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修颐都吃了排揎,东瑗自然不敢再去触霉头,夫妻俩一筹莫展。

两人商议了半晌,还是从盛夫人身上下手。

不成想,盛夫人是站在盛昌侯那边的。

她道:“你爹爹一生也没有现在过得开怀,从前不是带兵打仗,就是操心政事,如今好不容易闲下来,你们非要如此惹得他不高兴?”

“娘,爹爹养着诚哥儿,我们自然是高兴的。”东瑗道,“可您也瞧见了,诚哥儿跑去凫水,爹爹不说诚哥儿,只罚身边服侍的人;诚哥儿做错了事,叫声祖父,爹爹就不顾了…长此下去…”

“你啊,太多心了。”盛夫人打断东瑗的话,“当初颐哥儿的祖父比你爹爹还要宠爱颐哥儿。你看颐哥儿现在这样,他小时候可是比诚哥儿还要调皮。孩子才一岁多,你们到底在多心些什么啊?”

东瑗就彻底无语了,苦笑看着盛修颐。

盛修颐只得安慰东瑗:“娘说得对,诚哥儿还小…”语气十分无奈。

可到底不甘心,盛修颐连着几天去盛昌侯身边转悠,都被盛昌侯骂了回来。

从此,他才不情愿的承认:他的儿子盛乐诚,从来教育方面,他和东瑗一点也插不上手了。

倒是陛下听说盛修颐“病好”了,宣他重新入朝。

盛修颐也病了快半年,再推辞下去也找不到理由,只得重新进宫给陛下讲学。至于当初他到底被何人陷害,盛修颐只字不提。

东瑗也一个字不敢多问。

万一问出是她最害怕的答案,她自己也承受不起。

盛修颐入朝第一天,给东瑗带回来一个极大的好消息。(未完待续)

第257节喜讯(3)

[..]“陛下要大赦天下,你五姐要回京了…”盛修颐从宫里回来后,对东瑗说道

东瑗忍不住惊喜:“是真的?”

盛修颐就笑笑点了点她的鼻头,道:“我扯谎做什么?可能七月底,你五姐就要回来你们家里姊妹,除了宫里的淑妃娘娘,只有你五姐和你比较亲近吧?”

倒也不怎么亲近

在娘家的时候觉得很平常,可出嫁后,总想着家里的姊妹们

十一妹在宫里,相见着实不易;其他姊妹还来不及有什么交情,她们就出嫁了只剩下五姐…

当年薛江晚挑拨东瑗和十一妹的感情时,五姐做过和事佬,东瑗出嫁时,她也陪过那些记忆,放佛就是姊妹的一生,弥足珍贵

听说她要回京,东瑗忍不住高兴

“三皇…”盛修颐见东瑗高兴,顿了一顿才说道

三皇,就是盛贵妃娘娘诞下的皇元昌帝走得急,甚至没能给年幼的三皇封王

“三皇…怎么了?”东瑗仔细看盛修颐的脸色,小心翼翼问道

盛修颐则笑起来:“陛下封了他南昌王下个月,他就要去南昌,听说太妃娘娘也要同去…”

太妃娘娘,就是三皇的母亲、盛修颐的姐姐

东瑗听到这里,拉了盛修颐的,道:“这不是好事吗?太妃娘娘一辈在宫里过着拘束的日如今随了王爷去南昌,虽然苦了些,可万事自己做主,不是很好吗?”

盛修颐笑,反握了东瑗的:“我知道,我今日还见到了太妃娘娘,她也是很高兴的虽说前朝有过这样的特例,可说到底是陛下和太后娘娘的恩典只是…以后娘相见太妃娘娘一面就不容易了…”

见东瑗微愣担忧,盛修颐又笑:“来日方长总归是好事”

东瑗连忙点头:“的确是好事,你告诉娘了吗?”

“明日再说吧”盛修颐有些疲惫,起身去了净房,“三弟也见了太妃娘娘可能他告诉了娘呢”

次日东瑗去给盛夫人请安,果然见盛夫人情绪有几分异样

三奶奶也来请安

盛夫人很喜欢三奶奶那份娴静不争,说话也不像以前避开二奶奶那样避开三奶奶,跟东瑗妯娌道:“…听说了吗?三皇封了南昌王,月底就要去江西了太后娘娘特意恩准太妃娘娘同去”

东瑗笑着安慰盛夫人,又把昨晚安慰盛修颐的话说了一遍

三奶奶也在一旁道:“我听我娘家大嫂说,宫里规矩多她每次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总是小心谨慎,生怕错了一步我想着,太妃娘娘整日在宫里,更是不易去了江西,没什么规矩,活得也自在,是不是娘?”

盛夫人连连颔首拉了三,笑道:“说的对,我的儿”然后又对东瑗道“玉儿生了副七窍玲珑心…”

东瑗也笑

单嘉玉虽然腼腆,说话行事却是十分惹人怜爱

盛夫人很喜欢她,东瑗也觉得她很亲热

听到盛夫人夸赞,单嘉玉微微垂了首,脸颊染了红潮:“我总怕嘴笨,说得不得法,叫娘听着笑话”

盛夫人就轻搂了她:“我的儿,你还是嘴笨的?那我们都是不会说话的了”

说得东瑗和满屋服侍的丫鬟们都笑起来

东瑗和三奶奶请安后,各自回了自己的院

盛夫人还在想太妃娘娘和南昌王的事,等东瑗和三奶奶单嘉玉走后她跟康妈妈两人唠嗑:“我也不能离了这宅,将来见一面也难不过孩们说得对,可喜太妃娘娘能自在过些日她从进太府那天,就没有舒心过今日有太后娘娘和陛下的这番恩典,也是福气,我应该高兴的…”

“是应该高兴”康妈妈笑着道

盛夫人莞尔

她心里还是舍不得

说着说着话题就越来越轻松,从南昌王和太妃娘娘身上绕到了诚哥儿身上,又从诚哥儿身上绕到怀着身的两位儿媳妇身上

“当初阿瑗进门,海哥儿媳妇就跟她不对付,两人一直不温不火的;玉儿一进门,阿瑗对她亲热不已可见两个人的情分如何,要看缘分阿瑗和玉儿那孩有缘分”盛夫人想着两个儿媳妇的和睦,不免笑道

想到这里,她觉得二奶奶跟着二爷回了徽州府也好

二性格有些好强,她和东瑗一直不怎么亲热要是让她看到单嘉玉进门就和东瑗亲近,只怕心里怀疑这两妯娌合伙孤立她,又要闹事

如今这样,最是如意了

康妈妈没有盛夫人想的那么多,她也喜欢两位少奶奶和睦,就笑着对盛夫人道:“大性格和三奶奶有些像,两人都不是那斤斤计较之人既是妯娌,就是有缘分的”

盛夫人点点头

没过几日,关于南昌王的事,京城都传遍了

不过又传来另一个消息:五皇封了成禧王,他并不跟南昌王去江西,而是留在京都

太妃娘娘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反悔,不肯跟南昌王走,要留下来陪着成禧王

毕竟成禧王才满两岁,南昌王已经快十四岁了,总得取舍一个

南昌王和陛下年纪相仿,他能留在陛下眼皮底下,陛下也放心可想着先帝临终前反复念叨过要好好待南昌王,为了先帝的遗愿,陛下才开恩往南昌王带着盛太妃离京

只要南昌王走就行,盛太妃去不去,陛下和太后娘娘无所谓

唯一想要太妃娘娘走的,只有南昌王他年纪小,从来没有离开过太妃娘娘听说太妃娘娘不去,他就哭着找了盛修颐,让盛修颐劝太妃娘娘

最后闹成了太妃娘娘不走,南昌王也不走的尴尬境地

陛下只得又开一恩,让南昌王爷留在京都他每个月从内务府领取月俸,另外在山东有几千亩良田

但是南昌府的封地就收回了

对这件事,盛昌侯气得不行,骂南昌王没用,只比陛下小几个月,居然因为舍不得娘亲,就放弃封地

要知道,现在封地还能有自己的护卫军

留在京城,就什么都没有,任人宰割

东瑗和盛修颐倒觉得不错

“南昌王的性格闲散,从未想过谋权篡位,何必非要去南昌,弄些护卫军,让陛下也不放心他?将来陛下的疑心加重,给南昌王安个莫须有的罪名才安心,岂不是叫南昌王不得善终?在陛下眼皮底下衣食无忧,也是好事…”盛修颐对盛昌侯道

从这一方面想,能和母亲、弟弟在一起,又有盛家,留在京城也不算坏事

毕竟南昌王的性格,根本不会有什么作为

盛昌侯也渐渐认命了

南昌王不走,陛下更加欢喜了,就又是一道恩典:太妃娘娘愿意住在宫里就住在宫里,愿意去南昌王府住就去南昌王府

太妃娘娘大约还是喜欢宫里,没有出来

盛夫人和东瑗妯娌可以随时去看她

盛夫人去太妃娘娘的宫里时,四下无人,太妃娘娘对盛夫人道:“…听说要去南昌府,我心惊肉跳的放出去的王爷,能有什么好下场?留在陛下眼皮底下,让陛下放心,王爷才能安稳后来不让带成禧王走,我就明白了陛下和太后的意思,趁机留了下来娘,您回去把这话告诉爹爹,免得爹爹生气,怪南昌王不争…”

盛夫人笑道:“太妃放心,颐哥儿已经跟侯爷说过这话…”而后,她笑容微敛,“只是苦了娘娘,又离不得这牢笼”

盛太妃笑道:“娘不用难过我在这宫里年月久了,出去反而不舒服这里一草一木我都了然况且只要南昌王和成禧王安分守己,陛下和太后娘娘就不会亏待我我在宫里,两位王爷也更加安分我这样最好了…”

说来说去,都是替她两个儿算,盛夫人不免露出凄容

哪个做娘的不是这样?

回到盛昌侯府,盛夫人就把太妃的话告诉了盛昌侯

盛昌侯也感叹,说太妃娘娘用心良苦

没过几日,内务府开始替成禧王建府邸

转眼到了八月中旬,韩大太太派了人来告诉东瑗,韩家老太太去了

七月韩家三爷韩乃华娶亲,本想接老太太来,只是老太太自三月病了一场,就一直未愈,连韩乃华的大喜都没有来

熬了几个月,老太太终于熬不住,寿终正寝了

东瑗唏嘘,让盛家外院的管家去安庆府替盛家祭拜,她怀着孩,哪里都去不成

“不晓得薛家是否去祭拜?”东瑗把这件事告诉盛夫人,盛夫人就问道,“要是薛家也去祭拜,可以让管事一同前去,路上也相互照应…”

东瑗听着半晌没有说话

她好些日没有去薛家了

自从盛修颐那次被诬陷入狱,东瑗对薛家的心就冷了几分她倒也不是怪薛老侯爷狠心,毕竟政治就是这样狠毒肮脏

可抛开政治,她仍觉得心酸

大概是投入太多,把亲情想的跟前世一样纯粹,她无法接受老侯爷为了把天庆帝牢牢掌握在里,陷害盛修颐

当然,这薛家的养育之情相比,这点伤害东瑗不应该记在心上她只是需要时间跨过心理那道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58节结局(1)

要不要借这次韩家之事,回去看看老夫人?

盛夫人问东瑗是否通知薛家,又见东瑗沉默,低声唤她:“怎么,薛家不会派人去?”

她果然想偏了。

东瑗忙笑道:“这倒不是。我也许久不曾回去看祖母,要是祖母听闻这件事,只怕伤心。她老人家和我外祖母年纪相仿,乍然听到这个噩耗,只怕心下戚戚。所以在想,怎么去祖母跟前说这话。”

东瑗的解释,让盛夫人没有怀疑。

别说老夫人那个年纪了,就是盛夫人这般年纪,如果偶然听到同龄的人先走一步,都是心下一颤,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盛夫人比老夫人可是小一辈的。

所以东瑗的考虑不无道理。

“老夫人身子健朗,是长命百岁的福相。”盛夫人笑着安慰东瑗,“你大舅母肯定已经派人去说。我让管事去问问。你如今挺着大肚子,还是不要出门了…”

东瑗想了想,最终点头说好。

她还是不怎么想回镇显侯府。

等五姐回来,那时必然要回去瞧瞧的,东瑗想还是等那时再说吧。

不成想,下午的时候,老夫人派了身边的妈妈来瞧东瑗,给东瑗带了很多补品药材,还有些精致的布匹和点心,一看就知道是宫里赏下来的。

老夫人身边最得力的詹妈妈年纪大了,老夫人现在也不怎么指派她出门。如今来瞧东瑗的,是位鲁妈妈。四十岁上下的年纪,模样白净,笑起来脸颊还有浅浅梨涡,十分慈善的样子。让人心生好感。

她目光精明里透出几分澄澈,不会让人心里不舒服,又不会令人小瞧。很有大户仆妇的架势。她给东瑗行礼,看着东瑗挺着大肚子,笑道:“九姑奶奶好福气,这胎定是位少爷。”

东瑗莞尔,也跟她拉起家常:“我倒希望是个姑娘。妈妈不知道,诚哥儿十分调皮。姑娘乖巧些…”

“那是诚少爷健朗。”鲁妈妈忙接口,“哪位小少爷小时候不调皮的?老夫人总是念叨着。等以后带着诚少爷回去给老夫人瞧瞧…”

东瑗说好,顺势问道:“祖父、祖母身子都还好吗?我如今怀着身子,前些日子又是照顾世子爷,都不曾回去给祖父祖母请安。”

鲁妈妈笑道:“都好着呢。老夫人这次让奴婢来瞧瞧九姑奶奶,除了给九姑奶奶送些吃食。还问九姑奶奶,府里是否派人去安庆府?”

果然是问这件事。

东瑗道:“我正要打算明日亲自去和祖母说。我们府里也派管事去,不知家里如何?倘若也指派管事,倒可以一起,路上有个照应。”

“奴婢来,就是说这话的,九姑奶奶都想得周全了。”鲁妈妈忙称赞东瑗,“临来时老夫人还说,九姑奶奶是双身子的人。又是酷热天气,就不要出门,免得惊了孩子。既然府里也派人去,那奴婢就会去回老夫人了…”

这位妈妈,从来以前没什么印象。

瞧着她口齿伶俐的,倒也是个不错的。

“老夫人还问。薛姨娘如今还在府里养着吗?”鲁妈妈突然话音一转,问起薛江晚来。

薛江晚曾经听信盛昌侯身边的林二姨娘的话,想着靠邪术怀孕,把自己弄得身子虚空。

她的小日子过去十几天后,突然见红,把薛江晚吓得半死,又哭又闹,说是东瑗非要请太医,惊了菩萨,菩萨收回了孩子。

东瑗十分无奈,只得让她的丫鬟们好好服侍薛江晚。

从那以后,薛江晚每次看到东瑗,就要发疯似的扑上来,整日在府里骂东瑗。

盛修颐要把她送出去。东瑗想着她如今这般情绪不稳,还是在府里养好了再说。现在送出去,她的医药没有保障,又是精神问题,可能真的从此就疯了。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盛昌侯的耳朵里。盛昌侯一打听,才知道是林二姨娘在捣鬼。盛昌侯也不问缘由,直接把林二姨娘送了出去。没过三天,林二姨娘就死在家庙里。

林二姨娘的死,一下子就把薛江晚吓住了。

她变得疯疯癫癫的。

盛修颐房里的姨娘,两年内疯了两个,赶出去一个,庶子死了一个。这个消息不知从哪里走漏,东瑗是个悍妇、毒妇的名声就传遍了京城。

大家纷纷说薛东瑗长着一张狐媚脸,却是一颗恶毒的心。男人们听了此话,就开始抹黑东瑗,说她并不漂亮,不过是传言有误。

盛夫人也听了些,觉得莫名其妙,又替东瑗不值。

不过因为皇后娘娘是东瑗的堂姐,谣言也是私底下的,没有人敢公开嚼舌根。

幸而东瑗怀着身子,又加上盛修颐受伤,她一直有正当理由不出席任何宴席,倒也躲过了大家的眼神。

如今,这些谣言渐渐淡了。加上事不关己,谁没事整日揪着人家的琐事不放?况且这些事都没有证实过。

内宅里的事,谁能说得清?

可薛江晚还在府里,每天用药,精神也渐渐好了些。她身子上没什么毛病,只是精神乱的厉害。

老夫人突然让鲁妈妈来问她做什么?

“还在府里养着,已经好了些,让祖母放心。”东瑗笑着端了茶盏喝茶,不太想说这个话题。

“如此最好了。”鲁妈妈轻笑,“老夫人的意思,倘若薛姨娘还是不好,不如送去徽州那边的庄子上。她是从南边来的,在京城水土不服,才有了这些魔障缠身。让她出去,反而更好…”

东瑗心头一动。

对于薛江晚,她有送出去的念头。那么范姨娘,能不能也送出去?

比起薛江晚,范姨娘只是心灰意冷。她的精神并没有什么问题,之所以那般行事,只因为心里疼得厉害。

她身为女儿身,却喜欢从前的淡柳,后来的芸香。

盛修颐对此厌恶非常,也隔断了她的念头,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希冀。可是如果偷偷放她出去,只称她有病要静养,不见人,倒也是神不知鬼不觉。

就像盛昌侯的两个姨娘,他说弄死就弄死,谁说过他的不是?

特别是没有子嗣的姨娘,就更好解决了。若不是碍于高门大户的尊严,卖出去都没问题。

“既然是这样,我同世子爷商议商议…”东瑗笑着,“妈妈吃了饭再回去吧?”

然后喊了寻芳,让她去厨房里添几个菜,留了鲁妈妈吃饭。

鲁妈妈用过膳,才回镇显侯府,把见到东瑗的事告诉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