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新母猪

瞟了瞟远处正在修建桥的地方,没有人注意到这边,卫靖泽就凑上了去,在江延宗白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江延宗慌里慌张的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这附近没什么人,除了那修桥的工程队,就是零星几个在地里忙活的,估计大家都忙活着自己手上的事情,也没时间管两个人,才松了一口气。

卫靖泽嘿嘿一笑,心情别提多畅快了。

大风在这附近嗅来嗅去,反正对于这两个人的腻腻歪歪,他已经习惯了,见怪不怪了。而且他口不能言,就算知道这样一个秘密,也不可能去告诉别人。

“延宗,我计划着要做新房子呢,你想要个什么样的房子?”

江延宗想了想,说:“别那么土就行。”

现在乡村很多人家盖房子,都是留一半老房子在旁边,作为烧火养猪的地方,江延宗觉得不喜欢,要盖新房子,就要全部都盖成新的,留一半旧的没什么意思。

“还有呢?”

“如果我说我要小花园,你会给弄一个么?”江延宗开玩笑似得说。

卫靖泽想了想,点头说:“你想要,当然给你,只是要申请一个大一些的宅基地才行。”

江延宗有些失笑,这家伙还真是当真了。

卫靖泽见江延宗不相信,说:“以后,我们在这里种田种水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房子里的,所以你要好好想想,你说想要的,我都尽量办到。我不希望你住在你不喜欢的房子里。”

说完,卫靖泽转开视线,“以后你的朋友过来看你,咱们也有地方招待,光头也能够住进来,不需要一个人守在食府里。”

听着卫靖泽的描述,江延宗也不由得有些期盼起来,跟要好的朋友们在一起,过着吟诗弄月的日子,确实是挺让人向往的。

“我确实是有一些想法,可是我不知道村里人能不能接受这种风格。”江延宗说。

卫靖泽看着他的眼睛说:“只要房子住得舒服,符合咱们的生活习惯,至于什么样的风格,又何须别人的认可呢?在农村建造房子,可比城市要好多了,因为咱们自己可以决定户型,可以决定建多大,不要浪费这样的好机会,好么?”

江延宗点头:“好,我会好好想想的。”

卫靖泽摸了摸他的头,说:“我愿意把最好的给你,所以你不要想太多。”

江延宗心里的弦有些被触动了,尽管以前生活很好,可是没人愿意把最好的给他,连他的父亲,都是说,不要骄奢淫逸,要顾及到其他亲戚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他一只束手束脚,很少表达自己真正的喜好和想法。

这次,轮到江延宗主动亲了一下卫靖泽了,卫靖泽顿时心花怒放,江延宗很少有这么主动献吻的时候啊!

就在两个人你侬我侬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卫靖泽掏出手机一看,是当初那个设计道路的教授打来的。

“喂,张教授啊,有什么事儿吗?”

一手揽着江延宗,卫靖泽在电话里听上去无比正经。

张教授说:“小卫啊,是这样的,我女儿生了,生了个小孙女,这些天家里在庆贺呢,让老单捎回来的鸡蛋都用完了,你能不能再卖点给我们呀?”

卫靖泽说:“那先恭喜您了!当然没问题了,您要多少?”

张教授说:“谢谢,多多益善吧!我闺女坐月子要吃的喝的,你什么都给我弄一点吧!”

“好的,没问题。”

“行,那就麻烦你了,等我收到货,就给你打钱!”

“好勒!您安心等着,大概三天时间,我就给您送过去了。”

如今还有很多地方保持着吃喜蛋的风俗,生了孩子,就要给前来探望祝贺的亲友们端上糖水蛋或者红壳蛋,以示喜气的分享。

挂掉电话,卫靖泽说:“生意来了,得好好招待。”

听到是张教授,江延宗便想起来了,说:“我爸有个旧友,他儿子是做建筑设计的,要不,到时候让他帮忙参考一下想法?”

“你跟人家熟不熟?”

“还行吧,我爸去世前我们每年都要聚一聚的,去世后,我也都有准备年礼的。”

卫靖泽觉得这样的关系还行,没关键时候跑去找人求帮忙就好,说:“那行,咱们先问问爷爷和光头的意见,到时候汇总一下,再跟人家说说。”

江延宗也觉得这样挺好。

两个人在河边坐了一会儿,卫靖泽考虑到江延宗身体比较弱,吹久了江风也不好,便打道回府。

刚进门,就听到老汉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地回来了,扭头一看,好家伙,三轮车上还有老大一头猪了。

卫靖泽走过去,问:“爷爷,咋抓了这么大一头猪啊?”

车上也还有几头小猪,但是显然跟这头大猪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老汉停住了三轮车,从车上跨下来,说:“这是头母猪,以后咱们就养着生小猪了。”

卫靖泽忍不住又去看那头猪,毛白肤嫩,而且挺壮实的,但是体型比较匀称,不像被阉割了的猪,长得满身肥肉。

肉食猪一般都会被阉割掉,没有阉割的猪脾气不好,如果肉用的猪只是在猪栏里狂叫,那没有阉割的猪,就可能直接从猪栏里跑出来,逃走。据说阉割之后的猪肉更好吃,而且更容易贴膘,也就是更容易长大长肥,所以用来吃肉的猪一般都是阉割的。

如果要做种猪,一般是特地留下来,不进行阉割的猪,想要猪生小猪,还要小心伺候。

这头猪已经养到半大了,据老汉说,是因为主人家出了点事儿,没法继续养猪了,就把猪都卖了,老汉正好赶上了,就把这头留下来做种猪的母猪买回来了。

卫靖泽有些好奇的看了看母猪,说:“那我把它送到老杨那边去。”

老汉点头:“记得把它单独关着,这种猪脾气大,别让她伤着了小猪了。”

脾气不好的猪,一般喜欢抢食之类的,所以要分开养。

卫靖泽表示知道了,捡了根棍子赶着母猪就朝着后面的养猪场去了,这猪倒还挺听话,也不需要卫靖泽多催促,迈着四肢蹄子吧嗒吧嗒走的还挺快的。

到了猪圈,她就直接朝着煮猪食的房间去了,卫靖泽跟上去一看,猪食刚刚煮好,杨天健正在压小火,准备铲到桶里,晾一晾拌一拌就去喂小猪了,没想到一头猪钻进来,直接一口啃在了桶里,吧唧吧唧吃得欢。

卫靖泽在后面哭笑不得,难怪那么乖,一点都不害怕,原来是闻着了香味了。

“老杨,这是爷爷今天买来的母猪,准备用来生小猪用的,你把它单独关起来就好了。”

杨天健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说:“好,我知道了。”

于是杨天健提上桶子,用铲子敲了敲,那猪立马就追了上去,杨天健提着桶子在前面走,猪在后面追,卫靖泽追在猪的后面。

杨天健在前面提着桶子的时候,还一边敲敲,猪就越发的受刺激了,紧追不舍。

到了猪舍内,杨天健打开那个单独的猪栏的门,然后把猪食倒在了石槽里,那头猪一点都不设防,一头扎进去就狂吃,杨天健转身出来,把猪栏的门给锁上了。

这还真是比卫靖泽想象的要顺利多了,不由得有些佩服杨天健,才几天的功夫,就把猪的脾气都摸透了一样。

杨天健说:“以前在家里喂过猪的,对猪的脾气还是了解一点的,所以就还好。”

过了一会儿,老汉把几头小猪也送来了,关进了猪栏里。

见大猪小猪都吧唧吧唧吃得十分欢快,老汉也就放心了。猪吃东西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吧唧吧唧的,听着也是挺有意思的。

这头母猪脾气确实是大,每次饿了,就趴在栏杆上拉长了声音叫,叫得十分刺耳,远远地就能够听到她的声音,不明情况的还以为有谁家在杀猪呢!

而且杨天健每次喂猪的时候,都要第一个喂它,不然就要发脾气了,具体发脾气,就是想要咬人,还抢铲子,母猪的脾气确实是很大。

不过母猪的猪栏是特意加高加固了的,这家伙想要跑路也没有那么容易,只能够在猪栏里闹腾。

随着猪的数量增多,杨天健从刚开始的每天烧一锅猪食,变成了烧两锅,到了以后一天三锅恐怕都少了,要一天到晚不间断地烧才行。

不过沼气很快就要修好了,投入使用之后,杨天健烧猪食也轻松一些了。

送完猪,卫靖泽转身回去做饭,最近都是十多个男人一起吃饭,饭菜的消耗都不少,而且要花不少时间来做饭。

还有人问卫靖泽,陈寒是不是在食府里忙呢,估计是想念陈寒的手艺了。陈寒确实是每天都挺忙的,江延宗很少去食府那边了,大事小事都交给陈寒做主,人家不忙才怪呢。

吃过晚饭,师傅们休息了一下之后,就陆陆续续离开了,卫靖泽收拾了桌子洗了碗筷,便已经是将近九点的时候。潘壮牛夫妇就是这个时候上门来的。

卫靖泽还以为有啥事儿,说了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泥鳅黄鳝的口粮问题,潘壮牛想养蚯蚓了。

潘秋阳那边养龙虾,食物倒是不需要很操心,一般的生肉就行,泥鳅黄鳝还是喜欢螺蛳蚯蚓之类的。

第78章 养殖忙

养蚯蚓这事儿,卫靖泽也没什么经验,不过潘壮牛夫妇主要是想跟卫靖泽说说这个想法,看看他感觉如何,如果卫靖泽觉得也可以,夫妻两个信心就会更足了。

卫靖泽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够成为别人的信心基础了,便实话实说:“这种事我也没什么经验,你们觉得蚯蚓黄鳝的食物供应不上,当然可以考虑,我可以帮你们查查资料。”

潘壮牛说:“我们两个也是想着,反正养那东西也不是很费钱,人家也好养,就算是没养好,也不会损失太大。”

卫靖泽说:“既然如此,那就试试看,养好了,泥鳅黄鳝也就不愁没吃的了。”

潘壮牛夫妇得了卫靖泽的态度,也就信心坚定了。

晚上,卫靖泽查了查资料,才知道现在弄这些事儿的人还真不少,养蚯蚓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事情了,因为蚯蚓可以肥地,不仅是黄鳝泥鳅喜欢的饵料,鸡鸭鹅也很喜欢,甚至猪也可以吃。也就是说,蚯蚓是很好的饲料,养蚯蚓也不是很麻烦,只需要把养殖箱放置于阴凉的地方,放上泥土,时不时扔一些果皮菜叶子之类的有机物进去,这就是蚯蚓的食物。而且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需要隔些时候,给养殖箱浇点水就好了。

所以,如果在养殖的时候,饵料不够,自己养蚯蚓,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并不费力,又能够满足饵料的需求。

第二天,卫靖泽把查到的资料都交给潘壮牛,潘壮牛对此十分感激,如果不是对自己的事情很上心,卫靖泽也不会做的这么快吧?

见潘壮牛十分感激,卫靖泽也不想跟他客气太多,便说:“得了,以后要是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也别客气就行了,大不了,送我几斤黄鳝泥鳅吃。”

潘壮牛说:“那是当然,以后这销路,也得看你的呢!”

没有卫靖泽,潘壮牛这泥鳅黄鳝还得去市场上跟人竞争,也是心累,有了卫靖泽,江延宗才乐意帮着牵线,帮着潘壮牛把泥鳅黄鳝给卖出去。

跟潘壮牛聊完,卫靖泽又跑去打听,什么东西对产妇坐月子比较好。

据说鲫鱼、土鸡、鸡蛋、鸭蛋之类的都对产妇不错,卫靖泽寻摸了一些土鸡土鸭和蛋,然后转身还跟陈寒弄了两个猪蹄,用真空包装打包了,然后找了人给张教授那边托运了过去。

张教授那边收到货之后,也很快就给卫靖泽打了款。

卫靖泽本想着,这算是跟熟人做生意,所以价格上并没有喊高,人家闺女生孩子一辈子也就一次两次的事儿,所以给优惠是还人情。没想到过了几天,就有不少电话打来,问有没有土鸡和土鸡蛋之类的。

卫靖泽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生意还有些懵,忙问对方:“你怎么知道我的联系方式的?”

“不好意思,忘了说了,我跟张俪是朋友,现在我也怀孕了。她跟我说你家的鸡蛋和鸡都特别好,吃着不让人腻,所以我想跟你买一些。”

原来是这样,没想到人家还免费给自己打广告了。

卫靖泽说:“这样啊,可是给她的价格,是看在她爸爸帮我们忙的份上,如果价格翻一倍,您能接受吗?”

对方立马说:“当然可以,我也能够理解,那么优惠的价钱,哪里能买到那么好的土鸡土鸡蛋呢?我是很诚心想买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十分爱重自己的孩子的,只要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孩子。如今,大家收入多了,生活也好了,从怀孕开始,就想着要给孩子最好的,所以准妈妈能够接受叉水村的价格,也就能够理解了。

卫靖泽想了想,说:“那行,我先看看我这边还有没有,有的话,我再跟您联系。”

对方千恩万谢的挂了电话。

说到养殖,卫靖泽的水库应该是第一个比较正规的了,考虑了市场情形,虽然如今猪圈已经修起来了,潘壮牛和潘秋阳也在养东西,可是鸡和鸡蛋这个事情,还没形成规模,供应了食府和帝都,都是勉勉强强,再要供给别人,显然就有些吃力了。

之前卫靖泽也发动过大家养鸡,可是一家养上二十多只鸡,便是极限了,鸡再多,吃什么是个问题,管也不好管,养了半大的鸡崽儿被黄鼠狼偷走了,也是心疼。

不要以为养鸡就是每天放出去吃虫子吃草籽就够了,每天还要给鸡吃米吃谷子,吃叶子吃瓜果皮之类的,人家才长得大长得好,下蛋才下的勤的。

卫靖泽跟江延宗说这个事儿:“你说,咱们是不是要养一些鸡啊?也不需要太多,百多只就够了吧?”

现在卫靖泽家里大大小小的鸡也有好几十只,要不是因为村里的鸡供不应求,卫靖泽养这么多鸡都会遭人怨恨了,当初分配任务的时候,卫靖泽家是养鸭子的。

江延宗说:“这个事儿,你先有了方案再跟我说,我现在忙得很呢!”

好吧,江延宗这是当老板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了,下属有了什么想法,先做成方案,看看有没有可行性,再来说,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困难重重,没什么盈利,那也就没必要跟上司说了,免得浪费时间。

卫靖泽见江延宗忙,每天都关注一些农产品的市场动态和新闻,便觉得确实是不应该就这么去打扰江延宗。

要说不同的人,干同一件事,办法也不一样,所以结果也有不同。卫靖泽本以为自己算是比较新式的农民了,至少知道用机械,知道市场很重要,有了销路才开始干活,可是江延宗又不同,人家对干农活什么的不太了解,可是人家对销售很有经验,如果不是叉水村现在规模还跟不上,不然人家早已经把这个生意做起来了。江延宗每天起床,刷完牙洗完脸,拾掇好自己之后,就开始上网看股市,主要是看农业方面的,然后看财经新闻,卫靖泽家的电视不太行,所以他就在网上看。卫靖泽也想着,等做新房子的时候,要给江延宗装个大电视,让他起来就能够看。

看完了财经新闻,才开始忙活着自己手上的事儿。有时候还找些资料给卫靖泽看,一些果园方面的,养殖方面的。

其中,还有不少中央农业频道的节目,江延宗教导卫靖泽:“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中央台的节目,觉得有些糊弄人,但是央视新闻是有导向作用的,什么事儿上了央视新闻,那就说明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了。比如前两年,那次大规模的禽类瘟疫,有些人就因为央视出了新闻,迅速将手里的鸡出手了,避免了鸡全死在手里的风险。央视农业频道,上面的致富故事可能是有些扯,但是技术上的事情,人家总不能造假吧?央视的人我也有认识的,在农业上的事儿,人家也不能信口胡说。”

卫靖泽听得直点头,中国毕竟是农业大国,作为政府的喉舌媒体,确实是在这种事情上不能信口胡说,不然就是害了最基础的农业了。

心里存了养鸡的事儿,卫靖泽就开始查资料了。

鸡作为食物有多普遍不用说,蛋也是最实惠最常见的动物蛋白的来源,所以养鸡这事儿,风险还是比较小的,市场广阔啊!但是养鸡的形式也有很多,同样是养鸡,养出来的品质不一样,有些鸡好有些鸡坏,现在许多鸡都是饲料养出来的,两三个月就长得老肥了,肉质也干,不好吃,所以大家都向往土鸡,土鸡好吃啊!

除了笼养鸡,散养鸡也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个市场部分,而且越来越受欢迎。

不过散养鸡比笼养鸡更麻烦,笼养鸡就是鸡养在笼子里,只需要经常定时打扫,投喂,就可以了,养到一定的月份,就可以捡鸡蛋,或者出笼,但是散养鸡不行,除了喂食之外,还要时时刻刻注意他们的安全,别让什么东西给拖走了,也要确保鸡知道回来,不能跑进了山里,或者是被别人抓走了。

卫靖泽觉得林地养鸡是个不错的办法,他们要开果园,在果园里养鸡就是不错的办法,到时候鸡能够吃果园里的虫子,还有绿肥的草籽和叶子之类的,投喂的时候,就能够定点投食,投食的时候清点鸡的数量,也能够确保鸡不会变成野鸡了。

于是,卫靖泽依照网上的经验,照葫芦画瓢,还真给江延宗写了个计划书出来了,这对卫靖泽来说,还真是不容易,以前的事情在脑子里过一遍就行了,写了计划之后,有时候会发现前后矛盾,再看一遍,又会发现新的问题。

虽然卫靖泽在想着养鸡的事儿,但是那也是需要时间的,但是眼前这么多电话上门的生意,还是要做的,所以卫靖泽就开始忙活着鸡和鸡蛋的事儿了。

村里的鸡和鸡蛋是不够的,卫靖泽便想着去外村收,外村的鸡和鸡蛋在口感上也比不上本村的鸡,但是胜在也是农民散养的土鸡,价格可以比叉水村的便宜一些。

对此,那些人也没什么意见,农村土鸡和土鸡蛋不好弄,那些说是卖土鸡和土鸡蛋的,你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卫靖泽这里会拍照,会让鸡和鸡主人合影,你拿到鸡之后,看看照片的鸡和自己手里的鸡是不是一样的,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第79章 催鸡蛋

许多人觉得农村的鸡也长得差不多,事实上,农村很多鸡的羽毛颜色是不太一样的,花纹分布也不太相同。

村里人见卫靖泽又在大价钱收购鸡,便也更加努力养鸡了,白花花的钱谁不想赚啊?

卫靖泽本想着,这样的办法是挺好的,解决了市场需求,又赚了钱,双赢啊!没想到过了几天,又有人打电话来说,不要别处收购的鸡,就要叉水村的,价格贵一点没关系。

卫靖泽忙问:“咋了咋了?别的村也是正宗的土鸡啊!”

“哎呀,卫老板,你们村出来的鸡和鱼都好,俪俪吃着连肚皮上的妊娠纹都淡了,我不管,我就要你们村的鸡和鸡蛋。”

原来是这样,卫靖泽也没想到会有这种事,他也没想到本村的鸡蛋和鸡竟然有那么好的效果。

卫靖泽只能说:“那我争取多弄点吧,但是你也知道,叉水村就那么大的地儿,还要给其他的渠道供货,有时候真的供不应求。”

对方的语气顿时软化了许多,说:“卫老板,我也是孕妇,您就当照顾孕妇和孩子呗,这生孩子的事情,一辈子才一次,而且我也只有一张嘴,吃不了多少,你就稍微照顾一下呗。”

说到孩子,卫靖泽还真是没法不软化一些,卫靖泽虽然不像别人,觉得自己一定要有孩子,可是他觉得孩子应该得到最好的照顾,于是心一软就答应了。

至此,就有不少孕妇或者家人打电话来,想要鸡蛋之类的。

其他的还好,就是鸡和鸡蛋之类的,真的供应不来啊!如果短了陈寒的,陈寒都会顾不上屁股颠的疼,也要上门把卫靖泽骂一顿,说他不够义气,如果短了帝都的,那边也是不好交代,人家能量大得很啊!孕妇这边,又是可怜兮兮的。

卫靖泽为了这个事儿,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村里上了月份的鸡,他也不能全部收光,总要留一些鸡生蛋啊!

在卫靖泽四处奔波着,收鸡蛋和鸡的时候,时间已经悄然进入五月了。

老汉已经寻摸了四十多头小猪回来养着了,沼气池也修好了,投了料,把一直积攒的猪粪塞进去,没多久就出了沼气,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量并不大,够沼气灯照明差不多了,不过现在天气热,那些东西也发酵的快,放料一个星期左右,杨天健有用沼气做了第一锅猪食,还挺顺利的。

这第一锅猪食煮了之后,果然后面的沼气就源源不断了,卫靖泽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杨天健腿脚不方便,看着他忙上忙下还要去弄柴火,也是有些过意不去的。

四十多头猪需要吃东西,杨天健全靠手工弄猪草猪食,有些吃力了,于是卫靖泽便买个碎草机。

在买碎草机之前,卫靖泽先联系了单泽源,单泽源一听说卫靖泽要买碎草机,就十分热情:“这个事情有我在,你放心,你需要多大的碎草机?”

卫靖泽说:“现在虽然还只有四十多头小猪,但是最多可以养六十多头,还要考虑猪都长大了是什么情形。以后也可能会扩大规模。”

按照现在的形势,猪圈里的猪养大了,也仅够食府和帝都那边,卫靖泽可没想着就跟这两个地方做生意,以后还要将猪卖到更多地方去。

单泽源说:“我明白了,我认识农用机械厂的人,我给你联系一下,要一下产品的资料。”

卫靖泽忙谢谢单泽源。

单泽源说:“谢我就不必了,我就想问问,你家那边还有什么能买的吗?我听说你们生意很好。”

估计也是想跟卫靖泽买菜了。

卫靖泽说:“鸡和鸡蛋你就别跟我买了,鱼虾可以给你供应。”

单泽源连说了三个好字,问:“那鸭子呢?鹅呢?”

上次在这里住着,对村子里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单泽源就尽选有可能有的。

“鸭子和鸭蛋有,但是鹅就别想了,村里养鹅的不多,我家的还要留着看家生蛋呢!”

卫靖泽已经自己孵了几窝小鸡和小鸭子出来了,对自己孵蛋的技术很有信心,准备孵一窝鹅出来。

单泽源说:“那行,鸭子也给我弄两只,弄点鸭蛋,这不端午节也快了,要做咸鸭蛋。”

卫靖泽自然是满口答应,能做到的事儿,也没必要推辞。

最近陈寒也是加大了鸭蛋的量,据说也是用来做咸鸭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