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屋里只剩下祖孙两人后,颜老太太才开口说话。

等宋安然走后,颜老太太又挥手让下人们都退下。

宋安然和颜宓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带着丫鬟们离开了上房。

宋安然笑道:“儿媳听老太太,这就回去料理内务。”

颜老太太笑眯眯地说道。

“去吧。在山上住了那么长的时间,如今总算回来了。抓紧时间,赶紧将遥光阁收拾出来,你自己的嫁妆也要安置好。”

宋安然起身,笑着说道:“那孙媳妇就先回遥光阁。晚一点,再和夫君一起去拜见婆母和公爹。”

很明显,颜老太太有些私房话要单独同颜宓说。

然后颜老太太打发了宋安然,独留颜宓在身边说话。

得知小两口在山里面的日子过得挺有野趣的,颜老太太也替他们高兴。

分别二十几日,颜老太太怪想念颜宓的。见了颜宓,就招手让颜宓到身前说话,仔细询问了在山里面的生活。

先回遥光阁洗漱换衣,然后再去上房见颜老太太。

一路顺利回到国公府。

颜宓同宋安然在山里面一共住了二十多天,快到四月的时候启程下山。

第228章 雷霆手段

颜宓去见了国公爷,将此事全盘托出。

国公爷得知事情详情,顿时大怒。扬言要休了周氏这个蠢妇。她自己作死就算了,竟然还要拖着整个国公府下水,简直是疯了。

不过国公府只是嘴上说休妻,并不会真的这么做。

就算没了夫妻情分,也要顾及颜宓还有颜定,以及国公府的脸面。贸然休妻,周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外面也会议论纷纷,朝堂上说不定也有人会借机生事。一个不好,说不定周氏和道婆的事情就会传扬出去。

毕竟当初道婆进出国公府的时候,并没有瞒着人。

难保就没有聪明人猜出其中的猫腻。

就算这种可能性很小,国公爷也不敢冒险。

国公爷疲惫地对颜宓说道:“此事你做主吧。”

他是对周氏彻底伤心了。他和周氏做了二十几年的夫妻,原本一切都好好的。结果临到老了,一切都变了。

如果是往好的变化,那一切都好说。偏偏周氏死命得作死,他是彻底失望,对周氏再也不敢抱着哪怕一点点希望。

颜宓沉声说道:“请父亲保重身体。”

“为父没事。这件事情还打不倒我。倒是大郎你,为难你了。”

周氏犯错,国公爷身为丈夫,自然可以怒斥周氏,甚至对周氏采取非常手段。但是颜宓身为人子,一个孝字压在他头上,颜宓行事必定会束手束脚。偏偏周氏的名声还关系到颜宓和颜定两兄弟的名声和前程。动周氏,真应了那句话,投鼠忌器。

轻不得,重不得,还真是为难。

但是对于此事,颜宓早就有了章程。他将自己的主张告诉国公爷,国公爷暗暗点头,说道:“你的想法不错,就照着你的意思办吧。此事不要惊动二房和三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要是有人问起来,你就全推到我的身上,让他们来找我撕扯。”

顿了顿,颜宓又说道:“父亲,祖母有意让安然掌家。不知父亲意下如何。”

“不错。你媳妇本事了得,由她掌家,国公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我就不用操心了。你能娶到这样的贤内助,可见该我们国公府兴旺。”

颜宓直到此刻才露出笑容,“父亲谬赞了。关于掌家的事情,儿子会和老太太商量。”

“去吧。好好办事。休整两天,你也该回衙门当差了。陛下都问了你好几次。”

“儿子明白。”

当天晚上,从国公府拖出一具尸体,运到城外焚烧。

与此同时,颜宓的亲兵出动,包围了道婆所在的道观,将道观上下掀了个底朝天。又将道观里面的人,以谋财害命的罪名投入了大牢。之后的事情,自然有人操心,无需颜宓出面。

第二天一早,竹香院伺候的人,从上到下全都消失不见,偌大的一个国公府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些人究竟什么时候消失的,也没人知道那些人去了哪里。

与此同时,竹香院换了一批陌生的仆妇丫鬟。一个个沉默寡言,半句有用的话都问不出来。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周氏身边的第一心腹夏嬷嬷。

竹香院左厢房内,夏嬷嬷就跪在地上,背挺得直直的。只是手心冒汗,腿肚子打颤,脸色苍白似鬼,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颜宓就坐在主位上,阴沉着一张脸。浑身散发着寒气,那寒气能从人的骨头缝里钻进去,让人透心凉。

颜宓冷声问道:“知道我为什么会让你继续留在母亲身边伺候吗?”

“奴婢愚钝?”

颜宓嘴角一抽,冷笑道:“夏嬷嬷,你一点都不愚钝。我之所欲留你性命,是因为你尽到了做奴婢的本分,不光会伺候夫人,还知道劝解夫人,不让夫人乱来。”

夏嬷嬷一声哽咽,说道:“奴婢没用,不能让夫人回头。”

颜宓冷笑一声,“夫人年龄大了,身边需要一个知根知底的老人陪着说话解闷。看在你还算老实本分的份上,这一次我饶你不死。如果下次夫人再敢乱来,到时候只能送你去地府,同你的那些老姐妹们作伴。”

“奴婢一定会劝着夫人。即便劝不住,也会及时告知世子爷。”夏嬷嬷浑身哆嗦着,干脆利落地给颜宓磕了三个头。

颜宓面无表情地说道:“下去吧。以后好好当差,切莫行差踏错。”

夏嬷嬷起身,弓着腰退了下去。

颜宓坐在厢房里,沉思了片刻,这才起身去卧房见周氏。

周氏正灰白着一张脸,指着屋里的几个陌生丫鬟,气的话都说不出来。

见到颜宓进来,周氏急忙喊道:“大郎,你快说说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问她们话,一个个都跟哑巴一样,吭都不知道吭一声。快将这些丫鬟赶出去,将我的大丫鬟叫来。我不要这些人伺候。”

颜宓挥挥手,丫鬟们全都沉默地退了出去。

颜宓走上前,面色平静地对周氏说道:“母亲息怒。太医说了母亲的病情需要静养。区区几个丫鬟,母亲何至于发这么大的火气。”

周氏死死地盯着颜宓,“大郎,你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的丫鬟呢,怎么全都不见了?快将我的人叫回来,我不要外人伺候。”

颜宓轻描淡写地说道:“母亲身边的那些人当差

第229章 掌家(上)

宋安然手中捧着一本花名册,桌面上还放着数十本花名册。

国公府正经主子将近三十人,姨娘侍妾之类的半个主子也有二三十号人。

国公府内女仆加上男仆,足有八百余人。这还仅仅只是府内的仆人,没包括在府外当差的下人。比如田庄铺面里的人,宋安然都还没算进去。

国公府有护卫一百二十名,家将在册的有五百人,当差的有三百人。另外两百人因为残疾或是年纪大了被养在庄子里。

另有亲兵五百人。其中国公爷的亲兵有三百人。颜宓有亲兵一百人。二老爷三老爷以及二少爷三少爷身边的亲兵加起来有一百人。

这五百亲兵都领了差事,并没有光拿钱不干事的人。

这里加起来就将近两千人左右。这两千人是正儿八经在国公府当差,是直接从国公府的公账上支取月例银子。他们吃国公府的饭,替国公府办差。

除去这两千人,颜氏一族多半人都依附国公府生活。

颜氏族人,目前有五个分支,每个分支又有两房到七房不等的人口。光是颜氏一族,没出五服的人口就有五六百人。加上族人家中的下人,得有几千人口。

国公府有规矩,每年年底都会拿出一笔银钱分给族人。这又是一笔开销。

另外依附国公府生活的人,除去颜氏族人,还有家将护卫亲兵等人的家眷,以及各路小官小吏,加起来也有几百上千人。这些人,一年到头,就算只打赏一回,加起来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除此之外,田庄上,山庄里,别院里,铺子上,商路上的掌柜伙计庄头仆妇等人加起来,也有几千人。

如此算下来,偌大一个国公府,直接养活的人就有几千人。间接养活的人得有上万人。

这么多人靠着一个国公府吃饭,国公府一年到头得有多少收入才能保证收支平衡?而且目前依附国公府生存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国公府的开销每年都在增加。

宋安然粗略一算,就被那个数字给惊住了。

难怪富贵如斯的国公府,也在为钱发愁。

宋安然将花名册放回箱子,然后又拿起国公府在府外的产业名册翻看。

国公府在京城有有三个绸缎庄,两个珠宝铺子,四个酒楼,四个茶楼,还有两座客栈,以及两个粮油店,打铁铺,还有一个车马行。

另外在城中有三栋别院,别院那边另有下人照看。京城郊外有山庄两座,两百顷的庄子三个,五百顷的庄子一个,六百顷的庄子一个。另有五顷,十顷这样的小庄子数十个,这些是留给府中姑娘们的陪嫁,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只是是国公府在京城内的产业。国公府在外地还有产业。

国公府在东北有两座山林,两个山庄。

另外国公府在江南有湖广等地有一百顷的田庄十个。两百顷的田庄五个,五百顷的田庄一个。

另有山林三座。

在江南国公府还有绸缎铺子十个,珠宝铺子十个,当铺三个。

除了这些产业外,国公府还掌握着海贸商路一条,西北商路一条,前往西南的商路一条。

除了这些登记在账册上产业外,国公爷本人的俸禄和碌米,一年下来有五千两左右,全部交到公账。二老爷和三老爷在军中任职,他们的俸禄同样全部交给宫门中。

国公府的规矩是不禁私产。只要求府中男人将官面上的收入交给公中,私下里的收入交两成到公中。

所以国公爷三兄弟都有数目不等的私产。这个宋安然查不到,颜老太太也不可能将儿子的家底子亮给宋安然看。

别说国公爷三兄弟有私产,就是颜宓几兄弟名下,都各有私产。

所以国公府的爷们一般都不缺银钱花用。公中那一百两月例银子,他们多半都没放在眼里。那点银子还不够出门打赏用。国公府的爷们出门花钱,多半都是花自己的私房。

就像是颜宓,成亲第二天就将自己名下的产业交给了宋安然掌管。有铺子四个,田庄一个,合股的生意有两三项。一年的收益加起来也有几千上万两。

这些银子看起来很多,不过放在宋安然手里面,还不够宋安然的一个零头。

故此宋安然真没将颜宓那点私产放在眼里。

颜宓也清楚一点,他之所以将手头上的产业交给宋安然打理,也是出于夫妻相处之道。他信任宋安然,他愿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宋安然。银钱不重要,这份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颜老太太交给宋安然的账册,只登记了国公府的产业,却没有登记每年的收益进项。

宋安然经验老道,就算颜老太太不肯透露每年的收益进项,宋安然也能粗略算出来。

铺子田庄山林商路全部加起来,国公府公中一年的收入,大致在二十五两至四十万两左右。

这两个数字之所以差距这么大,是因为国公府手头上的田庄太多,占据了太多的本钱。而田庄又是靠天吃饭,每年的收益起伏很大。所以宋安然就干脆了给田庄一个最大收益,外加一个最小收益。

粗略一算,国公府一年的收益,是前几年侯府一年收益的十倍。看似很多,可是国公府要养的人十倍于侯府。而且养的人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这样算下来,国公

第230章 掌家(下)

国公府在去年一共收入三十五万两左右的白银。在前年,国公府一共收入三十三万两白银。

单算这两年的收支,国公府就亏空了二十几万两。

这么多的亏空,宋安然都不知道二太太和三太太从哪里找了银子来填补这些亏空。

账本不齐全,宋安然也找不到答案。

不过仔细想一想,宋安然也能猜到一点。去年打仗,国公爷同颜宓都立下战功。朝廷有封赏。这部分封赏,按理全部要交给公中。估计这些封赏解决了大问题,让二太太和三太太有了左右腾挪的余地。

但是今年如果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开销,收入却没有增加的话,不用等两三年后,今年年底国公府就得开库房吃祖宗留下来的老本。

再过两年,就得寅吃卯粮。就和当年侯府一样,因为入不敷出,不得不裁撤人手,逐渐败落。

喜秋她们拿着算盘算账,这也是丫鬟们第一次直观的面对国公府这个庞然大物。

看到国公府的开销,几个丫鬟也是纷纷咋舌。

喜秋就说道:“这么重的担子全交给姑娘,姑娘以后要辛苦了。”

喜春几人都连连点头。掌管国公府同掌管宋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宋家人口多简单啊,人口少糟心事情就少。每天只要安排好管事嬷嬷,这一天就能轻轻松松的度过。

再看国公府,光是人口就甩出宋家几十条街来。这么多人,都需要宋安然来管理,丫鬟们都能想象其中的压力和难处。

而且国公府还比宋家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传了几代,极有体面的家生子家将之类的人物。

比如更随老国公南征北战的那些家将,比如在颜老太太这身边伺候的嬷嬷们。这些人都不是宋安然想管就能管的。一个不小心,就会犯了众怒,大好形势一朝付之东流。

当然,丫鬟们能想到其中的难处,宋安然肯定也能想到。

宋安然此刻的感受不是担心,而是跃跃欲试。她这辈子还真没管过国公府这样的大家族,宋安然很想挑战一下。

宋安然问喜春,“我让你做的册子做好了吗?”

喜春说道:“回禀姑娘,奴婢已经做好了两本册子。”

宋安然点点头,对喜春说道:“明儿让小五来见我。这个人事登记就先从世子爷身边的人开始吧。”

宋安然让喜春做的册子,其实就是简易化的档案登记。

国公府这么多人,宋安然不可能一个个的去认识。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过往,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每个在国公府当差的人建立一份档案。

这样一来,想要了解某个人,无需见面,无需找人询问,只需翻阅档案,就能知道此人的出生经历。

现在宋安然还没掌家,此事还要等一等。不过可以先从颜宓身边的人做起。先给那些小厮亲随还有亲兵做个档案登记。

等到颜宓从衙门回府后,宋安然将此事一提,颜宓顿觉着个办法不错,欣然答应。还亲自嘱咐小厮小五,要全力配合宋安然的工作。

颜宓每天早出晚归,宋安然每天则忙着了解国公府的方方面面,人情来往,还要做好档案登记。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到了宋安然同颜老太太约定的时间。

这个时候周氏的病情已经痊愈,每天精神十足的折腾。

宋安然每天早上晚上,都会到竹香院请安,尽到自己的本分。但是宋安然从不进房门。就如当初索说,为了避免同周氏见面,宋安然就站在门口请安。也不等周氏吩咐点什么事情,宋安然请安完毕转身就走。

此举让周氏气的不行。

好几次周氏都冲到门口,想找宋安然理论一番。宋安然靠着白一,都巧妙躲过,顺利脱身。

这样一来,周氏更是气了个倒仰。

这天早上,周氏知道宋安然就要掌家,心情更坏。

等到宋安然来给她请安的时候,她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出去。不等宋安然开口,周氏就厉声问道:“今日你要掌家?”

宋安然挑眉一笑,朝周氏身边的夏嬷嬷看去。

夏嬷嬷连连摆手,她什么都没说过,而且她也不知道宋安然今日会掌家。

周氏一巴掌拍在夏嬷嬷的身上,“你冲宋安然摇尾乞怜做什么?别忘了,你是我的人。”

夏嬷嬷赶紧低下头,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再也不敢做多余的事情。

接着周氏又对宋安然说道:“你别猜了,我算都算得出来你今日要去掌家。少说废话,赶紧带我出去。”

宋安然嗤笑一声,“婆母刚才说什么?”

“我说让你带我出门,我要去见老夫人。”周氏咬牙切齿地对宋安然说道。

宋安然缓缓摇头,“恕儿媳不能从命。儿媳不能带夫人出门。”

“你放肆!”

宋安然冷着一张脸,说道:“世子同国公爷都有吩咐,不能让婆母踏出院门一步。婆母真想出去,还是先得到国公爷的允许再说吧。”

周氏朝宋安然逼近,她咬着牙说道:“你以为我出去是为了什么?你以为靠你自己就能掌家吗?偌大的国公府,不是你一个年轻人玩得转的。

你在宋家管家,不代表你就能管好国公府。宋家才几口人,国公府又有多少人。宋安然,你别自视甚高。

我出去也是为了你好,我有在你身边帮忙,没人敢给你下绊子,更没人敢给你耍心眼。你要是识趣的话,就赶紧带我出去。”

宋安然大感愕然,又饶有兴趣地看着周氏。她真没想到,周氏口口声声说要出去,竟然是为了她出头。

宋安然笑了笑,说道:“儿媳十分感激婆母的一番用心。”

“既然知道我是为你好,那就赶紧放我出去。”周氏昂首说道。

宋安然缓缓摇头,“抱歉,我还是不能让婆母出去。婆母虽然好心,但是我却只能拒绝。这些日子我也了解了一下国公府过去的情况,我知道婆母以前当家是极为妥帖厉害的。偌大的国公府,在婆母的手下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都能做到收支平衡。这份本事,儿媳佩服。”

周氏一脸傲然,宋安然既然知道了她的本事,那就该对她客气一点。最好对她千依百顺,否则她有的是办法给宋安然制造麻烦。

宋安然笑了笑,继续说道:“可是自从飞飞出事,婆母性情大变。大部分的精力都花费在飞飞身上,对家里的事情不再上心,以至于最后被老太太夺了管家权。

这两三年的时间,婆母被困内宅,不思改善自身处境,一心一意只为飞飞操心。以至于婆母在府中安插的各方人手,都被二太太三太太联手剪除。

如今婆母空有本事,却无使唤的人手,更没有可信任的人。婆母有心帮我,可惜有心无力。与其让人挑剔婆母的不是,还不如让儿媳一个人面对二太太和三太太。”

之前周氏还一脸傲然,听到这里,脸色随之阴沉下来。

“你的意思是不放我出去?”

宋安然轻声一笑,说道:“儿媳没胆量,更没本事,不敢冒着得罪公爹和夫君的风险放婆母出去。婆母的好意我心领了,儿媳就此告辞。”

“你给我站住。”周氏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