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心事暂且不提,到了次日,恰好是四月二十八,药王菩萨生辰,好些人家都要去宣城中的方广寺拜一拜。有病的求个平安,无病的求个心安。

一众香客来来往往,和尚们念经诵法,到了正午,正是布施斋饭的热闹时候,忽地有小和尚往里禀报,说,“南台寺的主持福远大师来了!”

庙里白白胖胖的主持觉慧大师一听,顿时神色一变,“快请!”

别看他如今混得比梧桐山上那位穷苦清贫的福远大师要强得多,但那位大师论起辈份来,可是他的师叔,尤其人家一心向佛,修的是苦行禅,十分的令人敬佩。

亲自迎将出去,就见久不见面的老师叔明显更老更瘦了,须发全白,整个人几乎缩成一团,可眼神却是格外的明亮。

“师叔,您亲自下山,怎不让师侄前去迎候?”

福远大师乐呵呵的摆了摆手,苍老的声音里透着满满的喜悦,“有这几个小徒弟抬着,哪里还用你接?不过我今日前来,倒是当真有件事要麻烦你。”

“说什么麻烦?师叔快请吩咐。”

觉慧这才留意到,师叔今天少见的穿了一身正式的方丈袈裟,虽然都已经洗得发白了,却干干净净的披在身上,显出十分慎重。

福远大师招了招手,从身后招出一个娇俏可人的小丫头来,“我今日来,是知道你人面广,能不能请你帮忙去把侯家的老爷夫人请过来,借你这块宝地,给这丫头办点事?”

觉慧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侯家老爷夫人他都熟啊。两人刚好都在庙里呢,去请过来就行,可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侯祥麟和侯夫人过来的时候,还以为觉慧方丈要单独给他们施什么福了,兴致还挺高。

说来自从在侯老爷子的寿宴上闹了那么一出闹剧,他夫妇二人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众人明里不说,暗地里的唾沫星子都快把人给淹了。尤其侯方裕自那日之后,就搬到爷爷的院子里,衣不解带的侍奉汤药,对外界之事一概不闻不问,要是逼急了他,只说,“你们不来孝敬,难道我代你们来孝敬爷爷还有错么?”

呛得侯氏夫妇有火也无处可发,而老爷子自那日吐血之后,身子大不如前,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挽回儿子的心,侯氏夫妇都得做点什么。恰逢药王菩萨寿诞,二人便商议着给老爷子大大的做一回法事,再请了城中药堂大夫过来赠医施药,倒也赢得不少赞誉。

夫妇二人刚觉得重建树立起声望,带着几分自信来到大院,就见已经有许多香客围在那里了。

小和尚喊一声,“请让一让,侯老爷侯夫人来啦!”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来,让这夫妇二人通过。

享受着这样的礼遇,他们还颇觉骄傲,可走进人群一看,就见觉慧大师旁边还站着位慈眉善目,一看就是得道高僧的老和尚,而老和尚的旁边,怎么还有个娇俏美丽的小丫头?

夫妇二人心中同时一哽,这是怎么了?这丫头怎么又跑来了?

却见觉慧大师先给双方做了个介绍,然后笑道,“请侯老爷,侯夫人过来不为旁的,只为了结一桩旧案。小施主,你自己说吧。”

“谢谢大师父。”念福今日特意换了家中带来的,打补丁的女装,清脆的应了,走到众人面前,团团行了个礼,“诸位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好,我是怀安镇施家的外孙女,沐姐儿。”

这话一落地,人群顿时爆发出阵阵惊呼,“这就是沐家姐儿?好个标致的小娘子!怪道那胡老爷要生坏心,果然不是冤他的。”

听众人议论,念福大方一笑,“想来我的事,大伙儿都听说了,那想必也都知道我欠了侯家五百两银子吧?”

侯氏夫妇听得心中一沉,这丫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起此事,她到底是要干什么?

(嘿嘿,接下来,大家都懂的~~~)

第56章 还债【粉红40+】

(到7号的粉红翻倍还有2天,大家还有的,可以快点砸哦。偶是多么的勤劳啊,连这都要提醒~~)

在侯祥麟和侯夫人忐忑又不安的目光里,只听沐姐儿清脆笑道,“承蒙各位乡亲父老们帮忙,我家欠侯家的这笔银子如今已经凑足了。数一数,竟还有多的。所以今日特此前来,一是还债,二是想当着菩萨的面,请两位大师和众位乡亲父老作个见证,把多的钱全捐给南台寺的福远大师,以作那梧桐山脚下修桥之资。日后也给乡亲们往来行走,添个便利。”

轰!人群之中默了默,然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愿意站出来看热闹的,多半是寻常百姓,大家自然听说过那座桥修得有多艰难。而无数富户官衙都不肯干的事,让一个穷人家的小姑娘干了,这得是有多了不起?

福远大师已经激动得热泪盈眶了,而侯氏夫妇的脸,一阵青一阵红,已经不知如何自处了。

偏偏沐家那个姐儿,还要站在众人之前,清清楚楚的一笔一笔,把自己是怎样收到人家的几两几文说个明明白白,然后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把由无数人凑起来的,或是带着油腻,或是带着泥垢的铜钱,一枚枚的给他们清点清楚,整整装了一大箱子。

五百两银子,侯氏夫妇见得多了,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由张家五文,李家七文凑出来的五百两。看着这笔钱一点点的在箱子里累积,升高,侯氏夫妇只觉得是拿把钝刀子在一层层的剐他们的脸皮一般。

好容易五百两凑足了,可还不能走,念福又取出一个大大包袱,似笑非笑的道,“这是上回府上管家去我家时送来的,他当时走得匆忙,没顾得上拿。现也全部还回来了。请二位点点,可有遗漏?”

这让侯氏夫妇怎么清点?

那回是侯夫人让侯贵带侯方裕上门故意挑事,要是给这丫头当众说出来,他们家还要不要脸?

根本就不敢多说什么,夫妻二人平素的伶牙利齿再也使不出半分。只能一味的点头。收了东西。就赶紧告辞。

可要走之前,偏那丫头还要当着众人的面,给他们行个大礼。“虽说当日是侯家哥哥不打招呼,私自作主借了我这么大笔银子。但这五百两银子不管怎么说,都解了我家大围,否则我就要在公堂受辱了。所以无论如何,还是得谢谢您二位了。”

这到底是夸他们还是损他们?直到抬着那箱钱和东西从方广寺出来,侯氏夫妇都只觉得脸上**辣的烧得慌。

而院墙内,依旧可以听到里面百姓继续清点钱财时的喜悦欢呼。

“陈老夫人捐资二十两,一共七十五两!”

“黄夫人捐资五十两,一共一百二十五两!”

“觉慧师父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日就把我们庙里的香火钱也全部捐出来,给大伙儿修座好桥!”

“好!”如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

然后有更多的百姓往寺院内涌去,还边走边议论。

“这样好事,不如你我也去凑个份子吧。这回多亏了沐家姐儿好心资助,看来这回的桥。一定能修起来了。”

“嗯!再问问要不要帮忙的,到时咱们也去搬块砖挑担土。能让大伙儿早些用上新桥,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就是,总不能辜负了沐姐儿的一片好意。这姐儿如此孝顺刚烈又好心,眼下做了这么大件功德。只怕日后是要有大福气的。”

“可不是?不过那侯家可就没福享了,也活该他们没眼光!放着这么好的姐儿不要,可不是蠢么?”

“其实人家老爷子和侯家少爷都不蠢,蠢的是那对当爹娘的,坏事就坏在他们头上!”

等人走过,侯家夫妇才敢遮遮掩掩的上车,命人快走。上了车夫妇俩你也不看我,我也不看你,不是相互置气,而是实在觉得没脸见人了。

等回到家中,关上家门,夫妇二人倒是有志同心的抬脚就到了侯老太爷的院子,也不管儿子正在伺候老爹吃药,把钱财东西往地下一扔,侯夫人顿时就哭开了。

“那丫头是存心不想让我们做人啊!这样当众打我们的脸,她怎么就那么狠?”

侯祥麟也恨恨道,“幸好没让她进门。你们瞧瞧,她这做的叫什么事?”明明有那些大头银子,为何却偏还来这一大箱子散碎零钱?

瞧着那些东西,侯方裕便是不问也猜到是怎么回事了。霍地站起身道,“你们骂人家狠,可人家做什么了?不是把你家的银子和东西好端端的还来了么?难道非要人家欠着你们的银子和东西,听你们闲话,受你们白眼才是好的?你们现在觉得不好做人了,可你们当日在爷爷寿宴上闹起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人家要怎么做人?”

侯氏夫妇给儿子这番话骂得全都惊呆了,侯夫人甚至连哭都忘了,似是不认识这个儿子一般,呆呆的看着他。

“裕儿你怎么…”

“我不想再听你们这些话了!我长大了,是黑是白,是对是错,我自己有眼睛,我看得清楚!”侯方裕端着药碗,重又坐下,既悲且愤,“爷爷还在养病,你们就不能让他清静一会子,安安生生的吃碗药吗?做什么偏要到他跟前来闹?”

原本黑着脸想动手教训这不孝子的侯祥麟,抬起的巴掌无论如何也落不下去了。

看看病得形销骨立的老爹,再看看儿子泛着水光的通红眼角,一肚子的气就象是被戳破的气球般,唰地就没了不说,反而平添了几分羞愧。

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你跑到个老人家的病床前闹什么闹?是成心想逼死自己亲爹么?侯祥麟怪没好意思的拉着夫人一起走了,可没过一个时辰,却听得下人来报,“沐家姐儿上门来了。”

家丁报得一脸心虚,死活不敢抬头看主子的脸。

难道那丫头还要追上门来给他们不痛快?就算起初是他们的不对,可这样没完没了的来打人的脸,也做得太过了吧?

侯祥麟怒了,“让她进来!我倒要去看看,她究竟还想干什么?”

“我也去!”身为母亲,侯夫人平素就溺爱儿子,眼下儿子心里明显看重另一个女人比她更甚,她同仇敌忾的心比侯祥麟更甚。

可是,当侯氏夫妇怒气冲冲的迎向大门时,就见沐家姐儿扶着位年纪极大,一身布衣的秃头老先生慢悠悠的进来了。两人还在低声说着些什么,声音很轻,旁人也听不清。

这谁啊?

侯家夫妇大眼瞪小眼,谁都不认得。看二人也不理会他们,就这么自顾自的往里走,夫妇二人不高兴了,正想发火,可侯祥麟眼皮子一抬,看到后面那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了。

他惊得顿时变了脸色,舌头都开始打结,“孙…大夫,您怎么亲自来了?”

这可是全宣城最好最出名的大夫了,听说他爷爷还在前朝宫里做过御医的。平素他们想要请这位孙大夫看病,都得提前十天半个月的上门去预约,可今日,他怎么就亲自上门了?还走在最后面?

侯祥麟和侯夫人立即迎上去,想把他请到前头来,可孙大夫却是一笑,“祖父在前,可容不得我们做后辈的放肆。”

什…什么?侯家夫妇的眼珠子差点掉地上,前头那个不起眼的秃老头竟是大名鼎鼎的孙老太医?

此时,孙大夫看到他们的反应反倒笑了,“怎么?不欢迎?”

“怎么会?岂敢啊!这…这怎么也不提前使人来说一声?让我们好出来迎接?”

侯家夫妇激动得连话都不会说了,恨不得焚香沐浴,铺上红毯迎接这位。这可是传说中的御医,给皇上看病的人啊!今儿怎么就来了他家呢?

孙大夫淡然一笑,“本来祖父年事已高,早已不再悬壶济世,是沐家姐儿托人求到祖父跟前,才来瞧瞧你们家老爷子的。”

她托人?她能托到什么人?

孙大夫当然不会告诉他们底细,只是吩咐,“赶紧去老爷子房中准备准备,要是点了香什么的,赶紧撤掉。让下人们也都下去,我祖父瞧病时,不喜欢人吵。”

是是是!侯氏夫妇哪里还顾不上跟念福算账?脚不沾地的跑了,两人跟没头苍蝇似的,简直不知道做什么好。

最后到了侯老爷子的房中,还是侯方裕最为镇定,“这里有我就行,你俩快去准备诊金礼物。”

“儿子这话说得对。”侯祥麟赶紧把侯夫人往外推,“你赶紧去库房挑几件好东西出来,别心疼银子。”见侯夫人不解,他又急得咬着耳朵交待,“人家虽是前朝的,可也是正正经经的五品官呢,能来咱家,这往后就是大大的门面,懂不懂?”

一听这个,侯夫人懂了。他家一心想攀亲的姚同知,不过才从六品,这五品官儿进了门,还是越老越值钱的太医,自然得大力巴结。

她那边自去忙碌,这边孙太医已经扶着念福,慢悠悠的进了侯老太爷的门。

再次看到念福妹妹,侯方裕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只觉又酸又甜,又苦又涩,象是咬到一口还没成熟的青涩毛桃,既难以下咽,却又舍不得吐出。

第57章 走吧

(新的一周,求订阅,求粉红!)

“方裕哥哥。”低低的上前福了一福,念福心里也不好受。

短短数日不见,侯方裕明显瘦了一大圈。从前眼中那层无忧无虑的阳光里象是平添了几分阴霾,虽有了成熟的味道。可这份成熟的得来,却让人心酸。

念福不忍多看,扶着孙老太医就到了侯老爷子的跟前,一看老爷子病得如此憔悴,念福再也忍不住,心中一酸便扑簌簌落下泪来,带了几分泣音喊,“侯爷爷——”

这一声,喊得老爷子的眼泪也下来了,连侯方裕也背过身子,掩去眼中的泪光。

有多少的无法诉说的情感,都在不言中了。

“别哭别哭。”孙老太医乐呵呵的在床边坐下,孙大夫立即手急眼快的搭好脉枕,又替侯老爷子推拿了几下,给他顺气。

“老人家哭什么?你这孙女儿虽是干的,我看比亲的还孝顺呢。您得好好保重身子,才不枉费孩子们的一片孝心。”

这话说得侯祥麟只觉得又有些站不住了。

等念福收拾好了情绪,上前安慰几句,侯老爷子总算擦干了眼泪,让人开始枕脉了。

先是左手,再是右手。孙老太医沉吟一时,忽地问道,“老哥哥是不是近日动过大怒,还吐过血?”

“正是。”侯祥麟还没来得及掩饰,侯方裕已经抢着答应了,“爷爷近来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一夜里总是醒好多次,人看着就瘦了。老爷爷,您帮忙想想办法吧!”

孙老太医摆摆手,笑了,“不妨事。其实这口血吐得很好,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侯老哥当年应该受过内伤,又没来得及医治,对吧?”

侯老爷子惊讶了,“老先生如何晓得?当年兵荒马乱时,我曾经给支乱军抓去过。叫人冲心窝子踹了一口。当时就吐了血。要不是念福她姥爷救我一命,眼下我早不在人世了。”

提起往事,老人家又伤感起来。深觉对不住施家祖孙。

只听孙老太医道,“您这病就因此而起,当年的淤血未曾吐尽,渐渐郁结于五脏六腑,耗得元气大伤,而今那口淤血吐出,这病根可就去了。”

侯祥麟眼睛一亮,刚觉得自己有了点功劳,就听孙老太医又道。“若再好生调理,益寿延年本不在话下。只不过老哥你忧思太重,方不思饮食,这样虚空,可不是福兆。”

眼看人家说着话,目光就有意无意往自己扫来。侯祥麟又没处站了,只能往后一缩再缩。

侯方裕急忙问道,“那老爷爷您看要怎么治?花多少钱都没关系!”

孙老太医笑着看他一眼,“你爷爷这病,乃是由心而生。让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是最要紧的,钱不钱的倒在其次。去,把原先大夫开的方子拿来我瞧瞧。”

侯祥麟噎得没话讲,才想去找方子表表孝心,谁料儿子已经一字不拉的把药方背了出来。

孙老太医赞赏的点了点头,“难为你这孩子,倒是一片纯孝。不过这方子开得过于注重补养气血,你爷爷这样年纪大了,一味的进补,便如在个浅水池里拼命放鱼,纵是再精心喂养,可地方只这么点大,要怎么养得活?所以依老夫看,还是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先进饮食,调养脾胃,等把水池挖深了,人慢慢有了底气,再徐徐的放鱼进去,就有效果了。”

他忽地看向念福,“就好象沐姐儿方才说的,药补不如食补。不如你也说几个方子,我看能不能用。”

念福认真道,“调理脾胃,我知道的不多,只记得胡椒芡实炖猪肚、山药莲藕炖排骨等等都是可以的。不过侯爷爷年纪大了,若是总炖鱼肉,饮食过于荤腥精细,只怕也不适合。倒是乡下有些穷法子,就是熬些米汤豆浆,也不知能不能用。”

孙老太医听得连连点头,“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有些富贵人家生病,不是吃得不好,而是吃得太过精细所致。比如壅疾脚弱,胸痹心痛,常常就因此而来。以后侯老爷子的饮食,三分荦,七分素,吃饭吃个八成饱,足矣。我这里拟个方子,你们先抓来吃着,再在饮食上留心,尤其老人家要把心思放宽,这才是养生之道。”

侯方裕一直听他们说着,目光落在女孩身,不觉早已痴了。

他的福妹根本就不是心狠无情之人,她虽是来还钱,可也想着要请人来给爷爷看病,她还会为了爷爷哭,为爷爷花心思。可爹娘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福妹推出门去?

将厚礼奉上,把孙家祖孙送出门去,念福再度回到侯老太爷床前时,又噙着了泪,“爷爷,您可不能有事。您要有个什么,岂不全是我的罪过?”

侯老爷子心疼的道,“傻孩子,这又关你什么事?全是我家对不起你。”

“您快别这么说了!”念福看侯方裕父子都没回来,悄悄的道,“您就是不为自己,也得为方裕哥哥多保重着些,难道您忍心看他就这么下去?”

侯老爷子脸色一变,不说话了。

他原先是有些心灰意懒,既然儿子媳妇这么不愿意他管事,他就早点闭眼,撒手不管算了。可近来看孙子如此伤心憔悴,老人家又不忍心了。尤其是念福的这句话,让侯老爷子顿时明白过来。

要是他当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虽然儿子媳妇也是疼爱孙子的,可他们会真正为他的幸福着想吗?若是当真由着他们的心思,跟那个什么同知家的小姐结了亲,招来麻烦不说,万一那小姐跟侯方裕合不来,岂不害了孙子一生?

不行!为了孙子,他得打起精神来。再说…老爷子再看念福一眼,暂且压下了心思。

此时侯方裕送人回来,看着念福,只觉满肚子的话说不出来,半晌才道,“你最近,还好吗?”

念福有点难过起来。无论侯氏夫妇怎么对她。伤害更多的是她的自尊,而不是感情。可侯方裕不一样,他是真拿自己当媳妇,认真想要娶她,跟她过一辈子的人。他现在受的伤应该比自己更重吧?

低了头。轻轻应了一声,她换了话题,“我这回来。是路过。我明儿就要走了,跟欧阳家大少爷一起,去京城找我爹。”

“什么?”这回惊讶的不止是侯方裕,还有侯老爷子,“丫头你要去京城?”

念福点了点头,“娘惦记了爹十几年,无论怎样都要去找一找才安心。欧阳家的大少爷人很好,他爹又在京城,一起过去。也好有个照应。还有几个下人,我就管烧烧饭什么的,也不会太辛苦。”

侯方裕和爷爷对视一眼,心里更难过了。

要不是侯家夫妇拆掉这门亲事,眼下陪着念福去京城寻亲的应该就是侯方裕这个未婚夫,而不需要委屈他的福妹又去给人做丫头。

侯老爷子想了许久。仍是叹了口气,只让孙子去取了些银票来给念福,“想你路上也用不着,只是侯爷爷想略尽点心,给你留着防身吧。”

念福却不肯收。“侯爷爷疼我,我心里知道,可我这一路的盘缠都已经足够了。拿着这些反倒提心吊胆,心中不安。”

侯老爷子早知如此,念福这性子就跟施老爹一样倔强。就算穷,人家也穷得有骨气。侯祥麟和夫人总不能理解,为什么侯老爷子不肯拿钱去还当年的救命之恩。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情是不能拿钱去算计的。

如果不是为了让外孙女有了好前程,侯老爷子相信,施老爹这辈子都不会求他任何事情。可就是这样唯一一件事情,也不算人家占他家的便宜。念福是个多好的女孩儿?送给你家当媳妇有什么可挑剔的?侯祥麟他们是给家里的钱迷了心窍,还不明白,人一辈子相处下来,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好心,其余什么都是浮云。

可眼下这么好的女孩儿却偏偏不能再做自家的孙媳妇,甚至连钱都不愿意拿一文,侯老爷子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只能点点头,说一句保重,让孙儿送她出去。

只是侯方裕忽地似下了决心般,“福妹,你等等!”

他快步跑了出去,再回来时,竟牵出一匹马来,“你既要上京寻亲,一定需要脚力,紫霄是我亲自养大的,不怕黑,不怕水,长途赶路也不怕辛苦,又聪明又忠心,你带去吧。”

念福虽然不懂,可看那匹毛发黑中带紫,神骏非常的大马也知道必是价值不菲,连连摇头,“这么好的马,必是方裕哥哥心爱之物,我怎么能带走?”

侯方裕眼神一黯,“莫非你连这也嫌弃?”

“我…”念福张了张嘴,却是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侯方裕上前一步,将马缰绳塞到她的手里,拍了拍马脖子,强自欢笑着道,“紫霄乖,好好跟福妹上京去,她是女孩子,你是男子汉,要好好保护她,知道吗?”

念福听得快哭了。

而那匹通人性的大马似是听懂了人话,知道要与主人分离,葡萄般的大眼睛里,已经默默落下了泪水。

“走吧!我…我还要照顾爷爷,就不送你了。这旁边的褡裢里装了些银子,不是给你的,是给紫霄一路吃用的。它别的都好,就是有些挑食,爱吃豆子和糖果,你路上遇着给它买些,否则会掉膘的。”

侯方裕强忍着心中的不舍,把他的福妹和爱马送出家门。见门外有个小厮在等着,想是欧阳家的人,便扭着脸再也不看念福一眼,转身进去了。

第58章 福女下凡

等念福回到客栈的时候,眼圈还是红的。

欧阳康吓了一跳,“谁欺负你了?墨云,我不是让你跟着沐姐儿么?怎么回事?”

“不关他的事。”念福用力吸了吸鼻子,清清微哑的嗓子,“是我看侯爷爷病得憔悴,心里难受。谢谢你今日请了孙老太医来替侯爷爷看病。”

欧阳康摆了摆手,“这也不算什么,都是祖母的面子。”

可兰姑却道,“我才看见你牵了好大一匹马回来,这也是侯家送的?”

念福刚点了头,兰姑就道,“这么大匹马,养它得多费银子?一路到京城,花销可不少呢。”

念福再迟钝也听出她的不满了,才想说话,欧阳康就道,“咱们赶这么远的路,就靠小白龙一匹马怎么成?正好多一匹,既给小白龙作个伴,也有个替手,这是好事。一点草料又能用得了多少钱?”

念福什么也没说,把侯方裕给的银子递上,“紫霄的草料钱侯家已经给了,兰姑要是用完了,记得找我拿。”

兰姑尴尬的不吭声了。

恰好此时伙计送了饭来,欧阳康便打圆场道,“先吃饭吧,耽搁了一天,明天一定得启程了。”

念福没多想就坐下了,可兰姑又瞧她一眼,补了一句,“少爷您快吃,我们等着。”

念福微觉异样,再看兰姑一眼,不确定是不是要站起来。前几日在路上也没分得这得清楚,眼下是要立规矩了?

欧阳康皱眉道,“出门在外,还讲究这些做什么?都坐下来一起吃吧,一会儿饭菜凉了,吃了当心肚子疼,病倒了才更费事。”

兰姑听了这话,终于肯在念福身边坐下来了。可她那筷子总是故意当着念福的面往素菜里伸,点的糖醋鲤鱼和土豆烧肉,若是看到念福伸了筷子,她总是有意无意的做些小动作。

念福这回真有点不高兴了。

她是没交伙食费,家里得了捐助的那些银子都捐了。唯二留下的,一是三老爷欧阳钰指名给作盘缠的二十两,念福带了十两,另十两给家里留下应急了。另一份是小胖子欧阳庆给的,统共也有七八十两的样子,可念福已换成了几片薄薄的金叶子,没打算动用,打算给他上京城带弓箭的。

可不能因为她没交钱,就这样区别对待吧?你忠心事主不愿意吃好的,可别强求别人跟你一样啊!所以念福不顾兰姑的明示暗示,筷子依旧向鱼肉伸去,还一连吃了好几块。也不知是累着了,还是路上辛苦,念福觉得自己特别的馋,直吃到餍足,才肯停下。

兰姑无法,当夜无话,次日一早,主仆四人继续上路。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到了次日,半个宣城的人都知道了念福捐资修桥的义举。无数的百姓感动了,争先恐后的涌去。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还有人出重金请动了一位极高明的造桥师傅,不上五日,就画出了图纸。

一个月后,一座崭新的五孔大石桥就出现在了梧桐山脚下。足以容纳两车并驰,坚固之极。石桥护栏上,还雕了九十九个憨态可掬的小和尚,而在桥头位置的第一根护栏上,特别雕了一个丹凤眼的漂亮女娃娃,纪念那个捐资修桥的孝女。

在大桥开通的那一天,几乎全宣城的百姓都来了。扶老携幼,争相来看这一盛事。

当第一个被请到桥上时,福远大师哭了,抱着那个女娃娃的雕像老泪纵横。

老和尚怎么也没想到,他一辈子的心愿,一辈子的梦想,终于,由一个不起眼的乡下女孩子给他实现了。

指着桥上镌刻着他名字的地方,福远大师泣道,“这桥,不该叫福远桥,该叫念福桥啊。要不是那个好心的姐儿,我这心愿还不知哪日才能实现呢!”

来捧场的觉慧大师却说,“沐姐儿名字里有个福字,师叔的法号里也有个福字,足证她和师叔有缘。想来,是师叔这么多年的诚心感动了佛祖,所以特意借她的手来替师叔实现这个夙愿。这福远桥里本就含了你们二人的名字,就这么叫又有何不可?”

这么一说,百姓们纷纷赞同的道,“这桥就是念福桥和福远桥,有你们两个福星坐镇,这桥一定会长存百年!”

福远大师再次号啕大哭,可这一回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喜悦欢欣满足的泪水。

想着他这么多年的坚持,这么多年的等待,大桥两边的百姓,一个个也红了眼眶。

是夜,一代大师含笑圆寂。

在焚烧他的遗骨时,竟然红光冲天,而在他的遗骨里,也烧出了罕见的舍利子。

这样的祥瑞不仅震动了佛门,也惊动了官府。当地知府赶紧飞报奏请朝廷,要在南台寺给福远大师建一座塔,供奉他的舍利子,庇护一方百姓。

而当地百姓也不知是谁,扯来三尺崭新红绸,披在桥头那小姑娘的雕像身上,并敬献香火。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百姓当中流传起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说那捐资修桥的孝女是天上的玉帝派下凡间来替福远大师还愿的,拜过这个福女娃后,就可保子孙跟她一样孝顺善良。一时间,随着往来过客络绎不绝,这故事也越传越远。

当此事终于流传到当地一位极富盛名的才子耳中时,他却拍案而起,慨然道,“无辜弱女,反抗暴行,竟然还要赔偿银钱?若不是乡亲们仗义相助,只怕此等刚烈女子已经受辱而死,也就不会再有今日修桥建塔之盛事。今圣上既在广招四方有才之士,允提不平之事,我等就应将此事上报朝廷,让天子查遗补缺,不教此等烈女再受折辱!”

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书,通过才子的数位同窗师长,火速送上了朝廷,摆在了圣上的御书案前。

由此,在朝中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

法理与民情孰轻孰重?在保护贞洁名誉中过失致人伤残,究竟该如何判罚?

官场从来无小事。

不同的观点,代表的是不同政治立场的碰撞。而政治上的事情一旦扯大扯深,就远远超出这案的始作俑者,沐家姐儿的预测范围了。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与此案相关的人都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