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的庄子,前世就是明澜的陪嫁,刘管事是她最信任的管事,更重要的是他是海棠的爹。

买几万两的炭火,交给别人去办,她不放心。

明澜回流霜苑的时候,刘管事已经在正堂候着了,见了明澜,忙起身见礼。

明澜笑道,“刘管事,不必多礼。”

刘管事的笑道,“方才我去见了太太,已经知道太太把庄子给姑娘的事了,我来的急,也没有带账册…。”

明澜请他坐,然后道,“我找刘管事来,不是为了看账册,刘管事为人,娘亲和我自是信得过的,我是有件事想拜托刘管事帮忙。”

刘管事的忙起身道,“姑娘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不敢言帮忙。”

明澜摆摆手,让丫鬟退出去,只留下碧珠一人。

碧珠抱着一锦盒,递到刘管事跟前,刘管事打开,见全是银票,顿时抬头看着明澜,“这么多银票,姑娘是要做什么?”

银票的确是多了些,前世,她也是出嫁,才见到这么多银票过,她道,“这些银票,麻烦刘管事帮我全部买成炭火,就堆在庄子上。”

刘管事的一愣,仿佛听岔了似的,“买炭火?”

明澜重重的点头,“全部买炭火,一万八千两买银霜炭,余下的买普通炭火,全部堆在庄子上,另外,这事不要告诉我娘。”

刘管事的为难,他不明白,望着明澜,问道,“姑娘囤这么多炭火做什么?”

炭火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要买随时可以,买几万两的炭火,要是旁人,刘管事估计会直接问是不是吃错药了。

明澜不隐瞒他,道,“今年会下雪,而且会下大雪。”

“就算下雪,也不用那么多炭啊,”刘管事劝明澜三思。

明澜知道他尽职尽责,她笑道,“刘管事就照我说的办吧,我能拿到这么多银票,说明有人信我。”

的确,这么多银票,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会借钱给姑娘的不是太太那就只有舅老爷了。

看姑娘瞒着太太,这钱肯定就是舅老爷借她的了,舅老爷都放心,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想通了,刘管事就点头应了。

没什么事了,刘管事的就告退,明澜叮嘱他道,“如果有人好奇问为什么买这么多炭,你就告诉他会下大雪。”

她买炭不是为了挣钱,只是不希望大雪纷飞时,有钱买不了炭,生生给冻坏,她这么大手笔的买炭,总会有人相信的。

刘管事叹息,只怕这大太阳的天气,他说会下雪,不会有人信。

刘管事应下,又道,“姑娘还有什么吩咐?”

明澜笑了一声,“别的吩咐没有了,将来我身边大丫鬟的位置有一个是海棠的,我喜欢吃面,你记得让海棠学做面,等炭火的事了了,你就送她进府。”

前世,她吃的最后一顿饭,那比小拇指还粗的面,现在想想,还是挺嫌弃的。

刘管事先是一怔,诧异明澜怎么知道他女儿叫海棠,随即又大喜,高兴明澜许诺把大丫鬟的位置给海棠,还叮嘱他让海棠学煮面,这是高看他女儿啊。

刘管事连连应下,笑的合不拢嘴。

第五十一章 惭愧(五更)

看着刘管事的抱着锦盒离开,碧珠恨不得扑过去把锦盒抢回来才好,借的四万两银子全买炭火就算了,姑娘还自己搭进去五千两,这么多钱买炭,一个五进院子都不一定够用。

的确不够用,但可以搭棚啊,炭火又不是什么珍贵东西,浸点水也不妨事,只希望娘亲别去庄子上,否则非得心疼死不可。

炭火的事交给刘管事去帮,明澜放一百二十个心,外头天气正好,她要去堵老太爷了。

明澜溜达着碎步,在花园转了一圈,然后往二门挪,算着老太爷下早朝的时辰,就出了二门去前院。

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脸上带着犹豫为难迟疑的神情,老太爷迈步进府,正好瞧见了,问道,“这是怎么了?”

明澜转着手里头没有拆封的信,道,“祖父,有人给我送了一封信,没有署名,也不知道是谁送来的。”

明澜把信递给老太爷,纯真的脸上写满了我可没偷看,一切当凭祖父做主的神情。

老太爷翻看着信封,看着信封后背隐约可见一个禅字,这不是大禅寺专用的信封吗?

大禅寺好端端的怎么给明澜送信起来了,老太爷敛紧了神情,看了明澜一眼,把信拆开了。

明澜站在一旁,努力惦记脚尖往上看,等看清信上的内容,她唰的把信抢了过来,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办好。

胆敢从老太爷手里头抢东西的,明澜还是头一份,直接把老太爷抢懵了。

他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信上头的两个八字,其中一个是老夫人,另外一个像是云澜。

“大禅寺怎么会帮老夫人和云澜算命?”老太爷不解。

明澜早想好说辞了,她欢快道,“之前我听人说在大禅寺许愿牌上写上愿望,大禅寺隔几天就会清理,有些人的愿望,大禅寺能帮忙,都会尽量帮,碧珠就怂恿我给老夫人和九妹妹算算,没准儿大禅寺会帮忙呢,我一时动心,就在许愿牌上写了,没想到真收到回信了。”

明澜抱着信不撒手。

碧珠在一旁,心都颤抖,她发现姑娘撒谎的本事越来越高超了,如火纯青啊,还说是她怂恿的,她是好丫鬟,从不做怂恿姑娘的事,这黑锅白锅她都不想背啊啊啊!

老太爷也觉得这事新奇的很,还从来没听过呢,便道,“我再看看。”

明澜就把信递给老太爷了,老太爷看的认真,上面帮老夫人和顾云澜单独算了命,又放在一起对了八字,什么相克,于老夫人不利,上头一个字也没有,顾云澜非但不克老夫人,反倒有利。

明澜见了,就道,“九妹妹不克祖母,祖父,能把九妹妹接回府吗?”

老太爷点头,“自然可以。”

说着,他迈步朝内院走,大禅寺给老夫人算命的事,得跟老夫人说一声啊。

明澜跟在后头进屋,一句话没说,全是老太爷说的,老夫人听了惊讶,“大禅寺真给我算命了?”

大太太坐在一旁,别有深意的看了云澜一眼,显然,她不信这信是大禅寺送来的,分明就是二房为了接回九姑娘耍的手段。

但不得不说,这手段耍的高明,想要戳破还真不容易。

她端茶轻啜,氤氲雾气掩盖了她眸底冰冷寒芒。

老夫人从老太爷手里接了信,看了几眼后,就吩咐王妈妈道,“快去把我那本《无量寿经》拿来。”

老夫人语速有点快,是个人都听出她很激动,王妈妈没敢耽搁,赶紧回屋把经书取来。

老夫人接了经书,迅速翻开,比对着信,越看越激动,又给老太爷道,“你看看这信上的字和这本经书是不是一样。”

老太爷比对了下,道,“是出自一人之手,怎么了?”

老夫人高兴坏了,“这经书是无垢大师亲笔写的。”

无垢大师,是大禅寺得道高僧。

这本经书是他亲自抄写的,老夫人花了一千两请回府的,每日诵读一遍,一日不落。

这信是大禅寺送来的,又和无垢大师的笔迹一模一样,那给她算命的是无垢大师啊。

如果是旁人,她心里还会怀疑是二房捣鬼,但现在她知道是她多疑了。

“快,快派人去把九姑娘接回来!”

大太太有些坐不住了,她望着老夫人道,“真的是无垢大师亲笔?”

“错不了,”老夫人语气笃定。

再说沐氏,老夫人一吩咐人把顾云澜接回府,就有丫鬟飞奔跑去告知她了。

沐氏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眼眶就通红了,鼻子泛酸。

没有耽搁,她就起了身,一路往长松院走,一边问丫鬟到底怎么回事。

丫鬟知道的不多,但那一二就能让沐氏猜到,这一切都是明澜做的,她之前就说了,她在想办法把云澜接回来。

她真的做到了。

沐氏许久没有就见到小女儿了,想念的紧,现在老夫人要接回女儿,沐氏道,“娘,我去接云澜吧。”

那一声娘,喊的老夫人愣住了。

沐氏已经好多年不喊她娘了,这一声娘,喊的她惭愧。

如果不是她信了道士的话,云澜怎么会被送去庄子上住三年?

老夫人点头道,“你去吧。”

沐氏高兴的抹掉眼角的泪珠,转身就走了。

她一走,大太太也没待了,她起身回了院子。

屋内,冯妈妈迎上来,道,“老夫人真同意把九姑娘接回府了?”

大太太一口银牙险些咬碎。

冯妈妈就道,“太太可得想办法阻止啊。”

大太太烦躁不安,“你以为我不想吗?那是无垢大师算的命!”

她连质疑那信是假的话都没有说出口,老夫人就深信不疑了,她要再说,那就是见不得老夫人和顾云澜好了。

冯妈妈叹息,九姑娘是不克老夫人,但九姑娘克长房啊!

当年大太太替长房算官运福气,那道士说九姑娘克长房的福运,只有送出府,而且是送到西南方向,才能保证长房顺风顺水。

虽然道士的话不足取信,但这些玄而又玄的事,从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左右是二房女儿,让她们母女分离,二太太郁郁寡欢是好事。

第五十二章 无垢(六更)

当年二太太要把顾云澜送到沐阳侯府长大,是大太太费尽唇舌才说服老夫人送去庄子上的。

没想到长房顺风顺水了三年,现在大老爷谋官失败,顾涉高升,克长房的顾云澜也要回府了!

大太太拳头攒紧,眼神冰冷,像是淬了寒毒似的。

关于这封算命的书信,明澜想出来的说词,没人质疑,毕竟她和靖宁伯府,甚至沐阳侯在内,都没法请动无垢大师替老夫人和顾云澜算命,若是可以,也不用等到今日了,唯一的解释,那就只有无垢大师心血来潮了。

老夫人高兴坏了,这不一高兴,赏了明澜两匹锦缎,一对金镯子,着实把顾音澜几个眼红坏了,从佛堂罚跪起,这才几天啊,她都得老夫人赏赐几回了!

实在扛不住顾玉澜她们羡慕妒忌恨的眼神,明澜没待一会儿,就带着赏赐准备回流霜苑了。

出了长松院,见四下无人,碧珠忍不住低声问道,“姑娘,楚少爷怎么那么有本事,能请的动无垢大师帮你算命?”

明澜只笑不语,虽然碧珠是她的心腹,但有些事,还是不便让她知道。

离王世子是无垢大师的记名弟子,楚少爷是离王世子的表兄弟,当年她救了楚少爷,不止楚大将军登门道谢,后来遇到离王世子,他也谢过她,足见兄弟情深。

她找楚少爷帮忙,等于是找了离王世子帮忙,还有不成之理?

楚少爷帮她这么大的忙,说来,她都没有好好谢过他,就因红丝砚闹了笑话,最后非但没谢,还又找人家帮忙了。

都怪碧珠多嘴,人家帮她大忙,她把红丝砚送给他也应当,结果偏说什么未来姑爷,她手里头可没有什么东西合适送给男子做谢礼的。

正想着呢,碧珠就道,“姑娘,义安侯夫人来了。”

明澜瞥头看去,就见义安侯夫人走过来,远远的看到她,义安侯夫人眸底一团火苗跳动着,恨不得将她烧成灰烬。

明澜精致如玉的脸庞上扬起一抹愉悦的笑容,看向身后捧着绸缎的丫鬟道,“把锦缎送流霜苑去。”

丫鬟点点头,就抱着锦缎和锦盒先走了。

很快,义安侯夫人就上前了,领路丫鬟福了福身子,就转身走了。

义安侯夫人皮笑肉不笑道,“顾二姑娘要茂哥儿十五岁才回侯府,我也答应你了,你还要弄幺蛾子?!”

“幺蛾子?”这形容词叫明澜不喜,“如果不是义安侯夫人把手伸到二姑奶奶那儿,我靖宁伯府也不会提要求。”

义安侯夫人气绝,既然知道表姑娘怀了身孕,她就得尽快出嫁,不然显怀了,周家和义安侯府都会成为笑柄,再加上靖宁伯府把茂哥儿接回来,还不知道会传出什么样的流言蜚语来,靖宁伯府却在这关头提半年不得怀身孕的要求,不是存心刁难她又是什么?!

“小小年纪,手上就沾了血,顾二姑娘的心就这么狠?”义安侯夫人眸光冷冽。

明澜最怕的就是手上沾血四个字了,义安侯夫人这回是碰到她逆鳞了,“我手上沾血?义安侯夫人难道不懂什么叫闺训女诫吗,就周表姑娘的行为,大家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了,还是义安侯夫人觉得她做的是对的?!”

义安侯夫人是长辈,今天居然被明澜责问不懂闺训女诫,她一张脸青红紫轮换了变,像是被人打翻了颜料盒,气的胸口直起伏,但是她毕竟比明澜年长,两世为人,明澜年纪加起来都不及她大,义安侯夫人可不是软角色,“顾二姑娘的闺训女诫就是动手打人钻狗洞吗?!”

明澜冷笑一声,“和懂礼仪的人讲道理就够了,和野蛮人才需要动粗,若不是气不过,我还嫌打她脏了我的手,至于钻狗洞…为了茂哥儿,我下油锅都行,何况只是区区狗洞!”

话到这份上,明澜算是看出来了,茂哥儿这个嫡亲的孙儿在义安侯夫人心底是一点地位也没有的,难怪前世他会在周表姑娘进门就夭折了。

填房进门,嫡妻留下的孩子死了,无论如何,她名声都会有所损伤,可是她还没有过门,茂哥儿就夭折了,那就和她没什么关系了,只能是茂哥儿福薄,谁能料到有嫡亲祖母会狠心要他的命呢?

话不投机半句多,明澜不愿多说,义安侯夫人也不想多说了,迈步就往长松院走。

明澜自然要跟去了,沐氏不在,老夫人什么都不知道,她还指望顾家和义安侯府交好,将来亲家之间能互相帮衬,要明澜说,不在背后拖顾家的后退,顾家就是烧了高香了。

义安侯夫人进门,脸上带了笑容,和之前明澜争吵时的铁青脸色全然不见。

老夫人不冷不热,但还算客气,拨弄了佛珠道,“义安侯夫人来我伯府是有事?”

义安侯夫人点头,道,“周表姑娘的事,让我义安侯府和伯府生了些嫌隙,我已经严加管教了,将来她要敢对茂哥儿不好,我决不饶她,我相信顾二姑娘也不会放过她,府上的要求,我答应了,特地来说一声,另外,就是容澜留下的陪嫁,这些天我让人整理了,列了单子送来,将来茂哥儿回侯府,这礼单上的我保证一件不少。”

念夏从义安侯夫人手里接了礼单,递给老夫人过目。

老夫人给王妈妈使了个眼色,王妈妈就派人去幽兰苑拿顾容澜当初的陪嫁礼单。

沐氏不在,但是赵妈妈还在,礼单很快就取了来。

老夫人对着礼单看着,脸色倒没什么变化,顾容澜毕竟嫁了三年了,陪嫁用掉一成很正常,主要陪嫁铺子和庄子都还在。

而且,义安侯府做的很好,这礼单还去衙门报备了,盖了章。

义安侯府的诚意,老夫人很满意,脸上的冷色去了几分,带了些慈蔼,毕竟顾容澜已经死了,这些陪嫁,义安侯府就是扣下一两成,说是先前顾容澜拿来孝敬她了,谁又能怎么着?

第五十三章 体谅(七更)

闲聊了几句,义安侯夫人要去看茂哥儿,赵妈妈说他睡着了,义安侯夫人眉头拧了一瞬,随即松开,道,“我还得去大禅寺一趟,就先告辞了。”

语气略生硬,仿佛有些生气,她都做到这份上了,想见见孙儿都不行,但是她生她的气,没人接茬,老夫人让念夏送她出府。

礼单老夫人又看了一遍,就让赵妈妈带回幽兰苑了,之后,便吩咐王妈妈道,“让厨房多备几个菜,九姑娘回府,晚上一家人在一起热闹热闹。”

“我记得九妹妹喜欢吃香菇蒸蛋,”顾音澜笑道。

老夫人笑道,“云澜去庄子上住了三年,难得你还记得她的喜好。”

顾音澜挨着老夫人坐下道,“哪里是我记得的,是娘亲方才提起来的,她自责不已呢,说不该听信道士的话,怕祖母有闪失,和四婶执意将九妹妹送庄子上去,现在九妹妹回来,娘觉得对不住她。”

明澜听了嘴角闪过一抹冷笑,她可不信大太太有这样的觉悟。

但顾音澜这么说,老夫人叹道,“你娘也是孝顺我,伯府没人会责怪她的。”

“二姐姐呢,也不怪我娘吗?”顾音澜望向明澜。

明澜嘴角的冷色化开一抹春水,清澈的眸子如窗外蓝天,干净无瑕,她笑道,“怎么会呢,大伯母如此孝顺祖母,她会有好福报的。”

福报两个字,明澜咬的格外清晰,顾音澜的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

老夫人有些乏了,露了疲色,顾音澜就起了身,道,“祖母累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出了长松院,顾玉澜就道,“我们去花园玩吧。”

顾雪澜则道,“我想去逛街,三姐姐,你陪我去吧。”

顾音澜扭着绣帕,道,“最近一段时间,谁也别叫我去逛街。”

“为什么啊?”顾雪澜不解道。

她们这些姐妹,就没有不喜欢逛街的,只要提到逛街两个字,脸上就刻上了兴奋二字,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顾音澜暗撇了明澜一眼,才道,“为了父亲谋工部侍郎的位置,除了公中送出去的礼,还往外掏了几千两,娘说接下来几个月,都不会给我格外做新衣裳买头饰了。”

顾雪澜自然看到顾音澜那一瞥了,她望着明澜道,“二姐姐,大伯父升官,是为了咱们伯府好,你把端砚要回来,也没有把五千两给你表哥,那五千两,你没还给大伯母吗?”

理所应当的语气,叫明澜皱眉,偏顾玉澜还附和道,“的确该还,咱们伯府各房应该和睦相处,二姐姐那天说的话实在是与人生分。”

话说的这么直白,明澜想装听不懂都不行,她也不生气,“让我把五千两还给大伯母也行啊,把端砚还回来,我一个铜板都不会少的。”

“你表哥有红丝砚,又不缺一方端砚,”顾雪澜就道。

明澜脸色冷漠了两分,“我表哥是不缺那一方端砚用,难道靖宁伯府大房就缺那五千两银子了?”

四房要捧着大房,她管不着,但别拿她来讨好顾音澜!

顾雪澜嗓子一噎,狠狠的绞了下手里的绣帕,不着痕迹的瞥了顾音澜一眼,二姐姐油盐不进,她是爱莫能助了。

顾音澜又看向顾玉澜,眸底有光芒流转。

顾玉澜就看着明澜了,“大伯父没能升官,心里头正不痛快,那些送出去的礼都不会再还回来了,他既没了银子,还没能升官,你就不能体谅一二?”

明澜气笑了,“又让我体谅?当初端砚送给表哥,让我体谅大伯父难得碰到这么好的升官机会,我体谅了!去把端砚要了回来!现在又要我体谅大伯父没能升官,把买端砚的钱还回去,我只是一个小辈,让我体谅一次又一次,谁来体谅我?!”

说完,明澜转了身,要回长松院。

只是走了没两步,就被顾音澜抓住了胳膊,道,“你要去哪儿?”

明澜回头,冷笑一声,将顾音澜的手甩开,“我能去哪儿?我去找祖母!你们我惹不起,只要祖母说那五千两银子我该还给大房,我还!”

明澜快步朝长松院走去,顾音澜几个急了,连忙追上来,一人拉着明澜一只胳膊,道,“别生气啊,我们只是开玩笑的,哪能真让你把五千两还给大伯母啊?”

讨好的语气,哪里还有方才咄咄逼人的样子,她们也知道怕呢,怕她跟老夫人告状。

把送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已经不应该了,何况舅舅还送了两方红丝砚来,那是比端砚还要好的砚台,皇上都赞不绝口,只要她敢告状,她们几个绝对讨不了一顿责罚!

被拦住了去路,明澜难往前半步,她崩紧了脸,神情陌生的叫人仿佛从来没有认识过她一般,只见她朱唇亲启,唇畔勾起一抹冷笑,“开玩笑的?你们觉得这样的玩笑很好笑吗!”

她们这是有枣没枣打三竿,万一她是个傻的,听她们一说,真的傻乎乎的把到手的五千两拱手让出去呢!

前世,她都没有这么傻,何况在世为人了!

顾玉澜没好气道,“这只是我们随口一说,姐妹之间说笑打闹而已,你闹到祖母跟前,你是存心羞死大伯父是吗?”

明澜讥笑一声,“你们说是说笑打闹,我说就是存心羞死大伯父了,什么时候起伯府已经没我说话的份了?”

顾玉澜瞪着明澜,明澜拳头攒紧了,她道,“自打上回打了周表姑娘巴掌之后,我觉得有时候气不顺,用拳头比讲道理管用,这一次我且算了,再有下一次,再让我委屈自己体谅别人,别怪我翻脸无情!”

说完,明澜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等走远了些,碧珠小声道,“姑娘,你怎么就这样算了?”

算了?

明澜嘴角划过一抹冷笑,可能吗?

她走后,顾音澜几个气的不轻,三人你一句我一句数落明澜的不是。

骂了一通后,气顺了些,就去逛花园消气了。

她们走后,一旁的树后面走出来一抹青碧色身影,正是先前送义安侯夫人出府的念夏。

第五十四章 告状(八更)

念夏是王妈妈的心腹,府里的事,只要她知道的,觉得应该要禀告的,她从来不替人遮掩,至于告不告诉老夫人,那全看王妈妈说不说了,她尽自己的本分。

是以长松院四个大丫鬟,怜春、念夏、敛秋、拂冬中,王妈妈最喜欢念夏,因为她够聪明,够听话。

回正堂之后,念夏凑到王妈妈耳边嘀咕,正巧老夫人心情好,笑道,“有什么话,说大点声,我也听听。”

念夏看了王妈妈一眼,王妈妈点点头,她才道,“方才在长松院前的岔路上,三姑娘、四姑娘还有七姑娘她们和二姑娘吵了起来,奴婢没敢上前,就悄悄躲开了,她们要二姑娘把先前大房买端砚的钱还给大太太,二姑娘生气了要老夫人给她做主,被她们拦下了,二姑娘说这次就算了,下次再这样,她忍不住要打人了…。”

老夫人脸上的笑容缓缓僵住,最后变的铁青。

王妈妈劝老夫人息怒,老夫人怎么能不生气,沐阳侯那般大度,伯府还要不要脸了?!

“让她们三个去佛堂跪着,抄不好五十篇家规,晚上的家宴别参加了!”

老夫人发了话,就有丫鬟去传话。

顾音澜几个听老夫人罚她,顿时来了气,觉得是明澜告状的,才说这一次算了,转过脸就去告状,无耻小人!

几人不想跪,去找老夫人求情,刚进院子,顾雪澜的丫鬟春兰就拉住了她,道,“姑娘,奴婢想起来了,先前奴婢回头,看到一穿着青碧色裙裳的丫鬟,是念夏姐姐啊…。”

一般丫鬟,听到姑娘争嘴,也不敢乱说,她也没在意,但是念夏不同,她会告诉王妈妈,念夏的行事作风,她们早领教过了。

顾音澜气的狠狠的扭着绣帕,再不敢进屋了,免得老夫人一生气,惩罚更重。

几人灰溜溜的去了佛堂,跪在那里抄家规,一边抄一边骂明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