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当家脸色难看得很,硬梆梆地说道:“怎么可能没有?全金陵的公子哥儿几乎都往我们如意楼下了帖子,每天专门为她们来如意楼的人也多不胜数,忙得很!”

杨二娘说道:“是吗?真那么忙,你怎么还有空过来跟我说闲话?”

两人你来我往地嘲讽了一通,孙当家又被气走了。

等孙当家走远,杨二娘若有所思地上了楼,与盛娘她们说起孙当家跑来说酸话的事。

既然孙当家知道了盛景意受到韩府君邀请,那秦淮河畔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了,她们本来不想盛景意太早出风头,现在看来她们怕是压不住这孩子了。

好在这孩子比谁都有主意,真到了到要独当一面的时候她应该能应对的很好!

几人心里又是喜又是忧。

当父母的人总是这么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又不希望自己孩子太早面对外面那复杂的世界。

盛景意不知道自己三个娘在担心什么,她正跟着玲珑捣鼓香料。

这年头熏香主要用树脂香料,大多做成香饼或香丸,用来熏衣裳被褥;还有一种讲究的会做成香篆,也就是做出特定的字形模型或者图案模型,比如福禄寿之类的,把香粉小心地压上去,点着礼佛或者看书,瞧着就很有情调。

盛景意和玲珑确认了一番,发现这个时代少了一种后世最常见的香:线香。

线香这东西,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元代,在此之前有没有这玩意没有人知道,反正按玲珑的说法,市面上流行的香她们都做过了。

这也是盛景意萌生和寄居天禧寺那位尹娘子合作搞制香生意的原因。

那位尹娘子处境艰难,但是她的条件其实很好:第一,她有足够多的人手,要知道她哥哥管着悲田院,可以组织悲田院的老弱妇孺干点手工当补贴,在此之前他们也靠这个改善生活;第二,她有足够好的技术,上次她们从天禧寺买回来的香丸,大伙可都是很喜欢的,都觉得香味合得很特别,比她们以前买过的都要好。

有这两个便利,只要稍加安排,把制香生意做大做强完全不是事。

哪怕外面可能有很多人会开始仿作,天禧寺的生意却是别人抢不走的,毕竟悲田院是要靠天禧寺拨善款养活的,要是他们能自力更生,最高兴的肯定是天禧寺的人,他们怎么会让别人来抢悲田院的生意?

这门生意,钱不钱什么的倒不要紧,要紧的是她们千金楼可以借此搭上天禧寺。靠山这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越大越有保障!

盛景意静下心来捣鼓了几天,终于有点成效了。

她做出了一把样板线香,央着玲珑带她跑天禧寺一趟,和尹娘子兄妹俩谈好这事,最好能在选角活动开始前能开始生产线香。

线香这东西,不仅可以摆在台上当道具,还可以做成计时工具。

以前许多书都会用“一炷香”来计时,所谓的一炷香,其实就是从香点燃到熄灭的时间,一炷香是多久,其实全靠制香之人来把握,一般来说一炷香是两刻钟,也就是半个小时。比起现有的各种香,线香明显更加方便也更加直观,非常适合面向群众推广。

要知道时下人人都以焚香为雅事,发展出一系列的香文化,光是瓶炉三事(香合、香炉、香著瓶)的花样就多不胜数。

目前上层的香文化市场已经饱和了,再也玩不出更多新意,相关产业都开始进入平台期,甚至可以说正在逐渐衰落!

线香不一样,线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或者在某个时代、某个地区曾经出现过但是没有盛行开,只要操作得当,完全可以打开一个新市场。

盛景意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为了保持《桃花扇》的艺术性,强行插入广告这种事她是肯定不会干的。

不过强行插入不行,不代表没有机会插入。《桃花扇》里本来就有不少地方是可以摆上香炉当道具的,把里头的香换成线香影响不大,甚至还更贴合明末清初背景,因为那时候线香已经风行开了。

再说了,比赛这种事,有不少需要限制时间的地方,到时她们完全可以制作一批可以燃烧指定时长的香作为赛事计时器亮相。

在选角活动进行期间,她们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强调时间观念,并且暗搓搓表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最好能让观众们觉得自己不买上一把线香回去简直没机会成功!

在玲珑和立夏的陪同下,盛景意再一次来到天禧寺的悲田院。

见到盛景意,尹娘子很是欢喜。

上回盛景意几人不仅给了她让儿子去读书的建议,还从她这里买走了一大批香丸,让她凑够了儿子拜师的束脩,现在她儿子已经正儿八经地读书去了,这让她怎么能不感激盛景意。

都说为母则刚,想到儿子将来会有前程,尹娘子性情都强硬了不少,后来她弟妹又来闹了两回事,她都已经能轻松应对,借天禧寺的势让对方再也不敢上门骚扰。

她绝对不能让儿子背上野种名声,要不然书读得再好也没办法考功名!

盛景意跟着尹娘子走入悲田院,落座后便开门见山地说起自己的来意:“我想长期和你们定制一批新香,以后你们也可以做同类型的香来卖,但我定制的这些你们不能卖给别人。”

尹娘子说道:“自然可以。”

合香这东西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门道多得很,从选料到配比都有无数变数,兴许连窨香时间长短都可能影响香的味道,一般人很难仿制某种香味,除非她们能弄到详细具体的香方。

盛景意先拿出准备好的契书给尹娘子看。

尹娘子有点不好意思:“我识字不多,只知道香料和数字的写法,要不我叫我兄长来看看?”

契书这东西谁都知道不能随便签,万一对方欺负你不识字骗你签个十年八年的卖身契就完蛋了。

盛景意点头,坐在原位等着尹娘子去把她兄长唤来。

作者有话要说:

注:

①线香相关,还是参考扬之水老师的《棔柿楼集·香识》

②爱情不是主线,女主也还小,慢慢来不着急,反正主角永远不会是为情所困的那一方就是了!

第32章

虚云和尚在外面给花木除草,听了妹妹的请求,他去旁边的净池里把手洗干净,拍拍身上沾的泥土,这才跟着尹娘子入内与盛景意相见。

虚云今年约莫三十岁,眉眼与尹娘子有些相似,算是男生女相的那一挂。

他见到屋里都是女子,在心里默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迈步上前在盛景意对面落座,取过那份契书看了起来。

各种契书在官府是有定式的,签完之后还要送一份去官府留档才有效力,因此但凡看过几回契书的人都能直接找到重点部分看看有没有问题。

虚云做事一向是慢性子,看起契书来倒是不慢。

这份契书其实就是讲盛景意要和尹娘子定制一种特殊的香,双方进行长期合作,这种香只能供给盛景意一方,其他方面没有太多限制。

倒是结算一块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盛景意一方直接按照正常价格付钱;一种是悲田院这边参与抽成,成本双方共同负担,卖出之后双方各抽五成利。

盛景意给虚云兄妹俩吹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我们这边可以和太平书坊合作卖香,还会通过各种活动打响这香名气,如果你们能走走天禧寺的路子,我们双方合起来会拥有庞大的顾客群。”

这也是她特地准备契书的原因,要是普通地定制一批线香,那只是小打小闹,根本用不着这么正式。

虚云是出家人,本该不为名利所动,但他管着这入不敷出、常年需要去向寺里讨补贴的悲田院,早已知晓钱粮的重要性。

没钱吃不饱穿不暖,谈什么弘扬佛法?为了讨点饭钱,他可没少挨寺里师兄弟的白眼。

虚云对着两种结算方式琢磨起来,要是求稳妥的话当然是第一种比较稳定,不会有什么风险。

可如果盛景意的话是真的,那第二种结算方式很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难以想象的暴利!

哪怕他们懒得去走寺里的路子,躺着等盛景意那边把香卖出去,获利恐怕也比只收个成本和人工费要赚得多。

别以为他不知道,隔壁住着的那群书生最近都偷偷吃起香油小烤鸡来了,一个个吃得满嘴油光!

那群书生现在天天轮流帮太平书坊那边题扇面,字越练越好不说,还攒了不少余钱,看把他们得意得,才入春就拿着把自己画的折扇到处乱晃!

据消息灵通的老方说,这折扇生意就是千金楼那边弄出来的,现在金陵城里但凡认得几个字的公子哥儿和文人士子,哪个手里没几把折扇?

这千金楼和太平书坊连大冬天卖扇子都卖得这么成功,他们说要卖香,肯定也能卖得很好!

不过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香,市面上也充斥着五花八门的香饼香丸,要怎么样的新香才值得这么郑重其事地签订契书?

虚云有些拿不定主意,只能仔细把两种结算方式解释给尹娘子听,询问她想要选哪种。

他心里是偏向第二种的,哪怕卖不出去,他们也不过是亏点成本而已,现在香料价格低廉,亏不到哪里去!

尹娘子听虚云特意把第二条来回解释,知道兄长心里已经有了选择,便说道:“我听哥哥的。”

虚云放下心来,说道:“那签第二种。”

盛景意听虚云这么说,顿时眉开眼笑。

双方在契书上签好字,盛景意才拿出制好的线香样本给尹娘子看。

她是跟着玲珑她们学的制香,至于线香怎么做,她其实不太确定,只能把想要的样子告诉玲珑,让经验丰富的玲珑出谋划策。

这些样本是她跟着玲珑捣鼓了几天才捣鼓出来的,看起来品控一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不过她们不是专业人士,弄个样子就差不多了,具体怎么规范化生产还是得由尹娘子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把控。

盛景意给尹娘子说了自己的要求:她希望成品长短粗细一致,分别有能燃三分之一刻钟(五分钟)、一刻钟(十五分钟)、两刻钟(三十分钟)的,到时她们举办选角活动时需要用来计时。

广告由她们千金楼来打,这部分研发工作由悲田院这边来做,双方的贡献算是打平了!

尹娘子从前也没少用点香来计时,看到这线香便觉得眼前一亮,这种细长笔直的香看起来更加直观也更加方便。

她本就是爱香之人,要她负责研发她也不觉辛苦,反倒感觉浑身都是劲。

尹娘子说道:“没问题,我会尽快按你的要求做出一批能计时的线香。”

虚云看完契书便默不作声地坐在一边。

见妹妹眼底焕发出久违的光彩,他眉头动了动,主动开了口:“等悲田院这边产的线香有余了,我会去求主持让我们在寺里卖。”虽然他感觉被盛景意找机会一炒作,这种新香在外面怕是会供不应求。

盛景意说道:“肯定会有余的,往后我们赚了钱不是可以雇人来制香吗?”

虚云倒没想那么长远。

仔细一想,其实真要雇人的话,人手好找得很,寺里过得清闲又清苦的和尚可不少,要是制香有钱可赚,他们肯定也愿意来干活。

虚云深深地看了盛景意一眼,感觉眼前这小姑娘指不定从一开始就盯上了天禧寺的一堆闲散和尚。

这小姑娘今年也不过十三四岁,怎么想法大胆到这种程度?怕是连主持也没打过这种主意吧?

虚云性情温和,看破也没说破。他双掌合十,诚心诚意地说道:“阿弥陀佛。倘若能办成此事,往后悲田院就能救济更多穷苦人了。”

盛景意见虚云一脸宝相,满脸虔诚,不知怎地有点小心虚。

双方已经是正式的合作伙伴了,盛景意介绍玲珑给尹娘子认识,说往后有什么事会通过玲珑联系,悲田院这边也可以去千金楼找她们。

要是不好意思去千金楼,也可以去西市的林家脂粉铺留个信,她们与林家脂粉铺也是合作关系来着。

盛景意连太平书坊都能搭上线,再有跟个脂粉铺合作也没什么稀奇的,尹娘子兄妹俩都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既然事情已经谈完了,盛景意也不再多留,起身向尹娘子道别。

盛景意三人在尹娘子的相送下从侧门出了天禧寺,比起香客往来不断的正门,侧门是悲田院和施药院出入之处,人比较少。

立夏最近听了不少话本故事,据说这僻静之处很容易出事,全程警惕地盯着四周,生怕突然冒出辆失控的马车或者手拿大刀的劫匪。

事实证明她纯粹是想多了,一直到她们走上官道都没什么意外发生,倒是她手臂上被蚊子叮了几个包。

立夏发现自己手上多了几个红红的小鼓包,哭丧着脸和盛景意说道:“已经是春天了啊,天气一暖和,蚊子都出来了。我从小就招蚊子,有我在蚊子都不咬别人的!”

盛景意笑道:“我看是你见到草丛就跑去踢一下,才把蚊子踢出来的。”

立夏说道:“我不是怕里头藏着人吗?要是他们突然跳出来就糟糕了,还不如主动出击。”

她把自己从话本故事里听来的各种故事给盛景意讲了,表示走偏门小路非常危险,能走大路还是走大路好。

盛景意和玲珑听了,都觉得立夏有点逗。

话本是话本,现实是现实,现实里哪有那么多意外。

事实证明意外还挺多的。

三人正有说有笑的往前走,前面忽然有华贵的马车往她们这个方向驶来,马车旁还有个锦衣青年骑马相陪。

盛景意定睛一看,发现那青年竟还是个有过两面之缘的熟人:韩端。

盛景意三人避让到一边,给那马和马车让路。

盛景意估摸着韩端这是陪家中女眷去天禧寺上香,应当没空理会她们这些闲人才是。所以等韩端离得近了,她才遥遥行了一礼,算是打过招呼。

韩端本来正有一搭没一搭地与车里的人说话,余光扫见避让到路旁的盛景意三人,竟停了下来,含笑朝盛景意喊道:“盛姑娘。”他坦坦荡荡地对车里的人介绍起来,“祖母,这便是我和你提过的盛姑娘。”

盛景意心中一惊,没想到自己出来一趟居然能碰上昭康长公主,更没想到韩端居然会直接把她介绍出来。

要是换成秦淮河畔别的姑娘,怕是早就被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说不定从此就对韩端死心塌地。

想想看,一个年轻有为、位高权重还长得特别帅的男人表现得丝毫不在意你身份低微,温和有礼地把你介绍给家中长辈,你除了感激涕零还能怎么办?

盛景意来不及思考普通姑娘遇到这种事该如何表现,已经被玲珑推着迈步向前跟昭康长公主行礼。

昭康长公主乃是太上皇的妹妹,今年已经六十岁,但精神矍铄、气质雍容,目光也清明得很,瞧着不像韩端的祖母,倒像是韩端的母亲似的。

她对韩端这个孙子格外偏爱,这次便是特意过来散散心顺便看看孙子。

听韩端特意给自己介绍一位姑娘,昭康长公主心里有些纳罕,不由仔细地打量起盛景意来。

盛景意今年不过十三四岁,脸上戴着雪色面纱,不过从露出的那双眼睛来看应该是个美人胚子。

韩端是和她提过有位盛姑娘在排新戏,还说回头带她去看看,没想到这位盛姑娘年纪会这么小。

昭康长公主笑道:“既然是行之的小友,不必这么多礼。你们是刚从天禧寺出来?”

盛景意不卑不亢地答道:“是的。”她们是从天禧寺出来的没错,虽然她不是来拜佛的。

自从上回在佛殿里头睡着,她家三娘连抄经书都不喊她了!

盛景意觑了眼韩端,见他好整以暇地坐在马上看着她们说话,心里直犯嘀咕:这人到底在干嘛?他祖母是什么身份他自己没数吗?介绍一个官伎之女给他祖母认识是几个意思?

韩端接收到盛景意的目光,朝她微微一笑。

昭康长公主瞧见两人间的小动作,不由也笑了起来,觉得这小姑娘倒是挺有趣。

她从手腕上脱下一只镯子,说道:“我也没带什么东西,这小玩意你拿着当见面礼好了。”

盛景意觉得韩端祖孙俩都不是正常人,正常家长不是该像定国公那样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地骂“你敢勾引我孙子”吗?

这位长公主殿下倒好,不仅和和气气地和她说话,还给她送见面礼!

盛景意说道:“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她和韩端说白了就是合作关系,没理由白拿韩家长辈的东西。

昭康长公主说道:“算不得多贵重,这样的镯子我一年也就戴上一两回,平时摆在那儿也是浪费,给你这样的小姑娘正好。”

这是大实话,她连自己有多少镯子都不晓得,很多都是戴过一次就搁置,送不送人都没差。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盛景意还能怎么办,只能把那烫手的镯子收下了。

见小姑娘郑重其事地接过镯子,面上终于有了点寻常小女孩儿该有的忐忑,昭康长公主才放过她:“那我们先去天禧寺,回头你到行之那儿给我说说那《桃花扇》排得怎么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总感觉这祖孙俩都是老狐狸!

韩府君:^_^

长公主:^_^

小意儿:!!!恐怖如斯

第33章

盛景意三人立在道旁看着马车驶远,等那队人马离远了,才齐齐舒了口气。即使是老于世故的玲珑,也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盛景意身上。

盛景意的相貌与性情是很受长辈喜爱的类型,若是能生在个好些的人家,何愁嫁不到好人家。可惜天不遂人愿,把她生在了千金楼这种地方,她们虽然都很疼爱这个偶然降生的小生命,能给的却很有限。

立夏没玲珑那么多愁绪,她杏眼圆睁,激动地对盛景意说:“那位是韩府君的祖母吗?我们居然见到了长公主殿下?长公主殿下那身打扮好有气势,我都不敢多看,只偷偷地瞄了一眼!”

盛景意知道立夏还是小孩心性,也不嫌她咋咋呼呼,笑着听她叽叽喳喳地说了一路。

回到千金楼,立夏便憋不住了,径直跑到杨二娘那说起她们半路遇上昭康长公主的事。

杨二娘听到昭康长公主,眉头一跳,罕有地出了神。

她十五年前被送入教坊,后来便被安排到千金楼,遇到盛娘和三娘,三人义结金兰,相依为命十余年。

过去的事杨二娘已忘得差不多了,骤然听见这么个离她已经非常遥远的人物,不由有些恍惚。

她当年在临京生活过几年,偶尔被父母逼着去参加各种宴会,因为喜欢练武不喜琴棋书画没少被人疏远排挤。其实哪怕她扔开刀枪去学琴棋书画,也是没法融入她们的,毕竟她父亲是个武将,天生就和她们不是一类人。

结果有次宴会上昭康长公主把她喊上前,含笑拍着她的手背说:“还记得我吗?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

昭康长公主出面了这么一次,她这个外地来的武将之女才逐渐被人接纳了。

在杨二娘的印象之中,昭康长公主是个平易近人且颇有智慧的长辈。据说太上皇与当今陛下都很看重她,那么多公主之中只她一个在朝中说得上话,其他的兴许连两位陛下的面都见不上。

金陵城新来的年轻知府,还是昭康长公主的亲孙子。

这样的人物,恐怕早就不记得当初她出面照拂过的那个武将之女了。

杨二娘少有地惆怅了片刻,目光便落在盛景意带回来的镯子上。

听说昭康长公主生了几个儿子,一直想要个女儿,可惜一直没有,因此便格外喜欢别人家的小姑娘,尤其是长得好看的小姑娘。这么多年过去了,昭康长公主对遇到的女孩儿还是这么偏爱,还给了盛景意这么个见面礼。

杨二娘把盛景意拉到身边,拿过她抓在手里的镯子,小心帮她戴到手腕上。

昭康长公主虽年过六十,随身之物却鲜少有老气的物件,这镯子乃是羊脂玉制成,通体细嫩晶莹,白得十分滋润,分明光素无纹,瞧着却很名贵。

盛景意手掌软若无骨,收起来和小孩子的手差不多大,镯子很轻松便被杨二娘套到她腕上。

她手腕皮肤柔嫩白皙,乍一看竟得和那羊脂玉镯差不离。

杨二娘把盛景意揽进怀里,叹着气说道:“昭康长公主是个好人。”

盛景意听出杨二娘语气和平时不太一样,想问“您认识昭康长公主吗”,忽地又想到杨二娘的身世。她把话咽了回去,乖乖偎在杨二娘身边说道:“是挺好的。”就是感觉他们祖孙俩都不是省油的灯,应对起来得更小心一点才行。

千金楼这边在讨论昭康长公主,昭康长公主那边也在说起盛景意。

昭康长公主到佛殿上完香,便与韩端前往禅房歇脚。

祖孙俩分坐两边,韩端亲自给昭康长公主煮起了茶。

昭康长公主与韩端讲完朝中局势,话题一转,转到了盛景意身上。她笑着说道:“你只说有位盛姑娘在排新戏,却没说是这么个小姑娘。”

昭康长公主最喜欢年纪小且长得好看的小姑娘,哪怕刚才盛景意只露了双眼睛,她也觉得这小孩看着很顺眼。

至于什么官伎之女,那也不是那小孩自己能选择的,当初就有个她很喜欢的小姑娘受到谋逆案的

牵连成了官伎,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那场谋逆是兄长心中的逆鳞,她当时也没办法做什么,只可惜了那么个英姿飒爽的孩子。

韩端自然知晓自家祖母的喜好。他脸上带着淡淡笑意:“是个有趣的小姑娘。”他从小背负着太多期望,鲜少对人感兴趣,对他来说人大抵分成两类,一类是能利用的,一类是不能利用的。能从他嘴里说出有趣两个字,其实是件很稀奇的事。

昭康长公主见孙子面上含笑,眉眼却一如既往地无波无澜,不由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这个孙子样样都好,就是在感情上太淡漠了些,能对她这个祖母亲近些已经十分难得了。

她记得当初他们祖孙俩下完一局棋,孙子面色平静地说他想要求娶老师的孙女。她乍一听还挺高兴,以为孙子终于开窍了,结果细问之后孙子却给她分析迎娶他老师孙女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