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人都笑而不语,都晓得二妞是在掩饰而已。

麦芽听见哥哥跟李元青的脚步声时,天都完全黑下了,虽然没有月色,但因着白雪的映衬,外面还是有光亮的。

首发发现他们回来的,是小黑,它冲着院门的方向,‘汪汪’叫了两声。声音中没有敌意,还拼命摇着尾巴,以示欢迎。

堂屋里的田氏跟麦芽,早等的心急。麦芽跳起来,便道:“我去开门!”李氏因为受不得冷,早早就回去休息了,不过也是睡不着的。

麦芽拉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两个被白雪覆盖的人,头上,衣服上,鞋子上都沾了雪,就连眼睛也沾了不少的雪花。

冬生咧嘴笑道:“咋了,不认识我俩啦?”

麦芽笑道:“是不大认识了,去县城转了一圈回来,你俩就变白了,咋跟变戏法似的?”

李元青也笑,说归说,麦芽还是赶紧把他俩推进堂屋。赶着去厨房打了些热水,拎到堂屋,转身又把木盆拿了来,倒了半盆子温水,“赶紧把鞋脱了,过来泡泡脚,锅里还熬着姜汤,我去你俩盛一碗来。”

田氏帮着他俩脱了外衣,脱了鞋子,那鞋在脚上穿久了,又被雪水浸湿,加之这会气温骤降,都快结成冰,差点就脱不下来了。

冬生搓着手,接过妹妹送来的姜汤,一口气就喝了个底朝天,“哎哟,这一路走的,我脚都快麻了,还好今儿有元青在,要不是他拉着,我差点辩不出方向,不晓得要走到哪去。”

麦芽也给李元青端了碗姜汤,无意中碰到他的手,也是冰凉冰凉的,瞧出她眼里的担忧,李元青不在意的笑了笑,“没事,过一会就能暖和了。”

田氏用铁钳把炭炉子的火拨旺了,好让堂屋能温度再高一些,“要是结了冰倒还好,驴子套上板车,也能在雪地里走。”想着过几天还得去办年货,她可担心了,总不能靠着人力去县城里背,那还不得累死。

冬生把脚搁进温水中,水温不高,微微的温意,直达全身各处,舒服的闭上眼睛,加上刚才那碗姜汤去了寒气,这会才算回魂。

李元青也脱了湿透的鞋跟布袜,跟冬生一块泡脚,“我们回来的时候,那雪地走起来咯吱响,照这情形看,明儿的冻上的肯定大,一时半会化不了。”

气温不升,外面的冰只会越结越厚,这里又没有温室效应,冬天就是冬天,冰雪不到春天都不会化。

看着他俩脸色慢慢好了,田氏急着想知道盘店面的事,李元青示意冬生讲。

冬生清了清喉咙,开始讲起这一天发生的事。他们到了县城之后,便依着田氏的话,先去找了陈掌柜,因为下大雪,陈掌柜的生意少了些,他把饭馆交给小二之后,便陪着他们一块去了。

其实盘店面在生意人的圈了里,也属很常见,只要人没问题,文书没问题,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啥事。陈掌柜对这附近的人都比较熟悉,跟那杂货铺的老板也较为相熟,所以中途没出事啥问题。之所以回来的这样晚,是在帮着他们收拾店铺,帮着原先的老板把货清了,装上马车,虽然下大雪,但他走的是大路,没什么妨碍,再说,他也不敢再耽搁,生怕这雪越下越大。

至于那处仓库改建问题,以及店铺的名称招牌啥的,且等大家伙慢慢合计着。眼下,他们再去县城也不大方便,余下的事,黄大全一个人就能承包下来。有机会能做老板,他内心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干劲也很足,哪里要人帮忙。

田氏听到此处,心里的大石头也算放下了,“那就好,那就好啊,我也不盼着日后能挣多少大钱,但愿不亏本就成。”

麦芽笑道:“娘,您这愿望也太小了点,只要咱们出的货好,价格又公道,咱会不赚钱呢!”

冬生也道:“麦芽说的不错,陈掌柜也觉得此事很有前景,眼下县城里做杂货铺生意的店铺有几家,可因为货物不全,或是质量不好,生意平平,有些农产品啥的,只能在赶红集,或是庙会,还是过节的时候才能买到,要是咱们的店能把这些货都弄齐全了,以后都不用自己去进进货,人家就得主动把货给咱送上门,生意是慢慢做出来的,凭的是信誉,这一点,大全比我了解。”

田氏点头,“这话说的不错,这做生意跟做人是一回事,你瞧瞧当初宏记生意多好,可现在呢,再看陈掌柜,当初要不是他为人善良,咱们家也不会跟他做这么长久的生意,往后你们可得多叮嘱大全,可不能学田贵那般做生意,净把人得罪了。”

她这样一说,冬生又想起一事,“娘,要不,咱们跟大全合伙做生意的事,还是先不要让二叔知道,等稳定下来了再说,要是让他知道了,肯定要来闹。”

麦芽这会开口道:“咱们不说,不代表二叔就不会知道,不过现在出头出面的人是大全,想必二叔一时半会也猜不到,我也觉着先不说为妙。”

田氏叹口气,现在不知道,将来知道了,也一样的闹,可眼下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你们几个看着办吧,我先回屋睡觉了,等到现在,我这腰都酸死了。”

李元青道:“婶子,你先去睡吧,我等下也回去了。”

“哎,那你路上慢点,”田氏站起来,扭了扭,便去了麦芽的屋子,关上门,上床休息去了。

等田氏走了,麦芽小声的问道:“你们俩是不是饿了,那我去煮些面给你们垫巴一下好不?”

李元青忙道:“不用了,都这么晚上,还煮啥面,太麻烦了。”他是不想麦芽这样累,毕竟现在时辰也不早了。

麦芽却已挽起袖子,准备去做面条了,“麻烦个啥,我早知道你们回来会饿,所以面条一早就擀好了,只等你们回来,搁锅里煮熟就成,行了,你们在这儿等着,填饱了肚子,睡觉才舒坦。”

第105章 管好你婆娘!

更新时间:2014-8-20 1:07:02 本章字数:14639

说着,她已经笑意盈盈的走出了堂屋,冒着风雪往厨房去了。其实也不叫冒着风雪,因为她走的是廊檐,只是被风刮到了而已。

厨房里很黑,又没有电灯,麦芽摸到火折子吹开了,点上搁在锅台边的油灯。

面条擀面好了,裹上面粉,都放在菜柜里。

麦芽拿出培装面粉的竹扁,拍了拍竹扁,把面条上沾的面粉抖掉了不少。再升火把火烧开,有了灶台后的亮光,厨房里总算有光亮。麦芽动作很快,烧开水,下面条,又打了四个鸡蛋在面汤里,给他俩一人两个鸡蛋。

她去厨房不久,李元青便穿上鞋子,把烘干的衣服重新穿好,过了一会,冬生也起来了,把水盆里的水倒掉,又把堂屋扫了一遍。

李元青到厨房的时候,麦芽已经把面条盛了起来,装了满满两大碗。李元青凑到跟前,闻到香味,吸了吸口水,“这么快就做好啦?”

麦芽笑盈盈的转身,端了一碗给他,“喏,快吃吧,吃完了好早些回去休息。”

李元青端着热乎乎的面条,看着面条上漂着的一点香葱,闻着面香,心里真是比吃了密还要甜。冬生也过来端了碗,两人就站在厨房里,三下五除二,就把面碗吃个底朝天。他们的确是饿了,虽然吃过晚饭,但这么远的路赶回来,一顿饭的热量哪里够。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吃饱了睡觉才踏实,不然的话,要是半夜饿醒了,那才叫一个惨。

腊月的日子过的飞快,可能因为闲着无事,加上天黑的又早,转眼间便到了腊八。

等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就在准备过年,还有办年货。

抽着空,田氏去了趟林家,跟林氏商量了下。

林氏是看着冬生跟郑玉长大的,对冬生那是喜欢的不得了,巴不得他跟郑玉的事修成正果,既然知道了两个娃的事,她就一定想办法帮着去跟郑玉爹娘说合。可这事,它急不得,只能慢慢来,不能把那人逼急了。

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煮了腊八粥,不过因着材料匮乏,说是腊八粥,却只有几样常见的粗食。

瞧着要过年了,可这雪总是下下停停,化一些,又累积一些,地上的积雪就从未断过。

到了腊月十几,冬生赶着驴车,把田氏跟李氏,还有麦芽一并带到了县城采买年货。李氏自打生病之后,都没去过县城,这回去,可把她乐坏了。但是这天还是冷的很,加上又都坐在板车上,一个个冻的鼻子红红的。麦芽受不住冻,便下了车跟哥哥一块走,脚下的雪地都冻成冰,走在上面跟踩冰块似的,倒是不会把鞋弄湿。

这样子走了一阵,总算暖过劲来,身子暖了,脚却麻麻的。

因为临近过年,县城里徒步,或是赶车来采买年货的人也日益多了起来。

那些卖杂货的小摊子都摆到城门外了。庄县是个祥和安静的小县城,附近也没有盗匪贼寇什么的,所以不必像电视剧里似的,城门口立着手拿长剑的守城士兵。

快到城门口,田氏也下了车,又给李氏盖好了被子,“你得盖好了,省得晚上回去时,腿又疼了。”

李氏脸上笑的跟十几岁的大姑娘似的,瞧着旁边琳琅满目的货品,脸上乐开了花。

他们暂时还不用采买,麦芽想去大全的店里看看,田氏也想去瞅瞅,所以冬生把将驴车赶到了杂货铺的门口。如今县城里驴车也多,走起道来,格外的慢,人挤人,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落,好不热闹。

等走到黄大全店门口时,瞧见里面人头攒动,看样子生意竟还挺好的。

黄大全站在店里,满脸堆笑的跟每位客人打招呼,又领着他们买东西,付账。自从把隔壁的仓库腾出来,倒是没在前面开门,而是把两个房间打通,这样店里的空间就大了一倍。加上黄大全很会整理,把整个店弄的有条不紊,又干净,又整洁。

靠墙的柜台后面还站着个年轻人,却是麦芽跟冬生都没见过的。

因为店里人多,黄大全一时没注意到他们进来,直到冬生喊了他一声,他才转眼朝这边看过来,一瞧之下,发现是他们来了,跑上前惊喜道:“咦,咋是你们来了,田氏,李婶也来啦,快到里面坐。”

黄大全赶忙把他们让进后面,就在柜台边上,有个通到后院的门,路过柜台时,那个年轻人对他们友好的笑了笑。黄大全立马站住,给几个做了介绍,“他是小六,不是咱们村的,我瞧着店里忙不过来,他家里又挺困难的,便叫他在店里帮忙,给他些工钱。”说完了,他又给小六介绍,但没提他们是合伙人,只说是一个村亲戚。

小六又是冲他们点头,又是哈腰的,看得出来,他是个听话的娃。不过,在瞧见麦芽时,出于害羞,他还是脸红了。

麦芽捂着嘴笑了,她虽然不懂得看人,但也知道眼睛能泄露一个人的弱点跟心思,她瞧着小六眼里干净的很,不像是奸诈心小之人,便也友好的对他笑了笑。

这下小六的脸更红了,黄大全笑呵呵的拍了下他的脑袋,“快去招呼客人了!”

“哦,哦,”小六赶紧回身,今儿店里人可真多。

进了后堂,几人眼前一亮,原来这里面别有洞天呢!

后面的屋子也是间堂屋,一进来,右边摆着个长桌,上面摆着供品啥的,也没供什么,大概就是摆着好看。再往里走,靠右手边,是一间睡屋,想来是黄大全的屋子,靠右边的大桌边上,还摆着一张简易的床,上面被褥铺的倒是很整齐。黄大全说,小六家离县城远,便跟他一块住在这儿了,可这里地方小,只能将就着。

再往前,就是后院。里面种着了些香菜跟菠菜,以及葱蒜。走廊处还搭了个灶台,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田氏搀着李氏,把后院每个角落都看了一遍。

李氏赞道:“哟,看不了大全还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就是冬生跟李元青他俩要是跟你一样,单独过日子,想来都没他会收拾哩!”

田氏看着他住的地方弄的这样井井有条,而且东西归置的都十分整齐,也称赞道:“以后哪个女娃要是嫁给大全,也是享福了。”

黄大全被她们讲的不好意思了,“我是一个人单独出来久了,不想学也学会了。”

麦芽也没想到短短几天,黄大全就将店铺弄好,重新开了张,看来,他真的很能干。

知道他们是来进年货的,黄大全就想着让他们从店里挑些东西带回去,而且他也给家里准备了些年货,本想着自己有空的时候送回去,可这店里忙,哪里得出空。

冬生道:“你稍给黄叔他们的东西,我会帮你带回去,但是我们既然是来办年货,就不能白拿店里的钱,不然以后不好算账,对你也不好。”

黄大全恍恍醒过味来,也是,四家人合伙,这账目是得弄清了,“对对,是我唐突了,那你们中午在这儿吃饭吧,我让小六去买些菜,咱们自己烧饭吃,不下馆子。”

按着麦芽原本的想法,也没想过再去陈掌柜那吃饭,老去蹭免费的饭,连她都不好意思了。既然不在他那儿吃,中午也赶不回去,便想着在街上随便吃碗面。所以,当黄大全这样说时,她并不反对。冬生也自没意见,至于李氏,这一路寒风吹的,腿下正疼着,她哪也不想去,正好可以这儿烤烤火,暖和暖和。

田氏扫了他们一眼,笑道:“成,那咱们中午就在大全这儿吃,现在天还早,他李婶就在这儿歇着,我们去办年货,你要啥东西,我们帮你带着。”

难得有亲人来吃饭,黄大全乐的合不拢嘴,“我这就叫小二去买些菜,麦芽,你想吃啥尽管说,县城里啥都有。”

瞧他这般热络,麦芽微笑道:“不用太麻烦,咱们几个人,随便烧个锅子,烫些菜就成,要不去陈掌柜那买个锅子,这样也省得烧了,回头我们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带些青菜豆腐,搁在锅里汤着吃,热乎乎的围着吃,也暖和。”

黄大全腼腆的点点头,一张不算俊俏的脸,竟然红了,“那就这样说定了,青菜啥的也不用你们买,既然说了是我请你们吃,哪里能让你们花钱,你们不是要去办年货,那赶快去吧,早些办完,早些回来。”

冬生招呼妹妹,“大全说的对,咱们赶快走吧,别耽搁晚了。”他是怕天黑了,不好赶驴车。家里倒是不用担心,有李元青在呢。

“等一下,芽儿过来,”李氏摸到怀出个布包,塞到麦芽手里,“丫头,你看着帮我办些年货,至于要买啥,你自己看着办,我不管,你喜欢就好,听见了没?”

麦芽握着温热的钱袋,有些为难道:“婶,这钱你拿回去,不就是一点年货嘛,也要不了多少钱,我们带着呢!”

她想把钱还给李氏,可李氏哪里肯接,“这不成,我家办年货哪能用你们的钱,行了,快拿走,赶快去吧,我就在这儿等着。”

见拧不过她,田氏也冲麦芽点点头,过年都是各家过各家的,可是两家在一块过,但这年货却不能代买,不然就不叫自家过年了。田氏明白李氏的想法,所以不坚持。

出了杂货铺的店门,黄大全也一直把他们送到门口,见他们融入人群中,这才回身吩咐小六去买菜,顺便也得多买几副碗筷回来,他这里只准备了他跟小六的碗筷,没有多余的。

“哦,去之前,先到后面把炭炉升上,李婶腿不好,得烤火,”他忽然又想起李氏在后面,又叮嘱小六。

小六应了声,动作麻利的去了后面,升好了炉火,出来时,又把前后相连的木门关上,前后通风,可是最冷的。小六也积极的很,顾不得喘口气,便拿着黄大全给的钱去买菜了。

且说麦芽他们办年货。

街面小摊上,大店铺都摆满了喜庆的红色,想着今年村里来了孙夫子,这对联便不用在县城里买现成的,可以买了红纸拿回去写。麦芽瞧着那些双面红纸漂亮的很,田氏告诉她,是这用来剪窗花的,还有剪门帘的。

剪窗花麦芽是不会的,田氏也不会,可听田氏说,李氏会剪,她便想着买些双面红纸回去,剪了窗花贴在木窗框上,肯定很好看。

田氏也不管她,反正麦芽自己兜里有钱,便转身办自己的事去了。

这过年要买的东西多着呢!而且人挤人的,冬生便负责一面看着妹妹,防止她走丢了,一面又时刻注意着田氏在哪。

因为人太多,难免会发生人挤人的现象,冬生倒是没事,可麦芽不行,她是女娃,要是被妇女挤着还好,要是碰上那出来看热闹,或是上集买东西的男人,便不太好了。所以在麦芽被挤了两下之后,冬生便拉着她,用胳膊护着,挡着两边挤上来的人群。

冬生个头高,站在人堆里,那也是鹤立鸡群,田氏买了会东西,回头看见儿子高大的身影,守着妹妹。她鬼欣慰的笑了,有他守着麦芽,她只管专心办年货就成。

花生家里有,瓜子倒是没有,她去瓜子摊前,拿了几个瓜子磕磕,都是生瓜子,可以拿回去自己炒。

那边田氏在那讨价还价,跟人争着货好货孬。这边,麦芽就在搜罗着新奇玩意。小到一些做工精巧的饰品,大到绣花枕头,绣花棉鞋,上面的绣花可算叫她开了眼,绣的是栩栩如生。

麦芽握着绣花鞋,突发奇想,把鞋子举到哥哥面前,笑嘻嘻的道:“哥,这鞋好看不?”

冬生虽然守着她,可一双眼睛,却也在看着田氏,怕人多挤散了,这会听见妹妹问话,心不在焉的嗯了声。

麦芽又把绣花鞋凑近他,坏笑道:“哥,这双鞋送给郑玉好不好?”

听见郑玉两个字,冬生猛的低下头,“干啥要送她鞋,你要是喜欢自己买就是了。”

麦芽恨铁不成钢,用鞋子想敲哥哥的头,可碍于他太高,只敲得到他肩膀上,“老哥啊,我是该说你傻,还是笨,你不是说喜欢郑玉吗?既然喜欢就该有所表示,难道你不想看高高兴兴的,不想看她对你眉开眼笑?”

冬生沉默了,一时也无话可讲。喜欢吗?好像有点,可是他们都没定亲,送东西好吗?

麦芽白了他一眼,“行了,你也别想了,我替你拿主意,”她转身对卖鞋的老板道:“这鞋多少钱一双,我要买两双,可以便宜点不?”

那卖鞋的老板是个年纪挺大的婆婆,这么冷的天,她身上的衣服还单薄的很,听见麦芽问话,婆婆扯开干裂的嘴巴,笑着道:“姑娘,你真有眼光,这鞋都是我媳妇做的,她绣的花样,是咱们村最好看的,本来一双鞋要二十文,你要买两双,我当然给你便宜些,给三十五文吧,不能再少了,这绣花样可是又费功夫,又费时间,也不容易啊!”

“成,那就三十五文,”麦芽爽快的掏出钱,并不还价了,数了三十五给她。

老婆婆笑眯眯的接过钱,其实三十五文不算贵,也不算便宜,她先前碰到个人,一双鞋整整还了五文钱,还说贵。

其实麦芽是心软,要是眼前卖鞋的人,换作是常见的小摊贩,说不定她也得死还到底。但看着人家年纪这样大了,还顶着风雪守在这,她哪会忍心再压价。

“丫头,谢谢了,你真是好娃,”老婆婆得了钱,眼睛笑弯成了一条细缝,殷勤的把鞋用一块碎布包上,在上面还打了个结,“丫头,给,穿的好下次再来,我这摊子每逢红集都来,就在这儿,不挪地方。”

麦芽接过布包,搁进哥哥背的竹篓里,再盖上盖上,转身对婆婆道了别,便拉着哥哥走了。

冬生纳闷的问道:“你咋知道郑玉穿多大的鞋,要是买的不合适咋办?”这是他现在比较关心的问题,而自动忽略了,要不要给郑玉送鞋的问题。

麦芽笑的神秘,“这个问题你就不用问了,既然买了,我自然就有办法照着郑玉的尺寸买。”

麦芽打定主意不跟哥哥讲了,身边还有很多卖年货的,今儿她的目的可不在这件事情上。

说实话,要不是陈掌柜给田家结了账,他们这会哪里有钱要这里办年货。不过,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田家的小生意还在继续做,今儿他们来的时候,把生板栗也带来了,待会回去的时候,让哥哥教小六炒,要是卖的好,他们再往县城里头送。

街边的小摊上一个接一个的摆着,好些麦芽认得,不过是自制的麻饼,白切糖,芝麻糖,还有香气扑鼻的花生酥。

那麻饼个头不大,要是以冬生的嘴巴,一口一个都不成问题,也因为它小,所以里面的馅料才更足,吃着也更香。除了这个之外,麦芽最喜欢的,还是那个花生酥,她喜欢花生跟酥糖裹在一起的那种酥香口感。

麦芽只是看,面带笑容的看着那些摊位。她没打算买很多吃食,家里自产的也很多,那糖炒板栗也很好吃,不买也是够了的。

冬生转头瞧见妹妹这副模样,笑着掏出自己带着的钱袋子,到那糖饼摊上,每样都买了一小包,说是小包,其实份量也不少。

“哥,别买了,够多了,”麦芽看他还要买,知道哥哥是疼她,可是他买的也太多了,每样甜食都不放过,肯定要不少钱呢!

冬生坚持买完最后一亲,转过身对她道:“等你成了亲,就不是哥哥买给你吃了。”

他说这话,麦芽一下就明白了,不管明年是她先成亲,还是哥哥成亲,等到他们兄妹俩都有了家庭,哥哥便不能再像这样一心疼着妹妹,妹妹也不用他的疼爱,以后自然有她的相公去疼她爱她,到那里,只怕他这个哥哥也要靠边站了。

麦芽心里一酸,“哥,以后你有了媳妇,可不要忘了妹妹哪!”

冬生已经把装好的东西,都放在背篓里,看见麦芽眼里泛起的泪光,好笑道:“傻丫头,哭什么,又跟以前一样了,动不动就爱哭鼻子。”

麦芽使劲眨了眨眼睛,然后瞪着大眼睛,跟他争辩道:“我哪里有哭,是你看花了,我们再到那边去看看吧!”她拽起哥哥,就要往人群里钻。

因为人多,她个头小,也看不清前面的路,却不想撞在一个人身上,眼前飘过一片红光。

“呃,对不起,对不起,”麦芽连眼睛都没抬,也不晓得撞到的人是谁,就赶忙道歉。

冬生一直跟着她,冷不丁的把妹妹往后面拉了拉,眼神冷淡的看着眼前之人。

麦芽感觉气氛不对,这才抬头看,原来她撞上的人,是谢红秀,那个嫁了县衙捕头的谢红秀。

他们兄妹俩个呆滞了片刻,谢红秀倒是很热情的招呼道:“哟,你不是田麦芽吗?这是来赶集办年货的吗?”

“对,快过年了,当然得办年货,”麦芽笑着回答她,同时也瞧见她身后不远处站着李武,瞧他站着的姿势,带着十足的保护,再看看谢红秀挺着的身形,虽然肚子还没有多大,大概只有三个月左右,但这架势却是摆的十足。腰挺着,肚子也挺着,把三个月还没出的身形,硬生生挺的跟五个多月似的。

冬生一直冷眼看着他们,他对谢红秀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好来好去,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刚才田麦芽又撞上她了了,又那么客气的道歉,她不必再拿乔。

谢红秀打量了下麦芽的穿着,拿着块丝帕,故作惋惜的道:“既然都过年了,你娘咋不说给你做几件新衣服,瞧着身上穿的,连我家婢女都不如,真是可怜,你说当初你要是肯从了我大哥,做他的妾,现在好歹也能有婢女伺候着,哪用在干这等下人的活,你啊,就是嘴皮子硬,是不是还想跟我哥谈啥条件哪?”

麦芽还来得及回她,就感觉哥哥好像生气了,周围那些路过的人,不明所以,听见妾之类的词,难免会对她另眼相看,都在想,这么一个好端端的女娃,却整天寻思着给人做妾。

那些异样的眼光,麦芽是不在意的,人家又认得她,管他们怎么想呢!

可她不在意,不代表哥哥也不在意。冬生沉着嗓音,冷冷的拉起麦芽,“我们走,别跟这种人说话。”

他劲大,麦芽被拽的身子一歪,便要绕开谢红秀他们。

谢红秀一听冬生竟敢这么跟他说话,气不打一处来。她最近是被人惯着,又因为怀了身孕,婆家人自然都把她当宝,而因着李武是县衙的捕头,身份自是不一般,出了衙门,在外面,人人见了都要对他点头哈腰,恭敬之情不敢怠慢。于是乎,谢红秀也跟着沾了光,所以她这高傲的脾气越发膨胀的厉害。

她上前一把抓住麦芽的衣袖,挑着描画过的眉梢,高声道:“田冬生,你把话讲清楚了,啥叫这种人,我这种人咋了,你又算得上哪种人,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麦芽听她讲出这样一番话,顿时也气不打一处来,猛的挣开她的手。可能力气过大,也可能是谢红秀没站稳,她身子竟往后倒了一下,好在李武一直就站在那,及时扶住她,就算没扶住也不至于摔着,又不是纸糊的,哪有那样脆弱。

那一瞬间,麦芽心里也有一点点慌,倒不是她怕谢红秀,而是,人家毕竟身怀六甲,要是真摔着了,她良心也不安。

李武扶住谢红秀,再抬眼看麦芽他们时,眼里露出凶光,两眼瞪的跟铜铃似的,“放肆,你们是想进县衙的大牢过这个年吗?”

李武这一声吼,声量足,气场足,要是搁在平常女娃身上,这会只怕要哭翻了。而且李武这人天生适合做捕头,满脸的凶光,不做捕头真是枉费人才。

但麦芽只是稍稍愣了个神,冬生护着妹妹,把她拉到身后,心里有气,说话也冲的很,“李捕头,我妹妹不是故意的,再说,是她先拉着我妹妹,虽然我们是一个村子的人,可我们两家并不熟,没必要在街上拉拉扯扯的,叫人看见,怕要说闲话。”

谢红秀这脾气娇惯上来了,哪里见得别人不给她面子,不看她脸色。

她忽视冷笑一声,道:“要讲闲话是就讲了,你以为别人都不知道你当初是咋勾引我大哥的?田麦芽,当初你那所作所为,早都传为笑柄了,现在才想起来维护名誉,晚啦!”

因这吵闹,他们四个人又站在街道中心,很快就有人围观。田氏因为在专心买东西,身边吵吵嚷嚷的,想着麦芽有冬生护着,也没注意到他们这边。

人多了,议论的也多。猜测、贬夷、私语之声越来越多。

冬生急的满头大汗,他是不怕跟他们吵架,可他怕影响妹妹的声誉。想起人言可畏,他想赶紧拉起妹妹就走,不屑于去跟他们计较。

谢红秀见他们要走,忙回头冲李武哀怨的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