,此刻亭台之上依次摆满了数十张圈椅并小几,想来也是方便赏梅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