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拉了她的手,笑着道:“你现在给皇后娘娘治病,名声渐渐出去了,以后上门来治病的人恐怕不少,总不能人人都领到内宅来吧?人家来了,就不能不来问候我,一次两次还行,哪能次次如此?所以,我让人在前院给你留了一个小院子留给你,以后有人来求诊,你直接在那个院子里诊治就好,不必再来问我过了。”

言下之意,就是在行医治病这方面,给了傅卿和百分百的自由。

傅卿和听了,既惊且喜地望着赵氏,不敢置信地问道:“真的吗?老太太,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赵氏慈爱地说道:“那院子我特意空着呢,留给你自己去布置,咱们三小姐好歹也是名医了,怎么着也要有个像样的诊室吧。”

这一瞬间,傅卿和感觉到老太太是真的把她当做孙女来看待,不是待价而沽的货物,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亲人。

她当即站起来,再次郑重地跟赵氏道谢:“老太太,谢谢你。”

赵氏见她表情认真,就拍了拍傅卿和的手道:“俗话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你一定要好好行医,挣了诊费给我养老,我往后可就全指望你了。”

就算赵氏离开了侯府,她之前的嫁妆经过这几十年的经营也已经是非常大的一笔产业的,根本不用傅卿和来养老,傅卿和知道赵氏这是跟她说笑,心里越发觉得感动。

“老太太,那院子是您特意留给我的,您帮我取个名字吧。”

赵氏听了,认真思索了一会道:“医者,悬壶济世,不如就叫济世堂吧?”

济世堂,这不是后世一家中医馆的名字吗?

傅卿和听了红着脸连连摆手:“老太太,我虽然医术不错,但是还没有达到济世的地步,这个名字会不会太大了些?”

赵氏听了道:“的确,自己叫着还行,要是别人见了,恐怕会说你小小年纪太不谦虚,那就叫同仁堂?”

同仁堂?这下傅卿和更傻眼了。

杜妈妈却道:“老太太,三小姐虽然会医术,但是毕竟跟那些以治病为营生的大夫不一样,咱们取名字其实不必跟那些医馆学,我这里倒是有个名字,就是不知道合不合适?”

“合不合适也要你说出来了才知道。”赵氏嗔怪道:“有注意就快讲,可不要学那些人拿乔!”

“是。”杜妈妈呵呵一笑道:“旁人行医都是大夫,三小姐是名门小姐,我看,不如叫锦医堂,如何?”

傅卿和听了不由眼睛一亮。

锦医堂,即点出了医这个字,又不张扬,的确不错。

赵氏也笑着点头:“锦医堂,别人的大夫医治病为生计,咱们三丫头生来就穿锦衣华服,给人治病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好,就叫锦医堂。”

傅卿和当即道:“多谢老太太赐名,我明天就让人把门匾挂上去。”

第72章 卫昭的心思

出了武定侯府,离开了那些尔虞我诈,时间都变得轻快起来。

镇国公夫人来了几次,傅嫁旁支的亲戚来过几次,傅卿和每隔半个月进宫给皇后娘娘复诊一次,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七月十五,傅卿璃进宫,正式成为淮王次妃。

别的新娘子离家之时依依不舍,她却是欢欢喜喜笑着上轿子的,她非常高兴,因为实现了她重生后的第一个目标,离她实现最终梦想又更进一步 。

傅卿和亲自设计锦医堂,虽然是个小院子,她却把她当做真正的诊所去布置。

院门正对着三间正房,从院门到正房的通道上,摆着几盆芍药、四季海棠与菊花。

中堂是诊室,右边是药房,左边放了两张床以供患者暂时休息。

自打布置好了,傅卿和几乎每天都要来锦医堂一趟,可是除了每隔十五天进宫瞧皇后娘娘之外,再无其他患者登门。

傅卿和有些沮丧。

傅卿璃进宫后的第二天,傅卿和终于迎来了一位患者。

半夏进来禀报消息的时候,她正在练字。

“三小姐,卫镇抚复诊来了。”

“真的吗?”傅卿和问话的同时脸上已经带了几分笑,她将毛笔搁在笔架上,高声喊木棉:“快打水来,我要洗手。”

等洗了手,她换了见客的衣裳,就带着木棉、半夏两个人一起去了锦医堂。

中堂摆了长长的花梨木大案,身后是一个花梨木做的六十斗中药柜,斗门上用金箔纸贴着药材的名字。

大案的里面摆了一把靠背椅,外面倒摆了三把。

卫昭一进来就知道,她给人治病的时候一定是坐里面的了,所以他就做到了外面的椅子上。

傅卿和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卫昭一身黑色的常服,虽然坐在那里,却脊背挺得笔直,侧脸线条硬朗,看上去有一种阳刚之美。

“卫大人,让您久等了。”

听到声音,卫昭站起来冲傅卿和点了点头:“三小姐不必客气。不请自来,是我来的冒昧。”

“是大人客气了,谁看大夫还要先下帖子吗?”傅卿和边说边走了进来。

“大人请坐。”

两人分宾主坐了,卫昭就道:“早就想过府叨扰,无奈近日一直抽不开身,直到今天才闲下来,还没恭喜三小姐乔迁之喜。”

傅卿和就想起刚才见庑廊下多了两盆滴水观音,想来就是卫昭送过来的了。

“多谢大人。”傅卿和问道:“大人最近很忙,药可曾按时服用。”

“哦,按时服用了,一次没有落下。”卫昭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放到案上。

“嗯。”傅卿和点点头,替他号脉。

傅卿和的手很白,指腹柔软中微微用力,卫昭觉得自己能感觉到她指尖传递过来的温度。

他抬头看了傅卿和一眼,见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好像风姿绰约地芍药花一般妩媚多姿。

那一头乌黑曲卷的秀发更是令人移不开眼睛,特别是前面紧贴着额头的那一抹刘海,柔软曲卷,惹人怜爱,令人忍不住想去抚摸一下,试试它究竟有多软。

他的心不由“砰砰”跳了几下,连忙移开眼睛,继续看着自己的手腕。

这一看可不得了,他只觉得傅卿和按着的地方都发烫起来。

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不光光是大夫,还是个娇如春花的女孩子。

这样一个女孩子,却按着他的手腕…

他不敢继续看,赶紧把眼睛落在傅卿和身后的药厨上,眼睛虽然移开了,心却砰砰跳个不停,脑海里回想的还是她洁白如玉的手指,乌黑的秀发,红嘟嘟的嘴巴。

“从脉象上看,大人的胃疾已经得到控制了,再服用半个月的药,就可以不必再服用了。”

傅卿和抬起头,却发现卫昭一直盯着自己身后看,她转过头,见药柜两侧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对联,就以为卫昭是在看那副对联。

傅卿和的字写得很一般,前世就被爷爷说过很多次,这一世,她虽然刻意练了一段时间,可进步并不大。

“是我自己写的,拙笔污人耳目,大人见笑了。”

卫昭的心绪这才收回来,认认真真地打量起那对联。

对联上书:只愿世上人无病 何防架上药生尘

对联上的字清秀中带着几分韧劲,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女孩子之手。

“怎么是污人耳目呢,这幅对联很好,字也很好看。”卫昭看了傅卿和一眼,然后说道:“我觉得非常不错,比很多人写得都好。”

怎么写的那么好?个个都好,字如其人,都是漂漂亮亮的。

傅卿和不知道他嘴里说的很多人是谁,只当他是安慰自己,就没有接话。

“大人的胃疾已经得了控制了,这很好。”看到卫昭的病情有起色,傅卿和就觉得很有成就感:“我第一次给大人看病的时候,大人十分不情愿,对于自己的身体也不甚在意,没有想到,大人不仅按时服药,还及时来复诊了。我想,大人最近饮食上一定也注意了很多吧。”

见傅卿和语调轻快,嘴角上挑,卫昭觉得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十分轻盈愉悦。

“是的。我原先对这病不甚在意,多亏三小姐及时点明厉害,才让我正视这个病,也要谢谢三小姐帮我诊治。”

“嗯,大人知道保养身体就好。药再继续吃半个月,估计就好了。我这里有五天的药,你先拿着,剩下的,我过几天让人送到大人府上去。”傅卿和道:“而且,大人这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您这么忙,其实不必过来复诊了,只要平日里注意饮食即可,还是那句话,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不要紧,还是我自己过来拿吧。”卫昭道:“虽然已经好了,可是我心里实在还有些放不下,毕竟这么多年落下的病根了,既然治,就要给它治好。”

治病的时候,傅卿和最喜欢态度积极,治疗配合的患者,她当即就道:“大人能这么想,这个病很快就要好了。”

没有继续说不让卫昭过来的话,卫昭当即就松了一口气,然后问道:“皇后娘娘的病怎么样了?你最近还要去宫里给娘娘看病吗?”

傅卿和吩咐木棉给去拿药,然后道:“娘娘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她这病时间太久了,伤了元气,需要慢慢巩固。我如今是半个月进宫一次,明天正好半个月,我上午就要进宫。”

“哦。”卫昭听了,垂下了眼睛。

略坐了一会,又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离开了。

第二天,用过早饭,傅卿和就坐了马车进宫,马车出了棉花胡同,刚刚拐上鼓楼大街,就遇到了熟人。

“请问,车里坐的是三小姐吗?”

傅卿和听这声音低沉而稳重,还带着几分熟悉,当即就挑开帘子,见卫昭身穿锦衣卫飞鱼服立于马上,正看着自己这边。

“原来是卫大人,真巧。”

卫昭手握马缰,缓缓走来,待靠近了,就低下头对傅卿和道:“是啊,我正要进宫,见马车有些眼熟,就猜到会不会是三小姐要进宫给皇后娘娘看病,没想到真的是你,真巧。”

傅卿和想起卫昭说最近都很忙,就对车夫道:“大人事情多,把路让开,让卫大人先走。”

“不用,我今天不忙。”卫昭道:“反正我也要去皇宫,不如同行吧。”

傅卿和点点头,放下了车帘。

卫昭轻轻踢了踢马肚子,勾了勾嘴角。

两人同行至皇宫,在宫门口分了手。

卫昭去了乾清宫,傅卿和去了坤宁宫。

傅卿和到坤宁宫的时候,太医院罗院使正在给皇后请平肝脉,见了傅卿和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请完脉之后,他正要告退,就听到皇后突然道:“罗院使留步,本宫这个病多亏了傅三小姐才得以痊愈,罗院使你一直负责本宫的脉息,一个管请脉,一个管治病,怎能全无交流?正巧今天碰上了,罗院使你就留下,听听傅三小姐的说法,说不定,对你也有好处。”

皇后的话一落音,罗院使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他活了快五十岁,居然要听一个十几岁的毛丫头说医案,他当时就觉得又羞又气,这要是传了出去,他的脸要往哪里搁?

难道是皇后娘娘故意对他之前一直没有治好病不满,所以故意羞辱自己?

他抬头看了一眼皇后,见她脸上并无责怪之意,再一想,最近这一段时间她也没有为难自己,就觉得是自己多心了。

“是。”他弓着腰,应了一声。

见傅卿和正在给皇后诊脉,诊完之后又将皇后的病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怎么用药、怎么辩证都说得清清楚楚,她一边说,皇后就一边点头,一幅十分认可的样子。

罗院使心里头就梗了一根刺。

皇后的这个病症,傅卿和的确治的好,在傅卿和用过几次药之后他就知道原理了,毕竟皇后的脉息是他负责的。

他已经知道了,却还要再听一遍,傅卿和也是过分,说一遍就是了,偏偏说的那么详细,好像别人都不懂似的。

她每说一次,就是在皇后面前夸耀她自己一次,她夸耀自己一次,皇后就越来越觉得太医院的人无用。

他越想越觉得傅卿和可恶,踩着太医院朝上爬,不给太医院的人留活路,实在是心思歹毒。

第73章 诊治

罗院使憋了一肚子气,脸上还要装出一副认真聆听谦和有礼的样子,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受过这样的气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傅卿和,他心里将傅卿和骂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等到傅卿和说完了,他正准备告退,皇后却道:“罗院使,刚才傅三小姐说的,你都记下了吗?”

“记下了。”

“可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罗院使肺都要气炸了,却还是点了点头,柔声道:“没有不懂的。”

“嗯。”皇后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就将傅三小姐刚才说的写下来吧,写好之后,让傅三小姐看看,要是没有问题,你就带回去给太医院的人传阅,省得以后再遇到这样的病症你们束手无策。”

皇后这几句话不异于在罗院使头上炸了一个响雷,他很想问问,她傅三小姐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碰巧治好了皇后的病,就要自己给她记录医案,记好了还要给她过目,不仅如此,还要自己亲手交给其他人传阅,给她扬名立威。

罗院使站在那里,浑身直发抖。

他想反驳,抬起头来,却看到皇后正拉着傅卿和的手说话,不知道那傅卿和说了什么,皇后轻声笑了起来,一副十分喜欢她的样子。

罗院使气的咕咕叫,却只能低下头,用艰涩无比的声音说道:“是,娘娘,微臣这就写。”

宫女送了笔墨纸砚过来,罗院使铺开纸,深深吸了几口气才开始落笔。

张尚仪面带微笑走了进来:“娘娘,程六夫人跟顾太太来了。”

皇后听了,脸上不由带了几分欢喜:“快请进来。”

皇后娘家姓程,程家是南京出了名的诗书大族,分为内七房,外八房,是金陵当之无愧的望族之首。

皇后娘娘的父亲,原先是内阁的阁老,自打皇帝亲政之后,他就以身体为由致仕了,丝毫不恋权。

而皇后娘娘的叔叔、兄弟、叔伯兄弟里面,有八个举人,五个进士,大多做了官,悉数在实缺上,这里就显示出了皇帝对于皇后父亲前程阁老的补偿。

这位程六夫人想必就是皇后的娘家人吧,只是不知道顾太太又是哪一个,能跟程六夫人一起进宫,想来就算不是程家人,恐怕也是程家的故旧吧。

皇后见傅卿和一脸的茫然,就对她说道:“是我娘家六堂婶跟四堂妹,都不是外人。”

原来如此,傅卿和了然地点了点头。

张尚宫引进来两个年轻的妇人,都是花信年华,最多不超过二十七八岁。

她们手中分别牵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两个小孩白白净净的,虽然稚气,规矩却非常好,一看就知道平时教养很好。

她们给皇后行了礼,傅卿和又与她们厮见了,这才重新坐回到位置上说话。

她们是来给皇后报喜的:“娘娘,浩哥媳妇儿生了八斤重的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程浩是皇后大哥的长子,皇后嫡亲的侄儿,如今在京城为官。

听到这个消息,皇后又惊又喜:“真的吗?几时生的?浩哥媳妇儿如今怎么样?乳名取了吗?”

皇后问了很多问题,问完之后又连迭声让张尚宫去准备洗三用的东西,那一副关切的样子,真是画也画不出。

直过了好一会,皇后的心情才平复了下来。

她笑着对两个小孩子招手:“元夕、天明,到我们这里来。”

元夕是皇后堂妹顾太太的儿子,今年八岁。天明是皇后六堂婶程家六夫人的儿子,今年七岁。

天明七岁,却跟皇后娘娘同一辈分。

傅卿和想了想不由暗暗咋舌,都说幺房出长辈,在人丁稀少的家族不觉得,到了人丁旺盛的世家大族就特别明显。

皇后娘娘这样的世家望族就更是如此了。

听了皇后的话,程六夫人就推了推儿子:“天明,到皇后娘娘那里去。”

程六夫人刚到京城没多久,天明跟皇后不熟,因此到了皇后身边,他只站着,并不与皇后亲近。

而顾太太的儿子元夕因为从小在京城长大,跟皇后很熟,所以拔腿就要朝皇后身边靠。

顾太太见了,一把将他拉了回来。

皇后见了,微微有些诧异:“四堂妹,这是怎么了?”

顾太太脸微微有些红:“娘娘,元夕这孩子最近总是潮热脸红,我心里很担心,怕他身体有疾,过了病气给娘娘。”

皇后自己被病痛折磨了三年之久,自然知道有病就要治这个道理,再加上她心里很疼爱元夕,立马问道:“既然元夕身体不爽利,你怎没不请大夫看看?小孩子家家的,有毛病就要赶紧调理,若是落下了病根可怎么得了?”

“不是我不请大夫。”顾太太有些着急:“臣妾请了好几个大夫,大夫们都说没事,他也没有其他毛病,就是光潮热脸红,我就是放心不下,所以,想进宫来跟娘娘求个恩典,请太医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