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还有这么算的?

高显倍感头疼,这位国主要说是个彻底的混人倒也好对付了,最怕他这样带点混带点礼,又不跟你讲道理的,这要怎么破?

到底是皇上,脑子转得快,“朕虽是一国之君,却也不能无端端干涉别人家的婚事,所以这个主,朕不能替你做。”

可甄天子反应也不慢,“那是不是说,如果小王自己能说服郡主嫁我,皇上就不会反对?”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嘛。高显爽快道,“要是你能以正当方式说服平王府和欧阳家退亲,才告示求娶,那朕也无话可说。”

行,有这句话就行。

甄天子昂然问道,“那皇上还肯给我做衣裳么?小王虽然有钱,可宫里的东西毕竟好些吧?小王要去见老老丈人,总得打扮得体面些。”

这胖子思维跳跃太快,高显有点跟不上的节奏。不过他还不至于抠这点小钱,很快便道,“去吧。”

甄天子小跑着走了,他要快点打扮得帅气逼人,英明神武,好去追求他的美人!皇上赶紧使个人去跟小舅舅打个招呼,万一这胖子来了,好生应付。

可没几日,大半个京城都风传开来,一位来自遥远西域的国主,一位财大气粗的国主,正在疯狂追求平王府的嘉善郡主。

当然,他那些行为,让人看来,更象是在追求厨子。

每天早上,他会准时出现在平王府门口,引吭高歌。直到平王府投喂早餐。

每天中午,他会再度出现在平王府门口,继续引吭高歌。直到平王府投喂午餐。

每天晚上,他会三度出现在平王府门口,卖力的引吭高歌。直到平王府投喂晚餐,还要加上饭后甜点,他才肯心满意足的离去。

念福快疯了。

第474章 退婚

眼看吃饭的时间又要到了,念福牵着旺财,纠结的在院里转来转去。

别怪她心狠,想放狼崽子咬人。死胖子想来混饭就直说,干嘛要闹得整个京城风风雨雨?

当爹是干什么用的?蕙娘把沐劭勤一拍,“你倒是快拿个主意啊?”

知道知道。

沐劭勤想了想,让人去传话了。那啥啥国主,你不是要吃的吗?我给你一日三餐送到驿站去行不?保证比现有的花样和品种还要丰富多彩。

“不行。”

看着平王府主动派下人送来的求和信,甄天子毅然表示了拒绝。

他是一个有原则的追求者,怎么能因为一时的安逸就不去表现他的爱心?反而告诉来的管事,“我会用我的深情,打动郡主直到接受我为止,请王爷王妃不必怜惜我的身体,我还撑得住。”

谁怜惜你个死胖子,少往自己脸上贴金!要不是来之前王爷再三嘱咐过,要以礼待人,那管事的都恨不得挽袖子跟这胖子单挑了。

太可恨了,有这么死乞白赖缠着人家闺女的吗?这要不是个国主,就是个人人唾弃的流氓!

脑门上还顶着巨大青紫伤痕的侍卫长也快要崩溃了。

他家国主要不要这么丢脸的?三百多年才来一次中原,他不想给自己的国人给中原人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啊!

这些天,驿馆里的下人们看他们的神色都不对了。连四五十岁的老大妈见了他们都绕道走,一副生怕被缠上的模样。

侍卫长很想说,大妈,就您这岁数,已经绝对安全了。可他更想对自家主子说,你就不能不那么丢脸吗?

一帮子侍卫围拢过来,“头儿,想个办法呗。”

再这么下去。他们也呆不住了。

侍卫长目光沉了沉,在管事走后进了屋,问正在对着镜子认真换新衣服的国主陛下道,“国主。您不惦记着那位孙先生了吗?”

甄天子一惊,“你找到他了?”

侍卫长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回草原慢慢找一找,总会找到的。”

声东击西,以毒攻毒,也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丢脸丢到荒地人烟的大草原,总比人口稠密的京城强。

甄天子重重嗯了一声,却望着镜子摆一个自认帅气的姿势,“等我把郡主娶到了。就回去找他。”

侍卫长额角青筋抽了抽,“您就不怕那位孙先生不喜欢这位郡主?”

唔,这倒是个问题。甄天子停下梳头,想了想,“他们中原人有句话。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我就不娶孙先生了,我娶孙先生的妹妹好了。这样就不是鱼和熊掌,是鱼和羊,加在一起,绝配!”

侍卫长攥着拳头,强忍着挥出去的冲动,开始考虑一棍子把人敲晕。直接带回国的可能。

破园。

念福苦着脸凑到苏澄跟前,“先生救我。”

苏澄继续练字,只甩出一句,“找你爹去!”

“我爹说了把一日三餐给他送去,可他不肯。我爹让我来求你。”

苏澄冷哼,翻个白眼。“谁叫你滥好心,随随便便送吃的?活该!”

念福握拳悲嚎,“我哪知道他是国主?要早知道,打死我也不给啊。眼下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跟他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您说,还能有什么法子?”

“不告诉你。”苏澄挑了挑眉,“也给你个教训,要是十天之内还搞不定,再来寻我。”

先生坏!念福想咬人了,可到底不敢。

继续在那儿磨蹭扮可怜,可苏澄却是个心黑手辣的,“不走是不是?那就陪我一起练字。”

念福二话不说,即刻转身走了。

她去找老太太,让老太太出马,就不信苏澄还能拉下脸来拒绝。

只是没想到欧阳庄也过来了,正在老太太那儿念信呢。

是欧阳慕兰打发人送回来的,还有常州的土特产。先送到谭氏那边,她看过信之后,马上让儿子把信和东西一起全送了来,让老太太先拣。

眼下形势比人强,就算欧阳锦再有意见也没办法。他已经丢官罢职了,欧阳庄也被他连累家里蹲,欧阳廉更加没希望,全家只有失踪的欧阳康还能指望。所以这个时候,孝道是压倒一切的前提。

老太太这把年纪了,哪还在意这些身外之物?只关心大孙女在那边过得好不好。

欧阳慕兰也不负重望的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她有身孕了。

要是一切顺利,孩子会在五月前后出生。算算可没多少日子了,等她们把礼物打点了送去,只怕慕兰就要生了。

拦着喜笑颜开,即刻就想去给重外孙准备礼物的老太太,念福笑道,“且再听她说些什么。”

知道送信不容易,欧阳慕兰也尽量把该交待的事情都交待了清楚。

诺仁娜已经平安的回了国,是高绣茹一直把她送过去的。临别的时候诺仁娜再三跟她说,要是念福成亲了,一定要记得给她送个信,她会送礼物来的。

常州当然没有京城繁华,但也没有想象中的差。这是一个朴素的大镇,民风淳朴,安宁静谧。只是初到时,欧阳慕兰和好些下人都水土不服,闹了好一阵子才渐渐缓过劲来。

只是从前的常国公主府,现在的常国郡主府实在不象个家样,管理得跟军营似的。简单空洞,完全没有家的味道。

不过这也不能怪高绣茹,在实地了解了她的日常生活后,欧阳慕兰很是体谅。

边境备战的任务重,一日也松懈不得。高绣茹的首要职责,是当好领军的将领。天天和将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哪有时间收拾家里?卫宜年再细心也是个大老爷们,能照顾好大家的一日三餐就不错了,其他的也不能指望。

于是欧阳慕兰在适应了当地气候之后,慢慢把家打理起来了。

内宅外事,饮食针线,处处都有人照管。有时高绣茹卫宜年带些将领回来商讨事情。都开玩笑的说,府里的茶水都比从前可口得多。

欧阳慕兰在这里特别感谢了老太太。

跟在祖母身边,两年不到的时间,比她从前十几年在谭氏身边学得都要多。

不过。这也要感谢卫宜年,尤其是高绣茹这个主母对她的多番照顾,才能让她顺利的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欧阳慕兰很感激,也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在见识了边关将士的辛苦后,她现在只想做好高绣茹和卫宜年的后勤主管,替他们打理好生活,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去做正事。

信的结尾处特意赔了个不是,因为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她跟家里写信的时间就晚了,请家里不要见怪。

如今她深觉后悔的是。当初没有好好的跟念福学下厨艺。以至于想调理高绣茹和卫宜年的身子,却因为食材的短缺,常常捉襟见肘。

所以来信中除了提到想请老太太帮忙管念福要些菜谱外,还特别交待妹妹慕梅,一定别忘了要好好学厨艺。不管将来嫁到哪里。吃饭都是人生大事,学会这个真心不吃亏的。

一封信读下来,屋子里的人都沉默了,连第二次读完信的欧阳庄也不例外。

从前的欧阳慕兰,是一个多么没心没肺,飞扬洒脱的女孩?可如今的她,却更象是个渐渐成熟中的小妇人。

字里行间虽然尽力活泼轻快。但内敛的那份沉稳却是大家都看得到的。

没有遭遇挫折和磨难的人不会真正的长大,看她轻描淡写的提过自己水土不服,可要不是闹得很厉害,至于迟了这么久才写来第一封家书?

欧阳庄忽地想起,小时候慕兰学针线扎了手指头,只出了两滴血。结果她把整只手都包起来,高高举着告诉全家的每一个人,她受伤了。

可是现在,她却对那些苦难病痛简单带过,反而更多的透露着自己有多感恩。过得有多好。这样的报喜不报忧,是好事,却也懂事得让人心疼。

看着老太太脸上掩饰不住的伤感,贺嬷嬷轻拍了慕梅一记,笑着问道,“二姑娘,大姑奶奶可说了要你跟郡主学厨艺呢,你要学吗?”

看着她递来的眼色,小姑娘乖巧回道,“当然要学的。”

走到念福跟前,她忽闪着大眼睛问,“郡主姐姐,那你一会儿留下来吃饭吧,让我跟着你学学厨艺,你每回在这儿,祖母都能多吃半碗饭。”

念福会意的收起那份感慨,也说笑起来,“那你可有钱交学费?”

慕梅红了脸,回头望望老太太,看到祖母带笑的眼神,大着胆子道,“那我把零花钱都给你,你可别嫌少。”

念福却故意摇了摇头,“你的零花钱最多请我做道小凉菜,不过你要是肯把嫁妆给我,我就包你学一桌子菜。怎么样,舍不舍得?”

慕梅的小脸臊成大苹果,却道,“我才不会舍不得!”

念福有点惊奇,“你居然舍得?不怕将来没嫁妆给人笑话?”

“才不会呢。”慕梅很想理直气壮,偏偏脸皮没人家厚,不好意思的降下声调,“祖母说过,学到自己身上的本事才是最值钱的,身外之物花完就没有了。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多学些本事傍身才是最要紧的。”

念福衷心赞道,“祖母把人教得真好。”

老太太一句话含在嘴里,却偏偏吐不出来。她很想说,要是你有了孩子,她会教得更用心。可她的康儿,如今又在何方?

掩去眼中又涌上来的伤感,老太太心中却暗暗下了个决心。要是欧阳康再不回来,她就要作主,跟平王府解除婚约了。

这不是因为那位羌戎国主,而是老太太需要一个契机,放念福自由。

连欧阳慕兰都要当娘了,怎么好意思一直拖着人家女孩儿无休止的等下去?所以在念福走后,老太太亲自去见了苏澄,表示了她的决心。

“…师长如父,康儿如今又没有个正经爹娘,先生就跟他的亲爹是一样的。所以这件事,我只能找你拿个主意。”

要说出这个话,老太太心里是真的难受之极。

两个孩子的感情她一直看在眼里,是多么不容易才走到一起,可如今却因为天意弄人,不得不做出这样残酷的决定。

一向果毅的苏澄这回也少见的沉默了良久,才艰涩的道,“再给他半年时间吧,我记得那丫头的生日是中秋,要是在此之前,康儿还是没有消息,我亲自上平王府去退婚。”

老太太点了点头,“那我就到平王府去,先跟人家知会一声。省得人家没个准备,到时耽误了那丫头。”

“我去吧。”苏澄低沉的声音里带着一份伤感,“那丫头素来机敏,若是您去,难保看出些什么,反倒容易生出事来。倒是我今日跟她说好了,十日内会帮她解决那个国主一事,过去也不惹人疑心。回头让她家里慢慢的劝着她些,也好接受了。”

老太太忍着心酸点了头,迟疑了半天,又开了口,“到时候,先生也再寻几个资质好的徒弟吧。您对康儿的大恩大德,老婆子无以为报,只能尽其所有了。只是怕自己无能,报不了先生恩德万一。”

等着欧阳康回来的,从来就不止一个念福。要是他不回来,苏澄的将来怎么办?他是把整个后半生都倾注在欧阳康身上的,甚至为他失去了一双腿,老太太不得不在替念福打算时,也替人家着想。

可苏澄这回却是出奇的倔强,“老太太的好意我心领了。福丫头终归是女子,她的青春不好耽误,但我却相信,我苏澄的徒弟没那么容易死。阿康一天没消息,我就一天不会离开这个破园。”

略顿了顿,他才道,“他走前把这个家托付给我,我这个做先生的总不能对自己徒弟失信。”

老太太心里异常难过,扭过头去时,眼泪已经忍不住的落下。

要是孙子还在,这是多好的一门姻缘?多好的一个家?可是眼下,她只能祈求菩萨保佑,让孙子能够早日归来了。

第475章 桃花都开了

十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显然,念福并没有想到什么对付甄天子的高招。

只是在某位国主再度去平王府引吭高歌时,沐劭勤亲自出去发了话,“国主的心意实在令人动容,可我年纪大了,身子不好,有些动静就心烦意乱。国主再这么唱下去,那我只好举家搬迁了。”

呃…卖力的歌声顿时卡在喉咙里,跟鱼刺似的,不上不下。

沐劭勤说这话的时候,还特意穿了一身极浅淡的天青色衣服,越发显得脸色苍白,扶着小厮的手也是摇摇欲坠,好象随时都会倒下来。

就算还有人为甄天子坚持不懈的真情打动,可一看人家闺女她爹都给逼成这样了,迅速风向一变,几乎是一边倒的指责起羌戎国主不懂事来。

平王身子不好,那是全京城都有名的,你这一大早的就开始嚎,谁受得了啊?

还没求到媳妇,就先得罪老丈人的甄国主灰溜溜的走了,当然,走前也没忘了把平王府送出来的饮食打包。

一众侍卫深以为耻,再也不愿与之出门。终于消褪了额上伤痕的侍卫长,只得再次接手了这个烂摊子。护送国主去平王府觅食,顺便寻找感天动地的大梁诗词,抄写送去以示国主大人的一片痴心。

幸好他们有钱,大梁京城也不愁没有笔墨纸砚没处买,至于落魄的读书人更是遍地都是。一个字写得巴掌大,几首诗词就能凑出人高的一张。卷得老厚送过去,也很有“诚意”了。

可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呀,侍卫长觉得,他们国主需要一个更加凌厉的教训。

这时候,他开始想念国中的左右丞相了,要是那俩老头子在,包管一边一个掐着国主的脖子,把他这丢脸的毛病给灭下来。

不过今天。他还得跟着出去丢人现眼。

因为时入三月,京城里的桃花开了,尤以宝光寺后山最盛。

是以每年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庙里都会适时对外开放。不再管理得那么严格,让京中百姓能有机会过来踏青郊游。当然,庙里也可以趁机多卖些素斋,添些香油钱。

虽是皇家寺庙,有朝廷拨款,可钱这东西,谁又会嫌多呢?

而开放的前一天,历来是留给公主王妃们,举办桃花宴的。

因去年的雪灾,错过了桃花的好时节。停办了一年,所以今年,宝光寺可是早早就盼望着能热热闹闹的办上一场盛会,弥补下去年的损失。

而寿宁作为半个东道主,当然要不遗余力的为寺里的活动拉人头。首当其冲的就是她的念福小姑姑。

“去玩玩吧,那里的桃花盛景确实是值得一看的。”在念福最初接到邀请,并不是太感兴趣时,沐劭勤大力鼓励着女儿。

蕙娘来了兴致,“那咱们也跟着一起去瞧瞧?”

沐劭勤却是略带神秘的笑了笑,“咱们可不能去。要去,也得过几天再去。”

为啥?

先卖了个关子。沐劭勤才揭了谜底,“除非,你想走桃花运。”

桃花,总是与春天相关,也与爱恋有关。

所以人们总拿桃花当作开启姻缘之物,而京城更流行着一种说法。最早的桃花念力最强,是只能让未婚男女去看的。已婚人士得等到那些没成亲的大姑娘小伙子把桃花运都带走了,才能去看。否则丈夫就会移情别恋,妻子就会红杏出墙。

蕙娘听得微怔,随即道。“那咱们就不去看桃花了,看桃果,总行了吧。”

沐劭勤望着她,脸上柔情一片,“看桃果是祈求生育的。”

哈哈,老爹你也会讲笑话了。看着老妈臊得脸上绯红,念福不厚道的嚷嚷起来,“看桃果,看桃果!要弟弟,要妹妹!”

蕙娘羞得捶打了一记女儿,骂一句“没大没小,”气呼呼的跑了。

念福转而狗腿的对老爹献殷勤,“我让寿守盯着,一旦挂了果,立即让你们去看。好不?”

沐劭勤摸摸她的头,言简意赅一个字,“好。”

老爹你怎么就不会不好意思呢?念福颇觉失望,可沐劭勤却悄悄告诉女儿,“你去看桃花时,记得带根红绳,转着桃树转一圈,若是能刚好打个结,必保佑你姻缘顺遂。”

还有这种说法?念福觉得有点意思了。回去兴冲冲的准备了一根长绳,打算先出门去玩玩,再去找苏澄要彻底解决某人的方子。

沐劭勤听着女儿已走的消息,心中却是添了一层隐隐的忧。

欧阳康再不回来,念福的婚事可怎么办?

原打算是让她去年年底出嫁,可如今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再拖下去,可就老了。可眼下的事情又怪不得欧阳家,沐家世代都是信义之人,怎能做出背信弃义之事?

正忧心于此,忽听人报,苏澄来了。

这个沐劭勤听女儿说过,知是为了甄天子之事。谁料迎进苏澄后,他却主动说起,“若是康儿中秋前还不回来,我们两家的婚约就此取消。”

春风如醉,芳草如玉,更衬得那满山满谷的桃花,犹如织锦云霞一般,远看已是美不胜收,偏偏近看更是暗香袭人。蜂蝶飞舞,一片生机盎然。

饶是前世也算是见过些世面,念福也不得不赞叹这里的桃花盛景确实是值得一观。原先她还想着要给桃树打结会不会不好意思,没想到寿宁早就准备了一堆的红线,提着冲她晃荡,“小姑姑快来,我早替你看中一棵最漂亮的大桃树了,拦着不许人寄,专等你来。”

有良心的好孩子,那么多的点心没白投喂。

等念福近前,寿宁还神秘兮兮的单取出一根红线给她,“别的线都是卖钱的。就这根是我昨晚特意熬到子时,放到菩萨跟前替你供奉的,全寺的第一根红线,一定会保佑康姑父早日回来,跟你团圆。”

这些时,安慰开导的话念福听了不少,可唯有这句听得人心里最是痛快。

拿起那根红线,念福抬脚牵上她,“走,带我去寄。”

她相信,欧阳康一定会回来的。

寿宁很高兴的头前领路,爬到半山腰上,带她去找那棵大桃树,可还未走近,就听到争执声。

“凭什么不让我过去?本宫是寿宁公主的姐姐,难道还使唤不动你吗?我就看上这棵树了,偏要过去,你拦,你拦着试试?”

说话间,就见一个黄衣女子娇嗔着,故意拿饱满的胸脯往个小侍卫身上撞,撞得那小侍卫面红耳赤,连连倒退。

“这是怎么了?我让你们给我看好树的,看好没有?”寿宁还小,看不懂这些猫腻,心心念念只挂念她的桃树。

念福微觉异样,还在想这女子的声音怎么有些耳熟,她正好转过身来,不是旁人,却是昌乐。

念福顿时暗叫晦气,怎么又碰上这一位了?自从昌乐堕胎回宫,一直没见着她人影,听说是在“修身养性”,怎么跑出来了?

昌乐也很郁闷。

她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事早已被皇上查得一清二楚,还以为是自己失了驸马,宫中怕她出来走动,惹人闲话,才会跟那些未出阁的公主们一样成天读书写字做功课。

可她从前就不是个耐得住性子的人,更何况如今识过了男欢女爱的滋味,那宫中漫长又无聊的日子便变得更加难熬。

可皇上根本不见她,王皇后铁面无私,连贤妃也不理她,昌乐闷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才求了皇妹替她说情,今日放她一起出宫来玩。这桃花盛景,昌乐过去早就看过,哪里放在心里?她的眼睛转来转去,不由得就落在了年轻侍卫们的身上。

看看这个觉得瘦了,那个又觉得长得丑了,看来看去,她看中替寿宁守护桃树的那个侍卫了。

小伙子也就十六七岁,长得唇红齿白,剑眉朗目,虽略带稚气,但腰身挺拔,如小青竹一般,昌乐一眼就相中了。

先是假意要茶要水,把身边的下人还有其他侍卫都支开,然后又借着非要来争桃树,就骚扰上这小侍卫了。心想着先拿一个把柄,日后不愁没机会勾搭上手,只没想到,忽地给念福二人撞破,未免有些尴尬。

可那样表情也就一瞬,她便若无其事的道,“寿宁,这桃树是你选的吗?那让给我吧。你还小,这么着急选桃树也没用的。”

寿宁却很不高兴的道,“这树是我给小姑姑特意选的,这里桃树这么多,皇姐你再去挑一棵吧。”

可昌乐看一眼念福,却明显没有放步的姿势,“小姑姑,想必你是不会跟我计较的对吧?寿宁你再带她到别外去选选,喏,下面也有些不错的。”

她还想继续勾搭小侍卫。

寿宁很气愤,念福淡淡开了口,“对不起,这棵树既然是寿宁给我选的,我怎能辜负她的心意?昌乐你既看到下面还有更好的,不如自己下去选吧。”

那下面是有些大树,可根本没路,说得好听让她下去,她自己怎么不去?

昌乐给噎得不轻,还想说点长辈应该让着晚辈什么的,念福已经开始拿着红线绕圈系树了。

第476章 拆她姻缘

见念福完全不给昌乐面子,寿宁也不客气的道,“皇姐,你还站在这里做什么?快去下面吧,要是晚了,可什么好树也没有了。”

昌乐有火发不出,瞪她一眼,将那小侍卫一指,放缓了语气,“我身边的宫女刚好走开了,让这个侍卫跟我走。”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寿宁才要答应,可念福却冷冷的回绝了,“不行。我们也没带个侍卫,万一有蛇虫鼠蚁从林子里钻出来怎么办?让这个侍卫在这儿守着,我再派两个人跟着你。”

她一个眼色,柳儿顿时叫了自家两个仆妇出来。昌乐气得脸发白,甩一甩袖子,心有不甘的再看那小侍卫一眼,到底是走了。

念福斜睨了一眼过去,那还红着脸的小侍卫明显松了口气。再看她一眼,隐含感激。

谁都不是傻子。他知道,刚才嘉善郡主完全没必要为了自己跟昌乐争执,寿宁公主不懂,她却是懂的。

低头对念福行了个礼,恭顺的侍立一旁,念福也不多言,绕完了树。

要说寿宁真是用了心,不仅这棵桃树选得特别大,花开得特别多,连给她的红线估计也是测量过的,刚好绕一圈打个结,不多不少,异常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