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养鸡,也能够充分利用林下的生长空间了。

到时候,养上上千只鸡,每天能收几百个鸡蛋,应该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了。

这样想着,卫靖泽心里更是按捺不住,恨不得山地赶紧平整完毕,赶紧把鸡舍弄起来。

这件事还需要跟爷爷和江延宗商量一下,老汉只是听一听,根据经验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就会答应了,让卫靖泽自己干,江延宗那边,就要出具一个具体的可行性报告,投入多少建鸡舍,投入多少买鸡苗,大约多久能收回成本,一般损耗会在哪些方面之类的,都要写清楚,不然江延宗可不那么容易好说服。

卫靖泽觉得,江延宗这苛刻的做法,应该是江家能够在失去主心骨之后,依旧发展了好几年的主要原因吧?现在江家如何,卫靖泽也不甚清楚,不过帝都那边时常有消息传到江延宗这里,江延宗也只是听听就算了。

卫靖泽在认认真真写报告,老汉就进来了,问:“小泽,你不是说要买收割机么?准备啥时候买?”

如今水稻都灌浆了,七月就黄了,收稻子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卫靖泽停下忙活的事情,回答道:“啊?收割机咱们先不买呢!还是先去租,先买犁田机和插秧机。”

老汉道:“那好吧,都听你的,只是你也要准备起来了。”

卫靖泽忙答应了。今年不先买收割机,主要是家里地方比较小,没有地方放,买太多的机器在家里,塞都没地方塞。

既然老汉着急他的种田的机器,卫靖泽也不耽搁,联系了单泽源教授,拿了资料。

这次,卫靖泽准备买三个机器,一个插秧机一个犁田机,还有一个播种机,给花生豆子之类的播种的,家里已经有了三个机器了,一个鸡蛋喷码机,一个碎草机和一个翻土机,翻土机主要是平整山地的时候用。

双方已经是第三次合作了,也比较熟稔,单泽源跟卫靖泽介绍了一下每个不同型号机器的性能和价格,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推荐,卫靖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了,选了三台机器。

卫靖泽付钱爽快,再加上他所在的叉水村也是一天比一天发展的好,有着很强的市场潜力,所以对方给了点优惠,还把机器送上门来了,除了送货上门之外,还包教会怎么使用这个机器。

在机器到来的时候,先去把老汉准备育秧的一小片地方给犁了,田不大,不过机器选的是小型的,所以转身也方便,这几次不过来来回回一会儿,就把一块田都犁好了,引得围观的村民们都赞叹不已,这可比自己赶着牛干活要快多了。

插秧机没办法现场演示,不过他们说:“如果您自己不会,到时候打电话给我们公司,我们会派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

卫靖泽忙表示感谢。

“如果还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公司,我们公司在b市设有服务站,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

这服务确实是没得说,一直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服务质量这回事儿,一直都觉得,没买到假货就已经很不错了。

两个送机器的人走了之后,村里人都围着几台机器新鲜的很,这些东西,是他们以前没有见过的,都觉得很惊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厉害的东西呢。

大家围着机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还有人跟卫靖泽说:“小泽,你这机器,以后能不能借我们使使啊?”

村民之间互相借农具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大家起了借用的心思,也很好理解。

卫靖泽说:“当然可以啦,但是油费你们要自己出,以后大家要借,就跟以前借打谷机那样吧,提前说一声,坏了承担责任就可以了。”

乡里乡亲的,卫靖泽不会小气,但是也不会说做冤大头,借着用是没什么,就怕有些人不当是自家的,胡乱搞,搞坏了又不肯赔钱。

围观的人纷纷说:“那是当然,总不能占便宜。”

现在村里人是越来越有钱了,对于钱也没有那么紧张了,再加上卫靖泽在村里的地位,相信也不敢随便得罪他,所以卫靖泽说这话还是有信心的。而且他觉得,随着时间的过去,村里的人赚钱越来越多,大家也会愿意自己出钱买机器的,就像牛一样,大家越来越会觉得有自己的机器比较方便。

而且传统的打谷机,借一天是可以算一天的劳动力的,如果不能够还人情,那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个大家也应该能够接受。

几台机器被抬进屋子里,等到收完稻子马上就要用了,收到小阁楼上也麻烦,所以干脆先摆在堂屋里,可是这样的话,堂屋又磕磕绊绊的,人进出都不是很方便,幸亏没有买收割机,不然这整个屋子就满了。

卫靖泽也觉得做新房子的事情是越来越迫切了。

机器买回来之后,老汉也安心多了,经常在几台机器跟前看看摸摸,显然很好奇,卫靖泽想着,等下田的时候,还是要教会老汉开机器,让他感受一下现代农业的魅力。

当晚,村长为代表的村民就跟卫靖泽家送了几块红布,放了几串鞭炮,这是乡下的习俗,谁家买了新的机器或者车之类的,都会庆贺一下,送红布是绑在车上或者机器上,以示以后的安全和顺利,比如开车不出车祸,一路平平安安,农用机械也是如此。一块红布也算是承载了大家的祝福吧。

这些天,卫靖泽和江延宗都是睡在西瓜地里的,倒也没什么动静。

在西瓜地里住了基业,两个人都有些乐不思蜀了,在西瓜地里,颇有野合的感觉,感到十分刺激和新鲜,两个人比以往更加有兴致。

晚上只是下了一场小雨,第二天起来,天有些阴沉,不过不影响卫靖泽的好心情,大风比卫靖泽醒的还早一些,卫靖泽下地穿鞋的时候,大风从外面钻了进来。

卫靖泽见大风示意自己跟上,回头看江延宗还在睡梦中,便轻手轻脚出来了。

大风在前面小跑着,一下子跑到了瓜地里,然后站在那里不动了,看着卫靖泽。

卫靖泽趿拉着鞋子走了过去,一看,是老大一个青皮西瓜,西瓜被绿叶遮住了,拨开叶子才会发现,这西瓜还挺大的。

“怎么了?你想要这西瓜?”

大风呜了一声,卫靖泽便伸手敲了敲西瓜,西瓜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卫靖泽记得好像是这样的西瓜就是熟了吧?

卫靖泽敲了两下之后,西瓜本来完整的白色果霜留下了几个小点点,卫靖泽把手放上去摸了一下,感觉到西瓜确实是熟了,拿开手,西瓜上留下了一个手掌印,看上去比几个小点点还舒服一些了。

于是卫靖泽把西瓜摘下来,因为经验不足,西瓜藤死活难以扯断,只好用了一下异能,心里想着,等下次一定要带一把剪刀,西瓜蒂韧性还真是强。

“大风,还有别的瓜熟了嘛?”

第92章 西瓜熟

大风呜了一声,转身朝着西瓜地外面走去,卫靖泽想着这意思应该是暂时没有了。

这个青皮大西瓜,是这片瓜田里第一个熟了的西瓜!

抱着沉沉的瓜,卫靖泽心里还挺高兴,这一年的西瓜,是他自己亲手栽种亲自管理出来的呢!看着长得又大又好,肯定很甜哒!

这个时候,江延宗从里面钻出来,问:“你干啥去了?”

卫靖泽举了举手里的西瓜,说:“大风发现了一个熟了的瓜,我把它摘了,咱们今天能够吃西瓜了。”

看到卫靖泽手里的西瓜,江延宗也露出笑容,说:“这么大啊?”

卫靖泽也笑眯眯的,点头说:“是啊,我觉得至少有十斤呢!”

青皮西瓜就是容易长得很大,青皮西瓜形状会更像冬瓜一些,而花皮更圆一些。

今年卫靖泽和老汉种的是无籽瓜,这样的西瓜在市场上是比较受欢迎的。

江延宗说:“真好,还是第一次吃到从地里直接摘的瓜呢!”

卫靖泽却想到,今年江延宗还没吃过西瓜,放以前,他还不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咱们收拾收拾,赶紧回去,给爷爷他们看看这大西瓜!”

卫靖泽也颇有炫耀的想法,这可是他亲手种出来的!

两个人抱着东西回了家,比前些天都要早一些,此时杨天健也才起来,正蹲在门口刷牙,看到卫靖泽手里的西瓜,眼睛都亮了。

进了门,呼唤了老汉出来看西瓜,硕大的西瓜放在桌子上,五双眼睛看着它,没错,大风也瞪着眼睛盯着瓜呢。

老汉倒没有卫靖泽那么兴奋,只是带着笑意说:“好,西瓜是该熟了,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西瓜熟的,要都能够卖出去才好。”

江延宗说:“卖出去肯定是没问题的。”

卫靖泽看着西瓜,说:“这第一个瓜,还是咱们自己吃吧!”

这么有意义的瓜,卫靖泽还舍不得卖掉呢!

大家都没问题。

“等会吃了早饭吃,吃了好干活。”老汉直接决定了时间。

卫靖泽点头,把西瓜搬着放到地上,说:“到时候留一点给光头,免得他又说咱们不仗义。”

别的事儿忽略了他没什么,就是吃这件事儿上,绝对不能少了陈寒的,让他知道了,真的跟你急。

村里有什么东西,都可以让收菜的捎过去。

吃完饭,就到了吃西瓜的时间,卫靖泽找来菜刀,洗干净了,把西瓜摆在桌上,横切竖切比划了好几次,总觉得都不太好,最后还是选择了横切,因为更好掌握,如果切歪了,卫靖泽自己强迫症会犯的,会很难受。

西瓜一切开,就有一股西瓜清香味,红红的瓜瓤让人十分高兴又十分垂涎。

切成了好些片,几个人也不客气,各自拿了一片尝起来。

卫靖泽拿了一片给大风,用刀把瓜瓤削下来,放进他的碗里,另外拿了一片削了给两只小花狗大雷和大雨。

老汉先吃了一口,没说话,江延宗也斯斯文文的拿着一片西瓜吃,杨天健也没有客气,咬了一口之后,直点头说:“很甜啊!很好吃!”

老汉和江延宗都比较含蓄,不过也都赞同说好吃。

卫靖泽最后才是给自己拿了一片,这西瓜瓜瓤红彤彤的,能够看到像小亮片一样的东西的存在,十分好看,吃起来是脆脆的,甜甜的,汁水十分充足,有一种迸溅的感觉,吃起来都是一种享受呢!

吃完一片之后,杨天健把西瓜皮放在桌子上,说:“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瓜。”

卫靖泽说:“那就再吃一些。”

这西瓜够大,只切了一半也够四个人吃了。

老汉也说:“是啊,再吃一点,切开了的都吃掉,不新鲜了就没这么好吃了。”

四个男人的轻松消灭了半边西瓜,另外半边,卫靖泽用保鲜膜包了,等食府那边的人来收菜的时候,就给陈寒捎过去。

西瓜皮被杨天健收起来了,准备拿去喂猪,西瓜皮可以直接给猪啃,也可以放在猪食里煮熟了。老汉看在眼里,暗暗点头,杨天健这样做,是把猪放在心里的表现。

吃过西瓜,大家就各自忙各自的,卫靖泽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鸡送去鸡圈,然后把昨天捡到的鸡蛋喷上标志,按照订单打包好,贴上快递单,由收菜的一起带到食府,快递去食府收快件。

因为下订单的人太多,已经积压了不少单子了,卫靖泽能做的,就是每天尽心尽力喂鸡,让鸡尽量多下蛋,满足大家的需求。

除了鸡蛋喷码,鱼和鸡也会被打上标签,以证明是出自叉水村的东西。

为了照顾购买者,食府那边的鱼的外销供应量都减少了一些。陈寒那边是一根鱼鳍都不能少的。

等到打包好了,卫靖泽就去自家的地里摘菜,此时收菜的人也差不多来了,就在卫靖泽家门前称重过称,大家拿着早上在自家地里摘得菜就行了。

这收菜的人也不固定,是陈寒每天随机指定的,为的是避免在收菜的徒弟跟村民们混熟了之后,就在背后搞一些小动作。

卫靖泽摘了菜弄了鱼回来,跟大家一样过了称,交给收菜的人,然后把西瓜和鸡蛋之类的也交给他们,这样就差不多快十点了。

陈寒收到半个西瓜的时候,还挺感动,说:“难为他们还记得留给我。”

不过此时食府正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先享受西瓜,先把中午招待食客的事情应付过去了再说。

在稻子抽穗灌浆慢慢泛黄之后,西瓜地里的熟了的西瓜也慢慢多了刚开始一天几个,后来就成了十多个,几十个,每天都在增多。

西瓜一点都不愁卖,卫靖泽站在西瓜地里拍了张照片,发到了微信群里,就引起了一群饿狼喔喔叫,要买西瓜。

送菜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卫靖泽商量着确实是可以往帝都送一批西瓜。

跟江延宗商量这个事儿,江延宗也觉得没问题。

开始定西瓜的时候,大家都是狮子大开口,卫靖泽已经习惯了这群家伙乱喊了,他们有的是钱,而且对西瓜的重量没什么概念,平时吃西瓜,要家里的佣人切成块儿用水果叉叉着吃的,也有打成汁儿或者做成冰沙吃得,捧着西瓜片儿吃得还是不多,毕竟那样吃相不太文雅。

西瓜分量比较大,每一个都十多斤重,有的甚至能够达到二十多斤,主要是因为汁水充足,甜份很足的缘故,所以抱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

卫靖泽算了算,如果每家买一百斤的话,这群里的也要几千斤了,所以不能太多。

西瓜定价也不低,价格是江延宗定的,他了解帝都的人的消费水平,再加上看到卫靖泽天天去担肥担水浇西瓜地,便觉得价格太低卫靖泽出力划不来,所以开价开的挺高的。

帝都的人基于以前叉水村的蔬菜肉类的提供,觉得这次西瓜品质也不会差,所以对价格没什么异议。卫靖泽算了算,这一批瓜就卖上万把块了啊!出去成本,也有万多块的盈余,确实是赚了!

既然西瓜这么多,就不跟菜一起走了,所以在确定了大家的订购量之后,卫靖泽去西瓜地里转了一圈,几千斤瓜,大概需要好几天才能够成熟,因此,硬是等了几天,等西瓜们熟的差不多了,才开始摘。

卫靖泽和老汉忙活了一天,摘了瓜,称了重,按照各家不同的要求装好,写好西瓜的归属,叫来车,把西瓜运走了。

摘西瓜也累啊,十几斤二十几斤的瓜就这样搬,卫靖泽让老汉在家里歇着,他自己又担肥料担水浇西瓜地了,西瓜藤还在陆续开花,还可以继续授粉长新的西瓜出来,小西瓜也在不断长大,肥料和水绝对不能短了他们的。

西瓜地这样忙活了好几天,便是月初发钱的日子了。

顺顺当当发了钱,就有人问:“咱们村,今年收稻子还是租收割机吗?”

村长说:“这事儿看你们自己的意见啊!”

“我的意思是,咱们以村的名义去租,这样就不用每家都跑去粮食站租啦!省事儿!反正钱我们自己出,油也自己出钱买。”

底下的人一听,便议论纷纷。

去年的时候就是想用收割机的自己去粮食站续借的,每家都跑一趟,确实是十分麻烦,如果以村里的名义去借,大家就不用来回跑了。

村长低声问卫靖泽:“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卫靖泽说:“听着是件好事儿,但是要看怎么办了。”

好事儿,不好好办,没个章程,也会办成坏事。

于是村长说:“那现在大家表个态,今年打算租收割机的,举个手!”

几乎每家人都举了手,去年没用收割机的,今年也打算用了,如今手头宽裕了,那点钱也不用那么心疼了,而且算算账,请机器比请人划得来,而且栽晚稻的时间更充足,保证“双抢”不再是抢,也不用起早贪黑了。

村长点了点数量,谁家是谁家,他一眼就看清了,特很快确定,每家都打算租收割机。

“那有多少人想以村里租借的名义去租呢?”

举手的人少了一些,估计还是心里有疑虑。

第93章 五师傅

村长让大家放下手,让卫靖泽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卫靖泽说:“这个事儿,咱们要先拿出一个章程来,才好办。租收割机的钱主要分为几个部分:押金、租金、油钱和师傅的工钱。押金是可以拿回来的,这个好办,如果咱们村有谁会开的话,也不需要请师傅,租金和油钱,跟往年一样,各家负责各家的,这个没问题。如果需要请师傅,师傅的工钱可以跟着机器的钱一天算一天的,只是这押金的事情,还需要大家说个想法。”

去年有了租的经验,大约花多少钱,大家心里也有个数了。

大家对卫靖泽的说法表示赞同,各家负责各家的,这个当然没的说,押金就是个问题了,谁家出了,万一机器出了问题,这笔钱就拿不回来了,概率小,但是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

因为押金的事情,大家都有些不敢表态,村长这个时候直接说:“押金的事情,大家不用担心,村里可以负责。上次包山的钱,村里还有,这点钱是能够出得起的。”

既然是以村里的名义租机器,当然是可以垫上的,到时候机器完璧归赵,钱顺利拿回来,也没损失什么,如果真出了什么问题,村里的事情大家自个儿也能够解决,无需扯皮太多。村里是共有资产,谁敢欠钱,村里人都不会放过的,比个人讨债也方便一些。

村长这样一说,大家就都觉得好,完全符合大家只想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想法,自己出租金油钱和工钱。

这个办法一致通过。

此时,大家也慢慢尝到了村里有钱的好处,有些事情,是集体的事情,村里有钱,就不需要大家掏腰包,能够直接解决了,确实是方便了很多了。

不过另一个问题是,这个顺序怎么来?全村二十多户人家,每家至少一天多两天的功夫,排下来也快一个月了,谁家都想排在前面,不想排在后面。

为了这个问题,大家又争起来,有的说谁家田多谁家优先,有的说谁家田少优先,有的说按照插秧的日期来,可是大家又不是对每家每户插秧的日期记得那么清楚地,随便胡诌一个早一点的,也可以占便宜了。

卫靖泽拍了拍桌子,让大家安静一些,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咱们村直接租两个或者三个机器,请两三个师傅就可以了,谁也不耽误谁。”

大家一拍脑袋,是啊,又没说只准租一个机器,以村的名义,可以租好几个呢!

真是被思维定式给匡死了。

于是村里决定,以村的名义租三台机器,尽量根据各家相邻的田来劳作,因为机器搬来搬去很麻烦的,所以从地理上来排序,各家负责自家的租金、油钱、工钱以及师傅的吃住,务必不能丢了叉水村的面子,不能让开机器的师傅忙活了半天没饭吃,没地方住,以后人家回去了,要说村里的笑话的。

全村都决定用收割机劳作,大家报名,由村长和卫靖泽安排各家的顺序,等确定好之后,两个人去粮食站租借收割机。

顺利解决这样一件事情,村长也很开心,等人都差不多走了,靠在椅背上,跟卫靖泽说:“村里好久没有这样齐心协力做一件事了。”

卫靖泽才来村里一年多,所以也只能笑笑说:“这事儿责任明确,大家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当然好说话多了。”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有钱才不会在乎那几个钱,知道自己的钱怎么花的,才愿意掏钱,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心理。

村长笑呵呵的应是。心里却觉得,还是卫靖泽这样的年轻人脑子活,有办法,几个老家伙,虽然年纪大了,经验丰富了,有时候想办法还是不如年轻人脑子快。

“那明天你再来我这里一趟,我们把时间和各家各户都对应上了,安排好了,通知到了,就去租机器。”

卫靖泽当然答应好。

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卫靖泽让老汉先回去了,大风还在等着他,走在回去的路上,卫靖泽又忍不住嚎了两嗓子军歌,吓得路边的虫鸣好像都小声了一些。

卫靖泽在忙着家里的事儿和村里的事儿的时候,江延宗就接到了一个私聊,问他:“江少,你有兴趣在帝都开店么?”

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人问过江延宗了,江延宗都说没准备好,暂时没那个打算,但是这个问他的人,让他没法像以前那样干脆拒绝,这人来头太大,一不小心就得罪人了。

斟酌了一会儿,江延宗回复说:“承蒙青眼,只是我在帝都已经没什么根基,怕会折本。”

“如果我跟你合作呢?”对方回复的很快。

有对方合作,当然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江延宗没直接回答,而是问:“陈少怎么有了这个想法了?”

以对方的实力,想在帝都开饭店,轻而易举,也完全不需要跟外人合作。

对方回答依旧简短:“英奇师傅回来了。”

江延宗惊异,说来这英奇师傅跟陈寒还有些关系。以前,做饭的手艺就跟剃头、做衣服之类的手艺一样,是有师傅传的,每个人的手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够跟一个好师傅,学到一身本事,那绝对是不愁没饭吃的。

但是陈寒这学的有些特别,人家不是拜师傅,而是入班学习,帝都当初有五位手艺出众的厨师,手艺都是能够做国宴的水平,几个人也私交甚好,但同时都担心自己手艺无人传承,便商量出了这样的办法,选资质出众者,随五人学厨艺,无论是以后如何发展,只需好生发挥自己的水平就行,将几位师傅做几大菜系的手艺学到手,传下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