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卫靖泽还真是没了脾气,想想都脑仁疼。

“你在哪里办呢?诶,等会儿,这个事儿兴许有人能帮你。”说着,老头儿转过身,朝不远处招呼:“老李头,你过来一下!”

一个瘦瘦的头发稀疏花白的老人家转过头来,应了一声,又跟刚刚和自己说话的人交代了几句,然后走了过来。

刚刚跟卫靖泽说话的胖胖老头就问他:“老李头,有没有想要在这里吃鱼啊?”

“怎么?他们这儿进了鱼来了?”那老李头的眼睛都亮了,感觉口水都要出来了。

胖胖的老头儿哈哈笑一下,说:“那倒不是,是在这个小伙子,你知道吧?他是叉水村管事儿的,正打算包水库养鱼呢,但是这手续办了快一个月了,还没办法,你不是有后辈在镇政府么?帮个忙呗。”

卫靖泽看着老李头,也有些期待,他其实也知道,办事慢并不是真的工作效率低,而是有人不断插队,别人插队是花了钱,卫靖泽知道了花钱能加快速度,可是他不乐意那样做,心理上过意不去。现在人家主动要帮忙,卫靖泽也是有点小纠结的。

老李头问卫靖泽什么情况,卫靖泽正好把资料都带身上呢,便掏出来给老李头看,老李头刷刷一下子将资料分成几摞:“农业局和水利局的批准是需要的,这个交通局算啥?不要这个的,啧啧,这又是个啥,不需要这个不需要这个!”

卫靖泽看的目瞪口呆,这老李头还真是个神人啊,卫靖泽自己天天跑还跑的头晕脑胀的,也不知道哪个许可哪个证明都是干啥的呢!

胖老头不高兴了,说:“老李头你倒是说说啊,能不能帮上忙啊!”

老李头点了点资料,说:“资料全了,当然能办上了,小伙子,等我吃完饭,你就跟我去,下午没事吧?”

“没事。”卫靖泽摇了摇头,此时已经容不得他拒绝了,两个老头就已经把事情说定啦。

胖老头也补充说:“你别怕,这事儿都这样,有老李头在,保证你办的顺顺利利漂漂亮亮的,你也别不好意思,你这么办下去,那我们只有明年才能够吃上鱼了。”卫靖泽笑了笑,暗暗叮嘱自己,要入乡随俗了,不然很多事情都要这样耽搁下去。

在部队,卫靖泽无心升军衔,所以对各种钻营的事情没什么兴趣,可是不代表他没见过。可能走到哪里都逃不开这种事儿吧。

于是卫靖泽在食府吃了饭,在老李头的带领下,又去了一次镇政府。

这次的待遇还真是天差地别,一进门,就有人满脸堆笑迎出来了。

老李头也不啰嗦,说:“我不是来找你们主任的,我是来帮这个年轻人办营业执照的,我看了他的资料,已经很全了,你们尽快帮他办好吧。”老李头没有刻意败家子,可是之前没有的威势就似有若无地流露出来了,让卫靖泽都微微有些忌惮。

看来这老头儿以前也是当官的。

那个人用两手恭恭敬敬地接过了资料,又急忙说:“那您先坐,稍等一会儿。”

两个人在沙发上坐下,又有人马上端了水来,这热情周到,真是比五星级的服务还要到位。

卫靖泽也体会到了所谓的有关系,有多便利。

两个人坐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有人拿着资料让卫靖泽签字,签完字之后,经营许可证就拿到手了。

拿着薄薄的一张纸,卫靖泽颇为感慨,本应该只是高兴喜悦的心情,变得有些复杂,看来要融入到农村的生活,他还需要更多时间。

拿到经营许可证,卫靖泽忙跟老李头道谢。“不谢不谢,”两个人走出了大门,老李头说:“唉…他们一直这办事风格,你也别见怪,以后有啥急事,还是找人帮忙比较好。”

卫靖泽听进去了,诚心诚意道:“我知道了,多谢您,等以后鱼出来了,定然送您几条。”

说到鱼,老李头就开心了:“真的?”

卫靖泽说:“那是当然,算是谢礼,反正几条鱼也不算什么。”

“那可不好说,说不定以后你家的鱼几百块一条呢!”

卫靖泽心里觉得不太可能,嘴上笑呵呵地说:“不管多贵,谢礼也是应该的。”

谁能想得到,这老头儿随口一说,就说对了,几百块还是普通的鱼,金贵一些的,还要贵一些呢。

拿到经营许可证,卫靖泽骑着小电驴都心情特别好,第一件事就是去那片水域上上下下溜达了一圈。

六月份,荷花已经开了,长出了不少莲子,映着夏日金色的太阳,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域面积很不小,从上面两条河汇入口,到村口的大坝,几乎像一个湖一样了,以后要管理,恐怕还要加一艘小船才行。

两条河汇入的地方,水是比较平缓,但是水势还比较大,入口处的各种水藻和绿色的东西很多,主要是这里营养物质丰富,各种水生植物都能够在这里生长了。

包下了水库,不是马上就可以养鱼了,一般池塘养鱼,还要先干塘消毒,这片水域是没法干了,上面的水势太大,而且水中情况也比较复杂,不清理一下,放鱼苗进去,鱼苗可能会被一些大鱼吃掉,所以水库的环境也需要好好清理一番。这也是一项大工程。

不过卫靖泽有异能,倒是没有那么大的困扰。

转了一圈之后,卫靖泽对自己的水产养殖也有了一点想法。此时阳光已经渐渐收拢了,只在林间树梢留下了一些橘色的温暖,水面已经暗沉了下来,能看见一些小水鸭子在水面游来游去,听到任何动静,就一头扎进水里,这鸭子是野鸭子,而且神出鬼没的,一头扎进水里能许久不出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有传说说是淹死的人冤魂化的,当然这一般是大人编出来骗小孩的,让孩子不要靠近水。

回到家里,卫靖泽就把经营许可证给老汉看了,老汉一看,十分惊讶,说:“你不是说还办不下来吗?”

卫靖泽说:“在食府遇上了好心人帮忙,走他的关系,一个下午就办好了。”

老汉说:“我就说了,肯定是你没给人家塞钱,所以故意拖着你的呢!不过现在办下来就好,以后咱们可有的忙咯!”

那么大的水域,肯定跟一般的小鱼塘养鱼不一样,所以老汉才这样说。

卫靖泽说:“只要能把过好了,累一点也没什么。”

老汉点头说:“也是也是。”

对这天上掉下来的外孙最满意的地方,莫过于踏实肯干了,一般农村的年轻人都没法安生干活,这以前没干过农活的外孙就更难了,没想到人家还干得挺好的。

卫靖泽说自己这些天要忙活水库的事儿,老汉让他自个儿去忙,现在老汉最关心的是水田里的事儿,稻子要开花抽穗了,这可是关键时期,要少落雨,水充足,稻子才能长得结实饱满,不然就容易多秕谷。

第18章 水菱角

在这个季节,农民希望水多,又不喜欢天下雨,所以都会从各种渠道引水到自家的田里,在一些水不多的地方,还可能会因为争水而引发打架的事情。

不过叉水村靠着河,农田都是靠河的,倒是不缺水。

家里该下种的已经下种了,该栽的已经栽了,老汉每天也是四处溜达看看自己的田里地里如何了,卫靖泽则忙着弄水库。

两河汇入的地方,因为营养物质丰富,浮萍藻类丛生,虽然这些也能够作为鱼类的食物,可是浮萍水藻会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过多的水生植物对鱼类来说不是好事儿。

于是卫靖泽借了一条小船来,天天在水面上捞这些东西。

老汉来看了一会,见卫靖泽将水藻都堆在岸边,觉得心疼得很:“你直接都拉回家,用来沤肥啊!”

现在村里的人不仅把自家的人畜粪便都收集起来了,外面的牛粪也没有放过,甚至还有人特地跑到大泥湾那边去捡牛粪呢!可见这绿肥有多重要。

卫靖泽确实没想到这一点,经老汉一说,便将浮萍水藻都收集起来,在箢箕内沥干水之后,用三轮车拖着回去,倒进老汉沤肥的坑里。

为了避免其中有一些有害的细菌真菌,卫靖泽收割了里面所有的生命力。

一靠近那沤肥的坑,就有一种很难闻的味道,没办法,所有的东西堆在一起腐坏发酵的时候,会发出很难闻的味道,现在又是夏天,发酵更厉害,味道也就更难闻了。老农们倒是习惯了,就是卫靖泽还有点受不了。泥水里打滚他没问题,可是这味道实在是冲眼冲鼻,跟尿素的味道还挺像的。

卫靖泽倒了水藻浮萍,搅了搅之后,就赶紧离开了,想想老汉每天都要来这里看看,每次挖肥料都要到这里,也不知道这味道对身体有没有害处。

水里的浮萍水藻还有不少,就算是卫靖泽收了生命力,也要一点一点捞上来,一天两天干不完。

干了两天之后,卫靖泽遇到了一片野生的菱角。

南方水生植物除了莲子藕之外,还有一种不那么出名的,叫菱角菱角的根生在水下的泥里,但是叶子会浮在水面上,开花也是在水面,白色的花一簇一簇的,不怎么起眼,花谢了之后,就会长出菱角,菱角却是在水里的。菱角的样子像元宝,但是长着刺,嫩的时候是青色的,老了就变灰黑色了,但是菱角肉很好吃,嫩菱角十分清甜,老菱角甘美,菱角还可以做菜,只是这东西并没有像莲子那样有大补的功效,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卫靖泽捞了一点菱角上来,拖回了家,老汉见了这个,更是高兴:“好啊!这东西可以给猪吃!”

卫靖泽倒是不知道猪还能够吃菱角藤。

老汉说:“把这些菱角切巴切巴,煮猪食的时候一起煮了,猪也挺喜欢吃这个。”

卫靖泽说:“这里面有棱角,吃了不会跟鱼刺一样卡着猪喉咙吧?”

老汉说:“那就把菱角都摘下来,要是好吃,还能卖给食府。”

老汉最近赚钱赚的可开心了。

于是卫靖泽拿了个篓子在旁边摘菱角,老汉把摘了菱角的藤切碎,等会喂猪。

老汉说起当年穷的时候,没吃的,真是从山上吃到河里,啥都吃,现在的人都不吃菱角了,主要是太难弄了。

祖孙两正忙活着,几个孩子跑了来,孩子们是村里最闲的人了,经常村前村后跑来跑去。

看到孩子们来了,卫靖泽经递了一些菱角过去。

这些孩子吃到菱角的机会不多,顿时开心的不行,每个人抓了一把。

卫靖泽说:“等会,我给你们剁开。”

嫩菱角能直接剥开,老菱角却要靠刀才行,实在是太硬了。

孩子们围着卫靖泽为了一圈,期待的很,卫靖泽用菜刀给一个一个剁开了,孩子们吃得可开心了。

老汉乐呵呵的看着,想着以后卫靖泽结婚了,也能有重孙子,多好啊!

“小泽哥,我们想看动画片!”村长的孙子开口说。

现在家家户户有电视,可是电视也就那么几个台,放新闻放电视剧都让孩子们觉得无聊,自从知道卫靖泽有个电脑之后,就都喜欢到卫靖泽家里来了,想看平时要天天等的动画片。

卫靖泽也不小气,不会像别人那样担心孩子用自己的电脑看了动画片耗电之类的,他们要看,就找了给他们看。

剁完了菱角,卫靖去开了电脑,找了动画片给他们。

“还是老规矩,乖乖坐着,不要动电脑,一集放完了,它会自动放下一集的。”

“好!”

孩子们很喜欢卫靖泽,因为卫靖泽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电脑就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

卫靖泽从房间里出来,老汉就感叹说:“你来了之后,这房子里都热闹多了。”

卫靖泽笑了笑,想起那个沤肥坑的事儿,便问:“那沤肥的地方味道太大了,能有什么法子给遮一下挡一下不?太刺鼻了。”

老汉说:“那味道可是挡不住的,没法子。你要是觉得不舒服,就别过去了。”

卫靖泽觉得不舒服,老汉肯定也会觉得不喜欢那味道,卫靖泽总不能说自己不过去,就不管这个事儿了,他准备查一查,或者打听一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今天猪食里加了菱角藤,猪果然吃得很欢,当然猪没有吃的不欢的时候,但是用这个菱角藤,确实是节省了一些糠和米。上次那一只猪卖给食府,卖了五千块,大家眼睛都直了,一头猪一般也就卖个两三千块,这可是一头猪卖出了两头猪的价格啊!于是大家养猪的热情也高了很多,打猪草的人也多了,满山满野地打猪草,倒是让村子附近的野草少了不少。

卫靖泽喂猪的时候,摸摸猪,猪就觉得很舒服,吃得也更多了。

吃饭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一个被家长叫回去吃饭了,卫靖泽吃了饭就上网查,如何处理这个露天粪坑的事儿。

查了才知道,还有一个叫沼气池的东西。

沼气池就是把有机生活垃圾进行发酵,气体是沼气,可是照明可以发电可以煮饭,十分方便,除了造价有点贵,没有别的缺点。发酵完的东西,也是肥料,可是用来肥田。

卫靖泽看了就十分激动,这个就是他想要的啊!以前没怎么关注过农业方面的东西,这个东西竟然听都没听过。

卫靖泽几乎立马下定决心,要在家里建一个沼气池。

沼气池发酵出来的是可燃气体,安全十分重要,一定要有适合的设计和材料,找个非专业的队伍来弄,恐怕有安全隐患。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沤肥坑,最好每家每户都建一个,但是肯定也有人不愿意,所以卫靖泽决定先尝试说服,如果还是不愿意的,那就随他们了。

摘下来的菱角和菜一起送到了食府,卫靖泽说了,这是先让陈寒试着坐一下,能做出什么好吃的菜来,不要钱的,等以后出了菜单,再说价格。

陈寒捧着一篓子的菱角,笑得格外开心,跟江延宗说:“他还没开始养鱼呢,就有这些好东西了。”

江延宗吃了一个菱角,觉得确实有河产的味道,很新鲜,虽然说不上惊艳,却也让人有些期待。

“要不,把卫靖泽喊来,一起尝尝新菜?”江延宗提议。

陈寒想了想,说:“行,你打电话,等会咱们商量一下定价和供货的事儿。”

接到江延宗的电话的时候,卫靖泽还在河里捞浮萍和水藻呢。

听到江延宗的提议,想想陈寒的手艺,卫靖泽也有些心痒痒起来,说:“我能把我爷爷带去不?”

“带上菜,带上你爷爷!”

于是卫靖泽抛下手里的活,先去摘了菜,又找了老汉,带着老汉一起去食府吃饭。老汉还不愿意,觉得那么贵的地方,自己去不合适,卫靖泽是去谈生意,自己去干啥?卫靖泽软磨硬泡之下,老汉才洗了手脚穿上鞋子跟上来了。

食府依旧人很多,卫靖泽熟门熟路的穿过走廊过道,到了后面的房间里。

这庭院有些不同,就是本来只是一池鱼和几条石板路的庭院中,竟然多了一棵大树,大树一遮下来,这里更加凉爽了。

陈寒做好了菜,四个人吃饭,老汉吃着陈寒做的饭菜,你已经不太敏锐的味蕾也被惊艳到了,真是好吃啊!

第19章 发钱了

一篓子菱角全部做了菜,有菱角烧排骨,葱烧菱角等好几个菜。

老汉了吃了就忍不住夸赞:“手艺真好,从来不晓得菱角做菜能这么好吃。”

陈寒哈哈一笑,说:“多谢您老的夸奖。”

江延宗问沈洛:“这菱角能供货吗?如果只有一点点,吃不了几天,这桩生意就没有做头了。”

还是老汉说:“那河上菱角长了一大片,就这么摘,估计能摘一个月呢。”

卫靖泽赞同地点头。

江延宗点头说:“那行,既然这样,以后每天送一篓子菱角,大概二十斤,能行吗?”

卫靖泽说:“当然能行。”

江延宗开了个价,卫靖泽觉得高了一些,又不是花心思种的,只需要摘一下就可以了,跟捡来的钱似得,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要价。

两个人扯了几句,终于定了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

陈寒在旁边看戏似得,说:“还真没见过人这样做生意的,卖的要低价,买的却要出高价。”

卫靖泽被这么一说,也觉得两个人挺搞笑的。

老汉圆场面说:“他们两个就是心地好,谁也不想拿不属于自己的,才这样推来推去的。”

这篇算是揭过,陈寒说:“老卫啊,你那里还能倒腾点别的东西不?现在蔬菜什么的倒是够了,就是肉不太够,按照现在这个速度,估计下个月就要三天杀一头猪了,而且每天能消耗五只鸡三只鸭子,你们村能够赶得上这进度不?”

食府开张之后,村里的人都卖过鸡鸭给他们了,可是现在大家的鸡鸭都是分开养的,也说不准谁家有多少,有时候就会出现缺鸡少鸭的情况,用别的地儿的,滋味却不够,可把陈寒给急死了。

卫靖泽只能说:“我回去想想办法,让大家多养一些。”

陈寒用筷子点了点,说:“还有还有,有没有豆腐啥的?最好还有豆干、油豆腐之类的,哦,对了,还有蘑菇之类的,要是有就更好了,从别处买的,不是嚼起来像土渣滓,就是像木头渣滓,难吃死了。”

这嘴巴确实是够毒的。

卫靖泽也只能答应说:“我回去找大家商量一下,看看谁家愿意做这个。”

陈寒抱怨了一通,卫靖泽连说自己会回去想办法,陈寒才舒坦了。

卫靖泽想起家里的沼气池的事儿,便问江延宗,只可惜江延宗和陈寒家里都是有钱的,根本没加过这个东西,陈寒便说:“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帮你打听打听,有谁了解这个事儿,到时候给你去信儿。”

卫靖泽答应了,又转身跟老汉解释了一下什么是沼气池,可以做什么,听说造价要两三千的时候,老汉似乎有些难接受,但是听说能亮灯能做饭之类的,才觉得这东西可以考虑考虑。

回去之后,卫靖泽每天都要先去河里捞菱角,在家里摘菱角,有时候孩子过来了,顺道让他们帮帮忙,孩子们手快眼睛尖,一起干活的时候速度还挺快的,一下子就能摘一篓子,卫靖泽便每个人给奖励一个糖。

七月初,就是结第一个月的时候,卫靖泽先去食府对账,拿了钱来,回到村里之后,便跟村长说了晚上开会分钱,另外还有事儿要商量。

分钱这事儿,大家当然都十分积极,所以都早早地聚拢到了村长家里。

卫靖泽背着个包,手里拿着条子和计算器,给每家每户算钱。其实之前就已经算过了,在这现场还要算几遍,保证不会出问题,拿了钱就要当场确定,不能说回家去了,又说给钱给少了,那个时候就不认账了。

当着大家的面儿发钱,一个是鼓舞大家的士气,另一个也是让所有的人做个见证,给钱的时候是说没有问题的。

这一天,村子里热闹的跟过节似得,大家都十分兴奋。

卫靖泽坐在上面,请了村里几个年长的长辈做见证,又请了几个年轻人帮着一起算账,大家算的对的上的,确定没错了,就领钱,领了钱,数好了,确定没错了,再签个字摁个手印,表示六月份的买菜钱是结算了的。

每叫到一个名字,那都是兴高采烈的,夫妻两个,一家老小都上前来了。

卫靖泽无奈之下,便说:“留下家里的家长就可以了,数钱的事儿,可以回家之后关起门来数!”

大家听了便一阵哄笑。

领钱多的有大几千,少的也有一两千,大家拿着钱,笑容满面容光焕发,在各处数钱,说笑,想着钱要怎么花,下个月还能够拿多少之类的。

一笔一笔账算完,确定好了,长辈们做了见证没什么问题,都发下去了,这花了三个多小时,从饭后一直算到了晚上十点多。

卫靖泽自家的钱,也是让老汉过来领的,就是免得有人说嘴说卫靖泽自家发钱关起门来发,不知道贪没贪。

发完钱之后,卫靖泽手里的钱就发了个一干二净,幸亏白天的时候去银行兑换了足够多的零钱,不然还不知道会怎么扯皮呢。

发完钱,卫靖泽狠狠地灌了一杯水,这三个小时嗓子就没休息过。

等大家热闹了一会儿之后,卫靖泽拍了拍桌子,示意大家安静一下,还有话要说。

没什么人说话之后,卫靖泽先说了一下场面话,意思是六月大家都做得很好,各司其职,食府那边对菜都很满意,所以给钱给的痛快,希望七月的时候大家还要继续努力。

“另外,我这里还有几个事情要跟大家商量一下,前两天我跟食府的老板吃饭的时候,他的厨师就跟我说,蔬菜是很足够了,但是肉还少了,鸡鸭鹅猪之类的,估计七月份三天能卖掉一头猪,每天要五只鸡,三只鸭子,一只鹅,你们算算里面的钱,也就是一个月要十头猪,一百五十只鸡,九十只鸭子,三十只鹅,这是很大一笔钱,我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多多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咱们可以这样,那几家主要养鸡,那几家主要养鸭,哪几家主要养鹅,跟蔬菜一样分一分,大家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