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偏头问凤容:“崖州那边稻种耕种如何?”

凤容说:“收获颇丰。”占城稻在北方不起眼,在南方却大放光彩,尤其是崖州附近,莫说是双季稻,就是三季稻都能种。

谢知说:“那你多派几条船过去运粮。”

“我知道。”凤容毫不犹豫的点头,从崖州运粮过来,代价太高,他们基本不做这事,但今年要是耽搁收成的话,代价再高也比让饿死人好。

谢兰因自软榻上直起身体,对丫鬟说:“去给我搬个床榻来,这软榻太软,我腰都直不起来了。”

花房里的软榻,谢知是参照了沙发款式,里面垫了柔软的棉花。这时代也有天然海绵,但海绵需要去海里打捞,太劳民伤财,谢知就让人垫了棉花,新棉花一样柔软,人坐上去都可以嵌在沙发里了,谢兰因坐不惯。

谢知看着谢兰因说:“阿娘,你要起来多走走,别整天待在房里,不然你腰更受不住。”

谢兰因摆手:“老了,不折腾了。”她都当祖母了,女儿还想自己如何?

“老了也不能坐着不动,你总不想变成三嫂那样吧。”谢知说,她说的是秦三的老婆贺兰氏尉迟氏也才三十多岁,可看着完全就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祖母。不是说她保养的不好,她脸上也没太多皱纹,皮肤也细腻,可就是太胖,一胖毁所有。

谢兰因没好气的瞪了女儿一眼:“她那哪是不动?她是完全躺着了。”

谢兰因也劝过三媳妇几次,可三媳妇依然如故,谢兰因能怎么说?身体是自己的,别人管不来。提起贺兰氏,谢兰因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听说小八在日本还有几个妾?”

谢知说:“目前有三个。”

谢兰因嗔女儿道:“你怎么不管管他?这样柔娘多苦?”秦家郎君大部分都没有妾,这倒不是说他们没别的女人,但至少他们身边的女人都是玩物,没有名分。家里正经纳妾的只有秦绍和秦八两人。

“我怎么管?”谢知没好气道:“这妾是她收进来的,我还能让她送回去不成?”

谢兰因一愣,“你说这几个妾是柔娘允许的?”

谢知无奈的颔首:“是。”她顿了顿说,“她说反正是倭姬,回了魏国就没正经名分,就当是找通房。再说总要有几个能联姻的孩子,她不想把自己儿女送出去。”谢知以前总以为所谓通房就是没名分的妾,等她成亲后才知道所谓通房,就是在夫妻房里伺候的丫鬟。古代贵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算是夫妻欢爱也要下人伺候,这时候就需要通房上场。

说来古代的妾都承担着丫鬟的责任,不止是普通人家,哪怕是皇宫里,宫妃除了伺候皇帝外,也要伺候皇后或是宠妃。当然不用干粗活,但是递胭脂、碰衣服之类的活是要做的,这还代表着一种荣耀,代表着正妻的看重。

一般整天待在自己院子里,就白天过去请安,然后就回去自己过自己日子的妾室是没前途。除了皇家和顶级贵族人家,寻常人家侍妾也不可能有这么舒服。不然侍妾日子不是比正妻过的都舒服?作为现代人,谢知很难理解古代贵族连上床都懒得动手的习惯,但她尊重妹子的选择,只要她过得好就好。

谢兰因一听是柔娘允许的就放心了,“阿柔说得也没错,小八要是没几个庶女,难道让嫡女联姻?”儿子倒是无所谓,大不了就是纳倭姬为妾,这边娶高门贵女。

谢知暗忖,又不是没别的法子,只不过联姻是最快最便捷的选择。

谢兰因又问谢知:“我听说阿狼这次回来,要把柔娘的女儿带回来给你养?”秦纮半个月前去扶桑,暂定今年九月回来。

“不是给我养,是给我了。”谢知说。

谢兰因讶然问:“你是说正经的过继?”

“对。”谢知无所谓的颔首,“我都跟五哥说好了,这孩子就当我们嫡女。”她妹妹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

谢兰因问:“那美娘回来吗?”

“不回来,她都跟她表哥订婚了,满十三岁就出嫁。”谢知说,秦八现在也就两个女儿,哪能都回来?柔娘允许秦八纳妾,就为让妾生女儿联姻,连庶女都回来了,秦八纳妾有何意义?

谢兰因对女儿说:“说来阿生也有六岁,你也该再生一个了。”

谢知一笑,“是啊,我要再给阿生添个弟妹。”

谢兰因、凤容和四娘听谢知这么一说,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谢知肚子上,三人异口同声的问:“你怀孕了?”

正文 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

“是。”谢知也不卖关子,“约有三个多月。”阿生长这么大, 都没怎么生过病。谢知越发相信优生优育的好处, 她在备孕前跟秦纮准备了半年, 早睡早起、清淡饮食, 今年十二月开始备孕,等秦纮离开时她就确定自己怀上了。

本来秦纮不想阿菀在自己外出时候,让妻子怀孕, 他想等自己回来后再生孩子。可谢知觉得他时常要外出,他总归不能一直陪着自己,与其等来等去,还不如现在就怀上。等过段时间, 她勇气用完就又不想生了。

秦纮被妻子打击的心都碎了,可妻子说得也没错,他这些年说是一直在建德, 可时常会外出,即使外出时间不长, 可一年也有好几个月不在阿菀身边。

谢兰因对女儿也无语了:“你怎么总在阿狼不在的时候怀孕?”

“我身体好, 孕期反应也不大,他在不在都无所谓。”谢知满不在乎的说, 五哥时常要出门, 哪有整段的时间陪自己从怀孕到生孩子?

女儿这洒脱的话让谢兰因无言以对,“你开心就好。”

谢知惋惜的看着凤容, “可惜你不能给我生个儿媳妇。”

赫连凤容比谢知效率高, 谢知才生了一个儿子, 她都有三个儿子了,正好王家、赫连家、勿忸于一家一个,不过现在这三个孩子年纪还小,统一叫乳名,等孩子满了十岁,正式上族谱时再取正经的姓名。勿忸于波嘴上说是要让女儿给自己生孙子,但是真没想到女婿是会答应让孩子跟自己姓。得知女儿女婿真给自己生了一个大孙子后,勿忸于波跑到秦宗言面前炫耀,恨不得告诉所有人他女儿给自己生了个孙子。大赫连氏更是喜得连夫君都不顾,一心一意的待在女儿家里,给女儿带孙子。

秦宗言让次子、三子名为开商道、实为招兵练兵,需要老将压阵,本来勿忸于波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在家养老,如今一下多了三个大孙子,他干劲又来了,觉得自己还没老,还可以多给孙子攒家底,自告奋勇去了。虽然其中两个孙子都不跟自己姓,可勿忸于波不在乎,反正都是他女儿生出来的。至于他跟小赫连氏的庶子女,早被他分出去,不跟凤容住在一起,庶子女能分到的家产也极少,勿忸于波要都留着分给他三个孙子。

勿忸于家的大逆转,让谢知哭笑不得,同时又感慨这时代对性别和家世的严苛,凤容再优秀都比不上她找了一个好夫婿,而王瓒再优秀也比不上他有一个好家世。琅邪王氏的名声,可以让一个一心只想要儿子的老狐狸,心甘情愿的奉送所有家产,只为讨好女婿。谢知不由想起美国当年新兴暴发户为了提高身份,同英国那些穷得只有身份的贵族联姻,不管那些贵族的人品如何。

“我们以后孙辈可以联姻。”赫连凤容说,她都有三个儿子,不想再生,万一再生一个儿子,凤容觉得自己要疯,就是连王瓒都被三个儿子折腾得精疲力尽,唯独她爹娘每次看到三个魔星都合不拢嘴,凤容完全无法理解。

谢知深以为然,“你有三个,我起码也有两个,就算我们孩子将来跟我们一样生两三个,我们也起码有十个孙子孙女,我就不信没一对是年纪合适的。”

谢兰因听得啼笑皆非:“阿生才多大,你就想有孙子了?”

“他是不大,可是我老了。”谢知感慨,“你不知道,上回我去建德王府,建德王世子夫人今年跟我一样大,她居然自称老妪!”她今年也才二十六岁,她前世二十六岁的时候就感觉自己青春无敌,没想在这里人居然会自称自己老妪。谢知听到世子夫人自称时惊呆了,虽然那位世子夫人已经做祖母。

四娘脸红红的看着慵懒靠在软榻上的长姐,她腰肢纤细,臀部浑圆,两条修长柔嫩的腿曲线柔美,长长的青丝吹在挺翘的胸前,她哪有半点老态?难怪姐夫眼里只有长姐一人,只是姐夫这些年老得快了些。谢四娘想着这些年明显变胖变老的姐夫,心里有些失望,以前长姐和姐夫是才貌相当的璧人,现在的姐夫——四娘性情敦厚,不忍说姐夫不好,只能说姐夫娶了长姐后心宽体胖才会如此。四娘安慰自己,等姐夫回过神来,节制自己,就依然还是个美男子。

“她上头两层婆婆,怎么都熬不出头,难怪自称老妪。”谢兰因说,建德王太妃尚未过世,世子夫人上面有婆婆建德王妃,还有太婆婆建德王太妃,怎么能不老?她抬头对四娘说:“你上面也有两层婆婆,我听你母亲说,贺楼氏的几位女君都是性子爽利的人,你初到贺楼氏一定要先孝顺公婆、友善弟妹、交好妯娌,行事要占理,占了理我们才好帮你出头。”

四娘柔顺应道:“我会的。”父亲会跟贺楼联姻就是因为他们家族人丁兴旺,家中亲兄弟就有十几个,未出五服的堂兄弟有数百个,比起谢家单薄的人丁来,谢家联姻对象都属于人丁兴旺的家族,比如秦家、独孤家,还有一个魏国最大家族——拓跋氏。

“你阿耶跟贺楼氏说好的,等半年后就把你们接到平城,以后就在平城生活,所以即使忍也就忍半年。”谢知说,至于为何是半年,因为那个位置目前还有人在,半年后那人便要告老还乡了。

这事谢灏还没来得及跟女儿说,四娘闻言眼睛一亮,“真的?”太好了!她真不想离开爸妈。

谢兰因又教了四娘一些夫妻相处之道,这些是独孤氏不可能会教的内容,独孤氏彻底以夫为天的人,在她心目中谢灏是她的一切,所以她肯定也会要求四娘以夫为天。大兄是可以托付的人,即使他可能不爱独孤氏,也会照顾她一辈子,为她遮风挡雨,可谁能保证四娘未来的丈夫也是如此?因此谢兰因从婚后夫妻相处之道入手,慢慢教导四娘该怎么做。这事也只有谢兰因可以做,谢知和凤容都是属于这个时代少见的自由恋爱,两人脾气性情也跟一般女孩不同,她们的婚姻生活无法复制,也不能教别人。

四人在暖房里闲聊一下午,到了申时,暖房没之前那么暖和才离开。这会阿生也下课了,由僮儿陪着来找谢知。这些年谢知跟儿子聚少离多,但谢知隔天都会给儿子写信,十天半个月给儿子送衣服送吃得,给他画画,亲自动手做各种小礼物,还做拼图给儿子玩。母子俩感情始终很好,阿生远远的看到阿娘,就甩开僮儿的小手扑到谢知怀里,“阿娘!”

谢兰因等人吃了一惊,想着谢知现在情况特殊,想拦着阿生别冲上来,但谢知已经将宝贝儿子抱了起来,也亏得她长期锻炼,不然还真抱不动儿子,抱儿子可以技术活,不仅要双手有力气,核心肌肉群也要锻炼,不然六岁的壮小子还真不是一般女子可以抱起来的。

“阿娘,今天阿弟有没有很乖?”阿生摸着谢知的肚子问。

“很乖,他还跟我说,他想哥哥了。”谢知有孩子的事,她第一个告诉的就是阿生,他们生孩子也是问过阿生。谢知总担心阿生会不喜欢弟弟妹妹,但事实证明她想多了。在讲究多子多孙的古代,几乎没有孩子有独生子女的概念,阿生原本还奇怪为什么别人都有弟弟妹妹就他没有?现在阿耶和阿娘说,他马上就要多个弟弟或是妹妹,他开心了好几天。他既想要弟弟,又想要妹妹,因此一天叫谢知肚子里的孩子为阿弟,一天叫阿妹,轮流来。

阿生咯咯直笑,“阿弟你要在阿娘肚子里乖一点,等你出来了,阿兄带你一起玩。”

谢兰因看着女儿居然可以单手抱孙子,也是服气,难怪她时常觉得自己运动太少,要想她这么运动,女人都可以上战场了。

谢知抱着儿子去房里,给他换衣服,然后再抱着他去独孤氏房里吃点心,谢知不在的时候,阿生都是独孤氏来照顾的。谢知很感激独孤氏,从各方面孝顺独孤氏。说来独孤氏对阿生有些溺爱,但因为有阿耶看着,所以阿生只是有些娇生惯养,并没有养成坏习惯。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孩子年幼时娇惯些也不算什么,反正阿生也没几年好日子可以过了。大人嫌孙子太娇气,准备把孙子接到秦家养一段时间,让他待在军营里洗刷身上的娇气。

谢知觉得他们太狠,可想到她跟阿生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又挣了这么大的家业给儿子,儿子要是没能力,怎么看住家业?她也就顺水推舟的应了。

四娘的婚礼举办的很隆重,平城权贵众多,谢灏身为刺史也不好太显眼,只厚嫁女儿,并没有开流水席,在贺楼氏的族地柔玄镇却没这么多顾及,贺楼氏为了庆贺他们娶了谢氏女,连开六天流水席,宴席上还有大块的肉,吃得镇上所有人满嘴流油,对贺楼氏赞不绝口。

谢知从平城送走四娘,并未跟她一起去柔玄,而是跟母亲回怀荒,离开时还带走儿子,大人跟阿耶已经商量好,以后儿子每年有三个月时间住怀荒,由大人负责给他打熬筋骨、锻炼身体,让他在军营历练。阿生并不知道秦家的训练有多辛苦,想到自己以后会跟阿耶一样厉害,就兴奋的撒开小蹄子乱跑。谢知坐在马车上看着撒欢傻儿子心中怜悯,等你到了秦家就该哭了。

谢兰因对女儿说:“你不如就住在怀荒,等阿狼回来再回建德。”

“不行啊,五哥不在,我不能离开太久,不然那边就乱了。”谢知说,这几年建德的摊子越来越大,她再也不敢跟以前一样,把事务都丢给下人,自己一走了之。

谢兰因道:“那你一个人行吗?不如我陪你去?”

“当然可以,你就留在这里陪大人和阿生吧。”谢知说,将心比心,她也舍不得跟五哥离开,也不会作出让母亲和继父分开的事,她都长大了了,又不是没断奶的小娃娃,离不开父母照顾。

谢兰因很是欣慰的看着女儿,别人家嫁出去的女儿都要父母操心,唯独她女儿,不仅不需要他们操心,还会反过来照顾父母,有女如此,她又有何求?

谢知和谢兰因刚到怀荒,就感觉到不对劲,街上一队队的军士走过,谢知和谢兰因面面相觑。

“母亲。”秦绍正站在门口同人说话,抬头看到谢兰因的马上,他上前行礼。

阿生从车厢里探出小脑袋,跟秦绍笑容灿烂的打招呼:“大伯。”阿生记忆力很好,他还记得这个大伯很喜欢他,阿耶不在的时候,他会把自己放在肩膀上逛街,他还给过自己一柄小木刀、一把小弓箭,这些都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正文 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

“阿生。”秦绍看到探出身子的小东西,向来淡漠的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 上前几步, 对着阿生伸手。

阿生小身子纵身一跃, 在丫鬟们的惊呼声中, 被秦绍稳稳的抱在怀里。阿生开心的咯咯直笑,“大伯飞飞。”

秦绍把小东西往上丢,然后稳稳的接住, 阿生发出兴奋的尖叫声。众人皆愣怔的看着秦绍抱着阿生玩闹,虽然秦绍并不像阿生那样开心,可身上冷漠的气质却软化不少,他就是对自己亲孩子都没如此。这孩子是谁?

谢知也不懂秦绍为何这么喜欢阿生, 要说讨好秦宗言也不至于,他有很多讨好秦宗言的方式,没必要在阿生身上费心, 跟小孩玩花时间又费精力。她掀起车帘对秦绍歉然一笑,“大伯, 阿生淘气, 你别理会他。”她又对阿生伸手,“阿生过来。”

“不。”阿生扭着小身子拒绝, 他现在都是大孩子, 虽然还黏糊阿娘,但更喜欢跟同龄人或是青壮年一起玩耍, 尤其是大伯这样肯带自己骑马、带自己飞飞的人。阿娘都没法子给自己举高高了。

谢知:“…”这熊孩子。

秦绍说:“弟妹若放心, 我可以带阿生玩一会。”

谢知尴尬道:“大伯肯他玩, 我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就是您事务繁忙,我怕耽搁你。”五哥跟秦绍根本不熟,她跟尉迟氏也没高氏、贺兰氏那么熟,要换了秦二、秦三,她也没那么不好意思。

秦绍微微一笑:“不耽搁,阿生挺乖的。”

谢知看着秦绍抱着阿生离开,她放下车帘,回头问谢兰因:“阿娘,怎么镇上会有这么多军士?”

谢兰因正若有所思的看着秦绍,听到女儿的话她才回神说:“不知道,我去问问你大人。”

谢知眉头微蹙,“不会又要打仗了吧?”

“打仗?不会又是南征吧?”谢兰因一怔,有些不可置信道:“三年前才打过,怎么又要打了?”

谢知说:“上回南征打到长江畔,这次说不定拓跋曜想直下长江呢?”拓跋曜这是想在三十岁之前统一南北?

谢兰因:“…”阿兄是被梁朝伪帝害死的,谢兰因很恨伪帝,可不代表她希望魏国真踏破梁国,梁国那里还有她的亲人。前两次南征,魏国没过长江,她也不是很担心,要过长江,谢家、王家、郗家就是首当其冲的。“如果真攻入梁朝,不知——”她欲言又止,她虽恼母亲无情,可也担心母亲的安危,她毕竟是自己的生母。

谢知问:“阿娘是担心郗家祖母?”

谢兰因也不奇怪女儿会了解长辈的旧事,她连她亲爹是谁都知道,打听一个还在世的外祖母是轻而易举的,她微微颔首道:“嗯。”

“既然大人在调兵,这次秦家肯定会出征,等攻下建康,让大人多看顾些郗家就行,阿娘无须太忧虑。”谢知安慰谢兰因说,郗氏也算梁国豪门,只要他们肯投降,拓跋曜肯定不会为难他们,他还需要魏臣来替他安抚魏国百姓。

听到郗家两个字,谢兰因神色就淡了,“不用照顾郗家,只要你外祖母无事便行。”她顿了顿说,“说来有王世父在,她也很难出事。”

谢知聪明的没说话,长辈的事,她一个孙辈就不多插手了。

等两人的马车入内,秦宗言已等候在二门,他先扶谢兰因下来,问她路上还顺利?

谢知很识趣的退下,不打扰他们夫妻说话。秦宗言很满意儿媳的识趣,他见阿生不在,不由问道:“阿生呢?”

谢兰因说:“被老大带出去玩了。”

“老大带出去玩?”秦宗言重复了一遍,轻哼一声,“他倒是有闲心。”但他也没多说什么,他疼极了这孙子,自然希望别人也疼爱他。老大平时待人不冷不热的,对阿生倒是热络,阿生这是投了他眼缘?

谢兰因问秦宗言:“我怎么你们在调兵?”

秦宗言正色道:“陛下又要南征,这次老大和老二、老三几个都要去。老于、老陆他们也会去。”秦宗言暗暗庆幸,亏得陛下没说让老五过去,不然他从哪里变个老五出来?

谢兰因脱口而出:“你们要正式南渡?”

“应该是。”秦宗言说。

谢兰因欲言又止,秦宗言笑道:“放心,我和父亲在朝中都有些人脉,不该动的人,他们不会动的。”郗夫人不过一介女流,只要王畅识相,就是王畅他们都不会动,别说是郗夫人。

谢兰因勉强一笑,担忧的看着秦宗言,秦宗言莞尔,见谢知已经退下,他将妻子搂在怀里柔声道:“我这次不去,你忘了我‘腿不好’。”他第二次南征回来就告病了,这些年外出也一直瘸着腿,但私底下他还是正常走路,阿镜一时疏忽也正常。

谢兰因一怔,随即惊喜的看着丈夫,“真的?”

“真的。”秦宗言微笑看着妻子,“我年纪大了,这种功劳还是让给年轻人去挣吧。”这次随陛下出征的将领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如彭城王、秦绍、贺兰英雄,前两次南征他们也跟着一起去了,就是没成为主将。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次定他们为主将,没人会反对,毕竟这些年人大多也年过三十,非嘴上无毛的少年了,最年轻的贺兰英雄都二十九了。

谢兰因连连点头:“对。”以前秦宗言年轻,他出征谢兰因并不担心,可随着独孤雄的病逝,谢兰因也开始担心他的安危,不想让他再出征。至于柱国大将军之位,谁愿意谁拿走,她不在乎。

秦宗言见妻子满脸担心,轻笑的揽着她,他就知道自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阿镜终于把自己放在心里了。

谢知听着大人和阿娘的絮絮低声,轻哼一声,他们年纪越大,感情越深,时不时的往自己嘴里塞狗粮,她才不嫉妒,她也有五哥。谢知回到自己主院,洗漱完毕,靠在窗前看着碧蓝的天空,也不知道五哥现在如何。

“阿姊。”少年清朗的声音自屋外响起。

谢知回头,就见一名黑衣少年站在门口,这名少年浑身都蒙着一层薄纱,身量颀长消瘦,“初一?”谢知又惊又喜的看着表弟,“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初一腼腆的笑道:“我跟三哥一起回来的,三哥说要带我去南征。”初一说的三哥是秦三,这次南征秦宗言不去,但是秦家老大到老七都会去。

“啊!”谢知惊呼一声,“你要去南征?”她倒不是拦着初一奔前途,而是初一又不是秦家那些从小就跟大人到处历练剿匪的郎君,他十一岁才跟秦三走商道练武,才训练三年时间,怎么就上战场了?

“阿姊放心,我上战场,我就待在后勤兵里,负责后勤押送。”初一说,他武艺不高,不敢上战场,不过他心细如发,秦三就把他放在后勤部。

谢知这才放心,她柔声道:“我也不是拦着你上进,只是你年纪还小,这种危险的事还是少做的好,你要有什么三长两短,大家都会担心的。”

初一双目发亮的看着谢知,“阿姊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三哥带他去战场也是好心,想让巩固自己的世子之位,初一对父亲的爵位并不上心,如果不是阿娘临终遗愿是让自己继承爵位,他早想跟父亲一家断绝联系。他四处张望了下,没看到小胖玩,“阿姊,阿生呢?”

谢知略带无奈的说:“被他大伯带走玩了,现在估计都玩疯了。”

初一了然的说:“大哥一定是带阿生去骑马了。”他们这次回来带了不少马回来。

谢知苦笑,还没马腿长的小人骑什么马?还不是要让把他抱着骑?

“阿娘!阿娘!”阿生兴奋的尖叫声让谢知和初一同时起身,谢知隐约听到一阵嗒嗒的声音,她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很快她就看到儿子骑着一匹小马进来,这匹小马看着还不到一米,阿生穿着骑装趾高气昂的坐在马上,马头由一名约莫十岁左右的男童牵着。

“这是矮马?”谢知惊讶的问,她记得自己小时候有过一匹矮马,是大人和五哥给自己找来的,他们又给阿生找了一匹?

初一略显羞涩的说:“这是果下马。我们这次跑商的时候选了一批回来,阿姊你要吗?我也给你找了一匹纯白的果下马。”

“果下马?”谢知一怔,“你们去南面了?”谢知以前就玩骑术,自然知道国内矮种马源远流长,但后世存世数量不多,她见过的矮种马都是外国配种的。

“我听人说这些果下马,即便成年后也只有阿生现在差不多高,阿姊跟当大犬一样样。”初一说,“我还让人养了些幼崽,等小弟弟长大,也有一样的马儿可以骑。”

谢知嫣然一笑,“初一真贴心。”

谢知的夸奖让初一脸微红,幸好他脸上蒙着黑纱,别人看不到,他低声说:“我是他们舅舅,应该的。”

谢知笑着搭在他肩膀上,初一已经是十四岁的大小伙子,个头比谢知窜得还高,谢知都没法子摸他脑袋了。

阿生看到阿娘,急着要从马上下来,初一见状脸色微变,上前一步,弯腰将小东西抱了起来,“阿生,下马时不能太急,不然会摔跤的。”

阿生乖巧的点头,“谢谢小舅舅,我以后一定慢慢下马。”谢知弟弟很多,可阿生所见就初一一个,所以阿生都叫初一小舅舅。

初一满意的揉揉他小脑袋。

阿生抓着初一的衣襟,“小舅舅,你是不是要打仗?”

“是啊。”初一给他换了一个姿势,让他坐在更舒服一点。

阿生挣扎的要下来,“大父说阿生都是大孩子了,不能整天被人抱着了。”

谢知乐了,“你大父说得对,你是大孩子,不应该整天让人抱。”这小子整天要抱,谢知还抱得动他,可一个肉敦敦抱着还是挺吃力的,他肯自己走再好不过。

阿生连忙说,“阿娘不算!”说着就要往谢知身上扑。

初一连忙将小东西再次提起来,他柔声对阿生说:“阿生,现在你阿娘有了小弟弟,你不可以往你阿娘身上扑,你想要要人抱,舅舅来抱你好不好?”初一脸上蒙着黑纱,遮住他脸上疤痕,只显出他清秀的五官,他双眸湛黑,看着阿生的目光温柔如水,阿生小胖脸红了,呐呐的说:“我不是故意的。”

初一笑着对谢知说:“阿姊,你先休息,我带阿生出去玩。”初一看出谢知有些累,不想让阿生扰了她休息。

谢知怀着孕,赶了几天路确实累了,她问儿子:“你要陪阿娘休息,还是跟你小舅去玩?”

阿生歪着小脑袋想了想,“我晚上陪阿娘休息。”他现在是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哪里肯陪阿娘午睡?

谢知对初一说:“那就麻烦你陪这小麻烦玩一会。”她知道初一是想让她好好休息才带走阿生的,她身边全是靠谱的人,阿生交给谁她都放心。

初一笑道:“不麻烦。”他抱着阿生刚出门,就见秦三匆匆赶来,“小一。”

初一问:“三哥怎么了?”

秦三看着初一怀里的小娃娃,笑着捏捏阿生的小耳朵,对初一说:“来了几个人,想让你问问他们几个问题。”

初一坦然自若的颔首,抱着阿生往他办公的地方走去。

秦三难得迟疑的指着初一怀里的小胖娃说:“那边不适合带孩子玩吧。”

初一轻轻一笑:“没事,就一会功夫,我想让人陪他玩一会,一会带他去搭积木。”阿生刚骑过马,今天不能再玩太消耗体力的游戏,不然晚上该哭了。他还记得自己幼时一次逗阿生疯玩一天,晚上阿生哭醒了好几次,他才知道小孩子白天不能玩太疯,不然晚上会哭。初一当时很自责,可姐姐姐夫都没怪过他。

秦三说:“那几个人嘴挺硬的,一会时间撬不开。”

初一垂目看着怀里正东张西望的小东西,轻轻笑道:“我试着加快点速度。”

初一的话让秦三心头一寒,他看着腼腆如女孩子般初一,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小子外观跟他的本性也差太多了。

正文 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

秦三跟初一去了城西一处不起眼的民居,此处是个住宅区, 住的都是秦家的亲卫, 绝少有陌生人出入。因朝廷的征调, 亲卫们大部分都去军营集训, 这会只有家眷留在家中。女眷们正在抓紧时间赶制棉衣,这会出发,等到南面的时候都该冬季了。她们早听将军夫人和女君说过, 南方的冬季湿冷,一般不下雪,但会下雨,照样很难熬。

女眷们有的弹棉花、有的缝制棉衣、棉毯, 棉衣、棉毯都是清一色的青色棉布外罩,这是军中统一款式,她们做了以后都是直接收入后勤部, 再统一分配给行军大部队。还有家庭接了部队赶制干粮的任务,这些家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确定不会克扣部队分派下来的物资, 才领到这个任务。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种荣耀,代表将军对他们的信任。做任务的人制作也很精心, 这些东西都有可能用在自己亲人身上。

众人显然跟秦三、初一很熟悉, 见到两人纷纷打招呼,称呼他们为“三郎”、“贺楼小郎”, 虽然朝廷已退出汉化的鲜卑姓, 但还没有传到边关, 边关很多人依然称呼旧有的姓氏。秦三性子豪爽,不拘小节,跟众人愉快的聊天说笑。阿生眼睛睁得溜溜圆的看着众人,谢灏和独孤氏都是不喜热闹的个性,谢知又不爱出门,阿生很少来这么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初一见阿生喜欢这里,特地放慢脚步,让阿生慢慢看,偶尔温声回应太过热情的女眷。众人也都知道贺楼小郎幼时生了天花,因脸上全是疤痕被同族人欺负嘲笑,导致他性情腼腆,不爱说话,大家很怜惜贺楼小郎,时常给初一做些好吃好玩的。

初一双目微垂,忍耐的收下众人的好意。他明白这些人是好心人,可对这些人的善意,初一内心毫无波动,他不由加快脚步离开,他怕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恶意,对这些人作出什么不好的举动。阿生却因为初一的加快步伐而开心得直拍手,他最喜欢的就是大人抱着他跑,或者跟他玩飞飞。初一听到阿生天真无邪的笑声,脚步一顿,将阿生坐在自己脖子上。

阿生兴奋的惊呼,“小舅舅,我现在好高!”

初一轻轻一笑,快步走入民居,取出画本让阿生画画。画本是谢知亲自画了原稿,再让阿耶润色,最后让小叔请家中工匠制成线描雕版,让阿生在线描里涂颜色。只要是孩子,都喜欢这种画本,谢洵刚让人印好,就在谢家大受欢迎。谢简大手一挥,将雕版留了下来,只让人印了许多绘本送到建德。

谢知看在祖父还请国手充实画本的份上,勉强忍了。她给儿子规定了任务,一天涂满一张,有兴趣可以多涂两张,但不许少涂。阿生把涂画当成游戏,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他由谢灏教导了两年,握笔姿势很正确,涂色涂得也很均匀。初一让阿生在房里填色,又吩咐人看着阿生,他先去刑讯房完成自己任务。

刑讯房的味道不好闻,有一股血液的臭味,可初一踏入刑讯房,心里就轻松起来,他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步履轻快,只有在这里,他才不用压抑自己本性。初一知道自己有病,秦家跟他一样有病的人不在少数。

他曾听阿姊说过,他们这种病是心病,阿姊说他们可能是反社会人格,缺乏同理心。初一不明白什么叫反社会人格,也不懂什么是同理心,可他本能的知道这种病不好,所以在外人面前,他都是压抑着自己的本性,只有在刑讯室才释放自己。

秦三不急着去刑讯室,他对初一如何刑讯一点兴趣都没有。要不是亲眼所见,秦三真不敢相信这个平时温柔怯弱跟女孩子似地初一有这么可怕的一面。亏得这小子在外人面前还知道压抑本性,对阿生也是真心好,不然秦三绝对不允许他接近阿生。不过有老五在,这小子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秦家像他这种表里不一的人多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