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老汉不注意,卫靖泽对着西瓜苗使用了异能,确保西瓜苗能够顺利长大,顺利结出西瓜来。

最近,因为西瓜肥地,卫靖泽和老汉已经从别家担了一些肥料了,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养猪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实在是太缺肥料。

在潘建新家忙活着盖房子的时候,大儿子潘勇又跑去上网去了,而且不是周末,是平时上课时间,连着在网吧待了三天三夜,潘建新气得要死。

“他妈的老子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就是这么回报老子的?”

“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算了,你以后别读书了,浪费老子的钱,过几天,直接出去打工去算了。”

这次潘建新直接不想管了,这孩子不听管教,就让人觉得心累。

晚上,潘建新给自家的地里施肥的时候,正好遇上了卫靖泽,便忍不住对着卫靖泽吐苦水,现在的世界对孩子诱惑太多,真是不好管啊!潘建新还说起自己的小时候,那个时候每天就想着能吃饱就行了,要是能读书,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不能放在一起比,那个时候大家都是那样嘛。

“你真要送去打工啊?”

这才是最重要的。

潘建新叹了口气,说:“我也不想啊,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反正是没办法了。”

卫靖泽想了想,说:“要不,你让他来我这里干活,工钱跟别人一样,让他知道赚钱有多辛苦,看看能不能转转性子。”

潘建新想了想,好像也只能够这样了,如果是在自家的工地上干活,孩子难免觉得是自家的,就算是不要工钱或者是偷懒都可以,但是别人家的事儿,你懈怠了,就可能拿不到钱。

晚上回到家里,潘建新就跟潘勇说:“既然你那么不愿意读书,那就别去了,我跟你小泽哥说好了,明天你去他的山上帮忙干活,人家给你开工资,你也快十八了,我也不能养你一辈子,自己要有点赚钱的本事才行。等你小泽哥家的活儿干完了,你再去打工,或者是自己找别的活儿干。”

潘勇顿时就吓住了,没想到真的不让他去读书了!

回到自己房间,潘建新媳妇忙问:“你真不让他读了啊?那怎么行?”

潘建新看了看外面,压低声音把自己跟卫靖泽商量的事儿说了一遍,说:“反正他去学校也不肯好好读书,去了跟没去一个样,还不如好好磨一磨。”

“如果他真的就不肯去读书了呢?”

潘建新沉默了一下,说:“那咱们就好好教小的,大的以后能自己混口饭吃,就行了。”

潘建新媳妇顿时无言以对,如果孩子真不愿意读书了,别人逼也是没用的。

“这事儿你就别告诉妈了,她藏不住话的。”

“那妈肯定要跟你闹了。”潘建新媳妇还是很懂家里的人的性格的。婆婆就十分护着两个小的,让他们夫妻两个想管都不怎么好管。

“那随便了,大不了责骂几句,也不可能打我们了。如果她骂你,你也忍着,这事儿成不成,就看这些天了。”

潘建新的媳妇咬着牙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潘建新就把潘勇叫醒,吃了饭,就让去卫靖泽家山上干活,果然潘建新的娘不同意:“这么小的孩子,哪里能干那么重的活儿?咱们家缺那几个钱不成?”

“娘,这事儿我已经说了您就别拦着了,今天我也忙,没时间管这个事情太多,你要是没事儿,就多烧点水,天气热了,这茶水不能断了。”

尽管有奶奶护着,潘勇还是被“扭送”到了卫靖泽和江延宗的山头上,开始跟着别的大人一起割草除灌木。

早晨的时候还好,太阳不是特别厉害,干活的时候还能够说说笑笑,潘勇这个新来的也被大家调笑了几句。但是随着太阳的升高,气温也越来越高,接近入夏的时候,感觉已经跟夏天差不多了。干活的人也越来越沉默,都没了力气说笑聊天了。

潘勇本以为这活儿跟割稻子差不多,现在才发现,这可比割稻子要难多了,稻子一行行一列列排列的十分整齐,可是这杂草是杂乱无章的,可能里面有刺,可能里面藏着什么动物,突然跑出来,撞在你的腿上,真是吓个半死。

已经接近中午时分了,潘勇觉得自己昏昏沉沉,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觉了,不过他还是咬牙拎着刀,朝着一棵灌木砍去。

“诶!诶!那个不能砍的!要留下来的!”

潘勇睁了睁眼,才发现自己砍得是一棵刺泡儿树,额头上的汗珠淌下来,刚好滴进了眼睛里。

第75章 养猪场

晚上七点左右,干了一天的活的潘勇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到家,看到椅子,就忍不住一屁股坐了下来,就再也不想动弹了。

啊,能够坐下来,都是十分美妙的享受啊!浑身都酸软了的潘勇心里感叹。

而他的弟弟在旁边看着,还有些担心,哥哥这不会是累坏了吧?

没过多久,在外面干活的大人们也陆陆续续回来了,潘建新和他媳妇看到大儿子这幅样子,心里早就有了数,所以一点都不奇怪。倒是潘勇的奶奶,潘建新的娘,一回来就看到心爱的大孙子累成了狗的模样,顿时就心疼的不行,对着潘建新就是一顿臭骂:“你要看到他累死了你才高兴是不是?你这做爹的,怎么心这么狠?”

潘建新装做没听见,潘建新的媳妇倒是很想为丈夫辩解一下,可是想到自己之前答应了潘建新的,顿时又不敢开口了。

潘勇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了,洗了澡,才上桌吃饭。

第一次感觉能舒舒服服吃饭洗澡,是如此的幸福。

“爸,你每天这样干活,累不累?”潘勇在饭桌上的时候,忍不住问。

潘勇仔细想了想,其实自己今天干的活,就跟爸爸妈妈平时干的活差不多,如果遇上双抢的时节,那就更加忙活了,真是没日没夜的干活,所以潘勇就问你累不累?

潘建新知道这一天干活下来,潘勇应该是有了一些触动的,说:“累,当然累,活多的时候,每天都只想回家就躺下休息。不过我比你年纪大,干了这么多年的活了,也习惯了。”

潘勇不由得想起老师说过的,习惯,只是一种对无法改变的状态的妥协,是一种麻木的应对方式。

这个话本来是用来劝他们,要改掉不好的习惯,才能有所进益的,可是今天从爸爸口中听到这个词,就觉得,应该是对生活的一种妥协吧?并不麻木,但是别无选择,为了家人,只能够重复着繁重的劳动。

第二天,潘勇一大早就起来干活去了,晚上依旧累的跟狗一样,但是他一句累都没喊,最近家里在做房子,爸爸可比他要辛苦多了,担砖头拌水泥,跟着工人们一起干活,只是为了能够早点有自己的新房子而已。

干了三天活之后,晚上,潘勇跟潘建新说:“我想通了,我要回去读书。”

“读书干什么?”

“为了以后咱们家都能够过上好日子!”

潘建新本以为他会说,为了以后不这么累,没想到潘勇说是让家里能够过上好日子,自己的儿子,虽然少年心性,并不坚定,但是心地纯良,比许多人家的白眼狼要好多了,顿时心情好了起来,仿佛这些天的疲累都一扫而光了。

“那行,你想回去读书,那就回去好好读书,只要你好好读,哪怕最后没考好,我也不怪你。”

看着潘建新的脸,潘勇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不太了解自己的亲爹。

潘勇老老实实回去上学了,潘建新算是了了一桩大事,潘勇从去年年底就经常逃课出去上网,潘建新为了这个事情,真是伤透了脑筋,打过骂过,讲过道里,就是油盐不进,没想到干几天活就有了转机。

卫靖泽笑呵呵地说:“那是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理说得再多,自己没吃过亏,是不会觉得这道理有多真的。”

潘建新十分佩服地说:“你说的太对了!”

而卫靖泽转身上网又买了一些本子,期中考试又快到了,又到要发本子的时候啦。

这些天,卫靖泽一直在忙着种西瓜,五亩西瓜地,跟着老汉一起,花了三天时间才种好,幸好有异能,并不觉得十分疲惫。还能够帮着老汉按按摩。

如今,老汉和江延宗都喜欢卫靖泽按摩,按着十分舒服,比专门的按摩师傅还要舒服,都以为卫靖泽是学过的,事实上,只是因为用了异能而已。

西瓜种了下去,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接下来要忙活的时候,就是西瓜开花结果的时候。

杨天健这些天也没忙别的,每天就往猪圈那边跑,帮着工人一起干活之类的,别看他一只腿是跛着的,可是并不怎么影响他干活,别人是担着水泥,他两手就能够提着走,速度还不慢,渐渐地,盖猪圈的工人们对这个跛行的男人也改变了看法。

有些人,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缺或者其他的打击而丧失自己的锐气的。

卫靖泽让杨天健可以不用去忙的,这些事儿都是工人们的事儿,杨天健说没什么,反正整天闲着也是闲着,还吃卫靖泽的住卫靖泽的,不太好意思,干点活心里舒坦点。

江延宗那边,收了一车的菜上来,固定有鱼虾和豆腐,一起送到了帝都,小陈在接到了菜之后,就拍了照发到了群里,那些人,只要是在帝都的,不管是在哪个角落里,都嗷嗷的去江延宗的别墅里分菜。

四月份的时候,那些鸡鸭猪鹅都慢慢的跟着就供应上了,菜地里的菜也都长出来了,开春的青黄不接的情况,好了不少。

忙活完了西瓜的事儿,老汉还趁着清明前去茶园里采了茶叶。农民们招待客人,茶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很多人趁着四五月闲散的时候,去摘茶叶,无论是卖给茶园,还是自己拿回来做茶叶,都是可以的。

老汉去摘了几天茶叶,然后自己在家制茶,用十分传统简单的办法,先是用开水泡了茶叶,然后将茶叶拿出来,放在竹编的盘子里揉搓,如此反复,据说还有些人家,因为搓太费力,干脆就用脚踩的。如此反复几遍之后,就开始晾晒,如果天气不好,就会放在火上熏烤,茶叶在这个过程中会变干变黑,成为了干干的茶叶,就是用来泡茶的那种了。

有人说这种制茶的办法是暴殄天物,但是农民们一直用这种办法制茶,自己喝着觉得很好,所以也不在意。

江延宗围观了整个过程,觉得十分新鲜,还问了老汉不少问题。

叉水村所处的这一片地区,确实是适合种植茶叶的,而且是国内的名茶产区,只是那种高大上的商业,跟普通农民没什么关系,农民们也就自己每年花点时间制作茶叶,一年的也就够了。有时候还能够送给在外面的亲人喝。

或许在一些爱喝茶的人看来,这只是粗茶,可是农民的生活本来就是粗茶淡饭。

猪圈修好大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前后有两个房间,十分通透,冬暖夏凉还是能够做到的,两个猪圈的一头,还做了一个小房子,就是专门用来煮猪食的,旁边还留了一块空地,专门用来做沼气池。

猪圈做好之后,老汉就迫不及待地去买小猪了,卫靖泽十分信服老汉的眼光,几十年的经验,让老汉看小猪的时候几乎不会走眼。

另一边,沼气池的施工队也开始忙活了,还是上次给做沼气池的施工队,也算是老熟人了。这个施工队因为卫靖泽的关系,在叉水村干活了干了半年多,如今还有订单没有忙完。因为有活干,所以这个施工队也赚了不少钱,再次接到卫靖泽的订单的时候,还给了点优惠。

老汉买了小猪回来,这猪圈每边能够养三十多头猪,一起大概能养六十多头,想要多养一些,也担心杨天健一个人照看不过来,所以先养这么多,等以后根据情况来扩大规模。

老汉买小猪也没有去养殖场买,而是上生了小猪的人家买,所以每次买回来都是几头,然后第二天又出去寻摸。

猪圈里有了猪之后,杨天健就真的忙活起来了,沼气池还没建好,煮猪食还只能靠柴火,如今正在平整山地,各种灌木杂草还是足够烧的,只是还要麻烦他自己跑去弄到猪圈来。不过现在小猪还小,就算是多,也吃不了太多的猪食,所以也不算十分辛苦。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之后,老汉就私底下跟卫靖泽说:“这小杨,干活还是很勤快的,你这战友没有找错人。”

意思是,请杨天健来照看养猪场,是没错的。

江延宗对杨天健干活也很满意,杨天健也就顺利的留下来照看小猪了。

这个时候,还没到月底,村长又找卫靖泽去算账了,想到算账卫靖泽就头疼,问村长:“我能拿回家去算不?”

村长甩了甩账本说:“当然没问题。”

“我能让别人帮我算么?”

村长犹豫了一下,说:“反正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你说你想找谁帮你算啊?”

卫靖泽本来是想让江延宗帮自己的,可是转念一想,江延宗也很累,每天想着山上的事儿,帝都那边的人也几乎每天都会提点意见,食府那边有时候也需要江延宗拿个主意,卫靖泽也舍不得江延宗忙活了,于是改口说:“我让婉婉帮我算,可以吧?人家是大学生,也是学会计这个专业的,人家算的估计比我还快还准呢!”

村长都被卫靖泽的样子逗笑了,说:“都随便你,反正你要给我算好了。”

可以不用自己算,卫靖泽爽快的接过了账本。

不过村长的账本都是手写的,幸好家里现在有扫描仪,能够扫进电脑里。

第76章 很惬意

卫靖泽把账本拿回家之后,就在网上联系了潘婉婉。

潘婉婉现在也挺忙的,除了上课,还有家教的事儿,还有学生会的事儿,所以在网上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智能手机还是个新鲜货,也不是人人都方便用手机挂QQ的,所以卫靖泽也只能是在网上留了言。

晚上的时候,才收到潘婉婉的回应,问是什么情况。

卫靖泽说:“村里在修路,每个月都要算一次账,爷爷们觉得自己老了,算账不行,就抓我的壮丁,可是我自己也忙呢!我想着你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么,就想请你帮我们算算,我可以给你报酬。”

卫靖泽这是花钱保平安,也不让人家白忙活,潘婉婉缺钱,这也算是给她的一些资助了。

潘婉婉没想到还有钱拿,说:“泽哥,你这太客气了吧?”

“这叫什么客气,你过年买的那书,我还没跟你说呢!你要是真给面子,就帮我把这些账算了,然后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看成不成?”

潘婉婉想了想,觉得虽然拿钱有些不近人情的感觉,可是她也知道,卫靖泽不是要跟她客气,而是想帮她。现在她自己也确实正处于经济比较紧张的时候,再客气就显得矫情了。这人情也是有来有往的,以后手头宽裕了,再还人家就是了。

于是潘婉婉回答说:“成!这样的好事我怎么能不答应?以后要是还有账本,都交给我!”

卫靖泽这才开心了,说:“当然没问题!以后村里恐怕还会有更多的账需要算呢!”

卫靖泽就喜欢跟潘婉婉这种爽快的人打交道,不会像有些人,里子面子都要,本来是双方合作的事情,一定要你说尽好话,才肯接手,好像是你求着做的一样,这让人很不舒服。

算账的事情不用操心了,卫靖泽也是放下了一个事情,第二天去跟村长说了这个事儿,顺便跟村长商量着,以后村里如果有什么比较麻烦的算账的事情,就交给潘婉婉,然后给点钱给潘婉婉作为报酬,也算是支持她读大学的事情了。这样,村里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村长觉得这主意不错,说:“婉婉那孩子不容易,以后肯定会有出息的,咱们得多帮帮她。不过这钱,是交给谁呢?”

村里人的想法还是,孩子的钱就是大人的钱,给爹妈跟给孩子是一样的,可是村长也有顾虑,给了潘婉婉的妈,人家给不给潘婉婉还说不定呢,给了潘婉婉,恐怕她妈又要来闹。

卫靖泽倒是没想那么多,说:“当然是给婉婉了,她读书哪里都要钱,给她爹妈,有几分钱能落到她的手里?”

给潘婉婉的妈,村里是少了麻烦,可是潘婉婉就麻烦多了,人家总不能逼着爹妈把钱吐出来啊!

帮人,就要帮到点子上,不能嫌麻烦的。

村长点头说:“那成,等她算好了账,咱们核对了之后,就给她发工钱。”

如果放以前,村长也舍不得花这笔钱,但是现在村里有钱了,数额太大,村长也担心弄错了,给村里带来损失,所以花点小钱省掉这个麻烦,也是好事儿。

说通了村长,卫靖泽心情好多了,临出门之前,还叮嘱村长,这个事儿先不要透露出去了,别让潘婉婉她妈冬梅听到了风声,跑来闹。

村长也不喜欢别人闹事,当然是一口气答应下来。

心情颇好的卫靖泽出了村长家,就见大风在门口等着他,估计是在别的地方玩的无聊,就跑来找卫靖泽了。

卫靖泽拍了拍大风的头,说:“走,咱们去西瓜地里看看!”

大风汪汪的叫了两声,就跟着卫靖泽跑起来,村长从窗户看到了,笑呵呵地说:“年轻人,就是精力好啊!”

卫靖泽带着大风到西瓜地里看了看,西瓜地的西瓜苗还小,如今主要就是要注意施肥,而且是要贴近根部的那种。

西瓜长得都不错,有充足的肥料,又有卫靖泽的异能,根本不担心什么问题,只等着它长大开花的时候,才需要多多上心。

附近还有大片的空地,卫靖泽和江延宗商量好了,这周边的地都要开出来的,进行轮作,由玉米、西瓜、油菜之类的轮作,某些时候还能够种上绿肥,给土地增肥。

在西瓜地转了一圈,弄掉了一些小虫子和杂草,没发现什么问题,卫靖泽又招呼着大风去猪圈。

猪圈那边已经有了二十多头小猪了,都是老汉寻摸回来的,现在这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老汉在寻摸小猪,谁家要是大猪生了小猪,都会打电话过来给问问,卫靖泽把自己的旧手机给老汉用了,老汉一天到晚的电话还挺多的。

说到手机,卫靖泽倒是有心给老汉买个好点的手机,可是老汉说不要,只要手机能打电话接电话就行,卫靖泽的旧手机还挺好用的,也是摁键的,老汉用的比较习惯一些,卫靖泽就顺他的心意任由他去了。

到了猪圈,杨天健也正在忙活,锅里在煮着猪食,他在猪栏里忙活着给猪冲洗猪圈啥的,猪生活的环境干净,才能够保证得病的几率降低。

小猪们在猪圈里跑来跑去,每一只都是粉嫩粉嫩的,让人看着就觉得很有希望。

卫靖泽帮着在灶膛里添了两把柴火,然后搅动了一下猪食,跟正在忙活的杨天健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去沼气池那边看了看。

沼气池还未完工,这次的沼气池更大一些,师傅们会花更多的时间。

沼气池早期出来的沼气还不多,因为小猪的粪便还不是特别多,所以里面的料也还不是特别多,产生的沼气自然不太够,所以早期还主要是供沼气灯,煮猪食还是靠干柴。

在养猪场这边干活,除了煮猪食和打扫猪圈这两件大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轧猪草,不管是菜叶子还是打的猪草,都要切碎了之后,才能够下锅煮的,就像是青菜也要择了之后才能够炒一样。

现在条件简陋,杨天健是用一把刀在大木盆里切的,卫靖泽想着,以后还是要买个碎草的机器比较好,如果养猪场达到巅峰,六十多头大猪张着嘴要吃的,这切猪草都是一件占时间的活儿。

想想自己想要买插秧机买翻土机买播种机犁田机之类的,还要盖新房子,手里头的钱还真是不经花啊!

大风对师傅们建沼气池很感兴趣的样子,一跑过来就站在旁边看,等到卫靖泽招呼他回家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跟着卫靖泽屁颠屁颠的回去。

回到家里,看到江延宗还坐在桌前忙活,卫靖泽说:“延宗,你都没歇会儿的吗?”

自己刚刚出门的时候,江延宗差不多也是这个姿势。

江延宗摇头说:“我不累。”

卫靖泽走过去,给他按了按头,说:“现在跟你以前不一样了,咱们就悠着点儿,不必那么着急,钱慢慢赚就是了。现在跟我去河边走走看?你好久没有去河边坐坐了。”

江延宗放下手里的资料,说:“那成,咱们去走走。”

卫靖泽拿上一个篮子,两个人关上门,就带着大风朝着河边去了。

鸭子们每天都会在河边下蛋,也已经形成了将蛋下在卫靖泽建的小屋的习惯了,每天晚上都要把蛋捡干净,不然可能会被什么东西给偷走。

两个人穿过田间的小路,就能够看到田间有一些白鹭在飞来飞去,四五月间,这些白鹭就会在田间出现,他们的存在,也是一种环境比较好的象征了。

来到河边,第一件事就是捡鸭蛋。

鸭子们在河里玩腻了,还可以上岸来,在这农田里啄一些螺蛳、虫子杂草之类的吃,农民们也对鸭子下田是比较欢迎的,能够吃掉杂草和小虫子,对稻子的生长是有益的。

这个时节,河里的荷花还未开,只长出了嫩嫩的荷叶,这些天,陈寒已经开始让卫靖泽帮他摘一些荷叶做食材了。

江延宗也饶有兴致的帮着卫靖泽捡鸭蛋,两个人数了数,差不多是十个左右,鸭子不是每天都下蛋的,一天能捡十个,也挺不错了。

捡了鸭蛋,卫靖泽要撑着船去水库看看,天气渐热,很多东西都蓬勃生长起来了,水里的水草和浮萍也是如此,没有去年的时候那么多,却也不少,卫靖泽要看看,是不是应该要捞起来一些,以免跟水里的鱼争夺养分。

撑着船到了湖面,水藻和浮萍比预期的要稍微好一些。

放下船篙,卫靖泽蹲下神来,把手伸进水里,不一会儿,就有许多鱼儿聚集过来,贪食着他放下的生命力。

卫靖泽趁机观察了一下,去年秋天放下去的鱼儿,到现在也八个月了,都长成半大的鱼儿了,今年年底可以开始捞了,但是不能过分,要留一些慢慢长,还有一些是要作为产鱼籽的鱼留下来的,照顾得好,以前放了鱼苗的几种鱼都不用重新添置鱼苗了。

等到鱼群散去,卫靖泽撑着船在水面转了一个来回,才靠了案。

上岸来,就递给江延宗一朵小花,是河面开出来的无名花朵。

江延宗接过花朵,就放在胸前的口袋上,卫靖泽却觉得,真是人比花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