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十六娘许的是洛城李五郎,沐容依旧备了三百亩田庄、三家店铺又一座宅子,但在地段上争取好些,其价值三位姑娘的相差不过几百银子的距离。

沐容道:“早前给她们打理的铺子,也一并给她们做嫁妆?”

“照你的意思办。”

陪奁备了三份,腊月初十时,就全部定下来了。

梁十一娘、梁十六娘听闻自己的嫁妆与梁五娘的差不多,心下欢喜,梁五娘却愣怔了良久,问身边的丫头道:“百灵,你没听错,我的嫁妆与十一姑娘、十六姑娘一样?”

她自小姨娘早逝,养在梁大太太膝前,梁大太太只育了两个儿子,她就如嫡女一般长大,在她看来,怎么也会有个差别来,不想梁宗卿待她并无二样。

百灵垂首道:“奴婢听府里的老人们讲,公主给十一姑娘备的是三进宅子,十六姑娘在洛城的嫁妆也是三进宅子。还有十一姑娘在双河县的陪嫁店铺,有一处杂货铺子,那可是双河县最大的杂货铺,有三间门脸,后头带了一座小院;有一处两间门脸的布庄、一处茶饼铺子,都是后头带个小院的。可不像五姑娘在京城的铺子,就单单是铺子,后头连个小院都没有,最好的铺面虽然也有两间,却比不得十一姑娘的。

还有十六姑娘在洛城的嫁妆,三处铺子,有一处也是三间门脸,做的是杂货铺子;一间卤食铺子,那生意可是极好的;又一间干果铺子,生意也不错。给十六姑娘置的陪嫁庄子,在洛城外三里外的庄子上,那个地段的良田可是寸土寸金呢。”

梁五娘紧拽着帕子,“长兄长嫂怎拿我与她们两个相比,我好歹还是大房的长女…”

同样庶出,一旦占据一个“长”字,在身份就会有差别。

可梁宗卿似乎并没有待她有何不同。

在嫁妆上,还让梁十一娘、梁十六娘压了她一头。

梁五娘越想越气,放下手里的针线活,“走,去琴瑟院!”

*

琴瑟院。

沐容正与五姨娘说话,身侧坐着兴国公府的彭氏。

沐容平静地打量着五姨娘。

对五姨娘来说却是天翻地覆。

“十六姑娘出阁了,虽然府中也能替你养老,到底膝下无儿无女,身畔又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五姨娘,你才三十一岁,如果你能活七十岁,人生一半都没过。

本宫仔细想过,将你留在府里不是个事儿,就想做主让你易嫁。近来我托官媒打听了一下,都有几个合宜的人家,咸城杨镇杨家庄,有个叫杨大山的,他是家中长子,今年三十有三,因家贫一直未能娶上媳妇。家中有他二弟留下的一对儿女,又有他一个满了十八岁的妹妹待嫁。杨二山几年前入了赤胆营,在夜龙大将军麾下立有军功,而今是从七品的校尉。

又有洛城一个李郎中,原配早逝,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十三,小的十岁,家中是开药铺子的,今岁三十四。

京城古桥县县城有个方镖师,今岁三十五,早年原配带着儿子给人跑了,至今未娶,人长得凶些,其实心地不错…

你看看,你选哪家?

这三家,眼下瞧着是难了些,若你嫁过去,我给你五十亩的良田再五百两银子做嫁妆。

嫁了人,往后你再生上三两个儿女,有丈夫疼,有儿女孝顺,这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十六姑娘腊月十六就要出阁,她嫁的是洛城,往后一年到头你也难得见上一面,更没有让你跟着她嫁去李家的理儿。

你还得过自己的日子,五姨娘,你说是不是这理儿?”

沐容想着一个三十一岁的妇人,早前失宠,虽生有一个庶女,一直这样不死不活地生活,因舍不下梁十六娘,跟着女儿去掖庭。

她还可以嫁人?

她还能有自己的嫁妆。

五姨娘很是喜欢。

彭氏道:“五姨娘,月凰公主是真心为你打算,你还年轻,嫁了人还能再生儿女。这女人啊,还得有自己的儿子日子才过是踏实。我瞧着这三家都是极好的,你嫁过去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不愁吃喝。”

五姨娘垂首,有意外,却又有纠结,“公主,请容婢妾与十六姑娘商议。”

沐容微微点头,“这三人托了官媒说亲,你莫考量太久,这时间一长,指不定就娶上妻,哪还容你挑选的。几处的官媒只同意拖到年节前,年节后,是必不会再等你回话的。”

一个有做官的弟弟,一个是个郎中,也算是一技之长、谋生手段;一个则是镖师,亦有优势。她一个早前嫁过人、做过侍妾的,人家凭甚等她。

隔日,五姨娘来见沐容,“婢妾想选杨大山,可又舍不得十六姑娘。”

沐容淡淡地道:“十六娘嫁入洛城李家,但凡大户人家,规矩最重,就算你也嫁到洛城,往后要再见,也是不易的,她有她的日子,你有你的生活,只要对方过得好,又何拘泥于人在何处。洛城、咸城虽是两地,还可以书信往来。做伯娘与做后母自是不同的,前者更易得到敬重,而后者却难说得很。”

五姨娘纠结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她一面不想做后娘,一面又舍不得十六姑娘,她细细想着沐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我挑李大山!”

“我着人准备。”沐容顿了一下,“腊月二十二是今年最后一个良辰吉日,翻年正月十八、二月没有佳期,三月…”

没有成亲佳期,就不能成亲。

与其如此,还不如早早嫁出门子。

往后府里,就她与梁宗卿夫妇当家,关起门来过自己安心踏实的小日子。

五姨娘定定心神,“回公主,就订腊月二十二。”

沐容点了一下头,“我着人在咸城杨镇给你置五十亩良田,你攒的细软首饰可一并带上。回头我给你备六抬嫁妆又五百两银子,让杨大山随咸城过来的镖局上门迎娶,你是姨娘,不好从梁府出嫁,我会提前一日将你的嫁妆送到客栈,你从客栈发嫁。”

她原是姨娘,没想还有披上嫁衣的一天。

五姨娘面露感激,五十亩良田,有了田就有粮,有了银子,她就不缺钱花,不是给人作妾,而是正头娘子,虽然嫁的是老实巴交的山里村夫,可这日子原就是她想要的,就如沐容所言,将来再上两个孩子,她的一生就算有着落了。

伴春进了花厅,“公主,五姑娘求见!”

梁五娘泪光盈动,双膝一软,跪在地上:“长嫂…呜呜…”

沐容冷声道:“有事说事,别给本宫哭成一团。”

梁五娘抹了泪儿,想到她的嫁妆与梁十一娘、梁十六娘一样多,就觉得委屈,觉得不甘,她嫁的还是正经的二流贵族,比她们俩的婆家可不弱,“长嫂,当年母亲在世时,曾说我是大房的长女,将来的嫁妆不敢比嫡女,自比其他庶出姐妹要丰厚…”

原来是为嫁妆而来,言辞之间,更在指责沐容预备的嫁妆薄了。

“大太太可给你留嫁妆了?”

小柯氏有嫁妆,怎么可能给她?小柯氏活着时,将她的嫁妆分成三份,一份给了梁宗明、一份给了梁宗勤,她自己手头捏了一份出息赚利钱,得了银钱供她自己花使。梁家大房有公中的库房、账目,小柯氏的日子过得最是畅快自在。梁五娘又不是小柯氏的肚子爬出来的,以小柯氏的性子,嘴上说得再好也不可能把嫁妆给她,最多就是补贴三千两银子的陪奁。

梁五娘被沐容问得噎住:无论小柯氏待她如何好,小柯氏有自己的儿子,怎么可能真待她如亲生女儿。

小柯氏说得比唱得再好,那也是嘴上光鲜。

沐容又问:“你姨娘给你留下了什么贵重物件?”

大姨娘原是奴婢丫头抬上来的,怎会有贵重物件,有这些东西的都是有些身份地位的。

“嫡庶有别,大太太也好、三奶奶也罢,她们的嫁妆原就不多。梁家遭祸,嫁妆被周国朝廷收没。梁家的家业是晋国皇帝所赐,更是梁家儿郎的东西。你且问问,哪家家业会分出一些给庶女当嫁妆?”

如若梁五娘当真是个懂事的,就当见好就收。

她哭哭啼啼,拿早前梁大太太生前的话来问沐容,说什么她是大房庶长女,嫁妆该比姐妹们丰厚。

沐容以前不晓梁家内宅恩怨,可听梁宗卿说过之后,对梁家大房三个庶女还真没好感。她备嫁妆,不过是给她们面子,她给足了面子,人家不领情,她无论做得多好,都会落下抱怨,既是如此,不如就待她们差些。

她是公主,她还怕被人说道。

“多少庶女没有嫁妆,一骑轿子送出门与人做侍妾玩意儿。我待人厚道,尊重你们,想你不易,让你自己挑夫婿。

我给了你脸面,你要对得住别人对你的高看。不要拿本宫的厚道视为软弱,你且去其他大户人家问问,有哪家庶女出嫁,还给预备价值八千两银子的嫁妆?既然我一片好心,你们不领情,来人!把三位姑娘的嫁妆簿子拿来!”

伴秋取出一个小匣子,沐容提笔,“五姑娘二进小宅不动,良田三百亩改为一百亩…”

梁五娘心下一惊,重重就是三个头,“请长嫂恕罪,请长嫂恕罪…”

沐容冷声道:“你对梁家有何功劳?听说当年梁家获罪前,你原许了人家的,没入宫中后,对方另娶他人。你说,本宫说是与那家递过话,说婚约有效,着他们抬你过门…”

已经有原配妻子,她最多就是个平妻。

抬你过门…

这不是嫁娶,这是去做小妾。

沐容凛冽地盯视着梁五娘:她一直真心替她们谋划、打算,到头来,换不来真心以待,反而嫌她的嫁妆预备得少。

“五娘错了,请长嫂恕罪!”

梁五娘没想沐容着恼,后果也极是严重。

沐容吐了口气,“来人!送五姑娘回闺阁,从即刻起,禁足闺阁,不得出门半步。再遣人去兴国公府请国公夫人与二奶奶过府议事,本宫今儿倒要问问,我给她们三人置的嫁妆是否得体。梁家嫁庶女,想来五娘姐妹三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总是有规矩、先前的例子可循,为免她人说道,就照了府中规矩来吧!”

梁五娘如淋了一盆冰水。

两名孔武有力的婆子架着她出了琴瑟院。

*

午后,梁十一娘、梁十六娘就得到消息,听说她们的嫁妆又改了,原因是梁五娘听说她们的嫁妆丰厚,跑到琴瑟院里指责长嫂,说长嫂偏心,这一大闹下,长嫂没给梁五娘增嫁妆,而是请了国公府的彭氏婆媳过来,一打听,方知当初的梁四娘出阁,因是二房庶长女,备的是十二抬嫁妆,又有些良田,统共加起来大约是三千五百两银子。再有梁十二娘在晋阳出阁,当时是三千两银子,这还是因为梁十二娘嫁的是晋阳南沐一族的公子。

有例可循,亦有例可查。

沐容最后下令,照了梁家嫡系的规矩来。

一时间,就传出三姐妹的嫁妆都降了。

三百亩良田,降为一百亩,加上她们手头打理的,原该是四家店铺,亦降为两家,陪嫁宅子不变,陪房下人从三家改为一家,三个陪嫁丫头改为两个。

就算是这样,彭氏还夸沐容:“公主,一百亩良田、一座宅子再两家店铺又有二十抬陪奁,算下来四千两银子是足足的了。”

梁十六娘听闻之后,气得跑到梁五娘的院子里破口大骂:“你这个蠢货,你要闹,别害了我们。长嫂原想给我们备得体面些,被你一闹,而今连我们的嫁妆都减了,天底下,就没见过你这等不知好歹的…”

第225章 为儿而谋

梁五娘气得在院中嚎啕大哭。她不知道梁四娘当年出嫁只有三千五百两银子的嫁妆,而梁十二娘在晋阳出阁也只三千两银子的嫁妆,现在沐容要参照着兴国公府的规矩来,她还真挑不出不是。她哪知道呢,哪知道会是这样,想着梁四娘的嫁妆就比梁十二娘的丰厚,原来也只是相差五百两银子,现在她细细一算,发现早前的嫁妆预备上,她的东西比梁十一娘、梁十六娘多出一千多两银子。

梁十一娘更是恨不得生吞了梁五娘。

嫁妆对旁人来说许不算什么,可对她们来说,这就是脸面,是她们自己往后可以依仗的出息银子,一下子少了一半,怎不让她们恨死梁五娘。

梁五娘因大闹一场,自打了脸面,越发觉得府中下人瞧她的神色都不动,越发不愿出门,没两日,就听知情的婆子道:“公主厚道,说相爷就这几个妹子,虽有早前梁家的规矩,还是照了一个七千两银子的嫁妆预备,只每人减了一处铺子。偿”

经过这番变故,梁十一娘、梁十六娘越发感激沐容,次日就亲自到琴瑟院谢恩。

沐容轻叹一声:“你们每人从公中取了三千五百两银子的嫁妆,二叔也递了话,虽说已经分族,但族中的规矩不可坏,庶女的嫁妆最高只能置三千五百两银子,少则一无所有,这还是看在这庶女是家中得宠姑娘的份上。规矩不是二叔定的,是梁家老祖宗在几十年前就定下。

你们的田庄、陪奁是公中出的,宅子、店铺是本宫从自己的陪嫁出息里添置的,梁家大房的家业不能动。你们领不领情,本宫不在意。人在做,天在看,我月凰对得住自己的天地良心。”

只减了一个铺子,其他的还和以前一样,姑娘们松了一口气撄。

梁十一娘面带感激。

梁十六娘忙道:“长嫂宽厚、贤惠,我们姐妹一辈子不忘长嫂厚恩。”

“厚恩不厚恩我不在乎,你们出阁后,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别有事没事给我与你们大哥添堵。无事就告退罢!好自为之!”

梁十一娘应声,心里将梁五娘骂了一通,你自己脑子不清楚,别连累我们姐妹,弄得我们好像都与她一样。

沐容给梁宗卿庶妹添嫁妆的事,传出去,一时间在京城赞誉之声颇高。

*

转眼间就到了腊月十六。

一大早,鞭炮齐鸣。

丁家、董家、李家的人齐齐登门迎娶,为恐弄错,三位庶女从不同的侧门出阁,每人的陪奁虽扎着一样的红绸,却用不同的结绸法分开区别。

哭嫁之时,三姐妹跪在长兄长嫂面前,哭成了一片,这真哭假哭,沐容早不在意,只照着习惯叮嘱了几句:

“出了阁,你们就是大人,到了婆家要孝顺婆母、翁爹,要襄助丈夫,好好度日。”

“莫再使小性子了,不能因一时有事就吵嚷开,本宫容得你们,婆家人却未必能体谅。”

几句话说完,三姐妹各上花嫁,抬着二十六抬陪奁出了梁丞相府。

空气里,是浓烈的火药味儿。

三个妹妹终于出阁了,梁宗卿看她们出了门,回府里招呼客人,虽是嫁庶妹,但同一日嫁三人的很少,府里来了不少宾客,亦需要招呼接待。

次晨,沐容刚醒,启眸就看到一张俊朗的面容。

梁宗卿笑道:“容容,昨儿嫁妹,你猜我们收了多少贺礼?”

“多少?”

梁宗卿比划了九根指头。

沐容道:“九万两银子?”

梁宗卿摇头,“不是九万两,而是九十万两。”

九十万两银子,与她给三姐妹添的嫁妆相比,真真是九牛一毛。

沐容道:“这笔银钱,你先存着罢,你是男子,身上总有花钱的地方。”

梁宗卿知她嫁妆丰厚,不在乎这些钱,当年沐容一挥手,就能将沐家家业花五十万两银子买回,昨日登门道贺的官员、富商多半都是瞧在他与沐容的情面上来的,送的礼很厚。

梁宗卿拥着沐容,轻声道:“腊月二十六要封官印、放年节假,三军在战场陆续吃了败仗。”

神勇军,以沐盛昌为主帅攻打大周,大周任命的是江南水军将领,擅打水仗义,沐盛昌连攻三月,初时还胜了几回,最近两月渐露下锋。

赤胆军主帅夜龙,对的是赵国赵熹,早前赤胆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可近来长胜大将军的称呼被赵熹所破。

烈血军主帅沐五郎、黄豹,与北齐主帅耶律岛相抗,势均力敌,虽未大胜,也未大输,情形亦只比另两军略好。

沐盛昌败,是他从未有应对水军作战的经验。

夜龙败,曾是因赵熹对行军布阵的法子很是精妙,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交手。

沐容静默地听着。

梁宗卿道:“皇上拜裴文藻为丞相,已令吏部发文令裴文藻携女眷入京,年节后上任丞相一职。”

裴文藻,晋帝沐元泽的同窗好友,沐十郎的未来岳父,因他与沐元泽早前的交情,水涨船高,得沐元泽信任,而今更是一升再升,一跃成为一国丞相。

“我决定辞去丞相一职去战场做军师。”

沐容脱口而出,“你若出征沙场,我与你一道。”

“就算我能应,太后、皇后又岂会同意,你在京中好好待着,静待我的佳音。”

梁宗卿没说沐盛昌、沐五郎、夜龙都先后转来奏疏,请求晋帝恩允,准梁宗卿入军中襄助,晋帝虽没表态,但在拜裴文藻一事上,足可以看出他其实已经应了,只现下还没拿定主意,究竟让梁宗卿襄助何人为宜。

夫妻相依。

梁宗卿道:“珍嫔娘娘失踪了。”

“失踪?”沐容大吃一惊,“好好的人,怎就失踪了?”

“正是失踪,有五六日了,珍嫔宫里的侍女去唤她起床用早膳,寻遍了整个寝宫、御花园、后廷都未寻到踪迹。皇上怀疑宫中有密室、暗道,令御林军指挥使寻了几日,一点音讯都没寻到。珍嫔宫里,她最喜爱的首饰、衣物一件不少,可人就是不见了,就像突然被人带走…”

“被人突然带走…”沐容留意到这句,“莫不是有人从宫中劫人?”

珍嫔,早前是大周的永乐公主,后廷把卫森严,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从后宫之中带走一人如履平地?

沐容微微凝眉。

“皇上已着刑部寻人。”

沐容道:“皇叔并不是贪恋女色之辈,怎会动用刑部寻人?”

梁宗卿低声答道:“珍嫔怀孕了,日子不长,还不足两月。”

沐元泽不是快五十了,前有萧美人有孕,而今又有珍嫔、玉嫔相继怀孕,无论是谁产下了麟儿,在后廷就站稳了脚跟,有儿女的嫔妃与无儿女的嫔妃,这是完全不同的。

萧美人胎一坐稳,沐元泽就从美人晋位菊嫔,更传萧美人的父兄入京相会,众人都在说,萧美人若产下皇子,这位分许是还要涨一涨。萧美人的位分刚晋,珍嫔、玉嫔二位也被太医诊出喜脉。

沐元泽下令寻人,不是真要寻珍嫔,更是舍不下她腹中的胎儿。

沐容的心猛地一跳,一种不良的预感涌上心头,却莫名地掠过一丝轻喜,珍嫔丢了,她先是不安,后又是欢喜,这感觉当真奇怪,她有何高兴的?

对于自己说不上来的情绪,沐容只觉怪异,“玉郎,二十二日,五姨娘要易嫁咸城杨大山,杨大山回了信,今儿已随镖局入京,同往的还有他的几个族中兄弟。二十一日,我准备让五姨娘住到客栈,让她从客栈发嫁出门。”

梁宗卿道:“书瑶三姐妹去女子营了?”

“让她们去磨砺一番也好。”

旁人家的姑娘受得,她们也会承受住。

时间不长,进入隆冬后,女学放假,在家里闲着也是无聊,沐容昨儿便允了她们,今晨一大早,姐妹三人未带一个侍女,乘着马车去了城外女子营接受训练。

这几月,书瑶、书桢姐妹的个子长了一大截,书晴拔高了不少,二房的几个孤女见她们姐妹在大房得宠,颇是羡慕,大房孤女里,有几个听说她们姐妹要去女子营,禀告了彭氏也有三个同去了,却是招弟、再招、还招几个。

因着大房的孤女以书取名,彭氏令人给兴国公府的几个孤女取了袭“书”打头的文雅名字,早前的名儿只当成她们的乳字。

沐容道:“学不了几日,腊月二十八就会回来,过了初三,再让她们回女子营,正月十四十五两日再回来过节。待女学开学,便让书瑶跟着我学打理家务…”

梁宗卿赞同沐容的做法,轻吻了两下,“秋天时有一批赋税、粮饷入京,三军消耗颇大,皇上为示国力,又下令给各地官员发放俸禄,再下拨三军粮饷,早前五库银钱、十库粮草,而今银钱只剩两库、粮草只余四库。入秋之后,徽地干旱,已经有徽地官员上奏,请求皇上下拨赈灾银子。”

朝廷遇上难事,虽还有银子,等到下次赋税入京尚有近一年的时间。三军粮饷最不能拖延,将士们要打仗,就必得吃饱饭。

沐容道:“明儿我入宫拜见太后皇后,提一下拍卖嫁妆之事。”

“晋阳城还有一处大田庄,三家大店铺,索性一并转卖了,各国都在打仗,眼下瞧着情形,赵国、我朝算是安稳的。”

北齐皇帝旧疾复发,已经昏迷,南院大王宇文基下了大狱,现下是北齐太子理政,萧皇后辅政。北齐的商人,有些家业的富户似闻嗅到风雨欲来之势,有的开始转移他乡,譬如晋国,譬如赵国。

在他们看来,这两国就像一个前途无量的少年,而北齐也罢,大周也好,已经步入垂垂老矣,北齐的灵魂人物是宇文充,他若不成,北齐就不成。

萧皇后有些见识,到底是个女人。

他国的人要来晋国安家,必先要置产。晋阳是首选,这是晋帝的家乡,沐氏就是从哪里发家的。

梁宗卿所说的三大店铺、田庄要卖,还真能卖出个好价儿。

梁宗卿道:“容容,明儿是五娘、十一娘、十六娘三朝回门的日子。”

沐容蓦地回过神。

“双河县、洛城离京城可不近。”

远嫁的姑娘是没有三朝回门一说,多是提前预备的回门礼,到了日子,还派心腹婆子下人回娘家,礼送到,就当是她们回门了。

洛城入京,路上就得三天。

双河县入京,虽不用三天,到还是需五六个时辰,早上出门,得天黑才能入京城。

沐容吐了口气,“明儿我午后入宫。”

若有人回门,在家里用了午宴再入宫。

她又补充道:“我想在宫里住两日,待五姨娘二十一日去客栈前再回来,她的嫁妆,我着婆子备好了,预备了四抬,咸城杨镇的五十亩良田也备好了,另再送她五百两银子,就算是全了。”

姨娘易嫁,还给预备嫁妆,也算是少有的。

*

翌日巳时一刻,洛城李家的下人先到了,是奉李五奶奶(梁十六娘)之令来送回门礼的,婆子的话说得好:“五奶奶人在洛城,无法及时赶回,令奴婢来送回门礼。”

梁十六娘奶洛城李家,从族中挑了一个族叔帮忙送嫁,这族叔当年因在外跑商,躲过一劫,见嫡系大房有难处,主动请缨帮忙送嫁。

沐容令了婆子在府中用午宴。

巳时三刻,双河县丁家的下人也到了,说梁十一娘无法及时赶回,是过来送回门礼的,十一娘送给沐容的礼物是两幅屏风,一瞧就是她自己亲自绣的,算不得多出色,倒是用了心的。

巳时四刻,京城董家的下人也到了,直说梁五娘昨晚染了风寒,今晨头昏,就不回来了,送了一份回门礼,又说了一堆好话。

将下人们安顿到前府用宴。

伴春不悦地道:“公主,十六姑奶奶、十一姑奶奶嫁得远,赶不回来就罢了,可五姑奶奶就在城里,回趟娘家也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只怕她是不想回来。”

沐容不以为然地道:“不回来就不回来罢!我对得住她们,她们如何想我,便是她们的事。”

梁五娘以为是梁大太太跟前长大的,就真当她是嫡女,不过还是姨娘生的。对梁五娘,梁宗卿是瞧不上的,只因梁五娘、梁大太太都是间接害死大柯氏的凶手,心里没个计较是不可能的,否则他不会建议沐容照三千两银子置备嫁妆。

而今,梁五娘总算是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