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炤指了指一旁的食品用温度计,“水太烫。”

周芜沉默了两秒,抢过他手里的玻璃杯,然后打开一瓶矿泉水倒了小半瓶进去。

拿着杯子晃荡了两下,周芜将温度计放进杯子里,数显比圆子妈妈写的温度高了一度。

周芜将水倒进奶瓶,然后挖了几勺奶粉,摇晃均匀以后拿出去给圆子。

厨房里的陆炤默默地往玻璃杯中先倒了一半开水,再兑了一半矿泉水递给周芜。

“早饭吃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脑补一下陆老师抱着小熊睡觉的画面~

第14章

陆炤:“早饭想吃什么?”

“随便,都行。”周芜不挑的,她行李箱里很多吃的,实在不行泡个方便面也解决了。

陆炤抬手看了看表,“出去吃吧,一会儿给他们带回来。”

“就我们俩?”

“把孩子也带上。”

远处的圆子一听见“出去”二字,手脚并用地就跑过来了,抱着陆炤的腿,“出去玩,出去玩。”

“那你带他去吧,她们醒了万一家里没人……”

周芜是懒得出门的,那上下坡,她想想都腿抖。

“姐姐一起去。”圆子抱着陆炤的手还没撒,另一只手又去拉周芜的衣服。

“我找他们借车,一块儿去。”

陆炤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原本百般不愿意的导演最后还是丢了车钥匙给他。

周芜陪着圆子坐后排,圆子坐在儿童座椅上手脚不停地晃荡。

“陆老师,你认识路吗?”

“不认识。”

周芜脑子里闪过一堆问号,不认识也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陆炤开得很慢,路不算大,而且早起买菜的行人多。

他跟着买菜的大叔大婶,七拐八拐到了集市。

这里没有正规的菜市场,小商小贩们都是拉着三轮车或是在地上铺着塑料布卖菜。

每隔几步就有早饭摊子,面条馄饨,豆浆油条,还有周芜小时候吃过的粢饭。

周芜:“圆子你要吃什么?”

“吃圆子!”圆子拍着手补充道:“芝麻圆子。”

周芜朝陆炤无奈地笑了笑,“早知道就不出来了,冰箱里其他的没有,圆子要多少有多少。”

他们这回的赞助商就是某速冻食品,别说圆子了,饺子包子馄饨手抓饼,只要他们开口,还不信节目组不给了。

陆炤:“你吃什么?”

“这个吧。”周芜拉着圆子到了粢饭摊,“陆老师你吃吗?”

“嗯。”

“奶奶,要一个甜的一个咸的还要两杯豆浆,甜的那个米饭少一点就好。”多了她吃不完也是浪费。

卖粢饭的老奶奶麻利地将桶内的米饭舀到纱布上按平,然后在中间铺一层白砂糖,再放上油条,然后再填上一勺米饭,包裹严实放进油纸里。

“来,你的甜的。”周芜接过以后咬了一小口,米饭黏黏糯糯的,内里的白砂糖随着米饭的热气微微融化,嚼在嘴里带有一些些的颗粒感。

很快,陆炤的那份也做好了。

与周芜的这份黑糯米饭不同,陆炤那个是白的糯米饭,里面包的是咸菜和油条,外层还撒了芝麻。

“来,宝贝儿。”

老奶奶又用黑糯米捏了个小小的饭团给圆子,约莫只有圆子的拳头大,圆不溜秋的。

“谢谢奶奶!”没要周芜提醒,圆子手里拿着饭团,朝着老奶奶笑得十分灿烂。

圆子一路上啃着饭团,周芜还没吃完他就已经全下肚了。

拿着节目组的经费买了菜,最后周芜和陆炤又绕回了粢饭摊。他们方才吃的时候忘了给温雅他们打包了,还是刚才跟拍导演提了一嘴才想起来。

早晨的集市老人比较多,少见年轻人,陆炤大摇大摆地在外面晃了半天也没人认出来。

顶着大太阳逛到最后,陆炤左手拿着鸡,右手提着肉,脑门上出了细细密密的汗。

周芜在旁边五块钱一件的小摊上给他买了顶帽子,陆炤这一戴,手里拎着只活鸡,站在人群中根本毫无违和感。

他们到家的时候周光耀晨练刚回来,满身是汗,正坐在院子里用蒲扇扇着风。

爷爷奶奶辈的似乎都不愿意吹空调,更喜欢摇着蒲扇,坐在树下乘凉。

“周爷爷,进来吃饭吧。”陆炤比周芜这个孙女儿嘴都甜,一口一个周爷爷叫得周光耀眉开眼笑。

周光耀咬了两口粢饭,直呼好吃,说是跟周奶奶做得很像。

周芜姐妹俩小的时候每次去爷爷奶奶家,周奶奶都会给她们做粢饭吃,油条都是自家炸的,比外面的炸的老些,也更香。

后来爷爷奶奶搬去了L县,周芜也很少在M市找到人卖粢饭了。

周芜进屋以后上楼拿水杯,看见房间里的夜清不知道在找什么,地上散了一摊东西。

“丢了什么吗?”周芜靠在门口没进去。

“我记录灵感的录音笔好像找不到了。”

“你昨天用过吗?”

周芜印象里似乎没见过她录音笔的长相,昨日没见她拿出来过。

“你和小温洗澡的时候我还用了,后来……”夜清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她后来干什么了。

“别急,想想昨天都拿去哪儿了,我帮你去楼下看看。”

周芜在客厅找了一圈也没看见,刚准备上楼去找夜清,她已经换好衣服下楼了。

“找到了吗?”

“找到了,掉在洗手池旁边了。”

周芜点点头,“没坏吧?”

对于作者来说这种东西还是挺重要的,周聊的灵感好像都是手写,上回丢了张便签,恨不得把家给拆了。

夜清:“没,没有,在楼上充电呢。”

“那就好,去吃早饭吧,在蒸箱里温着呢。”

房子里的六人都起床了,陆陆续续吃过早饭以后又是排排坐在沙发上大眼瞪小眼。

周芜以为节目组起码得给点什么任务,六个人搁沙发上坐一天,哪有人看?

当然,陆影帝的粉丝除外。

艾希那种忠实粉丝,就算是看陆炤的照片都能盯三个小时擦十几回口水。

导演手里拿着张卡片,朝六人挥了挥。

除了圆子以外,其余五人都静静地盯着他,不作声。

导演:“来个人接一下。”

三个女生齐刷刷看向陆炤,周光耀用蒲扇点了点陆炤的肩膀,“小陆。”

陆炤接过任务卡以后翻开看了一眼,然后……合上了。

导演:“陆老师,请朗读。”

陆炤将卡片递给周芜,靠在沙发靠背上,满脸都写着抗拒。

周芜清了清嗓子,“两人一组,每组挑一户人家帮忙干活,晚上不许在人家家里蹭饭。”

“没了?”温雅看那卡片上好像写着不少字儿。

“没了,废话太多,我大概概括了一下。”

周芜侧头看向看过任务卡的陆炤,后者点点头表示赞同。

“那我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分个组?”

周芜此话一出,夜清和温雅都伸出了拳头准备黑白配。

就连圆子都扭着屁股过来,举着小肉手跃跃欲试。

陆炤那茫然的表情跟周光耀一模一样。

“黑白配,会吗?”

陆炤直起身子,迟疑地伸出了手。

周芜:“爷爷……”

周光耀摆摆手,“我会,我会。”

“行,来……”

“黑白配……”

首先出去的是温雅和夜清二人,然后是周芜。

最后,陆炤以手背对周光耀和圆子二人的手心。

“要不换一下吧,圆子还是跟着我吧?”她怕孩子太闹,累着周光耀。

周光耀:“不换不换,圆子来,到爷爷这儿来。”

导演美滋滋地搓着手,这正是他喜闻乐见的分组,要是陆炤和周光耀分一起了,不就没有看点了。

“出发!”

第15章

三组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周芜他们刚走了两步,就看见夜清和温雅进了一户人家,院子里的老奶奶坐在大树下面剥蚕豆。

绿油油的蚕豆堆了两座小山一样,老人手里抓上四五个豆荚,然后用指甲将豆荚剥开,取出蚕豆丢到竹筐里,没一会儿就剥了许多。

夜清和温雅提出帮忙的时候,老人抬头朝她们笑笑,然后指了指远处的两张凳子,示意她们自己拿过来,然后又扬声让屋里的老伴儿取了两碗绿豆汤出来。

周光耀带着圆子顺着小孩子的哭声进了一户人家,圆子手里拿着个小布偶熊,一进门就跑到儿童车旁边,将布偶熊放到小孩儿眼前晃。

圆子和小孩子玩得高兴,周光耀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帮孩子的爷爷切起了咸菜。

只有周芜和陆炤还没找到需要帮助的人家,许多人一见他们后头跟着一堆摄影师,忙不迭闭门谢客。

“看来陆老师的魅力还没散发到这儿。”本来以为跟陆炤一组做任务会很顺利,谁知道居然被人拒之门外。

“诶,这儿,这儿。”周芜看见前方院子里堆了很多牛仔裤,牛仔裤堆后面坐着一个大姐。

“大姐,你好。”

周芜先行进门,指着地上的牛仔裤,“修剪毛头呢?”

“诶,你好。”大姐扬着声音朝她问好,然后指指后面的陆炤,“是明星吧,我看过电视。”

大姐吃力地讲着普通话,不过话音里还是有很浓重的方言味道,周芜小时候常住爷爷家,对这口音倒是觉得亲热。

“大姐,还有剪刀吗?”

周芜拉了两张凳子坐在旁边,按照摄影师的要求坐到了合适拍摄的角度。

陆炤也僵硬地坐下,接过了周芜递过来的剪刀。

这剪刀和寻常市面上的剪刀不太相同,没有普通剪刀的圆把。

剪刀的形状像是个U字,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捏,便可以把线头剪断。

陆炤拿起一条牛仔裤,然后学着周芜的样子将多余的线头沿根剪去。

他不习惯用这种剪刀,动作笨拙。

本来以为周芜娇生惯养地应该跟他差不多,谁知道她手上十分利索,剪刀在她手里使得也灵活。

周芜:“我小时候放假住爷爷家,那边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都会干这个,边聊天边剪毛头,打发了时间,也能补贴一点家用。我和我妹妹写完作业就会去隔壁家帮忙,隔壁奶奶家做的菠萝糖水是最好喝的,还有村口的李爷爷,帮他切一下午的臭豆腐,晚上他摆摊的时候都会炸一碗给我们。”

周芜咽了咽口水,爷爷搬家以后就没回去过了,臭豆腐她更是好多年没碰了。

“大姐,剪一条给你多少钱啊?”

修剪毛头是按条算的,周芜上小学的时候没记错的话是五分钱一条,她一直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服装厂技术进步这活儿已经没人干了,没想到在这儿看到了。

“一毛。”大姐笑眯眯的,“反正在家也是无聊。”

周芜点点头,“那您一天能剪多少条?”

“一百多条,我们村我速度是最快的。”

“那这里的剪完是不是就可以休息了?”周芜看旁边堆着的裤子已经剪了小半了,这应该是定量的。

大姐:“对,今天就这么些。”

周芜拍了拍一旁陆炤的肩膀,“陆老师,加油。”

陆炤有些恼火地盯着手里不听使唤的剪刀,抬头看了周芜一眼。

他说去田里帮大爷锄锄地,挑挑菜,周芜非不肯。

这会儿还把他带过来做这精细活儿,四台摄像机拍着,他这手脚不灵活的毛病算是一个都跑不了了,播出的时候还得被节目组的人剪成宣传片滚动播放。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忙了一天,所以有点短小(好吧,是十分短小),我错了,嘤~

这章留言的给你们发红包,等这周忙完了应该就会粗长一点的,我发si!

第16章

在周芜和大姐的不懈努力以及陆炤的浑水摸鱼下,太阳落山前总算是把堆成小山的牛仔裤都修剪完了。

陆炤总共也没剪几条,周芜一一检查了。没想到陆炤居然是个细致的人,经他手的每一条裤子都是干干净净,没有多余的线头,就是动作太慢了点罢了。

“就在我家吃饭。”大姐一边招呼着二人进去,一边弯着腰将牛仔裤每二十条一组,用绳子捆起来。

“不吃了,我们得回去了大姐。”

大姐见他们确有正事儿,也不强留,去屋里拿了一篮花生,说是自己家种的非要他们带走。

陆炤和周芜二人从大姐家离开,也不知道另外四个人怎么样了,有没有回去。

重要的是,有没有做饭。

周芜这会儿饿得前胸贴后背,恨不得抓起篮子里的生花生就啃。

陆炤指了指一旁田里的黄瓜,“吃吗?”

周芜迟疑着摇头,“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