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炼回道:“听说是在御花园提议诗画会友。”

许碧失笑:“这是什么了不得的事?闺秀们相会,诗画琴棋不都是平常事吗?这是得罪了哪位不爱读书的秀女了?”

九炼嘻嘻一笑,许碧猛然就想到了一个人:“别是得罪了袁家姑娘吧?可我听说,袁家长房的那位姑娘不也是能诗会画么?”

九炼摇头道:“少奶奶不晓得,袁家长房那位姑娘连宫都没能进呢。三位姑娘进京,太后就只宣了那袁胜兰。”

“太后如此喜欢袁胜兰?”许碧有些诧异,“便是看中了袁翦,要接她入宫,也不至于…”不至于连自己亲侄女都不见吧?三个女孩儿来京城,只见一个,这也未免太区别对待了,叫承恩公那边怎么想呢?

九炼也道:“这事确实诧异呢。依小的看,那袁胜兰实在是不出众,想来还是因为有个好爹的缘故,又是嫡女。若是那袁胜莲是嫡出,只怕也轮不着她了。”

许碧打趣他道:“你对人家姑娘倒知道得不少?”

九炼嘻嘻笑道:“少奶奶又取笑小的。小的没什么大本事,跟着大少爷就是打听些消息,该不该知道的,小的都知道些。当然有些也不是小的亲眼所见,譬如说这回,小的就是猜想,若袁家三位姑娘那日都进了宫,有长房那位姑娘顶着,怕也不会有后头的事了。”

许碧笑道:“你少卖关子了,后头究竟出了什么事?难道那位梅秀女给袁胜兰难堪了?”

九炼咂舌道:“险些就难堪了。梅秀女不但提议诗画会友,还当着皇上的面,先是自己交了一首诗,又问袁胜兰是做诗还是作画呢。”

许碧皱眉道:“自己出了风头还嫌不够,她难道不怕皇后为难吗?那毕竟是太后的侄女,就是将来她入了宫,太后也是尊长呢。”

九炼便小声道:“小的听说,这位梅秀女虽然是皇后娘娘的亲妹妹,可是素来就不和睦的。再说这梅秀女才名大,怕是这心气儿也高,并不会想着别人的难处…”

许碧不禁就叹息了一下。皇后无子,这是想接个同族的女孩儿来替她生子呢。可是若接进一个不听话的来…就是不说皇后怎样,梅家那女孩儿这样的脾气,只怕自己的日子也未必过得好。

知雨却急着听下文:“你方才说‘险些就难堪了’,那便是并未难堪?那袁胜兰既不出众,又怎么应付了梅秀女的?”

“呃…”九炼说得高兴,这会儿才想起来此事还关系着许碧呢。不过此事许碧早晚也要知道的,便是如今他不说,待中选的旨意下来,消息也是一样要送过来的。

“后头袁胜兰与一位秀女合作,那名秀女作画,袁胜兰配着题了首诗。”

许碧一想就明白了:“那诗不是她自己做的罢?”找了枪手,临场作弊了,“是哪位秀女这般的…雪中送炭?”是袁太后安排来救场的吗?

九炼就把头低下去一点儿,用眼角观察着许碧的神色:“就是,是,是少奶奶娘家的那位大姑娘…”

“许瑶?”许碧确实有些惊讶,“原来是她!”原身的记忆里只觉得大姐姐有才华,很能干,却没想到有这样的头脑,竟然能抓住这个机会!

“那大姑娘也被选中了?”知雨很不开心。把她们姑娘推去冲喜,自己却进宫做了贵人。虽说大少爷是极好的,对姑娘也好,可——仍旧是觉得有些不甘呢。

许碧笑了一下:“她也算极机灵的了。”本来按沈家与皇帝的关系,皇帝决不会选一个弃了沈云殊的女子;而沈家与袁家如今不和,太后也必定不会选沈家姻亲之女。可偏偏梅秀女闹出这么件事来,许瑶就抓住了袁胜兰这唯一的机会,无论如何,这份儿头脑和勇气都是胜过不少人的了。

九炼小声道:“袁胜兰说喜欢她做伴,太后也允了。不过,许翰林的官位不高,想来这初封的位份也不会高…”

“这与我们无关。”许碧在知雨额头上戳了一指头,“嘴上能挂油瓶了。你管别人做什么呢?过好我们自己的日子要紧。”

知雨扭了扭身子,小声嘀咕:“奴婢晓得与咱们不相干,只是心里不自在…”

九炼暗想:也不是全不相干呢。本来许家就恨不得能将沈云殊拒之门外,待接到自家姑娘中选的旨意,还不知要做出什么来。只是这些大少爷都不许他跟少奶奶讲,那他也只能闭口不言了,横竖少奶奶都是沈家人了,只要对少爷好,许家做什么也与她不相干。

许碧可不知道九炼还隐瞒了消息。她虽然也有许二姑娘本尊的记忆,可那总归是隔着一层,并不觉得许家人是亲人,自然一时也根本想不到这个问题,只关心沈云殊:“大少爷还在兵部?”

说到这个,九炼就不大眉飞色舞了:“是。少爷说,只怕这两日不能陪少奶奶去寺里上香了。如今朝里争论倭寇之事,闹得怪厉害。虽说咱们家并不怕,可总免不了要听几句闲话。且少爷打算着这次还要提造船之事,牵扯到银钱啊兵备啊什么的,这官司就打不完。少爷是极想陪着少奶奶同去上香的,只是——”

许碧摆摆手:“他有正经事,自然是那个要紧。只是朝上的争论,想是对我们不利?”

九炼挠挠头:“也没有什么不利的,横竖少爷来京城之前就已经料到了,只是多少麻烦些,”

许碧料想沈云殊并不愿拿朝廷上的事来让她忧心,大约是已经吩咐了九炼不必细说。不过她也不是什么政治达人,既然自己帮不上忙,沈云殊又早有准备,那也不必非问个究竟不可了。遂道:“既这样,我自己去上香就是。到时我替大少爷上一炷香,姨娘地下有知,也不会责怪的。”

京城内外寺庙甚多,且各有特色。最著名的当然是大相国寺,不过那里香火实在太鼎盛,许碧不想在这种时候凑热闹,还是选了略清静些的延庆观。

延庆观乃是道观,许碧便在观中做了一场简单的阴事科仪,为杨姨娘超度。许碧倒是不相信什么极乐之地,但既然她能穿越过来,便也真心祈祷杨姨娘也能再有一次机会,不再做人妾室。

虽说是简单的科仪,只是念了念济苦经,并随坛施食,但也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许碧闻不惯那些香的气味,几个时辰下来觉得自己像块熏肉,连中午那顿素斋都不想用了。

知雨看着心疼,道:“这香气是重了些,姑娘自小肺弱,还是回去罢。”

“外头这暑气正大呢。”知晴从殿外走进来,皱着个眉头,拿帕子直扇风,“这一路回去,怕是马车里热得很,姑娘受不住。”

许二姑娘身子的确弱,许碧虽然已经在有意识地多活动,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且现在又不是她那个时代,后宅妇人想运动一下都不方便,所以这几个月来改善得有限。就说这会儿坐着马车一路回去,车里要是没冰,又不能敞开窗子吹风,她还真是不敢说自己就能挺得住。

九炼闻言便道:“附近就是宝镜湖,那湖边上有个园子,专种牡丹花的。虽说这会儿牡丹都开过了,但园子里景致不错,临着湖也凉快,不如去那园子里转转,等暑气下去了再回去便是。”

许碧诧异道:“那是什么人的园子,能随便进吗?”这个时代应该是没公园吧?

九炼笑道:“那是个商人,便是专门种了牡丹来卖的。因他家园子好,每到牡丹盛开的时候,常有人包了园子来宴饮。我们过去,若只是在园子里坐一坐,他家必是肯的。若是主人在家,备份礼即可;若是主人不在,打赏下人便是。”

许碧默然。这年头商为四民之末,将自家园子借给达官贵人,虽说是为了借势,怕也有无可奈何之意。

九炼以为许碧不明白,还解释道:“少奶奶放心,这样事常有的。何况这人的园子出名,园里的牡丹自然也有名,京城里头都知道‘宝镜牡丹’的名号,不知借此多做了多少生意呢。”

许碧笑笑:“你说的是。那咱们就去瞧瞧,也买几株花苗种在院子里,将来开了花好看。”

九炼笑道:“那怕是要请个花儿匠呢。这牡丹种活不难,要花开得好就不易了。听说有许多人买了回去,也只第一年花开得艳,到第二年便不好了,都是因为不会照顾的缘故。”

许府是没有牡丹的,知晴知雨也不大出门,听说起牡丹都有些神往:“可惜花时过了…”

九炼忙道:“其实江浙那边也有,只是不知怎么的,都不如这边的好。尤其是洛阳牡丹,听说有许多名品,若移了地方,种出来就不是原来模样了。听说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大约都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罢。”

一行人说着话,马车便驶离延庆观,往那牡丹园去了。

园子果然不远,许碧刚觉得马车里热得有点难受,便远远看见了宝镜湖,和湖边那座园子。

便是仅从外头看,也觉得这园子颇为精致,竟有几分苏杭园林的意思,与京城的园子颇有不同。园中绿树成荫,瞧着就觉得暑气消了几分。

九炼上前去敲门,一会儿回来,面上神情略有点儿尴尬:“少奶奶,这园子今日有人借了,我们若在边上歇歇倒是无妨,里头却是进不得了…”游园的主意是他出的,如今却被人捷足先登,他也觉得有点脸上无光,难以向少奶奶交待。

“无妨。”许碧望望不远处的镜湖,那碧绿的水面如同锦缎一般铺开,波光粼粼,连吹过来的风都带几分水气,只要不在日头下直晒,倒也并不闷热,“我们就在这园子外边走走也好。”

那园子主人听说来的是从二品大将军家的女眷,其实心中也有些惴惴。他一个商人,并不知多少朝堂的事,只知道从二品是极高的官了,至少他绝对得罪不起。

这园子今日被人包了,自是不能再随便放人进去走动,否则便会得罪包园子的人。可若是就此把大将军家的女眷拒之门外,得罪了这一家又如何是好?

眼下听说许碧等人并不计较,只要在荫凉处散一散,不由得大松了一口气,连忙亲自出来,又叫人备了酸梅汤、绿豆汤等消暑汤饮,并那新鲜樱桃浇了酪浆,殷勤奉上来,唯恐招待不周,惹了贵人不快。至于那茶水钱,当然是一个铜钱都不肯收的。

许碧是毫无“贵人”的自觉,见那园主人一脸诚惶诚恐,便请他也坐了,说起园子的事来。

这园主人虽然是个商人,但这等数代经营的大商人,自幼也请了先生教导,不说能书会画,也并不是只有一身铜臭味儿。许碧又不是喜欢咬文嚼字的人,谈得还挺投机。尤其说起牡丹花来,那园主人更是有些忘记了两人的身份,眉飞色舞起来:“洛阳牡丹甲天下,小人这园子里的牡丹,皆是自洛阳引种而来,各品都有。春日里开放起来,不输洛阳那些名园。”

他说起种植牡丹来头头是道,竟是不光雇佣了人来料理,自己也亲手种花,说得高兴,还道:“牡丹最喜肥,拿那豆饼之类细细沤了,再拌些粪肥,每年施三次——”

他说到这里,知晴已经以手掩鼻:“快别说了,再说这汤饮也要喝不下了。”

园主人这才发现自己失态,脸色顿时有些发白,连忙起身告罪。许碧忍不住好笑:“这有什么?别说种花了,就是种粮种菜,哪里不用粪肥?你若知道这个,难道还不吃粮米菜蔬了不成?对了,绿豆自然也是要用肥的,那绿豆汤你还喝不喝?”

知晴直跺脚:“姑娘——”

许碧哈哈直笑,又逗了知晴几句才换过话题:“今日包你这园子的是哪位?”

园主人忙道:“是佑王府里的小郡主生辰。只因小人的园子在湖边,自这一段湖面泛舟也清静些。”

佑王就是今上如今仅存的兄弟了。他素性恬淡,从未对大位起过心思,如今更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京城里都难得听到他的消息。不过也正因如此,皇帝对他亦是多有恩宠,封了亲王,又时时都有赏赐,便是对他的子女也格外恩厚些。

这位小郡主,许碧是听九炼“科普”过的。其实不是佑王妃所出,只是侍妾生的。

说起来,先帝子嗣倒还算好,长到十岁以上的就有五子三女。但不知是不是兄弟阋墙,老天也看不过,一场嫡位之争后,剩下的皇帝和佑王子嗣上就都单薄了起来。皇帝那是不必说了,佑王今年三十出头,也不过只得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既是独女,虽说生母只是侍妾,佑王也十分喜爱。按说即使是亲王女,也不是个个都能封郡主的,更不必说是庶出的了。但因佑王疼爱女儿,七岁上就上奏折请封,皇帝又宽厚,抬抬手就给了个郡主。如今宫里还没个公主,这位小郡主在这一代里头就算是最尊贵的女孩儿了。

人自觉尊贵了,又太过娇宠,不免就有些张扬。在这京城里,佑王本人还没他这女儿显眼呢。

只是佑王虽尊,却只是个富贵闲人,并无实权。而这小郡主又是庶女请封,虽然封号尊贵,却也有些世家嫡女并不怎么买她的账。以前也就罢了,今年正逢大选,有不少人家有女儿应选,现成的推辞借口,以至于小郡主过十四岁生辰,竟是请不到多少客人。

小郡主心中不快,佑王便要讨女儿欢心,特地为她制了一艘画舫,教她就在湖上办这生辰宴,到时人虽少,却更新鲜。故而才包了这一处园子,图的就是这一带湖面好,等闲百姓又不得接近。

“贵人们原是不游这园子的,只是既包了园子,小人…”园主人自觉方才说错了话,越发地加着小心。

许碧看他这么战战兢兢的,倒有点不自在了,遂打发他去做自己的事:“凡事都有先来后到,我们不过是借个荫凉处歇歇脚,这里也足够了。”

园主人千恩万谢地告退,许碧不由得叹道:“也难为他了,倒好似欠了我们似的…”

知晴撇嘴道:“奴婢瞧着这人说话也孟浪…”怎么在姑娘面前就提起什么肥料来了。

许碧暗笑,道:“得了,人家就是说说种花而已,又没说错什么。那边那几棵石榴开得好,树下该是不曾用肥,你要不要去看?”

知晴又是跺脚又是笑:“姑娘如今可会怄人…”

许碧笑着起身往石榴树那边走。那几棵石榴树正是盛花之时,从绿树掩映之中透出来艳红似火,看着很近,其实小路蜿蜒,绕过去却见几块湖石垒着,那石榴树还是种在湖石后边的。许碧等人刚刚走近,忽然间树枝晃动,却有个女子从湖石后头闪了出来。

这女子十七八岁的模样,看衣着是个丫鬟模样,耳朵上戴的却是一对儿赤金丁香,头上的珠花也十分精致,只怕比普通人家的姑娘还要讲究些。她初初从湖石后头出来时还略有一丝慌张,待见了许碧等人却先是一怔,随即就扬起了下巴:“你们是什么人?”

☆、第56章 辩论

许碧今日是来给杨姨娘做法事的, 自然要穿得素淡才好。只是她来京城的时候也没想到要做法事,衣裳倒还能挑出两件来,首饰却大都有些华丽, 最后只得挑了一根灵芝头银簪, 又戴了几朵米珠与绿松石串成的珠花, 乍一看从头到脚都简朴得很,还不如这丫鬟讲究呢。

看这丫鬟面上神色变化,便知道是将许碧一行人当做了出来游玩的小户人家主仆,便颇有些趾高气扬起来。

既然这园子是佑王府包下了, 许碧估摸着这丫鬟多半是佑王府的人。她倒是不怕,却不想给园主人惹祸, 便道:“我们是路过的,天气太热有些中了暑气,来向这里主人借口茶喝。”说着便要示意知雨等人往回走。

那丫鬟却把下巴扬得高高的, 冷笑道:“这园子今日是我们郡主包下了, 你们是什么人,也配进来!还不赶紧走呢。”

许碧本来是要走的,闻言倒停下了脚步:“听说佑王府的王妃娘娘前年在铁塔寺做法事,有人背了重病的老母来拜菩萨却被挡在门外, 王妃娘娘还特地许了他们进来。不知你们这位郡主是哪个王府里的,竟连佑王妃娘娘也比不得?还是说郡主就在这里, 是我们打扰了?”

那丫鬟顿时噎住了。

佑王妃做法事的那件事儿,京城里不少人都知道,连皇帝都夸一句佑王妃仁善。嫡母尚且能容病人入庙, 做女儿的却不许中了暑气的人进游赏的园子歇歇脚?何况小郡主这会儿只怕还在湖上,又哪里说得到打扰呢。

眼看这丫鬟无话可说,许碧轻哂,转身正要走,忽然听见石榴树后头,湖石根儿下,突然有人打了喷嚏。距离甚近,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那分明是个男子声音。

那丫鬟脸色一下就白了,许碧立时明白,原来这丫鬟是偷着空子出来会人的,难怪被他们撞见,这般急火火地就要赶人。

这可实在是尴尬。许碧也无意去揭破别人家的事儿,连忙一示意知雨等人,拔脚就走。偏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什么人在那里?”

这声音听着还远,那丫鬟却是浑身一颤,忽然也放开声音喊道:“宝山管事你挡着这些人,我去叫人来!”

许碧一怔,那湖石后头已经钻出个打扮体面的男子来,也放开喉咙喊了一声:“快叫人来,不许这些人乱闯惊了郡主的驾!”

这两人放开喉咙这么一喊,那边远处立刻有了动静,两个侍卫模样的人匆匆从小路上奔来:“什么人竟敢擅闯!”

这麻烦简直来得毫无道理,许碧都快要气笑了。九炼上前一步挡在她身前,手按在腰间。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那丫鬟却是得意洋洋,大声道:“这几人明知郡主在此还要乱走乱闯,定是有不轨之意,快把他们拿下!”

两名侍卫向许碧等人看过来,却有点犹豫。这一行人只有九炼一个男子,还是个年轻小厮,余者皆是女眷,要说是来游园的倒是更有可能,说有不轨之意…哪有这般大喇喇来行不轨之事的?

其中一名侍卫心思更灵透些,向同伴使了个眼色,便板着脸道:“此处今日有郡主尊驾,尔等不可冲撞,快退出去罢。”

这倒是个息事宁人的态度。许碧也不欲多事,便点了点头。谁知那丫鬟却道:“这几人悄悄入园来,定是有不轨之心,怎能就放他们走了?两位大哥还是先把人拘起来,待郡主回府再放了不迟。若不然,万一出了什么事,谁来担这责任?”

两名侍卫一想也是。佑王对这女儿宠爱有加,小郡主难免脾气大些。偏这丫鬟洗月又是郡主身边得用的人,若是她在郡主面前添油加醋几句,最后怪到他们头上来,可是吃罪不起。

一名侍卫便道:“几位还是跟我们往那边去罢。若你们是良家百姓,也无须害怕,只要等郡主移驾,便可回去了。”

知晴早憋了一肚子气,这会儿见两名侍卫真要上前,立刻竖起眉毛:“瞎了你们的狗眼!我们少奶奶是镇边大将军府的人,由得你们想拘就拘?”

本朝的大将军有好几位,但说到镇边大将军,说的就是沈家了。两名侍卫一听暗暗叫苦,不约而同都停了脚步——镇边大将军家的女眷自然比不得郡主,却也不是他们这些小小侍卫得罪得起的。这会儿郡主又不在,他们何必自己作主得罪人呢?

洗月也怔了一下。她今日借着小郡主在湖上饮宴的空闲溜出来与宝山私会,不想却撞上了人,心慌意乱之中也没细看,只见这一行人穿着不起眼,便以为不过是平头百姓,叫侍卫将他们先捉起来,待郡主走了再放人,便可将自己之事掩过去。横竖就这几个人,谅他们也不敢到佑王府上去喊冤。

谁知这会儿听见抬出什么大将军的名号来,她再仔细一瞧,才发现那少奶□□上虽戴的是银簪子,身上的衣裳却是上好料子,虽然素面无织花,颜色却极润泽。尤其腰上挂着一块玉禁步,用的是上好白玉,雕出弯月里一只捣药玉兔,玉色润泽如羊脂,宝光莹莹。

洗月暗恨自己方才怎么没仔细看看。可这会儿人都已经得罪了,再后悔也晚了。她不由得没了主意,下意识地转头去看那管事宝山。

宝山也傻了眼,心里大骂洗月眼瞎,也不看清楚了就喊起来,如今倒成了他们没法下台。不过他到底是在外头跑惯的,比洗月“能屈能伸”些,当即干咳一声,堆起笑脸道:“这,这真是误会了…”

知晴忿然道:“什么误会,分明是你们——”

许碧却不想再纠缠下去了,摆手止住知晴:“既然是误会,咱们走罢。”沈家这会儿正在风口浪尖上,即使暗地里有皇帝支持,也殊为不易,无谓为了争一口闲气,再得罪上佑王府。毕竟那是皇帝的亲兄长,真闹出什么来,皇帝也为难。

知晴如今总算是有了长进,虽然还是悻悻的,但见许碧无意争执,也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硬吞了回去,只狠狠拿眼刀子剜了洗月一下,才抢过去要扶许碧。

谁知就在双方都要偃旗息鼓的时候,却偏偏又有人在喊了:“什么人在那边?”这回传过来的动静可比刚才更大,一听就来了不少人。

许碧不由得长叹了一声,暗想今日出门没看黄历,这莫名其妙的麻烦惹上身还甩不脱了——听那边的动静,只怕就是小郡主游湖回来了。

但这会儿可不能像刚才似的一走了之,许碧只得吩咐九炼:“去说一声儿,就说咱们不知道小郡主在此,只是有些不适进来歇歇脚,这会儿就离开。打扰了郡主,还请海涵。”

她一边说,一边瞥了洗月一眼。这丫鬟要是个聪明的,就在郡主跟前帮着把事儿抹平,大家各走各路的好。

洗月能在小郡主身边做大丫鬟,自然不是个笨蛋。刚才一时心慌,又以为许碧等人只是普通百姓,才错做了决定。这会儿听许碧的话,分明也是不欲闹出什么事的,不由得心中暗喜,连忙抢着过去向小郡主道:“是镇边大将军沈家的女眷,中了暑气,往这园子里来讨口茶喝的。听说郡主在这里,正紧着要退出去呢。”

小郡主今日玩得尽兴,心情正好,闻言便摆摆手道:“既是中了暑气,就叫她们坐着罢,横竖我们也要回去了。”这园子她也来过,如今没了牡丹花,也不过就是个普通园子罢了,还不如佑王府的花园。既然已经在湖上宴饮过了,这园子她也不想多呆。

洗月心中一松,正要转回去打发了许碧等人,忽听旁边一个少女问道:“镇边大将军沈家?不就是近来拿着倭寇之事大肆宣扬,要向皇上请功的那个沈家吗?”

小郡主却对朝堂之事并不关心。整个佑王府里就没几个人会谈论朝堂之事,小郡主自然更不会去打听了,当下有些疑惑地反问:“倭寇?”

洗月认得这是小郡主要好的手帕交之一,右佥都御史家的姑娘司秀文。

司秀文之父司俨是朝中有名的“强项御史”。先帝在位时,他曾弹劾端王的舅父,一月之内连上六次奏章。端王私下使人去说情甚至威胁,统统无用,甚至连端王都被他以妨碍朝廷公务为由弹劾了一次。

当时端王军功正著,又得先帝喜爱,舅父却被弹劾得被罢了官,自觉脸面上过不去,便在节庆宫宴之上借酒盖脸,要难为司俨。谁知司俨便是正面对上了亲王,都不曾说半句软话,先帝也只能笑着说他能与当年的强项令相比,将闹僵的场面轻轻抹了过去。自此司俨就多了一个“强项御史”的绰号。

佑王自己为了不招皇帝的忌惮,恨不得关起门来过日子,可是却不想把女儿也拘在府里。那些手握实权的大臣家里的姑娘结交起来还要忌讳着些,似司俨这样的清流倒是全不必顾忌的。

且司秀文也是家中独女,自幼与兄弟们一同教养,琴棋书画都来得,只因为是庶出的,在外头便有些被别家嫡女排斥。小郡主自觉自己也不逊那些世家的嫡出姑娘,在这一点上便与司秀文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反而对那些唯唯喏喏的庶出女孩儿有些看不上眼。

佑王虽是天潢贵胄,却是个富贵闲人,司家与他来往也不算阿谀,亦不必有结党之忧,故而也不禁着女儿。一来二去的,两人倒成了闺中密友,小郡主有什么邀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司秀文。这次生辰,自然也不例外。

此时洗月自也不敢怠慢,忙陪笑道:“司姑娘说的正是,就是那个沈家。”

司秀文便轻笑了一声,向小郡主道:“可真是巧了,我正想着不知沈家人是个什么模样,今日竟就碰上了呢。郡主可能叫那位沈少奶奶过来见见?”

小郡主不明所以,道:“这有什么不能的。洗月去请便是。只是这沈家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是极有名气不成?”

司秀文眼见许碧已经跟着洗月走过来,便笑道:“郡主在府里怕是不知,这沈家甚是可笑。自到了江浙便寸功未立,眼看着脸面上过不去,便将倭人的癣疥之疾百般夸大,无非是要争军功罢了。如今这名声,已经传得满京城都知晓了呢。”

许碧这会儿已经走到不远之处,司秀文的声音又不曾放低,一字字都被她听了个清清楚楚,顿时就恼火起来,扬声道:“这位姑娘见识着实不凡,想必是去过江浙,见识过倭人劫掠的了?”

司秀文轻嗤道:“我虽不曾去过江浙,但也听说过东瀛之事。那东瀛扶桑不过一小小海岛,离我盛朝又远,能有多少兵力?岂不就如癣疥一般。倒是有些人,肆意夸大,也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许碧报之以嗤笑:“这位姑娘幸好是站在京城之中说这些风凉话,若是将这话说给那些被倭寇劫掠残害的百姓听,说给那些与倭寇死斗致伤致残乃至于牺牲身亡的将士们听,只怕是要挨耳刮子的。”

司秀文的脸猛地涨红了:“你——”她出身书香之家,平日往来也多是文雅的女孩儿们,说句话都要讲究个婉转,几时听过“挨耳刮子”这样直白无礼的话?

许碧截口道:“岂不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位姑娘怕是平生连个东瀛人都不曾见过,却在这里大谈什么癣疥的话,岂不可笑?古有纸上谈兵,今有空中谈倭,我可真是长见识了。”

司秀文素来自诩词锋犀利,有乃父之风,怎肯被这沈家少奶奶压倒,冷笑道:“若依你这般说,朝廷要处置诸事,都要亲眼得见不成?那只怕朝中诸公都不必做事,只管到处去巡视便是。”

然而要说辩论,许碧从来不怕,立刻还口道:“若是事事皆信于人,朝廷为何要设监察御史巡察地方?只管听各地官员奏事便是了。”

刚才她听洗月管这女孩儿叫司姑娘,就猜她会不会就是那个要跟袁家结亲的司御史家女儿,这会儿便故意拿御史来说事儿,觑着司秀文嗤笑道:“该不会姑娘如此有见识,却不知御史是做什么的吧?还是以为御史乃是风闻奏事,朝廷也就可以风闻断事了?听几句闲话,便当成实证,不加查验妄下结论,朝廷官员若都如姑娘这般,着实可怕。”

司秀文父亲就是御史,怎可能不知御史的职责?一张清秀的小脸又红了一层,已然有些压不住怒气,冷笑道:“什么闲话!袁大将军镇守江浙十余年,便是与这些海寇周旋,屡立战功,难道还会说谎不成?”

许碧暗道果然是这个丫头,顿时对她的印象又差了两分,报以冷笑道:“沈大将军亦是镇守西北十余年,打得北狄不敢大举入侵,难道这样人就会说谎?”

镇守边境,战功累累,这些与说不说谎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不过司秀文既然是这个逻辑,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真要论起战功来,难道沈文就比袁翦差不成?

司秀文果然噎了一下,但随即强辩道:“有些人到江浙一年,却是寸功未立;有人却能清剿海匪老巢,斩首数百,却不知究竟谁的话更可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