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笙心底一惊,急问:“婉华姐姐怎么了?”

宋翰林语气苍凉而无奈,却又带着对爱女的心疼和担忧,“还不是不肯听我的话,非要去闹腾她的主义,她的正义,现下倒好,闹腾到自个儿都被关起来了。”

“怎么会这样?”

宋翰林没有回答她,只是摇了摇头,转了话题,“先不说这些了,这件事我已经打点得差不多了,但还需要一个人证,我想,你与婉华自小熟识,又是校友,情谊不浅,你也在法国这么长时间了,纪律良好,你说的话,取信度会很高,所以宋伯伯这才连夜来找你随我走一趟,去帮帮你婉华姐姐,这个不情之请,还希望小笙你千万答应。”

“宋伯伯您这是说哪儿的话,这怎么会是不情之请?婉华姐姐待我就像亲妹妹一样,她有事情,我又怎么能够袖手旁观?您等我回房间稍作收拾,即刻便下来与您一道去。”

于是一路小跑着回到宿舍,简单收拾了一些随身物品,因为此行太过突然,又毫无定数,想了想,便写了一张便笺将前因后果简略交代一番,再请舍友代为转交给纪桓,这才匆匆下了楼。

随宋翰林一道上了车,车子飞速的在夜色当中行驶,而宋翰林也缓缓的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亦笙。

原来,为着中法大学拒绝招收已经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一事,宋婉华、牟允恩等等一群青年学生奋起抗争,不但向中国驻巴黎公使馆争取了路费资助,组成代表团由巴黎出发,途经蒙塔日市、乐魁索、圣夏蒙,一路沿途宣传演说到达里昂,更在要求被一再拖延拒绝之后,群愤激昂,一举占领了中法大学的圣依雷内堡,却正是这个行动激化了矛盾冲突,也使他们逾越了法律的界限。

“法方出动警察干预,把他们关到蒙吕克城堡的监狱里,不日便要驱逐出境,可是小笙,即便是婉华再不肯听我的话,即便是她做得再不对,我也不能让她受到这样的对待。”宋翰林单手扶着额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亦笙虽是知道婉华有此计划,却未曾想到事情竟然会演变成这样,眼见得宋翰林眼中的沉重和担忧,只得出声安慰道:“宋伯伯您不用太担心,婉华姐姐不会有事的。”

宋翰林点点头,却又苦笑,“我就不明白了,家里明明什么都为她安排好了,她却偏偏要自己去闹腾,为了那些个虚无的理想、主义,把自己弄成这样。她自小娇生惯养,我原来想着封锁了她的经济来源,她自己瞎起劲一会儿也就过了,现在倒好,她受这样大的罪,却还偏偏甘之如饴,若非她自个儿犟着不肯跟警察松口,我又何必大老远把你折腾过来,有时候真是气得不想再管她了,由得她自生自灭去,却一闭眼就会看见她在监狱里的样子,瘦得皮包骨头似的,真是上辈子欠了她的。”

亦笙见了宋翰林这样,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心里暗暗起誓,自己绝不要有这样一天,让父亲这样难过和神伤。

宋翰林调整了下自己的情绪,转向亦笙笑了笑,“还是你爸爸有福气,生了你这么个乖女儿,这样听话。”

亦笙摇了摇头,小声道,“我也很不好,总要爸爸操心,小时候老缠着他放下公事来陪我,又总和音姨不依不饶惹他伤心,到长大了,也不能在他身边陪着他。”

宋翰林拍了拍她的手,“婉华要有你一半懂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亦笙忙道:“宋伯伯您也不要太责怪婉华姐姐,她只是有她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很勇敢的去坚持,我记得您以前教导过我们,要坚强和勇敢,您看,至少在这两点上,她和您期望得一模一样。”

“可我总是不明白,婉华又不是穷人,也不需要改变什么命运,为什么偏偏就选择了共产主义这一套信仰来坚持呢?而退一步讲,即便她是穷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完全可以通过旁的途径,譬如说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这样有什么不好?许多资本家也都是穷人出身,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打倒资本家来改变命运呢?”宋翰林的眼中充满了困惑。

亦笙轻问:“宋伯伯您和婉华姐姐谈过没有?”

宋翰林又苦笑了下,“谈过了,我还问她,难道你觉得你的父亲和盛伯伯也是坏人,也需要打到?可是她说,她知道我们是好人,然而在资本家当中,这样的好人实在太少了,绝大多数的资本家都是吸血虫,残酷的剥削工人,榨干工人的每一滴血,还贩卖鸦片,做尽一切坏事。”

宋翰林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又转了话题对亦笙道:“太半夜里把你从睡梦中吵醒,宋伯伯实在是对不住,现在时间还早,你就先在车上睡会儿吧,等到了我再叫你。”

亦笙明白宋翰林不想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下去,遂点点头,应了一声好,然后闭上了眼睛。

上卷 第二十回

“爸爸,我还有朋友在里面,你帮帮他们,让他们一道出来好不好?”刚由法国警察带着出来,一见到父亲,宋婉华便明白自己已经获释了,再顾不得其他,急急上前拉住宋翰林的衣袖便开始哀求。

虽然她说的是中文,法国警察是听不懂的,可是宋翰林还是被吓出一身冷汗,二话不说,将宋婉华拖出了蒙吕克城堡的监狱大门,虽然用的是中文,却还是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你小声些,你以为你是怎么出来的,若非是我四处奔波极力撇清你与这件事情,与他们那帮激进学生的干系,你能那么容易获释?你现在居然还想要再搅这滩浑水,去救他们?”

宋婉华看了父亲半晌,忽然一言不发,转身便朝着监狱大门的方向走去。

“你要做什么?”宋翰林大惊,一把拽住她的手。

宋婉华转过头来看着父亲,“爸,你第一次来看我的时候我就说过,我自己做过的事情,我绝不否认,相反,我以之为荣。我还说过,要是不能和我的伙伴们一同离开,那我是不会走的,一起死都不怕了,还怕一起被遣返?”

“你!”宋翰林被她气得心火骤起,扬起了手,看着女儿消瘦而倔强的脸,却怎么也打不下去,终于又气又痛的一摔手,“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个不孝女,非要把我气死了你才甘心是不是?”

亦笙虽觉得宋家的家事自己一个外人不该插手,然而见他父女俩闹到这个地步,却又不能再坐视不理,遂上前挽住宋翰林的胳膊,“宋伯伯,您别生气,婉华姐姐也只是一时气话,您先到车上歇歇,我来跟她说。”

宋婉华听到了,立刻想也不想地接口,“小笙你用不着帮着我爸爸来说服我,谁来说都是一样的,我心意已决,绝不自己一个人走,是福是祸是生是死我都要和他们在一起。”

亦笙感觉到宋翰林的身体被气得发抖,心内轻轻一叹,松开了挽着他的手,抢先一步走到宋婉华身边,“婉华姐姐,我不劝你,我只问你一句,如果可以选择,你是愿意与他们一道同生同福呢,还是一道倒霉去死?”

宋婉华道:“如果有选择,谁不愿意好好活着,风平浪静地念书,可是现在并没有给我这个选择的机会…”

“是你自己不要这个机会。”她的话尚未说完,已被亦笙打断,“婉华姐姐你不会不知道,若是你在外面,至少可以去向各方争取支援将他们救出来,而若是你非要意气用事回监狱里陪着他们,那便真的是什么也做不了,一丝机会也没有了。”

宋婉华怔住,而亦笙趁这当口压低了声音小声道:“婉华姐姐,你看看宋伯伯,他为了你连夜赶到巴黎接我,一晚上都没合过眼,这还是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时候,你想想他还要担多少心?这才好不容易把你弄出来了,你却自个儿要进去,你难道真的想气死他吗?”

宋婉华本就是个聪明女子,方才只是一时情绪激动加之乍然见到父亲,那么多天以来心底的委屈终于有了突破口,所以才会那样任性和赌气,被亦笙的一席话已然点醒,现下又听她这么一说,不由得转眼去看父亲,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只觉得才几天没见,父亲仿佛苍老了许多。

当下心底一软,上前几步握住父亲的手,“爸,我错了。”

宋翰林在所有孩子当中,因着这个女儿最是聪明伶俐,性子也最像他,所以最为疼爱,此刻听她服了软认错,又是一副瘦弱不堪的样子,当下也是喉头一哽,反手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好好,不说了,爸爸带你走。”

亦笙随他们一道上了汽车,一路来到宋翰林在里昂的友人家中,宋家父女先到楼上客房去了,亦笙料着应该让他们父女俩有机会推心置腹的谈谈,加之自己心里也有牵挂,遂同宋翰林说了一声,没有跟上去。

她问了这家的主人是否方便可以挂一个电话回巴黎,她总是挂心,自己留下的便条不知道纪桓有没有看到。

拿起听筒,不期然的便想起了昨天晚上的那个吻,她在潜意识里盼了那么长时间的一切,终于降临,却总是觉得不真实,像做梦一样,美好得不可思议。

双颊不由得悄悄热了起来,唇瓣也微微弯着,其实心底仍是羞涩的,毕竟,一开始,是她强吻了人家。

可是亦笙毕竟不是那种忸怩女子,天性中又总有一股孤勇让她对认准的人和事不懂退缩,虽则害羞,亦是紧张得心怦怦直跳,却仍然勇敢的拨通了电话。

却不料,纪桓并没有在,就连冯维麟亦是出去了。

于是又拨了一个去找自己的舍友,得知她送便笺过去的时候没见到纪桓,却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在他宿舍,冯维麟说那是纪桓的家人,与亦笙亦是熟识,于是舍友便将那张便笺交给了他,请他代为转交纪桓。

亦笙料着那人便是白爷,心想他必然会将便笺转交到纪桓手中,又想既然婉华已经平安,自己也便可以尽快回去,遂放下心来,挂了电话,起身上楼去寻宋家父女。

却不曾想,刚走到楼道口便听到激烈争吵的声音——

“…爸,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伙伴,你为什么不肯帮帮我把他们也一道救出来呢,我都这样求你了,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求过你的!”

“你以为你爸爸我有多神通广大?慢说这还是在异国他乡,别人的地盘上,就算在中国,贫不跟富斗,富不与官争,你看看你们做的这些事,是可以转圜的吗?你那些所谓的朋友,尽教唆你胡闹不说,现在倒好,都搞起暴动来了,我不许你再见他们!”

“爸爸!你为什么就是不明白,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的理想我的信仰,我不求你认同,但是至少请你不要阻拦我!”

“你的那些个主义信仰,都把你连累进监狱里去了,还不够吗?我说得已经够多了,也不想再说了,我看我从前是太惯着你了,把你惯得这样任性无法无天!今天,我把话说在这里,在我安排好你回巴黎大学的事情之前,你要敢踏出这扇门半步,你就永远也不要认我这个爸爸!”

“爸!”宋婉华惊叫。

宋翰林却并不理会她,径直拉开了房间门,却正好看见了门外的亦笙。

他的脸色极其不好,对着亦笙连笑都挤不出来,只说了一句“帮我看着她”,便转身往楼下走去。

上卷 第二十一回

亦笙走进房间,便见宋婉华眼眶红红的,她看见她,急急的抬起手背胡乱抹了一把,“让你看笑话了,小笙。”

亦笙轻叹,“婉华姐姐,你这是何苦呢?”

宋婉华摇了摇头,“小笙,你不用劝我,我既然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就不会回头,就算前面荆棘丛生,光着脚我也会走下去。”

亦笙看她半晌,“可是婉华姐姐,我并不明白,就像宋伯伯说的那样,你并非是需要通过暴力革命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没有亲身受过压迫的痛苦,也不会有急迫变革的要求,怎么就能对你的主义生出这样矢志不渝的信念,不惜将一切抛诸脑后呢?”

宋婉华将眼光移向窗外,不答反问,“小笙,如果是你,换做今日是纪桓在监狱里,你会坐视不理吗?”

亦笙何等聪明,她这样一说,心内立时一片通透,却到底是有些意外,脱口问道:“你说的,是牟允恩?”

“是,我喜欢他,我也要承认的,若非是因为他,我未必会走上今天这样一条路。”宋婉华道。

“你也知道,民国初立,百废待兴,国人寻求救国的路子千千万万,各种思潮的碰撞也最是激烈,你一言我一语,两个人倒可以有三种主义,道理多得让人无从选择。”到了此刻,又是在亦笙面前,宋婉华将自己的心迹完完全全的坦白了出来,“马克思主义固然是其中最先进的一种学说,然而过去的我,又怎么会晓得,若非是因为允恩,我又怎么会动了心思尝试着去了解?”

亦笙想起了宋婉华写给她的那些书信,当中总是会提到牟允恩的名字,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字里行间总是无意识的会流露出钦佩之情,她未曾深想,更不曾料到,宋婉华竟然会深爱至此。

“当然,后来我了解得越多,就越能理解允恩的选择,也逐渐的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我自己的信仰。我其实已经分辨不出,是因为允恩,所以我才一天比一天更加坚定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还是因为我的主义,让我越来越觉得志同道合的允恩是那样值得深爱让我心动。总之,到了如今,我的主义已经和允恩一道,在我心里,根深蒂固,无可撼动。”

“婉华姐姐,你打算怎么做呢?”亦笙沉默半晌,开口问道。

宋婉华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绝不能眼看着允恩在监狱里受苦自己却什么都不做。如果我没有办法改变他被遣返回国的命运,至少可以和他一道承受。”

亦笙看着宋婉华眼中执拗而决绝的光影,伸手握住了她的手,“婉华姐姐你也不要太悲观,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总会想到法子的。”

宋婉华蓦然转过眼来看她,声音里还带了点儿不可置信,“你是说,你不劝我了,你会站在我这一边?”

“你说的有一句话打动了我,我只是将心比心。”亦笙微笑。

宋婉华反手紧了紧她的手,“谢谢你,小笙。”

“你先别谢得太早,”亦笙笑,“咱们先下楼,说服了宋伯伯再说。”

宋婉华刚刚现出的明朗神情一下子垮了下来,她踌躇道:“可是,我爸爸很固执的,要不,我想想法子咱们偷偷溜出去?”

“那怎么行?宋伯伯会气坏的。”

“事有缓急,我只好先不孝这一回了,等事情了了,我再回来求他原谅,爸爸疼我,他最终是不会怪我的。”

宋婉华一面说着,一面起身走到窗口,去探楼层距离地面的高度,亦笙一把拉住她,“你先别急,我现下倒是想出个好办法,或许能奏效。”

“什么办法?”宋婉华急问。

亦笙笑道:“你先别管,总之,你在这里等我,要是不成功,再实行你的潜逃计划也不迟。”

宋婉华看着亦笙出门下楼,心内忐忑不已,在房间里来回的踱步,却还是没能把心放平。

坦白说,她是并不报太大希望的,然而,出乎她的意料,亦笙竟然就说服了宋翰林。

她看着亦笙那张笑意盈盈的脸,犹自不敢置信,“你说真的?我爸答应了?”

亦笙笑,“是呀,我骗你做什么?”

“可是,你是怎么做到的?”

“还是将心比心,我告诉他,以你的脾气,是不可能乖乖听话就此什么也不管的,逼得急了,难说你就会偷偷找机会离家出走也说不定,我们又可能总是把你锁在身边,到时候,兴许会惹出更大的祸事来。”亦笙微笑着说。

宋婉华立刻会意,笑着接了下去,“与其让我一个人胡闹,倒不如让我爸爸帮我是不是?你倒把我刚才的笨办法化了个巧计,我可要好好谢谢你。”

亦笙摇了摇头,“你只猜对了一半,宋伯伯对于这件事,是真的无能为力,况且,他有急事要回国的,为了你的事,已经迟了,他只让我看好你,绝对不要再闯出什么祸来,只要你没有太过激的行动,他虽帮不了你,但也不再限制你的自由了。”

她没有告诉宋婉华,宋翰林其实实在是对那帮激进学生深恶痛绝,以为他们带坏了他的女儿,他原本打算,即便是绑也要把女儿绑回巴黎大学,甚至是回国,只要断掉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好,又怎么可能想办法去救他们?

而她之所以能说动宋翰林答应,除了方才告诉婉华的用她的安危做文章以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她让宋翰林相信,关在狱中的牟允恩等人仅凭宋婉华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救出来的,只要她陪在宋婉华身边务必不让她做出过激的事件受到牵连,那么,等那帮学生一旦遣送回国,他们也就自然分开了。而宋婉华即是尽了努力,天意如此,也就再无话可说。这样,更不必影响他们父女之间的关系。

宋婉华闻言,虽然有些失望,然而这个结果,已经比她最初的所做的打算要好太多了,当即振作了下精神,“没关系,就像你说的,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总会想出办法的。”

亦笙对宋婉华口中的主义并不熟悉,对于这件事件也只是道听途说,因此也就不贸贸然去出主意,而是听宋婉华的意思,配合她的行动。

她们连夜去写宣传单,抄录誊写,张贴分发,去做演讲,去求见一个又一个以为或许能够帮得上忙的人物,去吃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一切一切,忙得不可开交。

宋婉华说,小笙,这个时候,我并不和你客气,我需要你帮我,我一个人,绝不可能做到,而且,我心里害怕。

亦笙既对宋翰林有过承诺,与宋婉华本人情谊又是不浅,自然不会弃她于不顾,即便累得要命,仍然尽心尽力的陪在她身边。

只是,她们所做出的努力,却收效甚微。

眼见得时间一天一天的溜走,眨眼便过去了一个月,牟允恩他们能够留在法国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而她们的营救工作却仍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宋婉华几乎要绝望了,这天,她与亦笙从外面回来,将手里的宣传页随手扔到桌上,然后整个人便重重的躺倒到了床上,连话都不想说。

亦笙见她这个样子,轻轻拧开了收音机,放出音乐,想着或许能分分她的心,让她不那么愁闷。

自己出了房间下到楼下厨房,随便找了点东西当做两人的晚餐,她自己亦是累的。

端着牛奶和面包回到房间的时候,却见宋婉华已经从床上起身,整个人半弯着腰身,双手死死的握着桌上的收音机。

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来,带着绝处逢生一般的笑意,眼中现出不管不顾的光彩,如同溺水之人,死命的想要抓住他所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收音机里,此刻正在用法语播放着一条新闻——中华民国实权派人物薄聿铮少帅,将于明日抵达巴黎,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

上卷 第二十二回

“小笙,我要去找他,我必须去找他,这样一个实权人物,他说出来的话必然是有分量的,如果他肯帮我们,允恩他们必然会没事的!”宋婉华因着激动,语速越来越快,连声音里都带上了些微的尖锐。

然而,亦笙却并不如她一般乐观,“可是,婉华姐姐,那也得他肯帮我们才行呀,你也说了,这是个非同小可的实权人物,我们连大使先生都没有办法能够求见到,更何况是这位薄少帅。”

“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可我实在是没有办法,这些天来,我们找的人,要不就说不上话,要不就见不到面,再这样下去,允恩他们非被遣返回去不可的!我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寄希望于薄聿铮了。我想,毕竟他是生活在国内的,比法国人或者是在法的华人们都更能体会国家的动乱和时局维艰,或许,他是会理解和同情我们的行为并肯帮忙的。”

亦笙看着她的样子,不忍心再说丧气的话,然而心里却明白,这很可能只是宋婉华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

薄聿铮是何许人,戎马倥偬打下他的世界,不到而立的年纪,便掌重权,负方面,在中国军政两界位极翘楚,独当一面。

这样一个年少倾世的风云人物,如何有时间和精力来插手学生闹事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岂是她们两个女学生想见便能见得到的。

她心底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却到底踌躇,没有说出来,只是陪宋婉华一道,连夜赶回了巴黎。

事实证明,她所料想的一点儿错也没有。

薄聿铮这一次赴法考察,是早已公开了的行为,由意大利转道而来,中国驻法公使和法方军政要人悉数前往迎接,种种热闹排场,远非上一次他私下探望冯维麟时所能比拟。

密密匝匝的人头攒动,一层又一层的军警戒严,她们连薄聿铮的影子都没能见到,只能眼睁睁看着迎接他的车队,扬长而去。

宋婉华几乎就要哭出来了,双眼发直,不停地喃喃道:“怎么办,怎么办,他在巴黎的行程只有两天,我一定要见到他才行。”

亦笙将她带回自己的宿舍,思量许久,终是开口,“婉华姐姐,你在这里等我,我去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法子来。”

宋婉华站了起身,“我和你一道去。”

亦笙摇头,“你现在的状况已经是强弩之末,非得休息一下才行,什么都不要想,先睡一觉,等我回来叫你。”

好说歹说将宋婉华安抚住了,她关上门,往纪桓的住的地方走去。

其实心内仍在踌躇,如何不明白,冯维麟并不想让人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关系,也因此,就连薄聿铮都并没有借此机会一并探他,而是在私下里先来看望,毕竟,他的此行太过瞩目,而冯维麟显然不想被打破了平静的求学生活。

自己才刚听完他毫无保留的倾吐心声,转眼就借着他的家庭关系来求他帮忙,实在是很令人不齿,可是如今,她又确实想不出第二条路子。

眼见得纪桓的宿舍楼就在眼前,她深吸一口气打定了主意,如若是冯维麟不愿意,自己绝不强求叫他为难,只是至少,得试上一试,问问他的意愿。

而心里,明明是这样的不合时宜,却仍是不受控制的涌上了一丝紧张和甜蜜。

她马上就要再见到纪桓了,他会不会怪自己的不辞而别?

要是他生气,等她办好了婉华姐姐的事情,就去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哄他,她知道,他是不会气自己太长时间的。

她还要告诉他,这些个日日夜夜,她一直都在想他,还有,离开那夜,那个美好得不可思议的亲吻。

双颊不自觉的染上了红晕,就这样一路胡思乱想的上了楼,来到了纪桓与冯维麟的宿舍门口,敲开了门。

开门的是一个她不认识的陌生男子,随便套了件汗衫,头发乱糟糟的,像是刚睡醒的样子。

亦笙怔住,问,“请问,纪桓在吗?”

“纪桓不是早走了吗?”那男子有些莫名其妙,“你是谁?”

亦笙呆了呆,没反应过来,“走,他去哪儿了?”

“他一个月前就回国了呀。”那人更是一头雾水。

正在这时,屋子里传来冯维麟的声音,“谁呀?”

门口站着的那人扭头答道:“不知道,找纪桓的。”

说话间,冯维麟已经来到了门口,衣装整齐,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他见到亦笙,愣了下,还没有开口,便听见女孩子的声音带了丝怔然和不能置信响在耳边,“你看这个人,他居然告诉我,纪桓哥哥回国了,怎么可能?”

上卷 第二十三回

冯维麟看了亦笙几秒,有些诧异的问道:“他的确是回国了,怎么,你不知道?”

亦笙仍是不可置信,“你在开什么玩笑?”

一面说着,一面伸手格开两人便往屋子里面走去。

纪桓与冯维麟住的地方,是由旧式公寓改造而成,有一个小门厅,两间卧房,然后与同一楼层的其他住户共用厨房和卫生间。

她穿过小门厅,径直便往纪桓住的那间房走去。

“哎,那是我的房间——”先前开门的那人脱口说道,却被冯维麟拦住。