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空出现这样一只手,把插的快成刺猬的王爷凌空抓走,当时许多将士都看见了。

只是事后,除了她,没人记得这件事,虽然王爷不见了,但他当时身中数箭是大家有目共睹,只当他是滚下山崖,刺客离开后,离王府的人还在山崖下找了几天。

回京后,她和楚离说了这事,也是从他口中得知老王爷并没有死,也是被一只凌空出现的手给抓手,只是那只手是男人的手,当时老王爷还在反抗。

能让老王爷珍藏的画,绝对不一般,而当时王爷都差不多快咽气了,如果是仇人,压根就没必要带走王爷,所以肯定是救他的。

除了王爷的亲娘,明澜猜不出来会是何人。

能撕破空间,凌空伸手抓人,那脚踩莲花,指尖冒火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了,是一般人,也入不了老王爷的眼,更别提为了她放弃江山了。

明澜语气笃定,楚离看看她,又看看画,还是不敢相信,他一直把这幅画当成仙子图看的,现在明澜告诉他这画上可能是他亲祖母,他怎么接受的了,而且前世父王出事,他亲祖母至少五十五岁了,穿这样衣袂翩翩的少女裙裳…

是昭宁他还能接受一点。

楚离道,“我把原本的画翻出来看看。”

虽然临摹了替换上,但是原本的画他并没有扔掉,装在锦盒里丢在库房里。

楚离去库房翻出来,上面都积了厚厚一层灰,但里面的画倒是没受什么影响,除了画中女子的脸有些泛黄。

他果子好巧不巧砸女子的脸上。

楚离仔仔细细的看过后,眉头拧成了一团麻花。

明澜望着他道,“怎么了?”

楚离道,“只有这几处,像是祖父的笔锋。”

想到关于青州传说的书,被老王爷划去,这画还真有可能是老王爷亲笔,只是模仿别人的丹青手法画的。

难不成这画上的真是他亲祖母?

楚离看着画像走神。

半晌之后,他道,“我出去一趟。”

不知道他出去做什么,明澜没问。

楚离出去,直到天黑,回廊上都点了灯,他才回来。

他手里还拿着幅画,明澜见了,道,“这是…。”

“这是北凉太子妃的画像。”

明澜吃惊,“这么快就弄到了?”

楚离道,“虽然北凉太子妃被烧死多年,北凉帝至今也没忘掉她,北凉臣子投其所好,想从民间找和北凉太子妃酷似的女子送进宫。”

人海茫茫,想找到酷似的人谈何容易,北凉找不到,就从大周找。

这画,是楚离去黑市,花了大价钱才拿到的。

明澜赶紧把画打开,楚离则坐下喝茶。

画上的女子,姿容绝色,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

但明澜烟眉微拢,因为这两幅画上的女子显然不是一个人。

如果说有什么相似之处的话,那就是眼睛。

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横。

清澈、漾动。

第六百四十四章 封地

明澜默默的把画像放下。

楚离望着她,笑道,“你还觉得这画上的是我亲祖母?”

显然,他更赞同北凉太子妃才是王爷亲娘。

但直觉告诉明澜,这幅仙子图才是。

见楚离一脸你猜错了的神情,明澜不服输道,“要不我两打赌?”

楚离好看的眉头上挑,凤眸闪着碎碎光芒,“赌什么?”

赌什么?

还真的好好想想,她现在什么都不缺。

明澜仰着雪白的藕颈道,“如果我猜对了,你以后听我的。”

“猜错了呢?”楚离问道。

“那我听你的。”

“出嫁从夫,这样的赌注对为夫来说,是不是太吃亏了些?”楚离笑的玩味,一副不肯吃亏的模样。

明澜呲牙,“我肯定不会输!”

“我也希望你猜的是对的,”楚离声音绵长,仿佛从远山飘来。

不是北凉太子妃,就能免战祸。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三幅画一并收到了书房。

丫鬟端了饭菜进来,两人用饭。

这边,其乐融融,那边清柔公主被人挟持出京,叫苦连天。

虽然太子和赵翌带人穷追不舍,但不敢靠的太近,怕刺客对清柔公主不利。

清柔公主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罪,在马车里颠簸,只觉得浑身骨头都颠错了位,先前还吐过,这会儿饿的前胸贴后背,想吐都吐不出来。

赵家飞鸽传书,到了傍晚,总算是把刺客给拦下。

不过刺客倒也不慌张,清柔公主是他们最好的护身符,只要清柔公主在他们手里,晾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翌要求他们放了清柔公主,刺客笑道,“现在放了清柔公主,我们还能活着离开?”

赵翌和太子脸色冰冷。

刺客道,“给我们安排一间住处,明日我放了清柔公主。”

太子拒绝,“舍妹绝不能和你们共处一室!”

清柔公主虽然许给了赵翌,但共处一室,必损毁她的名声。

刺客就道,“清柔公主不便和我们共处一室,太子倒是可以,要不你和清柔公主换换?”

太子迟疑。

赵翌道,“我来交换!”

本来清柔公主就倾慕赵翌,这一刻,更是非赵翌不嫁了。

刺客看了赵翌一眼,笑道,“赵大少爷好胆识!你对清柔公主一片深情,我没有理由不成全你。”

赵翌拿自己交换清柔公主,赵翌走到男子身边,就直接被点晕了。

清柔公主要把赵翌换回来,男子没有理会她,被挟持了,换一次就算了,还一换再换,买东西呢?

太子为刺客包了间客栈,赵翌晕在床上过了一夜。

第二天,日上三竿,太子带人进客栈,只发现被绑在柱子上昏睡不醒的赵翌,刺客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太子惊骇。

这间客栈被他的人围的水泄不通,刺客是怎么从他眼皮子底下逃走的?

万幸的是赵翌没事,大夫把脉,只说中了迷药,人醒过来就没事了。

太子带清柔公主和赵翌回京,带去的人则继续追刺客…

至于能不能追到,都是后话了。

这一天,朝廷休沐。

翌日上朝,老太爷上奏皇上,与太子侧妃断绝关系。

虽然这事早就传遍京都,但太子侧妃自请滑胎,太后亲自命人煎的堕胎药,腹中胎儿安然无恙,说明福大命大,非龙池之物。

不少人都猜离王世子妃的梦是不是反的。

大家都知道靖宁伯府长房和二房关系不睦,离王世子妃的梦,大家又不知道,难保不是这孩子将来继承皇位,给长房出气,才拿二房开刀,这太可能了。

为了避免噩梦成真,离王世子妃才想将那孩子扼杀腹中。

虽然是人之常情,但未免太过心狠手辣,那可是皇子龙孙。

朝堂上议论半天,但老太爷执意与太子侧妃断绝关系,皇上恩准了。

老太爷心口一块石头落了地,将另外一份奏折送上。

这份奏折,老太爷早就写好了,只是顾涉迟迟未归,他才没有呈上。

老太爷辞官,将靖宁伯府爵位交给顾涉继承。

老太爷身子硬朗,再活一二十年不成问题,可是大老爷四老爷还有二姑奶奶先后出事,他心力交瘁,厌倦了朝堂,只想过闲云野鹤,寄情山水的日子。

顾涉事先不知道,他震惊的看着老太爷,并拒绝现在就继承伯府,但老太爷做的决定,没人能阻拦。

皇上见老太爷执意,再加上这一回顾涉立了大功,便准了。

再然后,就是商议崇州的事了。

赵明把崇州的事告诉王爷,王爷当即去御书房找皇上商议,未免打草惊蛇,逼的太后狗急跳墙,皇上决定不动声色的把崇州给收回来。

皇上说昨晚梦到了先太子,先太子向他抱怨断后一事。

皇上左思右想,决定从皇家过继一子嗣给先太子延续香火,问诸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众大臣有点懵。

先太子暴毙而亡,后继无人,太后这么多年灭了夺储之心,皇上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倒要过继子嗣给先太子?

难道是因为从长乐郡主悬梁自尽,太后唯一的外孙女也没了,心疼太后,还是这些天太后和赵家,又或者和李贵妃搅合到一起,打破了朝堂平衡的局面,皇上给太后画大饼了?

这倒是有可能…

做皇帝的,不疑心重重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有这么好心呢。

但过继给先太子,不说争皇位了,一过继,就能继承晋王爵位和崇州封地,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那些儿子多,家产不够分的皇室宗亲纷纷举荐,唯恐儿子入不了皇上的眼。

一时间,皇上左右为难。

然后,这件事一阵风传到太后耳朵里,太后也摸不准皇上是想做什么,但这是件好事,她没有理由不接着,太后怕皇上胡乱过继,便派人去议政殿传话,说她有合适的人选。

当年晋王妃生有一女,皇上赐封长平郡主。

长平郡主出嫁已有三年,膝下一子一女。

要过继,当然要过继有先太子血脉的子嗣,太后要过继长平郡主的儿子给先太子做孙儿。

这事出乎皇上的意料,不少大臣反对,长平郡主是出嫁之女,她的孩子虽然流着皇家的血,但是外姓人,应该过继本宗子嗣。

也有一半大臣赞同,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朝中就有异姓王,何况过继的孩子身上还留着先太子的骨血。

这件事,一时间也没个定论。

下朝后,皇上去了永宁宫,太后坚决不同意过继其他宗族子嗣,她以为皇上是想拿晋王府爵位来拉拢人,爵位是她儿子的,就该她这个当母后的做主。

太后说晋王妃寡居多年,未必会把过继的子嗣当亲生骨肉疼,年纪大点的,过分亲昵还会惹来闲言碎语,但是长平郡主的儿子就不会了,那是晋王妃的亲外孙。

就连晋王妃得知此事,都破天荒的进宫向皇上表态,她想过继外孙当亲孙。

皇上想了一夜。

翌日上朝,大臣们旧事重提,皇上道,“朕准了晋王府过继外孙当亲孙的奏折。”

“皇上三思啊!”有朝臣跪下高呼。

皇上摆手道,“朕意已决。”

说完,皇上话锋一转,道,“长平郡主随夫家住在洪州,朕决定收回崇州,改洪州为晋王府封地。”

第六百四十五章 接旨

在大部分朝臣眼里,皇上给先太子,给晋王府延续血脉才是重中之重,改封地那也是为了人家母子团聚方便,洪州和崇州南辕北辙,快马加鞭也要五六日,皇上真的是不能更贴心了,他是不是被先太子在梦里头灌了迷魂汤?

知道王爷和皇上关系好,说话管用,下朝后,还有老大臣请王爷出面劝劝皇上,三思而行,万不能再给太后希望,卷土重来。

这些都是朝堂忠臣,但内情王爷不便相告,只道,“长平郡主的儿子才一岁,掀不起大浪来。”

可他会长大啊!

见王爷像没事人似的离开,老大臣急的恨不得挠墙,王爷莫不是也一起喝了迷魂汤吧,这不是能掉以轻心的事啊。

真要说急,那绝对是赵家和勇国公最急,皇上这一招,杀的他们措手不及。

在议政殿,皇上一提改封地,勇国公赶紧站出来说不用,皇上斜了他一眼道,“朕登基之初,将崇州赐给晋王府做封地,这么多年,晋王妃寡居,也没人管,如今过继了孙儿,让长平郡主和郡马爷代为管理,晋王九泉之下,也可安息。”

洪州比崇州离京都更近,地更广阔,也更富庶些,那些有封地的亲王,估计屁颠颠就换了。

崇州是晋王府的封地,几时轮到勇国公站出来说不换了?

莫不是太后欺负晋王妃寡居,膝下无子,把晋王府的封地交给勇国公府管,在封地上捞足了好处,如今换到洪州,人家不乐意了?

勇国公要再多话,就真的是霸占崇州不还了,只能憋了一肚子邪火,乖乖退下。

一下朝,勇国公就直奔永宁宫,找太后商议对策,怎么也不能让皇上把封地换了啊。

只是一进殿,就听到太后摔东西的声音。

不怪太后凤颜大怒,皇上不声不响的把他们坑的太惨了。

这么多年,他们所有的谋算都在崇州,乍一换到洪州,那些将士们往哪里藏?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呢,养兵千日,还没用上,就直接让他们还乡吗?

太后气的吭哧吭哧,勇国公劝道,“太后别气坏了身子…。”

太后手上的护甲都扔了,拳头攒紧,道,“我说皇上怎么会这么好心要给晋王府过继子嗣,延续香火,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

勇国公惊骇,“太后的意思是…?”

大殿内,还有不少宫女太监在,勇国公不敢说的太明显,徐嬷嬷赶紧把宫女太监们都轰出去。

太后斜了勇国公一眼,勇国公否决自己的猜测道,“不可能露陷啊,事关重大,勇国公府和赵家这么多年,没一日敢掉以轻心,进出崇州的人都会严查,不可能会让消息传到京都。”

这么多年,他在朝中兢兢业业,不结党营私,不参与立储,皇上对太后,对勇国公府的戒心早放下了。

太后冷了脸,道,“但皇上这么做,必有深意,别是你和赵家把崇州围的太紧,皇上什么都查不到,所以干脆把封地换了!”

当皇帝的都生性多疑,唯恐别人惦记他的位置,那位置是他的吗?!

那是她儿子,是她孙儿的!

太后一口气憋的胸口涨疼。

勇国公则道,“皇上执意把封地换到洪州,我在朝堂上多说一句,皇上和离王都望着我,我心虚怕露馅,什么都没敢说。”

现在谁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换封地,或许是听到什么闲言碎语起了疑心,他们越是阻拦,皇上的疑心就越重,现在还不是起事的最佳时机,也没有到那份上,不宜轻举妄动。

勇国公六神无主,太后也是毫无头绪,但唯一确定的是封地不能换,她道,“让晋王妃拒接圣旨。”

徐嬷嬷亲自出宫去晋王府传话。

只是很快,她就回来了,脸色难看的望着太后,“太后,晋王妃接旨了。”

勇国公吃惊,“怎么这么快?”

皇上明显是有备而来,徐嬷嬷叹息,“还没下朝,圣旨就送到晋王府了。”

晋王妃什么都不知道,长平郡主又她眼珠子心尖肉,能和女儿、外孙儿一家团聚,她比谁都高兴,徐嬷嬷去的时候,她正抱着圣旨哭呢,喜极而泣。

要不是徐嬷嬷拦着,她都要进宫谢恩,请皇上恩准她搬去洪州住。

晋王府就只剩晋王妃一人,她接了圣旨,这事就板上钉钉了。

皇上这么雷厉风行,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给他们,太后的脸黑成了一幅山水画。

屋内,明澜喝着茶,听四儿眉飞色舞的说议政殿和宫里发生的事,她心里就一个想法,不愧是皇上和王爷,出手快狠准,这会儿太后和赵家该焦头烂额了。

依前世来看,太后和赵家想兵不血刃,名正言顺的扶赵翌上位,在崇州拥兵自重,只是以防万一,毕竟之前赵皇后和李贵妃旗鼓相当,保不齐皇上脑袋一抽,废太子改立三皇子了呢。

太后和赵家不得不留后手。

现在时机不成熟,比起前世,王爷和王妃没有死,赵家也没有拿到沐阳侯手里的兵权,别说前世的风光,现在赵皇后被李贵妃逼的喘不过气,逼的藏着背后的太后都要站出来替她撑腰。

现在贸然起事,赵家就是抄家灭族的死罪,就算将来赵翌登基了,除非他将皇族后辈屠杀殆尽,否则总有不服他,举兵造反的,这皇位他就是抢到,也坐不安稳,何况他还不一定抢的到。

而封地一旦换了,皇上肯定会派亲信大臣去崇州接管,那么多将士和铁矿山怎么藏?

在不能造反的时候,皇上逼他们造反,想想,明澜就想笑。

外面,雪梨打了帘子进来,道,“世子爷不在外院,出府还没有回来。”

碧珠就道,“要不是世子妃先用午饭吧?”

一大清早就没见到楚离人影,明澜猜有可能是去找王妃了,便点头道,“摆饭吧。”

很快,丫鬟就把饭菜端了进来,六菜一汤,色香味俱全。

明澜刚吃了几口饭,就听到有脚步声传来。

碧珠嘴边张大,“世子爷回来了!”

第六百四十六章 真相

明澜抬头,就见珠帘处,楚离走过来,阳光打在他身上,俊美如神祗。

她咬着手中象牙筷,望着他道,“母妃没留你用饭?”

“没有,”楚离道。

没有,那你耽搁到现在才回来,时间还掐的这么好,她等了半天,丫鬟找了一圈,刚吃两口,他就回来了。

明澜暗暗翻了一白眼,就听楚离道,“回府的路上,被太子拦下,说了会儿话。”

碧珠摆碗筷,雪梨则端铜盆过来伺候楚离净手。

明澜则一脸好奇,太子和楚离还能聊到一起去,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等楚离坐上桌,明澜就问道,“聊什么?”

楚离给明澜夹菜,笑道,“太子让为夫管好你,出嫁了,就不要再管靖宁伯府的事。”

明澜呲牙,这是怪她管靖宁伯府,伤了顾音澜,要给顾音澜出气呢。

她管靖宁伯府的事宽的太宽,他身为太子,不帮着皇上处理朝政,帮顾音澜抱打不平就不是管的太宽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顾音澜给他戴绿帽子,他还戴的挺暖和,舍不得摘。

“然后呢?”明澜问道。

她睁着一双清澈大眼望着楚离,想听听他是怎么回答太子的,肯定没好话。

果然,楚离就道,“他喜欢戴绿帽子,我就帮他戴严实点儿。”

这话说的明澜有些懵懂,略一思岑才明白楚离说的是什么意思。

过几天,顾音澜就要去大禅寺替大周祈福,这事是太后挑起来的。

既然赵翌是太后的亲孙儿,志在帝位,那太子和太子的儿子肯定要除掉,堕胎药不能打掉顾音澜腹中胎儿,还闹的沸沸扬扬,那就只能连着顾音澜一起杀掉,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