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说:“于闲止看起来不动声色,却有个势在必得的脾气。他此番来京所为何事,朕一直晓得。前几日他说要走了,竟没说要带你一起。”

忽然间,心里就没了着落。我“啊”了一声,道:“小三登在宫里备了膳,我、我得回去了。”便携了兰嘉匆忙要走。

“碧丫头。”大哥沉声道。

我回过身来,只见他皱着眉,忽然叹了口气,“你是公主,并非一个简简单单的后宫中人。出生皇家,就有逃不开的责任。”

然后他沉默良久,又说:“但朕会尽力保你安乐。”

我不知当应他什么,只好弯膝施了个礼。

大哥却笑道:“一直想为你寻个夫婿。现如今看来,兴许还是刘世涛好。”又道,“那日他随慕央进宫见朕,提了一句,说想去天华宫探望你。朕准了。”

然而我等了几日,并未瞧见刘世涛的影子。

腊月十三是个大日子,因每年的这一天,我朝皇帝都会去鸦留山赏梅。这事其实有个由头——先祖皇帝在世时爱梅成痴,先祖皇后过世后,祖皇帝为表思念之意,将她葬在了以梅香闻名的鸦留山,且于每年腊月与梅花同祭。

此后,腊月赏梅的规矩就传承了下来。亦是承祖上的规矩,鸦留山也是随朝每一任国母的香冢。

腊月十三,我与随行大臣一道,在九乾城门口等候圣驾。

我到得偏早,雾茫茫的晨色里,除了我与小三登,还杵着两个人影,一是已经行过见礼的慕央,二是慕央身边文才最好的校尉,刘世涛。

刘世涛面带犹疑,远瞧见了我,小声道的一句却是:“公主莫怪。”

他约莫还为着前一阵儿说要来拜见却未曾前来的事耿耿于怀。

我没怎么理他,于是乎刘才子又结结巴巴地解释道:“因、因末将至今未能将公主与为人引路的小绿姑娘分清。”

他这话甫一脱口,我吓了一跳。却又想到那年二嫂离宫,二哥魂不守舍了好些时日,我问大哥二哥何时能好起来,大哥说,等有一天,你二哥能将他与你二嫂的往事当笑话讲给你听的时候。

推此及彼,现如今刘世涛能将他心中这个困惑说与我听,约莫也将从打击中爬起来了罢。思及此,我不禁温言道:“刘才子,有句话本公主一直想跟你讲。”

“早先我扮宫女诓你,是本公主的错,如今误会已解开,你何必在原地兜圈子?”

刘世涛听了这番话,却慢慢苦起一张脸:“末将原是放开了,还想着与公主冰释前嫌,但近日回缓过神来,心里却不是滋味。”

他大约又想起与我那桩黄了的姻亲,猛地一叹,转头看向慕央,请教道:“慕将军,倘若你心里头有这样的疙瘩,可能够找出一条明路来?”

慕央原是静立着,听了这话,竟怔了一下。

小三登在一旁低眉顺目地道:“刘校尉问错人了。在朝为官,君是君,臣便是臣。对怀化大将军而言,这样的疙瘩,不曾有,亦不会有。李校尉是做了武将,却还揣着一颗才子佳人的心。”

刘世涛愣了愣,应道:“是末将失言。”

可这时候,慕央忽然安静地开了口:“便是不能平复于心,亦要深藏于胸次。”

远处冬阳破晓,将晨雾照得支离破碎。可时光仿佛溯回,慕央的眸中有竟那日斜阳黄昏里化不开的暮色,凄清而茫茫。

他沉默片刻,与刘世涛道:“这些大不敬的话,日后不要再说了。”

言语间,随行的大臣都已到了。九乾城玄正门前,禁军列阵,我与众朝臣女眷一起行跪拜之礼迎候皇辇。刚起身,衣袖便被挤来身旁的人拽了一拽。

来人是二哥,他皱紧眉头,问说:“碧丫头,你怎没和大皇兄一起?”

我是公主,随帝王出行,理应跟在帝王身后的步辇中。其实一整个早上,不是没有觉察到周遭异样的目光,我道:“去鸦留山赏梅,是于闲止为我请得旨,我叫小三登去内务府问过,这回出行,我是以女眷的名义载在大世子名下的。”

二哥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于闲止今日晚到,他竟没有知会你?”

鸦留山是国母香冢,他是藩王世子可以晚到,我却不可以。

我忽然不知当怎么回答,我已许久未曾见过他了,所幸二哥亦没有再问。

鸦留山在京郊,虽不远,但帝王仪仗亦浩浩荡荡地走了几个时辰。

山上梅香沁人,枝头白梅好似冬雪。大皇兄对太监总管刘成宝交代几句,刘成宝便朗声道:“皇上圣言,先祖皇帝有云,梅者,圣贤秉性,岁寒生,傲骨铮铮,临初雪,破晓春,后被誉为‘梅骨辞’,诸位爱卿可有与之媲美的段子?”

除开家眷,随行大臣共二十余人,文采与品级皆是上上。可一句“与先祖皇帝媲美”却将众人难住,窃窃私语了半日,无人接腔。

过得须臾,忽有人道:“皇上,微臣有一首打打油诗。”

说话人是董堂,他自眼梢里看我一眼,道:“此诗声律与韵脚虽不工整,放在此时此刻,却十分应景。”

大皇兄挥了挥衣袖,算是准了,董堂便念道:“梅色犹在故人逝,徒留梅芳祭人魂。可怜香冢骨未寒,今朝又遭他人践!”

可怜香冢骨未寒,今朝又遭他人践。

鸦留山是大随每一任国母的香冢。二十年前,宫闱却出了一桩稀奇事——父皇爱笃的昭元太后,我的生母去世后,并未被葬在鸦留山。那一方香冢里,取而代之的,却是十余年后被追封的孝德太后。

那个传闻中,被我害死的离妃。

董堂一首绝句念完,山中静得连落雪声都听不到了,唯余飒飒山风,自空无处吹来,又朝着空无吹去。

有人将我往身后一带,厉声喝道:“董堂!你这是甚么意思?!”

我恍了恍神,才看清挡在身前的人事二哥。

董堂满目坦然:“微臣的意思,难道焕王爷不知道?莫非换王爷将微臣的奏折擅自拦下,只是图一时新鲜,并不曾看过?”

我一愣,是了,日前二哥提过的,董堂又上了一份折子告我在宫外买卖私宅,被他拦了下来。

大皇兄看了二哥一眼,面沉如水:“甚么折子?”

董堂撩开衣摆,径自跪于雪地上:“禀皇上,自昌平公主离开冷宫,皇上对公主未免太过纵容,乃至于公主在宫外恣意买卖私宅,谋利谋财!”

“自然公主愿用自己的银钱买卖,也不可厚非,只是——”董堂一顿,忽地抬高语调,“只是公主今春卖出的刘府,并非普通宅院,而是怀化大将军的夫人,楚合小姐生前置办的嫁妆!”

怀化大将军的夫人,即是慕央的夫人。

我听了这话,不由怔在原地——我终于明白何以张有为提及董堂的盘查会欲言又止,原来那日令他惊慌失措的,并非刘世涛这个小小的校尉,而是立在街头的怀化大将军,慕央。

我慢慢地捏紧手心,上头全是冰冷的汗。我看了看慕央,又看了看大皇兄,笨拙地解释:“我、我只知那宅子废弃了十余年,其间并不曾有人住过,如何会是楚合所有?”

“楚合小姐出嫁前,淮王妃曾私下曾以一匣嫁妆,其中便有那宅邸的地契。公主既要买卖,一问便可得知。”董堂道,又拱手面向大皇兄,“微臣亦是整理京城宅邸安录时,发现楚合小姐的府邸变作了刘校尉的校尉府,再一查,才发现是经由公主转手的。”

我百口莫辩,这时候,慕央道:“阿合生前确然提过他私下有份嫁妆,因那是她自己的物事,我便不曾问起。末将既不知那嫁妆为何物,昌平公主当时,大约亦被蒙在鼓里了罢。”

董堂冷笑一声:“公主是否被蒙在鼓里,不是将军一句话就可作数。”他转头向我打了一个揖:“公主,敢问在宫外帮你打点买卖的,是否是工部一个叫张有为的郎中?”

我愣愣地点了一下头。

董堂朗声道:“来人,将张有为带上来!”

这是我头一回瞧见张有为穿朝服的模样。他从前帮我打点买卖,干瘦的身材裹在略大的长衫里,像个土匪,我也一直戏称他为土匪。而今他周武郑王地穿着朝服跟我跪下,实在滑稽好笑,可我笑不出来。

张有为跪地时已然落了泪,连连与我磕头:“公主,公主,微臣该认的罪能认的罪已全认了。可刘校尉的府邸牵扯到慕将军,牵扯到仙逝的孝德太后,微臣还有一家老小,实在担待不起啊…”

董堂自袖口取出一张折子呈给大皇兄,高声道:“这名叫张有为的郎中,微臣已提审过了,他对自己的罪状供认不讳,并言明公主是在知晓那宅邸是将军夫人的嫁妆后,仍将其据为己有,擅自买卖的!”

我不可置信地看向张有为。他的泪已流了满脸,抱住我的膝头,泣不成声地说:“公主,你原谅微臣,原谅微臣罢…”

可是我原谅他,谁又来宽恕我背过的债?

白梅深处有几树红梅,衬着这个素净的冬,殷红似血。

我望向那灼灼梅色,责问道:“董堂,自我离开冷宫,你一直对本公主言行不矩。本公主是君,你是臣子,你要与我算账,那本公主先来与你算一下不分尊卑这笔账。”

董堂一愣,顷刻又冷笑道:“微臣不过给公主指了一个错处,公主何故端出架子来恐吓微臣?再者说天字犯法与庶民——”

“不要与我讲甚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手边扶着的梅枝一折即断,我喝道,“本公主便是有天大的错处,也容不得你放肆!”

董堂只是抬眼看我,良久,眼底的挑衅转为怒意:“公主可晓得,对楚合小姐的侮辱,便是对孝德太后不敬。公主已害死了孝德太后,难道在她死后,亦要犯下这大不敬的罪过?”

然后他忽然笑了:“哦,微臣明白了,公主这么做是有原因可循的,毕竟楚合小姐与公主曾经爱笃的慕将军成了亲,是以——”

“董堂!”

山端一个清清冷冷地声音打断了董堂的话语。

我抬目望去,于闲止墨袄素衫立在梅畔,眼底已是滔天怒意,面上却依旧冷冽。

他静静道:“昌平公主今日是随本王来的,她的错处,便是本王的错处。”

“那宅子并非稀罕事物,原也卖不出去,后来刘状元要买,亦是本王垫付的银子,你说公主辱没了孝德太后,这个罪名,本王理应帮她担待了。”

“你曾是我远南王府的人,一直以礼侍上,公主是君,你是臣,而今你以下犯上,看来是我远南王府未曾把你教好,你先跟公主叩首赔罪吧。”

作者有话要说:*这么久没看给你们提个醒,离妃死后,被追封成皇后了,就是文中的孝德皇后,所以离妃=孝德皇后。

*董堂是淮王的人,离妃也是淮王的人,所以董堂讨厌公主。

*淮王妃是于闲止的姑姑,这个你们还记得吧=v=

脱光衣服任调戏是我最大的道歉方式了,当然还不足以弥补你们等更的痛,这个我懂T_T

现在赶着出门,说下更新时间=v=

日更是比较困难的,我还是努力隔日更,如果隔日没做到,一周匀速三更(其实这也和隔日更差不多对不对=v=

下更我赶在周四或周五?

爱你们的哟!

——非常爱你们的之哥哥

泪满襟 06

暮雪黄昏的天是朦胧的,于闲止朝我看来。他与我隔得不远,我看到纷飞的雪粒子,皎如新月的白梅,却忽然看不清他的脸。

自那个雪夜后,我们间的一切仿佛化作乌有,如此再相见,亦如隔着前尘洪荒。

董堂曾受过远南王的恩惠,被于闲止喝住,便不再说话了。可我与于闲止已是没有干系的人,他的恩情,我又怎么可以再承?

梅枝折落,很快便被风雪掩埋。我对着大皇兄施了一个跪礼,道:“擅自置办慕夫人生前之物,是皇妹对逝者不敬了。皇妹愿长跪先皇后祠堂请罪,求皇上首肯。”

大皇兄看了我良久,叹了口气:“你且去吧。”

祠堂不远,徒步走过去,一路梅香扑鼻,可我忽然觉得这漫漫雪道,仿似三年前的十里宫墙路,很静很远,唯有小三登一人伴我身边。

幸而三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之恣意妄为自食恶果,有时候,委曲求全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哪怕不甘心。

祠堂里青烟袅袅,离妃的牌位前,搁着一枝红梅。离妃生前爱梅,她过世后,父皇每年都会折一枝红梅祭她。

我不知父皇何时来过了,他自退位后,便僻居于西华宫,我已有好几年未曾见过这个曾视我为掌上明珠的父亲。

暮色四合,雪伴着夜风,天更冷了。依稀烛火点亮方寸天地,却照不暖古老的祠堂。

印象中,父皇并非一开始就视我为珍宝。很小的时候,我十分不得宠,独居在天华宫中,常常能看到的人,只有两位皇兄与慕央。

那时的慕央是大皇兄的护卫,因他与大哥一般严肃刻板,起初,我是不喜欢他的。

我当时被管得严,自以为生平最大喜事,便是随二哥偷溜出宫玩。有一回出宫,我与二哥走散了,一个人在人潮熙攘的京城逛到天暮。其实走失了不算大事,只要随便拽过一个巡街的侍卫,跟他表明身份,便可被带回宫。但我那年头浑得很,非但不愿回宫,还饿极抢了小摊贩的菜包子,被人追了三条街。

我跑不快,最后还是被人逮住,绑起来挨了一顿打。那些人看我是小书童的模样,出手并不重,可我到底是娇生惯养的公主,只觉疼得连腿都要折了,一个人流落在街头,活像个小乞丐。

我在街头睡了过去,朦胧中再醒来,却在一个人的背上。

他走得很慢很稳,仿佛生怕吵醒了我。

他是慕央。

我醒来已不在祠堂了,屋内有淡淡药味。小三登支着胳膊在榻前打瞌睡,见我醒了,张了张嘴,才哽咽道:“公主,你睡了一天一夜了。”

屋外天光昏淡,我撑着坐起,问:“几时了?”

小三登道:“正午刚过。”顿了一顿,又迟疑地说,“祠堂太冷,公主晕了过去,是慕将军背公主下山的。”

我微一恍神,又听得他道:“公主刚一回宫,凤姑便找来了。兰二小姐已撵过她走,可她不依不饶,说有话要对公主言明,一定等公主醒来。”

屋外风雪依旧,凤姑跪在含元殿内,看到我,仍是那句话:“罪妇凤娘,见过昌平公主。”

她鬓边有风霜的痕迹,髻上斜簪一枝海棠红,开得正好。

我没有应声。

兰嘉着人将门窗掩上,笑道:“我是个新来的,以为自己已十分不懂规矩,今日见了凤娘,才晓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将手炉递给我,慢条斯理地说,“倘若公主不待见兰嘉,那兰嘉势必躲得远远的,不叫公主瞧见闹心。凤娘你倒好,明晓得天华宫上上下下都不喜欢你,偏要上门来寻晦气。”

凤姑听了这番话,眼底不起一丝波澜,只道:“凤娘并非来寻晦气,只因凤娘当年不辞而别,始终欠公主一个说法。”

风雪声更大了,我隔着窗隙,看到天边层云翻卷,雪落莽莽。

凤姑抬头望向我,目色盈盈有光:“凤娘家在远南,曾是淮王妃挑来京城伺候公主的,对淮王妃的话,自然要多听三分。出事那日,淮王妃叫凤娘请公主去折梅园一块赏梅,凤娘便应了。我当真没想到,公主到了折梅园,看到的竟是、竟是…”

竟是离妃与那假侍卫裸身纠缠于榻上。

“公主出事以后,凤娘本想认罪救公主的,可淮王妃却将凤娘拦下来,她说,凤娘便是承认为公主引路,充其量只是多赔上一颗人头。”

“她还说,这是公主的命,是公主的死劫。便是没有出离妃的事,公主亦是逃不开的。”

这是公主的命,是公主的死劫。

可不是么?当年在兰萃宫中九死一生,我亦未曾想到自己还有命活下来,还有命站在这里,听人诉说当年的因果。

我搁下手炉,走过去,推开含元殿的殿门,风雪骤然如猛兽般呼啸而来,殿前墨黑的地一染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