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安安全全把孩子们都带回了家。

孩子们散去之后,一个个都显得十分开心和高兴,迫不及待地跟家里人说自己今天去做什么了。

“奶奶,小泽哥今天带我们去市里了!”

瞎婆子一边忙活着做晚饭,还要应付孙子的兴奋的讲述。

“你们去做什么了?”

“我们吃了麦当劳!”

“啊?那不是花了很多钱?你没带钱去吧?”

“小泽哥请我们的,我们自己点,小泽哥给花的钱。”

“你这孩子,怎么能随便让人家给你花钱呢?快说说花了多少,我们要还回去的!”

“我…我也不知道,是小泽哥给的钱。”

“你这家伙,就顾着自己吃了吧?算了,等会我去问问,把钱还给人家。”

伟伟顿时有些丧气,奶奶一点都不能体会和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没法跟孩子分享孩子的感受和心情,所以很多人都感觉孩子越长大就离自己越远,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离开家,就算是打电话,也不会说起自己的日常生活,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家长会抱怨,怎么什么都不跟自己说,是不是越长大就越不着家了。

不是因为孩子们越长大越不着家,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学会了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跟家里说,不跟父母倾诉。在他们小时候还没有学会这一项技能的时候,他们积极努力想要获得父母和家人的认同,获得积极的回应,可是事实上,每次都会受到打击,受到教育,在一次次的受挫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学到,原来自己的感受父母和大人并不关心,所以他们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不会跟父母分享了,分享只会打折扣啊!

这天晚上,好些家长来卫靖泽家里,想要把钱还给卫靖泽,都被卫靖泽给拒绝了,他倒是乐意给孩子们花钱的,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时候卫靖泽也在想,其实孩子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长们的事情,就算是已经有了好学校,但是家庭的教育环境不行,孩子们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的。

临近过年的时候,卫靖泽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别的事情了。老汉熏制的腊肉已经熏得差不多了,要给帝都的人给发货过去,一些临近年关才能够准备的东西要赶紧准备起来运送过去,最近山上的树快栽完了,要去山上巡视一下,要给工人们结算工资,送上新年礼之类的。

卫靖泽和江延宗之前就舍得钱招人,这个月有几十号人在山上帮着种树,这忙活了一个多月,山上的树总算是都种下了,就等开春的时候了。

卫靖泽家在这附近也算是出了名的厚道,工钱高不说,给钱的时候也不含糊,当初说好是多少就是多少,也不扣克之类的,总之干活很放心。

领了工钱,大家都回去过年了,过年的时候有钱才是最舒坦的。

有些人在过年的时候还要被人追债,过年前都不敢待在家里,都是出去在别人家东躲西藏躲着别人债主的。有钱了,才能过年手上大方一些。

潘爱民在领了工钱之后,却磨磨唧唧不肯离开。

卫靖泽问:“爱民叔,你还有啥事儿啊?”

潘爱民有些局促地摸了摸后脑勺,说:“也没啥大事儿,就是问问,你这里还缺人干活不?”

卫靖泽有些惊异,问:“你不打算出去了?”

潘爱民叹了口气,说:“我这人不够聪明,在外面混也混不好,现在看在家里混也挺不错的,所以我就想在家里待着算了。”

卫靖泽知道潘爱民肯定是在外面受了挫折了,只是村里的人议论这事儿却没有一个准头,潘爱民自己愣是不肯透露一点,大家也只能猜猜而已。

不过大家都猜那个女人肯定是跑掉了,潘爱民又没钱又没貌,人还有些窝囊,有点眼光的女人都不会看上他。何莲子嫁给他,也是家里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何莲子有一只耳朵是聋的,是在她小时候被她爸爸打聋的,一般有点家底的人家是看不上这种身体有残缺又家里穷的女孩的,潘爱民家情况也不好,所以才被做媒的给做成了。

卫靖泽想了想,说:“这样啊,你这样想也对,在家里待着,总比在外面好混一些。”

潘爱民不由得脸一红,可能他自己也意识到去年自己做的事情又多荒唐了。

于是卫靖泽说:“要不,你来帮我看牛?过两天老杨就回去了,我们家事情也多了,你帮我看牛,我觉能轻省一点。”

潘爱民有些犹犹豫豫地问:“那工钱…”

“过年期间翻三倍,这是按照法律规定来的,法定休假日干活,工资是平常的三倍。”

“好,我干!”潘爱民立马就答应了,那样子好像是担心会有人跟他抢这份活儿一样,连卫靖泽都被他那坚定地态度给震了一下。

估计是潘爱民在外面没有遇到过这么厚道的老板,所以卫靖泽一说,他就答应了。

卫靖泽说:“那好,等你有空了,我就带你去牛棚看一下,牛棚除了要添草料之外,还要清理牛粪,冲洗牛栏,活儿挺多的,你不要嫌辛苦。要是你觉得不想干了,就早点跟我说。对了,因为你是上班初期,属于试用期,所以三倍工资是试用期的工资,等试用期通过了,就可以转正了。转正是会签合同的。”

潘爱民直点头,也没有想到卫靖泽这里干活还要签合同,以前在城里干活都只听说别人要签合同,自己倒是没有签过。

卫靖泽又问:“那你什么时候能开始干活?”

潘爱民想了想,说:“这两天我得去我媳妇娘家,过两天开始行不?”

卫靖泽想了想,过年大约还有四天,两天后开始干活也不晚于是答应了。

卫靖泽愿意雇佣潘爱民,是因为这些天看他干活挺卖力的,这人可能人品不行,是个渣,但是干活不错,卫靖泽就考虑接受了。让他留在村里干活,对他们家对他自己或许都是好事呢!

潘爱民回去之后,就去买了一些礼,去了何莲子家。

这一个多月,潘爱民经常抽空去何莲子的娘家,这些天,趁着何莲子也回来了,潘爱民便想着早点把媳妇给弄回家来,之前虽然恨不得立马离婚,现在却很害怕媳妇会走了。

因为潘爱民认错诚恳,何莲子娘家的态度也有了一些缓和,现在主要是要让何莲子改变态度了。

卫靖泽觉得这种事情挺不可思议的,如果何莲子真的能够原谅潘爱民,那也真是挺大度的。

老汉对这种事了解得多,说:“爱民现在认错态度好,他媳妇七八成是会原谅他跟他回来的。离婚对两个人都没好处,更何况两个人还有孩子呢!”

许多人对自己的结婚对象不一定有什么感情,但是对孩子是很舍不得的。

而且以何莲子的情况,再嫁也不容易,不再嫁的话,就要留在娘家,看娘家人的白眼,还要自己养一个孩子,这些对何莲子来说压力也是挺大的,所以她不离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何莲子跟潘金桂的情况又很不通过,潘金桂的前夫李神保不用说有多渣,就娘家的态度来说,潘金桂比何莲子要幸运多了,潘金桂的娘家是支持她离婚的,而且离婚了还能够在卫靖泽这里干活赚钱,都不用担心以后的生活来源。但是何莲子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说到底,农村很多男人敢对媳妇不好,甚至像李神保那样下死手打人,也是因为在农村,很多妇女还处于弱势地位,娘家不疼,婆家不爱。

这天卫靖泽还在弄家里的鸡的时候,突然接到电话,原来是潘爱民打来的,卫靖泽只听见电话里吵吵嚷嚷的,好一会儿潘爱民才凑到电话边上说:“小泽,你给我做个证明,我现在是不是在你这里干活?是不是已经改好了?”

卫靖泽不由得挠头,第一个他可以证明,但是第二个…他还真不知道潘爱民是不是真的改好了啊!

估计对方也在等着回答,卫靖泽没敢多犹豫,说:“爱民叔确实是来我这里干活了,帮我看牛,我给他开工资,他说以后他不出去了,就在村里待着。现在村里也挺不错的,好好过日子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的。”

潘爱民会不会变好,卫靖泽也没有把握啊!

不一会儿,卫靖泽就听到一个女声说:“反正我不跟你回去,你爱找谁找谁去!”

“莲子!这都快过年了,你就…”

一阵吵嚷之后,卫靖泽的电话就被挂了,卫靖泽放下手机,感觉这事儿估计还有点玄。

只是卫靖泽没想到,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女人跟着潘爱民回来了,老汉跟卫靖泽说那就是何莲子。

何莲子脸盘清瘦,看上去没什么精神,似乎带着乡下人所说的苦相,据说这种长相的人命不好,好像到现在为止,何莲子的遭遇都印证了这句话。

卫靖泽却觉得,环境遭遇造就人,何莲子是因为有了不好的遭遇,才有了这副眉头紧皱双目无神的样子的。

过年这些天,家里也是忙成一团,陈寒懒得很,今年依旧不肯承接年夜饭,于是来叉水村买菜和肉的人就更多了。

因为去年的关系,今年家家户户都多养了几头猪,所以村里杀猪的时候,总有人来买猪肉,一头猪杀掉之后,猪肉不消两个小时就会卖完,还有人盯着这消息跑来买肉。

既然来了,自然是不肯只买点肉就走了,潘秋阳家的虾,卫靖泽家的鸡鸭鱼,潘壮牛家的黄鳝泥鳅,潘旺家的豆腐豆皮之类的,还有地里的菜,都被大家盯上了。

后来卫靖泽不肯卖鸡了,再卖来年没有鸡蛋卖了。鱼倒还好,每天卖出去上千斤也没有压力,鸭子也不卖了,两百多只小鸭子现在才半大,卫靖泽还要留着那些大鸭子生蛋带队呢!

买的人多了,大家就想涨价,卫靖泽不免要出面调解一下,不能随便坐地起价。

临近春节的时候,食品类都涨价是正常的市场现象,需求推动价格么,到了年后就直接掉落,所以很多人趁机赚一笔。可是赚钱也不能随便乱来,不能一次拔毛拔光了,也不能以次充好,坏了叉水村的名声。

当然,随着在外打工的人归乡,也是各种八卦齐飞。

比如说,去年本来看亲看好了,结果女孩子家里在彩礼上坐地起价,一气之下不结婚了的潘友庆,今年自己带了个女朋友回来。

因为两家是邻居,卫靖泽对这八卦就知道的多一些。

潘友庆的新女朋友是在外面找的,本省人,从b市到女孩子家乡大概四个多小时,女孩子也是小镇上的,不过看上去长得不错,人也文文静静的样子,据说也是在外面上班的。

对此,潘友庆的妈妈十分高兴,还是自己儿子有本事,不要前面一个了,转身就能够找一个女孩子回来。

卫靖泽觉得也挺好,结婚就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才行,潘友庆为人有些冲动,这女孩子文文静静的,能和潘友庆性格互补一下,也是挺好的。

作为邻居,潘友庆也是第一时间就带着女朋友来拜访了,主要是对卫靖泽家的新房子很是好奇和羡慕,所以想来看看。

对于来看自家新房子的人,卫靖泽家也不推拒。

潘友庆在一楼转了一圈,啧啧称赞说:“泽哥,你这房子做得好啊!城里很多有钱人的房子都没你这个好看!”

卫靖泽听夸奖听得多了,此时也比较淡定了,说:“这个地段可比不上人家。”

潘友庆说:“这个确实,不过你们自己喜欢在乡下住,地段就不是劣势了。”

转了一圈,大家重新坐下,老汉便照例关爱的问起了后辈们打算。

潘友庆说:“不怕你们笑话,我自己还是喜欢在城里生活的,所以决定以后还是在城里买房子过日子。”

卫靖泽表示理解,不是所有的人都习惯乡村的泥土、交通不便、夜生活不丰富的,城市里出门都干干净净的,脚上不会沾什么泥,交通也方便,做个地铁公交之类的,去十多公里外的地方也很方便,买东西也方便,买牙刷牙膏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下楼就可以了,甚至还可以网上买了直接送到家里,叫外卖的那种。夜生活更不用说,就算是出去玩通宵也很容易找到地方。

乡村生活很宁静,但是也有些无聊,还有些束缚,乡下那些七姑八婆的八卦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抵挡得住的。

潘友庆和他女朋友决定回到b市来,准备攒钱在b市买房子,回家方便,也能够满足自己留在城市的想法。

现在,选择回到叉水村过日子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卫靖泽并不觉得每一个人都要回来,这片土地也承载不了太多人的希望和梦想。

潘友庆准备去城里买房子,那他家里肯定是要支持的,以前可能支持不了,现在估计能支持不少了。

去年相了亲的,今年都准备结婚了,而今年也有不少孩子在相亲。

说起今年相亲的情况,村里人都觉得,自己村的闺女和小伙子都比以前受欢迎了!最明显的就是媒人主动上门的时候更多了!

个中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村里越来越有钱了,在彩礼和陪嫁上,都比以前丰厚了不少,而且村里赚钱的地方多,说出去许多人都瞠目结舌,艳羡不已,所以谁都愿意跟村里的人做亲家。

这对村里人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说出去都是顶顶有面子的。

有钱没钱,生活完全是两种情况,钱对于普通人的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简单的一茶一饭,到婚嫁大事,都有着深刻地关系。赚了钱,改善的不只是生活水平和情况,对未来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到了年底前几天,卫靖泽家也是不少人进进出出,村里去了外面干活的人,回来了都要上卫靖泽家坐坐,在这乡村里,年节这种时候最能够体现一户人家的声望了,卫靖泽家就很明显!

当然,在这做媒的高峰期,给卫靖泽来做媒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卫靖泽躲清静,干脆天天上山去看果苗,用异能保证果苗的成活率,那些媒人就直接被老汉挡走了。

也有不少人奇怪,卫靖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就还不想找媳妇呢?

知道了内情的陈寒也是感叹不已,自己竟然反应那么慢,看来在情爱这种事上确实是没开窍,人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过从甚密,自己竟然没有发现两个人的关系,想起来都觉得滋味莫名啊!不过陈寒对于这样的事情还是能接受的,自己都没发现两个人的事情,说明两个人前后都没什么变化嘛,小江依旧那么毒舌,小卫依旧比较贴心。

只是陈寒比较惆怅,本以为三个人是好兄弟,现在却变成了人家是一对,自己打光棍儿。

不过有了英奇师傅每天的使唤,陈寒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感慨惆怅了。

大年三十的时候,下厨做年夜饭的是陈寒和英奇师傅两人,师徒联手,很值得期待啊!

今年的菜式比去年也是更丰富,除了普通的菜,鸡鸭鱼肉、黄鳝泥鳅、牛蛙龙虾,最后还有羊。

据说羊一定要放干血,不然肉的膻味就重。

陈寒要留着羊腿做烤肉,卫靖泽就由他安排了。在年二十九的时候,卫靖泽跟老汉说了一声,便包了一只羊腿出来。

卫靖泽去的是慧贤婶子家里,趁着一家人都在,卫靖泽把羊腿给了他们。

三个大人都很意外,卫靖泽说:“养羊辛苦,总不能自家人一口肉一口汤都吃不上,这个羊腿是你家的年礼。”

两个老人没开口,慧贤婶子本能的推拒:“那怎么行呢?”

卫靖泽说:“得了,也没必要客气了,新年还盼着你们家多多养羊,食府和餐馆都等着呢!你们吃了羊,也只知道自己养的羊好坏在哪里。这大过年的,就不要这么客气了。”

因为家庭情况不好,已经节省习惯了的慧贤婶子家肯定舍不得自家杀羊吃的,所以卫靖泽就跟老汉商量着送只羊腿给他们,希望他们来年能够多养些羊,赚多些钱,手头更宽裕,明年也能够自己舍得杀羊过年了。

过年的时候,真的是家家户户都飘着香味,飘着烟火气。

大年三十这天晚上,村里还要开会,全村成年人都可以参加。

今年也没什么要多说的,主要是解决一些土地的纠纷和流转的问题,还有一些鱼塘到期了,就要转给别人,或者继续包。

今年的鱼塘比去年受欢迎多了,有人包鱼塘养殖赚了钱,其他的人自然就看着羡慕,想要学一下了。

潘秋阳和潘壮牛的鱼塘是要继续承包的,潘建新打算来年种藕,所以鱼塘也不打算转出去,所以只剩下潘青山和慧贤婶子家的鱼塘。

两个鱼塘,竞争还挺激烈的,慧贤婶子家的鱼塘转手没有疑问,因为她们家已经开始养羊了,鱼塘也就成了鸡肋,还不如给别人包。

潘青山这个有点麻烦,潘青山自己不太想转包出去,但是村里好几家人都盯着,所以就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潘青山还没想好要养什么,可是潘刚很有包鱼塘的想法,因为他想包了鱼塘来做垂钓项目,就是那种一个人几十块钱一天,可以钓一天,钓上来的鱼可以买走也可以不要的那种,据说在别的地方很受欢迎。

潘青山死活不肯松口,潘刚又好像志在必得。

“要不,你们两个来比比,看谁出的钱多,谁就包了这个鱼塘!”

有人提议说。

这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啊!

包鱼塘的钱倒是都会归到村里的公中去,卫靖泽也希望村里能多点钱,就做什么都方便一些,不用跟大家要钱,可是这个方法卫靖泽觉得不行,包鱼塘又不是买东西,或者拍卖,怎么能竞价呢?

于是卫靖泽问潘刚:“小刚,鱼塘做垂钓项目,你想过餐饭之类的怎么管没有?除了垂钓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项目?人家如果一家老小一起来,除了垂钓的,孩子怎么玩?老人怎么玩?你想过怎么招待嘛?”

潘刚还是挺有信心的,站起来说:“我有个想法,就是在咱们村发展农家乐!现在外面农家乐可受欢迎了,城里人一到放假就都跑到乡下来玩。除了钓鱼,像咱们村,你的果园还能进行采摘活动,还能弄烧烤之类的活动,别人来了要吃饭,这个也是个利润来源。到时候咱们村的鸡鸭鹅都能够跟着一起卖,大家都一起赚钱!”

卫靖泽听了之后,觉得有些黑线,潘刚的想法是不错,可是没有想到叉水村的实际情况——不是鸡鸭鹅卖不出去,而是卖脱销,根本跟不上别人的需求。

有些人还觉得这办法不错,不断点头,觉得潘刚这办法好。

卫靖泽问:“你能保证村里的鸡鸭鹅卖的起价么?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对村里的菜地农田都不会造成损伤么?”

潘刚有些回答不上来。

卫靖泽也不着急。其实卫靖泽本人是不太支持村里搞什么农家乐项目的,村里的东西根本不愁卖,所以不需要吸引人上门来,而且还是那个原因,人多了,就会造成破坏,现在村里的环境挺不错的,人来的多了,垃圾多了,那就不敢保证了。

最后,卫靖泽也不打算开放自家的果园,不打算做自主采摘的生意,他对自己的水果有信心,所以也不担心以后的销路,与其让人来扰了清净,浪费了果子,还不如请人帮忙摘了果子,然后卖掉省事赚钱。

卫靖泽说:“你有创业的想法,这个很好,但是我的果园不准备加入你的农家乐项目,你要自己弄,就把自家的东西算进去好了,不要把别人的都算进去。”

年轻人,一身锐气是好事,但是也不能随便乱来的。

潘刚听得脸色都变了,卫靖泽这算是很不给他面子了。

卫靖泽并不觉得自己应该照顾谁的面子,这是关系到全村生计的事儿,卫靖泽作为副村长,当然要把一些事情说清楚,不能到了关键时刻来扯皮。

“青山叔对鱼塘养什么真的没有想法吗?”卫靖泽跟潘青山确认。

潘青山摇摇头,好养的容易养的,早已经有人养了,别的都不是那么好养的东西。

卫靖泽点头:“那行,现在是青山叔对鱼塘没什么计划,小刚倒是很有想法,大家来举手投票吧!”

结果很简单,大家比较同意潘刚包鱼塘,因为潘刚的办法听上去全村人都会受益的样子。

潘刚看到大家投票的结果,才露出一丝笑容,心里对卫靖泽气恨的不行,而且暗暗发誓,等卫靖泽的水果卖不出去的那天,他也不会帮他!

卫靖泽对这样的结果也没有干涉,反正都是村里人的意思,潘刚如何折腾也不管他的事儿,自己不是他爹妈,只是不要把自己拖下水就好了。

这事儿解决之后,气氛轻松了不少,有人提议说:“明年咱们村请人来看电影唱戏吧!”

第144章 会更好

以前大家没钱,过年的时候也是省着过,现在有了钱,就想着能热闹一下,开心一下,也为明年讨个好彩头。

村长说:“这个想法明年再讨论,今年就说今年的事儿。”

今年年还没过,就想着明年过年了,也太早了吧?

卫靖泽却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总比别的村豪赌成风要好得多,大家手里有钱,又有闲,总要做点事情打发时间的。

如今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回来之后,就把在外面学到的坏习性带回来了,一回到家就排开赌场,一天到晚的不是麻将就是扑克,还有扳坨子之类的赌博活动,这些都是过年期间是最为盛行的。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押注的金额还不小,一场下来,输赢大几千的很平常,上万的也不少,有些人过年回家一趟,把一年赚的血汗钱就全输光了,偏生这种风气还刹不住,有越演越烈的态势。

至少卫靖泽觉得政府宣传的很对,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给大家丰富一下精神文化生活。

卫靖泽决定等有时间就跟村长好好商量一下这个事儿。

没什么别的大事儿了,赶紧散会,大家回家跟家里的老小一起看电视守岁过年。

卫靖泽也跟老汉一起回家,英奇师傅和陈寒这些天整了不少好吃的,除了现成的瓜子糖果之类的,厨房里的好吃的也是堆成山,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卫靖泽一回到家,闻到了卤香的味道,就忍不住摸了个卤猪蹄子出来啃,这可是英奇师傅的手艺,用他自己秘制的卤料做的,吃起来很香很糯很好吃。陈寒准备把那一锅卤水保留下来。

每个老师傅都有自己的老卤,英奇师傅以前也有,不过他传给另一个徒弟了,不然东颠西跑带着也不方便。就算是这次是新料卤的,味道也是绝佳,老卤的味道,卫靖泽就很难想象了。

卫靖泽正吃得欢,潘爱民就带着媳妇何莲子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