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妻的八卦卫靖泽听了一年多,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两个人同时出现。

客人上门,赶紧让座端茶,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

潘爱民夫妻两上门来,卫靖泽也不知道是干什么来了。

夫妻两个倒是挺懂事,先给老汉拜年之类的。

然后说起了正事儿,原来主要是打听潘爱民干活的事儿。

“爱民在你这儿干活,干的咋样?”

几双眼睛看着,卫靖泽说:“还挺不错的,之前种树就很舍得出力气,这两天牛棚里的活也干得不错。”

何莲子的脸色好多了,潘爱民则对着她使眼色,意思是,看吧,我说了我干活不错的。

卫靖泽看着这夫妻俩的互动,突然觉得他们两其实还有些小幼稚。

何莲子又问了问待遇情况,卫靖泽如实说了,何莲子看上去还算满意。

潘爱民就说:“小泽,你这儿如果还有什么活儿需要人干,可以找莲子,她明年也不出去了。”

这个卫靖泽倒是没有很意外,农村出去打工的多是夫妻一起行动,像冬梅和潘大江那样,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在外面的还是占少数的,毕竟夫妻异地对感性不好。当然,农村很人多根本不愿意谈及夫妻感情这种事,更注重的赚多少钱生多少娃之类的。

卫靖泽说:“现在倒是没什么要请更多人的地方了,以后可能还要再请人,肯定会想到婶子的。”

开年准备在食府对面建一个发货的站点,可是卫靖泽准备从镇上请有些文化的人,何莲子没读过多少书,显然不太合适。

何莲子忙说:“没事儿,反正我以后就在村里,有啥活儿我能立马就上手,现在没有活干也没有关系。”

卫靖泽以后还要扩大猪圈和牛棚的规模,但是如果夫妻档一起干活,卫靖泽担心会出现一些自己想不到的状况,所以不准备把夫妻档都安排在一个地方,以后要请什么人,就以后再想吧,现在考虑还早了一些。

夫妻两个坐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回去了。

几个男人关上门,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电视,倒也十分和乐开心,尽管电视里的节目看上去没什么意思。

江延宗看电视看得挺认真的,以他的话说,就是电视里都是风向,掌握了风向对做生意总是有好处的。

不过江延宗的笑点不低,好几个地方电视里都笑得不行,江延宗连眉毛都没有动一下。

随着夜的加深,外面的鞭炮声也越来越密集了,连大泥湾的鞭炮声也能远远地传过来。

时间越来越接近深夜,卫靖泽也和陈寒赶紧准备起来,将之前准备好的大礼花炮搬到外面,还有几大卷鞭炮也搬到外面,看着时间还差几分钟就到零点了,赶紧将炮和鞭炮都点上。

不一会儿,巨大的彩色礼花飞上天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色彩,鞭炮在点燃之后,就噼里啪啦的炸开了,站在门口的时候,能够感觉那巨大的冲天炮炸的地面都微微晃动起来,冲击力十分惊人。

这个时候,江延宗也走到了门口,卫靖泽悄悄揽过他的肩膀,几个人都不约而同看向天空五彩斑斓的烟花,五彩的烟花也映得大家的脸都影影绰绰的。

在这阵阵的鞭炮声中,大家也衷心希望,来年日子会更好,生活更舒坦。

零点一过,大家赶紧收拾收拾去睡觉,第二天是新年第一天,大部分人都起了一个大早。

这一年,来跟祖孙两个拜年的人,会有很多很多,所以很多事情都要早早地准备起来。

英奇师傅亲自给大家用鸡汤下了面条,卫靖泽刚吃完放下碗,外面就有小孩子上门来拜年了:“三爷拜年啦!小泽哥拜年啦!”

卫靖泽忙出来一看,是伟伟这小家伙。

卫靖泽拿了糖果给他,又拿了书让他自己挑一本,问:“你今年一个人去拜年啊?”

伟伟点头:“我一个人起了大早,第一个来你家拜年,别人估计还没起呢!”

现在确实还算早,估计还有些人家才起来呢,刚刚才有人放完新年开门第一挂鞭炮。

“那你吃早饭了没?要不要在我家吃点再去拜年?”

伟伟把头摇的拨浪鼓似得:“我吃过了,就不吃你家的啦!下次有机会来吃吧!”

卫靖泽想想觉得也是,瞎婆子肯定不会让伟伟没吃饭就出门来的,新年第一顿早饭就饿肚子,寓意也不太好啊!

伟伟刚准备走,外面又有一个声音喊:“三爷拜年!小泽哥拜年!”

听声音就晓得是村长的小孙子潘爱辉,当初被伟伟砸破了头,还去了一趟医院,好在没留下什么后遗症,两个人又玩到一块去了,好像那次打架根本不是事儿一样。

小孩子可能是忘性大,也有可能是心胸比较宽广吧?

卫靖泽想着这样正好,两个孩子搭个伴也正合适,便说:“你们两个一起去吧,不用着急,人家都还在吃早饭呢!”

两个人便嘻嘻哈哈地走了。

没过多一会儿,又有更多的孩子上门来,卫靖泽忙着给发糖送书,忙的不亦乐乎,每个孩子都高兴得很,卫靖泽家发的糖是高级糖果,不管是哪个孩子,都喜欢。

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样子,卫靖泽心里也挺高兴的。

忙到上午九点十点左右,基本上孩子们依旧拜年完毕了,卫靖泽跟老汉说了一声,就去猪圈鸡舍看看。

猪圈是还没有给猪们吃食,赶紧弄了剩饭剩菜,昨天割回来的红薯藤用碎草机打碎,加上糠,开火煮上两大锅猪食,虽然昨天给饱饱的喂了一顿,但是显然猪们又开始饿了。

趁着猪食在煮上的时候,卫靖泽去鸡舍牛棚溜达一圈,鸡舍里,鸡已经放出来了,不过都没跑远,估计是一早上的鞭炮声把他们都给吓着了,所以都缩在鸡舍附近,有些惊疑不定。幸亏鸡舍里村里也不是很近,不然鸡都要给吓坏了。而潘金桂正在鸡舍里忙活。

潘金桂主动要求大年初一的时候上午来干活的,其实这一上午大家都趁这机会拜年之类的,潘金桂说自己一个离婚的人,在大过年的时候晃来晃去不太好,让别人忌讳,所以干脆来鸡舍干活了,下午的时候,就轮到梁聪来干活了,上午的时候,估计梁聪也是在自己村里拜年。这么急着回来,也是潘壮牛给找的理由。

过年前几天,三百只小鸡都出壳了,如今都在育雏室里养着,唧唧唧地叫着,卫靖泽看了看,觉得育雏室没什么问题,也就放心多了。

以前在附近村里收的鸡,在过年的时候卖出去了两百多只,现在还有三百多只,卫靖泽决定慢慢卖,等到这批收上来的鸡数量减少的时候,上次孵出来的两百只鸡也开始下蛋了,正好接上,这三百只鸡也是接那两百只鸡的任务。

现在鸡舍有了两个人干活,卫靖泽自己不需要操心什么了,而且他已经计划好,每个月都要孵蛋一次,等小鸡在育雏室长到一个月的时候,就放出去吃虫吃草,然后开始孵下一批小鸡,每一批鸡养大概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卖掉,特别是阉鸡,也就是阉掉的公鸡,肉质鲜嫩,是农村常见的土鸡。在阉割鸡的时候,也要注意留一些公鸡,有些人特地要求要小公鸡,公鸡也要留下来继续繁育小鸡。

这鸡舍是五千只鸡的规模的,现在鸡舍的鸡还不到一千只,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卫靖泽当然不会放弃。

牛棚那边,潘爱民上午要过年,估计也是下午来干活,卫靖泽便给牛添了一些草料,换了一下新鲜的水。十几多头小牛犊,也只是才起步而已。

重新回到猪圈的时候,猪食已经煮的半熟了,卫靖泽把火开大,搅拌了几下,很快两锅猪食煮好了,装进桶里,稍微晾一晾,里面的猪已经叫的沸反盈天了。

卫靖泽忍不住无奈说:“行了行了,别叫唤了,马上就好了啊!”

这些猪也才半大,也不知道为什么胃口那么好,好在冬天快熬过去了,春天来了之后,就不用操心猪食的事情了。

在杨天健回家过年的这几天,卫靖泽就负责喂猪的事情了。

干了几天的卫靖泽也得老实承认,喂猪真的是很辛苦,要是想要扩大规模的话,肯定要请其他的人帮忙的。

喂了猪,卫靖泽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儿,等到晚上的时候,还要再来喂一次。

等卫靖泽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已经很热闹了,客厅里坐了一大圈人,都在喝茶聊天。

老汉也把啤酒之类的饮料都拿出来了,大家想喝什么就喝什么。

见卫靖泽回来了,立马就有人说:“小泽来了!”

卫靖泽忙跟大家说新年好。

热闹一番之后,也算是弄清楚了都是什么人了。

潘友庆带着他的新女朋友上门来了,笑得春风得意的,不过他女朋友确实长得不错,瓜子脸,白皮肤,潘学成和黄婷带着宝宝,半岁大的孩子已经是比较灵动了。

潘勇也在场,大家关心他的,都是他高考的事儿,不过潘勇自己很轻松的样子,估计这半年的认真学习还是很有收获的。

这些都是村里长大了的年轻一辈,多是跟卫靖泽平辈,所以大家有共同话题一些,对卫靖泽的崇拜和敬仰,比长辈也更明显。

潘婉婉也在,读了一年多的大学,明显嘴巴更能说了,说起话来也是嘎嘣脆的感觉,语速又快,说的又清楚,卫靖泽觉得这孩子不去当律师还有些可惜了这口才了。

“小泽哥,我最近在想毕业的事儿呢!”

卫靖泽惊讶:“你这才读了一年多,就想什么毕业的事儿啊?”

潘婉婉觉得很正常,说:“如果要考研,大二就要着手复习了,如果要找工作,也要考虑以后的就业方向了。”

“那你想考研还是想直接找工作呢?”潘友庆问。

潘婉婉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大学生一般都会留在外面,很少回来,因为农村里少有他们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

潘婉婉看了卫靖泽一眼,说:“我还在考虑呢!所以想问问小泽哥的意见。”

卫靖泽可不会觉得这妮子需要自己的意见,她主意大得很,如今出去长了见识,更不需要自己的意见了。

“我不太懂会计,没什么很好的意见,不过会计确实是吃香,不管哪个企业都需要会计,如果想要以后轻松点,最好考个注册会计师证。”

每年报考会计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能够成为出色的会计师的人不多,卫靖泽觉得,以潘婉婉的条件,还有有成为优秀会计师的天赋的。

潘婉婉说:“注册会计师确实是在计划之内,只是还有些远,那个比考研还难。”

潘勇忍不住问:“现在大学生就业也不容易么?”

潘婉婉说:“那要看你的专业和你自己的能力了。理工科那边,大二就有人来签合同,年级前几名更是有人抢着要。文科这边就有些让人担忧了。你学的理科,填报志愿的时候注意一下,以后就业不是大问题。”

潘勇也比较担心这个问题,便把椅子挪到了潘婉婉身边,就这个问题讨论起来。

“我想以后报考计算机系,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但是要看你想从事哪个方面。”

“游戏开发。”

这孩子,就算是现在不玩游戏了,还是舍不得放下游戏。

潘婉婉就游戏工程师的事情跟潘勇聊了起来,卫靖泽又去拿了吃得出来,一群年轻人在这里,聊的都挺开心的。

年轻人的未来,总是充满着希望和梦想,在村里的想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出去了的,又想着要不要回来,在他们自己的口中和设想中,未来是充满新奇和色彩的,不过很多人的未来其实都是平淡如水的。

卫靖泽希望这些孩子们都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吧。

下午,还有很多人来给老汉拜年,许多人都是坐一坐才走的,主要是要给这么一个面子。

这一天,卫靖泽家的糖果瓜子茶水之类的消耗了不少。幸好之前准备很充足,所以没有什么应对的难度。

一晃一天过去了,就算是到了晚上,来卫靖泽家拜访的人也不少,更有一些人,是特地找了晚上的时间来坐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儿,也是在这个时候说比较方便。

卫靖泽和老汉两个是忙活到了九十点,才收拾了睡觉的。

来卫靖泽这里打听消息的不少,也有人希望卫靖泽能够给指条发财的路子,卫靖泽却没有那么多办法,只能够让老汉帮着一一应付过去了。

忙活了一天,直到躺在了床上,卫靖泽还要在脑子里过一遍,今天的事情没什么不对吧?都忙完了吧?

卫靖泽正想事儿呢,江延宗跟卫靖泽说:“我看潘婉婉是话里有话呢!”

卫靖泽:“嗯?那你觉得她想问我什么?”

江延宗说:“很可能是想问问你,你能不能给她一份工作吧?如果留在村里,她估计也不想做体力活吧?”

第145章 不平静

卫靖泽仔细想了想今天潘婉婉说的话,当时好像是趁着大家都跟自己说话的时候问的,估计也有些试探的意思吧?

潘婉婉是比较能干的女孩子,可是大学毕业之后的去向,估计她自己也没有决定好,所以想试探一下自己的态度,好给自己做决定增加一些参考或者筹码之类的,为的是让她自己更放心。

卫靖泽想了想,确实是需要一个会计进行核算之类的事儿,江延宗现在就干了不少会计应该干的活儿,以后生意做大了,江延宗应该从这种繁琐的事情中脱身出来,可以更轻松,也可以更加悠闲地享受着生活。

但是那个会计是不是潘婉婉,卫靖泽也不好说,像潘婉婉这样的,为了能够出头,能够走出去而努力读书的,估计回到村里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于是卫靖泽说:“请会计的事儿,是势在必行的,是不是她,我也不能做决定,以后会计跟你打交道的时候会更多吧?这事儿还是交给你决定好了。”

江延宗点头说:“那行,我找个机会请个会计。”

卫靖泽说:“这事儿你比我有经验,就靠你了。我想着,咱们过两天是不是要贴招工公告了,趁着过年的时候人都还在家里,等过年之后,许多人就走了。”

江延宗对此事没什么意见,说:“行啊,要招什么样的人,咱们已经商量好了,你看着办就是了。”

卫靖泽表示没问题。

累了一天,两个人也都不欲多说话,不一会儿,便紧贴着入眠了。

第二天,卫靖泽就开始给招工启事打草稿。

招工启事不好写,一个是要写清楚,让大家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个是要写的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到时候别人误解了,甚至抓着漏洞要求更多的报酬的话,吃亏的还是自己。最重要的是,还要照顾一下乡下这种地方的人的理解水平。

一般人可能觉得很难以想象,其实在农村地区,文盲的概率还是挺高的,许多老人都不认识字,不能读不能写,七八十年代那一辈,很多人倒是读书过,能写字,水平再高就少了,符合卫靖泽和江延宗要求的,还是不那么容易找的。

因为过年期间不易破土动工,所以卫靖泽也是先联系好了建筑材料和工程队,商量着等初八一过,就开始在食府附近盖房子。

食府那一片地都是江延宗租下来的,倒是不用办什么很麻烦的手续了。

卫靖泽的招工启事写出来了之后,他给老汉看了看,让老汉看看有没有附近的人理解会发生歧义的地方,改掉了几个地方之后,终于变得通俗易懂了,然后就骑着摩托车去各个路口张贴了一下。

这个工作也是早上九点晚上六点,工作时间约为八个小时,要求两男两女,男的能认识字,有力气,最好能开车,女的能识字,会电脑,而且沟通能力强。

最重要的是,给的工资不错。

现在农村,少有这种在家门口上班还工资能几千的活儿了,大多数人上班就是在工厂里,干的活儿都是体力活不说,还不能坐下,工资也多只有两千左右,少的一千、八百的都有,主要是大家都吃自己的住自己的,生活成本不高,而且活儿不难,是个正常人就能够正常上手干,因此待遇一般般。

卫靖泽这份招工启事一出现,倒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卫靖泽很快就接到了不少电话,都是询问关于工作的事儿的。

有些问题还好,问包不包午饭啊,有没有提成之类的,这些应该是有过在外面工作的经验的。

还有一些问的问题就让人哭笑不得了,什么能不能带着孩子去上班,能不能替班之类的,总之问题也是花样百出。

当天晚上,老汉就问卫靖泽:“小泽,你那里是不是要找人干活啊?”

卫靖泽点头:“是啊,是不是有人找您帮着说项了?”

老汉一副被你猜中了的表情,说:“就是你姑姥爷家,有个小儿子,前些年因为骑车摔了一跤,把眼睛给弄瞎了一只,容貌也毁了一些,出去找活儿干不好找,去年就说咱们家找人养猪没找他儿子的,这次看到你那公告了,就又跟我带打电话了呗。”

姑姥爷就是老汉那一辈的姐妹,嫁出去了,就是姑姥姥,姑姥爷就是姑姥姥的丈夫,而姑姥姥的儿子,就是卫靖泽的姑伯之类的亲戚了。

卫靖泽以前就说过,他不太喜欢招亲戚做事,找个陌生人,你我没干系,那你就老老实实干活,我也就足额给你发工资,总没有错的,但是牵扯上了亲戚关系,你偷懒,我的活儿被耽误了,我说你,你还要反怪我怎么对亲戚都那么严,给扣工钱你还要说我对亲戚吝啬,这是花钱不讨好的事儿。

人与人之间,有了利益关系,就很难说得清了。

卫靖泽苦恼地挠了挠头,说:“那他家小儿子干活咋样?勤快不勤快?勤快就好说,如果干活不行,我总不能碍于面子就收了。这种事,您也知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老汉也明白卫靖泽的难处,说:“干活还是挺勤快的,只是他不耐烦种田,而且…因为眼睛的事情,一直需要用眼药,所以需要干活儿赚钱,种田有些勉强。”

老汉都这样说了,卫靖泽便说:“那行,那就来吧,跟别人一样,先是试用期,然后转正。”

那些亲戚,卫靖泽没几个很熟悉,唯一比较熟悉的姨姥姥,还是因为抓着卫靖泽相亲的缘故,卫靖泽倒是不觉得自己欠了他们什么人情就是了。

老汉点头说:“那行,要是干活不成,我一定亲自给你去推了。”

卫靖泽也是想着老汉不会坑亲孙子,才心一横答应了下来的。

这个开口答应了,更多的七弯八拐的亲戚都找上门来了。

“小泽,我家萌萌会识字,会耍电脑,你要不要让她来干活啊?”

卫靖泽一边皱眉回忆对方是什么七弯八拐的亲戚,一边问:“她多大了?想要干哪个?”

“啊?就是耍电脑的那个…她电脑耍的可好了。”

卫靖泽:…这工作不是耍电脑啊!

刚挂掉这个,又有电话进来:“小泽啊!我是你罗子沟三舅姥爷家的亲家,我跟你说,我家有个女娃,长得又俊又能说,你看你那里要不要啊?”

卫靖泽问:“多大了?”

“16!不,今年17了!年纪不大,挺好的!”

卫靖泽:…

他特地在招工启事中写明了只要二十岁以上的女性,就是为了避免有些人十六七岁就跑来应聘,十六七岁是应该读书的年纪,不是干活上班赚钱的年纪,年轻的时候不多学点东西,以后不够用怎么办呢?

这个当然也不成了。

虽然来应聘的人中间许多都不合格,但是乡下还是有些符合要求的人的,不过两天的时间,就已经招到了四个人了,说好了过完元宵来上班。

弄好这个事儿,老汉又跟卫靖泽说:“初八的时候,香林要出嫁了,咱们家要去吃喜酒的,你看你去不去,准备多少礼金合适?”

卫靖泽第一反应是不去,刘香林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刘胜强给他的印象不太好,可是这些都是亲戚,不去还真不太合适,只好点头说:“咱们一起去吧,礼金的话,跟着别人送好了,送多了送少了都不合适。”

送少了,别人嫌磕碜,送多了,对比着其他的亲戚不厚道,所以取个中间水准就差不多了。

老汉觉得挺对,确实是这样的。

对于每一对缔结婚约,进入婚姻生活的人,卫靖泽都是表示祝福的,但是对于这个表妹卫靖泽还真是没什么好说的。

除了刘香林之外,村里也有两对要结婚,还有一个是去年看好了亲的潘晶晶,一个是潘友庆,去年看好了亲的潘继芬婚事也吹了,不是因为别人嫌弃潘继芬不好,而是潘继芬自家变了卦,至于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这农村的热闹和八卦也是看不完的,这潘金桂的事儿才落下一段,还要为孩子的事儿继续纠缠,而这些准备进入婚姻的人,也是事儿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