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城里忽然火光一闪,城门大开。一队士兵,挥舞着盾牌,潮水一般地冲出来。那是宋军最擅长的战阵。那是轻骑兵。是宋国最最强悍的轻骑兵,长枪,铁盾阵营。如此席卷而来,便是要如早前一般,左冲右突,敌疲我打。城里的守将已经孤注一掷,这一次,算准了,夜晚偷袭。便是决意要哀兵必胜。

飞将军纵身上马。他穿一身轻薄的铠甲。在月光下,散发出银色的寒光。这一瞬间,昔日的战神复活了。大黄马的鬃毛,在寒风里一抖。

身后,是三千重甲骑兵。已经飞速地穿好了铠甲。排成了气势汹涌的阵营,黑压压的,如铜墙铁壁一般。这本是在西域大漠时最好用的阵法,规模甚至可以达到十万,二十万,在无边无际的荒漠里,风沙卷起,漫天飞沙走石,连月光都被遮蔽了。风卷着沙,卷着气势磅礴的冲刺。呼啸而来。

但是,在江南显然摆不开这样宏伟的阵势,真容就显得小多了。可是,就算是这块不过十里见方的平地,正好成为了两军对垒的战场。飞将军的重甲骑兵,重装上阵,正好是应对那种凭人数取胜的宋军的两方。

宋军昔日素知金兀术拐子马的威力,但是,从未想过,在江南也能见到这样的重甲骑兵阵营,虽然规模没有那么大,但是,三千骑兵,马匹都是用了铁锁链连起来,进退一致,功能单一——便是瞄准城里冲出来的宋军,潮水一般地撞上去。轻骑兵对付这种重甲装备本是很有优势的,他们围绕着重装骑兵队。就如一只蚊子,围绕着大象不停地嘤嘤嗡嗡。大象鼻子虽长,力气虽大,可是,对这小蚊子,根本没有办法。只能任它的尖嘴,插入自己的血管,强烈地吸附自己的鲜血。

要攻破这种战阵,便是要先解决战马,马腿一断,阵型就散了。这是昔日岳鹏举大战金兀术时留下的经典战例,后来的许多宋将都知道。这一次,守城的将领,也准备采用此道。

可是,就在他们瞄准了马腿,要砍向重骑兵的时候,一排床弩射来。两翼窜出来的,那是轻骑兵。一队在后面的树林里,忽然窜出来的轻骑兵。谁都不知道这轻骑兵是哪里来的,仿佛从天而降,配合在重甲骑兵的两翼。完全弥补了重甲骑兵的弱势。

尤其是他们用的床弩,这种威力无穷的弓弩是将一张或几张弓安装在床架上,以绞动其后部的轮轴张弓装箭,待机发射。多弓床弩可用多人绞轴,用几张弓的合力发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蹶张或腰引弩。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杀伤力极强。十二张床弩,安在烽火台的正前方,一队士兵,持盾保护,连珠炮一般地发射出来。冲杀过来的宋军一排一排地倒下去。

以人数取胜的宋军,就如一群微小的尘埃,忽然遇到了一条河流,被漩涡席卷着,一个个地吞下去。

守将待要下令,可是,真正的铁甲重兵已经出动。些重甲兵,终于发挥出来自己的作用,排山倒海一般地冲杀过来。他勒马,大声地下命令,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挥舞着手里的弓箭,大声地呐喊:“快,左翼……右翼配合……”可是,混战里,他的声音已经无效,再大声的咆哮,都敌不过战马的嘶鸣;犀牛角的声音,也穿不透鲜血的扑鼻。

在飞将军轻骑兵的掩杀下,宋军完全受阻,速度的优势已经丧失殆尽,更谈不上任何的急速冲锋了。也正因此,对方的大军,才放开了冲过来。

这才是真正的重骑兵的阵容。

如一座整体推进的小山,踩在这黎明之前的大漠上,一步一步,地动山摇,让人的心口,都充满了可怕的压抑和窒息。

天色黯淡神色从容,等待那刻,月亮降临。可是,月亮已经不会降临了。那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火把的光芒迅速地黯淡。血腥味急遽地扩散。每个人的声音都在嘶哑。每个人的血液都在沸腾。

宋军已经开始溃退。轻骑兵根本无法阻挡这样强大的压迫性的整体推进。就如一张网,很快被撕开了一条口子,然后,便是轻而易举的碎裂。

…………

旌旗的刺穿越了你的幻想,沙场

鲜红的血在夜的深处流淌,沙场

失踪的马在风的边缘流浪,沙场

漆黑的天遮挡了你受的伤,沙场

…………

启明星升起。一道光亮急速地划破天空。

宋军蝗虫一般地往后退,再退……城门已经打开,混乱的奔逃,令得后面的追赶完全是貔貅虎豹,如熊如罴,宋军胆寒,急于关上城门,再次严守。

可是,飞将军岂容他们退回去?

就在这时候,攻城的云梯已经架设,沿着城墙开始攀升。城墙上头,守军中的弓弩手居高临下,拼命地往下射击。

攻城的勇士一排一排地倒下去。但是,弓弩手只能阻挡攻城的士兵,却根本无法阻挡大门的摇晃。

身后,重甲骑兵,依旧如小山一般地推进——已经到了城门口,在他们身后,掩护着的床弩已经到达——那些足以发射千尺之远的利箭,此时,才真正发挥它们不可思议的威力。城高三丈,床弩发射距离足以到达——城墙上的弓弩手忽然遇到这样的袭击,一个个都慌了手脚,不停地退避。就如雨后的麦子,一茬地起来,又一茬一茬地倒下去。

老远,秦大王一行已经听得随风传来的风萧萧,马嘶鸣。带着鲜血的气味一起奔袭过来。随风潜入夜,入鼻即无声。

但是,很快便听得地动山摇——仿佛脚下的土地都在颤抖。在这方圆十里的范围内,仿佛在发生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地震。

秦大王心里一震,忽然想起大漠上遭遇的那支强大的重装甲部队,那支神秘的“拐子马”。此时,拐子马到了宋国?

不,这不是拐子马,是更有威力的重甲骑兵的协同作战。正是运用于人数劣势时的极好良方。

陆文龙也听见了这厮杀声,忽然热血沸腾,毕竟是军人本质,立即就拉了马缰:“阿爹,你听,是江平在攻城……快,我们还能赶得上……”

“不对,你们听这声音……”秦大王屏息凝神,“战斗快要结束了……”

章节目录 第713章 茫然

果然,花溶等静听时,马蹄声正在撤退,是非常凌乱的方向,而且烟尘那么大,疯狂地扬起,也是相反的方向,逐渐地,就小下来了。那个方向,正是江平城里的方向。

然后,是“砰砰砰”……如雷贯耳的闷闷的声音,一声一声,如敲在人的心口。那是巨大的柱子在撞击城门的声音。攻城略地的时候,这种撞击是经常的事情。不一会儿,那撞击声消失,只听得“哗啦”一声,震天价的喊杀声。

显然是飞将军等已经撞开了城门,冲了进去。

花溶的心都跳了起来。拿下江平,就是直捣临安了。现在,赵德基北上的路被封死,前面难逃下海更是无路。他是死到临头了。飞将军这一路气势如虹下去,真的便是赵德基的末日了。

她兴奋得浑身几乎发抖。喃喃自语,但愿只有最后一战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幸好不曾离开。纵然不能和他相认,纵然他不是鹏举,就算能亲眼看到赵德基的灭亡,也是天下第一等的喜事了。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能激动人心的呢?

她大笑:“文龙,快,我们马上追去,一定还能看到攻城的盛况。快,我们比比谁跑得快……”她一边说,一边就跑。陆文龙赶紧追了上去。秦大王从后面看去,但见她身姿轻盈,如一头灿烂奔驰的小鹿,许多年了,她再也没有露出过这样的笑容,这样的轻盈了。

她却回头,嫣然一笑:“秦尚城,鲁大哥,你们不跑么……”口里说话,也不停下来,疯狂地往城里冲。

二人笑着也大步跟了上去。

江平城里,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城门一破,大片的宋军便开始投降,飞将军一声令下,清剿抵抗的残余,并号令队伍不得入室抢劫,要保持江平的稳定。因此,花溶等靠近的时候,并未看见昔日一旦城破,便鸡飞狗跳,狼烟四起,到处一片火海的惨状。只是城门大开,家家都闭门闭户,并不露面。

众人停下来,站在城门口。但见城门上,已经高高插着一面巨大的旗帜,正是飞将军的令旗,彻底取代了赵德基的大旗。鲁提辖提着碗口粗细的禅杖,门口的侍卫都认识这是他的标志,正要招呼他,他一挥手,让众人退下。

街道上,士兵们正在匆忙地检查突击,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就连秦大王也不得不佩服,自己戎马半生,乱世横行,从未见过如此的战争场面——而且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宋军还是金军甚至野人部落里,都没有这样的景象。他忽然问身边的鲁提辖:“你以前在老种经略相公的麾下,见过这般战斗盛况没有?”

鲁提辖哈哈笑着摇头:“不曾。老种经略相公虽然一代雄豪,但是,他的阵容,军纪,也完全做不到这一点。”

秦大王心里一黯,除了岳鹏举,谁也做不到这一点。当年在洞庭水军,他就充分见识过了,四十万大军过境,轻易地平定了杨么的百万之众评判,死伤都算不得惨重,而且,只杀元凶首恶。

乱世,人命比狗还卑贱。能杀一个就少一个。老百姓面对的完全是如狼似虎的大军,金军也好,宋军也罢,谁攻下了城池,谁便是主宰,烧杀攫夺,无恶不作。现在,居然听着一队穿得很整齐,很有亲和力的士兵,正在驰马有条不紊地张贴安民告示。有个别大胆的男人悄悄出来查看,但见安民告示上写的是,飞将军攻城,只杀贪官污吏,分发土地,秋毫无取。早在攻城之前,江平里的人民就得到消息,凡是飞将军所过之处,都是秋毫无犯,不止如此,还烧毁地主,大官僚,王爷等的地契,将土地分封给人民。也正是因此,江平的守军,根本无法调动人民一起坚守,所以才那么快就被攻下来了。

这时,陆文龙忽然大喊起来:“快看,阿爹,是阿爹……”

…………

不止飞将军,就连秦大王,也察觉到了她的转变——再也不是昔日一样,总是不经意地热切地盯着飞将军。甚至陆文龙,也对此转变感到高兴。自己的母亲,终于清醒了,再也没有做出任何不得体的举止了。

绝非昔日那个光着脚丫,跑到男人的屋里,被狼狈赶出来的糊涂的女人了。甚至有时,她的目光接触到飞将军的,也是带着笑意——真正的陌生的笑意,礼貌而客气,平静无波。她的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到了丈夫,儿子身上,一如其他寻常的女人。

但是也不知为何,越是如此,秦大王越是不安。但觉自己这一生,也没见她如此安静而自然过,仿佛是如此的死心塌地,仿佛,昔日的种种追寻,都已经彻底忘记了。

他端着酒碗喝的时候,发现是空的。正要放下,已经被一只玉手接过去,正是花溶,微笑着,只给他倒了一小碗酒递过来,柔声道:“别喝太多了”。

“好好好,不喝了,不喝了……”他心情愉快,想起她不喜闻到自己身上太多的酒味,真的就不喝了,当即将酒碗放在一边。

这时,飞将军却喝了大大的一碗。这一天晚上,他不知已经喝了多少碗了。他喝得那么高兴,是那种大战胜利后的彻底的喜悦。就算夹杂了其他的要素,也完全无法阻止这种喜悦,许多年的心愿,就要达成了。

而鲁提辖正在谈笑风生,他是里面真正最开心的一个,正在和飞将军热烈地讨论着如何进军临安的问题。

江南湿热,现在是寒冬天气,赵德基固守,走水路是必然的。现在临安城已经囤积了三十万大军,严防死守,而且都是最最精锐的部队,要拿下,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众人献计献策,讨论得极其热烈。鲁提辖,飞将军,秦大王,各有各的看法,陆文龙虽然只有听的份儿,可是,也听得热血沸腾。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如此“高级别”的军事讨论,在他面前的三人,无一不是半辈子枪林弹雨中滚过来的,每个人都是一方军事奇才。他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也插嘴一两句,甚至还能说得有几分稚嫩的道理。每每这时,秦大王就会大力地拍他的肩膀,笑呵呵的,甚是欣慰。

不知不觉,已经夜深了。秦大王但觉肩头沉甸甸的,原是花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靠在他肩上睡着了。无论多少的英雄热血,无论多少的宏图大计,她都听得累了,太累了。所有的一切,都不如这一场的安眠。

秦大王一侧身,她差点摔倒在地。秦大王猛然惊觉,一下抱住了她,她的身子都没挪动一下,依旧睡得沉沉的。秦大王小声道:“不好意思,连日赶路,她累及了,我先带她回去休息。”

“时辰不早了,你们都去休息吧。文龙,你也该去休息了。”

陆文龙终究是孩子,早已倦得不行了,得令后,马上就起身走了。

飞将军依旧端着酒碗,又一饮而尽。鲁提辖也是好酒量,二人对着,一碗一碗地喝。再抬起头时,秦大王已经将花溶抱起来。她垂在他的怀里,双手垂下来,睡得沉沉的,如一个小孩子一般。也许是他的身材太高大,而她,实在太纤细了,躺在他的怀里,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她的份量。

也许,在战争面前,女人本来就没有什么份量。飞将军不经意地收回目光,抬起头,仰望着天空。他的背后,就是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此时,白杨树的叶子早已掉光了。光秃秃的,粗大的枝桠。但是,看起来和北方的不同,在南方,这种叫做风华树,但是叶子跟白杨的形状是差不多的,只是远较白杨树更加宽阔,茂盛。

旁边就是火堆,那么温暖,头顶的天空却那么冷清。几颗繁星,蛊惑地眨着清冷的眼睛。对面,早已喝醉的鲁提辖,也靠着一棵大树,已经呼呼大睡了。

这就是军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合身而卧,更何况,这生了火堆的广场,地下还铺了一层粗糙的地毯。

身上不冷,心里也不冷,甚至夜空也不冷——只是冷清。就如握着的酒碗,日渐地,已经消除了那种浓郁的酒味带来的炽热。

忽然想起昔日在北方,种家庄的那一片杨树林。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白杨荫里,牛羊成群,辛勤的庄民们,在地里辛勤的劳作。那野草茂盛,野花盛开的道路上,一个苗条劲装的妙龄女子,那么神气活现地走过,渗青巾帻双环,文武花靴抹绿低,带一张弓,插一壶箭,齿白唇红双眼俊,弯眉入鬓,细腰削肩。那时,她是那么青春,那么充满无穷无尽的活力。就是这一眼,一生都永远烙印在心底,从来从来不曾淡忘过。

那些美好的时光,忽忽之间,竟然只剩下梦一场。

他喃喃地靠着白杨树,倒头就睡,睡梦里,脸上还满是笑容,就如昔日不曾改变过的青葱岁月。

四周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冬日的风呜呜地刮过。

南方的屋子里,燃烧着火盆,十分温暖。花溶躺在床上,一直睡得很沉。到睁开眼睛的时候,听见外面一片寂静,唯有身边人沉沉的鼾声。

她茫然地坐起来,看着窗外。那是月光,一地冷清的月光,洒在南国的土地上。甚至洒在身边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

慢慢地才想起自己身在何处,自己是谁。大街上零星的声音传来。那是更夫的声音,在提醒“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之类的。南方和北方是不一样的,前几天的一场雪,经过几天太阳的照射,早已融化,四周都是枯黄的草根,一些常青的松柏,看不出太过的万物萧条。

章节目录 第714章 做皇帝

然后,还有一些出操的脚步声,那是巡逻的士兵,为了防止一些不法之徒趁火打劫,晚上骚乱,动摇民心,所以,飞将军特意安排了一支巡逻队,满大街地抓捕敢于黑夜里出来捣乱的人们,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民心,稳定工商业。

花溶在各种嘈杂的声音,彻底地清醒。忽然想起那个人,那一碗一碗的酒。终究还是没有起身。然后,又倒下去,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被赵德基提前在征收两年苛捐杂税弄得苦不堪言的江平人民,终于度过了一个安宁的夜晚。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南方的天空,仿佛迎来了一个暖冬。

城里临时划出的大校场,是出操的声音,匆忙,急促,却有条不紊。

飞将军早已走到军营门口,陪着他的是几名亲随幕僚,大多数都是文臣,他们都是负责起草安民告示之类的。现在正要去查看江平的情况。

江平并不大,只有两条街道。他走过第一条街的时候,看到一路上的人影绰绰。那是花溶。是秦大王和陆文龙陪着她。他们一家人,起得比士兵还早,在大街上走过,尤其是花溶,她具有一种天生和善的力量,不时跟早起的人们打招呼。她穿一身淡灰色的半新不旧的衫子,看起来,只如一个寻常的妇人,唯一不同的是她脸上的那种笑容,她甚至没带弓箭,就那么和颜悦色的,非常简朴地走在街上。许多探头探脑的女子,经历了一夜的惊吓,生怕遭到匪军的奸淫掳掠,但见现在大街上,有漂亮女人如此行走,也安然无恙,一个个地,便开始胆大起来。

一个城市,只要女人胆大了,男人便也不在话下了。快到中午时,大街上就真正熙熙攘攘起来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很快便恢复了昔日的正常的秩序。

这一日,花溶就和儿子一起在街上东转悠,西转悠。就算自己做不了什么,但是,当一个老百姓一般,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到傍晚,召开了一场正式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是大小军事将领。花溶以秦夫人的身份,也得以旁听。

部署的是如何攻打临安的事情。这是最后一战。临安是赵德基的都城,临安一灭,便相当于赵德基灭亡,其意义非同小可。飞将军自然小心翼翼,手下将领们也都摩拳擦掌。这个时候,花溶想到的却是很关键性的一个问题:为何到如今,那个什么郧王还不露面?

打下临安后,皇帝是谁?

难道真的是飞将军自己做皇帝?

她好生惶惑。已经是两次想到这个问题了,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答案。

飞将军做皇帝好么?自己希望他做皇帝么?她心里忽然一震,其实,他做不做皇帝,岂能是自己希望或者不希望的?他做,总比赵德基做好吧?

众人讨论了许久,花溶忽然开口:“赵德基的兵力虽然多,但是在江南的士兵,这些年已经很少征战,没什么可怕的,只是我军士气不旺,还需要激励一方,才可以出战。”

在座诸人好生诧异,大军一路所向无敌,如何还说士气不旺?简直是旺得不能再旺了才对。就连刘武也微微诧异:“夫人,我军自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士气正旺,小人认为,正好一鼓作气拿下临安,为何夫人却认为士气不旺?……”

在座诸人,都是刘武一般的看法,唯有飞将军,眉头微微掀了一下。

花溶微微一笑:“我军虽然百战百胜,但是,之前和我们交手的城市,都是远离赵德基统治的。现在赵德基虽然十分昏庸,横征暴敛,但是,毕竟有宋太祖传下来的两三百年基业,赵氏江山,已经深入人心。北方沦陷后,赵德基便是天下公认的赵家天子。这一次,我们要攻打临安,攻到赵氏江山的心脏地带,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众人听得大有道理,的确,以前一路攻城略地,都是从北方杀来。北方沦陷在金兵手里,完全是被赵德基遗弃的地方,再加上有好些年被汉奸刘豫父子经营,刻毒无比,人民早就怨气滔天,所以,这一路打来,人们当然不会为赵德基效命,都是望风归顺。尽管飞将军这几年已经树立了很好的口碑,风声席卷大江南北,可是,毕竟,这江南是不同的。

赵德基经营江南多年,而且江南是许多逃亡的北方人民组成。这些人扎根后,已经根深蒂固地认可赵德基的统治了,现在遭到攻打,会如何呢?

大家都看着花溶,希望她说下去。

花溶这才道:“我们要攻打临安,就要先扭转江南人民的观念。我想,要不要做一个誓师动员呢?”

飞将军下意识地接口:“的确有必要。我倒想起成汤。”

花溶点点头:“对,那就是汤誓。我们也可以效仿。”

他二人一问一答,在座诸人倒是十之**根本不知道“汤誓”是什么东西。

飞将军这才慢慢地向他们解释。相传当年商汤伐夏桀,夏桀继承祖先大禹的威风,夏朝四百年基业,深入民心,各国拥戴。商汤怕讨伐引起民心的反抗,便在出征之前,召集了全军将士,由商汤亲自上阵,把讨伐夏桀的原因,向全军做了个通报披露,大大地数说了夏桀暴虐人民的罪状。商汤说,夏桀宠爱妹喜,酒池肉林,大兴土木,酷刑炮烙,民不聊生。夏桀说,自己就如天上的太阳,永远都不会消亡,人民就指着太阳骂,你这个太阳为什么不早点消亡?我们情愿跟你一起灭亡。所以,人民痛恨夏桀入骨,商汤才不得不起兵替人民除去这个祸国殃民的贼。如果成汤不顺从天意把夏桀除掉,就是违背天意,天帝将降罪与成汤。而如果将士们不奋勇作战,成汤和天帝,也会重重地惩罚将士。相反,只要奋勇作战的,便会得到重重的赏赐。全军将士,被这一番又拉又打,又劝又吓的誓师动员所彻底折服。这番言论,便是传了千百年的赫赫有名的“汤誓。”

秦大王自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听得飞将军这般解释,又见花溶说出的话,飞将军说出的话,唯有他二人才知道,仿佛是心有灵犀,彼此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距离。反而是自己和其他人一样,都只有面面相觑的份儿,心里竟然颇不是滋味。

但是,花溶只说了这几句话,便不再开口了。只是静静地坐在他身边,眼帘也微微合上,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直到散会,她都没有再说一言半句。

所有人的心思都集中到了战略战术的讨论上,自然也没有人注意到她的神情。除了秦大王。在那么热烈的讨论里,他总是不经意地看到她的神情,发现她一直神情都很疲倦,只是每当飞将军说话的时候,她的神情总是有一种很微妙的认真。就算她不看着飞将军,他也能察觉的那种认真。但是,也许这只是他的一种错觉,因为花溶连眼皮都没跳一下。

就如一个人滋生了疑心,无论见到什么都是怀疑。但觉只要和飞将军坐在一起,便会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气场——就如当初在应天府的军营的时候,他一走进,便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了。

忽然那么愤怒,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正面承认飞将军就是岳鹏举?

为什么从飞将军本人,到鲁提辖,再到花溶……每一个人都是在遮遮掩掩的。飞将军,他如果真是岳鹏举,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会变得比自己更加苍老?真真是岂有此理!天下岂有这等的怪事?

他一再压抑住自己心底的愤怒,但是,其心情的灰恶,就更是可想而知。

这一场会议十分热烈,直到半夜才散会。秦大王从未觉得时间过得如此漫长,仿佛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深深地煎熬。终于散会了,花溶起身,秦大王跟在她身边,人群都在退去,在阴影处,他下意识地便紧紧拉住了她的手。

但觉手心里传来的温暖,是她的反手相握,态度是那么自然,而又温存。他心里的愤怒,终于淡了一点,拉着她就回了房间。那是江平城的飞将军临时大营里的一栋院子。这里以前曾是当地知府的衙门,现在战败,知府逃窜了,就正好做了大元帅府邸。所以,条件较之栎阳镇的军营不知好了多少倍。

秦大王一家人住一栋单独的小院落,陆文龙住在了楼下。楼上的一间大房间,专门归秦大王夫妻。大卧室侧面是联通的书房,估计是什么幕僚文士住过的,里面许多文书。估计飞将军在叫人安排房间的时候也是衡量过的,所以,才会做出如此妥善的安排。

花溶进去,在烛光下坐下,随手拿起了一本书翻了翻。秦大王看着她的举止,以前本是那么习惯的,今晚,却看得分外碍眼。尽管,他也曾学习识字,能看懂一些粗浅的文书,但是,终究不如她——不,是不如飞将军!不如能写一手好字,文韬武略齐备的飞将军。

又想起今日“汤誓”的典故,心里就更加不是滋味。仿佛没来由的,就没了底气。

“丫头……”

她已经随手放下了书,声音十分温和,“很晚了,我们休息吧。”说罢,便默默地起身,伸手,习惯性地想替他解开发髻。他却闷闷地,已经独自先上了床,一言不发地就躺下了。

章节目录 第715章 自欺欺人

这是花溶第一次见他生闷气。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但觉这里,自己置身的环境,只要有飞将军在,日子便永远不可能平静地过下去。这平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打破的呢?她也上床,熄了灯。两人在黑暗里,谁也不说话。好一会儿,她才说:“秦尚城,等过了这阵子,我们回去了,就不出来了……”

“你真的想回去?”

她一怔,秦大王也一怔,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问,简直恨得差点咬掉自己的舌头。可是,说出口了,反而轻松了,甚至干脆就豁出去了:“丫头,我也看明白了,那个怪物一般的飞将军,就是岳鹏举!”

她在黑暗里摇头:“不,他不是。”

“尽管他相貌不是,但是,他肯定是岳鹏举,只是不知为何变成了这般模样。甚至鲁提辖也是默认了的。”对于鲁提辖来说,没有反对,便是默认。花溶明白,这也是他一直不肯露面的主要原因。其实,从红鸭港镇开始,鲁提辖也许就见到自己了,却一直都在逃避,不肯相见,就是因为他没法在自己面前撒谎。

秦大王的声音忽然加大了:“丫头……其实如果他真的是岳鹏举……”

“不……他不是!”花溶打断了他的话,“他是飞将军,他马上就要做皇帝了,他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秦大王的语声终于愤怒了:“花溶,你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你在想什么,难道老子还不清楚?”

这声音在黑夜里,显得那么暴怒。花溶从未听过他用这样的语气说话,一时之间,竟然无从应答。

秦大王披衣下床,转身就走。花溶要拉他,他手一拂开,就出门去了。花溶坐在床上,在黑夜里,无声地看着屋顶的天花板。

好一会儿,她才起身,走到门口,竟然不敢追出去,也不知道秦大王究竟是去了哪里,但觉四周那么安静,那么空旷。一二十年,都是他在追逐自己,从来没有自己追逐他的时候——所以,事到如今,竟然无法追赶了。

她站在门口,连身子几乎都冻得僵硬了,只是开着门,呆呆地站着,既不知道出去,也不知道进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身子忽然一软,是一双大手,一把搂住了她的腰肢,砰地一声关了门,抱着就上了床。冰冷的两个人,唯有她泪水滚烫。秦大王,他其实一直就站在外面的大树下面。心里翻江倒海一般难受,那是一种巨大的恐惧,这一生,所向无敌,要什么得什么,就算是她,就算是爱人,也曾经得到了。不料,竟然这一切都来得如此脆弱。仿佛自己面临着一个极其庞大的敌人,自己却没有丝毫抵御的能力。

两个人的身子都那么冰凉,花溶啜泣出声。他长叹一声:“丫头……唉……”这一声叹息,在暗夜里听来,分外地让人不能忍受。

花溶惨然泪下,自己跟他成亲这么久,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因为自己的身子,多次受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真不知,还能不能生下孩子。唯有一个小虎头,虽然如珍似宝,可是,毕竟不是他的亲生。她何尝不知道他对孩子的迫切的期待?可是,自己这身子,那么多年的战乱流离,倒真真是残花败柳,不堪负荷了。所以,一直藏着些微的愧疚,以前,还没有什么深切的体会,以为这一切,随缘就好,也许,再过些日子,一切平静了,自己身子更好了,就总会再生下一男半女。

现在,目睹秦大王发怒,这种愧疚,瞬间就膨胀起来。自己和他,关系原来是如此的脆弱?他这些年,为自己做了多少的事情?自己,又为他做了多少的事情?

竟然无法自抑地悲戚出声。飞将军,飞将军!那是一个梦,是从来不曾放弃的追逐!可是秦大王呢?陪自己走过那么多日子的男人,彼此相依为命,早已习惯了。此时,一个女人又岂能一心二用?

花溶凄然低语:“秦尚城,我真是对不起你……”

秦大王心里一疼,狠狠搂住了她:“丫头……我是害怕……我最近不知为何,总是非常害怕飞将军……害怕他……”那么强大的一个人,已经强大到了他都感觉到害怕的地步。这种强大,跟昔日权倾天下的金兀术,甚至赵德基,都是完全不同的。这些,是敌人,自己和花溶,便总是一伙的,是跟他们对抗的!但是,飞将军不同,那是自己无法对抗的,也许,他想,真正对抗的时候,她甚至是会站在飞将军一边的,飞将军,他是那么直接地威胁到自己。

花溶此时,方明白他真正的心情。自己,当初就不该出来。完全不该出来的,何不就呆在岛上,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如此,岂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好好地活下去?现在,这样尴尬的局面,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丫头……我们回去……这一阵子一过去,我们就回长林岛。我答应你,以后,无论哪里我都不去了,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地方比长林岛更适合我们了……以后有没有小闺女都无所谓,反正岛上那么多小孩子,而且我们还有两个儿子……”

花溶在他怀里,泪如雨下,拼命点头,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要不然,自己还能如何?一脚踢开秦大王,奔向飞将军?纵然自己能做到这样的厚颜无耻,飞将军还不肯接受呢。

她在心里默默地念出一句:鹏举,鹏举!然后,再也没有提到他的任何的事情,甚至连他昔日的样子都模糊了,在半梦半醒之间,总是交织着一种朦胧的,仿佛从来不曾相遇过的陌生。

她的声音那么软弱:“秦尚城,我留下,是因为我想看到赵德基死……而且,我还想看到他,看到他为王,看到他成功,看到他有很多人拥戴……”她的声音那么艰难,“甚至,有很多女人喜欢他,待他好,给他生许多儿女……”只要想到那个酒醉的夜晚,他躺在地下的悲泣……那是一个男人的悲泣,甚至她不知道是自己真的听到的,还是一种错觉!一想到其他女人待他好,几乎是心碎的感觉,可是,如果没有人待他好,岂不是更加令人心碎?

“他从小,没有任何人关心他……这些年流落崛起,也不知吃了多少的苦,才会憔悴苍老成这样……他甚至比我还老了!”她完全说不下去了,痛哭失声。

昔日的英俊少年,早已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比自己还老,比自己还憔悴,万水千山走来,等待他的,再也没有一个亲人——妻子,儿子,全部都是相逢不相识!

除了天下!除了他要杀的人,复的仇!其实,他已经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复仇了,每打下一地,总是苦心经营,从未一味打杀过去。本来,他这样的人,才真正配做这天下的王!那是她心里一直以来的崇拜!

就如他很年轻的时候——她便开始崇拜了。

就算他比自己小三四岁,就算颠沛流离,就算穷愁潦倒,自己就已经开始在崇拜他了。一生中,就只崇拜过这么一个男人!只要他真的拥有了天下……自己,其实,跟不跟在他身边,又算得了什么?多少年了,梦想的便是这一刻,只要他得到了天下,达到了自己的心愿,其他的,还有什么可以苛求的呢?

这天下,自然有许多纯洁无暇的女子会喜欢他,伺候他,照顾他。

从来没有成功男人会得不到姑娘芳心的。

秦大王在黑夜里凝视着她充满泪水的眼睛,心里,也逐渐变得柔软了,这些,才是她的心里话。她肯说出来——以前,她是从不肯这样说的。好一会儿,他才慢慢道:“丫头,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她转眼,看着窗外的月光,方才明白,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并非是你一再地努力,一再地追赶,就可以实现的。就像夸父,直到渴死了,也是永远追不上太阳的。

泗交镇。

是江平到临安之间,唯一的一个军事重镇。昔日是不曾有的,直到当年苗刘兵变后,赵德基受到威逼,眼睁睁地看着苗刘南下逃窜,才设立了这样一个镇,目的是在临安和江平之间设立一个军事缓冲区。现在,这里囤积了5万大军。攻下了泗交镇,便是向临安插上了第一刀。

连续的几场雪,泗交镇外的小湖已经结冰,经过多日侦查,飞将军发现可以从那里直接冲击泗交镇。于是,一支先锋抢先到达小湖的东边,选定了决战的场所,南方的湖泊冰层较薄,先锋为骑兵,头顶盔甲,就连马匹都有很厚的防护,薄冰完全不可能承受这样的重量。当宋军发现了这一情况时,立即派人出击,双方在湖面发生激战。

飞将军的先锋军有1万,前锋由骑兵组成,后面是手持长枪和长矛的步兵,两翼和后方也由骑兵加以保护。这种队形的特点是主力居前,战斗时,以其楔尖插入敌人中央,使之分裂,然后各个击破。

泗交镇的守军刘玄也非泛泛之辈,是名将刘琦的侄子。赵德基误杀刘琦后,马上启用了刘玄。刘玄很清楚这个战阵。他把轻装的步兵配置在中央,另一支精锐步兵放在两翼,轻步兵装备有弓箭、铁矛和投石器。另有一支步兵队就埋伏在左翼的后面,总兵力有1.8万余人。

战斗于排兵布阵的第二日凌晨拂晓开始。

章节目录 第716章 战斗

飞将军的先锋军首先出击,楔形的阵型,尖上是一队重装骑兵。这种重装骑兵,军费昂贵,造价也不菲,是昔日金兀术最喜欢用的拐子马。最是适合于平原大漠地带的大兵团作战,能起到排山倒海的效果,最早,是从魏晋南北朝的北朝拓跋帝国开始的。到了宋金,在金国手下,被训练成所向披靡的“拐子马”,当年金兀术和其先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简直是摧枯拉朽地拿下了腐朽的契丹辽国,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上山下海追击赵德基,其主力军种便是这种拐子马。直到后来,和岳鹏举在郾城、邢城等几场大战,岳鹏举采用了轻骑兵辅佐,抢挑马腿的战术,才破解了这种重骑兵的威力。

这种重骑兵碍于地形,在江南本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宋国基本也从不用这种重骑兵。但是,在攻城的时候,就非常重要了。

往往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压下来,轻骑兵才会真正有施展手脚的地盘。

刘玄也闻声应战。他的属下,是典型的轻骑兵,而且,非常熟悉周边的环境。眼看飞将军的军力,要度过薄冰的小河——那是不可能的,肯定会垮塌下去。可是,他还没消解这种喜悦,但见得轻骑兵已经从侧翼冲来。

随后,才是重骑兵的渡河——他们用的是一种单行道法。在轻骑兵的掩护下,单独过河。因为泗交镇已经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大雪,那冰层的厚度,纵然不能让几百上千人同时过河,但是,几十个人却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如此一来,颇费周折,但是却能避免与踏破冰层,掉在水下。

刘玄也看出了这一点,心想,飞将军怎么采取了这么笨的办法?重骑兵再厉害,这样几个人渡河,岂不是让自己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对杀一双?只要把守住湖岸,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立即下令加大重兵包围——他派出的先锋应战,弓箭手拉弓放箭。几乎主力全部放到了阻截渡河的敌人身上。因为,这一队敌人一旦过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他很快发现不妙。那支轻骑兵忽然变阵了——从侧翼的小道偷偷出来的轻骑兵,忽然哗啦啦一声,从随身的马匹下面换成了重型甲胄。

重型甲胄非常笨拙,为了保存体力,爱惜马力,平常基本不会穿着奔袭,只上阵时才用到。

原来,这才是重骑兵,装备全部藏在马肚子上。他们换装的速度更是令人难以想象,显然是早就经过训练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对骑兵,几乎每天都会用上半个时辰,专门穿脱这种厚厚的铠甲。最初,要用一炷香的时间,到现在,基本上只需要寻常军装的时间。据说许多士兵为了达成这个训练,连手关节都拉脱得完全变形了。

本来,这基本算得上自杀式的行为,但是,一来距离短,马力还能承受,二来,正是为了迷惑敌人。正在渡河的,更加只是掩人耳目,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已。

刘玄立即觉得不妙,但是,当他掉头时,度过来的真正的重骑兵已经成型,并且带了投石机。这种投石机,也是攻城必不可少的。

刘玄的步兵立即围上来,城头上的弓箭手也开始了密密麻麻的扫射。但是,重装骑兵连人带马都包在重型甲胄之中,加上盾牌防护,矢石弹雨几乎没有造成什么损伤。守城步兵的抵抗很快被粉碎,中央的骑兵也抵挡不住,阵形瞬间被突破,步步后退。紧追不舍的重装骑兵已经把他们推到了城门口。

而正字渡河的骑兵们陆续上岸,却遭到了宋军两翼的夹击。刘玄眼看不利,立即掉转了兵马,迅速迂回到重装骑兵的侧翼和后方,开始突击。重装骑兵由于队形紧密,来不及转身,陷入混战中。刘玄的步兵就用长长的铁钩把骑兵从马上拖下来,用刀斧砍断马腿。骑兵一旦落马,宋军步兵的短斧、各种刀枪长矛都有了用武之地。不要命的攻击持续了没多久,重骑兵就伤亡惨重,受惊的战马,开始疯狂地四散乱跑,许多人避之不及,被马践踏而死。

飞将军和众将领都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场厮杀,但见己方渐渐地不利,而且宋军是出动了严防死守,根本不如昔日那般一触即溃。眼看再战下去,己方的重骑兵,几乎要全军覆没。

刘武冲出来,他眼里蒙着一层眼罩,骑在战马上,大声道:“飞将军,待自家领军冲击刘玄的步兵……”

他多次和金兀术交手,非常明白这场战争的关键在哪里。此时,重骑兵的背后,如果得不到解救,就真的会陷入包围圈,全军覆没了。但是,此时战斗如此激烈,刘玄是不要命地反击,任何的冲锋,都是从死亡里去冒险。

秦大王和花溶都是一身劲装,站在一个高地观看。但见形势严峻,尤其是飞将军,也带了一脸的严霜。

花溶几乎从未见过飞将军这样的神色,心里更是紧张,手心里都浸出汗水来。

刘武的请战一时得不到回应,飞将军还在沉吟之中。刘武正要再次开口请求,秦大王忽然大踏步走下来:“刘武,你往西去……”

果然,众人看去,但见西边已经开了一条缺口。但是,那里正是城门弓弩手的射程范围。如果从哪里过去,虽然地面的阻击会变小,但是城门的弓弩手,却会将这一群人射成刺猬。不仅如此,哪里是湖泊的尽头,因为水草多,并未被冰冻,就算是踏冰过去都不可能。

这里也是唯一真正陆上能达到泗交镇的通道。也正是城门的弓弩手,刘玄才敢于放心大胆地让它空出一个缺口。

众将都看出了这一点,心想,让刘武往西,那不是送死么?可是,刘武却很快眼前一亮。飞将军也眼前一亮。他也是一身重甲,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地处于战斗的最前线。此时,听得秦大王此语,立即一挥手:“刘武,你率一千五百人马往西;云五,你派人从东边策应。一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