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护卫却被那剑吟之声惊着,哆哆嗦嗦说了实话,“将军饶命!末将、末将们…见昨夜雪大天寒,便、便躲在客栈厨房里喝酒,后来…后来喝醉睡、睡着了。”

“什么?”刘淮等人哗然。

季延是镇国公府的小公爷,夜里歇息之事他们都知道,京中士族子弟本就娇惯,镇国公给他谋了这议和使团护卫长之职,就是想在使团回朝后论功行赏,好把他那卫将军之职再升一升。他本人这趟出来也多半是觉得边关好玩,一路以护卫长的身份游山玩水来的。反正有真正的护卫军在,谁也没真指望季延护卫使节团的安危,但哪里知道什么样的武将带什么样的兵,这些护卫竟然也躲懒!

暮青看了眼刘淮等人,恶意地道:“嗯,他是说了实话,但是没都说。昨夜醉酒睡着了的恐怕不止他们,还有跟他们换岗的那些。不然尸体怎么会在天明时分才被发现?”

冬日夜寒,换岗多是一个时辰一岗。昨夜若真有人换岗,尸体早就被发现了。

刘淮等人瞠目互望,只觉后背忽然之间就冒起了一层冷汗。

昨天夜里,客栈里根本就无人值守?

第六章 凶犯锁定

“你们竟敢都去躲懒!说,这等躲懒之事干了几回?”季延颜面无光,剑搁在那护卫颈旁,怒问。

龙武卫乃京师,养着士族贵胄子弟,躲懒之事常有,时日久了兵也油滑,似这等寒夜醉酒之事季延见得多了,不觉得稀奇,只是未曾想到这些兵敢都去饮酒,一个值守的也没!

此事想来都后怕,昨夜凶手只杀了一人,也算是他们命大了。

那护卫颤颤巍巍,连连磕头,“没有没有,只这一回!将军,这、这一路上兄弟们夜里就没睡过整觉,昨夜风雪太大,冻煞了人,兄弟们寻思着都到了越州地界了,御林卫在城中,元大将军的亲卫也在城中,城外还有五万大军呢,能出啥事?原本躲去厨房只是想烤烤火,后来见有些酒菜,就拿来填了肚子,哪知喝多了…”

暮青忽然转身,去了后院。

天明事发,小二奔出了客栈,护卫驰出报信,紧接着各路人就到了大堂,厨房里的酒菜一定还没来得及收拾!

元修跟了出来,一起进了厨房,见厨房的灶台菜板上放着不少盘子,里面除了鸡鸭鱼骨便是些剩菜汤底,酒壶都空了,酒坛子也滚了一地。他捞起只酒坛闻了闻,仰头喝光了剩下的酒底儿。

他在军中十年,想喝酒时喝的都是水,今日竟为了查出这凶手来,破了守了十年的军规。

暮青见他将空酒坛丢去一边,又从地上捞起一只,一坛接着一坛。恍惚间,她想起大将军府,那屋顶亭中,那老树下,男子抱着酒坛,大口喝水,那眉宇间的豪气似乾坤朗朗,让人想起塞外草原上干净清爽的风。

而此时,他提着酒坛,真喝上了酒,眉宇间却蒙着阴霾,不见爽朗。

他是真不希望凶手是自己带的兵吧?

暮青瞧着,忽然转身,捞起一只空酒壶,也将那底子倒进了口中。

元修扔了酒坛便握了她的手腕,将酒壶拿开,眉头皱得死紧,“你不是不饮酒?”

“饮酒伤身,我不想验尸时手抖,但一星半点的无妨,这不过是个壶底儿。”暮青看了眼元修的手,元修这才后知后觉,慌忙将她的手放开,目光转向一旁。

暮青趁机又捞了只酒壶,把那壶底儿也喝了,元修见了想阻止,几回都没再敢动手,眼睁睁看着她将那些酒壶都喝光了,听她道:“回头若领军棍,大将军把我的也领了吧,我对挨那皮肉之苦没兴趣。”

元修一怔,随即失笑,“好!”

他应得爽快,眸中带起柔色。他曾想过有一日不在边关了,定要她陪他喝酒喝个痛快,可没想到头一回两人喝酒竟是在这客栈厨房,喝这寒碜的酒底儿。但不知为何,方才那些坛中酒的苦涩入了喉,回味竟有些甘甜,心中阴霾渐淡,唯有掌心里还存留着方才那一握的软柔。

两人喝过酒,在厨房里等了一盏茶的时辰,元修才道:“看来没有蒙汗药。”

“嗯。”暮青点点头,他们等的时辰够久了。

蒙汗药产于大兴西南,乃曼陀罗所制,乃军中麻醉用药,凶手若是军中之人,弄到此药并不难。蒙汗药一般要一盏茶的时辰才能见效,但他们喝的都是底子,若有药在酒中,时经一夜必有沉淀,不用一盏茶的时辰就能见效,可是等了这么久两人依旧清醒,说明酒中没有被下药。

酒中无药,菜中应该也无。蒙汗药与酒是绝配,下在酒中,药性与酒性相加,出门便倒,倒头能睡。凶手若是下药,酒菜都在,没道理下菜不下酒。

但元修不想放过一切可能,他连盘子里的剩菜底子都挨个儿尝了尝,结果依旧清醒无事。

“看地上酒坛子的数儿,无药也足够睡死不少人了。”暮青道,那些龙武卫的护卫昨夜恐怕把客栈里的藏酒喝了大半。

“这么说,凶手没有下药放倒客栈里的护卫,是护卫们醉成了烂泥,给了凶手杀人的时机?”元修问,他总觉得这太巧。

“显然太巧了。”暮青说着便出了厨房,往柴房去了。

元修跟进柴房,见柴禾堆上有两把柴刀,暮青正拿起来看,他便问道:“这两把里可有凶器?”

“没有,凶手用的柴刀前方的尖刃长有两寸,角锐。这两把都短,角钝弧圆,与死者颈部创口不符。”这些柴刀都是铁匠铺里打的,手工打制,每把都不同,是不是凶器只看与创口形状吻不吻合便知道,“而且,还有一点,凶手一刀砍断了死者的颈动脉,喷溅出来的血一定会溅到刀柄上,这两把的刀柄都很干净,所以不是凶器。”

暮青又在柴房里寻了寻,确定只有这两把柴刀,这才走了出去,“可以回大堂了。”

大堂里一群人等着,暮青一掀帘子便见呼延昊在帘后不耐地溜达,两名御林卫守着帘子,长刀架着,挡着去后院的路。显然议和尚未开始,他这敌国之王虽能进来,却并非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让本王等这么久,竟是喝酒去了?”呼延昊目光如刀,在暮青身上狠刮。

“狄王不想久等,可回驿馆。”元修沉声道。

暮青本不想理人,却见步惜欢也瞧着她,唇边噙着的那笑有些酸溜溜,她顿时皱了眉,道:“对,喝酒去了。”

步惜欢挑眉,她遇着案子时心思全在查凶上,他在行宫时就领教过了,饮酒应是为了查案,他并不疑她。只是不疑归不疑,还不许他酸一酸?她都没陪他饮过酒,等她有这情趣,还不知要何时。这倒好,瞧了她一眼,她还以为他疑她了,莫不是恼了吧?

“有没开封的好酒不喝,偏去喝人剩下的壶底儿,我癖好口味真重。”暮青道,她看得出他没疑她,他信她,她便愿意跟他解释方才做何事去了。

步惜欢却听得皱眉,难得她有良心,知道宽慰他,可他怎么听了心反倒揪着了?

“你们昨夜是自己去厨房里找的酒,还是有谁怂恿你们去喝的?”暮青看向大堂门口跪着的护卫,问道。

“呃…”那护卫支支吾吾。

暮青眸光顿寒,道:“不要以为说有人怂恿就可以脱罪,口供作伪,罪加一等!”

那护卫咽了口唾沫,这才道:“自己去的!”

暮青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又问:“你们何时到厨房里饮酒的?”

“三更天,子时前后。”

暮青颔首道:“带他们下去,传店家来。”

季延在门口提着剑,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一队御林卫便进来将人带了下去。

店家进来哆哆嗦嗦问了圣安,便跪在地上听暮青问话。

暮青问:“客栈里可有柴刀?”

那店家不是龙武卫的兵油子,御前回话,哪敢说瞎话?当即便回道:“有,在柴房里。”

“几把?”

“两把!”

“这客栈后院住的都是小厮?可有家眷?屋中可有粗针麻线?”

“粗针麻线?”那店家想了会儿,摇摇头,“小的在城中有屋,家眷不住客栈,客栈后院只住着三个小厮,一个跑堂的,两个干杂活儿的,都是少年郎,不会使针线。”

“厨子呢?”

“哦,厨子是个厨娘,家中一儿两女,不住客栈。昨日来了只在厨房打下手,知县大人请了咱越州的名厨做的菜。”

“你这客栈昨夜住进了这许多人,人手定然不足,可有请帮工?”

“未请。小的前些日子听闻诸位大人要来时,本想请帮工,可…知县大人说临时请的人不知根底儿,怕出乱子,小的便打消了这念头。昨夜有县衙公差来帮了会儿忙,小的又将家眷喊来了,倒也忙过来了。”

“昨日店里有无送肉的、送菜的、送酒的或是送柴的?”

“有!柴禾是早就备下的,但肉菜和酒都是叫人新送来的,知县大人说了,要最新鲜的肉菜和新打的酒。小的早几日就问过厨子,列了单子出来,与城中肉铺和农户说好了,到了日子就送来。”

“你那些酒放在厨房里,此事都有谁知道?”

“客栈里的都知道。”

“衙门里来帮忙的公差可知道?”

“知道,那些官爷们是在帮忙的,小的就将何物放在何处都说了。再说…帮忙上菜,厨房里进进出出,酒坛子就摆在地上,也瞧得见。”

暮青点了点头,让店家下去了。

“英睿将军问了这么多,可断出什么来了?”这时,刘淮不耐地问。

暮青冷眼一瞥,淡问:“我问了这么多,刘大人可听出什么来了?”

刘淮被话噎着,一时答不出。

“自己蠢笨,能不要求别人聪明吗?”

“你!”刘淮气得拂袖转身,看都不想再看暮青一眼。

暮青也懒得看他,只一语惊了大堂,“凶手就在我刚刚问的那些人之中!”

刘淮忽的转身回来,方才被气得不想再看暮青,却还是看向了她。

“客栈店家、小厮、知县请的厨子、送酒肉菜食的、县衙公差,凶手就在这些人之中!”

------题外话------

前两天有几个妞儿留言猜凶手,还真有几个靠谱的,先不说是哪几个姑娘,待明天把凶手揪出来再说。

第七章 简单普通的命案

“凶手不在西北军里?”当众人还在震惊暮青的推测时,唯独元修露出喜意。

“没错。”暮青看着元修眸底涌出的喜色,有些不忍,但事实归事实,该说的还是要说,她看向奉县知县道,“知县大人。”

奉县知县这会儿跪得腿都麻了,乍一听闻暮青唤他,先是愣了愣,随即赶紧应声,“下官在!”

“请知县大人查一下,这家客栈的店家、小厮、昨日来送酒肉菜食的、你县衙里来帮忙的公差,以及你请来的厨子和这家客栈原本的厨娘,这些人里有谁曾是庶族门第出身,家道中落,家里如今做着粗使活计,家境贫寒。此人刚直,身体强壮,许还会些身手,昨夜子时后回过家,最要紧的是他家中曾有人被征兵西北,人死在战场上,尸身或衣冠有被运回安葬。”

暮青一唤奉县知县,元修便知凶手能查着了,正为凶手不在西北军中喜着,没想到她竟提到了军烈家眷。

“何意?”元修不是听不懂,只是难以相信。

“凶手是西北军的军烈家眷。”

“何以见得?”

“那双旧军靴。”暮青道,她虽参军时间不长,但有些事还是知道的,“民间不可仿制军靴,老兵伤兵离军返乡时亦不可带走军袍军靴,唯有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会运回乡去,尸骨运不回去的,军中也会将其旧衣冠送回家乡安葬。凶手穿着西北军的旧军靴,只可能是军烈家眷。”

民间仿制军靴是要以私军谋逆之罪论处的,虽然可能会有百姓因敬仰西北军而私制了双军靴藏在家中,但这等触犯国法之事,即便有那胆大的敢做,也必是藏着掖着不敢穿出门去。可这双军靴的鞋底磨损颇重,穿了颇长的时日,不像是私藏在家或是偷穿那么几回能磨出来的,因此民间仿制的可能性不大。老兵伤兵离军返乡时不得带走军袍军靴也是为了防止民间有人按样仿制,冒充边军将士,因此,凶手穿着的旧军靴最有可能的就是边关阵亡将士的遗物。

“我原也怀疑凶手在昨夜进城的亲兵中,许是谁有兄弟或是至交战死沙场,因此回京路上在行李中私带了亲友旧衣,行凶时特意穿上旧衣报仇,但后来我发现军中亲兵不具备作案条件。”

“怎么说?”季延问,话里带刺儿,“英睿将军不是有意包庇?依我看,就如同你说的,有人夜里穿着军中旧衣来了客栈,发现护卫都躲懒醉了酒,便杀了李大人,此事也有可能吧?”

这话一问,暮青尚未答话,元修便目光很有力度地往季延身上一落!

季延打了个寒颤,这才发现失言,没心没肺笑了两声,道:“元大哥,小弟不是那意思,你手下的兵定然不是凶手,但保不齐其他将军的手下…咳!是吧?”

“是你个愣头!”元修气得爆了声粗,暮青都为之侧目,他虽无士族贵胄子弟的娇惯习气,但到底是出身门阀世家,再豪爽也没军中汉子那般满口粗言糙语,暮青还是头一回听他口不择言。

季延张着嘴,活像下巴被人卸了。

元修见暮青看他,尴尬之下对季延恼道:“英睿说的总是没错的,你听着便好,莫打岔!”

季延:“…”

暮青道:“对凶手来说,作案不过是时间、手法,进出路线。手法我们知道了,时间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若是西北军的人作案,会选择什么时辰进入客栈?”

“夜深。太早了客栈里的人都没睡,若是出点声儿,不仅惊着护卫,还会惊着左右屋里、后院小厮,麻烦!而且,出来早了,咱们那边也没睡,查房易被发现。”元修答。

“没错。正因军纪严明,凶手不敢出来太早,同样也不敢在外时辰太长。可凶手的作案手法却恰恰很费时间,割舌缝嘴、雪中藏尸,样样都是费时辰的。若只为泄愤,杀人割头足矣,何必大费周章?而且凶器也是一大疑点,凶手若是西北军的人,杀人用柴刀可以推测成是为了遮掩身份,可柴刀客栈后院就有,取来如此方便,何必要从别处带?岂不更浪费时间?”

元修闻言深思片刻,“有道理!但也许是凶手怕在客栈后院取刀会遇上突来之事,所以刀从别处取的呢?比如,柴刀是从我们那边的客栈里拿的。”

“他都敢在后院堆雪人了,他还怕取把刀的时辰会遇上什么事吗?而且从我们那边取刀,风险相对这边反而大些,因为凶手既然想进客栈杀人,他事先并不知道护卫会躲懒醉酒,一定会在来客栈前想好解决护卫的办法。既然有办法解决护卫,那他在这边取刀就是顺手的事,我们那边都是自己人,他不能对自己人下手,且我们岗哨又严,他下手的机会反而不如这边大。”

元修这回不说话了。

暮青又道:“另外,现场没有发现作案用的柴刀,说明凶手作案后带走了或是藏起来了,这又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凶手若是军中之人,用柴刀作案的目的是掩饰身份,那么既然柴刀暴露不了他的身份,他又何需将柴刀带走?藏起来也好,带走半路抛掉也罢,都是浪费时辰的事,何必多此一举?丢在现场就是!”

元修目光一凛,缓缓点头。

有道理!

“所以,凶手若是军中之人,作案手法和身份不匹配,矛盾之处颇多。”

元修听了,眸中阴霾一层一层散去,渐露明光。只是这喜意尚未在心中品出滋味,想起军烈家属一事,便又生了忧愁。他沉吟了会儿,问:“何以肯定凶手在这客栈之内?除了军中之人,难道就不可能是城中其他人趁着护卫睡着了,夜入客栈杀人?”

“不可能。若是大将军想杀一人,趁夜入敌营,却发现无人值守,你会如何做?”暮青问。

“我会不进去!”元修想也不想便道,千军万马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岗哨,怎么看都像是有埋伏!

“没错。假如凶手跟你想法一样,他便不会进来,那么案子就不会发生。假如他想要冒险一探而进了客栈,那么他怎知除了厨房里那群醉死的护卫,还有没有换岗的在?何时换岗?凶手的作案手法如此费时间,他就不怕遇上换岗的?”

“…”

“如果我们是在奉县住了几日,那么我会推断凶手可能是从客栈外进来的,因为几日的时间足够凶手摸清客栈每日夜里安排多少人值守,护卫是几人一岗、何处有岗哨、何时换岗。可我们来奉县当晚就出事了,凶手没可能摸得这么清楚,能知道得这么清楚的只有客栈里的人。只有客栈里的人知道厨房里的护卫是两队人,值守的、换岗的都在,夜里已无岗哨,所以才敢长时间地作案。”暮青道。

这案子的案情很简单,看过尸体和现场,一眼就能明白。她费了这么长时间问审,为的就是排除嫌犯,缩小查凶范围。看到那双旧军靴时,她就知道凶手是西北军的军烈家眷,但越州毗邻葛州,奉县乃越州边界小县,城中被征兵西北的人定不在少数,若按这个方向查,要排查的人太多,怎么也需要个几日,效率太低!圣驾回京的日子已定,不可拖延太久,所以她提审了一些人,问了问案,将嫌犯范围缩小到了这家客栈。如此一来,凶手今日就能查出来!

“按说,往客栈里送酒肉菜食的待的时间短,不该有作案嫌疑,但是不排除他们进来时留意了岗哨,所以一并列入嫌犯查一查吧,反正就这么几个人。”暮青说罢,要了杯茶来,喝茶前想起一事来,对奉县知县道,“哦,对了,客栈里没有针线,柴刀也是凶手自带的,所以凶手昨夜在护卫酒醉熟睡后出去过。那时是子时后,城中宵禁,夜深人都睡了,凶手不可能去买柴刀,也不太可能翻墙进谁家里偷针线,这些东西很可能是从家里拿的,排查时记得问问街坊四邻,昨夜可听见隔壁有声儿,也问问家里人,昨夜嫌犯可曾回来过。”

一番话说完,暮青低头喝茶,大堂里却无人声,一双双眼睛齐齐瞧着她喝茶。

自她来了客栈不过一个时辰,不仅凶手的动机、作案时间、路线和凶器查清楚了,连凶手的家世、经历都断了出来,甚至连嫌犯的范围都缩小到了一家客栈!

奉县知县傻愣愣地未动,暮青皱眉道:“怎的还不去?知县大人不想早日擒住凶手,还李大人一个公道?何以如此冷血?”

“下官不敢!”奉县知县一头冷汗,明知冷血这话八成是挤兑刘淮,嘴上也得忙称不敢。

“那就速去。望知县大人谨记两点——其一,切记顾念同袍情谊,速擒凶手!其二,切记还朝之日已定,此乃大事不可耽搁。望两不误,去吧。”暮青头也没抬。

步惜欢瞧她一眼,摇头失笑。

奉县知县跪在地上,心中大骂刘淮——瞧瞧你得罪的人,这小将军心明睿智不说,还是个嘴毒的!你得罪了她,叫我跟着倒霉!

刘淮脸皮一抽一抽的,活似被人打了。

季延眼神发直,凑近暮青,拐了拐她道:“喂,断案如此能耐,方才就该君前立期查案!赢了多有面子?”

这人没心没肺的,方才还拔剑扬言要决斗,这会儿有那不知前情的,还以为他和暮青是好哥们。

暮青诧异地看了季延一眼,“抱歉,我立期查的都是特案,这等简单的普通命案还要立期侦破,你确定赢了我会有面子?”

简单?普通?

季延差点咬了舌头,再一看暮青一本正经的表情,才知这小子没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