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很大,很宽广,但还是走到了尽头,此时海上已经蹦出了一轮红色,四艘大船威风凛凛的靠在岸边,不断的有人拿着一头窄一头宽的东西在吆喝着,这种东西,他先前见过,也听别人说了,说是喇叭,用了那东西,声音会更大。

  “男人!男人跟我到左边!女人!女人到右边!一家的!一家的停在原地不要动!”

  出海的,更多的是单身男子,所以占了两艘船,而女人那边和一家子都要出海的却不多,一艘船都还会有空余的位置,周元安见了这种情况,暗中点头,心想这里的官府,倒的确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位了,宁肯吃点亏,多拉几次,也没把男人女人混到一起,倒是个懂圣人教诲的,不过想到圣人,他不免想到自己的那个“识字”,脸顿时又有些黑。

  “识字的!识字的来跟我走,你是识字的?表格拿出来看看,你这只叫会认自己的名字,不叫识字!”

  一个人懵懵懂懂的跟了上去,不过立刻就被踢到了一边,周元安找到自己的表格,然后按照那人说的往那边走去。

  虽然秀才的身份一路都受到了鄙视,但显然,在这难民中,特别是这一波准备出海的难民里,能达到识字标准的也不多,周元安估量了一下,和他一起的,大概只有几十人,这几十人在这几千人的难民堆里不显,但若放在地方上,一个中等县城,也不见得有这么多秀才。

  “这一波就有如此多的读书人,听说这巨岗不知往那海外移了多少人,那那海外之地现在岂不是比我神州大陆有更多的圣人之声?这、这……”

  这么一想,周元安只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他还隐隐的觉得,自己好像在无意中,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不过他此时心慌意乱,当然也不太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多想,因此这个念头不过一晃而过,就又跟着别人向前去了。

  他们一行几十人,上了最左边的船,然后再被检查了表格之后,被领到了第二层。

  “各位都是读书人,大多,还是有功名的。”到了这里,那人也不再用喇叭了,笑眯眯的对着他们道,“这几天,各位可能受了些委屈,鄙人赵子林先给各位赔礼了。”

  他说着,拱着手,唱了个肥喏,周元安等人纷纷还礼,就和他说的一样,他们这些天的确是满腹牢骚,若不是有肚子在这里逼着,外面也太乱,他们早不在这里受这种闷气了。

  虽说穷文富武,又有说穷秀才的,可一般来说,若真穷的揭不开锅,也没条件读书,不说老师的束脩,就是笔墨纸砚,哪一样不要用到钱?而到考秀才的时候,各个地方的打点也少不了,不是说就要有黑色交易,可给老师送个礼,和同学一起吃吃饭,又哪是真正的穷人能受得了的了?当然,那真穷的也有,可毕竟少,大多还是像周元安这样,家中也有点产业的。

  而且就是那真正穷的,待考上了秀才,成绩好的,也可以领取国家给的米粮,那成绩不好的,也能当个先生,最次的一等,也可以给人写个信什么的,而且只要不是那瞎折腾的,或有什么人品问题的,总是要被礼遇的。

  秀才没举人值钱,可商铺里一个小二都能斜着眼看他们……这种待遇,他们还真没遇到过,虽然说是形势逼人,但要说心中没怨气,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不过被这赵子林这么一行礼,他们这怨气也发散了不少。这个说赵大人客气,那个说没有没有——就算以往再酸、再傲气,这一路逃难而来,他们也都是认清了形势了,否则,也不会主动卖身到那海外之地。

  “各位都是有知识的,虽说未来的五年,还是在却越做工,但也是稍加培训,要做技术工的,赵某人别的不敢说,但我却可以打包票的说,我却越的环境、待遇却绝对是好的。各位先生的工钱虽然不会像那些自由工那么多,但五年后一转正,就会和他们一样,若是技术好,甚至会更高。而且,若是有了什么特别的功绩,说不定连五年都等不到呢!”

  “不知赵大人,什么叫特别的功绩?”

  一听他这么说,立刻就有人问了,虽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但若是能提前转正,那当然是更好的,拿到的薪水会更多不说,也能更早的和家人团聚。

  赵子林显然不是第一次被人这么问,立刻就道:“怎么才算特别的功绩,是有一套特定的评审标准的,具体是怎么算的,我老赵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只知道,去年有一位先生在印刷处做工,弄了一个什么东西,令印刷出来的效果好上了几分,当年就转了正,现在更被提拔当了小组长,每月的薪水,就在这个数呢。”

  他说着,比了个手势,众人面面相觑,也没有说话,赵子林也知道这些读书人爱面子,因此停了一下,就又道:“现在赵某人也不过拿到了五两,而那位先生,却能拿八两,而且还有各种补助,年底还有分红,据赵某人想啊……每月十两,那都是少说的。”

  倒没有发生抽气声,不过众人的眼神也都有了变化,现在到处战乱,物价奇高,比起银子,粮食更重要,不过他们都是在巨岗生活过的,知道那里别的不说,米面却是不缺的,物价虽比战乱前的一般州府还要高些,可比现在那些战乱的城市,却要好太多了。街上一大碗面条是十文钱,有菜有豆腐,还有浑汤,面也是管够,按照一人一天三十文的标准来算,一家五口,也只需要三两,当然,这是在有房住的情况下。

  不过巨岗为他们这些难民提供了排屋,条件虽然差点,遮风避雨暂时还是能做得到的,而且这三十文还是说在街上购买,若是自己家住,当然更少一些,周元安算过,若没有什么意外开销,二两银子也就够了,四两就能过的相当不错,这八两,那真的是很高了。

  他们这些做工的,据说是厂里包食宿衣物,若是节省的,那发多少都可以使人捎回去,他们现在是签了约的,暂时每个月只发八百文,但若不出什么差池,三个月后,就会多一百文,到了过年,还会再有几百文做补助,周元安算过,就算他把拿到的薪水都寄回去,家中过的也会紧巴的,虽说三年后,薪水还是会再涨的,可那,却是要三年的!

  “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技术,不过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

  暗暗的,他心中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第129章 难民(下)

  

  海上的生活是非常无聊的,就算现在巨岗条件好了,船多了,但用来移民的船只当然不是太好的,船速不是太好,船上的设施,自然也非常一般,而且为了运送移民,还对船只进行了改装,底层的几间舱室全部打通,上百号人挤在一个通铺里,虽说两边开的都有窗户,但那也只是白天风平浪静的时候能开一会儿,夜里就会落上锁,所以依然憋闷。也就是这些难民,都经过了饥饿、逃难,此时又抱着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否则能否坚持下来,也很难说。

  好在像周元安这样的读书人是在上层的,环境要好上很多,但即使如此,每天睁眼就是一片蓝色,闭眼还是一片蓝色,天长日久下来,也不免心浮气躁,不过这十多天,他们也不是完全的无事可做,这船上有十多本却越志,里面详细的介绍了却越的风土人情,面积地里,以及一些政策,周元安知道这事关自己未来的生活,因此很是仔细的看了又看。

  除了看书,他们也要和下面的人一样参加上午的训练,这训练就是怎么站队、怎么走路,怎么遵从号令。

  他们都是秀才出身,对这种要求自然是非常不喜欢的,可现在吃着人家的饭,拿着人家的钱,再不喜欢,也是要做的,而且那赵子林说了,他们在船上的表现会直接记到档案中,而这档案就关系着他们未来的积分,而这积分,又影响着未来的薪酬。好在他们和下面的人不同,一天只用训练半天,这让他们在身体上休息的同时,心理上也有不小的安慰。

  周元安就和其他人一样,上午训练,下午看书,晚上的时候,在甲板上略坐一下,和人谈谈天,就去休息了,他们的住宿也要比下面的人好一点,四个人的房间虽然也显得拥挤,但窗户总是都随时都能开的。

  船上的生活无聊,饭食却是管够的,所以也就没什么不满了,而且同一层的都是有学识的,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倒也还能打发一下时间,周元安过去有些闭塞,最近却强迫着自己和人交往,倒也和他同屋的另外三人相处的不错。

  “赵大人说这两日就要到了,也不知具体还需要几日……”

  这一日中午,几人吃了饭在船头眺望,和他同屋的冯锦开口道,周元安苦笑了一下:“想来总是快了。”

  “我也知道,只是……”

  他正要说点什么,突然旁边就有一人大喊:“陆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纷纷的往那人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就见那个地方影影绰绰的有一片葱绿,瞬时,整个船都沸腾了,下层的人欢呼雀跃,上层的人也是大吼连连,过了好一会儿,才安静了下来。

  不过这一安静,众人又不免有些忐忑,那却越到底是什么地方?虽说这船上的册子写的很好,可这说的和做的不相符的事情他们都是见过的,这孤岛在外,若是出现什么……他们又能找谁做主?

  虽说这些事情他们早就想过,但此时要到却越了,这份恐慌,也就更多上一些。只是不管他们是高兴也好,害怕也好,船只都不受控制的,按照应有的速度向那个方向行驶着,而慢慢的,那里,也越来越清晰了起来。

  当却越彻底暴露在他们眼前的时候,周元安等人倒吸了口气,虽然在船上看了小册子,但在他们的意识中,海外孤岛,总是荒凉的,可这却越却是高楼林立,船只繁多,人来人往,看起来竟比巨岗,还要热闹几分。

  看到有船过来了,岸上的小贩们激动了起来,但再见到他们的船只是什么样的时候,又都返了回去,周元安正在疑惑间,就发现他们的船并没有停,而是径自还在向前。

  “这是要到哪里?难道这里还不是却越吗?”

  他这么想,其他人自然也有同样的想法,一时间议论纷纷,众人都从彼此的目光中看到了疑惑不安和茫然。

  “大家不要慌不要急,这里就是却越了,大家已经到家了,只是这个港口是商用的,和咱们要用的不一样,大家马上就可以下船了!”

  对于这种状况,赵子林是很有经验的,一见不对,立刻就大喊道,众人听了,果然就安心了不少,不过还是有些疑惑,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又到了一个港口,这个港口显然没有先前的那个港口繁华,但从设施来说,看起来却是更规矩了。

  船只停靠在案,众人在管事的安排下下船,经过这些天的训练,倒也没有抢挤的,周元安等人在上层,就被安排到了最后,他和冯锦等十多个坐了一艘小船上岸,刚一下去就有一个穿黑衣的少年出现在他们,一见他们就抱拳道:“各位好,敝姓张,是却越的实习教导员,各位叫我小张就好,各位在要正式进厂之前,还有半个月的学习期,这半个月,就由在下来负责了,各位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小张,我小张一定会努力的为大家服务的,现在请大家随我来。,对了,大家都是读书人,那么请认准我这个小旗,丙字船六号,这就是我们的小队的编号了,在以后的半个月中,若大家外出找不到回来的路,或在外面遇到了什么麻烦,都可以说自己是丙字船六号的人,自有人送你们回来,或通知我去接你们。”

  这个小张虽然看起来有些冷漠,但一张嘴却很是伶俐,他一边举着旗往前走,一边道:“在海上这么多天,我知道,大家一定是吃不好,休息也不怎么好的,但是,我想,更重要的,还是身上的清洁,所以,小张为你们安排的第一站,就是沐浴,请大家跟我来,这里就是沐浴室了,一会儿大家脱下的衣服,若还想要,就脱在柜子旁的木篮里,若不想要,就扔到门边的那个大篮子里,大家可以放心,每个人,来到我们却越,都会有两套衣服替换的,小张我身上穿的这个,就是咱却越发的。”

  他一边说,一边就领着众人到了一个小木屋前,周元安来的时候已经发现,这海岸上有很多这样的木屋,那早他们下船的很多人都进了不同的木屋。来到木屋前,那小张拿出一个大篮子,然后挨个发东西:“这红色的是胰子,大家可以用来洁净身体,用法就是和着水在身上擦,然后用水冲干净,也可以涂在毛巾上一些,总归大家记得两点,一是用了胰子之后一定要用水冲洗干净,二是这两样,发给大家,就是大家的私有物品了,这第一次发的,就是免费的,若是丢了或者坏了要再用,就要购买了,当然各位以后进了厂里,厂里也是要发的,所以只要不是丢了或者用的太费,这就足够大家用了,现在大家就进去吧,里面的是温泉水,大家有两刻钟的时间,可以好好洗一洗。”

  那小张说着就打开了木屋,周元安随着众人走了进去,木屋不大,分为内外两间,外间有十个柜子,柜子旁边都有一个木篮,柜子则是空的,想到那小张的话,周元安把衣服放到木篮中,然后又跟着其他人一起沐浴,这样大家都赤身裸体的站在一起,他的确不习惯,可在海上飘了这么多天,身上也着实难受的紧,他家中过去富裕,也曾给妻子买过这种胰子,知道这种东西一个就要五十文,现在见巨岗这么随随便便的就发给了他们,很是惊讶。

  “此地之富庶,恐已可敌国!”

  他心中这么感叹着,却不知这东西是却越出产的,外面的一个卖上了天价,在这里,却真正的可以用不值一文来形容——若是只算成本,两块胰子才一文。用胰子和毛巾好好的清洗了一番,再出来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柜子是开着的了,柜子里从里到外,放着两套衣服,周元安一愣,穿到身上,只觉得虽不能说完全贴身,大小却也合适,再看其他人,也是如此。

  “此间主人,真是神仙手段。”

  他身边的冯锦叹道,周元安虽没有说什么,却也点点头。

  他们放在木篮中的衣服已经没有了,按照那小张的说法,是有人去洗涤了,等洗好晾干,会送到他们房中的,至于他们原本的带的东西,则是会直接的从船上送到他们的房间里,其实他们千里逃荒而来,一般也都没有什么财物了,就算有一两件贵重物品,也会随身携带,倒也不用担心丢失,而且就算有不方便携带的,只要下船前在赵子林那里登记,赵子林核对后,会给登记人一个凭证,之后就可以用这个凭证来领会自己的东西。

  当然会这么做的很少就是,据周元安所知,他们所在的这一层,却没一人这么做的。

  洗了澡之后就是吃饭,饭菜说不上丰盛,只是米饭和青菜,然后就是熬得浓浓的骨头汤,而在这里,周元安等人又一次领到了自己的碗筷,看着统一的木碗木筷,以及足够容纳上千人吃饭的餐厅,周元安也发出了和孙锦同样的感叹——在这样的乱世中,有这么规矩的步调,还有这么丰盛的物品,说是神仙手段,也的确不为过了。

  而此时也在却越的杨毅,当然不知道有人这么想自己。

  

  第130章 中原(上)

  

  对于杨毅来说,却越的发展也有点超出她的意料,在她想来,却越五年能有一个基础发展,十年能有一个基本发展,就是不错的了,但现在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却越就完成了基础发展,这当然有很多原因,第一是大量的移民,从中原大战打起开始,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移民进入却越,一开始是一艘船、两艘船,现在已经发展到四艘船,根据下面人的统计,目前却越的移民,已将近二十万,这个数字离却越能容纳的人数当然还很有一段距离,可也足以搭起一个基本框架了。而且,这批移民的质量都非常高。

  要从中原千里迢迢的辗转过来,排除掉运气的因素不说,那不仅要求身体素质,还要求一定的机敏,而且到了巨岗之后,还愿意远涉重洋,那也需要一定的决心和意志力。

  在杨毅想来,一个人不怕他不聪明,不怕他没有才华,最怕他不肯干,不愿意干,而只要踏实努力,就算运气不好,取得不了什么大成就,总会有一定的小成功的。而却越的这二十万人,可以说,都是愿意干的。而且这其中还有很多秀才,和地方上的乡绅,这些人若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可在这古代,却可以说是中产阶级了。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底蕴,从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上要比一般的农民更强。

  第二则是商机。

  南北打的热火朝天,生产上几乎完全就是停顿状态。别的地方停了也就罢了,但人吃饭穿衣不能停,双方用的武器也不能停,后者有他们自己负责,而前两者,就是他们想负责,也不能光靠以往的积蓄。

  而却越,粮食虽然没有怎么对外,衣服布料却可以大批量的制作,基本上就是处于卖方市场,不存在销路问题。而哪怕下面打的你死我活民不聊生,在贵族世家,该有的排场还是要有的,所以他们的奢侈品,比如胰子、香水、牙膏、牙刷也依然火爆,而这些东西,除了中原,他们还可以出口到昊国,所以虽然说规模都不大,但依然和衣服一样,是稳赚不赔的——真从利润上来说,这些东西加到一起,还要比衣服更赚些。

  第三则是白龙帮的支持。

  杨毅最初和白龙帮合作,看上的是他们的航海技术,和在大海上的资源,只想着双方能互补合作就不错了,最初他们也的确就是这样的,但后来也不知道魏瞎子是厌倦了海上的生活,还是觉得却越的确是可以发展的,这两年,几乎是在经营自己老窝似的在却越上投入。

  帮却越训练船员水兵,帮却越购买船只,甚至还帮却越培养造船师,和前两者相比,后者是一个长期,但绝对更重要的步骤,虽然现在却越还没有自己造出那种上等船的能力,可已能建造中等船了,两三年前,他们只有四艘船,而现在,他们已经发展到二十艘了,其中四艘用来移民,四艘用来进行与中原、昊国的交易,两艘用来远扬——到目前为止,那两艘进行远扬的,只出过一次西洋,但却带来丰厚的报酬,当然,若只从利润上来说,不见得比兴办工厂更赚,可却带来了很多大赵与昊国都没有的东西,特别是一些种子,像麻椒、丁香这些东西的调料作用也就罢了,像玉米、番薯这样的,却是真的可以改善民生的。

  当然除了这些外,杨毅觉得,自己还是很有运气的,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巨无霸的势力真的来找她的麻烦,当然,也许只是因为在他们来看,却越还不值得一提。

  杨毅并不觉得这种忽略有什么不好,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巴不得那些人一直就这样把这里忽略下去,但比较遗憾的是,她现在要主动跳出来了,因为在三个月前,杨震和李卫被控制了起来。

  在她把情报人员渗入到中原之后,一直都在留心杨震和李卫的情况,因为怕引起夏卓敬的怀疑,没有放太多的人手,可杨李二人本来就生活单纯,也是很好掌控的,更何况投入到那边的两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先前一直没有岔子,但是在两个个月前却突然传来了两人不见的消息,具体是怎么不见的,那两人也不能确定,只能根据一些痕迹来推断,杨李二人,是在一个月前就失踪的,这也就是说,直到一个月后,那两个情报人员才发现其中的不对。

  这一下,对杨毅简直就是当头一棒,她是没想过自己的情报人员就真的像现代的007那么神勇无敌,可被对方愚弄了一个月才发现,这就不是一般的漏洞了,而且,这个漏洞还事关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两个人!

  当时她第一个想法就是和夏卓敬坦白,不过当她冷静下来就觉得,这事不是夏卓敬做的——这么做,对他毫无好处。

  不是夏卓敬,那最有可能的,就是夏卓敬的对手,而且,是南方这边的。在南边,有能力这么做,而且做的这么干脆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南明王了。牵扯到南明王,就不只是杨震和李卫的事情了,杨毅不得不慎重对待,于是她一面组织调查,一面耐心等待,可直到目前,她都没有收到过南明王那边的任何消息。

  “已经很明确了,到目前为止,那位王爷还不想和咱们做交易。”

  杨毅敲了一下桌子,慢慢的开口,坐在这个房间中,都是她绝对的嫡系,杨刚、孙锦、张有、牛洪乐,后者的忠心一直被人怀疑,可直到目前为止,他并没有做什么危害到紫竹军的事情,而且他的家眷都在却越这里,已经和紫竹军捆绑到了一起,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心思绝对有,但做背叛者的可能却绝对不大。

  “大人,以属下来看,那位王爷这么做,并不是针对咱们,更多的,恐怕还是对那一位。”

  说这话的,正是牛洪乐,也许是因为当过仵作的关系,他更善于理论分析,在这样的会议上,他一般也是话比较多的那一个,杨毅点了一下头,他身后的张三娃拿出一份资料:“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那一位,为自己准备了三条后路,其中一条,就是咱们这里,另外两条,虽然好像还没有出问题,但这两边,在近两年内,都有不下十人的新人加入。”

  “这两家,第一家是震威镖局,第二家是商行,从表面上来看,有新人加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这两家的新人,都有在短时间内,升到中层的。”张三万一边说着,一边又拿出一份资料,“这一位冯毅,是十七个月前加入震威镖局的,因他老实肯干,所以很快就融进了镖局,十个月前,镖局在走镖的时候遇到劫匪,冯毅身中七刀,还死战不退,最终吓退了劫匪,他自己也养了两个月的伤。从此,震威镖局对他另眼相看,半年前,已升为小队长,上个月,已成为镖头。”

  “而这一位,叫张林山,是两年前加入远方商行的,精明能干,就是说话有些不利索,所以一直都是做账房,十六个月前,此人竟然令远方商行和北方达成了一笔粮食交易,只此一笔交易就令远方商行的利润比往年多了两倍,而他在当年,就被提拔成了副领队,现在已经能够单独带领队伍走商了。”

  在场的都是老江湖了,没有人去问,怎么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是怎么达成那一笔交易的,更没有人去怀疑那人是怎么成为领队的。这两个看起来都是属于那种诚恳努力的,他们的经历,占了一些运气,可也不太会令人怀疑,但张三娃既然在这个场合提出他们,那就是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了,果然,张三娃接着道:“从表面上来看,这两人都没有任何问题,但冯毅身中七刀,却没有一刀是真正的致命伤,而且,经我们确认,这位冯毅,真实的身手,要比他表现出来的更强,很可能,就是一个练‘气’级别的。”

  其他人微微的有些骚动,现在他们都不是当年的土包子了,也都清楚,练气意味着什么,这样的人,哪怕是到世家中也能获得优待,这么屈就在一个小小的镖局里……说是个人爱好,也未免太牵强了些。

  “张林山没有在远方商行中表现出任何异样,但我们意外得知,此人很可能也是练气级别的,为此,我们还损失了两个好手。”

  这么一说,气氛沉重了起来,夏卓敬的三条腿路,两条都被安插了高手,可以想象,如果夏卓敬要从这两条路离开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不过这和他们的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那两条路都有这样的安排了,他们这里……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安排?

  他们面面相觑,不由得都开始回忆自己这两年有没有提拔什么陌生的外来人,杨毅见到这种情况,笑了下:“大家不要担心,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咱们这里应该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所有的中高层都进行过排查,当然,这不能保证没有探子,可应该都在低层中,中层这一级别就算有能混进来的,以咱们紫竹军的规模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我想也就是因此,我父亲和二叔才会失踪。”

  

  第131章 中原(下)

  

  延昌,南明王府。

  大红的灯笼高高的挂在房檐下,窗户被映的一片红光,但是里面,却不时的传出一声干涩的咳声,那声音有气无力的,令人一听,就知道,会发出这样声音的人,身体绝对不怎么好。

  “大爷也不要太熬了,虽说现在战局紧张,也还是身体为重。”

  “无妨,我自有分寸。”

  夏卓英说着,又咳嗽了两声,虽然他的身体是被外界传的严重了,但也的确不怎么好,好好的保养着,也会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但若是太费心思,那立刻就会有问题了。他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以过去一直荣养着,就算是要做什么,也只是制定一个大方向,然后交给下面的人去办,但是现在,他却不得不全城跟进,连一丝一毫都不能轻忽。

  正式开战已经两年多了,下面的百姓天天盼着战争结束,但是在名眼人眼中都知道,这场仗,还有的打,就算现在夏卓敬能稳住局面,并且逐渐开始压迫北边,可要说将北边完全压下去,那起码也还要个两三年,这就像是角力,若一方明显的比另一方力大,那几乎一瞬间就能结束,可若是两方力量相近,那就非要拼个筋疲力尽,然后再看运气、意志力了。

  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南边更有赢的希望,有大义的名份,有更充足的积累,再加上夏卓敬这个军事天才,一步步推进,北边早晚是要败的,但那并不是夏卓英想要的,若真把仗打到了那个程度,先不说这天下会是什么样子,只是夏卓敬个人声望的积累就令人担忧了,虽说夏卓敬此人骨子里有一股天真,不是一个会用手段的,可毕竟不傻,等到他真的大权在握,声望势力集于一身,那什么手段都会显得无力了,其实就现在来说,外界也只知二世子,而不知他夏卓英了,再发展下去,恐怕连南明王也会被掩盖下去。

  而且夏卓英对于天长日久的战争也不敢兴趣,他们和北边打的你死我活,难保不会有第三方势力插手,别的不说,关外的那些册亨人就是需要提防的。

  他们需要一场大战,一场一局定胜负的大战。

  为了这场大战,他在一年前就开始谋划,现在终于将要成形,而只要此战一旦成型,那就谁也无法阻拦,再之后,就是要夏卓敬和北边拼个你死我活了。

  是的,是夏卓敬和北边拼,而不是他们和北边拼,虽然夏卓敬现在手中有着南边绝大多数的兵力,可是他这里,还掌握着另外一支力量,在对拼结束之后,那就是这场力量登场的时候,而对于此战的胜负,他其实并不是太关心的。

  夏卓敬胜了固然好,败了,也没有大碍,他相信,以夏卓敬的实力,就算是败了,也绝对能在最大程度上消弱北边,因此到最后,他们会是那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第三方。

  而要做到这一步,那真是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他不仅要最大可能瞒着夏卓敬,而且还要保证,就算夏卓敬知道了,也不能轻易的抽身,更要保证,夏卓敬绝不会和北边联合,而到了现在,他还要堵住夏卓敬的所有退路。

  对于自己的这个便宜弟弟,夏卓英过去是没有太放在心上的,虽然他也许是夏家对夏卓敬最好的,但那只是表面上的,而且,其中也有几分是因为怜悯。

  在外人来看,南明王妃过继夏卓敬是为了巩固地位,也是为了防止他英年早逝,有一个儿子能傍身,其实不过是为他找一个靶子。他是南明王的嫡子,就算再低调,在外人来看,也还是正统,为这,就不知有多少人看他不过眼,而夏卓敬就是为了分担这个而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南明王妃会大力培养他的原因,只有他越出色,才会越明显,才会越被人注意。

  当然,就算是他们,也没想到夏卓敬能走到如今的地步。

  想到这里,夏卓英微微的叹了口气,喝了口参汤,才开口:“那杨李二人,最近可有异动?”

  “那两人倒乖觉,除了每日在房中下棋,连门都不怎么出。”

  夏卓英点了下头:“我记得,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侍女。”

  他的幕僚一愣,随即道:“是,也没听说她有什么。”

  “对这三人……小心一些,但也不可怠慢了,吃穿用度都按照府里五弟他们的例子来,就是那侍女……也比照一等的例。”

  他的幕僚有些疑惑,但还是应了,夏卓英微微的在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在别人来看,他这吩咐是夸张了些,就算杨毅又是五品,又是伯爵,但不过是政治需要上的抬举,封地又在海外,在一些人眼中,他那个伯爵带五品的官职,很有可能还比不上一个上等县的县令,他过去也是这么想的,虽从巨岗族的事上觉得这杨毅不简单,可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此人的基础太差,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经营,根本成不了气候,哪知道此人却能利用中原大战的机会崛起,等他发现的时候,已经不好动手了。

  “我毕竟,是小看了天下英雄。”

  虽然杨毅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但若真想动的话,倒不是动不了,可那样一来,必会影响中原这边的安排,而且,也会令夏卓敬警惕——那么大的动静,是绝对无法掩盖的。

  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收服杨毅,只是在观察了杨毅的行事经历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此人从小生在山贼窝里,后来虽说是归顺了,不过是名义上的,过去从来都是天不管的,今天又发展到如此地步,要想收服,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若他有时间,慢慢安排,也还是有办法的,可现在他哪里又哪来的这样的时间精力?

  好在那杨毅就算是做大,势力也在海外,兵力也并不充足,倒不用担心他影响战局,到了将来,等这边稳定下来,是抚是剿都可以再看,目前最重要的,倒还是不能让夏卓敬真的退走了。

  他虽做了周全的布置,可也不能保证就真将夏卓敬困死了,毕竟夏卓敬是一个高手,而且是练气高层的,甚至有人说他是练神之下第一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说他是第一高手,也不为过,毕竟,练神期的高手,一向只是传说,这样的人也许能失败,可若真是铁了心的要逃,十万大军也不见得能拦得住,毕竟他不是站在那里要和大军对抗。

  夏卓英倒不认为夏卓敬在遭受了这样的打击之后还能东山再起,但留着他总是一个后患——这样的人,就算要留,也还是留在他们的监控之内比较好,所以早在两年前,他就开始在夏卓敬的三条退路中安排人手,前两条都很顺利,到了杨毅这边却出了问题,他安排的人倒是很顺利的混了进去,也算是取得了地位,可紫竹军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一个中层的小队长,根本就不可能左右局势。

  在其他两个地方,哪怕他的人碰不上夏卓敬,可也总能提供有用的情报,而到了杨毅这边,说不定连夏卓敬在哪儿都不能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有掳走杨震和李卫,为的就是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和杨毅做交换,不过杨毅毕竟是夏卓敬那边的,他虽然觉得杨毅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立刻闹出来,可也是能拖延一天就拖延一天的好,因此小心布置,细心掩盖,他们在南边是绝对的地头蛇巨无霸,天时地利人和都占着,紫竹军那两个探子虽也机敏,却到底被骗了过去,也是后来发现有一段时间没见过杨李二人的正面,这才发现不妥的。

  “杨毅应该也不希望夏卓敬回去,只是一个袖手旁观就换回自己的父亲和二叔,这笔买卖,他应该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