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弱看得直发笑:“好了好了,你们不会带孩子,交给乳母吧。你早些给他起个好名字才好。”

完颜康手上一顿,将孩子交给乳母,示意带出,擦了擦手,从容地道:“不急,眼下还有一件事,该叫妈知道的。”

包惜弱见他说得郑重,也敛了笑容:“什么事儿?”

“先前,离开临安庵堂的时候,我不是拿了两张户籍给穆氏父女么?”

“对,那姑娘还来给你演了枪法。”

完颜康踌躇了一下,道:“千不该万不该的,地方填的不巧,是在少室山下不远。我这里,他们是不愿意呆的,宋国又怕漏了底。便选在了那里。这回大军路过,少林寺倒能保周边太平。可一旦归了宋国,好些个官员回归故里…”

包惜弱惊道:“难道夺了他们的田产?”

“没有,”完颜康有些无奈,“文书样样办得妥当,是挂在少林地界的,朝佛道伸手,便是朝廷也要有所顾忌。是那位老先生,见义勇为。看到了有官员圈地夺产,便上前代为理论,田产自然是争不回来的,自己也惹了些麻烦。”

“后来呢?”

“少林寺出了面,他女婿是全真俗家弟子,他倒是没有吃亏,只是原本的地方又呆不下去了。我传信全真教接他去陕西了。”

包惜弱也有丝无奈地道:“他总是这个脾气。不要看我,上了年纪,有些事情愈发放不下,有些事情却不放在心上了。他有这份心意,比另一个好太多。你想看顾,便看顾吧。”

完颜康道:“是。”

包惜弱又想起一事,问道:“河南怎么这般乱了呢?朝廷就不想回归吗?”

完颜康道:“想,皇帝做梦都想。可在南方近百年,哪是说回归就能回归的呢?总要先打点吧?还有些个南方官员,并不想北迁。宋国朝廷的威信,并不能使他们令行禁止。可抢先回去置办产业的人却是不少。兼并之事,神宗之时就展露无疑了。哪是他们现在能禁得住的?”

包惜弱低声道:“昔年郭、杨两家的惨事,动手的,却是朝廷的兵马。康儿,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了。”

完颜康想说“我尽力”,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好”。包惜弱低声问道:“不知道郭大嫂,怎么样了。”

完颜康道:“她有儿子儿媳奉养,自然是极好的,她的儿媳妇很会讨人喜欢的。”

“他们现在以什么谋生呢?”

完颜康轻声道:“守城。南朝的丞相贾似道擅权,不让人告诉皇帝蒙古入侵的消息,自己也不管事儿。郭靖看不下去,到了钓鱼城。南边的朝廷这会儿正为河南动乱发愁,更加顾不得巴蜀之地了。”

“那?”

“放心,还守得住。”

包惜弱不再说话,完颜康见状,轻轻地退了出来。

外面春光明媚,正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候。

看开了,就好。

第130章 番外三

小沙弥下巴一抖,与知客僧等望了过去。只见一个清癯的中年人,身量颇高,一身青衫,行走间十分随意。身后跟着几个随从,随从们一脸严肃,一模一样的身高,一模一样的表情,看出得是身负不错的武功。

知客僧心道,这些人武功不弱,若是方丈或是诸位首座,或许从步伐能看出他们的武功来历。脚上却不停顿,脸上的笑容也显得真诚了几分,迎上前来宣一声佛问,问一问施主尊姓大名。

完颜康觉得有趣,笑问:“上香要通报姓名吗?”

知客僧眼角一跳,遇到这样的富贵客最是折磨人了。他们或许会添许多香油钱,但是内里有一二性情古怪的,就让人受不了。你应答得好了,有许多好处,应答稍不如意,不定要折腾出什么事来。

知客僧心里苦,还要客气地回答:“上香是不用的…”说着,眼角又是一跳,笑得轻松了许多,微指着青衫广袖没有掩住的一点珠串流苏,“小僧却是认得此物的。”

完颜康一抬手,也笑了。

昔年,整张舆图坑坑洼洼,像是被才长牙不久的小朋友啃过的月饼,东一块西一块,几处乱战。南宋借助武林好手,在四川熬死了两任蒙古大汗,却因北部新收复之地利益没有分配好被抄了后路。整个天下一团乱,纷纷扰扰二十余年。

完颜康以脸厚心黑,布局既早,装得又像个好人。以“好人”的姿态,“救援”临安。自然是不会真的将南宋救活,倒是认真收留了宋国不少精英。继而接收了南宋的遗产。

时机选得极巧,恰缝蒙古再次为争汗位而内斗,给了完颜康足够的时候,将新占区稍作整合。因为交通、风俗等原因,偌大国家,若只有一个中心,则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力便会显得不足,需要再设立几个次一级的中心,再向外辐射,保持控制力。

周以中都北京为都,再设上京、长安、金陵三地为辅,以控御全国。完颜康此次,便是出巡三地,自长安转金陵时,心头一动,轻车简从过汴京来看看。到了河南地界,又想起少林寺,便有了今日之行。

当年少林寺方丈赠与的一串念珠尚在,便挂在了腕上。原也是想不惊动过多的人,悄悄地来,拿念珠作敲门砖来用。不想知客僧眼尖,先认了出来,便从腕上褪下,递了过去:“我的名字,还是不说了吧,拿给方丈看了便知。”

知客僧不敢怠慢,佛门清净之地,也是在红尘之中,应付这等琐事是不可少的。便是赠人之物,也各有等级,自己人一看便知。这串珠子来头并不小。

须臾,山门大开,少林方丈身披袈裟,身后跟着十数老僧,亲自迎了出来。

完颜康笑道:“大师康健,一如往昔。”

方丈却踌躇了一下,才答道:“施主却比往日更具气度了。”态度拿捏得刚刚好,既不显谄媚,也不故作清高。

两人言笑晏晏,相携入寺。方丈并不追问来由,完颜康也只是道谢当年施以援手,又指随从内一少年人道:“这是我师门弟子,您看如何?”方丈诚恳地道:“施主师门的功夫本不是最顶尖,这位小施主天资倒好,可与一流高手相比,想再进一步可就难了。”

完颜康大笑:“出家人果然不打诳语。”

示意少年奉上一枚玉匣:“当年许过的贝页经,所幸又寻着些儿。我也不打诳语。”

方丈这才不绷着了,笑道:“施主有心,请内奉茶。”少年心道,你这老和尚倒是乖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知道他不喜欢装模作样,就作这亲切模样!

完颜康沿途走来,见寺内僧众一切从常,点头笑道:“这样最好。”

方丈道:“平常难道,难得平常。若要人安于平凡,却又太难。请。”引他看过了大雄宝殿,去了塔林,随口指点。也不刻意避过藏经阁,显得出大门派的气度来。

完颜康对藏经阁颇有些景仰之意,图书管理员里藏龙卧虎,何况是少林寺的图书馆?!方丈看出他的意思,引他进入。到得里面,一个面相有些呆的老僧出来相迎,比起方丈之平易近人,老僧显得木木呆呆,对一个作俗家装扮的少年说:“君宝,上茶。”

完颜康茶未饮,便先要喷:“张君宝?”

老僧还不及回答,方丈便说:“正是。不知这孩子有什么不妥?他本孤苦无依,得觉远收留抚养长大,尚未剃度。可是他尚有亲朋在世?”

完颜康摇头道:“非也非也,只是听着这名字便心头一动,颇觉与他有缘。觉远大师,令徒与我有缘,可否借他说几年话,我有些东西要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