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海路(下)

  

  “是东兴商行。”

  孙锦一边说,一边拿着她递来的手绢小心的擦了擦眼角,然后又小心的收到了怀中,他是天生的奴性,此时这番动作倒不是对杨毅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觉得这么随身的东西杨毅都给他,那比什么金银官职更为重要。

  杨毅此时想着东兴商行,倒也没有注意他这番举动,而且,看到泪流的人递一张面纸或者手绢对她来说本就什么事。她想了想,觉得东兴商行有些印象,却想不起有关这个商行的具体资料,当下就拍了拍手,门外进来一个亲兵,杨毅道:“叫张三娃过来。”

  那亲兵去了,一会儿门就又响了,杨毅应了声,门外就进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那少年张了一张瓜子脸,眼睛黑亮,嘴唇红润,和别人不同,他穿的是一件淡青色的儒袍,行走坐卧间,带着一种读书人的斯文,他来了之后,先对杨毅行了礼,看到孙锦,又对他拱手:“见过孙大人。”

  孙锦一时闹不准他的身份,也连忙拱手回礼,杨毅笑道:“你可能忘了他,当初你们是在史家村见过的。”

  孙锦愣了下,这才想到这个应该就是当初行刺杨毅的那个小孩:“大人这么一说,我才想起,真没想到两年不见……大不一样啊。”

  当年这小子可是又黑又脏,瘦不瘦他已经忘了,反正就知道是个愣头青,而且倔的要命,没想到这不过是两年,不说能去冒充少爷,也像是个读书人了,他连连称奇,又道:“这跟在大人身边就是不一样啊,小的离开大人两年,自觉面目就可憎了许多。”

  “我看你也没什么变化,这奉承的功力还是无人能及。”

  杨毅说着笑了起来,孙锦见他开心,也跟着笑了,张三娃道:“当年不懂事,还给孙大人惹了不少的麻烦,三娃在这里向大人道歉。”

  他说着,又长长的做了个揖,孙锦连忙扶着他:“都是在大人身边做事,张兄弟这么说就外气了,更何况我当年……哈哈哈……”

  他说着笑了几声,当年受杨毅的指使,他可是好好的暴揍了这小子一顿,张三娃自然也还记得当初的事,不过他和过去已是大不相同,不说这两年他跟在杨毅身边历练,就是那一路上见到的生死,也令他懵懂的知道,那一顿打,其实是为了他好。

  那一路走来,跟着杨毅很苦,每天都起码要走几十里的路,他当时年幼,又是没吃过苦的,每天都要走的双脚起泡,有的时候甚至会赶不上,在最初的时候,他也想过干脆就这样算了,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直坚持了下来。

  是对杨毅的仇恨?不服?后来他才想明白,也许,只是他本能的知道,只有跟着杨毅,才有活路,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经过陆川那一次之后,他再没有想过要脱离这个队伍,每天所想的,只是怎么能留在这里。他不要像那些灾民一样去抢去杀,他不要像那些人一样,那么地上有一口粮食,也赶快捡起来,和着泥塞到嘴里。

  为此,他每天偷偷的跟着其他人一起训练,可是,即使他很努力了,也总是跟不上。他还记得那一天,下雨,不大的雨,但地面非常的泥泞,那些人还在训练,他也跟着练。

  别人一拳送出去带着风,他一拳送出去软绵绵的,别人一脚踢出去,水花四溅,他一脚踢出去,却把自己给绊趴下来了,他倒在泥水里,心中充满了绝望。

  没有人赶他,他每天还和别人一样吃着馒头米饭,还和别人一样,能领到一份肉干。可是他知道,他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这个队伍不会永远的等着他,他早晚有一天会被抛弃的。

  他这么努力了,却还是不行,那么,他的未来就要和那些灾民一样了吗?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面前出现一只手,白皙的,带着水滴的手,他抬起头,就看到杨毅:“大、大人……”

  “看来你真的不适合这一行啊。”

  他一哆嗦,却说不出任何话,只有恐惧的低下头,仿佛这样,他就能不被淘汰一样。

  “那么,你愿不愿意试试另一条路呢?”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到杨毅这么说。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另外一条路是什么,直到后来,杨毅安排他跟着别人读书认字,他才知道自己竟有这样的机缘。在当初他爹也送他到私塾里去读过两年,但那时候他只知道调皮捣蛋,加上身边的没人念书,他也就觉得读书写字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因此学的拖拖拉拉的,也没学出个什么。

  而现在他知道,他若还想活下去,若不想和那些流民一样,那就一定要学出个样子!这两年,他努力的学习,凡是杨毅交给他的工作,都尽力的去做,虽不能说做的多好,但已经能做一些事情了。

  听到孙锦有些掩饰的大笑,他也配合着笑了起来:“当年,还要多亏孙大人了。”

  见他们打过招呼,杨毅道:“三娃,东兴商行你可有什么印象?”

  张三娃想了想,道:“回大人,小的这边关于东兴商行的资料不多,东兴商行的老板姓陆,有四条船,商行是他父亲创立的,据说父子俩都是老实的,一直走的近海生意。”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又道:“好像就这么多了。”

  杨毅点了下头:“去找一下,看看还能不能找到更多,写一个详细的条例给我。”

  张三娃应声去了,杨毅回过头,见孙锦有些发呆,道:“怎么,可有什么不对?也是,你在那船上呆过,应该了解的更多,以你看这东兴商行是什么样子的?”

  “啊,不是,小人只是没想到他变化这么大。”孙锦回过神,连忙道,“关于这个东兴,小的了解的也不多,只是听说他们每条船每年都会走个一两次,东家也厚道,还听说,他们经常受别的商行排挤,大多的时候,他们都让了,这一点,那些伙计很为他们的东家不忿。”

  “那关于他们的东家,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你回来后,都见过谁?”

  “回来后见了他们一个姓马的管事,还请小的吃了顿饭,说代他们东家为小的接风,他们东家回家过年了,不能亲自来招呼我,很是对不住,哦,对了,他还说他们东家等到下个月就回来了。”

  听到这里,杨毅笑了,他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然后道:“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准备……修一个港口,这个港口的负责人,我想要交给你来做。”

  “大人,这、这……”

  如果说过去孙锦对一个港口还没有什么认识的话,那么现在他在海上飘荡了这么久,就算还不是十分清楚,他也知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而且,是一个肥差——他甚至不用做什么,那些出船的商家,只是为了不让他找事,就会给他塞的满满的。

  “但是,你毕竟两年没在,若是贸然给你这个职位,恐怕其他人不服。”

  “大人没有忘了小的,小的就满足了,小的只愿做大人身边的一个亲兵,天天服侍大人!”

  他说的情真意切,杨毅在心中微微的叹了口气,心说总算知道,为什么被人说是明君的,也喜欢养一两个幸臣在身边了,有个这样的人天天对你表达着忠心,你说上一句,他就能自动的为你找下一句的台阶,就算明知此人不堪大用,也不由得,想给他机会。

  不过孙锦是不是能大用,还要再看,就目前来说,他并不是扶不上墙的。

  “这个位子,我还是心属于你的,但能不能拿到,还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既然那个马管事说他的东家下个月就会回来,那你休整休整,就再辛苦一趟吧。”

  “大人的意思是……”

  孙锦有些疑惑的开口,杨毅道:“我想那东兴商行对我们也是有兴趣的,但是有些事不好马上做,至于我想的对不对嘛,你去见了他们的东家就知道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她觉得,自己是不会想错的,这倒不是她神机妙算,而是张三娃和孙锦提供的信息让她知道,那东兴商行就算没想到他们是准备修港口的,也是想搭上他们这条线的,只是因为这家商行,因为势单力薄,不敢和万字商行对抗,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走海贸的,又有几个是胆小的?就算是胆子不大,胃口也会让他们大起来的。

  当然,她这也不是要抛开万字商行,而是……她修这个港口,可不是为万字商行独家修的,若到时候只有他们两家的船,那显然,他们是比不过万字商行的,就算万字商行不挤兑他们,甚至两方合股,最大的利益,也是要让给万字商行的。

  她们现在虽然在订购船只,可是要人没人,要路子没路子,让出利益,也是必须的。她倒不是舍不得让出这部分的利益,而是不想完全的让出这这部分主动,若是多有一家商行加入,总是能牵扯住一部分,而且,也有利于他们更迅速的了解海贸以及……海路。

  想到这里,她拍了下手,招亲兵进来:“拿我的名刺给周领队,问他明天下午是否有空一起喝茶。”——

  

  第89章 港口(上)

  

  自听到杨毅说准备起港口的时候,周元洪就在等着了,拿到名刺,自然是慨然赴会。

  茶是这里少有的北方茶,并不是太名贵,只是很难喝到,周元洪知道这是特地为自己准备的,说不上怎么感激,总是更舒服了一些,除了茶水糕点之外,杨毅还安排了两名女子在那里弹奏。

  珠帘挡着,看不清那两个女子的表情,琴音却是舒畅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喝一杯热茶,听着这样的琴声,自然而然就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周元洪坐在椅子上,突然有一种和牛洪乐一样的想法,是不是真有人是生而知之的,否则以杨毅的生平年龄,怎么就能做到这一步?

  打仗厉害还可以说她有这部分教育,经营厉害可以说是从小看大的,但这收买人心营造氛围的功力……又是从哪里学的?难道说还有人教过她怎么做生意吗?

  其实,杨毅当然是知道要怎么做生意的,但是她过去做的,了不起了,也就是几十万的买卖,换算到这古代,最多也不过是几百两的事情,虽说生意基本上是触类旁通的,但是一些手段,在小生意中是用不到的。

  她现在能有这种布置,更多的还是拜现代资讯的发达,她过去又有大把的时间去胡乱看,比如这营造氛围,她就曾在一本小说中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某一女强人有一天突然收到一份神秘礼物,自此以后,每天都有一份又可心又浪漫的礼物出现,此女强人以为是多了一个爱慕者,不由得春心暗动,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现,人家不是在追求她,而是在挖角。

  这个故事出自哪本小说她已经忘了,只记得当时那女强人很有些落寞,但落寞了之后,还是接受了——气愤?委屈?在实际的利益面前这又算什么?她当时看完,也是很有戚戚然的。

  当然,她现在之所以能把一些事情做的老道,还是因为她有足够的条件,她有一个县城的人做指挥,有一个县城的人可以令她做实验,在这其中失败了有错误了都没有关系,只要最后出现在外人面前的是妥帖的,就已经足够。

  两人寒暄了几句,杨毅道:“杨某能有今日,多亏万字商行和周领队的扶持,说起来也是羞愧,这里还有一件事要麻烦周领队和万字商行了。周领队也知道,我有心在这里建个港口,手续上的问题正在处理,只是此事所需要的财力物力都不是我巨岗能独立负担的,不知万字商行,可愿再帮我一把?”

  “杨大人客气了,此事我必会向上禀报,必会给杨大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杨毅虽然说的客气,但周元洪知道,这件事,杨毅离了他们必然不好做,但若是他们自己来做的话却更困难。首先,这需要一个临海的地方,当然这一点,大赵朝不知道有多少县城多少村庄,甚至多少海岸,就算刨除那些地里位置不合适的,要去找,也总能找得到的,但一个港口,不是说你修成了港口的样子,就能成的,这还要朝廷承认。

  当然,现在朝廷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你就算真建私港也不是建不成,可是没有大义的名分,必然有诸多的不方便。而且,杨毅在这里经营了两年,除了巨岗族,可以说没有其他的缝隙,就算是巨岗族,也被他赶到了山上,当港口建成,巨岗族再也不算什么,这比起众多势力都在伸手的扎马不知道要好多少。自然,巨岗的积累形式也是没有办法和扎马相比的,可是两个地方离的这么近,带动起来也容易的很。

  周元洪知道这是一个大饼,而且是一个他没有资格全力做主的大饼,他所能做的,也只是把这个消息带上去,然后,再有其他人来谈。想到这里,他有些遗憾,若他进入了前五个领队中,这事,就算不能全权做主,也能做个主事了,可是现在,还要让给别人了。

  有些遗憾,不过更有雀跃,做成了此事,他这个排名也要向前面升了吧。

  “此事,我还准备找其他的商行一起来做,这一点,也还请周领队向上禀报了。”

  周元洪微微一愣,随即又笑道:“这个自然,杨大人的处事方针,在下的东家也是知道的,杨大人这样的合作伙伴也不好找,在下的东家一向很欣赏杨大人的。”

  虽然有些微的不快,周元洪也知道,这么大的一张饼杨毅不可能完全给他们一家,虽然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可是这种问题,已不是他能左右的,下面怎么发展,就要看上面人如何说了,既然如此,他何不说两句奉承话?

  杨毅也知道他的心理,当下微微一笑,转而去谈别的问题。

  这次谈论结束,万字商行也差不多要回去了,他们停留在这里几天,可以说是人人大丰收,从上到下,除了周元洪和水元鑫可以说每人都或多或少的夹带了一些东西。地位高的,钱多的,夹带了一些贵重的东西,地位低的,钱少的,也会尽力的多带一些纱布,因此在要出发的时候,虽然明知道都要再经历一段艰苦的路程,倒也没有人抱怨。

  而在他们走了之后,巨岗的港口修建也正式提到了日程上,现在巨岗对修建东西,可以说是要经验有经验,要理论有理论,先前只是缺少一些材料,现在有了,很快就动起了手。

  巨岗当初吸纳了大批的流民,虽然杨毅把很多人都塞到了小作坊以及一些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完全不需要的岗位上,但劳动力还是很富裕的,毕竟他们的土地不够数,所以征召令一发出来,就有很多人报名,这两年来,杨毅不见得在所有人心中都留下了仁德这样的形象,但是她言出必行这一点却是没有人怀疑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现在在修建的港口其实是没有手续的,如果这个港口不能批下正式的手续,他们的地位就会很尴尬。

  不过这一点,没有人在意,不说那些平民,就是牛洪乐这样知道厉害的,也不在意,在他们想来,没有杨毅做不出来的事情,他既然说要修这个港口,那就必然是能修下来的,他们不知道,杨毅之所以这么笃定,其实只是因为她知道,现在夏卓敬更重要了。

  册亨不时的从北面进入,前两年还只是在北边骚扰,这一段日子却越来越深入,一次竟离京城不足五十里!虽然最终还是退了下来,却令所有知情的人都出了一身汗,夏卓敬就是在那个时候被调到了南北之间的防线上。

  吃过亏,他也就更懂事了,再不那么卖力的干活,却时时体现一把自己的重要性,一时虽不说成了南边这边的英雄,却也很有份量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要一个小县城的港口的建设权……应该是不会太难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接到杨毅的信的时候,夏卓敬有些惊讶,可是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他当初安排杨毅为他谋退路,可以说是在最低谷的时候,而现在,权利不同了,环境不同了,想法自然也有变化。

  当然,就算有了变化,他也依然认为一个退路是重要的,杨毅安排的越全面,对他也就越好,不过有时候会想,若是当初将杨毅留在自己身边,会不会更好一些?

  当然,这样的想法只是转瞬即逝,杨毅已经到了巨岗,而且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换人。首先,他换去的人不见得能稳得住局面;其次,不知道杨毅会如何想。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也就知道这种做法,在一些时候对于上位者来说是愚蠢的。

  可以分权可以制衡,但在手下没有错误的时候,将他调离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场所,不说当事人会不满,其他人也会寒心。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杨毅不说多忠心,却也没有不忠心。

  而在夏卓敬为此事跑动的时候,巨岗将要有一个港口的消息也令很多人意动,特别是扎马那些商行中的,都是走海贸的,一个港口意味着什么,他们太清楚了,更何况这个港口还可以自行生产瓷器和纱布,只说这两样,运到外面也代表着巨大的利润,不过在知道万字商行已经插手的时候,其他商行,也只有暂且按捺住自己的爪子,在暗中观察的时候,一边不断的去和杨毅传递消息。

  对于这些商行传达过来的意思,杨毅都规规矩矩的回了帖子,但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摆出一副模棱两可的态度,令其他商行的人,甚至包括万字商行的都暗中大骂。

  都不是小孩子,杨毅的这个态度意味着什么他们太清楚,这是待价而沽,就是让万字商行抬高价码,若是抬到一个她认可的位置,那双方皆大欢喜,若是不同意?那也好办,其他的商行就都成了替补。

  当然,这样做并不是没有危险的,每个商行都不是绵羊,哪个后面没有背景?若真要动起手段,明的不行,暗地里,一纸调令,杨毅只要还没有立刻造反的觉悟,就要离开。不过现在夏卓敬正如日中天,目前的局势又复杂,世家门阀的目光大多都在中原在那片锦绣之地,一个小小的港口?利润很大,但,腾出手来再收拾也完全可行——

  

  第90章 港口(中)

  

  为了一个还没有建成的,而且,即使建成也不可能马上形成规模的港口得罪夏卓敬显然是不值的,所以这个港口的建立竟然意外的没有太多的阻挠。当然,施建过程中的事故,以及和万字商行和东兴商行的扯皮是少不了的,但总的来说,各方面都是在平稳的发展。

  万字商行这次参与的比较低调,派来的是第三领队毛子龙,此人名字霸气,面相却和善,不过在商谈的过程中,当然也让杨毅着实见识了一把什么叫笑面虎,相比之下东兴商行就比较软一些了,虽然来的是东家陆有容,却处处表现出一副为杨毅马首是瞻的态度,杨毅知道,这当然不是因为自己的人格魅力,而是这位陆老板非常清楚她拉上他们是做什么的。

  断断续续的谈了半个月,终于签下了协议,这个港口,巨岗作为地点的提供者占有三成,万字商行和东兴商行作为投资方分别占有三成和两成,另外的两成则是由杨毅的紫竹寨分得了。

  当然,现在紫竹寨已经改名为紫竹军,虽然是巨岗的部队,却隶属于夏卓敬的军队中,这种划分显然是不合规矩的,但也没有人去找茬。

  万字商行实力雄厚,东兴也是几代经营下来的,这两方的投入,令得港口的建设更加迅速,同时,杨毅还通过东兴购得了两艘中等规模的商船,加上她从其他地方买来的两艘,名下也有了四艘船,不算是怎样的势力,但总不那么可怜了。同时,这四艘船也几乎掏空了她这两年的积蓄,好在通过东兴购买的,可以分期偿付,否则就要借债了。

  八月二十八日,正冲庚子,煞北,宜嫁娶.祭祀.祈福.求嗣.出行.动土.安床.掘井.破土.启攒,对于这种黄道吉日杨毅完全不了解,不过这不妨碍她挑一个好日子来作为港口的开启日。

  没有怎么做宣传,作为杨毅本身,这个港口最大的目的不是经商,她也知道别人现在都盯着这一块,别人不动手那不是看她的面子,她就算目前的后台还扎实,也没必要去刺别人的眼。

  但是在巨岗内却是热闹喧阗,各行各业的门外都挂着灯笼、红纱布,孩子们如同疯了似的尖叫着,大人们的脸上也都带着笑,他们是真高兴,在这半年的建设期,杨毅没少找人宣传这个港口的好处,什么吞吐量啦,什么贸易啦,这些普通人不懂,可是,扎马的繁荣却是可以做比较的,想到这里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扎马,人人都觉得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古扎随着人流向港口走去,他嘴角带着微笑,但认真看的话,却会发现他的眼神是冰冷的,而且在越来越冷。两年,两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他当年经营这里,差不多也是两年的时间,但那时候的巨岗是什么样的?好像也是繁荣的,但是却不会有这么干净,这么热闹,就算是他们巨岗族的,脸上也不会带着这种表情,这是一种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忧虑的神态,和外面的人相比,简直如同两个世界的。

  这两年,他可以说是周游大赵,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东西,学到了很多,同时,也知道了很多,其实,现在并不是他回来的最好时机,他本来也是准备再等等的,只是偶尔的一次,他听到巨岗要建港口,他立刻知道,如果再不回来,就真的晚了。

  巨岗族现在对杨毅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占着山路,而一旦这港口修成,他们的这个优势不能说全无用处,起码,也是大大折扣,到了那时,哪怕是等到了那个机会,巨岗族也很难翻身了。

  他必须回来,然后,继续两年前没有完成的事情。他知道这很难,因为他不仅要杀了杨毅,更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杀了他。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了,那时候紫竹军没有根基其他人也不堪大用,这过了两年,杨毅是不是找到了接班人他不知道,根基,却是已经有了。所以,他必须最大可能的消除杨毅这个群体的威望。

  “饽饽——胡记饽饽——”

  “酱肉,酱肉,好吃不贵的酱肉——”

  “糖葫芦,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啊——”

  ……

  各种叫卖声汇集在一起,小贩们或摆个小摊,或推个小车站在规定的线内,路人按照规矩的靠右边走,现在大多数人都是要去码头,所以回来的道路上的人非常少,但是却没有人走那条路,偶尔有个外乡的不懂,也会被其他人叫住,有那不听劝的,下场往往是凄惨的——负责巡视此地的守卫队会将此人拽出来,然后毫不留情的抽上一鞭。

  只是很普通的马鞭,没有倒刺,也没有加什么金属片子,挨上一鞭也不会怎么样,但疼痛感绝对令人印象深刻。在这种强力的维护下,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拥挤、混乱。

  有孩子吵嚷着要吃东西,那些父母就算无奈,大多也会带着孩子出来,到划好的线内去买上几块糕点,或一串糖葫芦,之后,就带着孩子回到这边,然后加入人潮,继续向前走,而那些孩子也都会乖乖的跟着大人,并不在线内线外乱跑。

  很显然,这种礼仪并不只是靠教导,一百遍一千遍的重复,有的人会听,有的人也许还是会不在乎的,特别是孩子们,现代的小孩几乎天天被老师家长们叮嘱交通规则,但在玩的兴起的时候,说不定还会忘记,而巨岗会有这样的成效,更多的还是当初的军事化管理,在那个饿的可以为了一碗饭去杀人的时候,只是让其遵守一定的规则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有大人的影响,孩子们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有这种意识,再加上挨鞭子的戏码不定时的会在街上上演,再玩闹的孩子也是不敢轻易触犯的。而这一切的热闹,以及井然,也就更令古扎心灰。

  这样的人,为什么是赵人?

  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

  是的,古扎后悔了,这两年他后悔过很多次,后悔过很多事情,后悔当年对待流民的方式,后悔当年守城的方式,后悔当初那么容易的让杨毅下山,后悔一开始没有把杨毅按死在那里,不过这是他第一次后悔,没能在那个晚上,同意杨毅的合作计划。

  若是他一开始选择的是合作,也许他们巨岗族……不用再熬个十年二十年?

  他继续跟着人潮走,他这两年在大赵游历,发式、服装,乃至气质都是尽量的向赵人靠拢,虽然还是有巨岗人的痕迹,但已经不突兀了,今天又还有很多外地人赶来,他在人群中,倒也不显眼。

  终于,来到了港口,首先入目的是宽阔的广场,在排着队走了那么长时间后,那个圆形的广场很令人精神一振,再之后就是建设在防波堤上的高台,高台上站着穿着明亮铠甲的两队士兵,古扎知道,自己等的人一会儿会在那里出现。

  在来到广场上之后,他开始尽量的往前走,此时广场人虽多,毕竟还是有间隙的,他这样的身手,稍稍的用一些巧劲,就可以不引人注意的穿过去了,在来到前十排的时候,他停了下来,虽然不认为杨毅会在这么多人中这么巧的看到自己,但他并不想冒险。

  就算后悔了,他现在也不能走回头路了。

  他几乎是以一种悲壮的感觉站在这里,而那边陆有容却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得意着。在手下向他汇报救了杨毅的一个手下的时候,他就想着怎么和杨毅扯上关系,不过那时候他所想的,也不过是从巨岗那里,多弄一些货物。

  他的船不怎么跑远路,近海的几个国家,瓷器不能说怎么饱和了,利润已有些鸡肋,不过纱布这东西虽不能暴利,却是哪里都用的到的,只是这门生意过去几乎被万字商行垄断了,不说他们这样的小商行,就算是其他一些大家的,也不好贸然下手,所以在第一次,他只是派了个管事去接待孙锦,这里面有避嫌,也有要看看杨毅的处理方式的意思。

  若是杨毅没有后续动作,那就算巨岗欠了他们一个小小的人情,以后若有事情,也许会得到些方便,当然若是对方不认,那也不算什么,若是有了,那就证明,杨毅也是不想看到自家的东西只在一个商行里出手,那么双方,也就有了合作的可能。

  当孙锦找到他,说到港口的事情的时候,他立刻意识到了这是他,是东兴商行最大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危机。像万字商行这样的庞然大物自然可以只抽出一部分力量来参与,但像他们这样的小商行就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